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筏無止境
-
2 # 酷湖釣魚人卓哥
今天的問題,“野釣環境下,你是如何確定餌料效果好或者壞?”,其實回答問題之前,可能會很神秘,分享出來後也不會覺得太高階,但最重要的是實用。
作釣餌料的好壞,其實問題有點偏執,當然不排除,還是有不好的餌料,但在我們可以接觸到的餌料中,多半都是朋友推薦,釣魚店裡銷售的,也是使用者常用的,效果不錯的餌料,單從餌料本身來說,應該很少有效果不好的餌料。
其實我們這裡說的效果好壞,是指我們搭配之後的好壞。接下來我從餌料的基礎知識方面,來解答今天的問題。
餌料的好壞基本判斷單一餌料的缺陷針對問題回答餌料的好壞基本判斷其實餌料的好壞,在作釣之前,我們就可以看出端倪,這也是和一位老師傅那裡學到的。
記得那是在2008年,長江大洪水那年,因為那個時候釣魚技術還不是太好,平時釣魚,都是漁具老闆推薦,裝備也不是很好,每次釣魚,都在家裡把餌開好,因為非常時期,作魚的地方也不多。
那一段時間,總是遇到一位老師傅,他很熱情,我也喜歡在他邊上釣,每次我拉餌的時候,他就看著我,一開始以為是,看我餌料感覺高大上,畢竟我們剛開始拉餌,技術也不好,狀態不狀態的我們也沒概念,但每次釣魚也不多,一次二三十條魚吧,但對於我當時來說,已經很滿足了,後來熟悉之後才知知,他每次看到我的拉餌,就基本知道釣不了魚,不過現在看來,是有依據的。
我們釣魚餌料,味道,適合的季節,作釣物件魚大小,基本判斷一下,就知道餌料是否可以釣到魚,這個就和餌料的搭配有很大關係。
有些大師,像天元的鄧剛,只要你說出你用的什麼餌,或給他知道味道,他就知道你用的什麼餌,是否可以釣到,某一個場地的物件魚,這已經是把餌料搭配,掌握到了骨頭裡去了。
一般餌料的搭配是需要,考慮魚的吃餌喜好,季節的吃餌味型特點,魚的大小對餌的狀態,這些都是搭配餌料的基礎,所以只要搭配方案一出,基本就可以從,以上這些方面判斷,餌料的好壞,但這個好壞還是要看,針對釣什麼魚的效果的好壞,也許下一次這款餌,又效果超級好也不一定。
單品餌料與餌料缺陷既然魚吃餌,和餌料味道、狀態都有關係,那在搭配之前就需要,對餌料有個初步的瞭解,這也是避免搭配中,不合理的情況的產生。
通常餌料可以分為,味型餌和狀態餌,這也是師傅教的,如果自己摸索,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搞明白這些。
味型餌這個是針對不同的作釣物件魚,分類推出的,還根據不同季節、味型、狀態、個體、應用場景,細分大類,品種很多,但基本都是單餌精品,這樣的區分,也是為了我們搭配的時候,有更多的選擇,更好的根據魚情,搭配解決問題。
有些時候,我們會選一些同對象魚的餌料,一起搭配,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味道雜亂,狀態糟糕,釣不到魚,如果是狀態不好,還有得補救,如果是火鍋味道,有時候神仙也救不活,餌料搭配的時候一定不要想,什麼都加點,不吃這個吃那個的想法,這種餌窩的機率太大了。
狀態遙這個類目的品種也比較多,我們常見的就有拉絲粉,一般情況,合理的搭配,基本也只需要加點拉絲粉,就解決了餌料狀態問題,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況,需要輔助別的餌料。
輕麩:可使餌料霧化性增強,變得更蓬鬆,餌料的比重變輕。
幹散拉絲粉:有些餌,需要先多加點水,再透過這個收水,狀態才可以開出來。
雪花粉:主要是增加霧化,減輕餌料的比重。
四季:增加餌料附鉤性,增加網狀結構。
可揉蛋白:穩定餌料狀態,避免過多揉餌後,導致餌料被打死。
還有一些釣活餌的,伴侶餌料。但一般不會加在商品餌料裡一起使用。
單餌缺陷其實是餌料反應出來的一些,不太友好的特性,比如反水,導致後期餌料狀態變壞,餌料刺激,影響面板潰爛。但也是少數,只要不是長期過量使用,也不會有大問題,再加上個體差異,也不是那麼容易遇到,如果你面板敏感,用餌的時候就要,多加小心了。
搭配缺陷釣魚的時候,有時候也會物極必反,作我們搭配的味道太刺激的時候,或是新增小藥後,過量後很容易死窩,這個時候會發現,窩子裡魚就在,那裡像開派對一樣,就是不吃,有時候在窩點外圍,才上幾條魚,這也是很常見的。
針對問題回答今天的問題是如何確定一款餌料的好壞,其實我們最多的就是,透過搭配好的配方,實際作釣,然後在作釣中,判斷魚吃口的情況,才可以判斷餌料配方的好壞,但這個好壞也不是絕對的。
我們釣魚,不是每次都在同一個季節,一種魚情,所以沒有絕對的一款最好的餌料。
一般驗證餌料的好壞,也需要有適當的魚情,才可以透過,和別的釣友吃口對比,才能處初步確定,是否適合,但是也許第二天,第三天,就又不合適了。
一般和別的釣友對比,魚的吃口情況,如果非常明顯,表示魚從別的窩點來到你的窩點,表示這個季節,這個配方基本沒有太大問題,但也不保證全季節都有用,也需要根據魚情變化,適當調整,當魚情變化了,你的餌沒有變化,魚獲就會越來越少,但也不能說,配方不好。任何餌料都會是這樣一個結果,好不好在於釣什麼魚,用什麼配方餌。也許明天別人的味道超過你的配方,魚就不喜歡你的味道,這個時候也需要根據這種變化,適當調整。在搭配餌料的時候,考慮季節的變化,對搭配適合這個季節的餌,針對搭配,這個是餌好壞的基礎。透過搭配的狀態,作初步判斷,如果本身狀態都不好,即便魚再喜歡吃,下水後鉤和餌都分離,那魚吃餌吃不到鉤,同樣釣不到魚,那餌自然就不好了,但透過調配狀態後,也許就是一款好餌。小藥是餌料搭配的,加速器,有時候餌料味型有缺陷的時候,透過新增小藥,基本可以解決問題,但小藥加的不合適,相對比較容易判斷,一般如果你加死窩了,你邊上不遠的釣友也會和你一樣,魚口變的不美麗,有時候一口都沒有,偶爾來一條介面,但總體上還是沒魚口。這個時候即便你再開餌,在這個窩點都一樣沒魚,如果你再換一個位置,加適量的小藥,也許效果就會更好。總結:所以餌料好不好。
第一是根據季節搭配魚喜歡吃的味型。再根據配方,但不是火鍋配方,什麼都加的多,調配好餌料狀態。根據作釣需求,適當新增小藥,寧願小加,不夠再新增都可以,千萬別因為過量加死窩。一款釣到過魚的餌料,都可以被認定為好配方,但一定是同樣的水域,比別人魚口,頻率都要有一定的超越,最少是魚口頻率有超越,有時候釣技不好,也不可以透過漁獲判斷。每一款餌料都有適合它的作釣魚情,但如果魚情變化了,也需要適當調整,一張配方走天下,也是不可以的,這個變化,就需要一些判斷魚情的功底了,這個可以透過作釣經驗,慢慢積累。一般都釣友在推薦的時候,都只會說什麼餌用的效果很好,多半不會說什麼配方,這個時候,就可以根據別人推薦的單品餌,替換掉你配方里面和它型別一樣的餌,這樣就是解決方法,也是透過替換嘗試才會有結論,這些都是作釣經驗積累的,沒有固定模式。以上就是我對作釣,餌料配方的一些解決方法的分享,希望可以幫到你。
-
3 # 姚老道
針對這個問題,我來嘗試解答,野釣環境下,如何確定餌料效果好壞?
乍一看問題很簡單,常規思路自然是看魚獲啊,釣得多、釣得大,自然餌料效果就好嘛!
實則不是這樣,我想題主問這個問題也並完全是這個意思,魚獲是檢驗餌料效果的一個重要又直觀的指標,這說法沒錯,但這僅是從垂釣結果來考慮的,而我們更應該透過垂釣中的一些現象來預判餌料效果的好壞,從而能及時作出調整,這才是最大的意義!
同時餌料效果是動態的,相同的餌料、相同的搭配、相同的開制方法,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段垂釣效果都不同,甚至差別巨大。
筆者還是想把餌料分為釣餌和窩料來分別闡述,因為二者在效果的體現形式上是不同的,這樣會更直觀明瞭一些。
釣餌方面在垂釣過程中,怎麼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判斷出我們選擇的釣餌是否對路呢?也就是效果如何?這要從兩個方面考慮,一個是味型,另一個是狀態,它們的表現形式如下:
①是否錨魚,正口率
錨魚情況是反映釣餌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如果錨魚率過高,釣餌一定是有問題的,錨魚大都是因為魚兒咬鉤不順暢造成的,嘴巴蹭餌但就是不願入口,原因一般是兩個方面:
首先,味型不對路,魚兒不喜歡吃,進窩以後能發現釣餌,但不願意吸餌入口,來回的涮口、蹭餌,浮漂有動作,提竿就很可能會錨魚,說明釣餌味型不對,效果不好,趕緊調整!
其次,狀態不對,這也會造成魚兒咬鉤不順暢的現象產生,也會時常錨魚,這也是釣餌效果的一個重要體現形式,所以,當出現經常性的錨魚情況,也就是正口率太低時,就要考慮釣餌出了問題了,可在味型和狀態上作調整。
這裡說的正口,是指只有魚鉤由內而外鉤住魚嘴就算正口,並不單指鉤掛魚兒的上顎!
②小魚鬧鉤的程度
小魚鬧鉤是野釣當中不可避免的現象,其實這是一個不怎麼壞的事情,別把小魚鬧鉤當成十惡不赦來思考問題,小魚鬧鉤的程度最是能反映釣餌的好壞!
既然說到程度,就會有個區間範圍,在一定程度範圍內才是最合適的,如果小魚鬧鉤特別兇,鉤餌入水即會遭遇小魚搶食,這說明餌料效果並沒有達到針對目標魚的作用,可在味型上加以調整,但這和上文中說到的味型調整判斷方法不一樣,要注意區分!
若是小魚極少鬧鉤,甚至一口沒有,也得小心了,除非掛得是大顆粒,不然釣餌出問題的可能性依然很大,試想,小魚都沒口,其它魚種往往也會少有問津!
總結:釣餌的效果判斷有這兩方面內容足夠了,當然,這說的是野釣情況下,錨魚情況(正口率)以及小魚鬧鉤的情況能夠很好地反映釣餌情況,出現問題要及時調整!
窩料方面窩料效果其實比釣餌效果判斷起來更直觀,也更容易,至少經常釣魚的釣魚人在主觀上都會有一個感覺,到底窩料效果怎麼樣,有時僅憑感覺就能判斷出來,這靠的都是經驗的積累,如果談具體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①是否有魚星
魚星是最直觀的判斷方式,有,說明魚已經進窩了,魚星越多有可能魚越多,窩料效果自然也就越好!不過我把魚星分為兩種,一種是魚兒吐出的氣泡,另一種是魚兒拱底覓食窩料時淤泥裡碳氣體的排放,這兩種方式都是判斷窩料效果的好方法,尤其是夏季,這種魚星更明顯,冬天魚星效果則會差一些!
②是否有蹭線、浮漂亂象產生
魚兒進窩後,剛開始都會有一個審查周邊情形的動作,會在窩子裡四處遊動,確認情形安全後才會覓食,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有蹭線、蹭餌的動作,反映在浮漂變化上,就會出現輕微的浮漂抖動,說明魚進窩了,窩料起作用了,反之,如果在一個較長的時間範圍內,浮漂連蹭線等亂象都沒有,說明窩料效果不好,就要想辦法改變了!
注意,這種改變窩料重新作窩其實是有很大風險的,不能改變幅度過大,不論是在味型上還是在重新作窩的窩量上都要把握好,不然很容易死窩。
好的窩料是能夠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範圍內保持中魚頻率的,也在一個側面反映出,留魚效果的好壞!當然,留魚效果好,中魚頻率就會穩定,最終魚獲量就不會少!留魚效果差,中魚頻率就無法保證,甚至剛釣上一條就中斷了!
所以,觀察中魚頻率能很好地判斷窩料的效果,野釣的話,哪怕中魚頻率不是很高,只有頻率基本固定,且能夠延續一個較長的時間,那窩料就是成功的,反之,就要考慮調整窩料了。
總結:觀察魚星、浮漂亂象、中魚頻率這三種垂釣中的現象便能很好地判斷窩料的效果了!
續題主的問題貌似簡單,實則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問題,筆者一口氣寫了這麼多,相信已經較全面地解答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反映了垂釣最基本的內容素養,那就是垂釣餌料,是個老生常談的內容,卻又是個很難解決的內容!
-END-
-
4 # 野釣人老高
垂釣環節眾多,餌料作為與魚直接接觸的部分,能否吸引魚吞食直接關係最後能否釣起,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也是釣魚人投入時間、精力最多的環節。釣魚人總喜歡琢磨、嘗試各種餌料,以期待一款效果極佳的餌料,不過釣魚人也清楚並不存在所謂的神餌。那麼面對一款餌料,如何評價、判斷一款餌料的好壞呢?本文以此為起點,一窺究竟。
如何判斷、評價一款好餌料,滿足垂釣需求餌料種類繁多、味型多樣,儘管大致的配製思路大同小異,不過因為所用材料、製作細節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餌料效果有好、有壞,那麼一款效果不錯的好餌料,應滿足哪些要求呢?具體如下。
首先餌料組成、配比應合適,能吸引魚的注意、覓食。餌料的核心是方便魚的發現而被它快速吞食,所以餌料配製極其講究。一款餌料單開,或者是幾款餌料搭配、組合,基本都是由基礎餌、狀態餌、主攻餌、新增劑等四部分組成。基礎餌一般味型清淡,可塑性強,主要滿足魚果腹的需求;狀態餌則是調整餌料形態,以實現軟黏、蓬鬆、霧化、散落等不同狀態;主攻餌一般是決定餌料整體味型的關鍵,相比其他成分,它味型濃郁、突出,儘量符合目標魚的偏好。新增劑主要是一些氨基酸等促進魚攝食的微量物質。一款效果佳的餌料,基本都滿足這些條件,餌料入水後散落、霧化,味型粉末顆粒不斷在周圍瀰漫,即吸引魚的吞食,又能很好的誘魚、留魚,一箭雙鵰。當然如果是一些像嫩玉米、發酵小麥等不霧化的顆粒餌,除去味型突出外,在適口性上儘量強於強於窩料,方便魚的攝食。
其次一款餌料應有一定的廣譜性或者能夠搭配其他餌料適用垂釣水域。垂釣環境複雜,有的水體偏肥,有的水體偏瘦,再者不同水域可吞食的食物也存在差異,所以魚的食性多樣。另外隨著魚的生長,對食物味型、營養的需求也是改變。因此若要垂釣它們,餌料應有一定的廣譜性,或者能夠與其他餌料搭配儘量滿足更多的水體環境。比如藍鯽即可單開,又能與野戰918、速攻搭配。筆者還曾多次將藍鯽與小雞飼料、螺鯉、酒米,組合配製搓餌,在深秋季節自然水域的河流、湖泊,垂釣大鯉魚、大鯽魚常有驚喜收穫。
再者餌料應有一定的可塑性,可適當新增促食劑,以適應魚情。魚情複雜多變,常有魚情不佳的時候,即便搭配其他餌料也難有好魚口,此時餌料的可塑性更多指的是搭配促食劑,以滿足不同魚情需要。比如夏季高水溫餌料可適當新增麝香藥酒,麝香中的麝香酮,刺激魚的中樞神經,提高它們的耐高溫、耐低氧的能力,從而促進魚的積極攝食,這也是為何夏季多用麝香味蚯蚓、玉米的原因所在。再比如冬季釣鯽魚,餌料適當新增用丁香、山奈、阿魏、肉桂等泡製的藥酒新增劑,餌料味型突出,在水體有極強的穿透力,吸引魚的注意、攝食。
最後是餌料應在窩點易於發現,特別要強於窩料。窩子除去餌料外,通常還會有大量窩料,窩料在數量上遠超餌料,所以為方便魚發現、攝食餌料,餌料在味型、適口性,包括顏色儘量強於窩料。比如用老壇玉米打窩釣鯉魚,則可用嫩玉米做釣餌,這是因為嫩玉米汁液飽滿、香甜可口,質地軟嫩,各方面均強於發酵的玉米顆粒。筆者用兩者的搭配,多次野釣到5/6斤的大鯉魚。再比如深秋、冬季用酒米打窩,蚯蚓釣鯽魚,蚯蚓散發著土腥味,且含豐富的動物蛋白,對鯽魚的吸引力顯著大於酒米,所以酒米誘鯽魚至窩點後,積極搶食蚯蚓,正合垂釣目的。
寫在後面本文從釣友的問題入手,從4個方面對一款優質餌料應該具體的四個特性做了分析描述。釣魚人清楚,實際中能夠滿足所有要求的餌料並不多,這也是為何難有所謂神餌的原因之一。餌料儘管存在一定的程度的不足,但透過與其他餌料搭配或者釣法上的調整,能夠做出部分彌補。釣友掌握餌料搭配、使用的思路、技巧,才能應對不同的水情、魚情,獲得更好的魚獲。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作答。野釣環境中,如何確定一款餌料的好還是壞?說實話,這個問題很難有具體的答案。因為效果的好壞會受到外部很多因素影響。無論是商品餌,還是自制餌,還是小藥香精等,其實都是圍繞一個目的,怎麼上魚,多上魚。大多數釣友可能會說,只要上魚就是好餌料。這是最簡單又直接的回答。如果單純從效果上仔細想想,餌料還是可以按照好、一般、差來區分。因此,回答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先理順餌料的效果會受到那些外部影響來進行逐一解釋。我從如下三個方面來逐一解釋。
哪些外部因素會影響餌料的效果我心目中是這樣界定餌料的效果好壞我心目中是這樣界定餌料的效果好壞一、哪些外部因素會影響餌料的效果
1、不同的釣魚人使用同款餌料都會存在效果不同的差異
釣魚的餌料無數種,餌料效果在不同的釣魚人手中使用,效果同樣分好壞。這其中的因素非常多,最主要是因人而論,不同的釣魚人,在使用餌料上的方法方式都有差異,即便是同款商品餌,不同的釣魚人合餌的手法,作釣方式都會影響餌料的效果,哪怕多一點拉絲,抽杆的頻率,拉出的狀態等等,都可能影響到最後餌料的效果。
2、當時的天氣、溫度、氣壓會影響餌料的效果
影響餌料效果的好壞還與我們出釣的天氣、溫度、氣壓息息相關。這些因素,每天都不一樣,每個時段都不一樣。經驗豐富的釣魚人,可以憑藉多年的實戰技巧與經驗,來作出調整應對,而新手可能就只是默守陳規的不作變通。所以,就可能造成最終的結果不一樣。
3、當時的釣位、魚情、水情同樣會影響餌料的效果
選擇的釣位不同,面對的魚情不同,水質的肥瘦不一樣。不同的釣魚人,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去作釣。而往往魚情是界定餌料效果的最直接依據。選位錯誤可能造成餌料時好時壞,水的肥瘦不一樣,酸鹼度也不一樣,對餌料的影響同樣大。所以,釣位、魚情、水情同樣是餌料效果好壞的直接因素。
因此,我們不可能隨時出釣都是天時地利人和。但是釣魚界論餌料好壞,又都是以最終魚獲來確定。看似矛盾,實際上是相互關聯。
二、我心目中是這樣界定餌料的效果好壞
如果以自己的衡量標準來說,一款商品餌料,第一前提是能釣到魚,第二必須使用起來順手,反水不嚴重。這算是最基本的標準。如果作釣中這款餌料在不同時間,不同水域裡經常能釣到魚,甚至讓自己偶爾還爆護,那這款餌料,肯定就感覺是比較好,後期就會繼續實踐使用。
如果一款餌料,自己連續作釣無數次,但是每次效果都非常普通,雖然作了無數種搭配,嘗試了各種釣法。但是隻有少數時間能釣到魚,像這種餌料,只能說效果一般。當然,最極端的是,連續幾次都釣不到魚,還招惹雜魚的餌料,毫無疑問,肯定會拉入黑名單,從此貼上很差的標籤。
因此,對於商品餌的認知,我是以多次實踐釣魚後的效果來界定效果的好與壞。因為正如上一段落分析的,餌料會受到不少外部因素影響。
三、自制餌效果好壞的界定
對於自制餌來說,比如純糧食味的,因大多數都是釣友們自己使用,偶爾也提供好友使用。這類餌料,我的原則是4-3-3的界定。即十次出釣中,4次非常好的效果,3次效果一般化,3次空軍。就基本可以說達到自己要求。同樣的,贈送給朋友使用,能達到這個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但是如果連最基本的4-3-3都達不到,肯定我會繼續改進餌料,想辦法來提升效果。
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