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我的使用者名稱不規範
-
2 # 王朝的廢墟
應該是殺掉北周明帝宇文毓,擁立北周武帝宇文邕後不久,北周的權臣宇文護問負責觀測天像的庾季才最近有無好兆頭。此時的宇文護已經殺掉了三個皇帝,能這麼問十有八九已經有了染指皇位的野心了。但是他的內心依舊很糾結,因為包括他在內的中國古代的權臣們,即使再大權在握,在改朝換代這件事上還是很糾結的。所以宇文護應該是想從天像中尋找一些心理安慰,來堅定自己取而代之的想法。
但庾季才顯然不會奉承領導,他告訴宇文護,天象有變,不利於“宰輔”,希望儘早把政權交給北周武帝,然後告老還鄉。
這樣的回答讓宇文護有些尷尬,這種尷尬也被史書中“吾本意如此,但辭未獲免耳。”這樣的記載體現的淋漓盡致。
接下來,宇文護便開始疏遠庾季才,而這種疏遠也救了庾季才——在宇文護之下蟄伏了十餘年的北周武帝宇文邕,終於抓住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殺掉了宇文護,讓他的稱帝夢想徹底泡湯。
題主問宇文護為什麼自己不稱帝,其實原因很簡單,一方面是宇文邕不是善茬,隱忍不發的功力不亞於誅殺鰲拜的康熙。二是宇文護自己糾結,如果在殺死宇文毓之後,果斷廢掉羽翼未豐的宇文邕,自己直接取而代之,而不是聽庾季才講什麼天命不利於宰輔,稍稍的猶豫不決了下,那麼他的皇帝夢早就實現了。
這位殺了西魏恭帝、北周孝閔帝和北周明帝三位皇帝,被稱為“屠龍第一人”的宇文護是宇文泰的侄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宇文泰南征北戰,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宇文泰去世後,因為自己的幾個兒子年齡尚幼,所以宇文護承擔起了長兄為父和託孤重臣的雙重角色。
史書用“內則功臣放命,外則強寇臨邊“來形容宇文護當時所面臨的國內外形式,所以那個時候他肯定是沒有當皇帝的想法的,能保全自己的姓名以及北周的國運就已經不錯了。所以他穩紮穩打,一個接一個的幹掉了趙貴、獨孤信等當年和宇文泰一起打江山的舊臣們,把權利真正集中在了宇文家手中。但這個時候,他的堂弟北周孝閔帝宇文覺不甘心當傀儡,想幹掉宇文護,只是事情敗露所以被宇文護殺掉。
或許也就是這個時候,宇文護慢慢萌生了稱帝的念頭吧,一方面自己掃除了一切勁敵,已經大權在握。另一方面皇帝也萌生了要殺他的念頭,為了自保他只能繼續集權,然後取而代之。所以替代宇文覺的宇文毓,也因為同樣的原因被宇文護殺掉。也幸虧宇文毓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年紀稍長政治成熟的弟弟宇文邕,而不是自己年幼的兒子,在客觀上也增加了宇文護篡權的難度。
-
3 # hao33合親1斤兵
殺皇帝太多,且無法無據,人心不穩,成為眾矢之的,只能躲在傀儡皇帝后面靠綁架皇帝生活,也只有這樣才能繼續使用陰謀繼續生存。否則一旦離開公認的皇帝,其就會立即受到圍攻而滅亡。
-
4 # 狐狸晨曦
因為宇文護本無篡逆之心,此外形勢比人強,此時北周帝國的特殊體制,也制約了他篡位的可能。
北魏末年,宇文泰據關隴之地,擁立北魏宗室,建立了西魏政權,宇文護是宇文泰長兄宇文顥之子,跟隨宇文泰長期征戰,頗有功勞,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
西魏軍南征梁國,宇文護和名將於謹分路南進,率輕騎為先鋒,日夜兼程,切斷長江渡口,為最終攻克江陵,擒殺梁元帝立下大功。西魏得以鯨吞巴蜀、荊襄大片土地,扭轉了此前對東魏(北齊)的勢力劣勢,並據有關中形勝之地俯瞰天下。
然而,西魏自建國始便一直存在莫大隱憂。宇文泰開創了府兵制,將本部武川鎮軍和關中漢人豪強,捏合成了一個關隴八柱國集團,方能長期和繼承了北魏中樞、統治關東大地的高歡政權抗衡。
西魏大冢宰:宇文泰(後被追尊為北周太祖文皇帝)這個關隴集團中,宇文家族固然是最大股東,但自身連五成以上股份的絕對控股都做不到,必須時常協調和其他七位柱國的關係,決策時也需要充分尊重其他柱國的意見。
所以,當宇文泰死時,鑑於嫡子宇文覺年僅15歲,其餘諸子也都年少,而其他柱國家族都有相當實力,因此才不得不遺命,由年紀更長、且在軍中亦有一定人脈和威望的侄子宇文護來執政。
宇文護接過這個基業,更是如履薄冰,必須謹慎再三,他首先徵得了柱國之一、元老宿將於謹的支援,安撫內外,穩定人心,使局面得以穩定,進而迫使西魏皇帝禪位,擁立宇文覺稱帝,自封大司馬,晉國公,後又進位大冢宰,並陸續除掉意圖爭權的趙貴、獨孤信二柱國,鞏固強化了宇文氏一族的權力,可說是柱國共治體制的西魏帝國,轉化演變為君臣體制的北周帝國的實現者,北周王朝的實際建立人。
宇文護是權臣,但並非傳統意義的奸臣,他秉性寬和,事母至孝,禮敬大臣,專執國政的十餘年裡,息兵養民,積蓄國力,扶植西梁,對北齊、突厥、南陳都實現成功外交,使得北周國力增長迅速,漸成天下三國之冠,為關隴集團未來統一北方乃至整個天下,建立華夏第二帝國(隋唐王朝),打下堅實基礎。
北周大冢宰、晉國公:宇文護宇文護固然是貪戀權勢,不肯放手歸政,但廢殺宇文覺,宇文毓二帝,在史書上留下“廢三帝,殺三帝”之惡名,很大程度上也是被逼無奈,不得不廢之、殺之以自保。
宇文覺也好,宇文毓也罷,他們根本不能體諒他們這位堂兄是怎樣兢兢業業操持國政,怎樣殫精竭慮和朝上軍中那些成了精的老狐狸過招,只是一味年少氣盛,過於迷信君權至尊,不明白亂世爭雄中,沒有軍功威信的孺子僅僅憑藉血緣,是根本沒有任何可能守住皇位的。(歷史上唯一的例外,那位輔臣叫諸葛亮,所以成為千秋聖賢。)
所以,宇文護連殺二帝,而北周朝堂波瀾不驚,正因為重臣們都已接受了宇文護這個實際君主,而並不在乎御座上新的傀儡是誰。【護立高祖(宇文邕),百官總己以聽於護。】
宇文護此時也同樣擔心,宇文邕會不會是下一個要對自己下手的幼主,因此直到此時才第一次有了自立為帝之心。然而此念剛起,一問天象,便被太史庾季才「頃上臺有變,不利宰輔」的勸告打消了。
宇文護竟不加罪於勸他「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的庾季才,其實也正說明他原本就無篡逆之意,完全是被心性涼薄、不知感恩的幼主們逼出來的,庾季才「此則自享期頤,而受旦、奭之美,子孫籓屏,終保維城之固」的勸告,正說到了他的心坎裡。
宇文護的本官“大冢宰”,正是得名於周公的“太宰”,像歷史上的周公姬旦那樣,成為北周王朝的周公,才是他的心之所願。只可惜,無論宇文覺,宇文毓還是宇文邕,這些留著一代梟雄宇文泰血脈的北周皇帝,誰也不是周成王。
當然,另一方面重要原因,也是形勢比人強。此時宇文家族還遠沒有在帝國真正說一不二。宇文護雖有軍功,但和那些久經戰陣的元老名將相比,便只能落得個“不善戎事”考語了。
宇文護既非名正言順的帝王,凡事都要和柱國元老們商量著辦,雖為攝政亦是危如累卵之勢。他若自立為帝,就必須將宇文泰子孫斬盡殺絕,而那些跟隨宇文泰金戈鐵馬馳騁縱橫,一刀一劍打下北周江山的宿將元老如何肯依?
宇文護殺得一個獨孤信,卻只敢逼其自盡家中,不敢顯誅,更勿論去株連其他“名望素重”的元老將領了。
如北周第一名將韋孝寬,玉璧大戰一戰成名,殲滅七萬東魏軍,連北齊高祖神武皇帝高歡,也因此敗而死。韋孝寬又是關中漢人大姓京兆韋氏代表,因此雖然他和獨孤信交好,“號為聯璧”,宇文護卻不得不繼續倚重,委以重兵。當他回絕了韋孝寬爭奪汾北的建議時,還要給韋孝寬進爵鄖國公,增邑萬戶以為安撫。
北周鄖國公:韋孝寬即使如此,兩人關係依舊是貌合神離,如果宇文護的晉公府和皇帝宇文邕劇烈衝突,更想自立為帝時,韋孝寬是絕不會站在宇文護這一方的。宇文護對此也心知肚明。
從柱國重臣們的角度,他們滿意於權臣執政+弱勢皇帝的現體制,正可以利用君權和相權的不斷衝突而就中取利,所以才支援宇文護執政,當然就更不願意宇文護變成一個名正言順的實權皇帝了。
宇文邕隱忍十餘年,自身勢力逐漸強大後,終於將宇文護殺死,並滅其兒孫、黨羽。然而此舉是為了奪權,是為了削除宇文護對自己身家性命的威脅,不至於重蹈兩個兄弟的覆轍,他亦知道宇文護並無篡位之念。
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所以數年後,宇文邕即恢復了宇文護國公的爵位,追諡為貶義性的“蕩”,一方面批判他「志在無君,義違臣節,專任群小」,進一步確認誅殺宇文護本人的正確和必要性,
另一方面又認可宇文護「任總朝權,寄深國命」,對北周王朝的奠基性貢獻,以此安定人心。
畢竟北周帝國的眾多元老重臣、文臣武將都曾聽命於宇文護,既然不可能也沒必要借宇文護一案對朝堂做大清洗,同時一個攝政十餘年的帝國執政者,如果是剝奪了一切爵位的庶人,寫在歷史書上也並不好看。
此舉就和後世李世民恢復李建成、李元吉的太子、親王名號,追諡他們為“隱太子”、“巢刺王”一樣,並非真正平反,給的仍是貶義諡號,可以說只是追認過往事實,認可他們的皇族身份,因此依《春秋公羊傳》「君親無將,將而誅焉」,進一步確定對他們“肅正典刑”的必要性,是為蓋棺定論。
-
5 # 古籍與歷史
宇文護是北周時期的權臣,但是他不是實力派權臣沒有足夠多的所以被別人除掉了。
宇文護是宇文泰的親信,宇文泰有十三個兒子同時在滿朝文武中又有許多親信。只是宇文泰的兒子年紀都不大需要宇文護攝政。宇文護攝政時有奪位的,心但是時機不成熟。
他在朝中沒有足夠的威望和親信,所以只能扶植傀儡皇帝。最後被宇文邕誘殺
回覆列表
歷史上,北周的這位權臣宇文護既然能毒殺三個皇帝,為什麼就不自立為帝呢?
這都得從提拔宇文護上位的叔父,也是北周太祖宇文泰說起。宇文泰是鮮卑人與漢的混血兒(不過以父系來說他是哪兒人的話,那就是鮮卑人),在關隴(現在的陝西,甘肅地區)得勢,由於關隴地區人口複雜,鮮卑人、漢人、各族混居。宇文泰為了集結更多勢力,得到更多的支援,建立了關隴集團,透過戰爭等手段吞併籠絡地方豪族。
宇文泰創設府兵制,以十二大將軍、八柱國為其將領,這些人後來陸續成為西魏以及北周的大臣。這八位柱國貴族分別是:宇文泰,趙貴,元欣,李虎,李弼,於謹,侯莫陳崇,獨孤信。這八個人可以說是文武兼備的人才。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曾經說過這八個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
其中,李虎是李淵的爺爺;李弼是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而唐朝三代重相李泌是其後代,果然兩個姓李的還是有點裙帶關係的,雖然相殺,卻也相愛過;於謹是宇文泰親家,兒子娶了宇文泰的女兒,孫子又娶了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女兒,為人低調謹慎,家族娶帝王之女,而擁有帥哥臉的獨孤信,以三女嫁給三個皇帝而著名,而且三個皇帝三個朝代,長女是北周明敬皇后(宇文泰兒子宇文毓),第四女是唐朝元貞皇后(也就是李淵的娘);第七女是隋朝文獻皇后(楊堅妻子)。
宇文泰做皇帝是有前期鋪墊和機遇。這就是高歡南下,北魏最後一個皇帝元修逃到宇文泰那兒躲人,這顯然就給了宇文泰機會,不久之後,宇文泰就以元修與堂妹元明月公主同宗滾床單的原因把皇帝毒殺,這一年是公元535年。雖然這個時候的宇文護只有23歲,不過還是宇文泰的侄子跟班,但這件事對宇文護的影響必然不小,而接下來宇文泰的第二動作也讓宇文護耳濡目染。
宇文泰殺了元修之後,扶植北魏孝文帝元宏的孫子元寶炬登基為西魏的開國皇帝。元寶炬在做了十多年皇帝后駕崩,傳位給了自己兒子元欽,元欽上臺後沒幾年就被宇文泰毒殺。這是宇文泰殺的第二個皇帝。原本來說,元欽娶的是宇文泰的女兒,而且因為與宇文泰女兒愛情至真,甚至還廢棄納后妃,他與宇文泰的關係應該不至於那麼差。但是,哪個青年人願意被人一直管著?想各位讀者也有這樣的經歷,越被管越有反叛?所以,年輕皇帝被一個權臣,尤其是手握軍權的權臣掐著喉嚨過日子怎麼會舒服呢?
不過,密謀殺宇文泰的計劃暴露,三年之後,宇文泰毒殺元欽,女兒也跟著元欽死了。宇文泰立元欽齊王廓做皇帝。這一年,是公元554年,宇文護41歲,已經不再是當初的年輕人,同年,而最受宇文泰器重,宇文護的哥哥,宇文導也去世,這就讓宇文護有了更大的空間,頂替宇文導成為宇文泰最器重的侄子。宇文泰在元廓登基之後,讓其改回拓跋姓氏,兩年之後,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那麼宇文護自然就是宇文泰繼承人。
很多人會認為宇文泰有那麼多兒子,為什麼不是選擇兒子而是選擇侄子繼承自己的主要權力?因為那時候,他的嫡長子宇文覺才15歲,試問一個15歲的年輕人,能不能把握整個局勢呢?
回想那一年,宇文泰親手幹掉了自己年輕女婿,自然答案是不能。與此同時,關隴集團中還有各位叔伯父在(除李虎已經去世),要讓15歲的宇文覺應付關隴集團的那些叔伯父,還不如讓自己侄子代替自己來扶植兒子上位。畢竟,權力要在關隴宇文氏手中才是權力。而經歷了十幾年的政治洗禮,宇文護已經有了足夠的勢力做這件事。
公元557年,拓跋廓被宇文護逼禪位給堂弟宇文覺。宇文護自己想不想坐這個位置呢?在這個時候應該是沒有的。宇文護對宇文泰還是尊敬的,另外,宇文護也很清楚,第一重要的事是鞏固宇文氏。公元557年也是個很重要的年份,李弼,獨孤信,趙貴,宇文覺全部死在這一年,這一切都來自於小毛孩皇帝宇文覺。宇文覺的年輕氣盛,就如剛才所說的,不想被人管束,哪怕只是堂兄。尤其,還被人吹風。
宇文覺反宇文護對於宇文氏而言是一種錯誤,在某種情況下,宇文覺應該想著如何聽從叔父來鞏固宇文氏對於新建王朝大周的統治,而卻只想著如何奪取權力。這一點,那些關隴集團的叔伯父們沒少出力,首當其衝的就是趙貴,他是主要縱容小皇帝端掉宇文護的中堅力量。他的心思當然不是為宇文覺著想,而是想擠掉宇文護,控制小皇帝。他找的搭檔是獨孤信。獨孤信並不同意,可是這起密謀之事最後還是暴露,暴露的結果是趙貴和獨孤信都被宇文護給弄死了,當然,宇文覺也沒有逃過被堂哥殺死的命運。
就這一點來說,宇文覺尋找這條死路,說白了,對北周宇文氏而言,是咎由自取的。宇文護逼他退位,殺他,並不算過份。而宇文護沒有在這個時候自己上位,還是那句話,政治不穩,他需要為宇文氏固權。由於宇文泰的娣子已經死了,這一次候選人就是宇文毓,宇文毓呢,年紀比宇文覺大,已經23歲,在登基成為天王(北周起初的時候是稱天王,而不是皇帝)。
宇文護選擇的層面不多,因為宇文泰沒有嫡子,只能從庶子開始來。宇文毓這麼大,而且在地方已經有所基層經驗,到了萬人之上的位置時,宇文毓自然比起宇文覺來更有主見。宇文護曾在兩年之後歸還過朝政給宇文毓。宇文毓與宇文護的關係是相當微妙的,對於宇文毓來說,他想要除掉宇文護,而宇文護則不想這麼早就歸政。

權力拿在手裡,自然是不想歸還的,因為權力對於一個政治權臣而言,比生命更重要。雖然歷史上沒有太多的文字指明宇文毓對宇文護做出出格的事兒,但是宇文毓在政治上開始大放異彩,而另一方面,老臣雖然已經去世不少,宇文毓的皇后是獨孤氏,獨孤信雖死,獨孤氏仍舊掌握著不小的權力,加之宇文毓在軍事上,命賀蘭祥出征吐谷渾勝利,得到了更多的認可。也就是說宇文毓羽翼漸豐。相信,在殺宇文毓的時候,宇文護是想要篡位自立的。
不過宇文毓先他一步,死前遺詔傳位自己的四弟宇文邕。說實話,宇文毓的這次傳位是對宇文護致命打擊的一步棋。宇文護沒有選擇在這一次兵變造反,從形勢上來講,他並沒有必勝的把握。畢竟軍權上,楊忠(楊堅他爹),賀蘭祥(宇文泰外甥),獨孤氏,李昞(李虎的兒子,獨孤信的女婿,李淵的爹),侯莫陳崇等人還都手裡握著兵權。這些人或多或少都對宇文護有著鉗制。就如之前所說,八柱國,哪怕是他們的子孫都是出則為將的將相人才,所以,用武力逼宮在當時絕對不是上上策,甚至是下下策。
這一次,宇文護不上臺,是晚一步,也是膽子不夠大。估計到死的時候,他都悔了自己這一步。
沒有抓住機會,又被堂弟宇文邕上臺後一塞蜜糖宇文護的心思又迴歸到握權的上面。除此之外,宇文邕很巧妙的將北周內部的政治矛盾轉移到了外交上。在他登基之後(560年),就向突厥可汗要公主娶。突厥可汗女兒阿史那氏。這事兒宇文邕的老爹宇文泰幹過,不過去世了沒娶到。等宇文邕去娶的時候,自然不是那個阿史那,可汗只有兩個女兒,只能給他小女兒。不過公元560年的時候,阿史那只有9歲。宇文邕真正迎娶阿史那的時候是8年之後,也就是阿史那17歲的時候。宇文邕這麼積極地與突厥聯姻,想趁著北齊江河日下北擴自然是有著心思,重要的是透過軍事擴張,穩固自己對軍事的掌控,另外一點就是不落宇文護口舌。
(象棋高手宇文邕)
宇文護失去奪權機會,做個權臣也還是為北周考慮,就是幾個兒子成天搞點事,這讓宇文護一家在外也多被人說。當然,對於宇文邕而言,下了這麼多年象棋,也沒有好主意去用正常的流程搞掉自己的堂兄,最後選擇了圍殺的方法幹掉了宇文護,甚至還親自動手。這一點在千年之後,康熙也這麼幹過,就說明三個字“沒辦法”。
高階的政治手段剪不斷兩人關係,只能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剪斷。宇文邕殺宇文護,誅滅宇文護黨羽,算是免除了後患。宇文邕堪稱是“北周第一影帝”。然而,政治這件事,只要不是皇帝一個人能做的,必然會有更多的人來分享,哪怕他集中了皇權,也無法避免楊堅等人在他病逝之後奪取北周。
這,就是權力本身的“潘多拉”魔力。
不過,話說到宇文護為什麼不自立為帝。以這些程序來看,第一次殺拓跋廓時是沒有想到也沒實力,第二次殺宇文覺時沒有意識到宇文毓上臺會這麼快影響自己統治,第三次殺宇文毓的時候沒想到宇文毓會留下口頭遺詔。
再簡單的說是,第一次沒想,第二次沒意識,第三次沒膽。而被殺的三個皇帝,拓跋廓是因為他擋路,宇文覺是因為年少急躁,宇文毓是鋒芒太露。不過,對北周宇文氏而言,宇文護雖是權臣但也幫助鞏固了北周的根基,並不是一個十惡不赦的人。對他的評斷,也不能只是片面之論,更何況,北周奠基人宇文泰,北周皇帝的爹自己就毒殺過前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