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天行健ZXM
-
2 # 大秤砣的美食
1:率真的精神,阿Q迫於生活參加搶劫,回去後毫不掩飾,坦白的可愛。他生理本能的需要求食求愛,不接受傳統道德規範的約束。
2:自我安慰的精神,最後面臨死亡,還在自我安慰,也是一種境界。
-
3 # cloudylzy李智玉
阿Q的精神勝利法也有很積極的一面,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暗示分兩種:有積極的暗示和消極的暗示之分,精神勝利法就是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趕走消極情緒,平衡心理,保持健康快樂的心境,生活中精神勝利法無處不在,比如媽媽批評孩子成績不好,孩子會說:“有許多同學不如我好。”
若是一個人,總是沉浸在消極陰鬱的心理狀態中,就會受到消極的心理暗示,從而使情緒更加惡化,而擅於積極主動地去改變這種消極氣氛,加一些Sunny積極的情緒在裡面就會使快樂情緒不斷擴大,最終佔據整個心靈。
境由心生,想擁有什麼樣的心理境界,別人說的不算,得自己做主,無論客觀環境多麼不盡如意,只要善於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就會創作出快樂的心境,與讓事情朝好的方面發展,也有利於身心健康。
-
4 # 商丘木子李
魯迅先生《阿Q正傳》裡“阿Q精神”的實質是對現實生活中的種種無奈,被欺辱,又不敢起來爭鬥。
阿Q只能用自嘲自愈“精神勝利法”。對於“精神勝利法”,的可貴之處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認識:
一 阿Q不僅逆來順受,遇事不爭,且以虛幻的形式(如被人打後說“兒子打老子”)進行精神上的自我麻醉。
二 阿Q一無所有、人人得而欺之的十分卑賤的地位,使阿Q長期被壓在社會的最底層,不可能有任何“勝利”;阿Q當然也渴望改變自己的地位與現狀,渴望被人尊重,渴望“勝利”;只能在睡夢中實現。於是,精神上的渴望和現實的不可能,嚴重扭曲了阿Q的心靈,再加上他的各種惡習和“不爭”的奴性,他便走上了一條精神上自嘲自愈,自我解脫的寬慰自我精神。
隨著時代的變遷,阿Q精神在現代社會生活環境和價值觀念的改變,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便賦予“阿Q精神”以新的含義和用途,那就是透過“將不愉快的事情合理化”的思維,獲得心態的寧靜平和與自我解脫。阿Q精神可貴之處在於,經典阿Q精神永世流傳。。。
-
5 # 吾是四五六
一:心理勝利法。
二:勝利之後自我麻痺,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三: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做。
四:從來不虐待自己,和壓制有己。
五:做任何事情、沒有心理負擔。
-
6 # 金彬全
今天的問題是反談阿Q的可貴之處:魯迅筆下的阿Q,是個地地道道的市井小人物,愚昧無知,無權無勢,無依無靠。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有一頓沒一頓的,哪怕受到了壓榨、羞辱,仍忍氣吞聲苟且在世。
這種人物又有什麼可貴之處呢?雖說是嘲諷的物件,但只要是一個大寫的人,也還是有亮點的。
1.夢想。人都有自己夢想阿Q也不例外,在針對趙老太爺兒子這事,阿Q就認為:“我的兒子比較闊的多”,雖說媳婦還沒有就想兒子,這就是有追求,敢摸小尼姑頭,理由是:“為什麼和尚摸得,我摸不得”,再一個敢於勇敢地向吳媽表白,想和吳媽睏覺,這非常難能可貴。這不是夢想是什麼,比那些道貌岸然,內心齷齪的人強得多。在習慣於被壓迫的那個年代,懷有一絲追求和夢想的人始終是令人讚歎不已。
2.衝動。阿Q身上有一股衝動精神,儘管這種愚昧無知的衝動有些荒唐、愚蠢、可笑,但不能否認這是一種力量,一種要衝破現實枷鎖束縛的躍躍欲試。我打不過你你就是兒子打老子,打不過假洋鬼子可以罵:他媽媽的!而且這種衝動還是發自內心的,試想一下,內心是不是對誰都不服氣。
3.改變。阿Q為改變現狀,敢去偷盜,去革命,在推開錢府大門之前是做了何等的努力、掙扎,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不管是嘴笨還是無知,但最終還是把自己要參加革命的意願表達出來了,這不就是要改變自己命運的可貴之處嗎?儘管個人在性格上狂妄自大,欺軟怕硬,愚昧愚蠢,但是阿Q不是聖人,他的抗爭大概也只能表現這些了。但也強過當時社會里被欺壓成習慣而早已麻木不仁的人。所以我們從側面看待阿Q,是不是多點理解和寬容。
4.圓通。阿Q在外滿世界的被欺負被欺凌,精神上非常富有,遊刃有餘,為了生存在那種情況下,不失為對抗惡劣環境的一件法寶,這種“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對自己人格的一種維護和肯定,雖然這種方式十分愚蠢可笑至極,這也是阿Q沒辦法的悲慘之處。其實,“精神勝利法”不僅在阿Q身上體現,凡是掙扎在社會底層無所適從,無力反抗的草民,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點這樣的行為與想法。這不正是魯迅先生所要揭示當時社會的陰暗與腐朽,不正是勞苦大眾所發出的吶喊嗎?
阿Q是具有一個時代特徵的,在那個人吃人的年代,阿Q就是社會上的一個縮影。也表明了魯迅先生個人的痛苦與悲傷、無奈。
儘管阿Q的反抗十分愚蠢,但對於當時那個時代而言,已是十分難能可貴。阿Q本身並不可悲,可笑,可悲、可笑的是那個時代和所處在那個年代麻木不仁的人們。
-
7 # 大夫覺成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傳統意義上一般認為他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精神勝利法。
二是,精神麻醉法。
三是,精神轉移法。
四是,精神遺忘法。
五是,精神幻想法。
六是,精神自娛法。
七是,精神自慰法。
一起來看看魯迅先生對阿Q的描寫。
“我們先前比你闊的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你還不配……”
“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
他的一堆洋錢不見了!說是算被兒子拿去了罷。
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心滿意足的得勝的躺下了。
他是永遠得意的:他飄飄然的似乎要飛去了!
阿Q是個小人物,具有他那個時代的侷限性。他沒有能力改變什麼,於是,學會了精神療法!他的這個精神療法,其實是非常高階的,高情商的心理暗示法,最起碼能讓自己快樂起來,在改變不了社會和別人的時候,最好還是改變自己比較現實一些,老想著改變別人,除非是腦子裡進了水,根本做不到!
做人做事就應該有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也不要總是否定自己。或者,總是得到家人、朋友的否定,時間長了,心態就變了,就沒有自信了,會變得不自信,頹廢,覺得自己沒用,是個廢人了,也就是現在年輕人出現的“喪文化”。對社會,對家人都不利。學會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法,調節心情,愉快地工作、學習、生活,往往能夠增加成功機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以前有一個同事,從小的生活環境比較優越,父母比較溺愛。等工作後,許多事都不會做。比如吃飯,大老遠的非讓老媽每天給送,遇到一點小事不如意,就不停地叨叨,得不到安慰,就會情緒低落,甚至有時候歇斯底里地對同事發脾氣,沒過多長時間,就沒人理了,孤孤單單,獨來獨往,發展到最後,總是覺得大家都在背後說他的壞話,不能看到別人之間說話,這樣過了六、七年的樣子,人就得抑鬱症了,最後,跳樓自殺,白髮人送黑髮人,父母悲痛欲絕。
這就是典型地不會調節自己的情緒,沒有學會積極地心理暗示,讓消極地心理暗示,左右了自己的心理,害人、害已、害家庭。
所以,我們不能一說到阿Q,就是批駁,認為一無是處。其實,阿Q的許多精神療法,對現實生活非常有用,對幸福感的獲得也有幫助,做人不能太較真,太較真,會使生活蒙上一層陰影。
建議大家學習阿Q正面的優點,用拿來主義,活學活用,去除糟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生活方式。
-
8 # 肉團小咪
《阿Q正傳》是魯迅創作的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該小說創作於1921年底,共分九章。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的中國農村為背景,描寫了未莊流浪僱農阿Q,雖然幹起活來“真能做”,但卻一無所有,甚至連名姓都被人遺忘的故事。該小說批判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封建,保守,庸俗,腐敗等社會特點,有力地揭示了舊華人民的生活場景和其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病態。《阿Q正傳》裡的阿Q,一貧如洗,無家無業,甚至連名字也沒有,住在未莊的土穀祠,只給人家做短工,平日只要吃飽了肚子,有幾文錢,便神氣活現地喝酒賭博,調笑打鬧,生活滿足得很。後來在他“中興”之後,更是滿足、神氣非常“滿把是銀的和銅的,在櫃檯上一扔說:“現錢打酒來”,阿Q不僅在生活上十分滿足和得意;在精神上,也有其滿足和沾沾自喜之處。阿Q得意於自己“先前闊”,或者“我的兒子會闊多啦”,加以他“進了幾回城”,自恃“見識高”,便更自負。他譏笑未莊人是“多麼可笑的鄉下人”,竟不知城裡的煎魚和條凳,打麻將的手藝也遠不及城裡人。
然而一面又鄙薄城裡人,城裡人把長凳叫條凳,煎魚不用蔥葉而用蔥絲,他認為“這是錯的,可笑。”這樣,阿Q又在精神上獲得了滿足。在這種卑瑣陋劣的生活方式下,阿Q處於可憐的境地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生活下去。他身上最明顯的舊中國的國民劣根性便是精神勝利法和奴隸根性。劇中的阿Q是一種自欺欺人、欺軟怕硬、自尊自大的人,由此衍生出的阿Q精神也是自嘲、自解,用精神勝利法進行自我安慰的表現。阿Q不能正確地評估自己,與別人發生衝突打不過別人,但他嘴上又總是不服輸,這樣的一個人一輩子活的糊里糊塗,他不懂什麼很大的道理,是一個各方面的失敗者。但是小編想說,你可以說阿Q身上有一百個缺點,一千種錯誤,但是你不可以說阿Q身上,沒有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種正面的能量。就是有阿Q這樣一個人,他的人生沒有取得任何看得見的成就,他幾乎一無所有,在那個很小的環境裡身邊的人都在嘲笑他,但是,是什麼使得阿Q能夠活的昂起他的頭,甚至活的意氣風發。在今天我們會看到許多我們敬仰的成功人,在他們身上,在他們沒有成功的時候,也有像阿Q那樣的精神的庇護。但是在這種時候,我們依然可以做出選擇,你是選擇你的精神被打倒,還是你選擇像阿Q一樣,哪怕命運把你擊倒,在你倒下的地方,你可以告訴命運再過二十年,哪怕再過二百年還是一條好漢!
-
9 # 使用者修改為203楊永蘭
阿Q精神可貴,雖說身份低下,無知愚昧,但他擁有種抗爭精神,就是這種精神讓當時的人們另說一番,魯迅先生就在那個時期記下了阿Q正傳一篇章。
-
10 # 陳友寶
答:我認為魯迅先生寫的這篇小說,《阿Q正傳》中的阿Q什麼虧都能吃,不想跟人家爭高低.或者鬥也鬥不過人家,爭不過人家,也沒這個能耐。可阿Q心裡明白,被人打了被人欺負了,心裡很難受。所以啊Q就有自慰的,自慰的自己平衡心理狀態方法,把打他欺負他的人比作兒子,兒子大了打老子,老子老了打不過兒子。這就是可貴之處...!(當然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當時時代背景,更有深意。)
-
11 # 冬夜讀書示子律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那麼,也可以說,"阿Q"也為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是一個典型的悲劇人物。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並不需要去探究阿Q的命運究竟是如何的悲慘,重要的是借鑑"阿Q"的可貴之處,服務於自己的人生,不使之有任何的遺憾。我們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阿Q精神,只有體現了"阿Q"的可貴
-
12 # 餘鐵江
魯迅筆下的阿Q,是個地地道道的小人物,無權無勢,無依無靠,在社會的底層,哪怕受到了人們的壓迫與羞辱,依舊忍氣吞聲的活著。似乎魯迅先生是在嘲諷精神勝利的阿Q,其實個人並不這麼認為。
魯迅先生的確有抓住民族的劣根性——“精神勝利法”。但是字裡行間我們還是能看到魯迅先生筆下的不易察覺的憐憫與無奈。阿Q與別人是不一樣的,別人都能麻木的安分守己,而他卻不能,所以也就註定了他要與源源不斷的痛苦相伴。
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對自己的人格的一種維護和堅定,哪怕這種方式看上去十分愚蠢可笑,這也是阿Q的可悲之處。我始終認為,最出色的作品永遠都是悲劇。“精神勝利法”不僅僅在阿Q身上有,凡是在社會底層掙扎著無從反抗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這樣的行為與想法,可能僅僅是表現的方式沒那麼明顯。與其說魯迅先生揭示的是國民的劣根性,不如說他揭露了人類的普遍弱點。
【PS】阿Q是具有時代特徵的,他在那個年代就只能是阿Q,而在現在這個社會,他可能會化身為一名憤青,在心理上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當然憤青的存在也是一種文明和時代的推動力,他們發現不足,並且敢於批判,才會觸動一些改革者,才有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更加成熟的社會。阿Q的悲劇就在於他的形單影隻,習慣了黑暗的人們已經失去了反抗和批判的意識,寧願在壓迫中痛苦且平庸的了此殘生。
哪怕阿Q的反抗毫無結果且看上去十分愚蠢,但是這對那個時代而言,卻是十分可貴,只是沒有人能看得懂。那些安慰自己的話,如今看上去,仍然十分可愛。
-
13 # 我是伍洋
《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篇中篇小說,是新文化運動中最傑出的作品。書中的主人公阿Q,無父無母,無親無故,地無一頃,身無半分,居無住所,任何人都欺負阿Q,是最底層的可憐流民。
阿Q從小貧困無依,因而無法受到一點教育,因此身上顯示的是愚昧無知。雖然阿Q愚昧無知,但與周圍的村民還是不同。此時的中國農村,極端貧困,百姓麻木無奈的活著,看不到一點希望。但阿Q不想這麼麻木苟且的活著,他想抗爭想找一點希望的出路。
阿Q進了城,但城市並沒給他一點活路,只有回末莊。回來後卻對城市生活方式大大的嘲諷一番。阿Q夢想女人,卻因為得不到,只有說嫌棄人家水性揚花。與人打牌好不容易蠃了錢卻被搶去,也只能安慰自己說:⺀兒子搶老子的。″他時刻都處在被欺壓的底層狀態。
阿Q再怎麼底下再怎麼愚昧無知,但他還是希望得到別人尊重,還是有一點人格尊嚴的。他的夢想是真摯樸實的,無非吃飽穿暖,但殘忍的現實卻不容他實現,這個人吃人的社會他根本無力對抗,他唯一的手段只有精神勝利法了。
阿Q的精神勝利法,是他對自己人格尊嚴的一種維護和肯定,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這種方式十分愚蠢可笑可憐,這也是阿Q的可悲之處。魯迅先生對此也是充滿了憐憫之心。
精神勝利法,不僅在阿Q身上有,在很多國民身上也有。但凡身在社會底層的可憐百姓,無力掙扎無力反抗,都會泛起這樣的行為和想法,這是現實,魯迅先生揭露出國民劣根性實在太深刻了。
善良溫順的阿Q,至到臨死前還在努力畫好圈,他不是不知道自己會死,他只是麻木了,他無力抗爭,沒有希望,活著也無意義,死了更好,沒有痛苦。
-
14 # 弦戈1967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阿Q身上的優劣都在於他的精神勝利法,在無法改變的現實面前學會低頭,也是一種生存之道。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他是一個卑微的普通人,他除了有時去欺負比他弱小的弱者外,他也做不出什麼大奸大惡的事。
-
15 # 獨立寒秋1961
【一】我們眼裡的阿Q哥
記得在我11歲那年,第一次從小學語文課本上接觸到魯迅先生的雜文《一件小事》,說來也巧今年我剛好41歲了。30年以來,我還是第一次聽說Q哥也有可貴之處?真讓人詫異。難道說Q哥反轉了。人設開始反崩啦?
於是,翻箱倒櫃找資料、上百度。鋪天蓋地終於發現了到處都是忝列Q哥種種豐功偉績的文章。
一、阿Q是一個徹底的“無產者”,但又曾經“擁有”。
二、阿Q質樸直率,但又狡黠無賴。
三、阿Q妄自尊大,但又自輕自欺。
四、阿Q霸道敏感,但又奴性麻木。
五、阿Q思想頑固,但又盲目隨從。
怎麼得了,這就是傳說中的阿Q先生嗎?你們從那裡感覺到他可貴呢?
【二】阿Q你的名字就是《醜陋的華人》嗎?
如果你非常肯定的說阿Q是可貴的,那麼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也許還真的能夠從中找到他的難能可貴之處。
首先我們應該肯定的是,魯迅先生對當時社會一目瞭然,入木三分。一句話就是非常透徹。否則你也不會看到如此偉大的不朽之作。可惜的是,阿Q的命運完全掌握在魯迅先生的筆中,而我們的命運呢,是漂浮在現實社會的滾滾激流中。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假如我們把阿Q從魯迅先生的手裡解放出來,讓他活靈活現的置身於當今社會之中,結果又會怎樣呢?
這兩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當今社會是我們需要阿Q,還是阿Q需要我們呢?
突然之間,一個設問,阿Q到底有哪些可貴之處?讓我頓開茅塞。原來我們需要阿Q,阿Q更需要我們。
阿Q雖然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離開了我們。但是他依然活在我們的現實當中。他之所以經典就在於它高度的概括了所有華人的特點。因此,當你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類似阿Q的人或者是事,千萬別少見多怪。就權當又重溫了一次臺灣著名作家柏楊先生的《醜陋的華人》吧。
【三】冷眼看阿Q貴在何處
大家都在異口同聲地指責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的無能和愚昧,他的妄自尊大而又自輕自賤,似乎告訴了我們,他的每一時,每一處。都在向我們訴說著自己是多麼的可悲。
我記得西漢博陽侯炳吉曾經說過;"一個人最大的優點往往就是他的最大缺點"。反其道而行之,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往往就是他最大的優點。所以我覺得,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以及條件下,阿Q賴以生存的"精神勝利"法就是他有別於常人的地方,同時也是他最可愛和可貴的地方。說到可貴我們不妨從以下五個方面去考慮。
(一)阿Q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的悲劇猶如一面鏡子,讓我們在借鑑中,感到無地自容。
(二)阿Q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對美好生活的執著和追求。這是一種精神。這是一種想往。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缺少的就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和想往。
(三)阿Q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能隨遇而安。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的直麵人生。
(四)阿Q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它的質樸和率性而為。他的憨厚和樸實不僅僅代表了整整一個時代的農民形象,時至今日,阿Q的名字你依然隨處可尋,甚至遍佈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由阿Q而引起的思考永遠是一個不老的主題。
(五)阿Q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死要面子活受罪。尊嚴這倆個字就是馱在他生活上的一個包袱。整整拖累了他一輩子兒。為了甩掉這個包袱,直到他臨死前還為之而抗爭,讓我們從中看到了他的個性。讓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嚴。
【四】羅曼·羅蘭曾經說過:就讓這可憐的阿Q底慘象永遠留在記憶裡吧。
《阿Q正傳》這部傑出的作品已經誕生了八十多年啦。他是魯迅先生小說中著名的一篇,也是他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說。最初連載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北京《晨報副鐫》。後來被收入到第一部故事集《吶喊》中。
真應該好好感謝魯迅先生,是他讓我們大家認識了阿Q的同時也認識了自己。
我敢說看了《阿Q正傳》以後,沒有一個人想做阿Q。但是現實終歸是現實。你是無法改變的。當我們冷靜下來,回想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很有可能就和阿Q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辯證的去看阿Q,在批評他的同時改正自己。
我們應該感謝阿Q,是他以自己的生存方式,給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最大啟迪。其實現代人是否需要一個可以供自己“療傷”的心理港灣和精神家園呢?不必懷疑自己是否有“阿Q的嫌疑”。今天,當你置身於如此激烈的競爭中,就會發現,原來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扮演著阿Q的角色,只是有的人敢於承認,有的人卻不敢面對不敢承認而己。
你有沒有想過,在我們日常生活和言行舉止中,是否也常常用精神勝利法來聊以自慰?當我們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是否也會常常對自己說,明天會更好。
此吋此刻,你還在否認自己不是精神勝利法的忠實擁護者嗎?至少我不會否認。
要記住阿Q需要我們,我們更需要阿Q。
(完)
-
16 # 趣文社
《阿Q正傳》出自魯迅先生的《吶喊》用阿Q這樣一位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物形象,來揭露了那個時代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現象,而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人們的思想卻近乎麻木愚昧。
阿Q是一位生活在最底層的勞動人民,因為他的貧困,常常會受到欺負,他也只能透過所謂的阿Q精神來麻痺自己,自欺欺人。從阿Q的身上我們也看到了那個時代人們的內心,有著對新生活的嚮往,但卻又難以擺脫封建思想長期帶來的影響。所以這個時候的人們是矛盾的。
讀過阿Q的人一般都會給他加上自尊自大,恃強凌弱,自欺欺人等等的標籤,但是站在現在和平的年代讓我們來重新審視阿Q。阿Q雖然貧苦,常受到欺負,但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派。
說起阿Q我們常常會聯想到一個貧困潦倒,整天渾渾噩噩的混著日子,骨子裡卻又誰都瞧不上的市井小民,無論是誰見了總會找個機會去嬉笑取樂一番。就連自己的一個姓氏卻還被趙老太爺給勒令取消了。
就算是這樣一個卑微的人物,我們依然能夠從他的身上看到可貴之處,他憑藉著自己的樂觀生活方式,倒也活得悠然自得。
“但他立刻轉敗為勝了,他擎起右手,用力地在自己的臉上連打了兩個嘴巴,熱辣辣的有些痛;打完之後,便心平氣和起來,似乎打的是自己,被打的是別一個自己,不久也就彷彿是自己打了別個一般——雖然有些熱辣辣,——心滿意足地得勝似的躺下了。
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一個自我滿足的阿Q,儘管遭到了賭攤老闆的毆打,這個時候的阿Q內心是苦楚的,但是他很快能夠從中找到反敗為勝的樂趣,狠狠地抽上兩個嘴巴想象成自己打了別人,來獲得精神上的滿足。
他在被人揪住辮子往牆上撞時能夠想象成是被兒子打了,可見他在受到挫折時的豁達心態,我們在生活在總會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會為了各種苦惱而焦頭爛額,有的甚至始終走不出那個陰霾,這個時候不防學學阿Q,給自己一個理由,一個戰勝對手的理由。
我們也從中得到了一個名詞“阿Q精神”,
阿Q精神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具有他的實用性,對於長期壓抑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劑良藥,透過阿Q這種自我調節的辦法總能夠從中找到自我解脫的辦法。
阿Q所代表的是一個時代,對當時社會矛盾的一種揭示,我們走在人生布滿荊棘的路上,有些時候始終躲不過命運的安排,那麼這個時候適當的透過“阿Q精神”來進行自我調節,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辦法。遇到困難,我們可以傷感,但不可以失去對於生活的希望,人應該擁有自己的追求,學會用一顆寬容大度之心來迎接每一次挑戰。
-
17 # 手機使用者lisiyao求真
凡是讀過魯迅先生《阿Q正傳》的人,都知道"阿Q″是魯迅先生小說中的人物,是一個既可愛,又可恨的傢伙。他的可愛是真實,所謂的"精神勝利法,也說明″弱勢群體″的無奈,只好用″精神勝利法″來自我安慰吧。他的可恨亡處,就是丷欺軟怕硬,欺負吳媽″的劣質性,這也是"人性″的兩方面。魯迅先生只所以偉大,被人們稱為″匕首″"旗手″,主要還是他的尖刻的表述,對人物性格的深刻剖析。這也是有的人喜歡,而有的人不喜歡的原因吧。(一家之言,難免對魯迅先生的意思,理解偏面,望大家批評指正)[求真原創首發]2019/12/30/於北京
-
18 # 逢春186177958
阿Q是當時愚昧而精神麻木的相當一部分國民的代表,魯迅正是為了療救這部分人,療救中國,才塑造了這一形象,不知為何還有人讀出了他的″可貴"來,恐怕現實中又產生了新的阿Q!要說他有可貴之處,可貴的不是阿Q其人,而在阿Q這個藝術形象的意義上,這個形象產生,警醒了當時糊塗蟲般的許多華人!但願不要在產生新阿Q了,因現在喚不來魯迅!
回覆列表
一,心理勝利法
二,勝利之後自我麻痺,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三,什麼都敢想,什麼都敢做
四,從來不虐待自己,和壓制自己
五,做任何事情,沒有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