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成都農商通

    豬瘟在中國的流行不止,為中國養豬業帶來了巨大的麻煩。接近一半的生豬死亡跟豬瘟有關;豬瘟引發的非典型性病理和亞臨床感染也時有發生;中國被國際獸疫局(OIE)列為豬瘟流行國家,生豬和豬肉出口均受到限制......

    為何豬瘟如此難以控制?

    一、疫苗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合格率,人的疫苗都時有不合格,何況豬的疫苗。

    針對豬瘟的疫苗主要有三:豬瘟細胞苗(主要用於仔豬首免和母豬免疫)、豬瘟乳兔組織苗(主要用於加強免疫)、豬瘟脾淋苗(主要用於加強免疫)。

    疫苗效果不僅取決於疫苗質量,還取決於豬自身體質,在加上中國複雜的飼養環境,沒有任何廠家敢保證育苗保護率可以達到100%。

    二、病毒問題

    豬瘟病毒雖然只有一種血清型,但一些研究人員認為,中國廣泛流行的豬瘟病毒C株可能已發生了變異,疫苗免疫效果將有所削弱。

    三、接種問題

    疫苗接種都有前提。

    一些疫苗要求要乳前免疫,因為吃了初乳之後,在母源抗體的影響下,很可能導致免疫失敗。但由於養殖情況有限,很多時候不可能守著母豬生崽,第一口奶啥時候吃的根本不知道。

    吃初乳之前免疫,也不見得一定有效。比如發生生殖障礙型豬瘟,仔豬在胎盤時就感染了病毒,出生後在注射疫苗只能適得其反。

    而且,有研究表明,在懷孕期間,給母豬接種豬瘟疫苗,會導致豬崽小腦發育不全;在妊娠前或妊娠後接種疫苗,可能會透過胎盤造成垂直感染。胎盤感染且依舊成活的仔豬,被稱為亞臨床感染者,可能長期帶毒和排毒。

    四、劑量問題

    豬瘟病毒就一種血清型,但毒力還是有強弱之分的。發現豬瘟疫情後,加大劑量至5-10頭份的疫苗用量,有利於促進抗體的生成。但劑量太大就不好了,不但可能造成免疫失敗,嚴重的還可能導致免疫系統紊亂而致病。

    五、飼養問題

    飼養不當導致豬的免疫系統出現問題。

    區域性豬病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出問題。豬藍耳病、支原體肺炎、附紅細胞病都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受損。

    黴變飼料可能導致免疫系統失調。

    飼料營養不全、養殖環境髒亂差等也都會導致豬免疫系統出問題。

    所以豬瘟的防治甚至消滅,涉及方方面面。疫苗是一種、還有垂直感染、隱形遺傳等等。即便西方發達國家,最主要依靠的,還是病豬捕殺。但在這個瘟豬肉、死豬肉都值錢的時代,要狠下心來捕殺,還是有難度的。

  • 2 # 豬價資訊網

    豬瘟又稱“爛腸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以高熱、拉稀和全身出血為特徵的傳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流行範圍廣,傳染性極強,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豬瘟列為 A 類 16 種法定傳染病之一,1883 年首先在美國發現,之後遍及世界各地。一般情況下,病毒對乾燥、腐敗和熱的抵抗力較差。病豬趕出豬舍後空欄 1-3 周,保持豬舍乾燥,便可殺滅病毒。病毒對大部分消毒液不太敏感,但 -2的火鹼熱溶液-30 的熱草木灰水和 -1的漂白粉懸液消毒較為有效。本病可由病 豬的尿、糞便等多種分泌物以及屠宰時的血液、肉和內臟進行傳播。在本病常發地區,豬群有一定的免疫性、豬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較低;在新疫區則呈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均以上。本病潛伏期一般為 5-7 天,最長可達 21 天,據病情長短可分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最急性型較為少見,表現為急性型的一般症狀,突然死亡。 急性型:豬停食,但喜歡飲水,精神沉鬱、嗜睡,弓背、喜臥、行動無力,體溫高達 40.5—42℃,呈膿性結膜炎、眼流膿、眼臉浮腫,先便秘後腹瀉,甚至洩血,糞有粘液,隨後耳朵、頸部、腹部內側等毛稀皮薄處,出現大小不一的紅色出血點或紅斑,指壓不褪色,可與豬丹毒的紅色疹塊相區別。仔豬可出現磨牙,運動障礙、痙攣等神經症狀。在本病的末期,面板呈暗紫色,耳、尾、四肢面板出現壞死或潰瘍,亦常併發肺炎和壞死性腸炎。

    慢性型:體溫時高時低,食慾不佳,喜臥,走路不穩,便秘與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輕度發熱,面板有紫斑或壞死,病程達 20 天以上,最後衰竭死亡。

    溫和型:又稱非典型性豬瘟,為近幾年來新表現出來的型別。病勢緩和,病程長,症狀不明顯,發病與死亡率較低,仔母豬發生較多,成年母豬常耐過。病豬體溫一般為 40-41℃,面板常無出血點,但腹下部多見淤血和壞死。有時可見耳部及尾巴面板壞死,俗稱幹耳朵,幹尾巴,症程長達 2-3 個月。死於急性豬瘟的豬,喉頭、面板、粘膜或皮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淋巴結腫大,呈暗紅紫色,切面周邊出血,呈大理石狀,脾臟邊緣有小丘狀出血。腸道出血,充血,在迴盲瓣和結腸上端有紐扣狀潰瘍,腎臟色澤變淡,皮質上有針尖至小米粒大小,數量不等的出血點。亞急性型全身出血病變較急性型輕,但壞死性腸炎和肺炎的變化明顯。慢性型主要表現為壞死性腸炎,全身出血變化不明顯,但由於鈣磷代謝紊亂,幼年病豬肋骨末端與肋骨交界處骨化障礙,出現一條黃色骨化線。溫和型豬瘟的病理變化不是太明顯,僅有輕度出現或不出血,淋巴結水腫,腎臟出血點沒有規律、膀胱有少數出血點,脾臟稍腫,有小量微小梗死灶,迴盲瓣少有紐扣狀潰瘍。

    豬瘟發病沒有季節性,不受年齡和品種限制,抗生素治療無效, 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免疫豬群常表現為零星散發。發病依其發病緩急,而表現出不同症狀。在診療中要認真與豬丹毒、豬肺疫、仔豬副傷寒等病加以區別。

    豬瘟的防制措施主要是採取以疫苗免疫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無特效藥治療。早期發病,用大量抗血清治療有效。發現可疑豬瘟

    時應立即隔離並大劑量肌注豬瘟活疫苗(參考劑量每頭豬 4-15 頭份)可控制疫情發展。對於疫區豬場,實現仔豬乳前免疫,即仔豬出生後未吃初奶前用豬瘟弱毒凍幹疫苗接種後兩小時方可哺乳,再於 8-9 周齡時加強免疫一次。對帶毒母豬,實行堅決淘汰的策略, 以免擴散病原,形成新的傳染源。

    總之,豬瘟是威脅豬群最嚴重的傳染病,而且還常與其它疾病混合感染,尤其與藍耳病、附紅細胞體病、傳染性胸膜肺炎、偽狂犬病等混合感染,造成更加嚴重的損失。但豬瘟疫苗的預防效果卻非常有效,因此要高度重視豬瘟的預防。嚴格按操作要求打好每一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後的你們有多窮?反正我是窮的心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