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美秦皇

    自然成長,大人就是孩子的鏡子,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成長,如果想養好那就從自身做起。對於孩子的行為規範必須做到規範,注意不良習慣的糾正。同時給孩子創造好的環境!祝你成功。

  • 2 # 銘澤先生

    1、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又是怎麼做的?你的言行舉止以及給他提供了什麼樣的條件。2、小孩子缺乏自律能力,以及對事物的三分鐘熱度,所以家長要起到監督和督促的作用,培養他的自律以及時間管理能力。3、你給了他什麼樣的思維層次教育以及如何培養他的三觀,還有對待事物的認知能力。

  • 3 # 胡哥聊育兒

    養育孩子是父母自我的修行,沒有退路,只能前行!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個體,所以養育方式不可能相同,但是養育孩子的理念是有共性的。

    首先,為什麼會感到養育孩子很煩呢,主要還是父母沒有掌握育兒的本質,在養育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導致自己不知所措,所以才會煩惱。

    父母要先調整自己的心態,清楚養育孩子是一種快樂的過程,前提是父母要不斷學習,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不同年齡段可能會有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了解孩子內心,而不是隻關注孩子的行為。

    幼兒段的孩子需要陪伴,這種陪伴是要有效,不是孩子玩孩子的,你玩你的,是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

    少兒段的孩子需要理解激發,他們開始獲取各種知識和認知,父母需要支援他,理解他。並且正確的引導他。

    青春期的孩子,他需求獨立,有自己的自主思維,父母需要平等對話,瞭解其需求並支援他,肯定他的價值以及塑造他的夢想。

  • 4 # 平凡的大夢想

    養孩子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身體上,很辛苦;精神上,很崩潰。但孩子會給我們很多美好與幸福的呀。所以整體來看,還不算太糟糕。酸酸甜甜,生活的模樣。

    我認為從兩個方面下手,思想教育和物質供養。思想教育:大的原則下允許小的躁動存在。物質供養:在家庭條件範圍內,可以豐富物質生活,但戒驕戒躁。

    思想教育: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很多情況下並不具備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只知道黑與白,不明白很多事情的灰色地帶。在他眼裡只有好人與壞人,他不懂得好人可以做壞事,壞人也可以做好事。所以在孩子懵懂的年紀,大的三觀我們要引導他,教育他,甚至是以父母之名要求他。

    小的規則上,允許獨立思想的存在。比如跳泥坑,扔石子等各種調皮搗蛋的事情,在我們的可控範圍內,是可以被允許的。髒兮兮、亂糟糟這才是童年該有的樣子嘛。人的一生只有一次童年,也是我們有幸見證成長的歲月,何不放肆而為之?

    物質供養:

    每個孩子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不管是1個還是2個孩子,家長都會盡自己的全力想給孩子最好的,更好的。但是,最好的邊界又是什麼呢。正因為此,我在給我女兒買東西的時候,都是差不多就好。孩子東西不僅僅貴,重點是更新換代太快,身體長得快,幾乎全屬於消耗型物品。

    我覺得大的方向就是,自己的經濟能力範圍內,不會因為孩子的消費支出而影響家庭的生活質量,而不會讓父母賣肝賣腎換一部蘋果手機。當孩子想要一件我們認為太貴的玩具怎麼辦?假如500元,我們可以告訴他買這一個玩具的錢足夠我們一家人一週的伙食費,足夠一個貧困兒童一月的伙食費,或許孩子沒有概念,那就告訴他可以買20個漢堡雞腿的費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給他聽,從小引導孩子正確的消費觀。

    很多家長可能都會糾結到底應該散養還是圈養呢,答案就是根據自家孩子實際情況來定。彷彿聽起來散養更好一些,可以鍛鍊孩子的很多獨立生活的能力,好處多多,像野生動物一樣,更加適應這個社會。但對於有些孩子,就是溫室裡的花朵,就得好好愛護。天生體質比較嬌氣,或者天生喜靜,我們就沒必要把他拉出去鍛鍊嘍。

    那怎麼去判斷呢,拋開我們母愛氾濫心,做一名孩子的看客。摔倒了不要著急去扶,確認無大礙情況下,觀察孩子自己的反應。

    總之呢,父母是什麼模樣,孩子就會是升級版。左手做一個邋遢的自己,右手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會活的太心累。育兒是一生的職業,不可辭職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做好父母的角色很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孩子一定會給我們驚喜的。

  • 5 # 禾禾媽談育兒

    小孩子怎麼養?不同階段側重點不一樣。主要階段養好了,那麼以後就會越養越舒心,越帶越順心,越帶越有成就感。

    小時候,尤其六個月之內,父母要無條件接納孩子的各種小情緒,滿足孩子的正當需求,做到耐心陪伴和呵護。這樣孩子安全感滿滿,而且他能感覺到媽媽對自己的喜歡,這樣,孩子的脾氣秉性不可能不好。

    上幼兒園之前,作為父母繼續做到的還是陪伴和呵護,孩子兩三歲左右,開始有自己物權意識。學會區分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還不太願意分享,針對這一點,家長等孩子大點慢慢引導就好。而且孩子開始追求秩序感的生活了,開始追求東西的完整性了。這個時候,家長要尊重孩子的需求。

    例如:孩子想吃一塊餅乾,你掰開了。他會大聲哭泣表示抗拒,他強烈要求一整塊餅乾,你就給他一整塊。千萬別覺得孩子任性,他這是在追求事物的完整性。

    去幼兒園了,孩子之間鬧矛盾了,或者孩子和鄰居家小孩玩耍時不開心鬧情緒了。做媽媽的第一時間,不要呵斥孩子,安撫好他的情緒,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說明白了,孩子是會講理的。

    平時,不要隨便答應孩子一些事情。一旦答應了就想方設法兌現承諾。

    如果真有事情耽誤了,一定要和孩子解釋一下,完了事後認真做補償。這樣孩子就會變得聽話。

    如果家長總是騙孩子,答應了卻做不到。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媽媽是騙子。你答應時隨口一說,轉身忘記,孩子卻記得清清楚楚,每天期待。如果你不兌現,那麼孩子內心也會積滿失望和委屈。

    說白了,你想讓孩子聽你話。你就得和他處好關係。你就得讓孩子喜歡你。如果他滿心委屈和失望。那麼這個關係就不算好。他當然不會聽你話。時間久了,還會有些小叛逆,和你對著幹。

    再大點了,上小學了,就努力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讓孩子無處安放的心有地方安放。閱讀習慣先從家長自身做起,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歸根到底,孩子模仿的第一人就是父母,所以作為父母,也不能停止學習,活好自己,活出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那麼你精彩的生活就是他以後努力的動力。大的原則是始終接納孩子各種情緒,堅持尊重和陪伴孩子,合適的時機給予一定的引導。

    家中大多數時間,是媽媽在教育孩子。那麼做到這些的前提是,媽媽要有好的情緒和心情,所以作為父母,要做到感情和諧,家庭和睦。爸爸努力愛媽媽,媽媽使勁愛孩子。

    白巖松老師說過:最好的教育是有延遲性的,今天孩子得到的教育效果不是今天就可以表現出來,可能幾年後,才會在他們身上顯現出來。所以教育孩子真的很辛苦,一時半會看不到效果。但是我們作為家長的還是要認真陪伴他每個階段。

    教育孩子就像沙漠中行走的駱駝。任重而道遠。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我們能做的就是接納他,尊重他,陪伴他、呵護他、觀望他,靜等花開,靜等他的芬芳。

  • 6 # 娥姐分享

    和您一樣,在育兒的過程娥姐也遇到很多很多煩惱。為什麼在育兒路上會遇到那麼多煩惱呢?這個問題娥姐也想了很久。娥姐覺得,之所以有那麼多煩惱,大概因為以下幾個問題:

    1.父母和孩子的相互包容度

    打個比方,如果是兩個性格溫和的人在一起,或者是一個非常能包容但是一個有點脾氣的人在一起,一般都能夠相處得比較融洽。

    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是情緒比較容易激動的型別,在一起就會特別容易起衝突。

    這個原因,無論是在大人還是在小孩身上都是如此。

    假如我們父母能做到更多的包容,忍耐力也更好,在育兒上也能少一些衝突和麻煩。

    雖然我們都知道讓孩子按照他喜歡的方式生活就好,但是我們也擔心他喜歡的方式不是好的方式甚至是錯的方式,我們因為擔心而對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要求,但是孩子並不順從我們。

    3.孩子的個性

    有些孩子的個性很鮮明,有些脾氣還不太好,比較犟,自我意識很強,他不希望受父母的管束,所以會以各種各樣的方式擺脫父母的管教。越是擺脫,我們做父母的就越擔心他以後走錯路,會吃虧,管的也越嚴,管教不聽還會生氣。

    一旦父母孩子的情緒不對,關係就容易搞僵,關係僵了之後溝通就越容易出問題。

    4.父母不懂孩子的內心,孩子也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因為相互不理解,造成教育和接收不同頻。簡單點說就是我們的好意孩子領會不了,孩子的委屈我們也感知不到。

    像這種情況,就需要不斷的增強溝通,哪怕溝通的方式比較激烈,也應該多溝通,溝通交流多,相互之間慢慢理解之後,問題也就慢慢變少了。

    以上是娥姐暫時想到的幾點,其實原因還有很多很多,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但是也有很多共性的問題,比如以上的幾點。

    瞭解了原因之後,在教育的過程,我們也相應地做好改變,煩惱的事就會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不是越積越多。

  • 7 # 淅爸育兒記

    其實每一個家庭的孩子,都是從讓人愁死了,煩死了的過程中過來的,並非你一家之痛,所以你該放鬆一下心情---天下孩子一般煩。

    孩子為何那般煩?兩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因為他們只是孩子啊,孩子代表著無知,他根本就不知道什麼行為讓人愁,什麼行為讓人煩,他只知道做某件事情,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某個東西,例如關注。

    第二個部分是,你好像把孩子當成了縮小版的大人,彷彿他們天生就應該遵規守矩的,你忘記了你自己成長的歷程中煩人的那一部分,或者你根本就沒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一個從小品學兼優的孩子,很難體會到那些學渣的狀態)

    如何讓孩子不那麼煩?其實,這在乎你如何改變自己的問題,包括改變自己對孩子的看法,以及對孩子養育觀念的改變。

    你能否找到他美好的地方,不要給他再貼上煩人、愁人的標籤?

    再次強調,他所有煩人、愁人的行為動作,都是因為這些動作給他帶來了快樂,你沒給,或者忽略了給的快樂。

    例如,他喜歡爬上跳下,他的快樂是運動,是刺激,是冒險,你是否有帶他去過類似的兒童娛樂場所遊玩?

    去到那些場所,你會發現這孩子根本不煩人,因為他很勇敢很皮很厲害,給你帶來了新的榮耀。

  • 8 # 啊呀歸一

    謝謝受邀! 養孩子絕對是個“大工程”。 在孩子剛出生時,我們會覺得這個世界因為有了孩子一切都是那麼美好!等到孩子稍大點時,我們會覺得雖然有時候會很累,但一切還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等孩子到5歲左右,特別是男孩子,真是“貓嫌狗不待見 爸爸媽媽都想尋短見”!孩子們旺盛的精力會把全家人都得整“趴下”。家裡面被整的亂七八糟,玩具扔的到處都是,床和沙發就是他們的“遊樂場”,蹦啊,跳啊,除了睡覺就沒有他們消停的時候。等到孩子們開始上小學時,陪寫作業又是考驗爸媽的時刻,吃零食時少吃一丁點都能算得清清楚楚的腦袋就是算不出數學題,看了一遍動畫片就能說出裡面人物名字的他卻怎麼也不會背乘法口訣,真是“不寫作業時父慈子孝,寫作業時雞飛狗跳”…………到了青春叛逆期,他們有太安靜了,一天和父母說不了幾句話,有時候他們又太狂躁,自己在房間裡一邊手在電腦鍵盤上“噼裡啪啦”,一邊嘴裡狂言亂語。……等到他們長大了,我們就老了。 沒辦法,養孩子就是辛苦,從小操心到大。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境施教;不同的孩子也需要不同的方法,因材施教。我們都是初為父母,只能借百家之長,在探索中和孩子一起長大。但無論怎樣的孩子,都需要我們的愛,愛就像植物需要的Sunny一樣。讓我們的愛一直陪伴孩子!

  • 9 # 庭爸談育兒

    小孩子怎麼樣才好?怎麼自己的小孩子都養得愁死了煩死了?

    先說一下為什麼父母會覺得愁死和煩死了,無外乎這幾個原因:

    第一,愁孩子學習不好;

    第二,煩孩子說了不聽,叫了不做;

    第三,愁孩子的未來,因為書沒有讀好;

    第四,煩孩子的各種壞習慣,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聽話脾氣大;

    正是這些愁和煩,會讓父母們有一些負面的想象,典型的說法就是,你這樣的成績以後別說考上好的大學,你甚至連讀大學都沒機會,爸爸媽媽沒錢去養你。

    你怎麼這麼不爭氣啊!

    發現了嗎?不論是我們怎麼樣的愁和怎麼樣的煩,這些主角都是誰?

    實際上並非孩子,而是我們父母自己,我們覺得我們有很重的責任,必須讓孩子不要掉到坑裡去,不要因為無知而去犯錯誤。

    這樣想的出發點是對的,但是在我們實際的操作之中,我們往往無法把握得住這個尺度。因此就變成我們在幫孩子操辦,看到孩子學什麼事情,進展得很慢,我們恨不得自己來替他完成這樣的事情。

    帶著這樣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我們對於孩子的種種表現就更加無法容忍。

    所以,要解決這樣的一個問題,需要我們這樣來做,

    1、用輕鬆一點的心態來養孩子

    不要把孩子逼瘋,把自己逼死。

    在我們幫孩子安排很多事情的時候,不妨更多從成長的角度去看,小樹的成長是需要時間的,而孩子的成長,我們也要接受是有一個過程的。

    孩子的不完美,正是他成長的養料,如果孩子生來就完美,也沒有我們父母的事情了。

    2、用快樂一點的心態來養孩子

    凡事多看到這件事背後的正面意義,而不是一再強調背後令人沮喪的消極一面。

    孩子這次考試不到100分,我們沮喪地認為這個孩子沒救了。孩子比賽得不到第1名,我們就崩潰了,覺得孩子的這個成績,對不起我們為孩子所付出的心血。

    總是這樣想,我們活得太沉重了,現在,不妨放得快樂一點。

    孩子每掉進一個坑,每犯一個錯誤都是有意義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沒有犯過錯誤,他就不知道這件事自己是做錯的。

    我們常常覺得,把我們曾經犯過的錯都告訴了孩子,他應該不會再犯錯了。

    事實上卻是,該犯的錯一個都不會錯過。

    因為,你說的和孩子真正去做的,他還是需要有一個自己實踐的過程,我們不能剝奪孩子的犯錯權。

    3、用平庸一點的心態來養孩子

    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孩子,可以說大多數都是平庸的,特別優秀的孩子真的不會太多。

    因為所有的孩子,在人生的這條跑道上競爭,優秀永遠只是少部分。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眼裡就應該是出類拔萃的,就應該是特別優秀的,但這不一定是事實。

    我們是普通的父母,那麼我們養育普通的孩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為什麼就不能接受呢?

    何況,特別優秀的孩子代表了他會特別的忙,那麼他在離開我們之後遠走高飛,還會有多少時間可以顧及到親情,想到爸爸媽媽呢?

    說這麼多,我想說的是,養育孩子,我們不妨心態放平一些,接納他的平凡。也接納他會犯錯。

    與結果相比,我們更加看重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這個過程之中,孩子是否有在我們良好的陪伴之中茁壯成長。與成績比起來,給予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品質。還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這才是第1位的。

  • 10 # 百病不可侵入

    照你描寫內容,我以為不可取,因為是騙人的,這必養了個自私的受不了挫折的“暖房裡的花朵”一旦入幼兒園了,亇個都是各家的寶貝,誰買你孩子的賬。

    於是開始大吃"苦頭",你也更著急,你開始責怪幼兒園怪老師也可能發生。

  • 11 # 超爸育兒範兒

    養孩子就要了解孩子,懂孩子,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每個孩子的個性不一樣,不過,孩子的自信,上進,德行,責任很重要

  • 12 # 使用者1991096181420

    一切精力都放在了孩孑身上,總以成人的格局束服孩子,所以心累,這叫自找煩腦,予取予求的心態不煩才怪,順其自然吧

  • 13 # 至尚學邦

    曾經有一個同事,在剛剛懷孕的時候就給自己買了好多育兒書,她說要在孩子出生前把這些書看完,自己要努力當一個好媽媽。

    某一天,我們聊天時,她有些惆悵地吐露心聲:是我自己太嚴格太焦慮了嗎?孩子現在有些不願意找媽媽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每天這麼辛苦付出,盡全力帶好孩子,可是孩子並不是很領情, 反倒是爸爸下班回家逗他幾句,他笑得特別開心。

    再細聊下去,好像發現了端倪,原來,她信奉照書養孩子,各種育兒方法育兒理論,她說起來門兒清,在生活中也是這麼實踐的:幾歲是孩子的敏感期,幾歲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每一天吃飯的菜譜、每一天喝的奶量,孩子的繪本還需要哪些......

    聽她說完,給人的感覺是,她不是在順其自然養孩子,而是在根據說明書製造一個產品。每一個細節做得都很到位,可就是這種天衣無縫,硬生生把孩子打造成了機器,磨掉了孩子自由發展的靈性,也磨掉了孩子對媽媽的愛與期待。

    想一想我們生活的當下,很多人帶孩子何嘗不是處於外在的形式階段呢?僅僅是給娃好吃的,給娃好玩的,想要把各種好的物質都給孩子,而沒有深入去想該怎樣更好地提供孩子成長所需的各種養分。

    這裡所說的成長所需,包含外在的物質需要和內在的精神需要。滿足孩子成長髮育的物質需要,這點幾乎所有家長都能做到,並且做得特別好。

    但是精神需要,很多父母都做得不夠好。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曾經說過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可以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深以為然。

    養育孩子,從來都不是物質層面的問題,很多時候,比起物質上的需求,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能夠理解自己,給他安全感,給他自信心,給他愛與被愛的能力。

    最近,孫儷憑藉《安家》又火了一把,電視劇裡,孫儷是努力賣房的房似錦,而在劇外,孫儷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其育兒之道更令人讚賞。

    作為一個明星演員,孫儷比我們很多普通人都要忙,但是工作之餘,她特別用心地在陪伴自己的孩子。

    孫儷的一條微博,寫的是一個月前她從朋友農場拿來的雞蛋,孩子們想孵小雞,於是他們就一起“試試了”。

    等小雞孵出來後,孫儷還親自拍了照片發了微博紀念這件事情。

    一個月說短不短的時間裡,陪著孩子們等待小雞孵化,孫儷這樣的做法,對很多父母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甚至有的網友說這樣很浪費時間。

    其實不然,因為這些看起來浪費時間的事情,實際上是陪著孩子慢慢成長的過程。

    就像在慢慢孵化小雞一樣,慢慢培養著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和探索,讓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個過程才是最可貴的。

    泰國有一則廣告《家庭教育真的很重要》,特別啟發人心。

    影片中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製作了特別的冰淇淋——菠蘿冰淇淋,孩子吃著這隻特殊的冰淇淋,覺得很好吃,向母親提議售賣這種冰淇淋。

    媽媽開心地答應了,可是菠蘿冰淇淋做好了,卻賣不出去。女兒沮喪地問媽媽,媽媽告訴她:你應該去看看別人怎麼賣。於是女兒跑去看市集上賣的好的攤位是怎麼叫賣的,回來也去大街照著叫賣,很快她的冰淇淋就脫銷了。

    這個媽媽並沒讀過什麼書,也不會給孩子講什麼大道理,但她讓孩子用眼睛去看,耳朵去聽,自己去思考,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實踐和成長。

    並不是把孩子往早教班、興趣班、培訓班一送,就是給他最好的教育了,最好的教育,永遠都在家庭,在於父母走心地陪伴、教導孩子。

    當你在為孩子花錢和花時間,爭取讓他考上一所名校,讓他贏在人生起跑線上的時候,你真正的“走心”了嗎?走進孩子的心裡,讀懂孩子的語言,用孩子認可的方式去愛他。

  • 14 # 國王爸爸的公主女兒

    1000個小孩兒,有1000個養法兒,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育兒方法,就像這個世界上沒有完全一模一樣的樹葉一樣。所有的父母不是一樣,所有的孩子也不是一樣的,所以育兒方面的知識不能全數照搬適用。總的來說,養孩子費心費神是必須的,做父母的不可能當個甩手掌櫃、不用心對孩子,孩子就能自己全身心的發育良好了而且個人認為給孩子好的環境和好的心情也就是優質的精神生活,遠比給他昂貴的物質生活要重要。錢是好東西,可惜沒有感情。當父母的老想用錢解決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自己不想用點心思對孩子,這肯定是不行的,有時候越想省事,最後就越費事。最後,跟所有焦慮上火的爸爸媽媽們分享一句話:養孩子的過程就像在牽著蝸牛散步。弄懂了這句話,父母們就不會再為養育孩子著急發愁、生氣上火了,還會從中領悟到以前從未有過的樂趣。

  • 15 # An沐夕

    孩子是老天給予我們最好的禮物,更是我們前進的動力,生活的重心,有個孩子生活有了奮鬥的目標。有了孩子,生命了多了一個骨肉至親,有了孩子生命變得如此完整。想想孩子給我們帶來的歡聲笑語,孩子給我們帶來的欣喜,想想孩子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充滿樂趣的回憶。因此我們多了更多的耐心和滿是愛意的胸懷,對待孩子更是要耐心有加,有耐心的父母怎麼教不好孩子呢?

    孩子從出生到長大成年成人,他會有敏感期,叛逆期,青春期,父母只要學會耐心聆聽,認真教孩子一些生活上的禮貌就會發現有教養的孩子都是父母言傳身教一點一點耐心教出來得。可能他們會在七歲八歲討狗閒的年齡裡讓父母很頭疼,到了青春很叛逆,這些都是一個孩子正常的成長期間都會經歷的一樣。如同我們種糧食一樣。需要把地翻得的鬆軟,撒入種子,施肥,澆水,拔草才能豐收。這需要一個時間的等待,更需要更大的耐心守候,守護才能豐收。

    小孩子也一樣發現有毛病的時候慢慢去糾正,只要付出的時間和汗水成正比,結果不會讓人失望。孩子養育過程中最忌諱大人做不了榜樣,缺乏耐心和關注。有研究表明,你現在管孩子的模樣就是將來當你老去的時候孩子對你的態度。

    和小孩就是這樣有事情的慢慢說,慢慢教,如果不付出努力汗水輕易就能成功的,那叫超人,可是又有幾個這樣人呢!請家長注意你今天的態度就是孩子對你的態度,孩子如同一面鏡子,隨時可以家長所有的問題。每個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張白紙,家長怎麼教,孩子將來就是什麼樣。

  • 16 # 樂活雅

    小孩子怎麼養?其實根本就不是個問題。

    大多數受這個問題困擾的父母,對自己的生活都不太滿意,有的可能真的過得很糟。

    但不願承認自己做的不夠好,或者承認自己無能。

    最常說的話是“我們這一代已經就這個樣子了......”於是,會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

    希望孩子聽話成為學霸,但孩子有自己的個性,還調皮不聽話......

    父母各種期待,卻不知道孩子需要一道光,一道照亮自己認識的光。

    正確的選擇是,家長主動把自身變得越來越好。這使得孩子因為羨慕產生變好的願望,進而孩子會採取主動,為自己負責。哪怕僅僅是表面的模仿,都是好的開始。

    以前我也各種發愁,為孩子擔心這擔心那。

    經過心理學和正面管教的學習,我發現問題根本不在孩子身上。

    把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

    現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我能做到不急不躁,耐心地引導孩子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做媽媽也需要花時間學習。

    而且,錯誤是成長的機會,學會用成長型的思維來看待孩子和自己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德國電影《列夫·朗道:娜塔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