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閏年和潤月有什麼區別,潤月又該怎麼計算呢?能舉例說一下嗎?
9
回覆列表
  • 1 # 享文寫作

    閏年和閏月的區別:閏年是公曆的名詞,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有時,閏月也指公曆的閏年中包含閏日的月份(即公曆閏年的2月)。

    1、閏年: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餘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數沒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2、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農曆是陰陽曆,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於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曆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曆年的長度一致。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曆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究竟閏哪一個月由節氣來決定。

    閏年的成因:

    一年有365天5小時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數,必須是整數,故一年為365日,餘下的5小時48分46秒,積至4年月滿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為閏日,謂之“閏年”,無閏日之年稱“平年”,平年365日,閏年366日。

    閏月的成因:

    農曆的歷月是以朔望月為依據的。朔望月的時間是29.5天,12個朔望月時間是354天。較陽曆的迴歸年相差11天左右,這樣每隔三年就要多出33天,即多出一個月。為了把多餘的日數消除,每隔三年要加一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了閏月的一年叫閏年,所以農曆的閏年就有13個月。

  • 2 # 鵬學天下

    陽曆一年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而咱們的農曆(也叫陰曆)平年是354天,這樣陽曆和農曆年的天數不一樣,越來差距越大,為了縮小差距每四年左右農曆要潤一個月,潤年農曆是383天。

    1.閏年:閏年是為了彌補因人為曆法規定造成的年度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週期的時間差而設立的。

    2.補上時間差的年份為閏年,閏年包括在公曆或夏曆中有閏日或閏月的年份,閏年有366天。

    3.平年:陽曆沒有閏日或農曆沒有閏月的年份叫做平年,陽曆平年365天,農曆平年354天或355天...

    閏月是推算出來的,在一年的月序中不固定,除農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外,閏幾月都可能,十九年七閏。

    綜上所述,閏年是陽曆中的一種現象,固定在二月,比平年加一天,29天;閏月是陰曆中的一個現象,閏一個月,那一年陰曆有13個月,那一年叫閏月年。

  • 3 # 咫尺天雥

    閏年是公曆的名詞。公曆規定每400年97閏,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這一年的2月是29天;其餘年份的2月是28天。除了2月以外,其它月份的天數沒有平年和閏年的區別。

    閏月是中國的農曆的名詞。農曆因為是陰陽曆,所以要兼顧月亮和太陽。由於每個月都要保證十五或者十六是滿月,所以每個月大約是29.5天。一般年份12個月就只有355天。這樣一年年累計下來,會和季節脫節(因為地球公轉週期是365天)。所以每三年左右要加一個月,使得農曆年在長期平均上與公曆年的長度一致,大約是365.2425天。加的這一個月就叫做閏月。農曆的閏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閏。

  • 4 # 李長諭

    閏年和閏月有陽曆和陰曆之分,閏年是陽曆,閏月指陰曆,各自的計算方法不同。現就閏年和閏月分別說一下各自的計算方法。

    閏年的簡單計算方法是:

    除去世紀年(如1800年為十八世紀,1900年為二十世紀),凡是年數能被四除盡的就是閏年。也就是說,只有世紀數能被四除盡,或者年數能被400除盡的,才是閏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世紀數不能被四除盡,同樣年數也不能被400除盡,這三個世紀年不是閏年。

    農曆閏哪個月,取決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中國農曆把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如正月節氣立春,中氣雨水;二月節氣驚蟄,中氣春分;三月節氣清明,中氣穀雨;四月節氣立夏,中氣小滿;五月節氣芒種,中氣夏至;六月節氣小暑,中氣大暑;七月節氣立秋,中氣處暑;八月節氣白露,中氣秋分;九月節氣寒露,中氣霜降;十月節氣立冬,中氣小雪;十一月節氣大雪,中氣冬至;十二月(臘月)節氣小寒,中氣大寒。

    因為二十四個節氣在農曆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了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所以農曆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農曆的閏月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一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

    例如2020年,農曆的四月二十八是小滿,中氣落在月末,故閏四月。閏月之後,到農曆五月初一才是中氣夏至,這個計算方法與前者吻合。

  • 5 # 秋水長天H

    中國目前使用的歷法有陽曆和陰曆兩種,閨年和閨月都是曆法現象,閏年存在於陽曆中,閨月存在於陰曆中。

    先說閨年

    我們知道,陽曆是根據太陽來的。以地球繞太陰公轉一週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也就是一個"迴歸年",即365天5小時48分46秒。為了使用方便,就以365天為一年,這就是陽曆的一年。

    由於迴歸年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這樣每年就要餘下5小時48分46秒,積上四年就有23小時15分4秒,接近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24小時,也就是一天。為了與太陽實際執行時間相吻合,必須補上這23小時15分4秒,所以,陽曆上採取置閨日的辦法,具體做法是:

    在公元年數可以被4整除的年份,增加一天,但是整百的年數必須被400整除,才可增加一天。例如2019年不能被4整除,所以是平年365天。2020年,可以被4整除,所以今年是閏年。1900年不能被400整除,所以是平年,2000年可以被400整除,所以是閏年。

    閏年只增加一天,而且這一天都加在每年的二月份。平年稱"二月平"28天,閏年稱"二月閨"29天。

    陽曆把增加一天的年份叫閏年,這一年366天。

    再說閨月

    陰曆是從月亮來的(月亮又稱太陰)。以月亮圓缺變化的週期作為計算時間的單位。陰曆的月,計29.5306天。因此,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就是真正的陰曆。

    陰曆按每年12個月算,一年354天,與陽曆相差11天,三年就要相差一個多月,長此以往,就可能出現六月天下雪的奇怪現象。為了使這種立法能適應天氣冷熱變化的週期,也就是與太陽的實際迴歸年儘量吻合,所以,每三年或兩年,就得增加一個月,這增加的一個月稱為閏月。閨月一般採取“19年置7閏"的辦法,就是19年中一般有7個閨月。

    閏年和閨月都是曆法上人為規定的,目的都是為了儘量和太陽的迴歸年(也就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相吻合。

  • 6 # 陳相因631

    一、閏年:地球圍著太陽轉一週365天零59分鐘。四年就多出4乂6多出一天,羅馬人把這這一天放在陽曆2月28曰裡就成了29天,所以每四年一“閏年”

    二、閏月:是月球圍著地球轉一週354天與地球平差11天。古人用“閏餘成歲,律呂調陽”的方法使餘數與地球環繞太陽執行一週的時間有一定差數所以每隔數年必設閏月加以調整,使四季正常執行。否則春節就不會在正月初一了,也許跑到夏季或秋秀,四時紊亂了。

  • 7 # 樹德漢碩

    閏年和閏月是有區別的。閏年是以陽曆公曆而言的,閏月是以農曆陰曆而言的。中國使用的農曆,是陰陽合曆,即陰曆陽曆混合在一起用,陰陽兼顧。而陰曆陽曆是兩種參照物不同,計算不同的兩種曆法。

    公曆從陽曆改造而來。公曆是陽曆之一種,參照物是太陽,主要是以太陽執行規律特點制定的,中國的陽曆主要反明映在使用二十四節氣上,是節氣歷。一個太陽迴歸年用時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因為做曆法,天數要計整數,於是便採用四捨五入法,平年只計365天,剩下的5小時48分4秒,積4年差不多夠一天就增加一天,成366天。現行公曆平年2月只有28天,這增加的一天就放在2月,成為29天。公曆上稱為四年一閏,且安排在以4除之能盡之年設閏。如2020庚子鼠年,能以4除盡,所以是閏年,2月有29天,平年就只有28天。重在日與年。

    農曆裡的陰曆,是以月亮執行規律特點而制定的歷法,反映的是月相變化,朔望圓缺盈虧特點,重月與月相變化。月亮圓缺一次,其週期用時是29天12時44分3秒,天數計整,就採用月大三十天,月小二十九來調節,所以一年12個月就只有354天或355天。陰陽曆年日差約有11天,陰陽曆要搭配合用,就要有折中辦法,於是採用陰曆遷就陽曆做法,在陰曆裡設定閏月,經計算,19年設7閏,就可使陰陽曆的天數基本相同,有差也僅在一天之間。陰曆閏月後,一年就有13個月,384天,即13次月圓缺。至於閏何月,不是隨便的,是要經過節氣推算計算的,閏月無中氣,推算到沒有中氣出現的那個月就設閏,就是閏月。閏月最多的是五月,其次到四六月,再到三七月,二月,八月,九月,十月,正月臘月,百年無一。閏五月,19年裡常有兩次,四六月肯定有一次,也有兩次的。2020庚子鼠年是閏四月,閏四月無中氣。即今年既是閏年又是閏月,是閏年閏月同年了,成了雙閏的年。一般閏年未必閏月,閏月未必閏年,雙閏年,有,但不多,百年沒幾回的。

  • 8 # 待曉兒

    閏年和閏月,在中西方曆法中都有。

    從實際來看,中西方的早期置閏方式都比較接近,週期基本都是“十九年七閏”,大概隔三四年就會置一個閏年。

    從以太陽為參考的陽曆(公曆)來說,閏年和閏月很好解釋,為了方便闡釋“農曆”,我們需要簡單地概括一下。

    然後再來說說中國農曆上的閏年和閏月如何計算。

    太陽年:公曆時間比較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時間是人為設定的概念,我們將地球繞太陽一週的時間設定為一年,同樣是人為規定的。

    所以,為了方便計算,一天設定為二十四小時,一年設定為三百六十五天,在具體上會與實際情況出現差別。

    積少成多,大概每過四年,公曆紀年就會多出一天來。

    將這多的一天放在該年的2月,自然月由28天變成了29天。

    所以,這一年就被稱為閏年,而這一年陽曆的2月就是閏月。

    具體的計算方式也很簡單,一般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閏年,比如今年2020年;遇到成百的年份,需要被400整除,比如2000年。

    為什麼會這樣劃分?

    這裡有一個技巧,如果一個數字的最後兩位可以被4整除,這個數字就肯定能被4整除。而成百的年份中,比如1900年,最後是兩位都是“0”,所以就規定被400整除。

    農曆閏年和閏月:有流變的過程,看似複雜,其實簡單

    糾正一個誤區,很多資料都會告訴你,我們所用的農曆,或者說是陰曆,是和“公曆”相對應的,參照物是月亮。

    這是不準確的。

    中國沿用的“農曆”,從嚴格意義上說,屬於比較特殊的“陰陽合曆”,即不僅僅是以月亮為參照物,同樣和太陽也有關係。

    因為中國古人在很早之前就對天相進行了觀察和劃分,對於最為明顯的“日”、“月”兩顆星辰的觀察最為在意。

    同時也是因為農業文明非常發達的關係,對於日相、月相的變化規律有著非常精妙的總結,從實際生活中形成的歷法就與“日“、“月”都有關聯。

    先來說說古人對於月相的觀察。

    以現在的測量水平來說,月相的變化週期大概是29.53日,這與古人觀測的資料基本一樣。

    所以,古人的一年只有354天,分為6個三十天的大月和6個二十九天的小月。

    古代的時間單位“月”全稱就是“朔望月”,月初第一天叫做“朔”,月中叫做“望”。

    有一個知識點需要注意。

    不是每一個月的“十五”都叫做“望”,小月的“望日”是十五,大月的“望日”是十六,所以才會有民間謠諺: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與公曆年對比就能發現,古人每一年是少了11天的,三年下來就會多出一個月,所以就需要在此時置閏,否則就要夏天過春節了。

    從文獻記載來看,最開始的時候是三年一閏。但發現不夠,於是就五年兩閏,後來就形成了“十九年七閏”的規律。

    再來講講“太陽”對於農曆閏年、閏月的影響。

    古代置閏的方式有一個流變的過程。

    依據現有的文獻來看,商周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設定閏年了和閏月了,但當時多是直接將閏月放在年尾,也就是文獻當中時有出現的“十三月”。這種情況不是很固定,有時候會出現一年兩閏的現象,“十三月”之後還有“十四月”。

    “一年兩閏”的現象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消失了,說明當時的置閏方式有了比較大的進步。

    說到太陽對於中國農業的影響,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常識“二十四節氣”。

    從現代來說,“二十四節氣”是因為太陽在地球上投影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環境差異所致,所以受到太陽的影響很大。

    “二十四節氣”其實只是我們現在簡單的統一叫法,其實古人將其分為“十二節氣”和“十二中氣”,交替進行。

    一年二十四節氣,有十二個月,平均下來一個月可以分到兩個節氣。

    比如正月裡的“立春”叫做“正月節”,而“雨水”就叫做“正月中”,以此類推。

    衝突就在這裡。

    “二十四節氣”的參照物是太陽,一個“節氣”和一個“中氣”加起來大概是30.5天;而古代所用“朔望月”的參照物是月亮,時間只有29天或者30天。

    所以就會出現一個差值,這也是設定閏月的依據。

    在計時的時候會發現,因為天數的差異,每個月的“節氣”和“中氣”都要比之前的月份推後一兩天。

    那麼,當有一個月推後到每一“中氣”,只有“節氣”的時候,就需要在此“置閏”,這個月就是“閏月”。

    所以,民間還有一個謠諺:

    閏月無中氣。

    “閏年”和“閏月”的設定,其實都是和農業文明息息相關的。

    如今的生活中,學科細分,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士相對較少,對於一些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常識往往不是很瞭解。

    但這並不妨礙從“認知”的層面上對其進行梳理,拓展一下知識面。

  • 9 # 吉魚

    這兩個問題看似簡單,真要回答淸楚,還必須用到有關曆法和天文學的專業知識。如果你有耐心讀完,我力爭用淺顯易懂的文字闡述清楚。

    回答問題前先闡述一下陽曆、陰曆(農曆)、二十四節氣的概念。陽曆就是現行公元紀年,由羅馬教皇十三世格里高利在1582年頒佈實施,也稱作格里曆,中國在1912年(民國元年)實施,解放後,全國政協一屆會議決定繼續採用,仍並用傳統農曆。在沒有引入格里曆前,中國是有自己的陽曆和陰曆的,陽曆就是二十四節氣,最初是古代天文學依據北斗七星斗柄的指向確定,一歲始於"立春",終於"大寒","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大約在隋朝初黃道十二宮隨佛經傳入中國,二十四節氣結合地球公轉軌道(黃道)上的十二星座(黃道十二宮)作為依據。二十四節氣依據於地球公轉週期,因此它能反映四季變化,指導農時。農曆(陰曆)是依據月亮的圓缺週期(月球公轉週期)為依據制定的,只能反應月相的變化,如果不安排閏月,農曆是不能反應四季變化的(後面詳述)。

    先說閏年和閏月的區別吧。閏年有陽曆和陰曆兩種閏年。陽曆閨年為366天,就是比平年多一天,在2月加1天為29天。而農曆閏年是比平年多1月,即閏月(重複一月),農曆閏年即該年有重複月(閏月)。

    那麼為什麼要安排閏年閏月,又是怎樣安排的呢?意義是什麼?

    我們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時間(臺北時間)是以地球自轉引起的太陽的東昇西落為依據的,以太陽的東昇西落為一天24小時,稱為太陽日。我們用太陽日為一天24小時計時,是因為我們習慣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變化對於我們的生活太過重要。除了晝夜變化,恐怕莫過於四季變化對於我們重要了。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四季變化,從春分點出發轉一週回到春分點,平均用時365.24219天,稱為一個迴歸年,這個365.24219天是以我們用的太陽日來計時的,這個不是一個整數,對比我們的平年365天,多了0.24219天。假如我們不管這個小數,若干年後,這個小數引起的誤差累積到大約1個月的長度(約需百多年),你會發現最冷月不在1月,最熱月不在7月,那豈不是感覺季節都亂套了。因此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誤差處理了,處理的方法就是安排閏年,0.24219*4=0.96876天,也就是4年積累的誤差最接近一天。因此陽曆閏年規定4年一閏,能被4整除的年份和世紀年能被400整除安排閏1天,加在2月多一天29天。即使這樣還有誤差,若干年後誤差會積累到一天,那時這一天怎麼處理還不知道,事在人為吧。

    農曆(陰曆,亦稱夏曆,始於夏朝)是依據月球公轉週期29.5036天來制訂的,把完全看不見月亮的那天為朔(農曆月初一),月滿的那天為望(農曆十五),一個朔望月就是農曆一個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農曆只能反映月亮的圓缺變化,和四季變化完全不相干。農曆平年12個月為354或355天,與二十四節氣(迴歸年)相差11天,如果我們不處理這11天的誤差,17年後,你會發現農曆六月飄雪,1月酷熱,這和我們習慣的四季月份顛倒,因此要把誤差在盡短時間處理掉。方法是,把能反映四季變化的二十四節氣和農曆結合起來(實際上自秦漢二十四節氣與農曆並行),透過安排閏月來處理誤差。這個方法實際上就是透過天文觀測和數學計算(類似於求最小公倍數),發現19年安排7個閏年就可以解決。二十四節氣中,處於下半月的為中氣,十二中氣就象一把固定單位的尺子,這把尺子的是以冬至這個中氣為0刻度開始,以兩個中氣之間的距離(迴歸年的一個月)為單位長度,用這把尺子去量並行的農曆年,會發現有的農曆月沒有中氣,我們就安排沒有中氣的農曆月閏月(重複一月),並且剛好19年中有7年。

    綜述,其實不論閏年還是閏月,都是為了消除人類制訂的歷法和計時系統,與客觀世界的天體執行週期之間的誤差。人類制訂的歷法和計時系列只有無限接近於客觀世界,才能更好地服務於人類,反映出天體執行、氣象、物候、農時的客觀變化。人類的計時系統現在獨立於客觀存在,用原子鐘(銫原子)來精確計秒,還需安排閏秒,這也是人類遵循客觀規律的體現。

  • 10 # 文化小粉

    2020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從曆法的角度來看,為什麼今年會存在閏年閏月的現象?閏年與閏月有啥區別?下面就跟大家做一分享。一、閏年是公曆曆法的產物

    (說明:上圖紅色年份為閏年,黑色為平年)

    公曆是按照地球繞太陽公轉而形成的歷法。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合365.24219天),也稱一回歸年。我們人為規定常說的一年有365天,與迴歸年相差0.24(保留兩位小數)天,就是說每一年的天數與地球實際公轉的天數相差0.24天,隨著時間的推移,4年就相差近乎1天,40年後,100年後相差就更多啦,這個大家可以推算。

    為了彌補人為規定年的天數與實際的迴歸年天數相符,所以就要在某一年增加1天。這一年就稱為“閏年”。沒有增加天數的年稱為“平年”。閏年增加的一天加在了二月(此月天數最少),所以 閏年2月有29天,而平年2月有28天。這樣閏年就為366天。舉例:2016年是閏年,其2月份是29天。從2017年開始,每一年就要相差迴歸年0.24天,那麼到了2020年累積相差近乎1天,所以就要置閏保證與迴歸年同步。閏年的置閏原則是“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即“公元年分除以4可整除但除以100不可整除,為閏年;公元年分除以400可整除,為閏年”。

    二、閏月是農曆曆法的產物

    農曆是以陰曆(夏曆)為基礎,融合陽曆成分而成的一種曆法,是陰陽合曆。陰曆則以月球繞地球一週為一月,歷時29日12小時44分2.8秒,繞地球十二週為一年,歷時354日8小時48分33.6秒。地球繞太陽執行週期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所以,陰曆和陽曆一年算下來是有十一天的時間差,由此推算:“等過十六、七年就會積累到一百八十天左右,也就是說冬天與夏天要顛倒過來”。

    為了保證陰曆與節氣不脫節,確保天時與曆法相合、時序不錯亂顛倒,就要採取置閏月的方法,即在某一年增加一個月,這個月往往加在農曆的某月之後,即為“閏某月”。

    透過置閏月,我們看到:“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臘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曆閏月的規律是這樣的,每19年需要置7個閏月,即三年左右要加一個閏月;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 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一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一個“閏”字。舉例:2020年5月23日(陰曆初一)到6月20日(陰曆二十九),這一個農曆月只有“節氣芒種”(6月5日)沒有“中氣夏至”,與其相鄰的“中氣夏至”則在下一個農曆月的初一(6月21日),這個農曆月緊跟在陰曆四月之後,所以本月稱為“閏四月”。

    三、閏年與閏月的區別與聯絡

    因為閏年和閏月的置閏原則各不相同,所以他們之間沒有必然聯絡。

    閏月不是跟著閏年才產生的,只要符合閏月的置閏原則,閏年和平年都可以出現閏月。比如說:“2028 閏五月、 2031 閏三月、 2033 閏冬月”。

    2028 閏五月 2031 閏三月 2033 閏冬月 2036 閏六月 2039 閏五月 2042 閏二月2044 閏七月 2047 閏五月 2050 閏三月 2052 閏八月 2055 閏六月 2058 閏四月 2061 閏三月2063 閏七月 2066 閏五月 2069 閏四月 2071 閏八月 2074 閏六月 2077 閏四月 2080 閏三月2082 閏七月 2085 閏五月 2088 閏四月 2090 閏八月

    閏年也不是跟著閏月產生的,只要符合閏年的置閏原則,有閏月的年不一定是閏年。比如說,“2061 閏三月,2063 閏七月 2066 閏五月 ,2069 閏四月, 2071 閏八月”,這些年份都不是閏年。

    因為2020年同時符合了閏年和閏月的置閏原則,所以今年會出現閏年閏月的現象。

    閏年與閏月的設定使得中國的歷法更加科學地反映實際天文規律,從而指導我們應用天文規律更好地指導生產實踐。

    以上就是我對本次問答的分享。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豆常見病蟲害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