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9927771

    一方面,匈奴本身人口就不多,雖然軍隊幾十萬,但是總人口也多不了多少,還是幾十萬。被殲滅十多萬,主要還是青壯年男子,就意味著核心的青壯年減少可能有一半了。這會導致他們戰爭力量極大削弱。同時沒有了足夠的青壯年,在環境惡劣的漠北生產力極大下降,養育新人口的能力就喪失大半。進入衰落的惡性迴圈。

    另一方面,漢朝對匈奴的打擊,不僅有上一條的殲滅有生力量,更有在新佔領區進行統治的根本手段。縱觀歷史,北方胡族肆虐的時候,都是佔領了河套平原的時候,更嚴重的,佔領了燕山南部的華北平原北部,就會壓著漢族王朝打了。這根本上就是自然環境帶來的人口養育能力差異。對北方胡族來說,漠南草原水草肥美,可以養育多得多的牲畜和人口,因此佔據此地,特別是佔據黃河旁邊的河套地區,就決定了他們有沒有足夠的戰爭潛力。漢武帝用衛青霍去病,不僅多回了這些地區,還建立了統治,迫使匈奴只得從黃河流域跨越茫茫戈壁進入漠北的北冰洋各河流流域。以當時人類的水平,這簡直就是放逐到了蠻荒之地,能養育的牲畜和人口立馬下降一個數量級,即便一開始只損失了十來萬,主力猶在,可是到苦寒的漠北呆上二十年,也就廢了。根本就沒有足夠的牛羊去吃,沒有足夠的青壯年作戰。這裡面,霍去病功勞很大,霍驃騎輕騎出擊,狂飆突進,席捲匈奴腹地,一方面消滅了他們的少年和後勤,另一方面迫使匈奴覺得不再有安全的後方,不得不向北撤退。而漠南和漠北隔著上千裡的沙漠戈壁灘,在我們佔領漠南後,匈奴就沒有了可以進一步出擊的前進基地和補給中心了。本來就在漠北無法養育足夠作戰力量,就算有足夠的牛羊和兵馬,可是數十萬兵馬帶著百萬牛羊跨越千里荒漠來進擊,等到了漠南,牛羊吃光了,人丁累癱了,而漢王朝的騎兵部隊和步兵主力,以逸待勞足以將他們打的落花流水。另外,在幾千裡外的苦寒漠北,匈奴不光會消耗人口,還會消耗手頭僅有的鐵器,等到力量稍微恢復想捲土重來的時候,只能用骨頭箭頭了,刀劍說不準很多也打成鍋了,還用什麼來打仗。更何況有全國經濟支撐的霍去病部,已經可以跨越大漠主動進攻,還不怕消耗。

    最後一點,惡劣環境下的各遊牧民族,本來就沒有什麼凝聚力,完全是靠戰爭能力衍生的對掠奪來的資源的分配權力來捏合在一起。因為這種方式幾乎比放牧生產都能帶來物質保障。當作戰連續失利之後,這種聚合力就會崩潰。很多小民族小部落就會脫離匈奴主力投奔漢朝,因為這樣可以獲得在漠南遊牧的許可證。再發生戰爭的時候,漢王朝的僕從軍就搞得匈奴欲死欲仙了。漢武帝的侍衛裡就有不少這種少數民族,甚至做了高官。因此,只要漢武帝打幾次大殲滅戰,佔據河套和漠南,匈奴自然就完蛋了。

  • 2 # 漩渦鳴人yy

    首先,漢武帝對於匈奴的作戰並不只是單純意義上的軍事作戰。

    它先是拉攏周邊的那些小勢力來對匈奴的後防展開騷擾,並且設定西域都護府,另一方面,這些小勢力,再後來漢朝人擊敗匈奴人,以後起到了搶奪匈奴人地盤,壓縮匈奴人的活動空間這樣一個作用。

    其次,相比較於蒙恬的作戰。漢武帝對於匈奴的作戰更加徹底,他是直接派軍隊打到了現在,俄羅斯的貝爾加湖。在那裡,他擊敗了匈奴單于的軍隊。不僅殺死了匈奴遺留留下來的大量的牛羊,這一點衛青做的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而且還焚燬的草原。使得匈奴人很難在這片土地上存活,並且匈奴的單于也差一點,死於這場戰爭。因此匈奴向北方逃了出去。

    其實漢武帝殺死的這十幾萬匈奴人不是。不是指所有的殺死的匈奴人,而是指他的軍隊,軍隊是由什麼組成的,是由青壯年勞動力組成的,一下子整個草原上的遊牧民族少了十幾萬的青壯年勞動力,那麼對於整個草原的部落而言,這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畢竟,你可以去掠奪別人的馬匹可以去掠奪別人的牛羊來充實自己的部落,但你沒辦法去掠奪別人的青壯年勞動力之後,然後再來組建你的軍隊吧,而且由於漢武帝對於匈奴的打擊使得草原上流出了大量的權力真空的地帶。個只小部落也掙多了,這些地盤兒,你匈奴本來就已經夠慘的了,現在有人跟你搶這些東西你想再重新東山再起,簡直是難上加難。

    另外,由於匈奴內部對於最高權力的爭奪使得匈奴分成兩部分,漢武帝抓住時機,分化了其中一部分。匈奴的實力,雖然沒有達到一半兒,但是也至少有1/4。並且這一部分的匈奴人被漢武帝用來牽制可能東山再起的匈奴王庭。

  • 3 # 每週熱點關注

    北方遊牧民族和南方漢族不同的體現,漢族是中央集權,統一的時候很難分裂,分裂的時候很難統一;但是遊牧民族更像是部落聯邦制,有大的利益或者強者出現就會一起行動,但是得不到利益或者強者不在就會分散,所以中原對於北方遊牧民族打一下就能打散。

  • 4 # 嘟嘟讀讀

    做一個最簡單的比喻,假入你和某國打仗,你把他們的首都炸了,什麼總統、首相直接包了餃子,一鍋端了,那你這仗基本上就不用打了;你贏了,因為你直接斬首了對方。漢武帝能夠殲滅匈奴,是因為意見非常重要的事情——匈奴大單于在戰鬥中死了。這一下導致了匈奴的分裂,南匈奴不願打仗了,南下歸附漢朝,這是第一次民族融合。

    看官稍安,若要知道詳細,且慢慢道來:

    1、經濟和人口,漢朝和匈奴的經濟支柱不一樣,漢朝是農耕文明,匈奴人再打劫,也不能把土地搬回家吧。匈奴的經濟主要是畜牧業——牛羊,漢朝如果答應了,可以直接把牛羊牽回家。此外,漢朝的農耕文明十分講究生孩子,穩定的住所和先進的醫療,讓漢朝人口對匈奴保持了絕對的優勢。這也使得漢朝的經濟對匈奴保持了絕對的優勢。匈奴的遊牧方式,使得匈奴的國民環境難以形成穩定有效的政治,一旦大單于掛掉,很容易分裂成許多部落。打仗比拼的是國力和忍耐力,在國力上,尤其是經濟上,匈奴明顯處於劣勢。漢軍在戰爭的過程中,不斷的有兵員、糧草器械的補充,而且,在對匈奴作戰中,不僅僅殲滅了匈奴軍隊,還繳獲了上百萬頭牛羊。匈奴的經濟幾乎是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匈奴攻打漢朝,戰勝了無非是搶奪金屬製品(匈奴十分缺少),布匹,糧食、鹽巴等,你能把漢朝生產糧食的土地抗走嗎?漢朝繳獲了你的牛羊,匈奴人肯定 沒辦法直接吃草的。種糧食顯然比放牧週期短。並且,糧食不好搬運,但是牛羊是活的,趕著就回來了。

    2、戰略縱深,北方匈奴主要遊牧於北方大草原,漢朝時期,河西走廊一直是匈奴人的牧場,河西走廊河套地區是養馬的天然最佳牧場。漢武帝為了得到養馬之地,不但花費重金求西域大宛名駒,還派霍去病攻取了河西走廊。後面匈奴歌曲有: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匈奴退守到北方草原,氣候十分惡劣,河西走廊在山谷中,氣候十分宜人。匈奴丟失了河西走廊,導致了生存空間大大減少,同時對漢朝的威脅也大大降低。漢朝的戰略縱深南北十分寬廣,主要經濟區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南部,這些地方都是匈奴攻擊不到的地方。但是漢武帝派軍隊多次深入漠北;深入匈奴腹地,給匈奴造成沉重的打擊和威脅。

    3、科技,大家不要看電視劇上,匈奴掄著大刀和漢朝軍隊對砍。歷史上,一個漢兵可以對付3個匈奴兵,這是為何?答案就是手裡的傢伙,你拿弓箭的肯定幹不過人家拿機槍的。漢朝,從呂后開始,就嚴謹像周邊少數民族出售鐵器,更不要說冶鐵技術了。甚至,因為得不到鐵器,南越王趙佗還謀反了。當時匈奴沒有冶鐵的技術,所以匈奴兵相當一部分手裡的刀還是木頭刀——你沒看錯,就是木頭刀。用硬木頭刀,所以當時打仗不是把敵人砍死的,而是敲死的。而漢兵用的是鋼鐵鑄造的刀。匈奴不能夠自行大規模生產兵器,也是他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漢軍的弩機已經十分厲害,一般弩機射程超過700米,最多可以射出7支箭;神臂弓弩機射出的箭最遠可達1500米,射程遠超普通弓箭的射程。當時一個配備了弩機的人,十幾個捕快都不敢靠近。

    匈奴勝過漢軍的是戰馬,匈奴的馬上山涉水,如履平地。但是漢朝的馬卻比不上匈奴的馬,而且在速度上比不上匈奴的馬。但是後來,漢武帝不但花費重金求西域大宛名駒,改良馬種;並且命令霍去病奪取了養馬之地——河西走廊。

    4、戰略規劃,對西域的經營管理。漢武帝對西域開始的時候搞的是金錢外交攻勢,最初由於漢朝離西域這些國家太遠,西域這些國家對漢朝不太鳥,他們發現漢朝使臣來了就是買買買,大肆購買他們的馬匹,於是西域的馬價格暴漲。各國抬高馬的價格,榨取漢朝的錢財。到後來,西域各國連馬都不賣了——直接搶劫漢朝使者和商人。而匈奴由於離他們很近,經常向他們收取保護費,不給就打。所以開始的時候西域各國抱著匈奴的損失漢朝補的心態。然而,漢朝已經打敗了匈奴,匈奴主力已經元氣大傷,最後一次,漢武帝鑄黃金馬,讓車令帶著黃金馬去大宛。結果車令遭到了羞辱,撞死殉國。漢武帝大怒,命令二軍師李廣利攻打西域,第一次西征,要路過沙漠和無人區,到達西域的漢軍簡直成了乞丐一樣,糧食吃完了,在路上向還有親匈奴的小國對漢軍不停的攻擊。李廣利慘敗而歸,去的時候2萬人,回來了四千都不到。漢武帝震怒,於是漢武帝命令大臣們制定作戰計劃,這群當時世界上最聰明的人。發動了兩萬頭牛和大量的馬匹運送糧草,李廣利帶領著4萬人,在最後一頭牛倒下的時候,漢軍終於走出了沙漠無人區。憤怒的漢軍直接把上一次故意攻擊他們的那個小國滅國了;曾經漢軍在這裡疲憊不堪,向他們出錢賣糧食,結果遭到了偷襲,自己的兄弟一個個的倒在地上。這一次,漢軍發動了攻擊,迅速滅掉了這個小國。於是西域諸國震動,漢軍繼續西行,來到了大宛,當時的大宛一看漢軍來到了,還認為像上次一樣。大宛軍隊擺出了方陣,不論從身材上還是體力上,他們似乎都比漢軍強大。但是他們的噩夢在離漢軍還有700米的距離的時候就結束了——漢軍的弩機;直接把讓大宛軍隊損失了一大半。大宛閉門不出,漢軍圍困了大宛城,最後大宛投降,交出了國王,由漢軍押送回去。自此,西域震動,全部倒向了漢朝。匈奴的生存空間進一步被壓縮,後來漢朝出兵的時候西域各國總會積極響應。到了漢元帝的時期,漢軍出兵5000西域國能出兵50000,在漢將的排程下出擊匈奴。自此,匈奴再無生存的空間。

  • 5 # 任正非騙了老子400米

    主要是匈奴人作死,戰術不對。作為草原民族戰術上的機動能力遠遠超過中原王朝,固有的疆域與自己獲得補給的能力也沒有直接關係,這種時候怎麼打仗幾乎是固定的模式,就是明成祖5次北伐北元的那種,明成祖50萬人北伐,最多的戰績不過千人,說明北元完全沒有與明軍正面作戰的行為。這是合理的戰術,而匈奴選了另一條路,也許是源於一直以來的自信,就是與漢軍正面衝突,打陣地戰,與一個人力資源幾乎無窮的國家打這種仗,不管交換比如何,你都打不贏,而且越打就越明白打不贏,在自己內部不是鐵板一塊的情況下,分裂的風險就高得足以沒辦法採取任何戰術上的協同分工,所以只要十幾萬的人口損失匈奴便沒有幾乎能力再陣地戰,匈奴各部也不會為了集體的利益單獨打游擊戰,這就是匈奴後期看起來沒有戰鬥力的原因。

  • 6 # 君山話史

    這個題目有兩個毛病:其一,漢武帝時期殲滅的匈奴人不止十幾萬;其二,匈奴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

    下面我來細說一下。

    第一,漢武帝時期對匈作戰,戰果比較大的戰役如下:

    前128年,元朔元年,衛青北伐,殲敵數千。

    前127年,元朔二年,衛青發動河南之役,殲敵五千三百人。

    前124年,元朔五年,衛青漠南之役,殲敵一萬五千人。

    前123年,衛青北伐,殲敵一萬。

    前121年,霍去病第一次河西之戰,殲敵9000。

    第二次河西之戰,殲敵3萬。

    河西受降,匈奴降約4萬人,另有8000譁變者被射殺。

    前119年,漠北之戰,衛青殲敵1.9萬,霍去病殲敵7萬。

    以上這些戰役,都是衛青與霍去病指揮,總計殲滅匈奴人(包括投降)就超過二十萬。除了衛青、霍去病之外,其他將領也有所表現。比如李廣攻匈奴左賢王,匈奴大約損失4000人。另外,漢匈邊界線上的小戰鬥是非常多的,這些戰鬥造成的匈奴人傷亡,都不在上述統計中。

    在後期對匈奴的戰爭中,漢軍負多勝少,但是也給匈奴人重大殺傷。比如李陵五千步兵,雖然兵敗,有殺敵一萬餘人。我估計在整個漢武帝時代,漢匈戰爭導致匈奴損失的兵力,大約為30萬。

    第二,匈奴並沒有一蹶不振。

    在衛青、霍去病去世後,漢匈戰爭重啟,有幾次戰役的規模都很大,只是很多讀者不瞭解罷了。

    漢匈戰爭的下半場,形勢完全反轉。儘管漢軍屬於進攻的一方,但是幾乎每次進攻都遭遇慘敗。先是趙破奴的兩萬人被合圍,全軍覆沒,趙破奴被俘;緊接著,李廣利三萬大軍又幾乎被包餃子,死了兩萬多人,幸虧趙充國的英勇表現,才打開一個缺口,避免被全殲的命運;然後,李陵組建的由江湖武林高手為主力的五千人兵團,在深入匈奴後,遭優勢敵軍追擊,基本上全軍覆沒;最後一戰,李廣利兵團七萬人,又是全軍覆沒的下場,李廣利投降匈奴。

    從這裡可以看到,匈奴並沒有衰敗,依然是一等一的強國。

    匈奴真正一蹶不振,是在漢宣帝時代。原因有三:第一,西漢“斷匈奴右臂”的計劃體現出巨大威力,聯合烏孫重創匈奴;第二,匈奴連連遭遇天災。匈奴最精銳的一支部隊,由於遭遇大雪,死亡數萬人;公元前71年,一場嚴重的饑荒,奪走近三分之一匈奴人的生命,牲畜數量銳減一半以上。三年後,又一場可怕的大饑荒席捲匈奴,匈奴的牲畜大量死亡,隨之而來的便是全國性的饑荒。其嚴重的後果,超過了三年前的那次饑荒,全國餓死的人與牲畜,佔到總數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第三,匈奴分裂,陷入內戰,先是五單于互鬥,後來是呼韓邪與郅支的兄弟之爭。

    至此,匈奴再無實力與西漢相抗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吉思汗是怎麼樣的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