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啊鋒電競娛樂

    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蜀漢第一次北伐是最有希望成功的一次。因為曹魏不認為弱小的蜀漢,敢於主動進攻自己,將防禦的重心,放在東吳。所以,一下子就被打蒙了。當時投降的魏國軍官非常多,包括後來的天水幼麟姜伯約。街亭是街亭是扼守天水至長安的門戶,因此,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如此兵家重地,諸葛亮當時為何沒有派軍中的宿將,趙雲,魏延,吳懿、馬岱等人去駐守呢?卻讓從來沒有獨自統軍經驗的馬謖去守街亭?

    我猜想原因如下:

    第一,馬謖是極為優秀的參謀人才。馬謖向諸葛亮獻過兩次載入史冊的經典謀略。一是諸葛亮南征時,馬謖曾向諸葛亮的建議,攻城為下,攻心為上。建興三年,亮徵南中,謖定攻心之計,亮深然之。——《三國志·蜀志·馬謖傳》由此引發七擒孟獲,傳為美談。

    二是馬謖曾經向諸葛亮建議,用反間計離間魏明帝曹睿和司馬懿的關係,導致司馬懿被攆回家呆了段時間。——《三國志》所以諸葛亮認為馬謖是有軍事才能的。

    第二,馬謖的哥哥是馬良。荊州曾流傳一句民謠,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說的便是馬良。史書記載,馬良是當世名士,一時之選,深受劉備器重。三國志多處記載,同時荊州俊傑都馬良與諸葛亮以兄弟相稱,關係非同一般。馬氏兄弟對諸葛亮,對劉備又忠心耿耿。馬良,隨劉備征伐吳國,死於蠻族之手。馬謖,是烈士的同胞弟弟。所以,馬謖有關係。

    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先主領荊州,闢為從事。蜀平,為左將軍掾。及稱尊號,為侍中,從徵吳,遇害。——《三國志·蜀書·董劉馬陳董呂傳》

    第三,諸葛亮把馬謖當接班人培養。諸葛亮已經老了。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已經48歲,兩鬢斑白,青春已逝。他考慮自己的接班人了。在政治上的接班人毫無疑問是蔣琬、費禕、楊儀等。至於軍事上的接班人?從諸葛亮掌軍權以來,南征北戰,一直將馬謖帶在身邊,可以看出馬謖被諸葛亮當成軍事上的接班人來培養。至少是重點考察物件。馬謖守街亭之前,智勇雙全、忠義無雙的姜維還沒有投降諸葛亮。

    第四,馬謖和諸葛亮私人關係非好。倆人在一起,能從白天侃到黑夜。這是真正的徹夜長談。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三國志·蜀志·馬謖傳》官場上,兩個人既是上下級關係;私交上,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年齡上,是兄弟關係;情感上,是父子關係。諸葛亮也是人,遇到重要的事情,不用自己人,難道用外人嗎?

    第五,馬謖是荊州派傑出青年。蜀漢集團政治集團的人物可分為三大派系,第一個是荊州派,一個是益州派,還有一個是東洲派。東州派是以法證,孟達等為代表。益州派是譙周,吳懿,嚴顏等當地土著。政治一定是分幫派的。而諸葛亮恰恰是荊州派的領袖。如果換作是我們也會優先提拔自己派系的人。

    第六,諸葛亮從馬謖身上看到了青年時的自己。青年時期的馬謖,才華橫溢,性格機敏,能文善武。博覽群書,出生名門。簡直就是弱化版的諸葛亮。人總是喜歡和自己一樣的人。何止是諸葛亮,劉備也是如此。劉備早年喪父,他提拔中的諸葛亮是早年喪父,諸葛亮提拔重用的姜維同樣也是早年喪父。包括蜀漢另一位重要人物,諸葛瞻,也是早年喪父。另外,馬謖也是早年喪父。所以蜀漢集團簡直是早年喪父俱樂部。

    第七,三國時有書生領軍的傳統。三國時的讀書人講究出將入相,外則為將,內則為相。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之一的盧植,也就是劉備的老師,是一位老儒生。在前幾年,著名書生陸遜曾在夷陵,一把大火燒了劉備,數萬大軍。三足鼎立,正式形成。他和馬謖一樣,是年輕的書生。魏國的田豫,田疇等,包括後期的滅吳名將杜預也是書生領軍。諸葛亮也一樣。也許,諸葛亮也期待馬謖能成為第二個陸遜。

    第八,馬謖之外,沒有合適的人選。老將趙雲,年事已高。魏延,吳懿這種大將留著攻城略地。王平,張翼,馬岱等人,當時並非諸葛亮的心腹。其餘諸將,能力平平。

    第九,諸葛亮認為街亭並沒有什麼危險。因為他的戰略是派一支兵馬阻擋街亭可能來的魏軍,從容收復三郡。注意是可能。那就是有1/2的機率。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魏軍來不及反應,他就已經拿下了三郡。即使魏軍來了,只要防守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戰勝他們。所以,守街亭都戰略需要,只是爭取時間而已。所以他潛意識認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守街亭還是比較安全的。

    第十,馬謖渴望立功,主動請戰。因為馬謖知道是一個文官,沒有戰績,很難服眾。軍中重視強者。若想贏得將士們的尊重,只有率領他們取得戰爭的勝利。雄心勃勃的馬謖,渴望建功立業。他認為街亭是他一個重要的機會。所以他在諸葛亮面前立下了軍令狀。守不住街亭,願意全家被斬。也就是說,他即使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也要得到這次機會。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什麼要讓馬謖守街亭最後一個原因。

  • 2 # TonyDeng

    街亭之戰,諸葛亮用馬謖的理由,史書無記載,已知的情況如下:

    亮出軍祁山,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馬謖督諸軍在前,【《三國志·馬謖傳第九》: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懿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張郃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亮進無所據,乃拔西縣千餘家還漢中。

    劉備在時,諸葛亮已與馬謖相熟,時常談論,深為結納,很讚賞馬謖的謀略,雖然劉備曾經提醒,然而諸葛亮並不以為然,一力提拔馬謖。此戰,軍中眾論應用魏延、吳懿等宿將,是諸葛亮違眾拔謖致敗。

    也就是說,諸葛亮是看錯了馬謖的能力,以為他真能實戰,始終是我曾經下過的結論:諸葛亮治蜀輸在識人用人及過於専制上,既看錯馬謖,又不用魏延,屢違眾議,一意孤行,個人再厲害,然而包辦一切,終致大樹底下無芳草,留不住能人,死後人才凋零,蜀漢是滅亡最快的國家,主要責任在諸葛亮身上。

    其實街亭之戰,依照史書記載,並非是守,反而是馬謖軍為先鋒,打頭陣的,進至街亭與張郃接戰而敗,與《三國演義》不同。

  • 3 # 難得青史名姓

    答案很明顯,不知道,不僅不知道,而且諸葛亮還覺得讓馬謖守街亭是大將當大任。

    類似的問題還可以這麼問:趙括紙上談兵,趙王怎麼還去讓他指揮長平之戰?

    于禁氣節有虧,曹操還讓他去領導龐德討伐關羽?

    斯大林格勒這麼冷,德軍為什麼要冒險去打?

    諸如此類的問題,還有很多,它們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回答,化用一句話:事非經過不知道。

    趙王想不到名將之後,整日研讀兵書的是個呆子;曹操想不到三十年的老臣臨陣居然膽怯投敵;希特勒也沒想到蘇聯能冷到機械部隊都沒法行軍。

    諸葛亮也是如此。

    馬謖兄弟五人都名聲在外,他自己是追隨劉備入蜀的一名老臣,之後歷任地方官,最後成為諸葛亮的參軍和助手。為人博覽群書,有辯才,諸葛亮常常和他談到深夜。街亭之戰的兩三年前,他還提出“攻心為上”的平南策略,效果顯著。

    如此看來,除了先帝的那一句“為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之外,馬謖沒有任何黑點。

    這樣的一個人才,你讓諸葛亮怎麼懷疑?

    如果沒有街亭之戰,馬謖安分個幾年,或許諸葛亮死後,他還能博個蜀漢名臣的稱號。

  • 4 # 青瓷雅居

    是真的沒人了。這時候荊州集團過來的老人已經沒多少了。你自己算算。趙雲在谷口。魏延在清掃隴西。諸葛亮自己為圍上邽。漢中還要留守防止魏軍從新城,上庸入漢中。還有東吳不知道會不會反水。說實話蜀漢真沒什麼實力北伐。

  • 5 # 卿協西

    真是醉了,各有各的說法。好好的一段歷史公案被弄的撲朔迷離。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問題,就是關於美國是否真的登月的問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問題,我認為原因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想紅啊。不提出一些驚世駭俗的觀點,怎麼吸引眼球。

    至於諸葛知不知道馬謖的能力,前輩們早有定論,難道祖輩們幾千年的研究都白費勁了。想想也真是可悲,古代的學者十年寒窗,抵不過現在網紅一句話。

  • 6 # 愛尚文史

    作為北伐軍的最高領導人,諸葛亮不僅知道街亭的重要性。同時,他也很清楚馬謖的軍事能力。但是!他依然任命了馬謖為駐守街亭的第一指揮官。最終導致了馬謖失街亭,北伐軍宣告失敗的結局。

    那麼!接下來,就根據北伐的整體局勢,來討論一下,諸葛亮為什麼要派馬謖去鎮守街亭?

    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蜀漢沉澱了五年之後的一次突然襲擊。曹魏的隴右五郡處於疏於防範的狀態。在行軍途中,他又令趙雲、鄧芝統領一支偏師,出斜谷道入駐箕谷,佯裝攻打右扶風郿縣地區。此計,為諸葛亮的聲東擊西之計,利用趙雲,引開了曹真的主力大軍,最大化了北伐軍出其不意的效果。

    然後!主力大軍平出坦道,出其不意的對隴右地區用兵。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由於準備不足,皆望風而降。隴右五郡已得其三,唯有隴西、廣魏二郡仍然負隅頑抗。考慮到廣魏郡城牆堅固,且資源充足,諸葛亮把戰略目標鎖定在了隴西郡。

    此後!便引發了街亭之爭……

    街亭隸屬天水郡境內,位於隴城鎮東部,距縣城四十五公里處。後邊是孤山環繞,前邊是一片開闊地,內設有城池,但並不堅固。是典型的易攻難守的一個隘口。

    雖說易攻難守,但又不能不守。因為它是關中軍進入隴右地區的關鍵節點。或者可以說是關中大軍快速支援隴右的唯二通道。還有一條通道是柳城,但柳城只適合小股行進。所以嚴格的說,街亭是關中進入隴右的唯一通道。

    所以諸葛亮必須重兵防守街亭……

    那麼?哪些人可以鎮守街亭呢?

    第一次北伐,帶出的將領有:

    ☞趙雲、魏延、吳懿、王平、鄧芝、高翔、張休、李盛、黃襲……

    趙雲、鄧芝沒有到隴右地區,而是率領一支疑軍走斜谷道,屯駐在箕谷一帶。

    王平是曹魏的降將,入蜀之後還沒有參與過戰役,諸葛亮對他的軍事能力不夠了解。況且他當時只是一個“牙門將”,連正將都算不上。諸葛亮讓他做先鋒將領,已經算破格提拔了。

    高翔鎮守柳城,防備上邽郭淮。

    而張休、李盛、黃襲等人,全都是小將領,不夠資格鎮守街亭。

    剩下的,就只有魏延、吳懿了……

    縱觀此次北伐的將領分佈圖,幾乎所有的將領都有明確的任務記載。趙雲、鄧芝在箕谷,高翔駐守柳城,王平、張休、李盛、黃襲等人在街亭。

    唯獨沒有記錄的,是魏延、吳懿兩人。而這兩人,恰恰是當時王牌將領。相比趙雲來說,魏延、吳懿正值壯年。相比鄧芝、王平、高翔等人來說,魏延、吳懿作戰經驗豐富。

    換句話說,魏延、吳懿兩人,才是當時最能打的兩員戰將。

    那麼?諸葛亮為什麼偏偏要把最能打的戰將雪藏起來呢?而且還是雙雙雪藏?

    或許事實並非如此!

    連張休、李盛、黃襲這些三流將領都分配了任務,魏延、吳懿兩人怎麼可能坐冷板凳呢?如果諸葛亮這樣帶兵的話!是不可能服眾的。

    或許大家忽略了一點。就是此次混戰的核心戰略點在哪裡?嚴格的說,此次混戰的核心並非街亭,而是隴西的攻堅任務。拿下隴西才是這次混戰的主要目的。無論街亭還是柳城,都是圍繞著隴西在打。

    諸葛亮帶出來的將領,前邊也都列舉了,有頭有臉的就那麼幾位。而隴西這個地方,勢必會安排一員經驗豐富的攻堅猛將。這員猛將,應該就是魏延、吳懿其中之一。

    另外一個!涼州刺史正在派金城太守攻打南安郡。而南安郡初降蜀漢,諸葛亮會對南安太守完全信任嗎?顯然不會。萬一南安太守復投曹魏了呢?北伐大業豈不是付之一炬了。所以在南安方面,勢必也會安排一員大將。

    所以!魏延、吳懿兩人,應該有一人在指揮攻堅隴西的戰鬥。另外一人,則在協助南安太守抵禦涼州。

    那麼!諸葛亮本人呢?

    如果只有一條戰線,他可以親臨前線。但這邊有五六條戰線之多。所以他必須坐鎮後方統觀全域性。萬一哪條戰線除了差錯,他可以及時獲悉並做出調整。所以諸葛亮也不能親臨街亭。

    剩下的?還有誰?沒有將領了。只好把這個任務交給馬謖。馬謖這個小夥子,常年伴隨在諸葛亮的左右。曾經更是給諸葛亮提出了“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的戰略方針。深得諸葛亮的器重,諸葛亮每次與他談論兵法,常常是徹夜長談。他非常欣賞馬謖的才能。

    所以他打心底認為,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人比馬謖更適合這個位置了。

  • 7 # 小驢驢啊

    謝邀請。街亭的重要性,在諸葛亮的用兵佈陣中是非常關鍵的,這一點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們要看到諸葛亮手下有哪些人堪稱大用?從之前的表現來看,至少是在口才上和思想上的諸葛亮肯定的,都說馬謖是趙國的趙括只會紙上談兵,當然這是我們事後諸葛亮的看法。但是,從當時的時局來說,碼數是可堪大用的,所以諸葛亮選擇了馬謖。還有一點,我們可以從這個方面考慮,在籃球中,有一種現象,當一個超級明星,他打得不好的時候,教練也不敢把他換下來,一直把它留在球場上,讓他投進那個使他找回信心的那一球。這樣的話,對球員的信心是一個很大的提高,在之後關鍵的比賽的關鍵時刻,那麼球員就會用這種資訊來回報教練,我想諸葛亮也有這樣的想法,它是讓馬謖多歷練,然後增強自己的信心,然後把所有的理論用在實踐中給蜀國培養一個棟樑之才。 誰知,馬謖確實不堪大用,為了立軍威,諸葛亮也只好揮淚斬掉馬謖。其實如果多給他幾次機會的話,馬謖應該可以成為棟樑,但是戰爭不是打籃球信心的培養,不能一遍一遍練習。僅代表個人觀點。

  • 8 # 青峰山女史

    一直想知道諸葛亮讓馬謖去街亭,派給他多少人馬?張郃部隊有多少?是否騎兵為主?馬謖改變諸葛亮佈置,是因為敵情與事先估計不一致,而作出正常調整?沒有注意保護軍隊水源,是缺少帶兵打仗經驗照成的?

  • 9 # 鷹嘯雲間飛

    下圖藍色線為長安守軍迎敵路線,紅色線是漢中魏延兵馬與諸葛亮巴蜀兵馬之間的位置關係及第一次北伐的路線。街亭位於隴山山口,散關上方的山脈穀道,名曰六盤山。諸葛亮採取不直接攻打關隘,分兵佔據穀道形成多方位進攻的疑病策略。搶佔街亭形成反客為主的主動權!街亭作為進入關內的穀道地形肯定是兇險的!這是因為長安自古只有四個防禦關隘:散關,蕭關,武關,函谷關(後來地形由於黃河沖刷地表原因,函谷關後移至潼關)。諸葛亮收復南安,天水,上邽,兵力部署,糧草物資,尚未能及時分配調整,所以要拒守街亭為軍隊的排程與糧草的運輸爭取時間。

    【兵法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三篇必須由獨立加以綜合分析。關於地形的通,掛,支,隘,險,遠。軍事上的走,弛,陷,崩,亂,北。為“地有六形”“兵有六敗”】。

    【九地為散,輕,爭,交,衢,重,氾,圍,死】

    街亭屬於重地,爭地,隘形。遠離自己的城邑為重地,爭地不宜在被動情況下進攻,隘形必須搶先佔領並封鎖。

    馬謖卻把街亭看成了交地,圍地,險形。

    你可以來我可以去的交地,不可堵塞交通。道路狹隘,退歸的道路迂迴繞遠,敵軍能夠以少擊多的地區是圍地。陷入圍地就要堵塞缺口!

    因為馬謖在諸葛亮身邊一直表現不錯,這才是諸葛亮重要馬謖失敗原因!魏延根本就不懂兵法,他的任務都是起著拒守陽平關,四面接應的重任!趙雲雖然是名將但是畢竟年齡大了,不會給予硬仗,所以出疑兵威脅陳倉,分散魏軍守關兵力。要知道真正戰場,魏軍並不是只有張合,張合只不過是司馬懿針對諸葛亮主戰場的大將!

    險形與隘形雖然一字之差卻有著天然之別,你可以把山谷道的狹隘看做是險阻的地形,但是你不能忘了此次軍事行動是防守而不是交戰!馬謖恰恰在兵法上玩了一次自作聰明,如果他聽從諸葛亮按圖下寨就可以為第一次北伐贏得時間!

  • 10 # 風暴戰鼓351

    街亭,位於甘肅天水北,此地自然環境與天水南部差異巨大,山上幾無植被,典型黃土荒漠,要守住街亭非要搶佔街亭東部的陝甘道隘口,如此方能以少抗多,以弱抗強。因曹魏張郃部多騎/步兵,兵數量多,相對進攻力/機動力強,而蜀漢多弓/步兵,兵數量少,相對進攻力弱/機動力弱,故要想防守街亭必須搶佔東側隘口防禦,可使張郃騎兵優勢/兵數量優勢無法發揮,但馬謖卻在街亭據高位守山在兵數量不佔多數的情況下還要分兵,兵種不佔優無機動優勢的情形下結果被張郃部圍困,定敗無疑!

    諸葛氏讓馬謖守街亭的原因是出於政治考慮。馬謖的能力在於參謀計略而非戰場戰術,他是典型的參謀類人才,非常可惜的是諸葛氏未能使他具備實戰經驗前就用在了重地街亭,這是用人不當!那難道是諸葛氏不知道馬謖的能力嗎?先主劉備在白帝城就已告知諸葛氏馬謖言過其實,那麼為何諸葛氏還要讓馬謖去守街亭重地呢?原因:讓作為丞相府嫡系的馬謖立功升職以大用,因諸葛氏作為蜀漢丞相,一直遵循以法治國,事必躬親。他想要提拔馬謖的職務就必須使之以戰功累升以服眾人。而作為蜀漢重要將領的魏延戰功頗多,他戰場戰術能力強但缺乏戰略計謀與全域性能力,諸葛氏認為這樣的將領可鎮守一方卻不能領蜀軍執行北伐的重任。所以諸葛氏就令馬謖率蜀軍主力去街亭了(還派了王平去協助他),諸葛氏用心良苦,可惜…

    至於諸葛氏與魏延,這2人的思維方式(治軍/作戰等)差異很大,以後有機會再另行分析。

  • 11 # 青汁帶你看歷史劇

    ①馬氏五兄弟是荊襄名士,才名遠播,馬謖自幼飽讀兵書,熟諳戰法,並累隨丞相經陣,每到之處,丞相盡意指教,

    ②馬謖是諸葛亮門下學生,可從未正式帶兵打仗,所以街亭就讓弟子練練手,

    ④馬謖確實之前表現出傑出的軍事才能

  • 12 # 彷彿輕雲蔽月

    馬謖,侍中馬良之弟。在夷陵之戰後,蜀漢不僅沒有能為關羽報仇,而且損兵折將。在此背景下,劉備白帝城託孤時,告誡孔明:“馬謖言過其實,不堪重用,君其察之”。按照劉備的意思,馬謖可比紙上談兵的趙括,不能讓他領兵作戰。諸葛亮可能也知道馬謖言過其實,但是,最終來看還是重用了馬謖讓他駐守街亭,這是為什麼呢?我分析可能有以下幾點。

    一、諸葛亮把馬謖當接班人培養。

    諸葛亮已經老了。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諸葛亮已經48歲,兩鬢斑白,青春已逝。他考慮自己的接班人了。在政治上的接班人毫無疑問是蔣琬、費禕、楊儀等。至於軍事上的接班人?從諸葛亮掌軍權以來,南征北戰,一直將馬謖帶在身邊,可以看出馬謖被諸葛亮當成軍事上的接班人來培養。至少是重點考察物件。馬謖守街亭之前,智勇雙全、忠義無雙的姜維還沒有投降諸葛亮。

    二、三國時有書生領軍的傳統。

    三國時的讀書人講究出將入相,外則為將,內則為相。平定黃巾起義的三大名將之一的盧植,也就是劉備的老師,是一位老儒生。在前幾年,著名書生陸遜曾在夷陵,一把大火燒了劉備,數萬大軍。三足鼎立,正式形成。他和馬謖一樣,是年輕的書生。魏國的田豫,田疇等,包括後期的滅吳名將杜預也是書生領軍。諸葛亮也一樣。也許,諸葛亮也期待馬謖能成為第二個陸遜。

    三、諸葛亮認為街亭並沒有什麼危險。

    因為他的戰略是派一支兵馬阻擋街亭可能來的魏軍,從容收復三郡。注意是可能。那就是有1/2的機率。如果運氣好,說不定魏軍來不及反應,他就已經拿下了三郡。即使魏軍來了,只要防守就可以了。並不需要戰勝他們。所以,守街亭都戰略需要,只是爭取時間而已。所以他潛意識認為,只要按照他的部署,守街亭還是比較安全的。

    四、馬謖渴望立功,主動請戰。

    因為馬謖知道是一個文官,沒有戰績,很難服眾。軍中重視強者。若想贏得將士們的尊重,只有率領他們取得戰爭的勝利。雄心勃勃的馬謖,渴望建功立業。他認為街亭是他一個重要的機會。所以他在諸葛亮面前立下了軍令狀。守不住街亭,願意全家被斬。也就是說,他即使賭上全家老小的性命,也要得到這次機會。這也就是諸葛亮為什麼要讓馬謖守街亭最後一個原因。

    諸葛亮沒有聽劉備的勸誡,或者諸葛亮沒有真正認識到馬謖的優點和缺點,任用馬謖去鎮守街亭顯然是暴露了馬謖的缺點,最終讓第一次北伐以失敗收場。

  • 13 # 靈魂的感觸

    守住戰略要地街亭,是諸葛亮首次北伐成敗的關鍵,諸葛亮作為蜀漢北伐大軍的主帥,要說他不清楚當時“街亭”的重要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然最終的結果卻是相當的諷刺,諸葛亮明知街亭的重要性,然卻不顧眾人反對,執意啟用毫無作戰經驗不足的馬謖擔任鎮守街亭的主將,最終致使“街亭”失守,蜀國的首次北伐也因此無功而返。

    據《三國志》記載:

    “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

    當時諸葛亮賬下並非無名將可用,更有人勸說諸葛亮不要輕易任用馬謖,然而諸葛亮卻還是力排眾議,堅持啟用馬謖為將去鎮守街亭,難道當時的諸葛亮真是被鬼迷了心竅?諸葛亮啟用馬謖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隱情呢?街亭之戰究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先從這件事的起因說起。

    事件背景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首次率軍北伐,這是整個蜀漢沉澱了長達五年之久所進行的興復漢室的壯舉。時蜀漢大軍氣勢高昂,諸葛亮以聲東擊西之計令趙雲、鄧芝統領一偏師出斜谷道佯裝攻打曹魏扶風郿縣地區,成功的將魏軍主力吸引了過去,自己則率主力大軍對隴右地區用兵。時曹魏隴右五郡疏於防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由於準備不足更是直接望風而降。時隴右五郡已得其三,只剩下隴西、廣魏二郡尚有魏軍負隅頑抗,此時諸葛亮的戰略目標毫無疑問便是要拿下此二郡,然此二郡若真被蜀軍攻下了,則意味著曹魏自此便失去了對隴右一帶的掌控,而且更要命的是隴右若失,則關中危矣,所以當時的魏明帝曹叡都不得不親往長安坐鎮,並急調大軍前往增援,據《魏書》記載:

    “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既有曹魏援軍要來,那自然就得要有人拖住這魏軍才可以爭取時間拿下這最後的二郡啊,那麼在哪裡阻擊這曹魏援軍呢?便是這街亭了。

    街亭這個地方位於天水郡隴城鎮東部,是關中軍快速進入隴右地區的一個關鍵節點。街亭要道後面是孤山環繞,前邊則是一片開闊地待,是一個典型的易攻難守的隘口。所以諸葛亮要想爭取時間奪下隴右,就必須得派一可靠之人來守住街亭,拖延曹魏援軍。由此便拉開了街亭之戰的序幕。

    那麼諸葛亮為何執意任用馬謖來擔此重任呢?在我看來有以下三個重要原因

    諸葛亮任用馬謖的三大原因

    第一:馬謖是絕對的忠誠可信。

    馬謖可以說是蜀漢朝廷中元老級的人物了,他早在劉備入主荊州時便因伊籍的推薦而得到劉備任用。我們知道蜀漢朝廷的派系是很分明的,而馬謖與諸葛亮同屬荊州集團,這自然使得諸葛亮對馬謖多了一份信任。

    第二:馬謖確有謀略。

    陳壽曾這樣評價到馬謖:

    “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就說諸葛亮當年南征吧,當時諸葛亮能順利平定南方,使得南中人心歸服,這馬謖在其中就起了不小作用。

    第三:諸葛亮有心讓馬謖做接班人。

    有人說諸葛亮不是有親兒子(諸葛瞻)嗎!為什麼還要選擇別人作為接班人呢?很遺憾,諸葛亮是晚年得子,諸葛亮病逝時,其子諸葛瞻年僅8歲,加之諸葛亮本就是一個以國事為重家事為輕的人,故他急需培養一位以後能接替他的人!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看中馬謖呢?首先自然是諸葛亮對馬謖才能的肯定,其次馬謖之兄馬良與諸葛亮之間有著深厚的友誼(據史料記載,馬良曾在書信中稱諸葛亮為“尊兄”)。那麼當時諸葛亮與馬謖之間究竟到了怎樣一種地步呢?

    《襄陽記》中這樣寫道:

    “明公視謖猶子,謖視明公猶父”

    既然馬謖是自己的接班人,那麼如何培養這接班人呢?要知道馬謖之前可從來沒有過獨自領兵的經驗,那難道這一步就不邁出去嘛?自然是不行的,故諸葛亮然馬謖鎮守街亭的目的就是希望讓他在實戰中歷練成長。其實當時諸葛亮啟用馬謖還是做好兩手準備的,其一他有明令讓馬謖只守不攻,其二他以實戰經驗豐富的王平為副將從旁輔佐。按照諸葛亮的構思,憑藉街亭的險峻地勢,加上馬謖、王平的才幹,拖延魏軍時日是不成問題的,然只可惜馬謖年輕氣盛,急於立功,屯兵山上以攻代守,終被魏將張郃擊敗,實乃命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那裡六七十年代的老民代老師還有多少人健在,他們的日子過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