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喬木藝

    說起曹操,對於這個人大家都能說出一些歷史。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要不然怎麼能做到挾天子以令諸侯。

    由於曹操的父親是當時宦官曹騰的養子,以至於被當時士大夫,貴族所排擠。畢竟當時東漢也都經歷過宦官亂整。那些自以為是的讀書人,都瞧不起這些殘缺之人。

    但是這些所謂計程車大夫,貴族真正有能力治理天下嗎?歷史上不一向如此嗎,朝中大臣只會說一些閒言碎語,然而做出實事的很少。

    當時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很多人都投奔袁紹,很少有人投奔曹操。曹操這樣評價袁紹,天下州郡他一個人獨佔了四個,可謂聲勢滔天了吧,可是我現在想,我只需要精兵七萬,便可戰勝他。

    因為兵不在多在精!將不在勇在謀!如果要比將士多寡,我永遠比不上袁紹。可是要比起精悍和智謀,三個袁本初綁一塊也比不上我一個曹操!

    當時曹操就有此言,後來果真由此實力,建立了魏國,劉備還需要聯合孫權才能對付一下曹操,兩國才能對抗一國。

    曹操果真有實力,當時東漢還沒倒下的時候他是丞相,倒下之後他建立了魏國。正所謂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三國演義中,作者參加了個人感情色彩,所以畢竟是演義小說。真正的歷史還需要去看三國志。

    三國演義擁劉抑曹,其實曹操歷史上很有作為。匡扶漢室,做一些臣子該做的事情,但是他發現漢朝江山大勢已去,根本保不住了。

    當時董卓掌握大權於是開始討伐同桌,但是失敗解散,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當初曹操說的豪言壯志,打敗袁紹,如今真的實現了。他不是一個沒有能力只會說空話的人,而且眼光也很準。

    當時和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時候就能看出來,和劉備說,天下英雄,為你我二人。卻是也是這樣,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後期三國時代開始形成,三足鼎立,一個編草鞋為生的人居然建立一個國家。

    曹操這個人,有能力,有作為,天下人對他的評價不在乎,都說曹操是小人,其實那些人哪是真君子。偽君子遠比真小人更可怕,曹操敢於直接面對天下人。

  • 2 # 安殊意

    1.怎麼沒有,大將軍何進就當眾笑阿滿,你這麼為宦官說情,是否對他們有感情。

    氣的阿瞞兄出門後大罵:亂天下者,必何進也。

    2.袁紹討伐曹操,何琳寫檄文:曹操本閹豎之後。

    阿瞞兄被罵了一頓,頭疼都好了。

    3.曹操父親曹嵩在朝廷是官員,曹操少年和袁紹等官宦子弟混的多了,已經是士官階級,但老底在這,總是被揭短罷了。

  • 3 # 煮酒漁樵

    排斥他幹嘛?

    他本來就是頂尖貴族圈子的一員。雖然他祖父曹騰是宦官,但是名望很高,嚴格說司馬遷也能歸入宦官呢,而且曹騰是曹參後代,收了夏侯嬰的後代當養子。

    曹操身兼曹與夏侯兩家頂尖豪門背景,本身就是圈子裡的,沒看他起兵是時候靠的都是曹和夏侯兩家的財產糧草,兩家的人才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立即帶人投靠,那是要啥有啥,就像王思聰做買賣一樣。

    而且曹操確實才幹學識過人,在月旦評中獲得了名士們的讚賞。

    那句亂世梟雄,治世能臣不就是喬玄評點他的嗎?

    所以曹操本身即是豪門背景又在青年時代就得到了名士圈子認可,士人沒有道理排斥他啊!

    那時候沒有科舉高考,想出頭只能首先自己是圈子裡的,即貴族或士族背景,然後由名士點評,認可你的人品和能力之後,透過舉薦做官。

    所以曹操很年輕就得到了認可,出來做官,後來又成為了西園八校尉之一,如果沒有士人圈子認可是不可能的,最多是勳貴。

    劉備這方面就不行,出身可疑,雖然也師從盧植,卻一直得不到貴族圈子和士人圈子認可。

    所以跟隨他的不是商人如糜竺,糜芳就是民間人士如關羽張飛。

    立了大功也只能做平原縣令,就是圈子根本不帶他玩,不過也是是進了圈子外圍,是個進步。

    後來起家首先得感謝曹操,是曹操幫他確認了貴族頭銜才使他罩上了光環,在荊州時期才能夠得到士人投靠。

  • 4 # 又見小李vlog

    說起曹操,想來大家都不會陌生吧,曹操是東漢末年十分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同時也是一位文學家,是三國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的祖父是曹騰,在東漢時期是地位非常顯赫的宦官。在閱讀關於曹操的歷史記載事,經常看到對於曹操的一種說法,曹操曾經因為是宦官之後的原因,遭到東漢時期計程車大夫瞧不起。所以後來在亂世各大軍閥割據時,很多有名有姓的人全都選擇了投奔袁紹,基本上沒有人來搭理曹操,曹操無奈之下唯才是舉,最後靠著自己的個人能力實現了完美逆襲。可是事實真的是這樣的麼?

    在認為曹操遭到鄙視的觀點中,一般都存在著以下兩個據點。一是古代歷來宦官都有瞧不起讀書人的行為,而東漢時期這種情況更是十分嚴重,所以導致了雙方之間水火不容。到了公元189年是,何進被宦官殺害,這起事件成為了雙方之間征戰的導火索,雙方一觸即發,最後演變成了一場血與火的戰爭,後來袁紹便將宮內的所有宦官都給殺了。在這種環境下,曹操作為宦官的後人,受到排擠倒是也是情理之中。袁紹曾經罵曹操是“贅閹遺醜”,而那句非常有名的對曹操的評語“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就是出自許劭,他也曾因為鄙視曹操而拒絕評斷,是後來受到威脅才妥協的。

    二是東漢政權崩潰後出現了軍閥割據的情況,很多家族和士大夫開啟了選擇主子的道路,其中,大部分選擇了跟隨袁紹,只有極少部分願意追隨曹操,比如說荀彧和郭嘉。但是荀彧和郭嘉也是投奔了袁紹,後來覺得袁紹不大行才跳槽過來的。所以根據這兩點分析,作為官宦之後的曹操確實受到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排斥和鄙視。但是僅憑這兩點,實際上很難為史料支撐,其中有以下3個觀點。

    第一,就算是許劭沒有被逼留下斷語,也並非沒有人誇讚曹操,比如說橋玄。橋玄是東漢名臣,為人正直,公正清廉,死後還沒錢安葬。就是這樣一個人,對於曹操的評價那是極高的,他評價曹操說“今天下將亂,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後來曹操還因為這條評價而聲望大增,讓曹操對橋玄是十分感激。東漢名士李膺的兒子李瓚曾經也是非常的欣賞曹操,李瓚去世前還曾對兒子說“天下英雄無過曹操”,還希望自己家族的人可以依附曹操。

    第二,這一點更加的說明了曹操並非是被所有計程車大夫給排擠了。曹操和袁紹曾經是一對好基友,何進主政的時候,袁紹對於反宦非常的積極,一再向何進提出剷除宦官,並且還曾勸說過太后,但是最後沒說動,於是袁紹便召集董卓軍隊,後來何進被殺了之後,袁紹帶頭將所有宮內的宦官都給殺了。但是一位如此反宦的人,卻和曹操是好朋友。《世說新語》中,有一則關於二人的故事,說有一戶人家結婚的時候,二人偷偷溜進庭院,曹操大喊有小偷,房間裡的人聽到後趕緊出來檢視情況,此時曹操跑到房內劫持了新娘。然而二人在逃跑的過程中卻迷了路,而且還進入了荊棘叢中,這時袁紹已經不動了,此時曹操大喊一聲小偷在此,袁紹聽了之後著急了,使勁跳了出來,後來二人順利跑路。這件事是真是假不得而知的,但是從中卻可以得知二人的關係。

    第三,袁紹好禮賢下士,能夠聲名遠揚在這方面也有著一部分原因,在袁紹的朋友中,除了曹操,還有五個人非常交好,那就是張邈、許攸、何顒、伍瓊和吳子卿。其中除了伍瓊和吳子卿,其他三人和曹操也是十分較好,其中何顒更是十分重視曹操。何顒曾經評價曹操“漢家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而另外兩人也在曹操爭霸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曹操攻打董卓的時候,張邈曾派部下幫助曹操,儘管那次戰爭失敗了,但是曹操的名聲卻打出去了,如果沒有張邈,想必這樣的結果曹操也看不到。換句話說,袁紹和曹操關係甚好,袁紹的朋友同時也是曹操的朋友,其中上述三人,更是大家所推崇的名士。

    透過以上三點可以看出,或許有一部分人非常的排斥或者瞧不起曹操,但是說所有計程車大夫都鄙視曹操的話,顯然是不存在的。至於那些都選擇投奔袁紹而不來找曹操的人,他們這麼做的原因也非常簡單,就是因為袁紹是世家,是一流名門,而曹操家族還沒有達到這種水平,只能算是剛要發家的土豪,所以兩者家境完全不一樣,無法相提並論。面對實力懸殊的二人,相比就算換做其他人,也會選擇袁紹吧。

  • 5 # 風雪赫連城

    曹操沒有受到士人的排斥原因有兩個:一、曹操非常厭惡宦官獨斷專權的行為,為此還刺殺過宦官張讓;二、曹操能夠禮賢下士,當時有不少士人投靠於他曹操出身宦官,卻非常討厭宦官這個群體

    東漢時期,漢和帝劉肇為了打擊外戚竇氏的勢力,開始重用宦官。在將外戚竇氏剷除後,宦官得以專權。當時的宦官可以收養義子,以繼承他們的爵位。曹操的父親曹嵩認宦官曹騰為父,在曹騰死後,曹嵩繼嗣為候。

    曹操雖然是宦官之後,但他對宦官獨斷專權的行為非常厭惡。孫盛的《異同雜語》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也就是說太祖(曹操)曾經偷偷進入中常侍張讓的寢室,準備刺殺他,卻被張讓察覺,於是曹操揮舞著手戟翻牆而出,由於他智勇雙全,沒有人能抵擋過他。張讓是漢靈帝最寵信的一個宦官,他恃寵而驕,對百姓橫徵暴斂。雖然曹操刺殺張讓失敗,卻表明了他是一個非常有正義感的人。

    曹操重用士人

    曹操刺殺張讓的行為贏得了士人的尊重,而曹操本人也能禮賢下士,他曾經三發《求賢令》招納賢才。曹操對於人才不問出身,也不看重德行,只要懂得治國用兵之術,就能得到重用。曹操也並非像《三國演義》中所寫的那樣嫉賢妒能,他的大兒子死在張繡手中,當張繡來降時,曹操不僅原諒了他,還讓自己的兒子曹均娶了張繡的女兒。

    郭嘉本是袁紹的部下,當袁紹實力如日中天的時候,他卻清醒的意識到袁紹難以成事,後來由於荀彧的指引,他便投靠了曹操。曹操很看重郭嘉的才能,專門為他設定了“軍師祭酒”一職。

    士人們所排斥的是獨斷專權的宦官,曹操和他們志同道合,他曾經刺殺寵臣張讓,雖然失敗,但這種正義之舉贏得了士人的好感,加上他本就愛才,因此有不少士人投靠於他。

  • 6 # 醉伊笑紅塵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一語道中了東漢末年朝廷的權力格局。

    在東漢末年,可別小瞧宦官,否則宦官很生氣,後果很嚴重,東漢末年的宦官可是可以左右皇帝廢立的存在,否則就沒有十常侍作亂的事情了。

    可以說,宦官是後人想當然的給人家貼上蔑視的標籤了,在東漢末年,曹操身為頂級宦官之後,可是一件大家眼饞的好事。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曹操名義上的祖父曹騰,即便是宦官,也擋不了人家封侯的事實

    漢恆帝統治時期,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瞧見沒,曹騰不光被封為費亭侯,還是皇帝的貼身顧問,是皇帝頂級智囊團的一員。

    而且,曹騰很有政治手腕,舉賢任能很有功績,正史上都極為推崇的賢宦,可不是大家想的只要是宦官一定是壞人。連西晉著名史學家都稱讚其人:“好進達賢能,終無所毀傷。”由此可見,人家真正計程車人根本沒瞧不起宦官,反而很敬重人家宦官給朝代所帶來的功績。

    二、曹操的父親曹嵩,可是西漢著名的丞相曹參的後代

    曹嵩在東漢的地位那就比他的養父曹騰更牛了,官拜太尉,位列三公,這更是在曹騰的基礎上,達到了東漢貴族統治者的頂尖位置了。

    三、曹操從小就跟世代三公世家的袁紹成為朋友玩伴

    曹操和袁紹的關係在成為最大敵人之前可以說算是發小。曹家和袁家本身就是東漢貴族頂級圈裡的公子爺,用民國的話說,人家本身就是少帥,用今天的話說,人家本身就是根正苗紅,士人們爭相結交還來不及呢,哪能以為恥辱呢。

    所以呀,別天真了,現代人大多喜歡戴上有色眼鏡看古代人,還為古代人打抱不平,哪知道人家其實還樂在其中呢。

    參考文獻:《三國志》

  • 7 # 歷史隨筆

    宦官向來為文士清流所瞧不起,但還不至於刻意排斥,況且這種階級之間的鄙視並不具有普遍性,尤其當個人能力魅力超群的時候,他的了出生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書香世家的孩子和鄉巴佬的孩子嗎,如果他們之前互相不瞭解,單單隻聽這個背景,兩個人互相是不會有好感的,但如果互相不知道對方的出生,卻在一個大學裡學習,那麼成為好朋友機率還是很大的吧,也不會覺得在一起有什麼不得諧的地方。

    袁紹和曹操也就類似於這樣,雖然一個出生勳貴家庭,一個只是宦官養子,但並不妨礙他們成為好朋友,階級鬥爭是出現在兩人出現在不同的政治傾向,政見不和,從而曹操的出生成為了袁紹攻擊的把柄。並不是因為曹操的出生不好,袁紹不與他為伍,而是長大之後,兩人選擇了不同的政治方向。

    而其它的文士名臣,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情形下,需要站隊擇明主,袁紹家族四世三公,朝中一大半名士都是袁紹家族舊時的門生,自然首選跟著袁紹,即使不是他家的門生,肯定也是優先選擇投靠有名望,背景強大,勢力強大的袁紹,而不是一無所有的曹操,這是人性自然的選擇,並非是排斥曹操的身份。

    當然偉人的光環不是出生能掩蓋的,就算是乞丐,就算是平民,是金子終究是會發光的,最終許多的名士還是拋棄了袁紹,選擇了曹操。

  • 8 # 文青聊史

    曹操沒有收到名士的排斥是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情,讓我們來清楚的瞭解一下年輕時候的曹操有著怎樣的一腔熱血。

    大家都知道,東漢王朝的盛極而衰都是因為宦臣的原因,在早期的時候朝中大臣就深受宦臣的打壓,最後甚至還引發了幾次朝堂上的禍亂。

    隨著時間的增加,宦臣並沒有因此收斂反而是更加囂張,在東漢後期,十常侍禍亂朝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也是因為這些原因讓當時的宦臣非常不受待見,民間也是民不聊生。

    但是就在這樣一個以宦臣同伍為恥的年代,一個宦臣之後卻走上了權力的巔峰,這個人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曹操了,曹操的父親曹嵩曾經是宦臣頭目的一個養子,曹操這身份就等同於宦臣之後。

    為何曹操雖為宦臣後人,但是在早期卻沒有人羞辱他,而是非常看好並且願意交好於他?從這三點中大家就清楚了:

    首先

    曹操在進入朝堂之後明確自己的立場,並沒有跟宦臣站一對,反而是站對立面,不要以為只是表面上的,就連私底下,平時的行為中,曹操都表現出跟宦臣決裂的心。

    從這一點差不多就可以讓別人不再羞辱於他,那麼下面這兩件事就是讓大家完全開始信任於他並且願意與之交好。

    其次

    如果說上面只是前端的話那麼此次事件就是高潮了,曹操直接刺殺一個宦臣頭目,這個頭目可不是曹操啊,在這裡給大家糾正一下,曹操並沒有刺殺董卓,這都是假的。

    而關於刺殺這個宦臣頭目是在史書上記載的,從這件事讓大家徹底相信曹操並不只是在表面上對立宦臣集團而是採取真實行動的,這樣一個愛國青年的“人設”就建立起來了。

    最終

    不害怕當時的各大宦臣,如果有人斬殺了宦臣,曹操一定會非常的敬佩,其中就是有一個人處決了一個宦臣,曹操便處處效仿他的所作所為,並且實施嚴厲的法律,讓自己的管轄沒有那麼混亂不堪。

    透過這三件事我們都能看出曹操的決心,但是越是這樣當朝宦臣就對他打壓越深,與此同時,他就更容易獲得當時各位名士的賞識,成功擺脫了自己宦臣之後的名頭。

    也正是因為這一系列舉動,讓當時心灰意冷的荀彧拋棄在袁紹手下的族人,來投奔曹操,最起碼,年少時的曹操確實有一腔熱血。

  • 9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專政,政治越發黑暗,朝中官員的升遷和任命幾乎都由宦官來決定,甚至州牧郡守的人員也要按照他們的意願來任命,致使朝野上下怨聲載道,朝廷中的外戚,士人開始抨擊宦官,公然與宦官勢力展開鬥爭,力圖改善政局,而年輕的曹操做為“士人”的一員直接參與這場轟轟列列的鬥陣當中。

    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為何未收到以宦官為伍為恥辱計程車人們排斥的那?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一,曹操的“祖父”曹騰,雖為宦官,但此人崇敬賢能,舉賢不避仇,專政卻不亂政。

    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後來做了宦官中常侍的曹騰的養子,才改為曹姓,曹氏一族原本在自己的家鄉里頗有威望,但到了曹騰的父親曹節這一代的時候,曹氏家道中落,沒有經濟條件供養孩子讀書學習,當時的東漢朝廷在挑選少年宦官,曹節便將年少的曹騰送進了宮中,曹騰一到宮中,就撿了一個“肥缺”,成為太子劉保的陪讀,因為曹騰性情溫和,做事認真,深受皇帝的信任,至此,曹騰經歷了東漢五帝時期,前後長達三十年。

    曹騰雖是宦官,但是與那些專橫跋扈,無法無天行事的宦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他做為皇帝身邊的親信,推賢舉能,常常向皇帝推薦一些有才能的人到朝中做出仕做官,張穩,張奐等人都是曹騰的舉薦下才有機會受到重用的,位列公卿,曹騰推薦的這些人後來都成了東漢政權短暫復興的“中堅"力量。

    讓人深感佩服的是,曹騰能夠舉賢不避仇,曾經有一個蜀郡的太守想獲得曹騰的好感,趁本郡官吏進京的時候,給他送去書信和貴重物品,以便籠絡曹騰,得到曹騰向朝廷推薦的機會。可是這件事情卻讓益州刺史種嵩得知這件事後,便上書向皇帝參告曹騰收受賄賂。皇帝有意偏袒曹騰,沒有問罪於曹騰,此時不了了之,這件事後,曹騰並沒有記恨於種嵩,也沒想著報復,反而在朝堂之上,稱讚種嵩是個正直賢能之人,並向皇帝推薦種嵩,使的種嵩升了官,成為司徒,種嵩位居高位後,對同僚們說:“我今天能夠做到三公之位,全是曹常侍的功勞阿!”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時蜀郡太守因計吏賂遺於騰,益州刺史種暠於斜谷關搜得其書,上奏太守,並以劾騰,請下廷尉案罪。帝曰:“書自外來,非騰之過。”遂寢暠奏。騰不為纖介,常稱暠為能吏,時人嗟美之。

    所以說,曹操雖為官宦曹騰之後,但自己的“祖父”曹騰卻是是一個好宦官,並無過錯,專政卻不亂政,為東漢政權還是做出了貢獻的,那些受過曹騰的恩惠的“士人”和官員們自然而然的只會對曹騰感恩和推崇,以至於不會對他的孫子曹操採取排斥的“行為”。

    二,曹操“初仕”,維護法治,用五色棒打死蹇碩的叔叔,表明自己與宦官集團勢如水火。

    漢靈帝熹平三年,曹操受到尚書丞司馬防的推薦,出任洛陽北部尉,當時的洛陽是東漢都城,洛陽城分為東,西,南,北,四部,而曹操的職責就是負責洛陽北部地區的治安工作,洛陽處於天子腳下,城內達官貴族遍佈,在加上宦官勢力與其黨羽一起並構成了這洛陽城的治安“不穩定因素”。這些人依靠權勢在洛陽城裡為所欲為,無法無天,因此考驗曹操的時刻到來了。

    曹操走馬上任後,首先就修繕了官署和城門,並下令命人制造了十幾根巨大的五色棒掛在衙門裡,這個五色棒有什麼用途那?就在眾人陷入疑惑的時候,曹操命人在鬧市區貼出了告示,將朝廷的法令一條條羅列出來,並宣告大家;“凡是違反朝廷禁令的人,不管是誰,一律用五色棒就地正法,決不姑息。

    告示貼出來不久後,就有膽大妄為的人來以身試法,一天的夜晚,曹操正在衙內處理公務,這時,一個衙役突然衝了進來,說抓到一個觸犯禁令的人,但不知道怎麼處理,曹操一聽,心中突然緊張起來,結果一詢問,曹操這才知道,違反禁令的人是大宦官蹇碩的叔叔,蹇碩是漢靈帝的心腹,正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若是將蹇碩的叔叔打死,畢將會開罪蹇碩,以至龍顏大怒,這也就是衙役不敢秉公執法的原因。此事的曹操猶豫了半天,但最後還是決定將蹇碩的叔叔就地正法,以正效尤。

    曹操用五色棒打死蹇碩的叔叔的事,不久傳遍洛陽城,苦於宦官之手的老百姓無不拍手叫好,為曹操歌功頌德,這件事也大大提升了曹操在士人和官員之間的聲望。

    曹操為什麼在重壓之下敢於五色棒打死蹇碩的叔叔,筆者認為有三點:

    第一,維護法治,曹操是”法家“學說的忠實擁護者,打死蹇碩的叔叔是曹操施行依法治國的實踐具體體現。

    第二,曹操雖是宦官後裔,但對宦官亂政一事深惡痛絕,此次的作為是為了打擊宦官勢力計程車氣。

    第三,曹操是個言行一致的人,既然貼了這個告示,就要言出行,行必果。

    所以說這件事情可以看出曹操與宦官勢力絕無一點瓜葛。

    三,曹操本身就是一名士人。

    士人指的是古代讀書人,也是古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統稱,這些人,作為知識的傳播者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追求目標。

    而曹操,曹阿瞞,是一個集政治、軍事、文學、書法,詩人為一身的”大家”,士人擁有的“屬性”,曹操有,士人沒有的“屬性”,曹操還是有,可以說曹操已經超越了“士人”的範疇,獨居一檔。

    在政治,軍事上:曹操打過張角,平定過西涼軍,勝過呂布,又在官渡擊敗袁紹,問鼎中原,挾天子以令諸侯。

    文學上:曹操的文學著作,主要體現在詩歌上,但在散文上也有所涉獵,他的詩歌如《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門行》,但最著名的還是《觀滄海》。

    觀滄海 / 碣石篇作者: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書法上:曹操獨具一格,常與書法大家鍾繇、梁鵠、邯鄲淳、韋誕、孫子荊等人切磋書法,探討筆藝,使的自己的書法突飛猛進,雖然曹操的作品最後沒有像王羲之的作品那樣成為極品,但也不會影響他成為一位書法名家。

    曹操自身就是一名優秀的“士人”,所以說自己人是不會排斥自己人的。

    四,曹操上書皇帝,保全正直官員,抨擊宦官勢力。

    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謀劃誅殺宦官,不料這件事情還沒有去做,就被宦官知曉,宦官勢力動用一切力量,將二人下獄,此事的曹操出任議郎,為了保全這兩個正直官員,曹操不顧風險,上書皇帝,陳述大將軍竇武,太傅陳蕃等人為官剛正不阿,遭受奸人所害

    ,言辭懇切,為二人鳴怨,但曹操的上書卻石沉大海,“沒有下文”。

    《後漢書·卷七十三》:自是正直廢放。邪枉熾結,海內希風之流,遂共相標榜,指天下名士,為之稱號......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

    又一次,漢靈帝詔令百官檢舉為害老百姓的地方官員,予以嚴懲,但是大臣許彧,張濟二人卻和宦官狼狽為奸,對那些與宦官有關係的犯臣一律不檢舉,反而對那些清廉的官吏進行打擊,檢舉。這個時候的曹操實在看不下去了,又一次上書皇帝,譴責二人的亂政行為,最終,皇帝還是責備了此二人,並將許彧罷官問罪。

    這件事過後,曹操的聲望越來越高,士人和官員都以和曹操相識為傲。

    五,曹操站在外戚勢力何進這邊,打擊以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

    何進是此時最大計程車人集團,他們與蹇碩為首的宦官勢力展開了驚心動魄的“生死搏鬥”。這個時候的曹操已經出任新軍的典軍校尉,指揮四大軍團。 蹇碩看到曹操身居要職,開始拉攏曹操,但是曹操本身痛恨宦官勢力,再加上自己因為殺了蹇碩的叔叔,後被蹇碩明升暗降整弄,對蹇碩只有敵意,拒絕了蹇碩。

    《資治通鑑》:漢靈帝中平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屯騎校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左校尉,馮芳為助軍右校尉,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淳于瓊為右校尉;皆統於蹇碩。

    所以說曹操的前半生都一直在與宦官勢力作鬥爭,士人們又怎麼會排斥曹操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山海經》講述的是上古神話?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