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政史傳奇
-
2 # 桃花劫13
說的好像明朝被清朝滅掉的一樣,是李自成滅的明朝。如果不是吳三桂倒戈,以當時滿人那點兵,怎麼敢大舉進軍中原。當時的滿人最好的嚮往也不過是能徹底佔據遼東地區建立自己的國度,哪怕是南明最初的實力也是遠超清朝的。明朝覆滅的原因,大部分集中在國家內部
-
3 # 我是大叔的弟弟
首先,整個明史來看,袁崇煥是明末少有的名將,明末的關寧鐵騎是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人數上並不是很多,所以不能說一定能收復整個遼東。
其次,從明朝當時的局面來看,東林黨掌權後帶來的混亂的局面以及熊廷弼等有深謀遠慮的大臣相繼退出歷史舞臺,都加速明朝積重難返,內部的奔潰不是一個名將可以救得了的。
最後,清朝人喜歡把明朝奔潰都算在袁崇煥被殺開始,清朝人為了體現明朝的昏庸,有一定成分誇大了袁崇煥的能力。
結論是,明朝內部不改革,十個袁崇煥都救不了明朝。
-
4 # 凡句濁流見紅
挽救一個末代朝廷從來不是一個人可以辦到的,哪怕是皇帝自己也不可能。
一個事物往往會因為某些特點而興起,又會因為這些特點而滅亡。特點本身沒有改變,最多隻是程度強弱,改變的是外在的環境。同樣的特點在不同的環境中有時是優勢,有時是劣勢。
權利制衡是帝王心術,為了維持穩定,兩個腿的椅子顯然不行,至少要三方制衡才行。這在太平盛世(內部沒有天災,外部沒有人禍)時,足以維持王朝穩定,但是當內部與外部條件改變時,一切就不一樣了:互相制衡就變成了眾人互相推諉,不顧大局的形勢。皇帝心知問題癥結所在,卻無能為力,除非他不想當這個皇帝。
滅亡明朝的清朝比任何人都清楚明朝滅亡的原因,這也是它把集權統治強化到頂峰的緣由。但是,事與願違,如果國家是一人之國家,又有誰會認同自己的國民身份,為此奮不顧身呢?
-
5 # 自在無掛礙
自嘉靖開始閆黨禍亂天下,君不臨朝。隆慶雖試圖力挽狂瀾奈何親近女色年歲不保,張居正萬曆新政試圖中興,確有起色可是他自己也晚節不保,萬曆又開始走嘉靖的路,顯然,他的智慧遠不及嘉靖。到天啟皇帝時已經基本放棄了國家,加上泰昌帝五代帝王積累的國內國外(女真)矛盾終於在崇禎年間徹底爆發,袁崇煥縱有通天的本領也不可能挽救明朝。崇禎到死還說什麼眾臣誤我,這哪是一朝臣子的錯?所以晚明的問題絕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失敗,更有吏治不修,民生凋敝,年年加賦以致流民遍野,易子相食,折骨為炊。說句招明粉罵的話“大明不亡,天理何在”
-
6 # 白馬金貝1
首先,袁的任務是防清復遼,即在抵擋住清軍入關的基礎上收復遼東,直至解決邊患。以遼西一隅之地幾萬兵馬是做不到的。消極的防守更不可行。失去皮島牽制力量之後清軍改變進攻目標,從喜峰關入邊將戰爭深入明朝內地寧錦防線實際作用已經降低。追加的遼餉更是造成明朝經濟崩潰而導致明末農民大起義。
-
7 # 文史觀察
不行。明朝亡於內憂外患,內部李自成,張獻忠起義,尤其的李自成,已經兵臨北京,據學者統計,明末農民起義多達20支,可見,明政府對內部的控制渙散到什麼程度。
明末的經濟凋敝,社會財富不均,皇室貴族富的流油,百姓無立錐之地,甚至中央政府都沒錢裝備軍隊。
當危機來臨時,其實滿洲族已經壯大了 努爾哈赤的鐵騎達十萬人。所以,誰都不能挽救明朝。
-
8 # 亦客心
我認為是不可能力挽狂瀾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袁崇煥這個人,以及當時的歷史背景。
他這個人,有點古怪,滿朝上下皆認為遼東無望,他確可以跟皇帝吹牛說五年可以復遼,毛文龍,總兵級的人物,他可以說斬就斬了。更讓人奇怪的就是 皇太極兵臨北京城,在此之前沒有任何有效防禦,以致於這些事情成為讓他千刀萬剮的罪名,成了他人生的悲劇,或許這幾件事情放在其他人身上,還不至於發酵成這樣的結果。 再次明朝的當時的歷史背景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內部農民起義潮湧不斷,外部後金迅速發展佔領遼東,虎視眈眈。
-
9 # 新奇角度看歷史
不敢說力挽狂瀾,但只要袁崇煥仍在世,明朝絕不可能滅國。為何,且聽我細細道來:
1、明朝這個時候真正該管的其實是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而根據明朝多次與農民軍的作戰記載看來,無論是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兵或關寧鐵騎表現出來的作戰能力,農民軍被撲滅都是遲早的事,一旦結束雙線作戰,明朝能夠穩住後方,全力支援遼西戰線,守住那是絕對沒問題的。
2、可每次正當要給農民軍最後一擊的時候,主力將領總是被臨時抽調去應對後金軍的入侵。先是曹文詔和左良玉打得高迎祥、張獻忠等十幾股農民軍全數投降,結果被調走,投降的農民軍起死回生。再是盧象升、洪承疇把李自成打得只剩十八騎,結果被調走,李自成本來躲在深山裡差點就被搜到了,於是得以再次起死回生。而聽聞那些能打的都被調走了,本來也已投降的張獻忠再次反叛。等於說,到頭來,明軍完全沒把這些人打趴下來,李自成和張獻忠就像小強一樣,靠著明朝的一步步昏招奇妙地活了下來。
3、說到這,相信你也差不多明白為什麼袁崇煥只要還在,明朝絕不會滅國了。為了填補殺掉袁崇煥後留下的爛攤子,朝廷不得不費勁心思去選派能打的人固守,可是能領兵的文臣哪是說找就找出來的?哪怕袁崇煥的軍事能力沒明史吹的那麼強,但他守城能力還是看得出來的,而其手下一眾心腹大將如祖大壽、趙率教等也不是吃素的,難道還撐不到大後方把農民軍全部消滅?一旦農民軍被真正消滅乾淨,袁崇煥再加上個洪承疇,明朝最多領土大縮水,滅國還真的不一定。
4、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皇太極自身也有議和的心思,在滿人的文件《天聰實錄稿》中就記載了皇太極曾經寫給崇禎的一封信:
滿洲國汗謹奏大明國皇帝:小國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圖大位,而起此念也。之因邊官作踐太甚,小國惱恨,又不得上達......今欲將惱恨備悉上聞,又恐一位小國不解舊怨,因而生疑,所以不敢詳陳也。小國下情,皇上若欲垂聽,差一好人來,俾小國盡為申奏。若謂業已講和,何必又提惱恨,惟認皇帝之命而已。夫小國之人,和好告成時,得些財物,打獵放鷹,便是快樂處,謹奏。結果,這封議和信陰差陽錯地被公諸於世人面前,堂堂大明朝怎麼能和敵國議和呢?於是這次議和不了了之。
總結
當然了,歷史沒有如果,我們現在所討論的,都是根據結果倒推回去的過程。但歷史上,松錦大戰的潰敗,正是由於後方支援跟不上,朝廷沒錢支撐前線作戰了,所以洪承疇無奈之下力求速戰速決。而皇太極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最終被人踏破山海關,洪承疇降清。如果袁崇煥還在,靠其在前線死撐,只要後方作戰一結束,明朝就能立馬緩口氣,重新進入和後金對峙的局面。
-
10 # 縱橫國史
袁督師是唯一戰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明朝將領,他確實有力挽狂瀾的才能,如果崇禎信得過,估計能夠中興大明!且看下面戰績!
其一、主動請纓,死守寧遠,擊敗努爾哈赤。據說努爾哈赤受到炮擊,重傷而死!
其二、再戰寧錦,敗皇太極于堅城之下,打破其攻佔寧遠、錦州的美夢!
其三、京師告急,連夜回師勤王,再敗皇太極。
綜上所述,袁崇煥是有能力戰勝清軍的,假使他能把關寧兵訓練好,滿清就只能回大興安嶺打獵了。而沒有滿清侵犯,崇禎也不必要加派賦役,農民起義自然無從談起!
袁崇煥臨刑前賦詩: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
11 # 牽手擁你入懷
崇禎沒有殺袁崇的話個人認為他也沒辦法力挽狂瀾,原因很簡單明朝政府沒錢!因為大明王朝自朱元璋立國開始就沒有中央國庫,明朝一年的財政收入只有幾百萬兩,特別是明朝末年到了崇禎在位時候財政更為糟糕,
我們知道到了崇禎時期中國經歷了小冰河時期糧食大面積減產農民沒有飯吃開始造反,比較著名的有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再有就是山海關外的後金軍,大明軍隊可以說是多線作戰,對內鎮壓起義軍對外又要和後金作戰需要大量的兵馬糧草,那就意味著需要大量的錢財,可是偏偏大明政府沒多少錢,尤其是崇禎後期連稅都說不上來了,軍隊的餉銀很多都是靠崇禎抄家得來的,明朝末期,天啟,崇禎年間朝堂上有一股很龐大的政治力量東林黨把持著朝堂,他們代表著士紳的利益,在大明朝士紳階層是不納稅的!因此很多江南地區的商人掛在士紳名下,逃避納稅,最後只能將稅壓到本身就很重負擔的農民頭上,結果官逼民反,起義軍越繳越多!另外一個掌握著巨大財富的藩王也是鐵公雞一毛不拔,這就造成了政府收不上稅,沒有足夠的錢來招募武裝部隊,越到後期越明顯,試想一下在當兵吃糧天經地義的封建時代,沒錢的後果,歷史上因為鬧餉發生的兵變就多了去了,為了籌錢崇禎皇帝用盡了手段也沒從士紳和宗室手裡摳到多少錢,最後白白便宜了大順和滿清,再加上東林黨那幫滿嘴仁義道德的官僚,即便再多幾個袁崇煥大明也會玩完,袁崇煥本人從說出五年復遼到擅自殺掉毛文龍就可以看出他戰略格局並不高有說大話的嫌疑,雖說軍事才華卓越,卻並非力挽狂瀾之輩。即便才華再高也挽救不了大明王朝。
-
12 # 達o芬奇密碼
袁崇煥缺少軍事家的謀略,殺了在皇太極身後打游擊的毛文龍,導致皇太極包圍京城。孫承宗告訴袁崇煥一定要和皇太極決戰,但袁崇煥覺得和騎兵決戰沒有勝算,想讓皇太極攻城失敗後再進攻皇太極(為臣者大忌,大兵來犯,沒有聖旨帶兵回京卻不決戰,想投敵嗎)
-
13 # 看史界
大部分人應該對袁崇煥這個名字不陌生,不管從歷史書還是小說、電視劇裡面袁崇煥都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名將,那麼他和關寧鐵騎真的可以在明末亂世中力挽逛瀾拯救明朝嗎?
我們很多人都是從後世的小說和電視劇知道袁崇煥和他的關寧鐵騎,小說、電視劇為了某些目的誇大主角 以此來滿足我們的民族情結,其實大部分是不可信的,那麼歷史書可信度大嗎?首先我們要知道明史是誰寫的呢?大家應該都聽過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話,那麼好了,清王朝在寫明史的時候,有多公正有多客觀呢?它會不會做一些手腳讓它的入主中原顯得是正義的、統治是合法的、王朝是正統的呢?我想會的,抬高某些人,貶低某些人是後世寫史的慣用手法。
對於袁崇煥和關寧鐵騎能否拯救大明朝,我的觀點是悲觀的,明朝到崇禎朝時已積重難返,單靠個人已不能左右歷史的發展,何況是一個被後世誇大的人,當然我不是在否定袁崇煥的軍事才能,只是他被刻意誇大到因他一人關乎整個王朝的存亡,這是不準確的,清朝將明朝統治者貶低的無比昏庸,醜化明朝統治階級,將明朝滅亡歸結於知人不用,打壓忠臣,其實是不客觀不道德的。
-
14 # 古海遊
答案是能。其實動動腦子想想,明朝人口有1億,滿清(後金)人口才50萬,人口對比,資源對比,差距懸殊,只要好好組織,是可以戰勝後金的。袁崇煥領兵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信心倍增,提出五年復遼的措施。崇禎二年,後金繞道進攻北京,袁崇煥千里馳援,以九千騎兵對後金兵二萬,取得廣渠門大捷。袁崇煥打造訓練出來的關寧鐵騎打破了後金兵滿萬不可敵的神話。假以時間,袁崇煥五年復遼不難實現。可惜,崇禎皇帝中了反間計,將袁崇煥下獄,加上小人讒言誣陷,竟將袁崇煥磔死,從此精銳盡喪,士卒不可以經戰陣矣。後來的清修《明史》,雖然為袁崇煥平反,卻編造情節說袁崇煥五年復遼是大話,無非是吹噓滿清不可戰勝而已。其實,當時明朝無論資源人口對後金都是碾壓性的,如果內政適當改革,士卒勤加訓練,明朝完全可以戰勝後金,平定農民起義,再續命五十年不成問題。
回覆列表
不能
原因很簡單,大明朝已經日薄西山,要挽救明朝非有曠世明君不可,崇禎雖然還可以,但還是缺乏雄才大略,而袁崇煥心裡也知道,短時間內消滅滿清八旗是不可能的事情,最好的情況是積蓄力量,打它幾個殲滅戰,這樣明朝才有和後金談判的條件,也只有在能控制東北的形式下,明朝消滅農民軍才有可能,可惜崇禎有些急功近利,還自毀國柱,最後吊死在煤山也是罪有應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