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釘棺材

    越南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最深,這一方面是歷史發展與中國息息相關,另一方面是漢字在越南長期通行,因而有條件全面吸收中國文化,成為中國文化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受惠國,而漢字是中國文化對越南最大的影響。據統計,越南語中漢語藉詞約佔其詞彙總數的60%以上,在有些領域甚至佔70%至80%。漢語影響對越南之大是無法估計的,我將從下面幾個方面去論述。1.、中國各朝代漢語對越南的播遷

    漢語輸入越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餘年。兩千多年來,漢語在越南的播遷史和中越關係史,基本上是重合的。以便於陳述,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歷史時期:1~1 秦代郡縣時期

    中國五嶺以南直至現今越南中部地區統稱“南越”,史書所稱“交趾”亦指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之後,象郡的設立和中原人移居“甌雒”地區,開始了漢語傳入越南當地的歷史。1~2 南越國時期

    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南海尉趙佗乘機出兵,兼併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國”,趙武帝“有愛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懾乎蠶從,文教振乎象郡。以詩書而化訓國俗,以仁義而固結人心”。南越國時期,漢語在越南又有了進一步的傳播和發展。

    1~3 漢盛時期

    公元前111年,漢武帝平定南越,設交趾郡,下轄南海等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均在當今越南的中、北部地區。漢政權亦如秦代“建立學校,導之禮儀”。東漢末年,中原軍閥混戰,民眾揭竿而起,“天下擾亂,獨交州差安”,經學大師劉熙,著名學者牟博,儒林名士許靖、許慈、程秉等人紛紛南下,薈萃交趾,或隱居,或從政,或遊學,以各樣方式傳播漢語和儒家思想、佛教文化,促進了交趾地區社會文化的繁榮發展。有漢一代,漢語伴隨著人員交往及行政、教育等多種手段,透過口頭語和書面語兩種形式輸入越南,其規模前所末有。如果說漢代是漢語輸入交趾的第一個繁榮階段的話,那麼,唐代則是漢語輸入越南的頂峰時期。

    1~4 唐盛時期

    從三國至隋朝,交趾地區雖然一直隸屬北方政權的管轄之下,但在當時特定的時代背景中,這種隸屬關係實際己相當鬆散。到了唐代,中央政府對該地區的控制才得到了加強。唐朝在安南強化吏治,大舉興辦學校,發展文化教育,透過科舉形式選拔安南士子在當地或入朝做官。宦途失意的唐代詩人杜審言、沈期等曾被貶而流放安南,安南人士與內地文人交遊者亦不乏見。這一切都為漢語和漢文化的傳播敞開了通道。唐代漢語之輸入安南,其規範性、系統性及規模遠盛於前期,輸入越語中的漢語詞彙的讀音體系,正是在唐代形成和固定下來的。秦朝至唐代的一千餘年,被中越史書稱為越南的“北屬時期”,或“郡縣時期”。在此期間,隨著交趾被納入中國版圖,漢語作為官方語言傳入該地、逐步推廣應用。應強調指出的是“秦代郡縣時期”,漢語對交趾地區的輸入決不僅僅是單純的詞語和文字輸入,漢語作為一種先進文化的載體,在“化訓國俗”的目的驅動下,連同它所負載的中原文化一起輸入進去,深深紮根於交趾社會。語言與文化的雙重影響,為“秦代郡縣時期”結束之後漢語在越南的繼續傳播打下牢固的基礎。唐朝末年,王室衰微,藩鎮集據,提供了交趾地區豪強崛起,爭取擺脫“內屬”、走向獨立的良機。公元968年,丁部領削平安南境內“二使君之亂”,建立起“人瞿越”國,開闢了越南獨立建國之紀元。2、越南獨立時期漢語的傳播

    越南獨立建國並沒有終結漢語在越南的傳播歷史,而只是將其推向一個新的階段。如越南當代著名學者鄧臺梅先生所說:“獨立時期,存在著一種初看上去似乎是悖逆的現象,即當越南獲得自主後,漢學的傳播竟比內屬時期更為興盛”,究其原因,“首先是由於(越南)封建國家從儒學中找到了一種能用以維護統治階級權利的牢固的意識形態”,因此,“漢學遇到了發展繁榮之良機”。

    2~1 正統地位

    漢學的傳播無疑是以漢語為之鳴鑼開道的。不同的是“秦代郡縣時期”,交趾社會對官方語言和強勢文化載體於一身的漢語的接受,是作為封建開化的工具被外力引入的,因而多少帶有不由選擇性質。獨立時期越南封建統治階級對漢學和漢語的接受,既是一千多年的“先入為主”因素,也是主動選擇的結果,因此它完全是一種自覺行為。從公元十世紀獨立建國至十九世紀最終淪為法國殖民地,此間近一千年,越南歷代封建王朝一直與中國保持著藩屬國與宗主國之間的密切關係,曾數百次遣使北上,稱臣納貢,請求冊封。建國之初,佛教雖被越南封建王朝列為國教,但執行的實際上是“以佛治心,以儒治世”之政策。公元1070年,李朝(1010 -1225年)在河內“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皇太子臨學焉” 。 公元1075年開始實行中國式的科舉取士制度。越南河內市有一座文廟,內珍藏著七十二塊龜託《進士碑》,石碑上刻有從十二世紀起參加科舉考試中狀元、探花、榜眼的學士。自陳朝(1226 -1400年)中期,佛教逐漸見微,儒教日益受到尊崇,爾後徹底佔據了統治思想地位。公元十三世紀,越南“民間俗字”喃字開始運用於社會生活的某些領域,但封建統治階級仍以漢字作為國家正統文字,喃字被置於邊緣文字地位,喃字的使用者大致為平民、落魄文人、僧侶、及具強烈民族意識的精英。歷代越南知識分子,不論是信佛還是尊儒,讀書求學還是著書立說,應舉入仕還是隱居山野,畢生均與漢語漢字結下難解之緣,不精通漢字者,將無從安身立命於當時社會。傳入越南的中國典籍和歷代越南作者以漢文書寫的著作,共同構成了極其重要的越南文化資源和學術資源。正是在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中,漢語在宋、元、明、清諸朝代,仍繼續保持著源源不斷地輸入越南的局面。

    2~2 史之轉折

    公元1858年,越南封建王朝被法蘭西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轟開了閉關鎖國的大門,大片國土相繼淪陷,至公元1885年,一紙《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終於將越南完全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法帝國主義完成了將越南變為其殖民地的“偉業”之後,為了割斷越南與中國之間歷史悠久的政治、文化等傳統關係,也為了全面推行其殖民化政策,1917年取消科舉,廢除漢字,並創制出以拉丁字母記錄越語發音的越語拼音文字“國語字”。1945年8月革命勝利後,漢字才最後退出歷史舞臺,代之以完全的拼音文、越南語中稱這種新的拼音文字為“國語字”。 現今通用的越南語“國語字”,是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等國到越南的傳教士開始創造的。雖然使用了拼音化文字,但是在中國文化長期深遠的影響下,漢語詞彙已經進入了越南語的詞庫,並且逐步走下來,大量的漢語藉詞成了越南語的詞彙基礎,甚至外國的一些人名、地名寫法,也根據漢字的譯法轉寫成越南語的音節形式,如Phap(法)、Nhat Ban (日本)、Luon Don(倫敦)、 No Pha Luan(拿破崙)。在當今越南語中,漢語藉詞約佔越南語全部詞彙的70%左右。這些漢語藉詞的發音,完全按照漢越音對照的規律,受著越南語的影響。歷史的翻頁給漢語在越南的傳播帶來轉折,漢字不復佔據越南正統文字地位,漢語的影響逐漸被削弱,但這種影響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的。越南文字改制之所以未能終止漢語在越南的影響趨勢,主要原因固然在於文字的改制並不意味著詞語的更替,即使換了一種新的書寫符號,越語中存在的漢語藉詞卻無法抹除、擯棄,仍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廣泛應用,它所導致的結果只不過是迫使漢語以詞語和文字相脫節,即不再用漢字而是以國語字來書寫越語中的漢語藉詞的形式在越南繼續傳播。更重要的是,當越語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需要向別的語言借用新詞以充實自己的詞彙庫時,漢語仍然是越語主要的藉詞來源,中國出版的各種文字仍是此時期詞語輸入的主要渠道。如在本世紀初的越南資產階級改良維新運動中,康梁等中國維新思想家的著作仍秘密傳入越南。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中國三聯書店等出版社的出版物在西貢、河內等地重獲流行,“八月革命”勝利前,不僅有《離騷》、《唐詩》、《三國演義》、《西遊記》等許多中國古典詩文作品和人量的武俠小說被越南文人譯成國語字讀本,魯迅、巴金、矛盾、冰心等人的部分小說、詩歌、散文作品,也得到翻譯介紹。越南民主共和國建立之後,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關係更是進一步密切。藉助於中國出版物的引進、翻譯、流行和中越兩國傳統關係的恢復與發展,越語繼續從漢語中借取了許多新的詞語,包括以漢語為中介向別的語言借取詞彙,這種趨勢直到當下仍未消失。3、漢語與越南語言文字的發展

    據最早透露中越文化交流程序中關涉語言交往資訊的《尚書大全》記載:“交趾之南有越裳國。周公居攝六年,制禮作樂,天下太平,越裳以三象九重譯而獻白雉。”這種古代通譯南方各民族語言的官員,歷經數層翻譯才使交趾以南地區與周朝得以傳通,可見古時期越語與漢語之間存在著相當大的差異。今天,人們除了知道上古越語與越南芒族所操的芒語有許多相似之處外,己無法具體準確地描述其原有面貌,其中原因,既因為漢語的傳播與影響己導致越語在其發展歷程中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使後人難以撣去歷史的塵封而還其原貌。關於漢語與越南語言文字的發展,可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簡略考察:

    3~1 語音層面

    語音層面上古越語只有三個聲調,即銳聲與重聲、平聲與玄聲、跌聲與問聲是合而為一的。漢語輸入之後,漢越語音體系的確立才使越語最終分化成了六個聲調。古越語只有清子音,由於受漢越語音的影響,才逐漸形成濁子音(越語22個子音中濁子音佔了10個)。僅此兩點,己足以看出漢語對越語語音層面直接或間接的深刻影響。3~2 詞語層面

    漢語在詞語層面對越南的影響集中體現為輸入越語中的漢語詞彙。根據輸入的不同年代,人們一般將其劃分為“古漢越詞”和“漢越詞”兩類。“古漢越詞”亦稱“前漢越詞”,主要以漢代輸入的漢語詞為代表。“古漢越詞”,的越化程度較“漢越詞”高,在語音形式上與“漢越詞”也有所區別,如:“車(xe,‘漢越詞’作xa)、碑( bi,‘漢越詞’作bia)、肝(gan,‘漢越詞’作can)、匕( bay,‘漢越詞’作phi)、誇(khoe,‘漢越詞’作khoa)等。“漢越詞’,指的則是唐代及唐代以降輸入越語中的漢語詞,其語音體系是在唐代漢語音系基礎之上形成的,法國學者司馬帛洛說過:“從第九、十世紀的漢語出發,形成了漢越音”。中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也曾指出:“唐代在越南建立學校,強迫學習漢字,漢越語就是那個時候產生的”。現代越語中儲存下來的“古漢語詞”,為數己經不多,而“漢越詞”的數量卻極其可觀。我們認為,不論是“古漢越詞”還是“漢越詞”,均屬源自漢語的藉詞,不妨以廣義的漢越詞統轄之,本文所論及的正是廣義的漢越詞。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漢越詞己經消亡或成為舊詞語,如“天子、冊封、歸順、討伐、兵馬”等等;有些則在語言發展程序中被地道的越語同義詞所替代,或只用於風格受限的個別場合,如“日月、風雲、雨水、喜、怒、愁”等等;也有些語義己發生轉移變化,與原義的聯絡或己回然不同,或僅依稀可辯,如“仔細、曲折、困難、到底、究竟、傷害’,等等。從現時眼光看,存在於現代越語中的漢越詞既包括部分基本詞語,如“東、西、南、北、春、夏、秋、冬”等等,也包含了有關社會、制度、政治、學術等領域的常用的、語義較抽象、概括性較高的名詞:“社會、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教育、語言”等等,還有經常使用的動詞、形容詞:“英雄、勇敢、進步、發展、研究、影響”等等,舉不勝舉。陳修和先生曾指出:“據語言家的調查,在越語詞彙中所儲存的中國詞或發源於中國語言的詞,佔總數的一半”。另據越南語言學者阮文修估計:越語中約有百分六十的詞是漢越詞。數量如此眾多的漢語詞輸進越語中,大大豐富了越語的表達功能,改變了越語詞彙的結構成分,對越南語走向成熟、不斷髮展,起到了不可缺的重要作用。

    3~3 文字層面

    郡縣制確立之前,交趾社會“以淳質為俗,結繩為政”。漢字的傳入結束了越語沒有書寫符號,“不能傳於異地,流於異時”的歷史。郡縣時期漢字作為官方文字不足為奇,越南擺脫內屬、獨立建國之後直至淪為殖民地之後的本世紀初,漢字仍一直高居於封建國家正統文字之地位,不論是官方文告還是許多重要的史學、文學、法學、醫學等著作,均以漢文撰寫,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更以漢字為首選文字,漢字因此成為越南古代文化的首要載體,這就不能不說越南對漢字的依賴程度是何等之高。

    3~4 創字方面

    漢字還制約著越南使用過的第二種文字—喃字的創制、應用、演變、發展。喃字是為了彌補漢字單獨作為具有複雜詞彙構成的越語書寫符號之不足而創制出來,用以記錄越語“國音”的一種民間通俗文字。喃字的初創年代,目前尚無定論。喃字是借取整個漢字或漢字偏旁,以漢字中的假借、形聲、會意等造字方法創制而成。不論喃字假借字還是形聲字,都是以漢字讀音(漢越語音)來視讀的。但是,漢、越語兩種音系畢竟不完全等值,漢字讀音中既有和越語“國音”相同,也有與之只是相近甚至相異的音。因此,“以漢字讀音來視讀”的原則與漢越音系實際差異之間的矛盾,制約著喃字的演變走向,從單純表音為主過渡到音意結合為主。喃字基本成熟期,假借字居多,假借字是單純表音的;進入發展高峰期,形聲字領先,形聲字是音符與意符相互依存,音意結合的。正由於喃字在字形、讀音和造字方法等方面均受到漢語的深刻影響與制約。由於喃字沒有經由完整規劃、而是隨個人所好而恣意創造出來的,再加上漢字本身做為文字基礎的缺點,致使它呈現相當混亂的文字使用現象,沒有得到當權者的支援,也。喃字在當時只能屈居從屬地位,漢字被尊為“儒字”或“聖賢文字”,喃字則被越南統治階級和士夫學子貶為“不正之父”。喃字始終無法取代漢字,是因為漢越詞在越語中佔有的份量與地位影響所至。在越南文字改制之前,漢越詞的書寫任務只能由漢字而不可能由喃字來承擔。到了漢字被廢除之時,喃字也漸告衰亡,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只留下以喃文創作的文學作品等古代撰著,供後來人研究、參考、讚歎和賞析。總的來說,漢語在越南的影響力更多地體現在書面語方面,而對越語口頭語的滲透力要薄弱一些,它在語音、詞彙和文字層面的影響也遠甚於語法層面的影響,越南語書面語和口頭語的割裂、文言與白話的風格區別,與此不無關係。漢語以其詞語和文字為主要形式對越南的輸入,不僅影響了越語語音體系的形成,極大程度地豐富了越語的表達能力,填補了越語書寫符號的空白,而且對作為一種成熟語言的越南語的形成、成熟與發展,都發揮了極為重要的貢獻。

  • 2 # 使用者夏天的風

    我有次在看越南閱兵式的影片時聽越南語講解時居然聽懂了很多的詞彙,發音及語法有點象兩廣的地方方言,這充分說明兩國的語言文化的相通。另外在越南史書中對越南民族的起源他們自己也承認他們是炎帝后裔九黎部落的一支,也就是說中越民族同根同源。

  • 3 # 王氏思聰

    越南語中的漢字詞語甚至都是秦漢時期的發音,比中國還正宗,這與當年百萬秦漢大軍遷守南越有關,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有幾十萬漢軍鎮守,所以越南也是一個有漢軍血統的小小戰鬥民族。現在研究匈奴文化時,很多時候還要參考越南方言才能懂。

  • 4 # 喵星人約翰

    越南古代及近代都使用由漢字部首組成的“喃字”,只是官府的正式公文才用漢字。

    越南的古書。

  • 5 # 禮儀60997556

    有關聯例如ba=爸

    mẹ =媽

    biển giới =邊界

    cảnh sát =警察

    讀音都差不多,還有很多類似詞彙

  • 6 # 緬甸中文君

    很多華人前往越南時,聽越南朋友講話總會覺得話語裡面似曾相識,好像聽得懂又不太確定,有的發音聽起來非常相似漢語。越南語與漢語是有關聯的。

    雖然我們聽不懂完整對話的意思,但覺得意思大概八九不離十,似乎是聽得懂的。確實是這樣,華人學越南語大概是很有優勢的,越南語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由漢越字構成的。(漢越字:一些由漢語引申而來的漢根詞和漢源詞的統稱)

    據研究,受歷史原因影響 至少70%的越南字是從中國借來的。很早以前越南就是中國的藩屬國,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經過幾個世紀的發展以及與漢族的長期相處,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漢越字。

    至少在口語方面很多相同之處,會讓學習者與聽者更加接近。越南語裡漢越詞所佔的比例眾說紛紜。法國漢學家馬伯樂認為越南語中的漢語藉詞約佔越南語詞彙的60%,越南學者黃文行則認為漢越詞大約佔60%,在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則高達70-80%。還有許多越南學者認為高達82%。

    可以說漢越字佔到了越文詞彙的大部分,所以越南朋友一說話 你就感覺很親近。但漢字進入越語時,會受到一些本地口音以及民族習慣影響,這些字的讀法已經被越南本地化了,所以在越南語語音系統裡面出現了特殊的漢越音。

    漢語和越南語母音和子音大部份相同,所以導致發音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越語有25個子音,跟漢語相同的子音達到了11個。

    所以越南朋友說話,你需要好好用心聽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10個多月拉綠便、黑便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