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經武歷史講堂
-
2 # 國平軍史
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的日本關東軍,曾經盛極一時,其巔峰狀態時,有80餘萬裝備精良的兵力,對外號稱百萬大軍,其戰鬥力非常強悍。
諾門坎戰役,史稱蘇軍全勝,日軍戰敗,但據蘇聯解體後的檔案解密,擁有坦克、戰機裝備與兵力遠在日軍之上的蘇軍,卻付出了比日軍更為慘重的代價,此役可見日關東軍的戰鬥力在蘇軍之上。
名將朱可夫大將指揮7萬餘人的遠東軍參與此戰,日軍的坦克只有蘇軍的1/7、火炮只有1/6、兵力只有1/3,以荒原為主的諾門坎地勢平坦,有利於完成機械化的蘇聯軍隊展開作戰。
但戰役結果,卻是蘇軍死傷2.5萬餘人,而日軍死傷1.9萬餘人,且蘇軍坦克、戰機等重型裝備的損失極為慘重,蘇軍雖取得了勝利,以絕對優勢兵力和裝備,依然未能全殲日關東軍第23師團,因此,單純以軍隊戰鬥力而言,同期的蘇軍並不比日軍強。
1945年8月,蘇軍出動150多萬軍隊,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在二戰名將的指揮下,向位於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全面進攻。
此役,關東軍被擊斃8.3萬餘人,被俘將近60萬人,日本關東軍的戰鬥力,與諾門坎戰役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讓人不敢相信這就是所謂日軍最強戰鬥力關東軍的表現。
其實,從1942年底開始,日軍就不斷將最強的關東軍甲級師團,抽調到了太平洋戰場,以及華北、華中、華南等主戰場。
1945年1月,日軍大本營再次抽調關東軍13個師團赴太平洋戰場;同年4月,美軍佔領沖繩並開始空襲日本本土,日軍為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又從關東軍抽調7個師團和所儲備的近1/3戰略物資回日本本土備戰。
此時,關東軍的常設師團被抽調一空,1945年5月,隨著德國的投降,日本再次擴充關東軍兵力,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召,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
雖然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總兵力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但戰鬥力於先前的關東軍不可同日而語,表面上似乎兵力膨脹,武器裝備卻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部隊,許多新兵是老人和未成年人。
因此,此時關東軍的戰鬥力可想而知,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蘇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徹底擊潰了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
-
3 # 大風起兮雲飛揚y
二戰時期,有一支亞洲戰鬥力最強、裝備最精良的,號稱“皇軍之花”的部隊,長期盤據在我國東三省,他就是臭名昭著的關東軍,為何無法抵抗蘇聯軍隊的進攻,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蘇軍師出有名,名義上是增援亞洲戰場,其實更多的目的是“復仇”,同時,也是為了奪取東北亞的戰略利益。
1904年,日俄曾為爭奪東北亞戰略利益,大打出手,結果沙俄戰敗,日本慘勝,日本替代俄國,獲得在東北地區的特權。1945年8月蘇軍出兵中國東三省,事先與美英私下談妥條件,獲得利益保障,又能報昔日之仇,雖然不是重新殖民東三省,但是攆走了日本,減少了蘇聯遠東的軍事威脅。
二、二戰後期,德國戰敗投降,歐洲戰場結束,此時的日本已經是窮途末路,關東軍精銳部隊被大量調往太平洋戰場,關東軍士氣低落,敗局已定。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慘敗,喪失制海制空權,美軍派大批轟炸機不分晝夜對日本本土戰略要地進行轟炸,此時,中國軍隊也吹響反擊的號角,日本已成眾矢之地,曾經不可一世的“皇軍之花”,已淪落為“落日殘花”,不堪一擊。
三、蘇聯士兵,在數量、素質、以及戰鬥力佔據絕對優勢。
蘇軍以勝利之師,舉百萬大軍,是日本關東軍的兩倍,士氣高仰,而日本關東軍士氣低落,關大批精銳被抽調走,此時的關東軍有很多是臨時招募的新兵蛋子,甚至對槍械都不熟悉,這樣的關東軍如何能與蘇軍猛虎之師相抗衡。
四、蘇軍在裝備、戰略物質上也遠遠強於關東軍。
日本由於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需要,大量關東軍精銳部隊與裝備被調走,戰爭資源被美國嚴密封鎖。而蘇聯能源充足,裝備精良。
所以,被稱為“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是無法抵抗蘇聯軍隊的進攻。
-
4 # 麻辣戰爭
諾門坎戰役關東軍雖然被蘇軍擊敗,但是參戰的關東軍23師團只是一支剛剛組建不久的二線部隊,且炮兵和炮彈嚴重不足,而蘇軍不僅兵力佔據絕對優勢,重型武器裝備也佔據絕對優勢,在這種情況下,23師團雖然戰敗,但傷亡人數少於蘇軍,由此可見關東軍的戰鬥力之強。
但是到了二戰後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節節敗退,即使在中國戰場上,其兵力不足的問題也嚴重暴露,因此日軍不斷抽調關東軍的精銳部隊前往各個戰場救火,陸續被消滅。
關東軍也下降到七十萬人左右,其中有大批新組建的部隊,不僅戰鬥經驗缺乏,而且嚴重缺乏武器裝備。
為了防範蘇聯的進攻,關東軍在東北地區修建了大量堅固的築壘要塞,這些築壘要塞規模極大,彼此相連形成要塞群,以東寧要塞群為例,正面寬頻達110公里,縱深70多公里,修建了完整的公路、鐵路、機場、彈藥庫、倉庫、重炮陣地等設施。
但是蘇軍已經不是諾門坎戰役時的蘇軍,經過蘇德戰場的浴血洗禮,那時的蘇軍已經是百戰雄師,武器裝備無論是數量還是先進性都碾壓關東軍。
日本對於蘇軍進攻時間的預判出現重大錯誤,認為蘇軍10月份才會出兵,結果蘇軍七月份出兵,日軍準備嚴重不足。蘇軍150多萬大軍從四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同時突擊,拉枯摧朽般擊碎日軍的進攻。
本來日本是準備放棄本土,死守東北、朝鮮和臺灣島,蘇軍的進攻粉碎了日本的計劃,日本才不得不叫囂“本土玉碎”。
-
5 #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1945年蘇聯紅軍發動了代號八月風暴全面向盤踞中國東北地區的關東軍發動進攻,當時日軍僅僅抵抗10天就全軍潰敗了,那曾經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到了二戰後期已經沒有了當時1939到1941年兵力強盛裝備精良的頂峰時期,許多關東軍的骨幹精銳大多數被日本大本營派去參加了太平洋戰役島嶼之爭早就損失殆盡了,1945年的日本關東軍早已經成為了一具空殼罷,除了日軍2個坦克師團比較有戰鬥力外,日軍的步兵師團,根本不是從歐洲戰場歸來的蘇聯精銳的對手。
當時日本關東軍的2個坦克師大約有400輛坦克和裝甲車輛,其中當時日軍裝備最好坦克,是一式75毫米炮戰車,其外形類似德國黃鼠狼殲擊車,裝備了一門90式75毫米38.5倍徑炮,1000米穿深可以達到60毫米左右,是當時日本關東軍裝備最好的裝甲車輛。而蘇聯的T34.85坦克,雖然正面裝甲只有45毫米左右但採用的是傾斜裝甲設計所以穿甲難度極大。
一式炮戰車當時整個日本關東軍的裝甲部隊裝備數量應該不超過40輛,97式改坦克.95式坦克等在蘇聯裝甲部隊面前幾乎連還手的餘地都沒有,蘇聯擁有大量的先進的武器裝備,而二戰的日本陸軍體系還停留在一戰時期,並且裝甲坦克更新到1940年就停止了,就算當時日本的關東的軍骨幹精銳力量沒有在太平洋地區全軍覆沒,以日軍在1940年的鼎盛時期的軍力和裝備來跟蘇聯交戰也是不可能打贏,雙方根本就不是一個等級,武器裝備日本當時可以說沒有一件超過西方國家,日本人引以為傲的聯合艦隊也早已經葬身大海了,二戰時期日本除海軍實力可以比得上西方國家外,其餘裝備都沒有太大亮點尤其陸軍的裝備能夠壓制的對手,也只有當時武器裝備落後的中國的而已。
-
6 # 獨行俠之俠客
簡單的說:斯大林期間蘇聯從農業國改造成初具規模的工業化國家,基礎設施得到了完善,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經過一戰和國內戰爭的鍛鍊,戰略理念思想已和西方接近,反觀日本,無論武器還是戰略思想,理念都停留在一戰的水平上,所以關東軍敗給蘇軍是不足為奇。
-
7 # 大陸大陸
蘇聯在1945年8月9日撕毀《蘇日中立條約》,向中國東北出兵,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在這6天的時間裡,蘇聯紅軍連日本關東軍的主力還沒找到,就白撿個便宜!
-
8 # 劍三老雲
日本軍隊也就那麼回事。裝備比真正的工業國家差遠了,遇到美國還可以用士氣喝不怕死的精神抗一下,遇到蘇共紅軍裝備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都超過的對手只能被碾壓。
-
9 # 瀋陽來人兒
蘇軍在遠東戰役碾壓日本關東軍的原因有很多,我個人總結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實力相差太大,對比太過懸殊。蘇軍遠東戰役的兵力是日本關東軍數倍之多,而且技術兵器遠勝日本關東軍,硬實力碾壓關東軍;
二、在戰爭末期,遠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已經不是“九·一八事變”時的關東軍可比,太平洋戰場吃緊,中國戰場深陷泥潭,關東軍的主力不斷調往南線,補充來的也是靠不住的二流甚至是三流師團,有的還沒有經歷過戰火的洗禮,戰鬥力可見一斑。而蘇軍剛剛經過蘇德戰爭的浴血鏖戰,可謂作戰爐火純青,柏林戰役結束後,斯大林利用遠東鐵路把五十個師從西線蘇德戰場直接調往遠東,戰鬥力可見一斑。
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中國的東北地形以平原為主,最為適合裝甲部隊推進。而日本關東軍裝甲部隊極為薄弱,無法在內陸與蘇聯坦克決戰,所以關東軍在中蘇、中蒙邊境構築了大量的築壘地域,把兵力集中在這些一線的築壘地域工事中,以求禦敵於國門之外,在國境線消滅蘇軍進攻。蘇軍深知日軍的戰略目的,如果在築壘地域投入大量兵力,消耗太大,所以蘇軍將計就計,以一部分兵力在築壘地域牽制關東軍,主力前出人跡罕至的大興安嶺,繞過築壘地域,向縱深穿插,使得築壘地域的關東軍孤懸國境線,與內地失去聯絡,最後被全殲。
其實蘇聯遠東戰役的戰術和德國在法國戰役與“巴巴羅薩”的戰術是相同的,就是利用敵方把主力佈置在一線國境,缺少縱深的特點,尋找敵方的薄弱環節,從意想不到的方向,利用裝甲部隊的迅速撕裂敵方的防禦,圍而殲之。
-
10 # 白夜夢囈
第一,是戰略上的乘虛而入。當時日蘇還有互不侵犯條約,日本軍隊的主要作戰方向是南方太平洋戰線和中國大陸。滿洲作為大後方,甚至有放棄本土遷到那裡的打算。再怎麼備戰,後方的心理和物質準備總是不如久戰的前線那樣完備的。
第二,戰術上的突然襲擊。蘇聯軍隊在幾個方向上突然向滿洲進行向心突擊。滿洲的地形平坦,適合裝甲部隊大叢集運動突擊。大興安嶺這樣的地形屏障西緩東陡,適合進攻而不利防守。戰役準備和戰術運用既熟練又迅速。日軍還來不及組織戰役規模的抵抗就被打敗了。
第三,蘇日雙方的部隊實力相差懸殊。蘇軍攜歐戰勝利餘威,一百多萬齊裝滿員,士氣高昂。在兵力和飛機,大炮,坦克等技術兵器的數量質量上佔有壓倒優勢。而且戰術有演練純熟。日本號稱七十萬,其實精銳早已大部調往南方,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和二線,整補的軍隊。而且日軍的機械化程度和戰術水平在二戰期間比蘇德美軍隊差一個檔次。以上駟對下駟,安能不勝。
最後嘛,當時戰爭勝負已定,日本士氣低落,又是在中國土地上,得不到民眾支援。最後失敗,是必然的。
-
11 # 勇戰王聊歷史
蘇軍是經過德國閃電戰“洗禮”的百戰之師,對坦克、火炮和飛機的運用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欺負兩條腿走路的國軍習慣了,猛地看見蘇軍的坦克洪流,肯定尿了。
我們看看出兵東北的蘇軍實力:157萬大軍,2萬多輛卡車,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除此之外,蘇軍還有太平洋艦隊、阿穆爾地區艦隊。
而此時,在東北的關東軍已經不是昔日的一流主力部隊。原來隸屬於關東軍的甲種師團等主力部隊,都被調往太平洋戰場和日本本土了。日本又從國內調來25萬新兵,補充進關東軍。說是日本正規軍,其實是日本僑民和公職人員臨時湊合起來的三流部隊。而且,日本裝備也不行:火炮1800門左右(不算擲彈筒和迫擊炮),坦克600餘輛,飛機不到860架(700架是教練機)。
日軍在裝備上,明顯被蘇軍碾壓。而且,蘇聯排出的可是全副武裝的百戰之師!蘇軍組建的這支百萬大軍,就算是英美,也都會害怕。所以,關東軍被蘇軍碾壓了。
等到8月9日零點10分,蘇軍從三面向關東軍發動進攻時,日本關東軍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還在看演出。日本一直以為蘇軍至少要等到10月份才會出兵。不過,關東軍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以後,依然頑強抵抗了三天,關東軍總部才對各部隊下達投降命令。
其實,日軍是擅長“堅守”的。只不過日本天皇已經宣佈投降了,所以,關東軍才會向蘇軍投降。關東軍最後被蘇軍消滅了8.2萬多人,被俘虜59.4萬人。從這個資料看,日軍傷亡不到12%,遠達不到被擊潰的地步。
再看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的頑強程度。例如:在佩裡留島戰役中,日本依靠10708人抵抗美軍4.8萬人。美軍使用4000噸彈藥的猛烈攻擊下,日軍依然堅守了73天。最後,日軍投降時,僅剩下200來人!
雖然,關東軍不是日軍一流部隊。但是,以日軍的“頑強精神”,在東北堅守半年是沒問題的。只不過,天皇都投降了。關東軍精神上崩潰了,所以,蘇軍才能如此迅速的結束戰鬥。
-
12 # 一點點歷史
1945年8月9日零時十分,150萬蘇聯紅軍分兵三路跨越中蘇、中蒙邊界,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關東軍發動攻擊,短短几天關東軍傷亡八萬餘人,被俘人數近六十萬,關東軍這支成立於1919年的日軍精銳土崩瓦解。
關東軍確實有過輝煌的記錄,曾是日本陸軍中數一數二的威武之師,巔峰時期傭兵120餘萬,且擁有精良的裝備,被稱為“皇軍之花”。
很多人對於關東軍的戰鬥力不屑,原因在於1939年日蘇之間的諾門坎戰役。
很多人對於諾門坎戰役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在這場戰鬥中妄圖北進的日本在蘇聯的大炮坦克面前不堪一擊,蘇軍不費吹灰之力打的日本人無奈放棄了北進的戰略設想。
但是這些年隨著很多戰爭資料的面世實際上在諾門坎戰役中,日本關東軍無論在兵力火力上都處於很大的劣勢,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依然讓蘇聯付出了不小的代價。根據資料顯示戰爭的傷亡人數和裝備損失蘇聯都遠高於日本。
在諾門坎還表現出色的關東軍為何短短六年後就變得不堪一擊呢?
首先、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美國這頭戰爭巨獸被啟用,日本前線戰事愈發吃緊,日軍指揮部不得不從各地抽調兵力投入太平洋戰場對抗美軍,很多經驗豐富的關東軍部隊被整師團的抽調,僅1945年一年就有20個關東軍師團,一部分投入太平洋戰場,另一部分準備進行本土保衛戰。
大批戰鬥經驗豐富的部隊被抽調後關東軍僅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為了維持基本戰鬥力,關東軍又經過了多次擴編,很多退伍的老兵被重新徵調回部隊,1945年5、6月份,關東軍再次發起動員令,一大批日僑徵召入伍,其中包括很多滿盟開拓團的兒童,這樣勉強湊夠了七十萬人。
一方面軍人質量大大下降,另一方面武器裝備匱乏十幾萬人連基本的步槍都沒有,每人發一箱炸藥,隨時準備為帝國獻身,這樣的部隊戰鬥力可想而知。
除了戰鬥力的急劇下降,士氣方面更是天壤之別。
1945年日本戰敗是所有人都看得出來的,即便日本人嘴硬始終不願承認失敗但是心裡也明白以一己之力對抗盟軍絕無勝算,日軍計程車氣已經跌落到最低點。
反觀蘇軍,剛剛在西線柏林之戰中單挑了德軍,當時的蘇軍可以說是世界最強陸軍,此消彼長,蘇聯和日本之間的戰爭變得毫無懸念。
戰爭結束後,數十萬關東軍俘虜被拉到西伯利亞地區從事苦力勞動,在嚴酷的環境中又有數萬人死在了西伯利亞的冰天雪地中,也算是罪有應得。
-
13 # 慎121
個人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1. 人數原因
首先規模百萬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在1945年已經沒有百萬了! 1941年日本為了南下攫取戰爭資源發動太平洋戰爭,正面硬鋼美國!損失巨大!
日本大本營不得已大量抽調關東軍精銳南下太平洋餵魚!關東軍最多時120萬人,到1945年蘇聯150萬紅軍打過來時只剩40餘萬作戰部隊,並且老弱病殘為主!蘇聯人數佔優!
人數上蘇聯紅軍勝!
2.氣勢原因
1945年的蘇聯紅軍,經歷了艱苦的衛國戰爭並最終取得勝利,攻入柏林!氣勢如虹!反觀日本,中國戰場上陷入了中國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苦苦支撐!取勝無望!
1945年8月美國在長崎和廣島投下原子彈後,日本更是舉國震驚!投降的聲音開始在軍隊蔓延,士氣極其低落!大本營投降之聲甚囂塵上,普通士兵更是無心戀戰!
所以士氣上蘇聯紅軍勝!
3.武器裝備
當時日本關東軍單兵武器為三八大蓋!而蘇聯紅軍當時已經普及了波波沙衝鋒槍!這單兵火力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啊!
還有最重要的陸戰裝備:坦克
被德軍坦克叢集打蒙了的蘇聯,這次用坦克叢集來虐關東軍了!當時關東軍主戰坦克為94式,屬於輕型坦克!蘇聯裝備的T34在德軍虎式坦克面前屬於中型坦克,可在日本94式面前那就是巨無霸!就連T34護甲都無法擊穿!這仗還怎麼打,蘇聯紅軍還好這口 就喜歡坦克衝鋒,配合都不需要,甚至有的紅軍都懶的開炮,開著坦克直接撞!
陸軍裝備上日本關東軍完敗!唯獨日本空軍戰鬥機比蘇聯先進一些,奈何數量差距較大! 最終對戰局影響不大!
綜合來說1945年的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就是黃金水平!而蘇軍是打過國際比賽的職業選手!
戰爭一開始就知道結局!
-
14 # 新視角279
蘇聯對日本宣戰後幾天日本就投降了,號稱最精銳的百萬日本關東軍實際上只有八十萬,在這之前大量的主力作戰部隊已調往太平洋戰場於美國作戰。而剩下的部隊作戰能力大不如前,另外日本曾經主動進攻蘇聯三次均失敗,日本在東南亞打英國軍隊是所向披糜,但是蘇聯軍隊非常有戰鬥力,而且蘇聯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強於日軍,所以蘇軍打日本關東軍也是所向披靡,在數量上蘇軍150萬二比優於曰軍。我們看現在日本在美國人面前是俯首稱臣,在俄羅斯面前是不敢輕舉妄動,二戰曰本的戰敗讓日本老實了74年,今天中國強大了日本就得永遠老實下去,世界上最強大的美俄中三國是日本的永遠的勁敵,他想超越這三個大國是安倍永遠的夢想!
-
15 # 花木童說史
蘇聯遠東軍南下時,面對的早已不是被稱為“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而是一群“喪家之犬”。所以後來的戰爭只是一場痛打“落水狗”的遊戲而已。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在華有2支龐大的軍事力量:支那派遣軍和關東軍。而關東軍武器裝備精良、戰鬥力強,號稱日軍精銳中的精銳。
關東軍鼎盛時期,兵力高達120多萬人。它的主要任務是:殖民統治東北、牽制蘇聯、戰爭不利時增援支那派遣軍。
後來,日軍在侵華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遭受雙重失利。為挽回敗局,日軍本部抽調了大量關東軍精銳兵力,投入到了兩大戰場,從而在東北的關東軍實力已經大大削弱。
1945年5月,“納粹”德國投降,蘇聯紅軍就開始著手準備剿滅日本關東軍。這對於本來就疲於應付東北抗日武裝的關東軍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為做最後一搏,關東軍只得重新擴充兵力,進行備戰。日軍本部已無兵力可調,於是關東軍就徵集日本在東北僑民和偽軍參戰,這些新兵當中很多甚至還是老人和小孩。
關東軍東拼西湊,人是湊了70多萬。但武器又成了一個大問題,有十幾萬人連桿槍都沒有,他們只能空手去對抗全盛時期的蘇聯紅軍,結果可想而知。
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當天150萬蘇聯紅軍,就趁著夜色進入了東北。9日凌晨就對猝不及防的日本關東軍發起了攻擊。
這就是一群烏合之眾,除了少數日軍在負隅頑抗,大多數官兵毫無鬥志,一觸即潰。原本設想的大決戰,就變成了一場追逃遊戲。
戰爭結束後,關東軍8.3萬人被擊斃,幾萬人失蹤,還有59.4萬人被俘後,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亞到了勞工。至此,囂張了26年的關東軍灰飛煙滅。
-
16 # 大將軍威武K
第一、先看一下雙方的兵力數量對比:
蘇聯遠東軍:參戰部隊有3個方面軍、11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1個坦克集團軍,全部是參加過蘇德戰爭把勝利的紅旗插上了第三帝國國會大廈圓頂計程車氣高漲之師。總兵力約175萬人,裝備步槍卡賓槍98.4萬支、衝鋒槍31.6萬支、機槍6.8萬挺、火炮迫擊炮2.98萬門、坦克自行火炮5250輛、作戰飛機5175架、作戰艦艇93艘。
日本關東軍:參戰部隊有24個師團,編有日軍和偽滿洲國軍(17萬)、偽蒙古軍(4萬),總兵力約75萬人。裝備輕重火炮約4500門(其中100毫米以上口徑火炮約800門,大部分是步兵炮、迫擊炮、擲彈筒)、坦克300多輛、作戰飛機370架。
第二、再說質量
蘇聯遠東軍大部分是參加完蘇德戰爭後整建制調過來的作戰部隊,很多集團軍、步兵師還是精銳的王牌部隊。比如近衛第6坦克集團軍就是一支從斯大林格勒一路打到柏林的部隊。蘇軍所使用的槍械、火炮、飛機、坦克經過蘇德戰爭的檢驗大多名列世界前茅。再加上遠東本來就常年保持著一支人數在100萬人左右的部隊,對於日本關東軍的情況十分熟悉。
而日本關東軍的24個師團於1945年上半年組建的就有8個。剩下的16個在戰爭期間頻繁調動到中國關內戰場、南洋戰場、太平洋戰場,空有師團建制的番號,兵員人數實際上也和新組建師團一樣,大部分是臨時徵召的當地日本僑民、朝鮮人。根據日本人自己的戰史資料來看,1944年至1945年補充到日本關東軍的日本僑民約25萬人,幾乎是把東北亞的日僑全部送進了軍營。1945年新組建的8個師團中,朝鮮人佔了1/3。
按照日軍奉行“白刃格鬥”的傳統,自動武器很少,即便如此,關東軍裝備的三八式步槍至少有一半以上沒有刺刀。大多數師團的武器裝備都不充實,能夠達到標準配置60%以上的師團只有4個,剩下的基本上都是15%—40%不等。因此,不少人認為24個日軍師團實際上只相當於8個師團的戰鬥力也就見怪不怪了。
日軍對於蘇軍的情報掌握也十分差勁,且不說預料不到蘇軍開戰的具體時間,即便是對蘇軍武器裝備的認識也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以坦克為例,日軍知道蘇軍擅長裝甲叢集作戰,但是對蘇軍的坦克認識還停留在1939年諾門坎戰役時期的T-26坦克、BT型這種裝甲薄、火力弱的階段,認為新式的T-34坦克不過是前兩種坦克的改進型。再加上日本工業的急劇萎縮,炮兵的重炮炮彈十分有限,反坦克炮也沒有大口徑的,因而對付蘇聯坦克基本上毫無辦法。
所以,綜上所述,蘇軍無論是兵力兵器的數量質量都遠遠超過日軍。戰事一開,昔日號稱“皇軍之花”的日本關東軍在蘇軍機械化叢集的碾壓下很快成為齏粉!
回覆列表
回答過這個問題,再來簡單的說一下。
第一,“皇軍之花”也不是一直都精銳。隨著日軍侵華戰爭曠日持久的消耗和太平洋戰爭的不利,日軍不斷從關東軍中抽調精銳投入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正面戰場。到蘇軍進入東北時,雖然關東軍名義上名義上還是75萬的兵力,但很多都是剛剛補充來的新兵,有一些甚至是朝鮮籍日軍,戰鬥力已經遠遠不如當年了。而蘇軍基本都是歐陸戰場上的百戰老兵,又經過一段時間修整,無論是作戰經驗、作戰能力、作戰士氣都比日軍要高很多。(排隊投降的日軍,哪裡還有精銳的樣子)
第二,蘇軍佔據戰略主動。日軍由於情報失誤,一直認為蘇軍進攻東北的兵力是20萬。但日軍沒有想到的是,透過西伯利亞大鐵路蘇軍集中了160萬兵力。而且蘇聯為了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到了臨戰才向日本駐蘇聯代表佐藤下達了戰書。而由於種種原因,佐藤並沒有能夠將戰書發回日本,所以蘇軍對日軍發起進攻的時候,日軍毫無準備。
(端著衝鋒槍的蘇軍接受日軍整建制投降)
第三,“精銳”也只能是相對精銳。關東軍雖然號稱“精銳”,但主要裝備還是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和97式坦克。單發的栓動步槍和97式薄皮大餡的坦克,對著蘇軍T34和端著衝鋒槍的蘇軍,那真的像打幼兒園孩子一樣,僅僅4天就將整個關東軍分割包圍,近60萬關東軍投降。
(蘇軍的入城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