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衛功奎律師
-
2 # 讀書閒話
這個問題有些大了!
倆人在明朝有個很像的地方,那就是這兩位都是名氣響噹噹的,可謂如雷貫耳!
但真要比較二人,尤其是按照題主所問“從明朝的國家角度,海瑞和張居正哪個貢獻大”的話好像也很容易回答。
二人都是國家公務員,但二人又不是普通的公務員。如果說按照誰考公務員水平高誰貢獻就大的話,張居正遠勝海瑞。張居正5歲識字,7歲能通六經大義,12歲考中秀才,13歲時就參加了鄉試,16歲中舉人。海瑞參加鄉試中舉時已35歲;如果說比貢獻按照官職比較,誰官大誰貢獻大的話,那麼很顯然,張居正官做的比海瑞大;如果說誰會做官,誰的貢獻就大的話,那麼海瑞在做官上與張居正完全不是一個層級,張居正依然完勝海瑞;如果按照政績來算的話,張居正應該也是遠超海瑞的,在其任內閣首輔10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財政上,他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經濟大大好轉。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成績斐然;吏治上,採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政體為之肅然。歷史上,很多人都評價張居正給大明王朝續命了五十年,可見其功勳卓著!
如果說誰清廉誰就貢獻大的話,那麼,很顯然張居正沒有海瑞清廉,海瑞的清廉超出張居正十個足球場還要大。海瑞名氣之大,主要在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敢於觸犯天威,敢於觸碰龍鱗。但海瑞算不上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只能說他是一個清正廉潔、剛正不阿值得後世永遠懷念的好官!
總體上來講,二人無從比較。因為完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
若非要較個高低,就像比較武松和李連杰誰的武功高一樣,怎麼說呢?只能乾瞪眼啊!不好比啊!
非要比,那還是圍繞對明朝的貢獻,實事求是的講,對明朝政權的穩固上,張居正無人能比!在反腐倡廉,清正廉潔方面,海瑞無人敢比!
大抵如此!
-
3 # 烽火少年遊
先說結論。我認為從大明王朝的角度,特別是16世紀中業的大明朝廷來說,張居正的貢獻更大。下面從幾個點來分析。
第一,當時的大明朝廷,需要一個能自上而下推動政治改革的能臣。而非精通地方具體行政事物的幹吏。
大明王朝自進入16世紀以來,朝廷一百多年的運轉,早已經是弊病叢生。土地兼併嚴重;中央財政長期虧空;官僚機構人浮於事,行政效率極其低下。而這些問題的改變,需要一個在大明朝廷高層有著長期工作經驗的能臣,要求他對於這些問題有著深刻的認識,才有機會和辦法去解決。
對比一下張居正與海瑞二人的官場經歷。張居正自入仕以來,長期處於大明朝廷的政治中心,對於朝堂上內閣鬥爭、中央政府的執行機制有著深刻認識。且於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返回故鄉,在幾年的時間裡接觸到社會底層的種種問題。更加明白此時的朝廷需要做出怎樣的改變。
反觀海瑞,自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被任命為淳安知縣,雖然對於民間疾苦有著十分清醒的認識。但他的主要精力卻要放在具體的民間事物之上,缺乏從宏觀的國家層面去思考國政的條件和環境。因此,對於一場需要自上而下發生的改革,是缺乏理論準備和實踐基礎的。
第二,推動一場政治改革,需要一個能夠靈活平衡各方勢力,團結各方力量的治世之臣,而非剛正不阿,不懂圓通之道的諍臣。
這一點相信更好理解。先說海瑞,他的聞名於世想必更多是因為他不畏權貴,敢與同當時大明朝堂上的不正之風堅決鬥爭。為了百姓的利益不惜得罪上官。因此在普通百姓的眼中,海瑞的形象是他們心中理想朝廷官吏的模樣。
但很遺憾。大明朝廷裡並不是所有的官吏都有著海瑞一般高尚的品格。在大明朝廷中樞,國家機器的執行,更多的是講究各方勢力利益的妥協與平衡。
所以,過於剛直的性格,便會讓自己處於所有人的孤立之中。而大明朝廷中樞機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文臣集團控制的內閣與內廷宦官集團控制的司禮監。前者掌票擬權,後者掌批紅權,相互牽制,最終歸於皇帝。所以,要推動改革,文臣集團就必須取得內廷宦官集團的支援才能成事。
這一點上,張居正便處理的十分到位。他放下可文臣對於宦官的鄙夷與厭惡,與宦官集團的首領馮保結成穩固的政治同盟。同時,取得了後宮李太后的支援,從而限制了皇權。如此團結各方勢力,才能推動後來的“萬曆新政”。讓明朝中期的危機得到很大的緩解,相當於延長明朝的國祚。
因此,對於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張居正的貢獻在於成功緩解王朝的“中年危機”。而海瑞則主要為大明官場帶來了清廉之氣,令百姓對於朝廷懷有一絲希望。無疑,張居正的貢獻更大!
-
4 # 趣說古今事
這麼說吧,如果把治國理政比做一場戰爭,那麼海瑞頂多算一員猛將,猛將的作用頂多只能在戰爭中多殺敵人,但他影響不了整個戰局。而張居正則是能左右戰局的帥才,帥者,一舉一動都可影響整場戰局,一點一滴的差錯便失掉了整個戰爭!
在比如說,如果把明朝比做一個病人的話,那海瑞他只能算是一個普通的外科實習大夫,他只能把表面簡單的病治好,而張居正則是一個資深的內科主任醫師,他能把深入體內病進行治療!兩者可謂天差地別。
從當時明朝的實際來看,海瑞只能是個不畏強權,敢於直諫的直臣,還算不上幹臣。至於張居正則是支撐明朝幾十年國祚的能臣,他的改革可謂是憑自己一己之力生生給明朝續了幾十年的命,所以說兩者可謂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說,論對明朝的貢獻來說,張居正是遠大於海瑞的,海瑞能在盛世中添磚加瓦,到卻不能像張居正那樣於危難中,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
5 # 歷史之殤以之為鑑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們來聊一聊。從明朝國家角度,海瑞和張居正哪個貢獻大?要我說,肯定是張居正。原因如下:
改革當先,實幹興邦以一個國家角度來看,張居正推行改革措施為大明王朝局勢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財政上他創立了一條鞭法,穩定了經濟局勢。在政治上他透過一系列的舉措極大的提高了明朝的行政效率。在軍事上張居正啟用戚繼光等名將,穩定了中國的邊境地區。從而可以看出張居正對於明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在當時做出的貢獻也是無人可比的。是當之無愧的能臣。但是其本人的生活方面卻是為後人所詬病的,比如結黨私營,在朝堂上培養自己的勢力,獨斷專行。甚至相傳他本人死後,老百姓沒有一個為他惋惜的。但話雖如此,如果我已一朝當權者看,他張居正本人為國家做的貢獻是值得肯定的。
反觀海瑞,雖然百姓對於海瑞的評價頗高,但就其政績來看,其本人除了針對貪官對著幹為民伸冤外,對於國家的發展,經濟的增長相較張居正來說並沒有很大的貢獻,所以綜上來講,從明朝國家來看,張居正的貢獻最大
-
6 # 零度以上的陽光
在明朝歷史上,海瑞是一位清廉的大官,即清正又廉潔,當然日子也會過得相對辛苦些了。在明朝想要當清官,生活確實是非常清苦的,海瑞的清廉故事在民間被廣為傳唱。可是海瑞卻沒有比較好的推進社會發展的政績。
在明朝,張居正也是受人尊重的官員。萬曆年間,張居正就開始推行改革措施,張居正主張的一些律法促進了明朝政治以及經濟的發展。後人在評價張居正時,認為張居正的這些改革是非常有效果的。可是,張居正的一些品質和個人問題,確實褒貶不一。
因此從推進明朝國家歷史文明發展程序作用上看張居正貢獻大。
-
7 # 雲墨丹心
對於國家角度而言,無疑是張居正貢獻大,可以說是張居正的改革,才使得明朝又延續了幾十年。
首先我們來看看海瑞。海瑞官品不高,只是個辦實事的人才,不齒於明朝腐敗的官場。維護封建禮儀秩序,敢於鬥嚴嵩罵嘉慶。優點缺點都有,但確實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歷史上對他平均也多如牛毛。
而張居正,他位居首輔,實際考慮的遠比海瑞這樣的中下層官員要多得多。但是不同於其他執政者,張居正無疑是有所抱負的,張居正是個性不凡的政治家,他從寒微中奮起,當了十年首輔,將改革從政治推向經濟,修明法度,使衰敗的王朝一度恢復生機。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後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它類似著名的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在史書上得到公允的評價。然而,他的個人命運也與改革的先輩們一樣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結局。換而言之,這是在封建社會沒落時期,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力圖興利除弊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敗的社會悲劇。
儘管改革失敗了,但是無疑他的貢獻是比海瑞大。
下面是當年明月對海瑞的評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寫過無數個人物,有好人,也有壞人,而張居正,無疑是最為特殊的一個。他是一個天才,生於紛繁複雜之亂世,身負絕學,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餘年,終成大器。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不懼風險,不怕威脅,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他也有缺點,他獨斷專行,待人不善,生活奢侈,表裡不一,是個道德並不高尚的人。
一句話,他不是好人,也不是壞人,而是一個複雜的人。但在明代浩如煙海的人物中,最打動我的,卻正是這個複雜的人。
十年前,當我即將踏入大學校園時,在一個極為特殊的場合,有一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番話:“你還很年輕,將來你會遇到很多人,經歷很多事,得到很多,也會失去很多,但無論如何,有兩樣東西,你絕不能丟棄,一個叫良心,另一個叫理想。”我記得,當時我礙於形勢,連連點頭,雖然我並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
一晃十年過去了,如他所言,我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所幸,這兩樣東西我還帶著,雖然不多,總算還有。當然,我並不因此感到自豪,因為這並非是我的意志有多堅強,或是人格有多高尚。唯一的原因在於,我遇到的人還不夠壞,經歷的事情還不夠多,吃的苦頭還不夠大。
我也曾經見到,許多道貌岸然的所謂道學家,整日把仁義道德放在嘴邊,所作所為卻盡為男盜女娼之流。我並不憤怒,恰恰相反,我理解他們,在生存的壓力和生命的尊嚴之間,他們選擇了前者,僅此而已,雖不合理,卻很合法。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人在歷經滄桑苦難之後,都會變成和他們一樣的人。
直到我真正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經歷,他的情感,以及他的選擇。我才找到了一個答案,一個讓人寬慰的答案。他用他的人生告訴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勢而凋亡。
不是好人,不是壞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良心的人。
-
8 # 李一般般
貪官和清官總是互相對立的,但很多的時候評價一個臣子的好壞能力不能只從他是不是貪下定論。在明朝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官員,他們一個是大貪官,還有一個絕世清官。
首先要說的就是就是明朝的大改革家張居正了,張居正的才華和貢獻在當時是無人能比的。甚至於很多人都評價張居正給大明王朝續命了五十年,正是因為他擔任首輔時的種種舉措才讓危急的大明王朝局勢穩定了下來。
在財政上他創立了一條鞭法,穩定了經濟局勢。在政治上他透過一系列的舉措極大的提高了明朝的行政效率。在軍事上張居正啟用戚繼光等名將,穩定了中國的邊境地區。張居正對於明朝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他在當時做出的貢獻也是無人可比的。是當之無愧的能臣。
但是張居正在生活方面卻不這麼優秀了。他結黨營私,利用自己的職權收取了很多的利益。在朝堂上培養自己的勢力,他在做決定時獨斷專行,聽不進去其他人的意見。他在平時極為奢侈,有野史相傳,張居正執權時,有次回鄉乘坐32人抬的轎子,轎子中的傭人有七八個,專門服侍他的。
在張居正死後,百姓們沒一個為其惋惜的。很多人都評價張居擁有著天使和魔鬼的兩面性。他是一個孤獨的英雄,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瞭解張居正。
另一位明朝的大臣就是海瑞了,海瑞一直是以清正廉潔著稱於世的。海瑞平日裡的生活特別的簡樸,有一次他的母親過生日、海瑞割了兩斤牛肉給他母親慶祝,在當時的街坊中還引起了轟動。另外海瑞對於貪汙查的是特別的嚴。他到哪裡當官,哪裡就愁得不行。有傳言說海瑞每到一個地方當官,當地的官僚就會集資去京城送禮,申請上面把海瑞給調走。甚至於有些地方的富商一聽說海瑞要來,直接就帶著家當遠走他鄉了。由此可見海瑞的清正廉潔。
張居正和海瑞都是明朝的能臣,但要說貢獻海瑞是遠遠比不上張居正的。而在私下道德方面,海瑞則比張居正要高尚的多。但兩人最終的下場卻都比較悽慘,在當時的封建制度之下,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弊端。能力過強的人得不到一個好的監控,權利總是被一個人緊握在手中。而清正廉明的人則會受到其他人的排擠。大明王朝的滅亡也是一種必然。
-
9 # 清論歷史
貪官和清官總是互相對立的,但很多的時候評價一個臣子的好壞能力不能只從他是不是貪下定論。在明朝的時候出現了兩個官員,他們一個是大貪官,還有一個絕世清官。
海瑞官品不高,只是個辦實事的人才,不齒於明朝腐敗的官場。維護封建禮儀秩序,敢於鬥嚴嵩罵嘉慶。優點缺點都有,但確實是個一心為民的好官,歷史上對他平均也多如牛毛。
而張居正,他位居首輔,實際考慮的遠比海瑞這樣的中下層官員要多得多。但是不同於其他執政者,張居正無疑是有所抱負的,張居正是個性不凡的政治家,他從寒微中奮起,當了十年首輔,將改革從政治推向經濟,修明法度,使衰敗的王朝一度恢復生機。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後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它類似著名的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在史書上得到公允的評價。然而,他的個人命運也與改革的先輩們一樣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結局。換而言之,這是在封建社會沒落時期,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力圖興利除弊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敗的社會悲劇。
-
10 # 寒煙翠柳
海瑞可以做個清官,做個忠臣,被後世百姓所歌頌,但是海瑞就是典型的過剛易折,他仇視貪官,宦官,不願也不屑與他們交往,但事實上按照明朝當年的情況,不得到這兩個勢力的支援你很難成事,和張居正比的話,海瑞是一個很好的政策執行者,他能貫徹落實朝廷的任務,但海瑞他是將才,不是帥才,能在當時那個年代挽救大明王朝發展幾百年所積留下來的弊病的人,只能是一個既有能力,又能黑白兩道通吃,能夠最大的統一全國所有政治力量的人才能做到。張居正情商智商超高,海瑞這種的境界上和張居正就不是一個檔次的,張居正和海瑞都有同一個為國為民的目的,但海瑞放不下自己的操守,一直端著架子,他自己的名聲是好了,但對當時的大明王朝來說,他其實沒能幫的上什麼忙,而張居正卻願意為了這個目標放下操守,甚至願意與那些貪官、宦官們同流合汙,但顯然張居正比海瑞做的更好,因為你如果不入世,那你就根本沒有改變這個世道的機會,海瑞或許不明白或許明白了但也放不下姿態,但張居正知道也做到了,並實打實的給大明王朝續了幾十年的命,這可比一個所謂的清官的名聲要實在的多。
-
11 # 不妨就叫它使用者名稱
很明顯,必然是張居正。
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一生歷經四朝,但沒有哪朝皇帝是真正重用他,後期雖然得封高官,但主要是在南京任職,南京為大明陪都,在這裡當官和提前養老差不多,可見皇帝們只想利用海瑞清廉的名聲,卻不肯任之以實政。所以說,由於海瑞不是在地方當小官,就是在陪都養老,他對國家的貢獻確實是有限,雖然海瑞很清廉很努力很得民心,但他同時也很偏激,這大概是因為他自幼喪父、母親教育他又很嚴格的緣故。海瑞曾不惜死諫嘉靖皇帝,據說連棺材都買好了,嘉靖大怒,將其關入死牢,結果還沒來得及殺,嘉靖就先駕崩了,大家都認為海瑞得此大名又免於一死,向他祝賀,結果海瑞一聽嘉靖駕崩,當即痛哭流涕,可見海瑞確有崇高的品德,絕非沽名釣譽之輩。海瑞臨死前,還叮囑家人要將兵部多發的六錢柴火銀子還回去,死後出殯時,為他送葬的人排了上百里。海瑞在地方上也有一些政績,然而由於遠離領導決策層,他的這些政績是完全無法與張居正相比的。
再說張居正,是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在萬曆之前混的一般,也就是給那些在朝廷上鬥爭的政界大佬站站隊喊喊口號,順便攢經驗刷級等機會。隆慶皇帝駕崩,機會來了,考慮到當時的大佬也都死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新皇帝萬曆才只有十歲,還有個太監馮保相助,於是他倆合夥陰了最後的大佬高拱一把,成功上位,張居正做了大官,馮保也當上了大太監。這時張居正才開始實現他的理想報負——改革,改革的內容有很多,比如整頓吏治的考成法,改革賦稅的一條鞭法,還整頓了財政,清量了土地,當時的名將戚繼光能這麼猛,也是因為有張居正的大力支援。張居正改革的十年,是明朝中後期最有生機的十年,這十年中,堪稱是國富兵強,簡直是生生地為大明續命。不過張居正本人也比較猛,曾有人彈劾他想做明朝的宰相(朱元璋廢相,所以這麼彈劾相當於……),張居正知道後,很是淡然,說:“吾非相,乃攝也。”就是說我才不是什麼宰相,我是大明的攝政王!其狂傲可見一斑,張居正改革動及全國,可以說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一個遍,但他從來沒有怕過,不止一次的表示自己知道這樣死後肯定沒什麼好結果,但“諸公宜及僕在位,做個一了百當。”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子孫被流放,直到崇禎年間才想起這位救世名臣,為他平反。
至於海瑞和張居正之間的關係,張居正比較煩海瑞,因為海瑞為人很固執,跟一心改革在張居正可以算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而張居正本人在經濟上也有些貪汙事例,就更不可能去結交海瑞來自討沒趣了;海瑞在地方上大力推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同樣也不是因為認可張居正這個人,而是此法確實有利國家百姓。可以說兩人是各有千秋,海瑞有德行,張居正有才能,然而從國家角度來考慮,張居正身為當時實際的國家領導人,更能有效全面的發揮才能,而海瑞只能在地方上懲治幾個貪官汙吏,發展一下民生,所以是無法與張居正相比的。
-
12 # 方圓論壇
坦率的講,不論是從知名度還是從貢獻度來看,張居正都不是海瑞可比的。雖然海瑞一身歷經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但海瑞的政治地位太低,和大明朝萬曆年間的總設計師張居正比起來,海瑞的影響簡直不值一提。所以說拿海瑞和張居正相比是不恰當的。簡單一句話那就是,張居正是一個整體,海瑞是張居正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張居正的改革大計,海瑞是忠實的擁護者和施行者。
海瑞能名留青史成為一代清官的典範,離不開一個人的影響。這個人就是海瑞的母親謝氏。海瑞的父親在海瑞四歲的時候就去世了,謝氏靠著幾十畝田產含辛茹苦的撫養海瑞長大。謝氏性格剛強,對海瑞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並且謝氏還給海瑞樹立了很正的三觀。海瑞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在母親的影響下,他立志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因此他自號“剛峰”,取其做人要剛強正直,不畏邪惡的意思。
海瑞最早步入官場是在嘉靖四十一年。他做縣令後第一件事就是推行清丈、平賦稅,海瑞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被很多土豪富戶視為眼中釘肉中刺。但也在海瑞的影響下,他治下百姓的生活才不至於那麼艱難。但真正讓海瑞名揚天下的事情,還是海瑞上的天下第一疏,也就是《治安疏》。在《治安疏》中海瑞把嘉靖皇帝批評的一無是處。海瑞因此名震天下。但嘉靖雖然後期昏庸了起來。但本質上嘉靖還是英明神武的。所以嘉靖也並沒有殺海瑞。只是把他關了起來。而海瑞也頗有一點君臣兩相知的意味,嘉靖死後哭的最傷心的就是海瑞了。
隆慶皇帝時期,海瑞官升右僉都御史,外放應天巡撫,開始徹查江南等地的貪腐,江南等地的貪腐因為海瑞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海瑞也早就憎恨大戶兼併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推行“一條鞭法”,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併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深受百姓的愛戴,叫他“海青天”。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海瑞的貢獻很大,但是他的影響範圍是很有侷限性的。而且海瑞最高也不過四品官。影響確實有限。
張居正則不同,嘉靖二十六年張居正步入官場。當時正是大明朝吏治最黑暗的時期。所以張居正為了自保,一直多以自保為主。張居正身為徐階的弟子,隱忍的功夫張居正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整個嘉靖皇帝時期,張居正都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在觀察在學習。隆慶皇帝時期,張居正以裕王府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此時張居正才算開始真正的開始建設大明朝。隆慶皇帝時期,雖然張居正的頂頭上司高拱是其師傅徐階的死對頭。但高拱同樣也是一個銳意進取的改革家。所以兩人的衝突並不大。而且也確實做了很多的事情。
隆慶皇帝死後,高拱因自己口無遮攔觸動萬曆生母李太后神經,加之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對高拱不滿向李太后進讒,李太后以“專政擅權”之罪令高拱回原籍。張居正上位內閣首輔大臣。張居正上位之後立刻開始了自己的改革。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明確地把解決國家“財用大匱”作為自己的治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鞏固國防,整頓吏治。
政治上有著名的考成法。其法規定: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定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由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這樣就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有效實現了考評與糾偏相結合,改變以往僅僅主要靠吏部來運作的官員考評。經濟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正因為張居正改革了拖欠稅糧的狀況,使國庫日益充裕。據萬曆五年戶部統計全國的錢糧數目,歲入達435萬餘兩,比隆慶時每歲所入250餘萬兩之數,增長了74%。財政收支相抵,尚結餘85萬餘兩,扭轉了長期財政虧虛的狀況。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使得明朝的軍事實力得以恢復。張居正的改革可以說是給搖搖欲墜的大明朝打了一劑強心針。他的改革在某些方面可以說是延續了明朝的國運。這一點是海瑞比不了的。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在明朝的時候,有兩位官員一直被大家所熟知,那就是海瑞和張居正,他們兩個人都有明顯的個人特點。首先我們來看海瑞,海瑞一生非常的清涼,縱觀整個大明王朝,貪官無數,像海瑞這樣的人可真是少了,而海瑞他的任務就是什麼呢?談何那些貪官和那些富人作對,每次海瑞在斷案的時候。
富人永遠都會輸給窮人,而明朝的時候又有那麼多的貪官,像海瑞這樣的官員其實也是有不少的,於是這就分成了兩個流派,一個就是像海瑞這樣的清廉官員,他們沒有什麼實幹,但是他們主要任務就是向皇帝進諫。明朝還有一個人,很值得大家知道,那就是張居正,張居正對於明朝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是明朝的宰相,他實行的改革,可以說是讓大明王朝在當時世界上都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張居正這個人,他的一些私下關係並不是特別的明朗,怎麼這麼說呢?
因為張居正和皇帝的後宮的關係比較好,後宮也有好多是他的人,其實張居正他與一些內部的人員搞好關係,並不是為了貪汙,而是真正的想實行實幹,在明朝那個錦衣衛充斥的年代裡,如果你沒有一些實權的話,就連一個太監也可以將你置於死地。像張局長這樣的官員就是實幹派,他們往往總是會利用一些關係來發揮自己的才能,但是他們和普通的貪官不一樣,貪官的話,他們只知道貪錢,卻不幹實事。而張居正和海瑞這兩個人,這完全就是一個對立的一面,海瑞討厭的就是像張居正這樣的人,他們有權有勢,雖然有時幹,但是卻疏於對普通民眾的照顧。
一生都在致力於改革,像海瑞這樣的官員,他們比較心繫民間,他們關心的是人民的疾苦,可能這就是實幹派和清流派他們之間的差距吧,但是,在整個大明王朝中,這兩股勢力也是一直在做對的,但是又不能缺少任何一股,一方面清流派要制裁實幹派的作為,防止他們嚴重的貪汙,而實幹派又是想要用自己的權勢來達到一個目的,那就是為大明王朝改革,來增強明朝的國力。
畢竟明朝不同於其他的朝代,在明朝的時候,宦官的權力幾乎大到可以毀滅一個國家,錦衣衛和東廠的並行,也是讓整個明朝都搖搖欲墜,所以說,海瑞與張居正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