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南方007007
-
2 # 手機使用者21546694035
人類的文化只有一種和多樣性的特徵。只要人類社會的文明演進不停止,文化自然就不會停歇,但多樣性會逐漸減少,趨同性會越來越明顯,這是規律。而誰越符合人類社會的文明共識,誰就擁有同化異樣文化的條件與能力。文化的優劣顯然是存在的,衡量的標準決非時間的長短,好比一個古老的民族村寨,堅守自己的文化形態、生產生活方式若已有2000年,有人會贊,有人會貶。誰對誰錯,很簡單,只要源於你內心的答案就可。
-
3 # 奇石致遠
漢文化,幾乎就是世界黃種人的共同文化,在中華周邊的國家無不受漢文化薰陶。漢文化對世界恩布久遠,比阿攔伯文化的影響力要大得多。
高的糊言糊語較多,就鬍子勝於他人。不過他說阿拉伯文化遠勝漢文化,是他個人觀點,不具份量。
-
4 # 青年史學家
文化不分優劣高低,以下內容大致介紹一下阿拉伯文化的發展歷程。
“阿拉伯文化”亦稱“伊斯蘭文化”、“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名稱雖然不同,但研究的範圍基本上是一致的,即阿拔斯五百年時代的文化。阿拔斯王朝時代,“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發展,出現了“五百年的黃金時代”,繼承和發展了西方古代文化。這個時代被稱為“巴格達學派”取代“亞歷山大學派”(後期希臘文化)的時代。不少人認為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是希臘文化所孕育的,這種說法儘管很普遍但卻是片面的,不完全符合歷史事實。因為任何文化都是首先建立在本民族的歷史文化的基礎上的,外來文化只能加速其發展,不能“創造”其民族文化。
(一)阿拉伯文化的總體歷程
伊斯蘭教誕生以前(賈希利葉時期)的阿拉伯文化雖然歷史資料較少,但大量的歷史實物與古蹟都是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不可否認的。葉門境內大量如馬裡卜大壩、霧木丹宮的古蹟,在薩那發現的古錢幣和其餘地區大量的明文都是文化高度發展的體現。伊斯蘭教產生後便為人們進一步發展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基礎。阿拉伯人亦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追求學問是伊斯蘭教最根本的教義之一。《古蘭經》中亦有大量倡導求學的詞句。聖訓大量包含鼓勵求學的句子,其中的“你們求學吧,哪怕遠在中國。”更是對文化追求的生動體現。在保衛麥地那的戰役之中,猶太人戰敗,先知讓猶太俘虜教授阿拉伯穆斯林讀書寫字來作為贖身的代價。
穆斯林特別重視學習。阿拉伯人在擴張之後,也極為重視各民族的學術文化、特別是伊朗文化。敘利亞人曾把希臘古籍譯為阿拉米文(古敘利亞語),並在多地建立學校,傳授希臘文化,從而推動了穆斯林產生了迫切要求學習的願望,渴望把各民族的學術思想遺產翻譯成阿拉伯文。阿拉伯文化進入阿拔斯王朝這一繁榮時代是深受外來文化影響的,但是阿拉伯人在接受外來影響時,其思想條件早在倭馬亞時代就已經準備好了。
(二)倭馬亞王朝時期的文化初步發展
在接收外來文化之前,阿拉伯人在語言學與文學上進行了早期探索。他們深入貝都因地區,對語言進行不斷的研究整理,最終歸納出了一套標準語體系,為百年之後的阿拔斯王朝的文化繁榮提供了強大的語言基礎。
倭馬亞王朝多歧視信奉伊斯蘭教的異族新穆斯林,波斯人,敘利亞人,埃及人等,他們不是受歧視就是被派去參加軍隊,不可能在文化上對阿拉伯人產生重大的影響。王朝以武力立國開闢了幅員廣大的領土,也保護了古代文物大馬士革原來是古希臘文化和拜占庭文化的中心,又兼有波斯薩珊文化的特點。從帳幕中走來的倭馬亞王朝的阿拉伯人,目睹這座輝煌燦爛絢麗奪目的古都,感到無比的驚奇。穆斯林看到那些巍峨的基督教堂和古代宮殿,很自然地收到感染,也很自然地想到,必須建築一些同樣引人注目的清真寺、皇宮和軍營,才能表示伊斯蘭和阿拉伯敵火的形象和氣魄。
阿拉伯人在建築中,創造出雄渾宏大的圓頂以象徵浩瀚的沙漠和沙漠中圓形的帳篷。有創造出清真寺中高聳入雲的尖塔——宣禮塔,以表示沙漠中棗林的挺拔形象。
(三)王朝的文化全面繁榮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雖然發軔於倭馬亞時代,但重大的成就卻出現在阿拔斯王朝時代。語言學、文學、歷史地理、伊斯蘭宗教學等傳統學科進行了更全面更系統的研究、同時對哲學、自然科學等外來學科進行了深入學習和鑽研。麥蒙也於此時創辦了“智慧宮”,受其影響各種文化設施也如雨後春筍般建立。阿拔斯王朝時代外族文化學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百年翻譯運動”中凸顯出了“翻譯之父”侯奈因等一系列的外族學者,他們對阿拔斯王朝前期的文化事業做出了及其重大的貢獻。
阿拔斯王朝時期,阿拉伯世界出現了三個隨各自獨立但緊密相連的文化中心。這三個中心的文化繁榮時期各不相同,而且隸屬於三個不同的王朝。但後兩個文化中心都是受巴格達文化中心的影響,在其基礎之上派生出來的。
巴格達中心。當時,巴格達是西方世界的國際文化中心、麥蒙時代的“智慧宮”成為西方世界的學術海洋,帝國各方的學術界人士都雲集於此。人文社會與自然科學在此全方位的發展。
開羅中心。(10世紀-12世紀法蒂瑪王朝時代)10世紀-13世紀的開羅艾資哈爾大學是當時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聖地,是東西方穆斯林薈萃的中心。開羅在網羅東西方學者,進行學術思想的交流方面取代了過去的亞歷山大城。
科爾多瓦中心。科爾多瓦是西班牙後倭馬亞王朝的首都,興盛於公元10世紀-13世紀,以“世界的寶石”的美名見稱於世。科爾多瓦的學術研究較東方更加開放、更加自由。與古希臘文化和拉丁文化的關係更為密切。
(四)阿拉伯文化具體分支的發展
1.歷史地理的發展:
穆斯林在歷史學的成就很大,他們的歷史著作,特別是他們目睹的記載,是完全可以信賴的。穆斯林的歷史著作是研究中世紀曆史不可缺少的史料。
穆斯林對地理的研究起點較早,主要因為:“朝聖”是每個穆斯林的天命,他們有的人要翻山越嶺、長途跋涉才能趕到麥加,這就促使他們熟悉地理,計算途程,產生了研究地理學的興趣。其次,阿拉伯人商業活動頻繁,阿拉伯或波斯的穆斯林商人遠渡重洋,日行千里他們的遊記為地理學得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第三是穆斯林學者旅行的因素,穆斯林跋涉千里,求師訪友,必須要了解各地的地理環境。他們編著的阿拉伯地理志也提供了發展基礎。
2.自然科學的發展:
伊斯蘭文化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將印度的數學、數字傳入西方,從而西方人稱為“阿拉伯數字”,首先使用這種數字的是傑出的穆斯林數學家花拉子密(780-850),他亦發明了代數學,寫成了著名的《還原與對消的科學》一書。
穆斯林對醫學有極大的貢獻。拉齊為伊斯蘭的醫學泰斗,他的著作極為豐富。所著《曼蘇爾醫書》是一部不朽的醫學名著,共10冊。伊本·西那是繼拉齊之後的又一位醫學泰斗,大部分著作被翻譯成了拉丁文,在歐洲醫學的教學與研究中長期起著重大的影響。穆斯林在學術研究中特別重視實驗,在化學研究上最先發明瞭蒸餾、昇華、熔化、結晶等方法。
3.語言的發展:
阿拉伯文化中影響最深、成就最大者莫過於阿拉伯語的傳佈與普及。阿拉伯語在經過歷史時期的不斷髮展,不同地域自身的土語也深受外來語言的影響,但純粹的阿拉伯語卻越來越興盛,越來越統一。
千餘年來,20幾個阿拉伯國家、地區對教育制度都規定,阿拉伯標準語為第一教學語言。20幾個阿拉伯國家、地區的歷史、語言本不一致,而在使用阿拉伯語方面完全一致,這是人類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蹟。
(五)阿拉伯文化傳播的內外雙重影響
穆斯林從華人手中學到造紙術後,緊接著將造紙術傳佈到伊斯蘭國家的各大城市,後來傳到西方。由於造紙術的西傳,西方文化有了發展,後來出現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都是和穆斯林的功績分不開的。當然,這更是華人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
中世紀,當伊斯蘭教—阿拉伯文化在東方和西班牙繁榮燦爛之時,歐洲卻處在愚昧之中,直到11、12世紀才開始轉向阿拉伯人學習。西班牙人曾在託利多設立一座翻譯局,從事阿拉伯典籍的翻譯。從12世紀開始,託利多成為歐洲人學習阿拉伯—伊斯蘭文化的源泉。
在長時間的文化傳播過程之中,穆斯林親身接觸了東西方古代各民族的輝煌燦爛的文化,並繼承和發展了這些古代文化。穆斯林體驗了臨近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並接受和融合了這些傳統。穆斯林同遠近各方進行了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學會了經貿相關的知識,熟悉了各民族的各種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阿拉伯—伊斯蘭帝國一方面在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文化……各個方面受到影響,同時又必須在各個方面受到“伊斯蘭原則”的制約。穆斯林法學家必須創制出既符合“伊斯蘭原則”、“伊斯蘭精神”,有能適應新形勢的規章法令,使宗教與形勢二者協調起來。
伊斯蘭教必然受到各個民族、各種宗教的影響;轉過來也影響了別的民族。各民族帶來了各種不同的宗教與文化,和伊斯蘭教融合著。“伊斯蘭”一詞由於阿拔斯王朝的民族融合、“政教合一”不再專指“宗教”,而被賦予了更加廣泛的內容,兼指政治、經濟、文化、藝術。
回覆列表
在這個問題上,我先不作直截了當的回答。我只想提出和回答一個,雖不完美,但也值得參考的話題,與朋友們一起討論。如果,兩個同年人,在大致相同的環境下,一個活到五十歲,一個百年歸老。面對這樣一種情形,我們會不加考慮的,就可以馬上作出肯定,百歲老者有著極強的生命力。文化也是這樣,當我們比較兩種不同文化的強弱時,最終是從各自不同的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變化的過程中,整體的生命體真為判斷依據。順著這條思路,我們發現,代表著阿拉伯文化的,古埃及文明和坐落在今天伊拉克的古巴比倫文明,在歷史的長河中,由於不斷受到野蠻文明的挑戰和殖民,那些傳統的優秀文化出現了斷層,消失,甚至“壽終正寢”。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文化,儘管也經歷了大風大浪,尤其是中國近代那段恥辱歷史。經歷了與阿拉伯文化被野蠻文明侵略的同樣過程。但中華文化以它頑強的內聚力,在風起雲湧的歷史潮流中,一路坎坎坷坷的走到了今天。甚至,中華文化在歷史發展的某個過程中,展示出它生命的活力。“國可以破,但想捍動中華文化,或夢想以外來文化取而代之,只能是痴人做夢,異想天開。中華文化的長壽,是整個人類所公認的。因此,從這個角度、也必然要從這個角度去判斷中華文化與阿拉伯文化之間的強弱時,結果是毫無置疑的,中華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遠遠高於阿拉伯文化。最後,我必須強調的是,任何文化與文化之間“力量”的比較,永遠是站在宏觀的立場上,以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終極命運所決定的。
北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