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雷契
-
2 # 苗醫生治痘痘是騙局
如果說中原算正統,無疑北朝是正統,只能說地理上是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北方被異族侵略,大量的技術傳播到南方,北方十室九空,中原人民遷徙南方。文化上我們熟知的南朝肯定是正統中原文化,而且適應了南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
3 # 勤拾明月
隋唐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所以推崇北朝為正統。但是,南朝卻是正統晉朝的延續。所以到了唐朝,修《晉書》,奉南北朝共為正統。宋朝修《新唐書》,《新五代史》,認為自己承自五代,五代繼承唐代,都是正統。而隋唐繼承的北朝,所以宋朝建立後也是承認了唐朝的觀點,南北朝共為正統。宋朝有十七史,其中就包括《南史》和《北史》。不過,到了神宗的時候,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只奉南朝為正統,然而種說法在當時並沒有佔絕對優勢,畢竟宋朝一直是承認唐朝是正統的,而隋唐繼承的是北朝。宋之後,蒙元奉宋遼金共為正統。明代有二十一史,南朝,北朝,宋遼金元都包括在內。到了清朝增加為二十四史。所以,南朝,北朝共為正統,從隋唐到清朝,是得到普遍承認的。從前往後推,當然是南朝為正統;從後往前推,那北朝也是正統。因此,它們都是正統。不然,別說崖山之後無中國了,南朝之後就已經無中國了。(當然,崖山之後無中國的說法是不對的)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回答這個問題比較簡單,肯定是南朝,而不是北朝。
但是,回答了並不就完了,還得說理由。這個理由可不是一句“北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南朝是漢民族建立的朝代”這麼簡單。
咱們先來看看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有過什麼樣的正統。
(夏朝)
在秦漢之前,正統是中原地區。中原,顧名思義,就是居於中間的,比較平坦的地方,也就是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地方。三皇五帝時候,炎帝住在中原地區。後來,夏朝住在中原地區,接著商朝,接著是周朝。雖然如此,這個正統卻也有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比如,本來炎帝是正統,但黃帝打敗炎帝后,黃帝部落就成了正統。此後夏商周三代的情況差不多。夏朝本來是正統,商朝被夏朝鄙視成那些做生意的人。但後來商朝取代夏朝,它又成正統了。在商朝人眼裡,周朝人是西戎,當然不是正統,但是周朝代替商朝,入主中原後,周朝又是正統了。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正統不正統,並不是他是什麼民族,而是他住在什麼地方。只要是住在中原地區的,就是正統。
不過,這種觀念在秦漢以後,發生了較大的變法。秦漢以後,中國本土居民,在之前華夏族的基礎上,形成了漢族。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周邊的少數民族也在形成他們自己的民族。尤其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北方的少數民族流動性很強,民族在不斷地分化融合。但是,也有一些民族凝聚起來,比如先後形成的匈奴、突厥、羌族、契丹、女真、蒙古等等。
(秦漢少數民族及漢民族)
從秦漢到宋末,北方少數民族和南方漢民族一直處在對抗之中。但是,這些少數民族,再也沒有像夏商周三代及之前的三皇五帝時期那樣,少數民族完全取代了居於中原地區的民族。因此,這時候的正統就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居於中原地區的叫正統,而是漢民族政權所在地叫做正統。這也就解釋了,南北朝的時候,為什麼居於南方的幾個政權叫做正統。南宋的時候,為什麼雖然它偏安一角,仍然還是被稱為正統的原因了。
元朝的時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全面替代漢民族政權。那時候,蒙元把國內的人分成四個等級,蒙古人是第一個等級,最南方的漢人是第四個等級。這樣,元朝時候的正統,就是北方,就是蒙古人。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政權全面替代漢民族政權。不過,滿清人的做法和蒙元人不太一樣,他們雖然也強調了滿請人高人一等的意識,但並沒有把國人分成三六九等,所以不久,滿請人和漢人就實現了融合。這時候,在滿清人眼裡,正統的就是整個中國,他們自稱天朝。而海外的一些國家,東南亞國家,西方國家,反而不是正統了。
(清朝與周邊)
說到這裡,我們其實就應該明白,所謂正統,原本就是自欺欺人的一種觀點。在一個國家的人時時處處覺得他是正統,對別的國家不屑一顧的時候,這個所謂正統的國家和政權,被推翻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
-
5 # 葉亞威
所謂的正統,古代基本以是漢族建立的王朝,以及佔有中原地區才被認為正統。北朝雖說是少數民族,但他們佔有中原地區,所以他們自認為自身是正統;南朝是漢族,所以也自認為是正統。他們相互不承認對方的正統。但後世都承認他們的更替性
-
6 # 可忽略錯誤
異族與異族之間有正統談?正統不正統當然只能是在自民族裡討論了,劉備曹操他們之間掙一下。完顏阿骨打和趙宋爭正統?笑死人。幹嘛不問美國是正統還是俄羅斯是正統?打個比方,李家人他有幾個孩子,嫡系的自然是正統,庶出的不算正統,你一個張家人跑過去說你是李家正統,因為我霸佔了你們家房子。。。。這不是鬧笑話嗎????
-
7 # 歷史哨聲
傳統觀念上南朝是正統,原因就是衣冠南渡的東晉,更容易被認為是西晉的繼承。也因為這個鮮卑的北魏,自認是接曹魏的正統,而非西晉。
因此要準確來說,誰是正統,南北朝各有各地的道理。南朝說自己是接西晉的正統,北朝說自己是接北魏的正統。
但若要從歷史程序來說,北朝衍育了隋唐的大一統,思想主流在北朝,反觀南朝,和很少有什麼改變,因此說北朝是正統更符合歷史程序。
-
8 # NicholasDandan
一般認為南朝是正統。北朝是少數民族政權,而且同時存在多個政權。而南朝繼承了原大一統王朝西晉的政權,自東晉到宋齊梁陳,雖歷朝以來地盤都有所縮小,但總體穩定,南邊始終只有一個政權。經濟、文化等方面發展水平均高於北邊。不過,北周滅北齊後,北方實現統一,楊堅建立隋朝,與陳朝對峙,此時開始,應該視隋朝為正統王朝。
-
9 # 股票花花
其實首先應該解釋什麼是正統?傳統的觀念認為我們漢族是正統,少數民族是非正統,照這種觀點,好像南朝感覺要正統些。實際上,我們追溯一下中國從夏商周以來國家和民族的演變(這太長,不再敘述,自行學習),可以知道,我們的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其實一直在不斷的融合其他民族。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大國楚國為例,是南方的蠻人和越人,不能算正統,甚至一統天下的秦國,只是西遷華夏族的一支,王姓是嬴,而真正的周天子姓姬,嚴格來說,也不是正統。因此,所謂正統之說,本身就不正確。現在的中國人,是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組成,國家允許甚至鼓勵少數民族漢族通婚,誰能把各民族完全區分開來。即使漢族,也一樣是幾千年各民族融合而成,誰又能說自己完全是正統的華夏族血統。所以,區分南北朝誰是正統根本就沒有意義,正如我們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當年炎帝和黃帝是兩個水火不容的部落,還一場大戰,那麼,炎帝和黃帝誰又是正統?
-
10 # 寒鯤
南北朝人怎麼看誰是華夏正統?
南北朝雙方,無論是評價對方,還是評價己方,關於誰是華夏正統的定位是有變化的。
在北魏太和改制以前,無論是東晉南朝一方,還是十六國北朝一方,除了北魏前期與南朝的互罵(北魏罵南朝為島夷、南朝罵北魏為索虜),大體上還是共同認可南朝的華夏正統性的。南朝之所以是正統,絕不僅僅是政治上直接繼承自漢魏皇權,而是在文化上繼承了代表當時華夏文化精華的漢魏禮制,朝儀、服制、門望乃至田制、官制等等,在當時的士大夫圈子裡是遠遠比皇權更加重要的正統根本。前秦王猛勸苻堅不要伐晉,便有推崇東晉文化正統的意味,而不是推崇東晉皇權。
直到北魏馮太后與孝文帝先後主持的太和改制,徹底扭轉了北朝的蠻夷形象,換言之,北魏的主動華夏化,使得北魏得到北方甚至南方士大夫的認可,蠻夷入華夏,則以華夏視之。詳言之,馮太后自身的北燕皇室出身、李沖招攬涼州人士為北魏所用、王肅投奔孝文帝並建設禮制,標誌著北魏融合了涼州、遼東、南朝三個來源的華夏禮制,使得南朝來使都不得不承認北朝文物典章的齊備。質言之,南朝在此時雖不願意大方承認,卻也傾向於認同北魏華夏正統性的增加。
侯景之亂以後,北朝東西兩國取得對南朝的全方位壓制態勢。建康與江陵的兵火,使得南朝的“文物典章”嚴重流失,陳霸先等一干武人的上位,進一步惡化了南朝士大夫的政治生態。南陳再自稱華夏正統,就未免底氣缺乏了許多。
隋唐以降怎麼看待南北朝?由於統一中原的隋唐皇室及其所依靠的軍功貴族大體主要來自於北鎮之亂以後的北朝,且北朝在以文物典章為代表的華夏文化軟實力上也逐步趕超南朝,所以隋唐統治者,尤其是進行了首次大批次官方修史工作的唐太宗君臣,自然會承認北朝的華夏文化正統性。而南朝畢竟是漢魏晉的嫡系繼承者,北朝再怎麼趕超,也是一個漢魏晉的學習者,所以,唐朝在承認北朝的同時,也必須承認南朝,方能接續上秦漢以來的華夏文化正統,何況隋唐的前身北魏,也確實在社會制度上以南朝為藍本,進行創制。
唐朝以後的王朝,都繞不開唐朝,宋元明清也便延續了唐朝的南北朝觀,所以,《二十四史》中,《南史》與《北史》的始終並列,便是唐朝以來的“固定搭配”,從未更改。
-
11 # 青年史學家
一般認為,南北朝時期在東晉滅亡之前,南朝是正統。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北魏是正統。因為東晉雖然偏安半壁,但畢竟是司馬氏的天下,還是天下的正朔所在。但是自劉宋代替東晉之後,性質就不一樣了,劉宋畢竟是寒門出身,而且並未一統天下,只能算是半壁江山。而此次的北方,自西晉滅亡之後,前趙、後趙、前秦等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僅僅是半壁江山,有的甚至只能算是地方性政權,比如說涼國和燕國,只有當北魏一統黃河流域之後,北方政局才算是穩定下來。
尤其是當北魏馮太后和孝文帝改革之後,北魏已經成為一個融合胡漢的政權,具有一統天下的意識形態資源。而此時的宋齊梁陳等國作為東晉的延續,也具有一定的正統性,但是其綜合國力和統治的多元基礎構成上,相對於北魏還是稍遜一籌。但是從北魏分出的西魏和北周,成為後來隋唐統一天下的基礎,從北魏分出的西涼和北齊,按照陳寅恪先生的觀點,實際上儲存了中華的文物制度,所以綜合源與流的關係,北魏兩者兼備,但是宋齊梁陳只具備源這一個方面,因此可以說在北魏建立之後,只有北魏才是天下正朔的代表。確定正朔是一個很複雜的意識形態問題,需要綜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比如蜀國和魏國誰是正統,這個其實就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
12 # 本人叫芍芍
得黃河者為正統,其餘的都沒什麼依據。母親河是黃河不是長江。華夏起源於黃河,而不是漢族那邊多那邊就是正統。連母親河都守不住,還有臉叫正統? 歷史上南方政權哪個不是窩囊廢,還正統?東吳?陳?南唐?吳越?南宋?南明? 民國? 劉邦南方人,朱元璋南方人,怎麼沒見把政治中心放到南方?
-
13 # 司馬長史
幾千年各國爭來爭去,爭得就是個正統的名義,南北朝就是因為誰都不能做正統,所以史書才冠之以“南北朝”的稱呼。東周朝滅亡的時候,秦朝還沒有成型,但這個時間縫隙很短,沒必要再起個名字,PS 南朝,繼承了東晉江山。南朝經濟軍事實力,根本就比不過北朝。人口和麵積也沒有北朝大。北朝政權更迭太頻繁。
-
14 # 憤怒的程程
錯了,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後鮮卑人就被漢化了,從思想和生活習慣上來看,拓跋鮮卑已經算是漢人了,所以說他是少數民族是錯誤的,因為民族的界定血脈不是依據,再者,繼承北周的隋是漢人楊堅建立的,之後所有的朝代都是隋的基礎上建立的,所以正統是隋,也就是說正統是繼承北魏,西魏,北周的隋,正統理所當然是北朝
-
15 # 歷史觀點
所謂萬世一系,在中國不存在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歷來都是強者為王。不過,無論哪個政權,都還是要強調自己是和炎黃有親戚關係,這才服得了人。
-
16 # 羽林輕騎
南北朝是承上啟下的朝代,它上承兩晉,下啟隋唐。
南朝是指建都建康的劉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是指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對南朝和北朝誰是正統的問題,爭論古來已久,唐朝奉北朝為正統,宋朝則奉南朝為正統,其實二者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場看問題,李唐家族傳承於北朝的北周,自然要奉北朝,而趙宋家族面臨北方西夏國和大遼國的競爭,自然就要奉南朝,因此兩家人的看法都失偏頗。
好在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南北朝是中華民族歷史的組成部分,屬於中國人自己的歷史,因此我們今天可以站在公正的立場來談正統。
要談正統,首要就定義什麼才是正統。
所謂正統,就是王朝先後相承的系統。這又有兩層含義,一是政治上的先後相承,一是文化上的先後相承,下面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看南朝和北朝的正統性。
從政治上看南朝和北朝的正統性如果從政治上的先後相承來看南朝和北朝,就比較容易定義了,南朝比北朝有著明顯政治上的正統性。
南朝的四個王朝,劉宋、蕭齊、蕭梁、陳朝,都傳承於東晉,而且都是一脈相承的禪讓,雖然所謂的“禪讓”從來都是鬼頭刀下的神操作,但畢竟是“禪讓”。其中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得之東晉晉恭帝的禪讓,而蕭齊的開國皇帝蕭道成又得之劉宋宋順帝的禪讓,蕭梁的開國皇帝蕭衍得之蕭齊齊和帝的禪讓,陳朝的開國皇帝陳霸先得之蕭梁梁敬帝的禪讓。
反觀北朝的五個王朝,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都源出中原王朝之外的東胡,黑龍江流域的鮮卑族拓跋氏。
西漢時,由於蒙古高原的北匈奴在漢軍不斷打擊下西逃,使得蒙古高原空出了大量無人的草原和湖泊,讓苦寒之地的拓跋鮮卑得以西遷,逐步向中原靠攏。曹魏時期,同樣是蒙古高原原住民的南匈奴被曹操內遷至山西離石一帶,拓跋鮮卑更加迅猛的填補了他們留下的真空,到晉朝時,拓跋鮮卑已經到了雲中一帶(今日內蒙呼和浩特)。
西晉末年的八王之亂使得晉室急速衰弱,匈奴劉淵乘機起兵造反,晉軍依靠自身力量已經無法對抗匈奴軍,就開始藉助這支拓跋鮮卑的力量。
拓跋軍團在當時是一支罕見的力量,他們的突騎屢敗強悍的匈奴漢軍和石勒趙軍軍團,使得匈奴漢軍和石勒趙軍團畏之如虎。《資治通鑑》記載匈奴軍遠遠看見拓跋軍就跑了,“漢(匈奴)兵望見鮮卑,不戰而走。”石勒軍團主要是羯人,高鼻深目,長得人高馬大,和晉軍作戰有先天的心理優勢,但是好幾次對晉軍大勝之後正士氣旺盛時,突然發現拓跋軍隊的騎兵,身經百戰的石勒前一秒還有著羽扇綸巾的風度,後一秒就突然變得驚慌失措,他計程車兵們更是嚇得屁滾尿流,四散奔逃。
因此以當時各軍的戰鬥力比較,拓跋軍團是妥妥的第一,但是拓跋軍雖然戰力強悍,他的組織形式卻很落後,還是原始的部落性質,而且人數也少,綜合實力相比各方還很差,好在這時他們有個英明的酋長拓跋猗盧。
拓跋猗盧依靠拓跋軍的強悍戰鬥力,和晉朝的幷州刺史,那位和祖逖聞雞起舞時睡一張床劉琨拉上了關係,兩人結為兄弟,劉琨封拓跋猗盧為大單于,又將幽州代郡賜給他,讓他做代王,以這些條件換取拓跋猗盧的拓跋軍向匈奴漢軍和石勒的趙軍開戰。
劉琨是有名的文武全才,當時京城文壇“二十四友”之一,他以為憑他的高學歷可以輕鬆將沒有學歷的拓跋猗盧玩弄於股掌之上。可是拓跋猗盧雖無學歷卻是高智商,他順水推舟的利用了劉琨給的便利,在同漢軍和趙軍的作戰中開疆拓土,壯大實力,最後強行將他的部落從貧瘠的塞外雲中遷入到富饒的雁門關內,讓劉琨目瞪口呆卻毫無辦法。
以後隨著晉朝勢力在北方的全面退出,這支拓跋鮮卑兵團又依附於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加入中原混戰,前秦滅亡後,這支拓跋鮮卑又出現了一位雄才大略的領袖拓跋珪,拓跋珪自稱魏王,北魏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而後拓跋珪南下滅了同為鮮卑族的後燕慕容氏,在平城(今大同)稱帝。
整如月滿則虧,雄才大略的拓跋珪在平城稱帝136年後,他的子孫已經衰弱無比,大權被權臣高歡獨攬,高歡立拓跋後嗣元善見做皇帝,建都鄴城,史稱東魏;東魏成立的第二年,另一位權臣宇文泰又立拓跋氏的元寶炬為帝,建都長安,史稱西魏。
再過了15年,高歡的兒子高洋被東魏皇帝元善見“禪位”做了皇帝,建立了北齊;又過7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接受西魏皇帝拓跋廓的“禪讓”,建立了北周。
由此可見,北朝的五個朝代,皆出於鮮卑拓跋氏。
透過以上南朝和北朝政治脈絡的梳理,可以很明顯的得出結論,南朝的四個朝代都透過“禪讓”順承了大一統的中央王朝晉朝,而北朝的五個朝代,乃是以傳統中央王朝周邊四夷中的東胡入主中原,期間又有分裂,因此,南朝在政治上的正統性是毋庸置疑的。
從文化制度上看南朝和北朝的正統文化制度的繼承比較複雜,因為隨著文明的進步,傳承已久的文化要想延續,就一定要與時俱進,煥發新的活力,抱守殘缺最終會走向消亡,即便出現原教旨主義的復辟,也只能是一時的小醜跳樑而已。文化制度又是超越種族和國界的,尤其中華的孔孟和老莊文化,更是有極大的包容性。
陳寅恪說:“在我國曆史上,統一不能從血統入手,而要看文化高低,文化低的服從文化高的,次等文化服從高等文化。”因此,誰能夠讓文化制度不斷髮展,不斷散發出生命力,誰就是文化制度的繼承者。
當然文化制度的與時俱進和創新也是有條件的,不能偏離文化宗旨,那種完全不著調的改變和歪曲不是繼承,而是侮辱。
北朝為漢文化制度的創新和延續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中北魏孝文帝功不可沒,如果沒有孝文帝漢化改革給漢文化注入的活力,就沒有後來隋唐的輝煌,因此北朝擔負了大多數魏晉和隋唐之間的承上啟下責任,文化上的正統應該屬於北朝。
為了讓讀者有清晰的瞭解,輕騎哥可以做個簡單的論述。
北朝對儒家“大一統”的追求勝過南朝實現了“大一統”的君主才是正朔,這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內容。
南朝君主中,有四位皇帝具有“大一統”的意識,即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宋文帝劉義隆,梁武帝蕭衍和陳朝宣帝陳瑣,其他君主只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得過且過。
反之,北朝君主們急於獲得“大一統”的正統地位,對南征熱情就比較高漲了,正如陳寅恪說:“中原衣冠多隨東晉渡江,漢人正統似在南方,如果不攻取南朝,就不能自居於漢人正統之地位。”因此自北魏拓跋珪開始就不斷的南征;南朝劉裕在時,北魏還不得不處於守勢,劉裕死後,明元帝拓跋嗣就迫不及待開始了南征;太武帝拓跋燾更是不斷開疆拓土,不僅在北方進行統一作戰,更積極進行對南朝的南征;孝文帝元宏對南朝梁齊發動了三次南征;孝文帝死後,宣武帝元恪又對南齊和南梁南征,北齊高洋也對陳朝發動南征,周武帝宇文邕也是位狂熱的“大一統”者,他滅北齊後又準備平突厥,最終目的是南征滅陳,然後統一全國,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
北朝官僚制度比南朝官僚制度更先進閻步克教授說:“與南朝相比,北朝的官僚政治在運作上更為富有效能,而且在制度上贏得了眾多進步。”
南朝落後的官僚制度造成“江南人有學業者,多不習世務,習世務者,又無學業。” 《顏氏家訓》卷四《涉務》中還說了兩件事,一是所謂計程車人階層“不知幾月當下,幾月當收,安識世間餘務乎?”即連最簡單的基本農活知識都不懂,又怎麼能知曉天下大事?二是“士大夫皆尚褒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說明當時的南朝士大夫們身體非常羸弱。
北朝先進的官僚制度則使得婦女們都顯得英姿勃發,《魏書》中有“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疊雙。婦女尚如此,男子那可逢!”婦女尚如此尚武奮進,更何況男子,這樣一來,北朝體制就比南朝有著明顯的優越性。
其實,當時南朝梁武帝也感覺到北朝官僚制度的先進,也效法了北魏孝文帝的官僚制度。
北朝對秦漢以來律法的繼承強於南朝南朝“尚清談,崇文學。”,北朝“尚武功,崇吏治。”這樣就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現象,由於南朝重清談,不重名法,實際已經脫離了秦漢以來的律法系統,而這個系統被北朝完整的繼承下來,形成一條很清晰的脈絡,從秦漢到魏晉再到北魏北齊,最後進入了隋唐,“北朝自魏而齊而隋而唐,尋流溯源,自成一系,而南朝則與陳氏之亡而俱斬。”南朝所謂的清談,若用在治國安邦上,只能誤國誤民,因此自然就被淘汰了。
結論透過以上政治和文化體制兩個方面對南北朝正統性的比較,可以看出南北雙方各有優劣,南朝具有政治上的正統性,而北朝具有文化體制上的正統性,因此難以說明二者哪個更具有正統,也正因為如此,李唐奉北朝和趙宋奉南朝都各有各的道理,我們今人要站在歷史的宏觀高度,來辯證的看待南北朝,這個時期的南北各朝,都是中華民族燦爛歷史的組成部分,也都貢獻出了他們燦爛的文化,他們共同使得中華民族產生厚積薄發的效應,進入隋唐盛世。
-
17 #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前期是南朝,可是到了後期北魏形成了穩定的政權格局之後,正統反而轉向了北朝。我國對歷史朝代有個簡單的總結。將隋朝之前,漢朝之後,統稱為魏晉南北朝。也就是說,漢朝滅亡之後,魏國是正統,之後是司馬晉朝。當南北朝格局形成之後,又加上了“北”字,說明這是對北魏的認可。
為什麼說前期南朝是正統呢?歷史的沿革並不以人類的感情為主觀轉移,而是看當時的歷史氛圍下的人心所向。在司馬睿衣冠南渡之後,北方大地一片狼煙,各個少數民族勢力你放唱吧我登場,可謂是好不熱鬧。但是北地的漢人依然心向晉朝。後趙大亂之時,現在山東地帶歸附晉朝的百姓每天都有上千人。石勒死後,石虎殘暴,北方民心盡失,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晉朝就能說明一切。到了東晉後期桓溫北伐的時候,北方居民依然將東晉軍隊看作“官軍”。紛紛拿出酒肉犒勞東晉軍隊。可見此時的北方人民始終都是心繫晉朝。所以說這一時期的南朝應該是正統的。
而到了南朝紛亂,北朝穩定之後,反而北朝成了大家心中的正統。在我國南北朝的整個歷史時期,北方出現了一個穩定的統一政權,這就是北魏。公元317年東晉立國,到了420年東晉就禪讓給了劉裕,只維持了一百年的國祚。而北魏在公元385年擊敗後燕之後很快統一北方。這個歷史時間很巧合。北魏完成統一的時間,東晉基本上快滅亡了。而南朝也順勢進入了混亂之中。而北魏卻維持了一百多年的穩定統治。這一時期,大部分北方的少數民族也開始逐步漢化。
我們的文化基因中有個很重要的屬性,那就是對外來文化的同化。只要你認可我的文化,服飾,飲食並且你也照著做,那麼即便是你要當皇帝,也不會遇到過大的阻力。北魏就是在逐漸漢化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大家心中的正統王朝。就好比滿清入關之後,雖然經過了血腥的大屠殺,漢民族就是不服,直到康熙之後徹底漢化,滿清的統治才得以穩定下來。穩定之後,大家就會奉你為正朔。北魏就是個類似於滿清的朝代。
後來的隋朝,其實是北魏分裂之後從北魏的廢墟上成長起來的,而楊堅也非漢人。他是漢化的鮮卑人,名字應該叫普六茹堅。但是我們的歷史有多少會計較楊堅的血統?如果隋朝人心不服的話,又怎麼可能是最後統一陳朝的那一個?可見,在南北朝時期,前期的正統是南朝,後期大家心裡上更多的將北朝認為正統!
-
18 # 妖鬼雜談錄
個人推測從當時歷史情況看在北魏道武帝稱帝之前,基本上奉南朝為正統,北魏到孝文帝漢化改革之後,南北併為正統。
1、道武帝稱帝前北朝從五胡十六國到北魏統一前,常用稱呼是“天王”少有用“皇帝”,其實就是在奉南朝為正統,而自己用比皇帝低一級的“王”的稱號。
劉淵篡晉,沒敢稱帝而是自稱韓王,靳準篡漢之後,對東晉稱臣,自稱天王,也不敢用皇帝的稱呼。之所以如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安撫北方沒有南遷的世家大族,同樣也是為了這個原因,王猛一直勸苻堅不要攻打東晉。
南朝雖然是篡位,但是繼承的是晉朝的文化、禮儀、制度等,所以南朝比北朝更為正統。
孝文帝漢化改革孝文帝漢化改革後,北朝開始主動漢化,吸收漢文化、繼承漢文化禮儀、各類制度等,北朝文物典章開始趕超南朝。
北朝在漢化的過程中逐漸繼承發展漢文化,漢魏制度,可以說北朝是從不正統開始學習逐漸變得正統。
而後隋唐的建立都是源自北朝,所以尊北朝為正統,但是又繞不開南朝。南北朝並立的情況就是因為沒法挑選一個當做正統,只好將其都奉為正統
-
19 # 國家人文歷史
“正統”二字一直是中國歷史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兩個字,每逢多個政權並存的時代或新的大一統王朝出現的時期,有關“正統”二字的爭論就會出現,南北朝自然也不例外。如果從王朝的傳承來看,南朝的政權延續自東晉,東晉又來自於西晉這個短暫大一統的朝代,故南朝應屬正統。何況東晉的偏居江南與五胡亂華相關,北方的高門大族大多南渡,有“衣冠南渡”的說法,故從文化角度來看,南朝繼承了更為純粹的中原文化,視南朝為正朔似乎是理所應當的。但矛盾在於,在兩晉南北朝之後統一整個中原地區的王朝——隋王朝,確是直祧北周,使得南朝、北朝孰為正統的問題再次引發爭議。此外,隋唐統一之初所採用的的均田制、府兵制等政策也有很強的北朝淵源,故北朝的歷史也對後續朝代的發展與延續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使得視誰為正統的問題更加複雜。
在當代學者的研究之中,有“南朝化”與“北朝主流說”兩種觀點。支援前者的代表有唐長孺先生,唐先生在其《魏晉南北朝隋唐史三論》一書中詳細的論述了其論點,認為唐初的均田制、府兵制等都在中期瓦解,後以兩稅法、募兵制代替,與南朝稅法、兵制相近,科舉以文學取士之風也承襲自南朝,更不必提文學上隋唐對南朝的繼承;強調北朝重要性的代表有錢穆先生、田餘慶先生等,田先生認為南北朝歷史運動的主體應在北而不在南,閻步克先生也指出北朝的官僚政治建設和法制建設等層面要優於南朝,為以後的歷史演變提供了出口。這是現當代學者對這一問題的闡述。
回到問題本身,如果我們僅從文化或是民族的角度考慮,奉南朝為正朔似乎是理所應當的,當時南朝計程車人們也大多持這種看法;但若是把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條件都納入我們考量一個朝代是否是正統的標準之中的話,北朝的影響也確實是不容忽視的,這一點,要辯證看待。
-
20 # 胡齊斯坦
當然南朝是正統了。資治通鑑也認定南朝是正統。最最最有力的證明可以讀《資治通鑑》隋記,隋文帝統一中國後,把南陳的樂器和音樂家都俘虜到了長安,聽他們用南朝樂器演奏,然後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此乃中華之音”!一個統一中國的皇帝都如此說,誰是正統一目瞭然。當然了,現在看,南朝北朝都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如同人的雙腿,缺一不可,同樣重要。但是非要按照古代的觀點找出正統來,那無疑是南朝了。
回覆列表
一般以南朝為正統 原因有一下幾種:
1漢族統治
2南朝是統一的 而北朝是分裂的
3南朝擁有始皇帝自古傳承的傳國玉璽 有傳國玉璽 就被視為正統
4國力雄厚 科技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