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發現,現在每個年齡段都有著不同的定向焦慮。老年人的焦慮是健康和子女的贍養,退休前後的人面臨子女結婚和撫養下一代的焦慮,中年人面臨房貸和職場的焦慮,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面對生存和戀愛的焦慮,就連小學生都有面臨因為學習成績帶來的老師和家長臉色的焦慮。股民、失業者、創業老闆、職場失意者,你們焦慮是什麼?你們是怎樣化解的,真誠的希望得到您正能量的分享,對那些深處焦慮之中的人帶來希望,感謝!
9
回覆列表
  • 1 # 國大e聯

    其實最好的化解方法其實就是運動吧,出了運動以外,還可以讓自己多休息,畢竟在你身心疲憊的時候出一身汗是最好的解脫。

    關於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問題,其實如果你不是創業者,其實更多的壓力,來自於自己的不確定性,如果當自己足夠優秀,你還會有壓力嗎?當你對自己所面對的事情都胸有成竹的時候你還會有壓力嗎?

    綜上說述,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請多學習,增長自己的見識,請多運動,讓自己革命的時候多一點本錢!

  • 2 # 指尖若水

    當下,工作和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具體到每個人,又會因為生活軌跡的不同,壓力也是千姿百態。有壓力就會有焦慮,這是必然的。因為沒有誰可以真正的自由自在的活著,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既然壓力無法擺脫,焦慮不可避免,那麼,我們能做的只有自己安慰自己了。或者說,只能自己努力去看淡一些、想開一點。

    要學會把萬事看淡看輕,放平心態。所有的焦慮都是由事引發從心而起,明白這一點的同時,我們更要知道一味的著急和慌亂是改變不了什麼的。不僅僅是當下,其實在古時就有很多人焦慮了,那句“杞人憂天”便是最直接的寫照。不過,那時便有人明白,有些事情是無法改變的,於是便有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詩句。這首詩說白了就是若是心境豁達,淡定從容,不為瑣事所擾,那每一天每一季都是好時節。

    如果看淡看輕做不到,那麼我想就應該嘗試著去享受一下生活的樂趣了。長久的焦慮,極易影響身體健康,既然心裡一直過不去那刻坎兒,不如嘗試著去放鬆自己。把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一下,讓身心的疲憊稍微緩解一番,然後我們再回頭去看那些令我們焦慮的瑣事。也許,你會得到新的感悟,從而擺脫開焦慮的束縛。

    在我的理解裡,焦慮產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來自於生活,累死累活的努力著,總感覺有些東西距離自己還是很遙遠。其實,我想說努力拼搏就是我們活著的意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活的很舒服的,記得那句話嗎:活著累就對了,舒服,那是留給死人的!於是,我們的每一份奮鬥都是我們活著應該去做的。

    不要老想著不管怎麼努力那些得不到的還是得不到,如果這樣想的話,是極大的錯誤。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只要你努力一點,那麼你的生活就會改變一點。而心內的焦慮也一樣,只要你想去擺脫它,並且為了擺脫它做了自己的努力,那麼它就會逐漸遠離你一點。

    焦慮是什麼?焦慮其實就是心中的負累,想要解脫,只有自己才能真正的解決!

  • 3 # 江河194170846

    在這個現實生活和工作競爭中,就是出顯跟大的短版。那麼怎去化解這種短版和壓力呢?一,首先細透的分析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環境能適應;二,如果在工作能力和交際能力,不是很差,有勢力能發展淺力;三,就以平靜的心態,消出競爭意思,去以低調的,努力的發展下去;四,最主要的怎樣去最佳化思維理念;五,怎去淨化自身長處和短處;六,怎樣做到以不競爭的方式來化解自身的工作壓力;七,外界因素是必存的,但是,自己的思維必須是要定向的;八,有些問題該怎麼放下,有些問題該怎麼總結,有問題該怎樣去努力發展;九,為生只有換一種心靈,來取決於長久性必實存在!

  • 4 # 行遠

    每個年齡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重點。就如同你所說的,學生有學習的壓力;老人有健康和被贍養的焦慮;中青年有事業和家庭的壓力以及對孩子教育的焦慮等。但不管怎樣,我們應該首先做的是活在當下。把當下,做好!盡力過好自己充實的每一天。 對於過往不必糾結,對於明天不必失望。重在當下。

    在當下,首先需要我們區分開來哪些是我們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哪些是我們生活中次要的事情?就如同一個罐子裡裝滿大米和十粒杏仁。如果我先裝大米就無法把這十粒杏仁裝進去了,如果我先裝十粒杏仁在裝大米,就可以剛好裝滿,蓋上蓋子。人生亦是如此,要先做自己這一生必須做的事,才能不枉一生!人生有幾何?

    其次對於生活中的問題,我們可以多問問自己:我擔心什麼?我該怎麼辦?把自己擔心的記錄下來,同樣把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也記錄下來,把自己做的最壞的打算寫出來。這樣就能明確的知道自己害怕什麼,焦慮什麼。自己有了規劃,有了辦法,同時加上我們自己的行動,也就不會過於的焦慮和擔心。

    最後,在生活中需要我們自己提高效率,避免拖延。有時候我們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我們自己迴避困難。所以我們自己要做好統籌規劃: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最大限度的最佳化時間分配,既是保護精力,又能提高效率。比如說這些工作能不能同時開展?是不是有更加簡易的方法?只有我們自己透過深度思考,才能成為一名高品質的勤奮者。這樣才能使我們自己克服焦慮和困難。

    有什麼做什麼,有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都做好,用什麼都用好,之後自然會逐漸恢復到良性迴圈中。這樣也不至於我們自己焦慮和擔心。總而言之,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 5 # 橄欖領導力

    這個問題提的特別好,問題細節的描述也是特別準確入神,一副“焦慮中國”的影象躍然紙上。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也改變了很多人貧苦的命運。但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人,仍然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壓力。因為,一不小心,一不努力,就可能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所以,我們看富人有富人的焦慮,窮人有窮人的焦慮。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焦慮,年青人有年青人的焦慮。官員有官員的焦慮,老闆有老闆的焦慮,員工有員工的焦慮。男人有男人的焦慮,女人有女人的焦慮……

    因此,我們看中國人的內心裡普遍是焦慮的,是不快樂的。這就是為什麼走在大街上,坐在公交車上,站在地鐵裡,會看到那麼多面容緊繃行色匆匆的人。

    當然不是這些笑笑得如何有技巧,如何高水平,如何好看,而是我們大多數人,因為壓力、因為焦慮,而忘記了如何笑,或者能讓自己開心的久違一笑……

    所以,在面對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時,那麼,我是如何處理的呢?

    第一,找對比

    我會看大眾的壓力和焦慮,看小人物是如何焦慮的,也看成功的、優秀的人是如何面對處理壓力問題的。

    只有透過這種對比,才會理解自己的壓力和焦慮,到底是自尋煩惱、幼稚可笑,還是真的壓力山大、措手無策。

    所以,透過對比,會盡可能把不必要的壓力卸掉。而對真正的壓力,則嘗試積極的去化解——即使最後不能解決,但至少在心態上不會那麼焦慮。

    第二、練書法

    最近三年,生活和工作的各種壓力,隨著年齡的見長,變得越來越大。也是在這個階段,開始練習毛筆字。

    我發現在練字的過程中,特別是在隨意亂塗亂寫的過程中,是最快樂的,也是讓身心最放鬆的。甚至,有時化解其它有壓力的難題的靈感,也是在寫字的時候,不經意的跳出。

    所以,在這個時候,練字就不再是當初被強迫的任務和壓力,而是一種享受和放鬆的過程。

    有的時候,我們從生活和工作而來的壓力,是因為我們沒有發現其中的奧妙,所以我們不享受它。

    第三、看抖音

    別笑,也不是為抖音做廣告。有時刷刷抖音,真的是緩解壓力的一種最現實、最快速的方法。

    因為,有時我們會從抖音裡找到讓自己快樂的靈感,找到解決問題的創意,找到新方向的動力等等。

    當然,有時透過娛樂放鬆之後,我們現實的壓力還在,但至少,壓力和焦慮對我們身心的傷害會暫時減少一些。

    總結而言,大多數的壓力和焦慮,有外部的環境逼迫,但也有我們內心的欲求決定的。

    我們無法解決外部的客觀環境,但可以調整我們內心的欲求。

    同時把一些壓力問題,當做一種挑戰,積極的去面對,雖說不能像偉人說的那樣:“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但至少——

    還可以與焦慮去搏鬥一番!

    何諝雄

    2018年8月9日

    廣州

  • 6 # 豫念壹生

    中年的男人是最容易焦慮的,因為你的身邊都是依靠你的人,而你卻無人可以依靠。社會角色的轉變,擔負的責任越來越重,人難免身不由己的焦慮,我就是其中一位,我是這麼做的:

    1,焦慮的時候,想想自己擁有的,學會知足。健康的父母,賢淑的老婆,可愛的女兒,都讓我感到幸福,她們給我源源不斷的動力。

    2,出去走走看看,放空自己,或者約上三五知己,把自己的想法或事情說出來,或許能找到解決的方法。

    3,行動是治療焦慮的良藥。當你去做的時候,你已經成功了一半,焦慮多是因為對未知的恐懼,戰勝恐懼的唯一辦法就是行動。

    人生短暫,不念過去,不畏將來,開心就好!

  • 7 # 不想上班的工作狂

    2、看有邏輯有故事的劇,不看礪志劇不看偶像泡沫劇!經常迴圈《神探狄仁傑》《神盾局特工》《琅琊榜》的等,離自己生活很遠不容易被扎心,又有故事!

    3、參加免費或者低價格的培訓(不是低質量),接收新知識,認識新朋友!小編的培訓課程都是人資圈裡推送的!有個APP叫互動吧,會有很多課程推薦!小編這兩年的愛好就是參加培訓,講師講的好學東西,講的不好就刷手機玩還有享用茶歇的飲品水果(這個趣味比較低,謹慎選擇)!

    4、瞭解學習實用的心理學知識或常識,小編一段時間很痛苦,痛苦到在百度搜索“心裡很難受怎麼辦”,後來乾脆報考了心理諮詢師的考試,不過目前國內取消了這個證件的考試,小編是最後一批國考的心理諮詢師!透過學習心理學正視了自己內心的負面情緒!這裡要強調的是,不要指望心理學或者心理諮詢師幫你解決現實問題,心理學的本質是“助人自助”,幫助人們有能力去幫助自己!更不要去讀一些把心理學整成玄學的書!

    總之,小編對抗焦慮的方式整體而言還是以獨善其身為主的,曾經沉迷網文,目前已隨著審美疲勞和個人精神人格的完善,使可以入眼的網文越來越少,漸漸走出來!也祝福靠沉迷網文,遊戲,菸酒等等外物逃避焦慮的朋友,儘快找到新的健康長久的方式來對抗焦慮!比如,正視自己,接納自己,為自己投資!

  • 8 # 愛閱讀10

    面對現在生活工作的壓力,大多數人有都過焦慮,雖然自己已經努力了但是還達不到給自己定的目標,這個時候會很焦慮的,不妨多看書多鍛鍊,書中自有黃金屋嗎,只要身體好本錢在,改變現狀機會很多,只有靜下心來把心態調整好,好運會找到你!

  • 9 # 留馨鐫香

    社會發展到今天越來越多元化,經濟資本盛行導致逐利趨財充斥於市,唯利是圖成為普遍的認知,一切向錢看。各種改革深入觸動著各方利益,調整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給人們帶來各種各樣的影響和壓力。人們變得浮躁、冷漠、功利、暴戾,使問題和矛盾日益表面化。排遣思想困惑,化解生活和工作壓力就是每個人的自我解脫。各人有各人的問題,各人有各人的煩惱,如何消化處理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無論怎樣,調整心態,客觀看待壓力,正確認識問題是前提。生活和工作壓力是客觀存在的,願意與否都不會依個人願望而消失。實際上壓力是普遍的。這件事有這件事的壓力,那件事有那件事的壓力。今天有今天的壓力,明天有明天的壓力。人就是生活在壓力中的。主動調整心態,以平常心對待,淡然遇事,藐視各種壓力和不便,自有一番心境。其次,心態調整的基礎上,也要以積極的作為去化解壓力,變至為生活和工作的動力。壓力也有壓力的成因,應弄清原由,逐一排解。一般壓力,容易解決先解決,少一些是一些,輕一點是一點,先易後難。暫時無法解決的橫豎放那兒,有條件再說。總之以勤減壓,能動減壓,使壓力推動生活和工作向好的方面轉變。再次,培養生活情趣,拓展興趣愛好,充實日常生活。閱讀是很好的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格局和品質,讓自己更有內涵,思想更有深度。還可以多參加娛樂活動,習字作畫,遊歷品賞等,總之使自己成為有趣的人,放鬆心緒,克服焦慮,轉化壓力,努力使生活和工作變得越來越美好。

  • 10 # 農村老頭001

    謝邀!有句俗語也是老話說得好,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人人有說不出道不盡苦中苦,人生就這樣。你問的問題就是無法擺脫和麵臨現實生活和工作壓力。如何化解身不由心的焦慮?首先心態一定要平。無論多難多苦要挺得住堅持就勝利。再換種心態,不比不看走自已的路,慢慢來別急,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再利用一句老話叫,車到山前必有路!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是!絕對不能消極的必須有正能量正義感的。必須從自身靈魂深處改觀。參加各種活動也是皮毛而巳治標不治本。老朽不才愚見!

  • 11 # 情繫彼岸

    謝謝邀請 慾望越多,壓力越大。我們每個人壓力都很大,這種壓力帶來的焦慮其實從童年就開始了,人們常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起跑線根本不在一個點上,於是就產生了一系列焦慮,你的孩報各種班,我的孩也報各種班,大人累,孩子更累,家長的焦慮傳遞給了孩子,結果帶來的是整個社會的焦慮,焦慮之後往往是抑鬱,當抑鬱變成氣滯血瘀時候,就預示著身體內潛在的一種不良誘因,這就是亞健康狀態。現在居然有十幾歲的孩子因為考試而焦慮,甚至跳樓,細想極恐。我們追求光宗耀祖,出人頭地,我們羨慕有車有房,我們每個人都在做著發財夢,這種現象己成為一種慣性影響著每一個人。想緩解這種焦慮嗎?只有靠自己,首先要降低慾望,知難而退,不攀比,不奢求,社會沒有絕對公平,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做自己就好。 前幾天我遇到一位老同事,兩年不見她的變化非常大,曾經是一個愛搶風頭的憤青,現在變成了一個說話輕柔緩慢的知性女士,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去年跑了兩次火葬場,一個是她的表姐心梗突然去世48歲,去世前沒有任何徵兆,另一個是高中同學因癌症去世,半年前同學聚會她們還在一起熱聊。沒想到人生無常,甚至來不極告別。她說:我現在變的一切都無所謂了。並建議我:如果遇到不順心的事就到火葬場遛個彎一切都會釋然。真的嗎?她說:不信你試試看,到那去一趟就象經歷一次洗禮。 也許是吧,只有經歷,體驗才能最有效的緩解焦慮。

  • 12 # 我是楊晨鶴

    前幾天看了一部倍受爭議又大火的電影《西虹市首富》,劇中主人公王多魚要在一個月時間花光10億人民幣,引的劇院裡的觀眾連連發出“哇!哇!啊!”的聲音。

    王多魚焦慮嗎?同樣焦慮。

    焦慮錢怎麼花出去,焦慮另一筆更大的錢拿不到怎麼辦?

    回到我們的生活中,焦慮可以說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

    不同年齡不同背景,面對不同的事情,都會讓人們心神不安,所以,失眠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我也一樣焦慮,單是每月的房貸車貸就需要幾萬塊,孩子和家庭照樣是一次大開支,但是可以焦慮嗎?好像不行,因為需要雞血滿滿的去面對孩子和家庭、工作。我喜歡旅遊,去看看天地之間奇妙的存在,

    每到週末家庭日,都會提前做好功課,一家人一家出行,關上手機,帶足口糧出發。

    或許去的是北上廣深,或許去的是山區鄉下小住,或許找個溫泉好好的泡一下,放空自己。

    壓力大需要自我排列,去找你最喜歡的方式去放鬆。

    有朋友說,“我焦慮,找了心理醫生”

    這是其中一種方式,關鍵還是需要真的願意走出來,去接受,去接納,轉而去迎接生命中所有的經歷。

    當你焦慮的時候,記得出去走走,不要悶在房間裡。

    當你焦慮的時候,記得找好朋友聊聊,聊以前,聊現在,聊未來。

    當你焦慮的時候,記得什麼也別想,吃飽喝足,好好的蓋上被子大睡一覺。

    當你焦慮的時候,記得別人也在焦慮中,我們都一樣,沒什麼大不了。

  • 13 # 福慧順資訊諮詢

    首先明白一個道理:痛苦的核心是存在性痛苦。

    所謂痛苦都是人自己幻想出來的,這就好比當你玩得很開心的時候,你想的是快樂你就不會感到痛苦,所以說,生活的壓力也好,身心的焦慮也好,這些東西都是你自己幻想出來的,你越想它,它的存在就越深,因此只有當你完全不再想它的時候才算化解了。

    很多人都喜歡說“抗壓”,其實這樣做不對,每個人接受能力都是有上限的,當你扛不住的那一天就會爆發,所以正確的做法是置換,即改變視角痛苦消失。

  • 14 # 鏡頭iread我讀

    1

    降低預期

    每個人都有理想,但大部分人都能夠立足現實,想是想,想想就行了,如果揪住不放,說的好聽叫堅持,說的不好聽就難聽了。有句話說癩蛤蟆想吃天鵝肉,話糙理不糙。

    最近網上說有些人只是活著就已經耗費了全部的力氣,如果買腳踏車都有難度,那就別想著寶馬賓士的事兒。否則,你不焦慮誰焦慮?

    2

    正確選擇參照系

    人比人氣死人,比較一定要正確選擇參照系。有個女的學歷、長相、能力各方面都不咋地,嫁了個老實巴交的老公,然後天天損他:你看人家劉強東給奶茶穿啥戴啥,我倒了八輩子黴嫁給你要啥都沒有啊。

    你買個腳踏車都考慮三年,就別老盯著馬雲的邁巴赫了,這樣不焦慮。

    3

    找到自己的樂趣

    以前有個鄰居,老兩口日子過得緊巴巴,但是他兩個愛好遠近聞名,一是養魚,經驗豐富,別人一樣就死,他往往起死回生,二是養鴿子,最絕的是他用木頭手工刻制的鴿哨,輕、小、響,一邊刻著自己的名字,一邊刻著熱愛和平,每週去市場都是一掃而空,日子過得很樂呵。

    4

    責任是動力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存在沒有焦慮的,同樣不存在沒有責任的人,對自己、對家庭、對孩子、對社會,我們都有責任去做一些事,焦慮的時候去做,看看、聽聽別人的故事,不光有興高采烈,也有悲傷和無奈,但日子還得過不是,為何不過的高興一些?

  • 15 # 金香家園

    焦慮的另一個表達我認為是“沒有安全感”。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成年人多多少少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安全感的缺乏會讓人倍感焦慮。

    第一、放平心態:

    太多的焦慮來自自己的不夠豁達,把事情看開了,自然就少了焦慮,自然就有了安全感。

    一個孩子因為成績不好而焦慮,因為他/她知道考不好會被父母嫌棄和教訓,所以為了從父母那裡得到鼓勵和信任,就希望成績是好的,一旦不好就會有各種擔心,焦慮自然而生。

    所以放平心態很重要,對當下的自己完全的接受,對未來的自己給予更高的目標。

    第二、增強自信:

    往往焦慮的產生是因為對自己不夠自信,不明朗未來的可能性,所以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

    一個成年人靠每個月的月薪維持生活,突然之間失去了工作,於是有了生活和生存的焦慮,擔心沒錢付貸款、擔心沒錢交學費、擔心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擔心能夠解決問題嗎?

    所以自我強大很重要,當你有足夠的資本,自然不會擔心失業帶來的恐懼和焦慮。

    第三、熱愛學習:

    現在的社會太浮躁,很多人不愛讀書,讀書需要靜下來,所以當一個人能靜下來讀書學習的時候,自然會減少內心的浮躁和焦慮。同時透過學習不斷成長,不斷提升自信,不斷提升能力,自然焦慮會越來越少,安全感會越來越多!

  • 16 # 心理諮詢師許燁

    接近2018年年底,你是否又開始著手寫年終述職報告了?

    回顧這一年你的工作表現,實際產出,不僅是對上級的彙報,更是總結回饋給自己一個答案:這一年,我的付出,值嗎?

    工作壓力一直是職場人士無法逃避的話題,25歲至40歲是職場中壓力最大的年齡段。在這個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髮際線越來越後移了;每年公司的體檢報告中,醫生建議的條數都在逐年增加。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因為壓力會產生情緒反應,而情緒又會引起身心反應。在《職場人別慌——中國職場生存壓力詳解2018》報告顯示,大多數職場人士的壓力來自於迷茫。

    因為現在的崗位要求變化快,對於知識儲備、年齡、財務、甚至容貌顏值等一系列要求也水漲船高,這就讓職場人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哪些方向去努力,才能夠讓自己保持優質的競爭力,不被時代的浪潮給“沖走”。

    領導希望下屬能夠提供創新方案、問題解決方式,下屬覺得我要都能做出來,還需要你來當我的領導?

    這樣的迷茫就造成了焦慮情緒。有的人用逃避來應對自己的焦慮,當即拜入“佛系”法門,隨你驚濤駭浪,我自巍然不動;有的用激進的方式,讓自己連軸轉,不幸變成了“某公司職員猝死”新聞的主角;

    更多的人則出現了“油膩”的訊號:用美食來填補心中的焦慮;晚上睡不著,點一份外賣燒烤來排解下。雖然壓力是暫時降低了,但體重成倍上升,結伴而來的高血壓、高血脂又給當事人額外新增了一份心理壓力。焦慮情緒呈滾雪球般增大。

    2018年“1120中國心梗救治日”,這個標題看上去會讓你聯想到哪個人群呢?是不是優先進入你腦海的是那些高齡老人?

    但資料表示心肌梗死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上班族也已經加入了這個佇列。

    哈醫大二院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心內科主任於波教授說:上班族通常面臨巨大的工作壓力,為了家庭、前途打拼,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體,加上缺乏運動、飲食不規律、吸菸等原因,心臟血管內膜已經過早受損,為心腦血管疾病埋下隱患。

    用心理學的話來講,你的身體正在被壓力所引發的負面情緒慢慢損耗。所幸的是,當你開始留意自己的身體所發出的求救訊號,你就能即使止損,讓身體恢復生息。

    在瑞秋•卡爾頓•艾布拉姆斯所著的《與身體對話:終結疲憊的自療啟示錄

    》中提到:沒有人比你更瞭解自己的身體。

    你可以成為自己健康的主人,只要你越來越堅定自己的理想身體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與身邊的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撫平可能發生的衝突,滋養我們的生活。

    為什麼有的人看上去比自己的實際年齡年輕得多,而有的人卻非常顯老呢?我們發現,那些外表顯年輕的人,除了遺傳因素之外,他們往往有著更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富有彈性的情緒模式。

    雖然人際關係和情緒模式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的,但如果你讓自己呈現出健康、愉悅的健康狀態,人際關係和情緒模式都會往良好的那一端開始發展。

    原因就在於我們更喜歡與健康、有活力的人相處,而回避那些充滿負能量的人。

    如何讓自己呈現出呈現出健康、愉悅的健康,擺脫身體慢性損耗狀態呢?

    一、練習腹式呼吸法

    俗話說:人爭一口氣。這很形象的說明了呼吸對於人的重要性。

    腹式呼吸,也稱嬰兒呼吸。如果你觀察過嬰兒的呼吸,你能夠發現嬰兒在吸氣的時候,肚子的鼓起是十分明顯的。呼氣時,肚子回覆。

    你在練習的時候,可以將手掌放在腹部。當你吸氣的時候,想象你正在用肚子將你的手掌推開,呼吸時腹部回落。

    做腹式呼吸可以帶給你的健康收益有:1. 它能夠鍛鍊你的肺活量與心臟功能。因為當你在做腹式呼吸的時候,你的肺泡可以得到充分的擴張,你的血液交換也會越好。2. 能促進膽汁的分泌以及排洩,有助於舒肝利膽。

    二、找催眠師做身體掃描

    催眠是動用潛意識的力量,尤其像身體的慢性損耗的源頭往往難以進入到我們的意識層面。

    我們上班的時候經常能聽到同事嚷著要減肥,但越喊減肥的人,結局總是越減越肥。甚至有的人已經發展成為了進食障礙(貪食症)。

    肥胖對健康的影響我們大都已經有了概念。對於這類已經產生進食障礙的肥胖人群,如果你去問她:“你為什麼控制不住飲食呢?” 這個問題在意識層面上是搜尋不到真實原因的。

    因為進食很容易跟情感聯絡在一起。曾經有位個案因為多次減肥失敗而來諮詢,透過催眠追溯才知道自己控制不住想吃的原因是小時候父母是雙職工,媽媽下班回來已經很晚了。但媽媽總是能夠為自己燒一桌的好菜。

    於是,她在兒童時期已經將美食與“媽媽的愛”聯絡在了一起。這就導致之後每每她感到內心情感枯竭時,她就會透過吃美食來獲得幸福感。

    當透過催眠做身體掃描後,你對身體訊號的覺察度會更高。你能夠感知到自己的哪個部位在潛意識掃描的過程中產生了不同的感覺。

    身體健康的保持在於每個朝夕,我們可以先從簡單、容易的腹式呼吸開始起步。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在職場奮鬥,展現自己的才幹。

    《與身體對話:終結疲憊的自療啟示錄》中一書中,也有較多的指導方法可以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血管病人該如何過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