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病友患冠心病多年,每年冬天氣候寒冷病情就加重。因此,他特別害怕過冬。請問有沒有行之有效的預防辦法?
12
回覆列表
  • 1 # 華崔萊藤茶

    霜降,秋日的最後一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自霜降始,白晝秋雲散漫遠,霜月蕭蕭霜飛寒,冬日漸近。

    此時,氣候由熱轉寒,萬物隨寒氣增長而逐漸蕭瑟,有“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的說法。

    霜降時節的養生要點是什麼?霜降之時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屬金,中醫講“風、寒、暑、溫、燥、火”六大邪氣,集中表現在秋季的有燥、風、寒。最典型的秋燥,人容易頭暈上火,咽乾口燥。應及時關注天氣,添衣保暖。

    入冬養生做好這3件小事!

    調補腎:每天敲後腦勺1-2次

    方法:捂著耳朵,食指中指疊起彈後腦,彈幾下後放開耳朵,裡面有嗡嗡的聲在響,反覆做九遍。每天1-2次。以舒適為度,如果不舒服就停止。

    此方法即鳴天鼓,要掩著耳朵叩擊枕骨,對頭部、耳部都有一定的刺激。而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腦為髓之海,所以此法有調補腎的作用。

    止咳、清咽:日常喝藤茶

    方法:藤茶沒什麼特殊講究,和平常喝茶一樣。如果糖尿病,餐前空腹喝更好。失眠,除了白天喝,睡前半小時喝。

    秋季容易犯燥,導致咳嗽、氣喘、呼吸不暢。呼吸系統常由於細菌感染引起區域性炎症,而導致支氣管損傷,進而導致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狀。而藤茶的水提物和醇提取物都具有清咽的潛在功效,兩者都具有較強的抗炎活性。

    補腎、防感冒:熱水泡腳

    方法:用熱水泡腳時可放艾葉,一遍泡腳一邊搓腰,兩手握空拳放在腰眼的地方上下搓,時間15-20分鐘。

    足部是下肢的足三陰、足三陽經起止的地方,所以泡腳可以刺激所有的這六條經脈。霜降時節多泡腳,不僅能補腎還可以預防感冒、緩解感冒症狀、改善呼吸系統功能。

    。。

    已入冬,天氣逐漸轉涼時,晝夜溫差變化增大,特別要注意身體內外部的保暖,除了穿暖,也要多喝熱茶,胃暖也是十分重要的。藤茶作為養生保健極佳的茶品,四季皆宜,沒事多喝藤茶,養生養身。

  • 2 # 湯有旭光

    每年冬天,是各種心腦血管意外的高發期,特別是本來就有高血壓、冠心病、高血脂等基礎病的患者,更是心腦血管意外的高危人群。專家提醒,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比平時更注意疾病的控制,千萬別犯容易導致意外的“大忌”。

      1. 冬天猛進補?錯!

      國人都有冬天進補的習慣,特別是燉湯、燉肉等食補更是大受歡迎。然而,許多心血管病患者都是由於飲食、運動不注意才生病,即使疾病控制的不錯,也不能放鬆警惕。別說燉肉等高熱量的食物,即使是燉湯(特別是放了中藥材的燉湯)也要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2. 冬天忌著涼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發期,寒冷會引起血管收縮,血壓也會比平時要高,如果著涼受寒,容易發生心血管意外。所以,心血管病人要隨時保暖工作,切勿“要風度不要溫度”。

      3. 堅持每天一杯這個茶幫助有效保護血管(點大圖瞭解)

      4. 洗澡久身子才暖和?別!

      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怕冷,洗澡時常常水溫較高,而且洗澡時間也比較長。然而,較高的水溫會產生大量的水蒸氣,造成空氣中氧含量不足,心臟不好的老人血液就會供氧不足,從而引發心血管意外。建議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時間最好控制在10~20分鐘之間,超過20分鐘家人要及時關注。

      5. 天氣冷也不能矇頭睡

      冬季氣溫比較低,不少人怕冷喜歡矇頭睡覺,但矇頭睡覺會使被窩內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響。對於心血管不好的患者來說,正確的睡眠方法是右側臥位,低枕,頭露被外,雙腿屈伸,同時做好保暖工作。

  • 3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天冷了,心血管病人該如何是好?

    心血管病人就怕天冷,首要的事做好禦寒保暖,因受寒冷,外周血管會收縮,血液會更加粘稠,使本來就迴圈不流暢的血液更加“雪上加霜”。所以心血管病患者要健康的度過冬三個月,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

    沒有特殊情況,最好早晚溫度低時少出門,曬太陽最好選擇無風陽光充沛暖和的上午10點——下午2點這段時間內,也可以活動活動。日常生活要安排好,營養要跟上,熱量要達到。其它需要禁忌的還需按照做到,少吃高油尤其是動物油,少吃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控制鹽的攝入量每天在5克以下。多吃穀類,豆類,蔬菜水果類(不要吃太涼的)。

    穀類:玉米,小米,燕麥,蕎麥,黃豆,薏仁等。

    堅果類:松子,花生,核桃,杏仁,榛子,葵花籽等。

    蔬果類:大蔥,大蒜,萵筍,捲心菜芹菜,胡蘿蔔,心裡美竹筍,茼蒿菜,黃花菜,西紅柿,冬瓜,蘑菇等。梨,蘋果,山楂,楊桃,香蕉,蘆柑,無花果,聖女果等。

    肉類:瘦肉,雞,鴨,魚,鵪鶉肉,竹節蝦等。

    忌食:臘肉,火腿,鵝蛋,鵪鶉蛋牛肝,酒,濃茶等。

    室內溫度一般在18°左右,即可。暖氣,空調好點。農村生煤爐的注意預防煤氣中毒,要設計好煙囪和通風。

  • 4 # 法瀾秀健康視界

    座標濟南

    進入12月,天氣越來越冷,查查日曆牌,大雪節氣沒幾天就到了,這意味著寒冷的嚴冬已經離我們不遠。嚴冬一到,隨著氣溫下降,醫院裡心腦血管病人明顯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居多。

    警惕!嚴冬季是心腦血管病高發期

    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3月,是一年中心血管病猝死高峰,秋冬季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人數大約佔到全年發病總人數的7成左右,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發病率明顯增多。

    冬天由於氣溫的驟冷變化給心腦血管疾病帶來的影響波動很大,冬季就像一個坎兒,不斷地考驗著、剝奪著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承受力。冠心病、腦血栓、腦溢血,都屬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範疇,發病率極高。

    據統計,我國每年僅死於心腦血管病的人數達300萬,心臟病每年直接導致55萬人死亡,相當於一箇中等城市的總人口。

    嚴冬季心腦血管病誘因需警惕!

    1、低氣溫刺激

    天氣的驟冷,血管驟然收縮,血管變硬變脆,易導致血壓升高,心臟的負荷也會加大,如果本身就有“三高”所導致的血管粥樣硬化,伴有不同程度的狹窄,那心腦血管堵塞的機率就會更高,也就更容易出現心梗和卒中了

    此外,隨著冬季氣溫逐漸降低,人體新陳代謝緩慢,空氣乾燥,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容易導致血管堵塞,極易引發腦出血、腦梗塞。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受自身身體抵抗的影響,心腦血管疾病更容易在冬季發作。

    2、血壓的波動

    冬天,由於體內激素水平以及外界溫度的變化等因素,人的血壓波動也會比較大,這一點在老年人身上表現得更明顯。

    血壓波動大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還有可能導致人出現心絞痛或者是腦血管方面的問題。另外,人的血壓波動還會受情緒的影響,所以避免情緒大幅波動也是必須的。

    3、膽固醇升高

    在冬季為了抵抗寒冷,往往會攝入更多的高熱量食物。這就會導致攝入過多的膽固醇,而膽固醇的攝入量與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著相當密切的關係,過多的攝入會導致高膽固醇血癥,進而就很可能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

    如何應對這一點,其實也不難,六個字——“管住嘴、邁開腿”即可!

    4、呼吸道的感染

    冬季氣溫低,也是感冒、支氣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而這些呼吸道感染會阻礙肺部組織的血氧交換能力,有可能導致氧氣不足,加重心臟負擔,急性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出現的機率也會升高。

    嚴冬季如何預防心腦血管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所在,我們可以注意下面的5點:

    1、注意保暖,適當運動

    冬天應根據氣溫的變化增減衣物避免受涼,有晨練習慣的中老年人要注意控制早起時間及鍛鍊強度。

    合理安排運動時間,晨練時間不宜過早,最好等太陽昇起後再去鍛鍊,避免機體受寒冷刺激發病。

    2、調整心態,保持心情愉快

    情緒激動是心腦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寬胸懷,不要讓情緒起伏太大。

    3、適量飲水,減低血液黏稠度

    適量飲水,減低血液黏稠度。冬季是一年中比較乾燥的季節,飲水過少會導致血液中的水分攝取不足,增加卒中發生機會。此外,夜間人體血液緩慢,所以,老年人睡前可喝一杯溫開水。

    4、合理膳食

    建議心腦血管病人養成低鹽、低脂、低糖飲食習慣。增加纖維膳食,多吃玉米、麥麩、豆類、海帶、蔬菜、水果、洋蔥、大蒜等食物。減少脂肪和膽固醇的攝入量,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物。

    5、合理新增營養補充

    再科學再先進的治療方法,都不如擁有健康彈性的血管。我們可以透過日常的營養補充劑如:膠原蛋白、魚油、葡聚糖等來不斷滋養血管,恢復血管彈性,清除血液中的垃圾。進而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還可為來年的健康打下基礎。

    膠原蛋白:可以在血管壁上形成保護膜,修復軟化血管,讓血管恢復韌性、彈性。

    魚油(歐米伽3):降低甘油三酯和膽固醇,阻止黏附物形成,可有效預防血栓和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

    β-葡聚糖:降低壞膽固醇數量,降血脂、血糖,有效防止動脈硬化

    冬天來了,天氣寒冷,老年人要特別注意及時新增衣物,堅持開窗通風,適量運動,合理補充營養。尤其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密切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發現血壓升高、頭暈、胸悶、肢體麻木等現象時,儘早去醫院就醫。

  • 5 # 健康養生週刊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然過冬?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科副教授、醫學博士彭銳指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冬季重在“溫通”,衣著上要固護好身體幾個重要部位的陽氣,起居、運動要避開誤區,以免引起意外事件。

      冬季心腦血管病患者的養生保健,以“溫通”為原則,特別是在天氣突然轉冷的時候。彭銳提醒,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秋冬季節首先要注意保暖。“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夏的陽是生髮之氣,秋冬收斂。”秋冬季穿得太少,是在耗散陽氣,對人體健康是不利的,秋冬要養閉藏之氣,要固護好自己的陽氣。

      身體四個部位的陽氣要護好

      頸部。頸部的大椎穴是氣血執行的重要樞紐,如果受寒,會出現頭暈頭痛、背部不適的感覺。冬天圍圍巾或者穿高領毛衣,可以固護大椎穴的陽氣。

      腳部。人的陽氣從足底開始升騰起來,“足寒則周身皆寒”,腳部沒有保暖好,陽氣就容易從足底散失。

      前胸。有的人喜歡敞懷走路,但中醫講,人的腹部屬於陰,背部屬於陽。背部實際上是比較耐寒的,胸腹則容易受寒邪、溼邪侵襲,因此胸腹、肚臍都要固護好。

      關節。很多中老年人患有肩周炎,假如肩關節沒有保暖好,很容易犯病。

      心腦血管患者冬季運動誤區

      誤區一:胸口悶痛,做點運動就好了

      彭銳介紹,有的心腦血管患者遇上胸口悶,認為是中醫說的“血瘀”,其實不然。比如冠心病的特點是隨著運動量的增加,症狀越嚴重。又如,最典型的心絞痛是一種壓榨感,就像有東西壓在胸口、攥著心痛,喘氣不順暢、憋氣,刺痛感、絞痛感都有可能出現。值得注意的是,心絞痛還可能放射到背部、牙齒,讓患者感到背痛、牙痛。

      溫馨提示:

      彭銳提醒,實際上這個時候不應該再增加運動量,需要的是安靜地坐下來,服用速效救心丸、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等,如果還是沒有緩解,就要及時馬上撥打120求救。

      誤區二:遊冬泳鍛鍊身體好

      彭銳說,現在流行跑步,但老年人往往膝關節不好,並不適合。游泳受水性和季節的限制,也不是人人皆宜。彭銳指出,冬泳對於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等基礎病的人來說,確實可以鍛鍊陽氣,增強抵禦寒邪的能力。但對有心腦血管基礎病的人來說血管調節功能本來就差,有可能誘發心腦血管意外事件。

      溫馨提示:

      彭銳說:“關節狀況好的話,可以選擇慢跑、打球,但要避免太劇烈的運動,關節基礎不太好的話,快步走、騎單車、跳廣場舞等,既能鍛鍊身體,又能避免關節損傷”。

      誤區三:運動時間早晚都可以

      有的老人家無論颳風下雨,一年四季雷打不動地出去晨練。彭銳介紹,《黃帝內經》中指出,冬天的養生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早一點睡、晚一點起,等太陽出來了再起來活動,固護陽氣。所以,一天中,最佳的鍛鍊時間是在下午,適合稍微劇烈一些的運動。早晨起來可以進行輕中度運動,不主張一大早起床就跑步。晚飯後散步,也不要劇烈。

      溫馨提示:

      彭銳提醒,傳統醫學講究“天人相應”,“虛邪賊風,避之有時”,當風大雨大、霧霾風沙重的時候,不建議運動。另外,也不主張夜裡運動,比如一些夜跑族,跑完後再睡覺,一來睡眠的時間晚了,二來血脈流通加速,可能導致入睡困難。

      誤區四:運動出一身大汗才暢快

      “秋冬養陰”,秋冬運動不要過量,運動到大汗淋漓是不合適的。“微似有汗者益佳”,身上感覺暖了,稍微有一點汗,是最佳的運動後狀態,特別是中老年人。

  • 6 # 常勝將軍

    春夏秋冬都一樣!心臟的問題都是在於心情!不生氣你身不由已。我建議儘量脫離這個環境。改變環境是良策!你天天吃藥也白塔,心情和精神為主,藥物為輔。話雖然這麼說,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改變不了,這就是命!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不相信,也可能都明白這個道理,但實際做不到!改變自己,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做不到,老天爺掌握你的命運。

  • 7 # 糖尿病健康之路

    冬天的確對心血管患者不好,但要仔細做到以下四點,是能夠有用避免的。

    一、留意防寒保暖:入冬後,心血管患者要及早穿戴保暖服裝、鞋、襪、帽,特別是在寒流襲來,氣溫驟降時,更要及時增加衣服。在飲食上,應恰當多吃養分豐厚不油膩的食物。

    二、謹防傷風。如患流感或傷風后,更應仔細醫治和歇息。

    三、堅持恰當訓練和室外活動,特別是有氧運動。能夠增強體質和進步上呼吸道的抗病力,而且還能下降血壓、血脂和血粘稠度。但訓練有必要因人因病況輕重而定,而且要恪守醫師的輔導,每天應到室外活動一段時間,以增強抗寒才能,但不宜長途旅行。

    四、正確服藥。冬天裡不行隨意停藥,尤其是正在服用降壓藥的高血壓患者。

  • 8 # 藥療君

    熱脹冷縮是最簡單的物理學現象,對於血管也是一樣,到了冬天,由於氣壓的升高,溫度的降低,身體會處於寒冷的環境中,血管問題也就隨之而來。心血管患者最懼怕的就是過冬了。

    心血管病人安全過冬:保暖!

    保暖很重要!天冷了,對於心血管不好的中老年人,秋衣秋褲,毛衣毛褲,該穿就得穿了,必要時還要帶圍脖,戴帽子(保護前額)。

    這裡要著重說的是,在暖室內(室內暖氣很足)甚至有些微汗,突然間來到室外,這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

    心血管病人安全過冬:飲食清淡

    冬天,萬物凋零,與夏天相比新鮮的果蔬相對少,加上天氣冷,很多人願意吃的油膩一點,喝肉湯保暖。這對於心血管病人來說也不好,吃的油膩會導致血膽固醇的升高,高膽固醇血癥與心腦血管疾病的關係密切。因此,即使在冬天也要注意飲食上的清淡。

    心血管病人安全過冬:多運動

    天冷人就不願意動,加上氣溫低血管收縮,就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因此即使在冬天,運動也不能少,注意不能太劇烈了,像太極拳,快走等還是很不錯的選擇。對了,儘可能在天氣晴好的日例子選擇戶外運動,曬太陽還可以促進維生素D的吸收。很多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了,維生素 D 會影響心肌的收縮功能,維生素 D 缺乏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秋天已經來臨,冬天還會遠嗎,在冬天來臨之際,有心血管困擾的親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 9 # 遼瀋名醫
    1、首先明確提示一點,做好頭部、脖子的保暖!

    心腦血管病患者,都該認真做好“過冬”準備。

    與冬天相比的夏天,是心腦血管病發病的低谷期,一些心血管科的病房內都開始逐漸出現空床的情況。而一旦進入冬季、甚至秋季早晚溫差開始變大的時候,病房就開始陸續“上人”了。

    這些患者還算幸運的,因為他們還有機會控制病情、及時治療。但有很多人連進入醫院的機會都沒有了。

    有的老人晨起鍛鍊,在公園猝死;

    有的老人在大眾浴池洗澡後出門回家,倒在了家門口,再沒起來……

    這都反映了一個秋冬季的心血管熱點健康問題:血管如此脆弱的你,為你的血管做好保暖了嗎?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一旦遇到冷空氣,血管就會收縮、或者痙攣,如果本身是冠心病患者或者是腦梗、心梗的高危人群,血管有粥樣硬化的情況存在,那麼就可能出現心血管病發病的情況,重度就是心梗、腦梗發作,甚至奪命!

    所以天涼了,這樣的人群就該做好保暖了,額頭和脖子都是容易被忽視的部位。

    一些人在暖氣烘烤的屋子外出時,甚至頭部還微微出汗,直接扎進冷風中,不用多想也都知道對健康是大忌!

    2、飲食方面,入冬後要防止心腦血管病,依舊要保持低油低脂低鹽飲食。避免血管內血脂沉積、血管壁增厚帶來的隱患。3、運動不宜過量,有氧運動為宜,散步、瑜伽、太極拳等都是可行的選擇。但切記,儘量在上午10時到下午14時之間外出鍛鍊,避免低溫對血管的襲擊!
  • 10 # 藥師方健

    冬天是心血管病的高發的季節,不難發現每逢天氣寒冷時來醫院看心臟病和腦中風的人比平時明顯增多,這提醒我們要在寒冷冬季要特別注意預防心血管疾病發生。

    為何冬季心血管疾病高發?

    冬天溫度降低時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收縮、血流緩慢,同時寒冷刺激下交感神經系統活性可迅速增強,血漿中兒茶酚胺等縮血管物質水平顯著升高,心率加快、心搏量加大、心輸出量增加,可導致血壓急劇上升,導致心臟和腦部的血栓脫落,而血栓可以隨著血液流到心臟和腦動脈血管中,堵塞血管導致心肌梗死和腦梗死,另外,血壓急劇升高可導致血管破裂、血液外溢,擠壓腦組織,形成腦出血。

    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警惕這3個發病訊號

    1. 胸部異常疼痛

    如果感覺胸部悶痛,壓榨樣痛,或者疼數分鐘,活動後加重,休息後能緩解,緩解後和沒事一樣,或者感覺疼痛放射到背部或左肩,同時有憋氣或出汗等症狀,需要警惕可能是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發生,應當第一時間打120去急診就診。

    2.其它部位的異常疼痛

    如果突然出現上腹部、頸痛、下頜、咽部疼痛或者牙痛,原因無法解釋時,也有可能是心臟病發作的表現,此時也不可大意,應該考慮到心肌梗死發病可能,應儘快就診。

    3.胃腸道不適症狀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心梗會出現出現噁心、嘔吐、腹脹、上腹痛等胃腸道不適症狀,你以為是急性胃腸炎,然而下壁心肌梗死可以刺激膈肌及胃腸道系統也能產生胃腸道不適症狀,此時也應警惕,儘早就診才是安全的選擇。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何安全過冬?

    1.保暖

    特別提醒,保暖特別重要,應該全方位武裝起來,冬天身上一定要穿暖、頭要戴帽子,頸要帶圍脖,室內溫度適宜、不宜過熱,也不宜出汗。刷牙、洗臉要用溫水。冬天室內外溫差較大,有心血管病的人應減少外出,太陽出來後再到戶外走走,不可在低溫如早上或晚上鍛鍊。要多曬太陽,注意背部要保暖,避免寒氣從背部侵入。室內要勤開窗通風,避免細菌增多。儘量減少火爐取暖,減少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積聚誘發肺部疾病,進而影響心臟病的復發。洗澡等衛生間的溫度升高後再進去。

    2.堅持服藥

    在專科醫生指導下按時按量服用心血管疾病治療藥物,不可擅自停藥,特別是降壓藥、抗血栓藥物,雖然停藥一時沒有什麼不舒服症狀,但停藥時間長了可帶來災難性後果如心梗發作。

    3.注意飲食

    均衡飲食,要多吃含纖維多的菜,如葉子蔬菜、水果,要戒菸、限酒,儘量避免過度油膩食物,建議採用“三低一多”模式,低鹽(有心臟病的鹽<6克,嚴重的<3克)、低脂、低膽固醇,多吃含鉀的食物如香蕉、魚、豆製品、桂圓、葡萄乾、蘑菇類。要多喝水,睡前、早上應喝杯溫白開水。多喝水多吃富含纖維素食物可以避免大便乾結或在腸道堆積,降低排便難度從而降低心梗發生的風險

    4.適量運動

    可以慢跑、快走、太極拳等運動,運動在自己承受範圍內,不可過度勞累或超量運動,會增加心血管病復發的風險。運動可促進胃腸蠕動,減少便秘,減少血壓急劇長高。

    5.心態平和

    避免情緒劇烈波動,人在大怒發脾氣或太高興時,血管收縮、心跳加快、血壓上升,容易發生心梗和胸痛。多和新老朋友聊天、活動。平時情緒淡泊、樂觀。

  • 11 # 營養海賊團

    該這樣做:

    1.多穿點: 冬季室內外溫度差增大,會引起人體內分泌的變化, 導致耗氧量增加,造成血壓升高,增大發病風險, 易誘發心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

    早上起床先在被窩中活動一下身體; 夜間起床上衛生間時,要注意動作輕柔、緩慢,穿衣服時要防止著涼;

    洗臉、刷牙要用溫水;洗澡前應先讓浴室充滿熱氣, 等浴室溫度上升後再脫衣服;外出時,多穿點,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會吃點: 為抵禦冬季的風寒,人們需要攝取更多的熱量,於是餐桌上各種肉類食品明顯增多,這就會增加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性。餐桌上肉類食物首推魚蝦,其次是雞、鴨、鵝等白肉,除了肉類,每日水果和蔬菜不可少。

    3.水多點: 增加飲水量,防止便秘、血壓升高導致腦血管意外,還可防止血液黏滯度大,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每天至少八杯水,約1600ml。

    4.開心點:心態要好,保持心情愉悅。

    5.多動點: 快走、慢跑、打太 極拳等有氧運動,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增加血管的耐受力和保持已有的彈性。 切忌過度勞累和超負荷運動,會加重心臟負擔,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血管疾病。

    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

    執業中藥師 九維健康學院一級講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女孩注重金錢而不是感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