回覆列表
  • 1 # 雍親王府

    孝莊太后,即歷史上的孝莊文皇后,是清朝初年非常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一生培養並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帝王,為大清王朝在建立之初時期的穩定與發展做出了極為突出的貢獻。

    然而,孝莊太后與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的關係非常緊張,以至於兩人間經常性的爆發激烈的爭吵,但是她卻與自己的孫子康熙皇帝,保持了非常密切而又親密的關係。

    當然這並不是單純的“隔輩親”,之所以會如此狀況,除了順治與康熙對於孝莊本就有著不同的感情與態度外,孝莊在輔佐、教育這兩代帝王時所採取的不同方式,也影響著他們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

    三方面原因導致孝莊與自己“叛逆”的兒子順治皇帝之間的關係極為不和。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去世,不滿6歲的順治皇帝福臨“出人意料”的登上了皇位。但是,此時的順治僅僅是個“傀儡”皇帝,攝政王多爾袞才是大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直到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順治皇帝才得以親政,進而將權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順治皇帝與孝莊太后之間的關係變得愈發緊張,甚至已經到了一見面就要激烈爭吵的地步。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母子隔閡”的局面,其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順治與孝莊的母子關係受到了多爾袞的干涉與影響。

    多爾袞剛剛成為輔政王的時候,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避免“兩宮太后”,即孝端文皇后哲哲以及孝莊參與執政,因而確立了嚴格的“後宮不得干政”的制度。與此同時,多爾袞為了繼續強化對於順治皇帝的控制,於是又將孝莊與順治進行了“隔離”,這也使得這對母子長時間不能相見。

    此時的順治皇帝年齡非常的小,而他卻從小無法感受到母愛,久而久之,順治與孝莊之間的母子關係也就變得疏遠起來。

    其次,順治與孝莊在對待漢族文化以及漢族官員的態度上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

    歷史上的孝莊太后,並不是像許多影視作品中的那樣,極力推崇漢族文化,並且積極鼓勵重用漢族官員的,相反,他對於漢族傳統文化以及漢族官員是非常的排斥和牴觸。關於這一點,有史料記載稱:

    “聞其太后甚厭漢語,或有兒輩習漢俗者,則以為漢俗盛則胡運衰,輒加禁抑雲矣。”

    可順治皇帝在親政後,開始逐漸接受了漢族文化,同時他也受到了自己老師的影響,對於漢族官員也非常的信任。因而在這一點上,母子二人的意見完全相反,並且順治皇帝一再堅持己見,這也讓他們兩人之間就此衝突不斷。

    再次,也是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孝莊太后與順治就後宮廢立之事上的矛盾持續激化。

    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皇帝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遵守了由多爾袞為其訂立的婚約,迎娶了蒙古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同時也是孝莊親侄女的博爾濟吉特·孟古青為皇后。然而,順治與孟古青之間的關係極為不和,以至於順治十年(1653)的時候,順治將孟古青廢為靜妃,並將其徹底打入冷宮。

    為了繼續維護科爾沁蒙古在朝堂上的地位,在孝莊太后的極力要求下,順治皇帝又迎娶了年僅13歲的蒙古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之女,同時也是孝莊的侄孫女的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可此後不久,順治皇帝最為寵愛董鄂妃入宮,順治便開始“獨寵鄂妃”,甚至還險些再度廢掉皇后,最終在孝莊太后的一再堅持下,順治才只得作罷。

    除此之外,在孝莊太后的安排下,順治後宮中地位較高並且接受過正式冊封的后妃,基本全部來自於蒙古部落,而孝莊也希望這些蒙古后妃能夠誕育出一位具有蒙古血統的皇子,從而將來由其繼承皇位。可順治皇帝卻非常“叛逆”的對這些蒙古后妃採取了極為冷漠的態度,這其中也包括他的兩位出身於蒙古科爾沁部落的皇后,而這也使得終順治一生,都沒有能夠誕育一位具有蒙古血統的皇子。

    就這樣,在順治皇帝的婚姻與後宮問題上,孝莊與順治的矛盾愈演愈烈,並且導致了母子二人之間的關係也在不斷惡化。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在其去世後,朝廷對外公佈了一份順治皇帝的“罪己詔”,然而據說這份“罪己詔”中的許多內容,就是孝莊太后親自表述的。其中,關於“漸習漢俗,於淳樸舊制日有更張”以及“獨寵鄂妃”等相關內容,無疑也是孝莊太后對於順治皇帝極度不滿的一種宣洩。

    對於康熙,孝莊更加註重的是培養和幫助,而不是直接干涉。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康熙並不受孝莊的疼愛。

    順治十二年(1655年),不滿兩歲的康熙得了天花,於是他被安排在西華門外的一所普通寺廟中的“避痘”,在此期間,順治和孝莊都沒有前去探望過,只有孝莊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對康熙進行了照顧。

    對於孝莊來說,康熙由庶妃佟佳氏所生,並不是她所看重的蒙古后妃所生,再加上這個時候的順治正值壯年,因而孝莊對於康熙的如此態度也說明此時的她已經做好的最壞的打算了。

    只不過康熙是“福大命大”,最終在蘇麻喇姑的悉心照料下得以痊癒,而孝莊也因此對康熙的態度轉變了許多,再加上康熙從小天資聰慧、聰明伶俐,進而讓孝莊對其是愈發的喜歡。

    就這樣,在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後,康熙在孝莊太后以及深得順治信任的外國傳教士湯若望的支援下,最終順利登上皇位。

    除此之外,還有兩件事情,讓康熙對於孝莊太后是感念終身。

    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孝莊太后讓康熙迎娶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

    順治臨終前,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共同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其中索尼為首輔大臣。起初,這四人尚且能夠“遵循誓言,和衷共濟”,可隨著鰲拜勢力的不斷崛起,“四大臣輔政”的局面逐漸演變為了“鰲拜專政”,並對康熙皇帝的皇權統治根基形成了挑戰。

    為了能夠扳倒鰲拜集團,在孝莊太后的主持下,在康熙四年(1665年)的時候,康熙正式迎娶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為皇后,就此實現了與赫舍里氏家族的利益繫結。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也正是在索尼之子索額圖的全力協助下,利用一群布庫少年完成了“智擒鰲拜”的“壯舉”,就此將大權徹底收歸到自己手中。

    可以說,孝莊太后讓康熙迎娶赫舍里氏為皇后,進而與整個赫舍里氏家族“結盟”,堪稱康熙能夠“智擒鰲拜”的關鍵所在。

    第二件事情發生在“三藩之亂”期間,這次孝莊為康熙招募了一支特殊的軍隊。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造反,“三藩之亂”就此爆發。

    然而,就在清軍紛紛被抽調南下,京畿地區防禦極度空虛的時候,蒙古察哈爾部首領布林尼與羅布藏也發動了叛亂,並率兵直撲北京而來,其前鋒距離京城更是不到四百里。

    就在這生死存亡的時刻,孝莊太后積極聯絡,幫助康熙招募一支由八旗貴族家丁組成的軍隊。康熙皇帝隨即將這支三千多人的“雜牌軍”交給了多羅信郡王鄂扎和圖海統領,並最終成功平定了察哈爾的叛亂,成功挽救了京城危機。

    而在這之後,孝莊太后經常對康熙進行耐心細緻的勸導,並且為其積極出謀劃策,可以說“三藩之亂”的最終平定,與孝莊太后的努力幫扶密不可分。

    康熙二十六年(1688年),孝莊太后去世,康熙皇帝悲痛欲絕。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而從康熙皇帝對於孝莊太后的這段悼詞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同於此前對待順治皇帝時的那種過度“干涉”,孝莊太后對於康熙皇帝,更多的採取的是教育培養和積極幫助的方式,給了康熙以很大的自主空間,再加上康熙本就是至仁至孝,因而這對祖孫之間的關係極為融洽和親密,這便和順治與孝莊之間緊張的母子關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2 # 江湖小曉生

    孝莊聰明一世,卻在兒子順治面前折戟沉沙。她能夠把皇太極、多爾袞等人傑玩弄於股掌之中,可見馭人之術不一般。但是她遇到自己兒子順治的時候,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她幾乎被兒子給氣瘋了,最後只能把全部希望都傾注在了自己的孫子身上。在康熙的成長過程中,孝莊其實也在成長,她終於開始理解兒子當初的那些想法,因此她絕不干涉康熙的所思所想,這才成就了康熙。那麼孝莊和順治之間到底有啥隔閡呢?

    孝莊總是逼迫順治搞滿蒙和親。

    順治名字叫愛新覺羅福臨,這名字起的好,福臨就是有福降臨。他才6歲就做了大清國的皇帝,還順帶著入關了,這豈不就是福臨嘛!

    但是做了皇帝的順治,很多事情自己卻做不了主,為什麼?因為他上面除了自己的母親孝莊太后以外,還有個攝政王多爾袞。

    這兩個人說的話,他必須要聽,這是他能夠坐穩皇位的大前提。因此在婚姻大事上,順治也必須要聽從孝莊和多爾袞的意思。

    按照孝莊和多爾袞的理解,要想坐穩江山,就必須要得到蒙古人的支援,因為滿蒙和親,是最重要的保障。當年努爾哈赤、皇太極都是走了這條老路,現在順治做了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因此多爾袞和孝莊給順治找了個蒙古老婆。

    孝莊是科爾沁蒙古的女人,她給順治找來的第一個老婆,也是科爾沁蒙古的女子,而且還是孝莊太后的親侄女,是孝莊太后的親哥哥吳克善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

    博爾濟吉特氏嫁給了順治以後,一點也不受寵愛,可以說順治非常討厭這個女人,就算她貴為皇后,也是他的表妹,依舊無法得到順治的歡心。

    孝莊夾在中間,自然是要幫著自己的侄女說兩句話,結果順治也就連同孝莊一起討厭了起來,這事兒就算扯不清了。最後這位博爾濟吉特氏皇后居然被順治給廢了。

    廢了一個不要緊,孝莊太后很有耐心,她又給順治找來了一個女人,這回是一對姐妹花,還是他們博爾濟吉特家族的女人,其中一個就被順治再次立為了皇后。

    這次順治倒是沒有廢后,但是他對這個皇后依舊不冷不淡,沒什麼真感情。他寧可喜歡那些沒有封號的女人,也不願意跟這個女人好。為此再次得罪了孝莊太后。

    順治喜歡誰不好,偏偏喜歡了一個孝莊太后不喜歡的女人,那就是董鄂妃。而且董鄂妃入宮以後,火速攀升,幾個月就成了皇貴妃。

    董鄂妃給順治生了個兒子,差點被封為太子,孝莊氣得在慈寧宮裡直跺腳,可是一點辦法都沒有。結果董鄂妃的兒子和董鄂妃本人相繼去世,孝莊以為事情有緩和的餘地,萬萬沒想到,順治24歲就去世了。

    可以說孝莊在順治的這三段婚姻當中,都充當了惡人,你想讓順治再跟你關係好,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孝莊和順治之間,夾著一個多爾袞。

    清宮疑案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那就是太后下嫁之謎了。孝莊太后到底有沒有嫁給多爾袞?如果說有,為什麼一丁點明文證據都沒有?如果說沒有,那麼為什麼多爾袞從攝政王,逐漸成了皇父攝政王?

    而且孝莊死後,不敢跟皇太極合葬,這又是為什麼呢?因此唯一可以解釋的是,孝莊太后,跟多爾袞之間,應該有不清不楚的關係,但是沒有正兒八經地舉辦過婚禮。

    這在那個時候的女真族內部,是很正常的事情。兄終弟及,弟弟不僅可以繼承哥哥的江山,連哥哥的媳婦兒弟弟也可以繼承。

    東北多冷啊,那個時候又沒有暖氣,吃的東西又少。一大家子就靠男人出去打獵打魚為生,如果哥哥死了,嫂子鐵定要餓死的,不嫁給弟弟那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我們不能拿當時漢人的道德標準,去要求那個時候的女真人。

    顯然孝莊嫁給多爾袞,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但是順治是入了關的皇帝,他對儒家思想和漢家文化,那是十分精通的。

    他可受不了這件事,他甚至會認為,孝莊這麼做,其實就是做了對不起自己父皇皇太極的事情,所以他不僅恨多爾袞,更憎恨孝莊。

    豈不知,孝莊這麼做,更多是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啊。本來多爾袞完全可以稱帝,可是他沒兒子,現在孝莊嫁給了他,等於順治就是他兒子了,那他還要這個皇位幹什麼呢?

    年輕時期的孝莊討厭漢文化,不過被康熙給感化了。

    滿洲人是在馬背上打下了江山,所以大多數滿洲人都崇尚武力,不喜歡漢文化。孝莊是蒙古族的姑娘,其實她也十分堅定地相信這一點。

    因此孝莊做了太后以後,依舊將這件事當成鐵律一般。滿洲人要想保住江山,就應該摒棄漢文化,用滿洲的文化取代漢文化。

    可是順治皇帝是接觸過漢文化的,他對漢文化是崇拜的五體投地。因此兩個人對於漢文化的尊重程度,其實也發生了嚴重分歧。最後孝莊爭不過順治,索性就回去生悶氣了。

    等到孝莊輔佐孫子康熙的時候,她才意識到,漢文化才是治國的根本所在。只有尊重了漢文化,才能夠治理好江山。

    她終於明白了兒子當年的良苦用心,所以孝莊不僅不反對康熙發揚漢文化,反而一反常態支援康熙學習漢文化,可惜兒子順治再也看不到了。

    總結:活著是一對冤家,走了才慢慢理解。

    孝莊和順治真的是一對母子冤家,順治活著的時候,總是跟自己的老媽作對,孝莊也是個暴脾氣,所以兩個人常常吵得不可開交。

    不過後來順治的死,給了孝莊很大的打擊。多大點事兒啊?何必跟兒子這麼吵呢?好好的天倫之樂不去享,實在是不應該。

    因此孝莊將更多的愛,都傾注在了孫子康熙身上。她支援康熙的任何決策,不再摻和康熙執政的理念,因此康熙對自己的祖母,非常尊重,兩個人的關係一直都很好。

    參考資料:《清史稿》

  • 3 # 華夏說歷史

    第一 孝莊太后年輕的時候,作為政治婚姻的忠實執行者,她的性格隱忍堅強果敢剛毅,說到底就是理智多餘情感的,多年的政治鬥爭她肯定收斂了自己的情感,一切都會以朝政為中心,當初,雖然順治登上了帝王位,但是大權在多爾袞手中,她們母子是分開居住的,連普通的見一面都很困難,中間的聯絡方式就是靠孝莊身邊的侍女蘇麻喇姑,可以說是非常的煎熬和無可奈何。

    第二 權臣多爾袞,在真實歷史中,可沒有像電視劇裡面和孝莊心意相通,多爾袞耿耿於懷的皇太極逼他生母阿巴亥,當時努爾哈赤的正宮殉葬,為何呢!就是因為努爾哈赤把自己最強大的旗留給了多爾袞兄弟,但是兩兄弟年幼,要是有皇太后加持,多爾袞必然危險他的帝位,所以力主處死大妃阿巴亥。阿巴亥臨死前讓皇太極發誓一定有善待多爾袞兩兄弟。現在皇太極死了,面對垂手可得的江山,美人,他帶著啥個心態我們是無從知道了。但是他對母親的懷念是一目瞭然的,他掌權以後重新修了母親的陵園。他心中不可能對順治會誠心臣服,對孝莊也不會太多尊重,據隱晦歷史記載,他逼娶了孝莊,應該也是真的,但在年幼的順治認為這是奇恥大辱,這一點也加深了母子的隔閡。

    第三 順治性格的柔軟細膩,順治帝可不像他的媽媽一樣剛毅,他喜歡佛學,應該說酷愛佛學,他為了所愛的董鄂妃而冷落他的表妹,後直接要廢除皇后,這在皇帝那是大大的忌諱的,因為滿蒙結盟是大清可以說是國策,動搖了國策就是動搖大清根基,孝莊這一點上肯定會和兒子有矛盾,這一點也會離間她們的感情。

    第四 順治帝子孫凋敝,死的時候僅僅二十出一點頭,應該說也是不在情理之中,康熙年幼的時候也不是作為皇太子來培養的,孝莊和自己兒子關係無法融洽,但她肯定會關注下一代,老年人愛孫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再說那時候,順治即位,她貴為太后,應該可以自由行動了,對於皇家接班人的培養,她一定是親力親為的。所以康熙皇帝自幼和奶奶親也是自然的,因為在皇帝順治的眼裡,可是隻有董鄂妃和董鄂妃的兒子。

  • 4 # 是咁得

    順治六歲即位,孝莊雖為生母,但孝莊並沒有陪著兒子一起長大,沒有安全感,為避閒,兒子是在輔佐大臣們的勾引鬥角的夾縫裡成長起來的,

    再就隔輩親吧,不能親自養兒子,但是孫子卻是自己親自帶大的,所以跟孫子的關係比較近

  • 5 # 左遷右侍郎

    大清王朝初年不僅僅是男子的有勇有謀,也出現了不少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便是其中之一,也就是歷史當中人們所稱的孝莊太后。

    他的這一生當中經歷了兩代帝王,輔佐了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培育了千古一帝康熙皇帝,可以說她為清朝的穩定發展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尤其是他與康熙皇帝之間的關係更是一段佳話,有關注清朝歷史的人也應都知道,雖說他與自己的孫子關係很好,但是與他的兒子順治皇帝關係可不怎麼樣。

    兩個人之間最多的是爭吵,而與康熙皇帝可就不一樣了。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孝莊和自己的兒子關係如此的緊張呢?

    皇太極在去世的時候,福臨六歲,當時的大玉兒和他的兒子可謂是孤兒寡母。福臨當上了皇帝也是被多爾袞控制,直到多爾袞攝政王去世以後,福臨才算是正真的當了皇帝。順治皇帝在真正掌權之後,孝莊的矛盾升級了。

    兩個人在政治方面有著不同的見解,在不少的影視劇當中,展現的孝莊太后都是非常厲害的女政治家,她對政治方面有很好的見解。

    雖說是一個滿族人,但是鼓勵漢朝官員有積極的表現,也在推崇漢文化。但是這些都是影視劇當中的一些情節,並非真正的歷史狀況,歷史上孝莊是非常排斥漢文化和漢族官員的。但順治皇帝不一樣,他對漢文化的接受程度是非常強的,而且受到自己老師的影響,也更加推崇漢文化,所以在政治方面的不同見解致使母子之間出現了隔閡。

    眾所周知,孝莊和多爾袞之間可是有不少的糾葛,在歷史之中,多爾袞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小皇帝,便把皇帝和孝莊給隔離起來了。那時候的皇帝還非常小,他根本沒有感受到自己母親的存在,所以兩個人的關係是在小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生疏了。

    孝莊的前半生在政治方面籌謀,與順治的關係不好,他也從中吸取了教訓。在對待自己的孫子,康熙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從旁幫助和培育,儘量做任何決定不直接干涉。康熙在剛剛當上皇帝的時候,最大的威脅就是鰲拜,順治皇帝在臨終之前是為康熙留下了四位輔政大臣。

    但是後來鰲拜專權的事情出現,致使康熙的位置坐得越來越不穩。終於在孝莊的支援幫助之下,康熙娶了索尼的孫女,有了利益的糾葛以後,在大臣的輔助之下,將鰲拜拿下了。

    這一時期康熙才算是真正的手握大權,真正幫他的人便是孝莊太后。

    孝莊在經歷了自己兒子的事情之後,更懂得怎樣去教育孩子。所以在照顧康熙的時候,他更加的用心學會了放手,從旁幫助從小到培育,而不是一直想要控制。

    這種方法讓康熙更為尊敬他,同時也把康熙培養的很好。孝莊可是給了康熙很大的發揮空間,再加上康熙本就是一個仁義孝順之人,所以祖孫倆的關係變得更親了。

  • 6 # 冷月聊情感

    孝莊太后本是皇太極的妻子,但是,皇太極駕崩之後,為了延續皇室宗親,不得不帶著年幼的順治,下嫁攝政王多爾袞,過著忍辱負重的日子,當年,順治是很不理解的,試想一下,整天看著自己的仇人,還叫他皇父,同時,多爾袞對孝莊的曖昧關係,一直以來就令順治十分厭惡反感,但是,為了活下去,或者說,為了以後重掌皇權,不得不忍辱偷生。

    孝莊和順治帝

    直至後來,手握兵權,此時,雖然多爾袞已經死去,但順治還是難消心頭之恨,便挖其墳墓鞭屍,砍其腦袋懸掛示眾,看見順治是多麼的痛恨這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

    孝莊帶著年幼順治,在多爾袞掌權下,苟活的日子裡,是他們都不願提及的一段悲傷往事,順治的不理解和怨恨,自然的就疏遠了這對至親的母子關係。

    到後來,順治出家的時候,孝莊出面阻攔,但是,順治其心已定,孝莊便賜了一碗毒酒,讓其選擇,這件事恰恰被年幼的康熙看到,康熙上前勸阻,順治離去出家,但孝莊怕給年幼的康熙埋下殺子的陰毒,後來便問康熙:“孫兒,你說祖母是真的想要你皇阿瑪的命嗎?”,小康熙說“祖母不是要阿瑪的命,是為了救阿瑪”,康熙此言一出,孝莊激動的一把摟住小康熙說“好孫兒,有你這句話,祖母心裡就踏實了。”

    孝莊和康熙

    至此以後,孝莊就舍了老命的,一心護著康熙,直到其獨立掌權,經歷了我們所熟悉的滅鰲拜、撤三藩、收臺灣等,都離不開孝莊背後的努力。

    康熙也淘孝莊的歡心,一代聖君沒有讓孝莊失望,在其努力下,開創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偉業,其功無人可超。

  • 7 # 小丞相說史

    歷史上孝莊皇太后和兒子順治皇帝福臨的關係的確不好,而和孫子康熙皇帝玄燁卻體現出隔輩親的親密。

    那麼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小丞相認為,箇中原因得從順治和康熙成長的環境,最關鍵就是當時的朝局,直接決定了他們的關係。

    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1.兩個不同時期孝莊太后對朝局掌控程度不同。

    順治登基的時候正是清朝入關前後,清朝政權以及順治的皇權都還不穩固。

    順治的登基有些偶然性,是多爾袞和豪格爭奪皇位的第三種選擇,而這其中孝莊太后起到了關鍵作用。

    而這時候的孝莊太后還需要穩固自己兒子的皇位,至少兩個因素影響了他們母子關係:

    一方面是要穩固朝局就必須權衡各方利益,這樣一來,就沒有太多精力放在兒子身上,給的關心也就不夠。

    另一方面是政敵會離間孝莊太后和順治帝福臨之間的關係,多爾袞和豪格兩個陣營實力雄厚,特別是多爾袞方更是對皇位一直心懷不軌,想奪得他們認為本屬於多爾袞的皇位。

    到了康熙皇帝玄燁登基的時候,孝莊太后對朝局的掌控已經遊刃有餘了,這時候他就顯得比較超脫了,沒人敢挑撥離間,自然也更有精力調教孫子了。

    2.順治皇帝福臨和康熙皇帝玄燁兩人的成長環境和性格不一樣。

    按照清朝祖制,皇子一般生下來後都不由親生母親撫養。

    所以,順治帝福臨一生下來也沒有多少時間和孝莊太后在一起,這是導致他們母子倆關係不好的根本原因。

    而康熙帝玄燁和孝莊太后是祖孫倆兒,這並沒有這個祖制的限制,而孝莊太后非常喜歡這個孫子,可以經常在一起,自然就關係親密。

    同時,康熙在登基初期,面對四大輔臣的威脅不像順治登基時那樣,有一股保皇帝的力量,四大輔臣時期沒有人是堅定地幫皇帝的,都在觀望。

    而這時,孝莊太后為康熙鞏固政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自然康熙對這個祖母也是非常尊重和親近。

    3.孝莊太后和多爾袞之間不明不白的關係確實是他們母子關係不好的一個因素。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稗官野史所靜靜樂道的話題,甚至還有人說福臨都是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生的。

    但是無論如何,孝莊太后和多爾袞的關係絕對不是後面才有的,而是在當時就廣為流傳,而順治帝福臨自然也知道。

    所以,自己的母親和自己叔父有染,順治帝福臨肯定是充滿怨恨,成了孝莊太后和福臨母子之間一個極大的障礙。

  • 8 # 迷谷歷史

    孝莊太后原名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帝的生母,康熙帝的祖母,一生共輔佐了三代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女政治家。孝莊太后曾經扶立了兩代幼主,就是自己的兒子和孫子,也就是順治帝和康熙帝。眾所周知,孝莊和兒子順治的關係並不是很好,反而和康熙這個孫子感情深厚,這是為什麼呢?

    順治和康熙雖然都是在孝莊膝下長大的,但是卻有很大的不同。順治因為當時有攝政王多爾袞的干涉,導致並沒有接受到系統的教育,說白了就是獨斷專行,性格不好。而康熙雖然父母早逝,但是孝莊卻是給了他父母一樣的溫暖,在教育上也是嚴格要求,按照明君的方向培養的。因此,康熙很有雄才大略,明事理,有主見,對孝莊也非常的孝順,兩人的關係自然是極好的。

    其次,順治和康熙雖然從小都是強臣環繞,但是順治帝的多爾袞比康熙的鰲拜要強很多,一個是監國攝政王,一個是輔政大臣,這王和臣子的相比,實力可想而知了。順治帝被多爾袞處處壓制,孝莊也勸他忍耐,可是年輕的順治並不能體會母親的心思,認為母親和他並不站在一條線上,因此就疏遠了孝莊。康熙雖說有鰲拜等輔政大臣的牽制,但日子能比順治好過一點,也能夠理解孝莊對自己的一些建議,因此兩人的感情很好。

    再者,順治帝的兩任皇后都是出自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家族的,是孝莊為了拉攏蒙古而強塞給他的,這讓順治非常的不滿,後來又出了一個董鄂妃,順治專寵於她,甚至還要廢后,立董鄂妃為後,孝莊自然是不能坐視不管,母子兩人自然是免不了爭吵。反觀康熙呢,孝莊並沒有重視科爾沁的禮儀,反而把輔政大臣之首索尼的孫女許給了康熙,以此來牽制鰲拜。從小就修習帝王之術的康熙,自然也明白祖母的用心,因此不但不反感,反而很是感激。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孝莊喜歡康熙超過順治,除了隔輩親,這兩點是更重要的因素。隔輩親這種現象,從古代的王公貴族,到今天的平民百姓都是存在的。在清朝初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女人物孝莊,同樣對孫子康熙十分喜愛。相對而言,她對兒子順治帝的感情甚至可以說有些討厭了。除了隔輩親,還有哪些原因可以解釋孝莊對兒子和孫子不同的感情呢?

    第一個關鍵因素是順治和康熙不同的成長環境。順治的時候,由於父親剛剛去世,清朝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多爾袞的手中的。在這種時候,如果多爾袞篡權,孝莊和順治母子也只能忍著,如同宋朝時,宋太宗趙光義奪去宋太祖趙匡胤皇位,皇嫂和她的兒子趙德芳也只能忍受宋太宗趙光義的欺凌。但是孝莊不同於宋太宗的皇嫂,孝莊更加有手段,善於忍耐。在這種情況,她除了對多爾袞曲意逢迎外,還對順治要求非常嚴格,在這種壓抑的環境下,順治對孝莊自然不滿,而孝莊也因為順治不能理解自己而生氣。

    而到了康熙的時候,雖然朝中也有鰲拜等人掌權,但是孝莊掌握的權力資源比多爾袞時期要大多了,而且朝中還有索尼等其他輔政大臣牽制鰲拜。而康熙又是一個善於作為的君主,他的積極主動和雄才大略明顯要超過順治,這正好符合孝莊的期待,因此孝莊更喜歡康熙。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在皇后的選擇方面,順治帝過於感情用事。順治帝在選擇皇后這件事上只看重自己的感情,卻忽視了皇后的廢與立本身就是一件關乎朝政興亡的大事。孝莊給順治挑選的兩位皇后都是自己家族的人,這種婚姻雖然感情上不一定太深,但是絕對可以鞏固順治的地位,贏得孝莊家族的支援。但是順治卻一意孤行,只想立董鄂妃為後,然而董鄂妃實際上對於清朝皇族的統治來說,意義並不是太大。順治的這種一意孤行,讓孝莊很不爽。

    在這點上,康熙就聰明多了。他在選擇立皇后與妃子問題上,非常尊重孝莊的意見,尤其在前期康熙皇權尚未鞏固的情況下,孝莊替康熙選擇了索尼的外孫女做皇后。這一下子就爭取到了輔政大臣索尼對康熙的忠心,康熙自然也明白孝莊的苦心,因此也聽從孝莊的安排。

    所以說,孝莊與康熙祖孫倆在很多關乎朝政的關鍵問題上,經常能達成一致。而順治就有點太固執和意氣用事了,在重大問題上經常與孝莊唱反調,這如何能贏得孝莊喜歡呢?

    參考資料:《清史稿》

  • 10 # 有得觀史

    孝莊和兒子順治關係不好而和孫子康熙好,主要由兩個因素造成,一個是環境因素,一個是性格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價值觀的異同。孝莊是一個政治家,她希望子孫是有作為的好皇帝,顯然順治不符合孝莊的標準,而康熙比較符合。

    順治六歲登基,多爾袞為攝政王,為了培養順治,不讓順治與孝莊經常見面,這導致了母子感情的疏離,以及兒子對母親忌恨。一個幾歲的孩子對媽媽懷抱的渴望那是可想而知的,媽媽在,卻不能見,在順治幼小的心裡,媽媽太狠心,媽媽不愛他。順治從登上皇位起就從心理上與孝莊拉開了距離。順治缺少愛的滋潤也造成他懦弱的性格。

    順治是清兵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他接受的是滿漢兩種文化教育,受漢文化影響很深,君臣尊卑思想很重,因此對多爾袞的行為極其不滿。孝莊為了保住順治的皇位積極與多爾袞拉近關係,有說她下嫁多爾袞。順治不理解孝莊的苦心,認為她與自己恨的人關係好,因此對孝莊的行為也極其不滿。

    以上是環境因素的影響,性格上對母子關係影響更大,順治懦弱任性導致母子關係更加惡化。

    順治成年後,孝莊為他選了皇后,所選的是孝莊孃家蒙古科爾沁部落的女孩,這是政治婚姻,對順治坐穩皇位有幫助,順治任性非要廢后,讓孝莊很生氣。更讓孝莊生氣的是,順治奪了他異母弟的妻子董鄂氏,把董鄂氏封為妃子,愛得死去活來。董鄂妃得了天花,順治不顧被傳染的危險天天去照顧。董鄂妃死了,他覺得生活失去了意義,於是要出家當和尚。順治愛美人不愛江山,這那裡是一個好皇帝應該做的。孝莊當然看不上順治的行為。矛盾都是對立的,你看不上我,我也看不上你。母子關係緊張成了必然結果。

    康熙和順治所處的環境完全兩樣。康熙是由孝莊養大的,而且康熙繼位後兩個月生母就離世了,按照大清祖制,小皇帝不能隨便見生母,但是見祖母沒有問題。所以康熙深受孝莊愛的滋潤,他的愛在孝莊哪裡是有寄託的。

    性格上康熙堅強而且志向遠大。為了康熙能夠順利親政,孝莊為他選了皇后赫舍里氏,這也是政治婚姻,康熙不但愉快接受,還把夫妻關係搞得非常好。康熙和孝莊目標一致,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孝莊成了康熙的堅強後盾。

    志同道合的人才能走到一起,親人也一樣,孝莊與康熙是志同道合的人,孝莊與順治不是,這才是他們關係一好一壞的底層邏輯。

  • 11 # 中孚鑑

    孝莊太后是順治皇帝的母親,是康熙皇帝的祖母,但是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康熙皇帝之間的關係,卻是和康熙頗為親近,而和順治皇帝的關係頗位緊張,相對而言,母子的關係應該要稍好於祖孫的關係,但是孝莊太后為何會和兒子順治皇帝關係緊張,而和其孫康熙皇帝關係頗為親近呢?

    首先,這是他們所處的環境造成的,開始順治皇帝剛繼位的時候,大權卻掌握在攝政王多爾袞手中,那時順治皇帝對多爾袞不單單是不滿,更可謂是深為痛恨,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帝位,孝莊和順治不得不隱忍求全。

    在順治隱忍的過程中,孝莊也做出了很大的讓步,當然也受到了委屈,但還是因為為了順治的帝位,她不得不勸順治忍耐,順治皇帝雖然當時沒有什麼權利,但他那時不僅對多爾袞痛恨,而且在他心裡也對孝莊的做法不太理解。

    如此時間久了,孝莊和順治皇帝之間就有了隔膜。

    雖然在多爾袞去世後,順治皇帝也掌握了權利,他們母子也算熬出來頭,但孝莊太后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心為大清著想的人。順治皇帝雖然開始的時候頗為英明,但是後來卻過度寵愛董鄂妃,甚至在董鄂妃去世後,順治皇帝鬱鬱寡歡,這就讓孝莊頗為不滿。

    所以孝莊太后和順治皇帝的關係感覺很緊張,不過雖然如此,他們畢竟是母子,他們之間的母子之情還是深厚的。之不過是在心裡有了一些芥蒂罷了。

    而孝莊太后和康熙皇帝的感情深厚,也是因為環境的原因。

    因為在康熙繼位後,康熙不僅僅是大清朝的皇帝,而且還是孝莊之孫,如此孝莊不跟康熙親近跟誰親近呢!

    同樣的,康熙繼位後,他的父親順治已經不在,而他的生母佟佳氏則在康熙二年的時候,年僅二十四歲就離開了人世。在當時皇宮中,康熙最重要的親人還有兩個,一個是他的嫡母孝惠康仁憲皇太后,還有一個就是她的祖母孝莊太后。

    而孝莊太后經歷了這麼多年的風雨,她的能力、地位和影響力都是很高的,如此也就成為年輕時期康熙最敬重、信任和仰仗之人。

    朝廷中,當康熙在政事那決時,則向孝莊太后請教。當康熙施政不當時,孝莊太后則會為康熙皇帝指點。而在親情上,他們是祖孫的關係,因為作為他們中間的順治皇帝已經不在,那麼他們祖孫也算是相依為命。在這種環境以,所以感覺孝莊太后和康熙皇帝的祖孫感情非常深厚。

  • 12 # 猴格大人

    並不是隔輩親。

    孝莊皇后布木布泰和兒子順治的關係緊張,卻和孫子康熙的關係親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兒孫的生活環境不同造成的。

    1,布木布泰和順治的關係

    順治十七年十二月, 順治帝福臨乳母李佳氏病逝,順治諭禮部:

    ○乙巳。諭禮部。乳母李氏、當朕誕毓之年。入宮撫哺。盡心奉侍。進食、必飢飽適宜。尚衣、必寒溫應候。啼笑之間、曲意調和。期於中節。言動之際、相機善導。務合規程。諸凡襁褓殷勤、無不周詳懇摯。【睿王攝政時、皇太后與朕分宮而居。每經累月、方得一見。以致皇太后縈懷彌切。乳母竭盡心力。多方保護誘掖。皇太后惓念慈衷、賴以寬慰。】即讀書明理者、未必過是。此其賢德、今昔罕聞。乃一旦溘然長逝。深堪憫悼。追封恩恤、宜從優厚。爾部即詳察典例、確議具奏。(清世祖實錄)

    透過順治哀悼乳母李佳氏的話可以知道,順治自從繼位後,就和生母分宮而居,幾個月才見一次面,全靠乳母竭盡心力養護。

    身為傀儡皇帝的順治在攝政王的控制下,不說天天提心吊膽,也差不多了,而身為母親的孝莊對此毫無辦法,因此養成了順治偏激、猜忌的性格。

    攝政王死後,順治親政,母子才能自由相見,但七年的隔閡疏離,使這對母子並不能做到親密無間。

    順治八年二月,順治才尊生母莊妃為昭聖太后,不能說順治不孝,只是他的性格使然,他們的母子關係註定不可能和睦,特別是之後一系列的事件,立蒙古皇后,廢后,再次立蒙古皇后,董鄂妃進宮,順治差點二次廢后,每次事件都讓母子關係更差一點。

    所以,在順治死後,孝莊才那麼決然的說篡改兒子遺詔就篡改,毫不顧忌是否打兒子的臉。

    2,布木布泰和康熙的關係

    康熙和祖母的關係親密原因有很多,是祖母指定他做繼承人的,生母早逝,自己幼年繼位需要監護人,這些都是原因。

    據說順治臨死前曾想把皇位傳給堂兄嶽樂,在孝莊的阻止下才改成皇子,皇子人選中,順治是無所謂立誰,但是湯若望和孝莊認為老三玄燁出過天花,更健康更保險一點,老二福全還沒有出過,所以選擇了老三玄燁,康熙這才有機會登上皇位,自然對祖母的保舉感激不盡。

    康熙生母佟佳氏被尊為太后後,僅僅半年就去世了,年僅二十四歲。小皇帝只能依靠嫡母孝惠和祖母孝莊,那時候孝莊也是後宮第一人了,自然就是小皇帝合法的監護人,小孩子跟著誰長大的自然就和誰親密無間。

    所以,這也是孝莊和康熙關係親密的原因。

    就是這樣。

    圖片選自網路侵刪。

  • 13 # 尋根拜祖

    順治很像唐朝的廢太子李承乾,被青春期的叛逆“帶壞”了,事事跟母親頂著來。康熙則是個“苦孩子”,自幼缺少母愛,而這個缺少的愛,由奶奶孝莊太后補充了。

    叛逆少年順治帝

    順治年僅五週歲就登上了皇位,看似被餡餅砸中,但實際上他悲慘的命運也因此開始。順治帝一輩子不幸福,在朝政上,多爾袞執政,年幼的順治只是個傀儡。

    順治的皇位得來,有多爾袞的功勞,所以多爾袞也沒把順治放在眼裡。隨著戰功的累積,多爾袞權勢熏天,幾乎可以為所欲為。用著皇帝的儀仗,接受群臣的朝拜,就連象徵皇權的玉璽,都被多爾袞直接搬回王府,順治連橡皮圖章都做不成,還得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

    順治天資聰慧,非常有主見,雖然年幼但天生不是做傀儡的料,不到十歲的他,對多爾袞專權非常反感,多次發生不愉快。尤其是多爾袞不顧他的反對,處死了鄭親王濟爾哈朗。其他忠於皇室的大臣,如鰲拜、索尼等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多爾袞的打壓。

    胸中的鬱結,導致順治變得性情暴戾急躁。他對多爾袞表現出來不滿情緒,被母親孝莊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順治不顧環境,視多爾袞為仇敵,孝莊深知兒子的行為無疑是取死之道。以多爾袞的權勢,小心伺候都不敢保證他不會行廢立之事,何況小順治無事生非地刺撓他。

    孝莊能做的是,一面竭力維護和多爾袞的關係,一面想方設法壓制兒子蠢蠢欲動的心。順治在母親的擠壓下,雖然沒有做出極端行為,但與母親的關係漸行漸遠。

    想想看,一個本不該承擔國家重任的孩子,早早地失去了童年的快樂,在政治鬥爭的惡劣環境裡被催熟,他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性格?

    順治被催生出來叛逆,不光表現在政治上,甚至延伸到了個人生活層面,母子倆幾乎成了一對仇人。到了順治大婚的年齡,孝莊出於政治需要,給順治選定了孃家侄女為皇后。順治卻不喜歡這姑娘,幾番鬥爭,終於廢黜了皇后,還沒等順治笑出聲,孝莊又將另一個侄女送入坤寧宮。

    而順治最喜歡的董鄂妃,被孝莊忽視,堅決不同意她被立為後。這讓順治與母親的關係走向崩潰的邊緣。後來董鄂妃去世,順治竟然將怨恨轉嫁到孝莊頭上,連她生病都不去探望。母子倆的關係走到冰點。

    順治的叛逆固然不值得稱道,但其實他也是個悲劇人物。在這個環境的反覆蹂躪下,順治開始有心皈依佛教。這種離經叛道的做法,當然再次引起母親的反對,雖然在孝莊的干預下,順治出家的願望沒有實現,但他的精神世界徹底垮塌了,不久年僅23週歲的順治就駕崩了。

    祖母填補了母愛的乖孩子玄燁

    康熙帝玄燁是順治帝的第三子。跟順治從小生活在母親身邊不同,康熙自幼母愛不足。他因為沒有出過痘,為了避免傳染天花,被送出宮外撫養。康熙後來回憶這段經歷說“無一日承歡父母膝下”,給他帶來感情彌補的就是孝莊。

    那段時間,孝莊讓自己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專門負責照顧年幼的康熙,包括生活和學習。康熙與孝莊及蘇麻喇姑的深厚感情,就是那段時間建立起來的。

    康熙九歲時,生母佟佳氏去世了,年幼的康熙與祖母相依為命。想想孝莊也真不容易,撫養了兩代幼主。

    大概正是由於母愛的缺失,康熙非常珍惜與祖母的感情,加之康熙本人酷愛學習,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康熙的仁孝與愛學習,讓孝莊非常欣慰。大概有了與兒子的那段不成功經歷,孝莊在撫養孫子上有經驗可循了,她對康熙的教育非常成功。

    在朝政上,孝莊也日趨成熟,她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影響力,拉攏維護朝中各大勢力,使他們安心效命於小皇帝,客觀上為康熙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少年皇帝康熙,在政治上也表現出了跟父親不一樣的風格,他更善於變通,而不是逆勢而為。這種風格,對一個政治經驗還不夠豐富,需要保駕護航的少年天子來說,他已經贏得了環境上的支援。這些都跟孝莊的諄諄誘導有很大關係。

    康熙帝曾經這樣評價他與祖母的關係:“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

    孝莊太后,一輩子撫養一兒一孫,兒子不幸在惡劣的環境裡,被催熟成叛逆子,處處跟母親頂著來。孫子卻因為母愛的缺失,對祖母感情深厚,並且在祖母的幫助下,變成大清王朝的明君聖主。如果孝莊能看到孫兒對她的評價,也該彌補了與兒子關係不良的遺憾了吧。

  • 14 # 長城說歷史

    眾所周知,孝莊皇太后曾培育了兩個皇帝,第一個便是自己的兒子順治皇帝,第二個便是自己的孫子康熙皇帝,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人。但是,這個女人從不幹政,一般只會給康熙建議。

    對於孝莊皇太后對自己兒子順治,從早期關係就不太好,到後來孝莊皇太后吸取了兒子的教訓,對康熙從小就比較嚴格,往往一大清朝為主。兒女私情就放在第二位,康熙也是非常有主見的人,一般都會聽從祖母的話。

    今兒長城君便聊聊,孝莊皇太后為何與兒子順治關係緊張,而與孫子康熙的關係非常好?

    對於孝莊皇太后為何與兒子順治皇帝關係緊張,長城君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順治皇帝從小沒有接受過良好的培養。皇太極去世之時,順治皇帝只有6歲。一個6歲的孩子做皇帝,肯定不能處理朝政。因此,便有了攝政王多爾袞,這樣以來順治皇帝只是個坐龍椅的人,而多爾袞就是掌管朝政的人。說白了,順治沒有實權,這樣造成了順治沒有接受良好的培養,就做了皇帝。

    雖然順治皇帝是在孝莊皇太后身邊長大,可是,對於處理朝政之事,比較獨斷,很少聽取孝莊皇太后的意見。話說回來,順治小的時候,皇太極也沒有專門的培養他。這樣下來,順治皇帝就與孝莊皇太后產生了矛盾,時間越長其矛盾就越深。

    因此,順治皇帝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就緊張起來,長城君認為,早期順治與孝莊的關係,跟多爾袞有著很大的關係。

    其次,順治沉迷於兒女私情,不以江山為重,而孝莊皇太后以大清朝江山為重,不以兒女私情為重。當時,孝莊皇太后為順治皇帝選了兩個妃子,其實,順治皇帝都不喜歡。這讓孝莊有些不滿意,因為皇太極去世後,孝莊皇太后怕後宮干政,所以就選了自己家族的人,作為皇后,這樣的話,以便孝莊控制。

    可是,順治年輕不懂孝莊的苦心,反而免去了皇后,且立董鄂妃為皇后,這讓孝莊非常不滿。對朝政的治理,基本都不怎麼過問,這又讓孝莊皇太后心寒。

    接下來,長城君在分析一下,為何孝莊與孫子康熙皇帝的關係那麼融洽?

    說起康熙,其經歷有點像他父親順治。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從小父親去世,從小登基做皇帝。而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是這樣的。

    其一,從小受孝莊皇太后的培養。自從康熙小時候跟隨孝莊以來,對他就極為嚴厲,從學習、騎馬、射箭,以及對朝廷的治理,都非常嚴格。孝莊皇太后吸取了自己兒子順治的教訓,對康熙在兒女私情上面格外的關注。

    所以,在婚事上,孝莊便讓康熙娶了輔佐大臣索尼的孫女為妻,這樣可以牽制住鰲拜。對於這件事,康熙非常贊同,認為祖母這個建議非常好。

    果然,鰲拜受到牽制,進而索尼家族開始與鰲拜進行對抗,後來,鰲拜被解決,康熙掌握實權,這才算是親政。可見,孝莊皇太后對康熙皇帝的培養非常用心,為清朝培養出了一個千古一帝。

    其二,遇事多與孝莊皇太后商量,感情比較深厚。在孝莊皇太后未去世之前,基本遇到大事,都會找孝莊商量,而後做出決斷。一般每次微服出巡都會看望孝莊,而後在微服出巡。可見,他們的關係非常好。

    每次遇見好事,康熙皇帝都會與祖母分享,祖孫二人的感情,乃是從小就有的。康熙從處理事情,以及從謀略,再到做人,都非常了不起。這都要依仗孝莊皇太后的培養,如果沒有孝莊的培育,基本就沒有康熙的一生,更沒有千古一帝之說。

    長城君曰:從孝莊皇太后培養兩個皇帝來講,在清朝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尤其是對康熙皇帝來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小培養康熙,把他培養成了千古一帝。他的仁慈寬厚,讓很多人都跟著學習;他的帝王之術,讓眾多皇子們跟著學習。

  • 15 # 澳古說歷史

    關係緊張不至於,不過是關係生疏點罷了!

    福臨一出生就由乳母照顧著,此時孝莊為了爭寵,所以對福臨並沒有投入太多的母愛。再後來,皇太極駕崩,福臨即位,年號“順治”。此時,孝莊雖不用再爭寵,但同樣沒有陪伴順治的機會,因為清時,皇太極為了防止後宮干政的情況,所以規定皇帝生母只能與皇帝在每月見一次面。

    同時再加上,順治初期,朝政大權多為多爾袞掌控,而多爾袞為了防止順治有什麼異動,就更是千方百計的阻止順治與孝莊的會面。如此,孝莊和順治的關係就變得更加的疏遠,畢竟順治已經成年了,不像小時候懵懵懂懂,什麼都不知道,這個時候順治已經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見。

    試想,八九歲的年紀是最需要母愛,最需要陪伴的時候,可孝莊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離開”順治,讓乳母陪伴著順治,讓順治一個人面臨著種種的坎坷與磨難。

    所以就是在缺少母愛,缺少陪伴的這種局面下,順治自然就與孝莊的關係變得極度的疏遠了起來。當然關係疏遠歸疏遠,但孝莊與順治總歸是母子,他們的身上留著的是同樣的血脈,血濃於水,無論怎麼疏遠,母子關係是怎樣也丟棄不掉的。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順治還是十分孝順於孝莊的。當時順治一親政,就立刻為孝莊上徽號“昭聖慈壽皇太后”,之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順治更是屢次為其加徽號,直至成為“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不過或許是因為孝莊為了彌補曾經沒能陪伴順治成長的遺憾,所以在康熙即位後,孝莊對他的生活起居大多是親力親為,如此康熙與孝莊就培養出了一份深厚的隔代親。

    再加上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又早逝,十歲就已經無父無母的康熙,因缺少父愛、母愛。他就更加依賴於此時自己唯一的親人,那就是孝莊太后。如此,孝莊與康熙可以說“各取所需”,孝莊想要彌補曾經的遺憾,康熙也在缺少父愛、母愛的情況下,需要親情的情況下,康熙與孝莊的關係自然就親密了起來。

    總的說孝莊就是康熙的“人生導師”,康熙能成為清朝的聖君,這之中少不了孝莊的功勞。再加上孝莊不僅十分疼愛康熙,且孝莊的所做所為也加深了康熙與她的關係。當時每逢荒年歉歲,孝莊就總是把宮中積蓄拿出來賑濟,全力配合並支援康熙治理國家,如此孝莊的這般作為,更使康熙對其增加十二分的敬意。

    此後,康熙對孝莊是十分的孝順,可以說是到了事無鉅細的地步。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春,康熙出巡盛京,他每天都會派人返回京師去詢問孝莊的情況,然後向孝莊回報自己的行蹤,之後康熙還會把自己在巡視過程中的捕抓的鰱魚、鯽魚脂封,然後快馬加鞭派人送京給孝莊嚐鮮。

    再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秋,康熙陪孝莊巡幸五臺山,只要遇到上坡的地方,康熙就會親自下轎親自為孝莊扶輦。亦如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孝莊太后病危,康熙更是親自步行到天壇,祈告上蒼,甚至不惜向上天請求折損自己生命來增加孝莊的壽命。

    從以上的種種記載可以看出,康熙與孝莊的感情真的很深。正如康熙自己所說:“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有今日成立”,三十餘年的時間裡,康熙早已將孝莊看成是自己最最重要的人,無人可替代。

  • 16 # 月關略萌

    孝莊皇太后在大清朝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於整個大清的穩定、繁榮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堪稱奇女子。尤其是她親手扶持、培養了兩位皇帝,包括號稱“千古一帝”之稱的康熙帝。

    然而,同樣都是孝莊皇太后扶持的皇帝,兒子順治帝與她關係緊張,而孫子康熙帝卻與她關係親密,可謂兩種極端,天差地別。仔細分析其中的緣由,其實不難理解。

    孝莊與順治母子關係緊張,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順治意外繼承帝位,卻只是傀儡,自幼內心蒙上陰影

    因為皇太極的猝死,加上祖制的原因,皇位繼承人懸而未決,引發了皇太極長子豪格與皇太極十四弟多爾袞的奪位鬥爭。兩方勢力旗鼓相當,為了避免內耗損失國力,最終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被推上帝位,也就是順治皇帝。當時的順治帝年僅6歲,根本無力親政,整個大清實際上掌控在攝政王多爾袞的手上。6歲的孩子坐上了皇位固然高興,但卻根本沒有一絲一毫的實權。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成長,造成了順治帝內心的嚴重創傷。對於皇權的渴望和現實的無奈所產生的激烈矛盾,使得順治帝內心不堪負荷,性情變得暴躁。而作為母親的孝莊卻不能站出來為順治提供幫助,反而和多爾袞“打成一片”,這是孝莊和順治母子關係緊張的一大原因。當然,孝莊也沒有辦法,其身處後宮,本來就跟順治相處的時間就不多,更何況在被順治“誤解”的情況下,母子關係很難修復。

    二、順治年輕不懂孝莊苦心,不滿婚配

    對於孝莊和多爾袞的“曖昧不清”,順治是看在心裡,憤怒在心。然而孝莊實則也是無奈之舉,為了大清的江山以及兒子的皇位,面對“權侵朝野”的多爾袞只能忍氣吞聲,假意迎合。哪怕多爾袞從“皇叔攝政王”一直成為“皇父攝政王”,孝莊都忍耐了下來。這種關係的變更不僅是對順治帝的“侮辱”,作為當事人的孝莊才是最大的受害者。然而,對於這一點,順治卻不能夠理解孝莊。

    孝莊在替順治帝選後選妃時,優先考慮的就是自己的家族,蒙古科爾沁部落,目的就是聯合孃家人一起穩住順治皇位。在朝局本就不穩定時期,孝莊的這種做法顯然是最明智可靠的。但順治帝卻任性妄為,不但對於孝莊的婚配安排不喜,還瘋狂的迷戀董鄂妃,令孝莊既心痛又失望。尤其是在董鄂妃過世後,順治帝居然不思朝政,還要出家當和尚,這也讓他們母子關係進一步緊張,越發不和諧。

    與順治帝相反的是,康熙帝卻與祖母孝莊關係融洽親密,當然有著其特殊的原因。

    一、康熙自幼便由孝莊親自教育,感情深厚

    與順治帝一樣,康熙帝也是在年幼時期被孝莊扶持上了皇位。因為康熙帝生母在其繼位後不久便過世,因此教育、撫養康熙的重任便由孝莊親自承擔。有了順治帝的前車之鑑,孝莊對於康熙的教育顯然更加用心,所用的方式方法自然也更加正確。祖孫的感情從康熙年幼時期便開始培養,加上孝莊對於朝政局勢大局觀的把控能力和獨到的見解,都為康熙帝的成長帶來了巨大的幫助。從這方面來看,康熙帝對於孝莊無疑是感恩萬分的。包括康熙親政後,對於一些大的決定和舉措,康熙都會請教孝莊的意見,因此,孝莊在康熙的心目中有著無與倫比的地位和情感依賴。

    二、大清政局穩定,國家步入正軌,沒有外界干擾

    順治帝是大清入關後,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皇帝。當時大清的局勢初定,但依然處在鞏固階段。加上當時因為多爾袞的存在,使得整個大清表面上穩定,實則暗潮湧動,危機四伏。到了康熙時期,尤其是在剷除鰲拜以後,整個大清的局勢開始變得穩定。大環境的和平穩定,對於帝王的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同樣沒有了多爾袞之流的“干涉”,孝莊也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輔佐康熙、教育康熙成材的道路上。孝莊和康熙可謂“相輔相成”,祖孫情感融洽親密自然是理所當然之事。

  • 17 # 達摩說

    順治帝是豪格和多爾袞兩大勢力妥協的產物,而且順治帝坐上皇位之後不過是傀儡而已,一切都要聽多爾袞這個攝政王的。

    多爾袞懼怕後宮干政,因為相比於自己這個攝政王,孝莊太后似乎具備干政的天然法統,所以他人為隔絕了孝莊和順治帝,讓他們無法經常見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母子情感上的疏離。

    但順治帝也是一個不甘心被擺佈的少年天子,孝莊太后為了保住兒子的位置,也只能兩頭妥協,盡力維持二者之間的關係,甚至有種說法說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即便孝莊太后沒有下嫁多爾袞,但為了保住順治帝的位置,她也一定做過一些貌似曖昧的事情。而這種態度自然會讓正處在叛逆期的順治帝十分不滿。

    而且,孝莊太后和順治帝之間還有三觀層面的衝突。孝莊太后傾慕滿蒙文化,對於習學漢文化的宗室子弟,她都本能地討厭。而順治帝又恰好是一個對漢文化十分傾慕的滿洲皇帝,所以兩人之間會經常爆發激烈衝突。

    也正因為如此,加之孝莊太后本人也是蒙古人,所以她似乎更希望順治帝能夠效仿太祖太宗,透過聯姻去鞏固滿蒙聯盟。於是,孝莊太后做主,連續兩次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的女人塞給順治帝做皇后。

    而順治帝似乎與孝莊太后介紹的女人總是過不到一起去,第一任皇后被他廢黜並打入冷宮,第二任皇后入宮後不久,順治帝就開始獨寵董鄂妃,甚至差點再次廢掉皇后。

    從親子關係的角度看來,順治帝小時候對孝莊太后缺少依戀,支撐親密關係的依戀感未能形成。而在順治帝成年後,孝莊對順治帝的干涉又太多,這當然會迫使順治帝利用一些事情反抗來自母親的干涉。

    而孝莊太后最開始對康熙帝其實並不是特別看重。我們都知道康熙帝小時候得過天花。《康熙王朝》為了演繹這段祖孫情,虛構了孝莊不懼傳染,日夜陪伴小康熙帝的情節。但實際上根本不是這樣,孝莊根本沒有陪伴,而是下令把他扔到一個寺廟裡去避痘,說是避痘,其實就是變相等死。陪伴著康熙帝的,只有孝莊的婢女蘇麻喇姑。

    但後來在機緣巧合下,康熙帝在傳教士湯若望的極力推薦下,登上了皇位,孝莊才逐漸對康熙帝產生了感情。 而孝莊對康熙帝的教育,更側重於引導和從旁幫助,而非直接干涉,所以祖孫之間的感情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深厚。

    更重要的是,孝莊太后對康熙帝是絕對有再造之功的。首先,康熙帝能登上皇位,沒有孝莊拍板,是很難想象的;其次,孝莊幫助康熙帝度過了少年時期的種種艱難。擒鰲拜、平三藩,這些事情看起來都是康熙帝的雄才大略,但背後若沒有孝莊在扶持和幫助,康熙帝是很難度過這些艱難的。

    可以說,沒有孝莊的大力扶持,就沒有日後大權獨攬的千古一帝康熙。康熙帝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他對孝莊的感情不僅僅是祖孫情這麼簡單,更兼有感激的情緒在裡面。

    孝莊去世時,康熙帝悲痛欲絕。他飽含深情地說:

    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三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致有成。

    但孝莊從對待兒子的強烈干涉,到對待孫子的甘心扶持,她的轉變到底到底從何而來呢?有時候,隔輩親這話其實還真是有一定道理。我們總會看到一些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就像火藥桶,一點就著,甚至冷若冰霜,從不交流。可一旦這些父母當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以後呢,那對孫子孫女又是那麼地寵溺和寬容,簡直是判若兩人。

  • 18 # 天心月圓5823

    孝莊皇太后的智慧!能頂十萬大軍!為了江山社稷能傳承下去!著重培養孫子!他祖孫二人配合默契!平了三翻和,鰲拜!給歷史奠定了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二十名女明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