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聽晨
-
2 # 香菸飄渺35
迷信相對論的還真不少!
狹相一一車輪悖論! 比如說,大地上跑著一列火車。火車(設為A慣性系)、大地(設為B慣性系)。再假設火車速度為0.5C(C為光速,C=300000000m/s)。火車每個車輪周長為1.5m。火車上有一個10ns(納秒)鍾,每10ns,該鐘指標轉一圈。 如按牛頓力學:無論對於A系(火車)或B系(大地):每過10ns,鍾(指標)與車輪都同轉一圈,按車輪周長算:火車向前行走1.5m。也就是火車速度都是0.5C,無問題。 可是,假如按照狹義相對論,對A系觀察者速度無問題(V=0.5C),而對B系觀察者:按照相對時間公式計算,對於B系(大地)觀察者:自己時間每過11.547ns,火車上的鐘(指標)與車輪才能轉一圈(對B系觀察者:A系時間慢,A系鍾只能走10ns),由於實際車輪1.5m的周長限制,火車在11.547ns(B系時間)時間內,最多走1.5m。而1.5m除以11.547ns,這速度不等於而是小於0.5C(1.5m/10ns=0.5C)了,速度對不上帳了!這就等於對狹相公式構成悖論! 這是我做的車輪悖論! 總結:狹義相對論說,對於B系(大地)觀察者來說,對方(A系)的時間慢了,既A繫上的10納秒鐘(指標)與車輪都轉的慢了,導致對於B系觀察者,火車速度與原假設的0.5C速度對不上賬了。可由此判定:狹義相對論錯誤!
如果換低速問題一樣存在,只是速度差的小而已!
廣相一一高山悖論!
設:在淨高為3000米的高山上,有一臺電風扇,山腳下有一臺發電機,用電纜把它們連線起來。發電機發出的電能,帶動風扇不停的轉動。按照廣相,發電機(低海拔)時間慢,電風扇(高海撥)時間快。發電機發出的電能慢,電風扇消耗的電能快?違背能量守恆了吧?根據電工學: Pt(風扇消耗)+Pt(線路損耗)=Pt(發電機發出電能),t(時間)必須相等,否則公式不成立!
注:
1、有功電能=Pt,如時間有快慢,電能就有快慢。
2、假設電路工作在串聯諧振狀態:串聯迴路電流相同,輸出電壓=負載電壓(可以把導線當成負載一部分)。P=UI,輸出功率=負載功率。
從現實的角度,思想試驗可以採用以下辦法改進! 換用小一點的風扇。在3000米高山上,修一個恆溫恆壓室,風扇在該室內轉。在山腳下修一個大型恆溫恆壓車間,發電機在該車間裡發電。連線該發電機與電風扇,可用超導電纜(現在已有生產的了)連線。恆溫恆壓室、恆溫恆壓車間、超導電纜所用電能由其他電源提供!
注:
1、電流:是指單位時間內透過導線某一截面的電荷量。如果高、低處時間不等,豈不違反串聯電路,電流相同的原則。
2、基爾霍夫第一定律,流入某一網路(或節點)的電流和,等於流出該網路(或節點)的電流和!
3、電風扇也可換為發熱純電阻或電燈。
-
3 # 懶羊羊243973331
這是一群剛上過小學初中的人在懷疑火箭應該燒煤還是燒柴火,夠那格麼?質疑有門檻,你連人家說的什麼,數學表示式都看不懂,質疑個屁啊,要質疑等你下輩子轉世投個好胎能把數理化學好再來,當然如果你真能到那程度,你也就不會說這些幼稚的話了。
-
4 # 貓先生內涵科普
相對論是否正確?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只補充幾個知識點。大家自行判斷。
什麼是相對論1905年德國的物理學雜誌《物理學年鑑》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作者是一位年輕的瑞士職員,他的名字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其中三篇"稱得上是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一篇使用普朗克剛剛提出的量子理論,解釋了光電效應,促使電視等的誕生成為可能,他也順手拿了個諾獎;一篇論述懸浮小粒子的狀況(即現在所謂的布朗運動)證明原子確實存在;一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概述了狹義相對論,完全改變了世界。但著名的等式E=mc2並沒有在這篇論文中出現,它將在幾個月以後的一篇短小的補充裡提到。
狹義相對論之所以"狹義",是因為它沒有包含引力在內;而1917年初發表《關於廣義相對論的宇宙學思考》的論文,將引力納入了體系中,完成了最後的一塊拼圖,愛因斯坦宇宙完工。
相對論的內容簡單的說是:空間和時間不是絕對的,只有真空光速是絕對的,一切都可以圍繞光速不變這個假設而改變。我們永遠也無法將自己加速到光的速度;相對於旁觀者而言,我們越接近光速,我們的模樣就越會失真。
相對論的實驗證據講科學性,無他,就是拿出實驗資料來,論證這個理論的猜想預測是否符合。然後大家一通猛如虎的操作,比較一下資料有沒有出入,再然後該改理論的改理論,該拿諾獎的拿諾獎,就是這麼簡單粗暴。並不需要再解釋什麼意義目的思考人生哲學。
而在400年科學實驗歷史中,理論和實驗資料吻合度第二位的是,費因曼.戴森“重整化”的方法後,實驗結果(電子量子電動力學QED經過重整化後)在電子磁矩計算中,一直與實驗資料符合到小數點後第十一位,這個實驗驗證的是量子力學。
而排名第一的,號稱有史以來最精確的物理理論是,“赫爾斯-泰勒”脈衝星系統觀測的引力波存在證明,使廣義相對論精確度和實驗結果吻合到10的負十四次方。
對,當時這個實驗一度被持續好幾年懷疑作弊了,因為實在太特麼吻合到離譜的程度了。
一些題外話“我覺會怎麼樣”這個想法,不適合用於科學的探討中,誰懷疑誰舉證,拿起數學工具,給個模型,然後玩個實驗來論證一下,是常識。
科學一點都不神秘,但有其遊戲規則,科學從不害怕質疑,因為每一次進步都是勇敢的年輕人,起來質疑的結果。
但請記住,誰質疑誰舉證。派出所都不再幫開證明材料了,對不?
我是貓先生,感謝閱讀。
-
5 # 時間史
相對論當然是正確的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共同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可以說是現在物理科學界的兩大支柱。
相對論由愛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可以說相對論是一個跨世紀的理論了。因為在當時相對論提出來的時候,在物理科學界引起了軒然大波。為什麼說相對論是一個跨世紀的理論呢?這也和相對論沒有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有關,因為相對論在當時顯得非常的深奧,包括相對論中的相對時間,光速的質能方程,引力場論。都是那些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審閱者無法理解,所以不敢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頒獎。
相對論可分為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
廣義相對論主要解釋宏觀上面的宇宙,主要都是涉及引力這一方面的。
而狹義相對論恰好與廣義相對論相反,它解釋的主要是那些沒有引力作用,不需要考慮引力影響的問題。首先相對論中的相對時間已經得到真實,包括現在的GPS和時間定位,用到的都是相對論中的相對時間,相對時間解釋了,在宇宙的我們的時間段都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在引力大的地方時間就會變慢,在引力小的地方時間就會變快,所以在太空中的衛星上的時間就會比在地球上要快,所以我們得一直使用愛因斯坦的相對時間方程來校正衛星上與地球上的時間,使衛星和地球上的鐘表保持一致。
-
6 # 彭曉韜
相對論極可能是錯誤的!首先,因為其理論基礎光速恆定假設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目前人類掌握的光速恆定實驗資料僅為在地球表面大氣層內的光速,如MM實驗和天體天頂處光行差相等。其次,時間不可能因任何因素而改變自身的流失速率和流失方向;第三,時空不可能因為萬有引力場強度的不同而改變或彎曲!實質上,一維物體可以在二維和三維空間內進行彎曲,或二維物體可以在三維空間內彎曲。但三維物體不可能在三維空間內彎曲!
就像所謂的黑洞理論,光在黑洞內部的運動速度不可能恆定不變。非徑向的光可以說讓其作曲線運動,但徑向的光就不應該作曲線運動了!如果沿徑向運動的光不能脫離黑洞,則其只能減速到0才出不來!
有興趣的朋友可進一步瞭解本人的以下文章。
-
7 # 1511633291
我覺得不正確。
主要是時間流逝這一塊,為了讓光速不變就把時間流逝速度弄成個彈簧……
怎麼說呢,時間是歷史學概念,或者說是曆法概念,又或者說是天文概念……如果你仔細看看歷史,就會發現這麼個問題:時間其實源自人類或者再嚴謹點是生命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日夜交替、季節變換的主觀描述……至少到“時”就是咱說的小時、幾點這個層面是沒任何問題的。
然後呢,時間在這分了個岔:往大里去叫日、月、年、年代、世紀、時代……等等,搞歷史和地理的用的多;往小了去,叫時、分、秒……越分越細,越分越精確,搞物理化學的用的多……但是呢,不管往大歸檔還是往小裡細分,這個概念的源頭在這——對地球自轉和公轉產生的天文現象的主觀描述……
雖然用的多,但它實際上不是個物理量……
你在這又拉又壓的……合適麼?
至於好多人一聽當時就拉出GPS 來說事,其實,解釋成高速運動或太空環境對計時器精度或者說對計時器工作造成影響也說的過去……因為我們沒發現這個裝置消失了一段時間……地環上五秒,它也過了五秒,只是它顯示過了四秒,這叫什麼?這裝置故障……除非它每五秒間隔消失一次,這才是時間變化……
再有比較熱的引力波,這玩意怎麼說呢,那麼大倆黑洞合併,質量變化對應著引力變化,變化的引力形成變化的波動,這也說的過去,沒跑出經典力學的圈……
再熱點的黑洞,經典力學體系下也認可這玩意存在……
你看,還有啥?以上是宏觀的例子,往微觀上分,就出來了什麼高速運動的中微子壽命長,所以時間是彈簧……這個結論怎麼說呢,自己想想,有點意思,把中微子的壽命認為是固定的,動起來活的久,停下來死的快,來說明時間是彈簧……怎麼就不能承認高速運動中的中微子本身就比靜態的存在的久呢?
所以,相對論至少沒說服我去相信它是對的。
-
8 # 一名普通老百姓
個人以為,相對論尤其是廣相是正確的,也是未來充分理解四維空間的真相的基礎理論,或許不完整或不充分,但其建立的數學與物理之間的橋樑作用是不能抹殺的,愛因斯坦的思維方式是偉大的創造。
-
9 # 李志勇LZY
宇宙恆系;星物隕立;
布朗運動;相對存在;
氣體分子;雌雄育新;
陰陽現象;哲學正負;
承認是實;個人發現;
不全認識;三生萬物;
固液氣式;球水平立;
電位溫差;互四作用;
加磁五行;六定基礎;
古今讀新;場硬道理。
廣闊宇宙,四季星空,
銀日月地,物人時境,
建議時新,迴歸自然,
存認相符,思維不亂。
-
10 # 第二秒
有個講相對論有問題的,我針對他講的彌補一下對於相對論的誤區。儘量講清楚點,不過狹義相對論我還能理解點,廣義相對論就只能拿結果來套了,數學太差,廣義相對論真心看不懂。
首先,你要反對相對論,你至少要先看看相對論吧。
對,你說光速不恆定,相對論最開始就沒說光速恆定。
是先假設光速恆定,再透過光速恆定由洛倫茲變換得到狹義相對論的公式,再透過狹義相對論預測現實世界的物理現象,如果這個現實中觀測到的現象和理論預測的現象相同,那麼理論中假設就成立。顯然,透過狹義相對論預測的現象現在已經成為事實了,比如相對論的泰勒展開的第五項就是e=mc²
不是先有光速不變,而是先有狹義相對論再得出光速不變,再由狹義相對論的推論正確得出狹義相對論正確,再由狹義相對論正確推出狹義相對論的假設光速不變正確。前後因果不能搞混。
再就是我看你圖片裡舉的反證,你講的參考物那是初中物理的講法,相對論是以系統做為參考。不是在a地看b,也不是在b地看a。
是以整個慣性系統為參考,a,b重合的起點為參考點,然後a相對於這個起點的速度是v1,b相對於這個起點的速度是v2。 現實世界,兩個天體自然沒有這個起點,但是選擇某個方向的運動為基礎,可以得到一個類似的參考點。這樣速度慢的物體相對於這個參考點自然慢,速度快的相對於這個參考點自然快,沒有什麼站在地球上看月球,月球速度更快時間更慢,站在月球上看地球,地球上速度更慢的悖論。
再講黑洞那個
以我的水平能看的懂狹義相對論,但是黑洞是廣義相對論中的。這兩個都是相對論但是不是一個級別,用愛因斯坦他自己的話講,如過沒有我發現狹義相對論遲早會有人發現,但是廣義相對論只有我能發現。當時世界人們看不懂的也不是狹義相對論而是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看懂不難,建議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論文看看。
我自己都不懂廣義相對論的數學論證過程,講不清楚,直接講推論,引力越大的地方,時間越慢。
黑洞的引力非常巨大,那麼黑洞的△t就非常非常的小,而x=v×△t 光的速度沒有任何變化,只是黑洞出△t變為 0 了,也可能不是0是其它我們人類暫時無法理解的東西。
時間都凝固住了,就像按住了暫停,物體的速度沒有變化,因此路程沒有變化。
如果黑洞覺得難以理解我直接舉地球和太陽的例子。
我們都知道地球都是圍繞太陽轉的,但是地球不是一個點,而是有大小的,按照圓周運動理論,角速度相同,質點離太陽越近速度越慢,離太陽越遠,速度越快,同樣圍著太陽繞一圈,地球上離太陽近的地方跑過的距離更短,。
上面這些學過物理的都能理解吧。
那麼問題就來了,地球在自轉,那麼地球上每一個點是不是相對於太陽的速度每時每刻都在變?如果太陽突然消失,地球的速度以哪個點的速度為標準?
要是用相對論來想就懂了,地球上所有的點速度都是一樣的,但是離太陽更近的地方引力更大,那麼時間更慢,所以靠近太陽那一側的點運動的距離更小。
實際上物體之所以會做圓周運動就是這個道理,引力更大的地方時間越慢。
如果太陽慢慢變成黑洞,引力越來越大那麼時間越來越小,最終移動的距離變成0了,掉入黑洞的東西出不來,速度卻沒有變。
實際上我們永遠也看不到物體掉入黑洞,物體掉入黑洞也不會是透過運動的方式,因為物體越接近黑洞時間越慢,移動的距離越小,但是就是到不了黑洞,等到達黑洞的時候時間就不存在了,不能說為0,時間不存在是什麼情況現在應該還沒有理論能描述吧。
-
11 # mcz107436431
1、相對論的時鐘變慢效應就是錯誤的。
例如一艘接近光速的飛船勻速遠離地球而去,不論是飛船上的人還是地球上的人觀察到對方的時間都會變慢,但在亞光速飛船內的實際時間和地球上的實際時間不會有絲毫的減慢。理由是飛船在亞光速勻速飛行時,不論把地球作為參照系還是把飛船當作參照系都是同等的,地球上的實際時間不減慢,飛船上的實際時間絕不會減慢。只是飛船和地球各自觀察到的時間會變慢。
相對論的時鐘變慢效應誤導了很多人(包括早期的我)。我在以前真的認為亞光速飛船內的實際時間會變慢,於是我就寫了一篇文章說: 以後我們在距離地球20光年的星球上去旅遊,來回40年,完全不必要帶上40年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只要帶上兩三天的食物就夠了,理由是人坐在光速飛船上一切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變化都會減慢。重新回到地球后,和你的同齡人已經是白髮蒼蒼的老人了,你還是40年前那麼年輕。現在覺得這種說法十分荒唐可笑。
2、相對論的質量可以轉化成能量的說法也是錯誤的。
眾所周知,在核聚變反應中,兩個氘原子核在強核力作用下相互吸引,加速碰撞,聚變生成了一個氦原子核,兩個氘核在做功過程中釋放出了巨大的核能。反應前兩個氘核共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兩個電子,反應後的一個氦核內也是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和核外兩個電子。雖然反應中兩個氘核做功釋放出了巨大的核能,但反應前後質量並沒有任何變化,怎麼能說質量虧損了呢?
再如,正負電子在碰撞湮滅時,除了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外,還生成了中微子、微中子等暗物質,又怎麼能說質量虧損了呢?
3、質能方程E=mC^2,有些人認為是: 質量為m千克的任何物質,內部都隱藏著mC^2焦耳的能量,因此,如果損失m千克的質量,就會釋放出mC^2焦耳的能量。也有些人認為: m千克的任何物質,以光速C運動時都具有mC^2焦耳的動能。
由於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並沒有發現違反質量守恆定律(即物質不滅定律)的現象。物質運動等於光速的現象更不存在。所以E=mC^2在實際物理計算中毫無用處。
-
12 # 天涯孤客5555
你以為正確那麼容易嗎?沒有什麼是正確的。日心說正確嗎?一個時候是正確的,牛頓的引力說同樣如此。有一個時候正確的,有一個領域正確的。歷史在發展,正是無數錯誤發展了短時的正確。沒有永久的正確。
-
13 # 為啥還是重名
我的知識水平距離理解相對論就像省長和村長的距離,我曾想看懂相對論,卻發現它的前置的前置都看不懂。沒人給我勇氣來判斷相對論是對是錯。老愛的錯就是整了個e=mc^2,讓部分人覺得挺簡單能看懂,併產生反駁一下的想法。相對論的對錯不是絕大部份人有能力判斷的,就算強行判斷,也是迷信的做法。沒有邏輯和推理論證,反正只有對錯兩種可能,基本屬於扯淡。
-
14 # 前進波濤
客觀地講,相對論跟以往所有的理論都不可能完全正確!但是相對論~這個建立在假設基礎之上的理論,確實有太多不正常的地方,這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深度懷疑。要是不懷疑,那隻能說明人類已經沒有了追求進步的靈魂!人類命運也只能交由一些未必遵循自然規律的理論來左右。
我們現在可以列舉一些疑點供大家參考:
1、觀測證明相對論疑點多
愛丁頓說天文觀測證明了相對論存在嚴重的疑點:愛丁頓的觀測團隊在日全食的時候觀測到遠方恆星偏離了其應該在的位置一定角度,並由此推斷該恆星的光線被太陽給彎曲,以證明相對論的正確性。
首先,我們不必考慮愛丁頓是否存在私心,就從正常人的角度講,這次觀測是一定推斷出背後恆星的光線被引力彎曲這一唯一的結論嗎?並不是!因為太陽周圍大氣完全可以對光線產生影響,導致觀測結果偏離原位置。並且,空氣對光線的折射作用我們是已經有現成的事實依據的。
其次,愛丁頓團隊在這種情況下並不是積極的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而是草率的下定結論並透過英國皇家學院釋出這一論斷,這也是不正常的做法,正常的做法應當是把觀測結果發表在報刊雜誌上,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以便做出進一步的結論,這一切說明愛丁頓及英國皇家學院在相關做法及稽核環節存在嚴重的紕漏。
2、光速不變
現在我們已經明白光速不變的實質。其實光速是波速,是屬於物質能量波的速度,也就是跟機械波同一個概念,波速是決定於傳播介質而不是決定於能量波發出的載體。由於能量波速度與與經典力學理論體系裡面的物體運動速度本質的不同,所以光速不能參與經典理論速度的運算,然而相對論卻是那樣推匯出結論的,所以可知相對論推導的結論是不科學的。
3、質能公式
相對論推導的質能公式E=MC^2不像牛頓理論那樣具有普適性,不能證明普通物質為什麼不能像鈾元素那樣用於製造原子彈!所以它沒有理論價值,應當是在偽造證據證明相對論的正確性。
這些疑點應當可以引導人們去探索相對論的實質了,希望人們早日認清相對論的真面目並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可是非常不幸,由於相對論被列入學校教材,所以要想保住飯碗的公職人員是絕對不敢出來發聲反對的,即使有些老師悟透了相對論的偽理論實質,也還是隻能魅著良心按照課本上的說法去講授,國家正規科研院所也是如此,不站在支援相對論的立場就會受到各方力量的打壓 沒法立足。
各大報刊雜誌更是如此,沒有哪一個反對相對論的文章能夠透過稽核發表在正規刊物上!這樣看來不幸的還不止一點點,論文發表體制是不是也很不幸!要是開明點,或許理論存在的弊病早就能夠暴露無遺,也就可以提前結束偽科學理論的思想控制。
不過現在的新媒體卻是個敢於發聲的地方,或許舊時代遺留的弊病只能透過這樣的新時代工具來清除了!
-
15 # 金童希瑞
相對論沒有回答:物質是什麼?能量是什麼?
相對論作為“經典力學”與“量子力學”之間的橋樑,概念不清,需要創新發展。
隕落地質學理論認為:物質是金屬態氫離子聚合形成的;磁場裡高速流動的物質轉化為金屬態氫離子,金屬態氫離子的“磁力矩”相互切割聚合形成新元素的同時釋放電磁波——能量。
熱核反應質量守恆,物質不會轉化為能量。
-
16 # 五龍山山舞龍
廣義相對論不好說,俠義相對論最遲明年就將壽終就寢~你們相信嗎?
大家都能見證到,請現在開始計時吧!
-
17 # 馬爾巴斯965
相對論正確不正確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它是時代的產物 為其他基礎學科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也被其他學科不停的借鑑引用 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 毋庸置疑 愛因斯坦是偉大的 是科學的先驅 學院派雖然嚴謹 但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影響和啟迪 為今後的超越 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這就夠了...
-
18 # 為善吶喊
若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正確的嗎?我的回答是正確的,但不完全正確,因為它一不夠完善完整,二不夠全面系統,三是還沒有掘井到底,沒有徹底地,胸有成竹的全面揭開客觀世界的真面目和其內在的五臟六腑和大自然的內心活動;四是相對論只不過是人類認識世界史上的初級認識,還處在整個宇宙學校裡的一位上小學二年級的水平上,後面的初中高中大學、碩士博士院士的路還有很遠很遠。為什麼說相對論只是小學二年級水平,而不是三年級或其它博士什麼學位呢?因為它至今只停留在相對的二對論上一直蹲級到現在。無論是狹義的相對論,還是廣義的相對論,始終沒有跳岀二對、相對、互對、針對、狹對和廣對的相對牢籠圈子。數學上的自然數是無窮無盡的,有1234567891011等等沒完沒了。如果把0看成人類剛誕生不久,思維還沒有發育成熟,處於空白期時,它和其它原始生物一樣處在本性本能的活物階段,那時人的認識處於任天由命的佛系時期,幾乎看什麼也如沒看見,就象還沒有上學的嬰兒,這如同文明中的0認識。那麼1就代表著人類思維認識上的絕對論,也叫對1論或1對論,於是人類開始對眼前的一切事物絕對的產生絕對性認識,主觀主義氾濫,唯心主義、迷信的、神鬼的、妖魔鬼怪的思想開始生長等等,這就是1對或對1的認識論。隨著人類思維的進化,認識的擴大和提升,科學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和邁進,於是2對論即相對論就掀起了人類認識史上的尖峰巨浪,一下子把人類的認識提高難以所及的宇宙高度。儘管如此,但它還徘徊在相對的二對論之中,不管是時間對空間,量子對夸克,社會對地球,分子對宇宙,引力對磁場,都萬對不離其相對,從而使科學認識無處不糾纏,生活無處不矛盾,問題無處不對抗,句句不離相對而言,口口不掉相對較好,始終被相對一詞纏腳裹足,導致哲學貧困,科學夜盲,認識無限度近視甚至白內障,一葉障目。這也就是相對論不夠完全成熟,無法全面解釋許多科學疑難雜症的侷限所在。在同時同處同空間內,許多事物同時都存在著三對、多對、萬對、無限對的情況出現,怎麼眼睜著只看到相對的事物呢?其它身旁的人、事物、桌子、茶几、表情、心跳、呼吸、體內細胞都視而不見,但它們也確實存在在眼前,只看到相對的主要問題,而沒看到它內外在的諸多因素,這就是相對論的侷限認識觀所在。因此。我們要走岀相對的2對論,跨進3對的多對論,邁向那無限輝煌的456789…對的空間論、網對論、環環論、場性論、規律論、宇宙論和宇宙外論的理論物理學和哲學理論天空中去,才能使我們的認識更上萬層樓,更進億萬步。
回覆列表
任何科學理論都是為了滿足當前科學技術的要求或者未來人類可以預見的科技之需要,相對論在百年科學爭執之中,一直在頑強的向前走,在沒有更好的理論代替它之前,不恰當。
筆者認為對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進行理論性的探討,批評或者建議,是一個長期過程,這種爭議不僅屬於中國,它也屬於全世界,只要堅持科學實驗為基礎,正確的科學實驗解釋為準繩,不管是多麼偉大的科學,他都有可能被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