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魚精選
-
2 # 老劉愛吃骨頭
經過幾年的發展,SATA固態硬碟基本上已經在大眾消費者當中普及,那麼新問世的NVMe固態硬碟相比SATA有什麼不服不行的優勢?從SATA升級NVMe又會是怎樣的體驗?
SATA硬碟是半雙工執行,每個時間點只能讀取或只能寫入,NVMe固態硬碟則是雙全工可同時執行讀寫操作。NVMe協議要比SATA所用的AHCI協議更高效、更能充分利用多核心、中斷執行效率更高、佇列深度支援更好。
儘管跑分上看起來只有兩倍左右的差距,但實際使用中能夠體會到NVMe感覺更順滑,這是混合讀寫(讀取寫入同時發生)更高效的體現。
NVMe協議的固態比同容量的SATA固態硬碟最高快出47.6%,基本做到了按下滑鼠的手指尚未鬆開,應用視窗已經開啟的速度。
NVMe固態硬碟的另一個優勢在於體積可以做到更小,以東芝RC100為例,它長寬僅有22*42mm,單顆晶片集成了主控和快閃記憶體兩大部件,最高容量可達480GB,輕薄小巧如斯,效能卻比過去的SLC固態硬碟還要快,難怪越來越多的玩家忍不住要升級了。
-
3 # 永恆的黃金花瓣
nvme協議的 速度快一點
但要看你主機板上有沒有這個介面
我這個主機板上有兩個nvme介面
-
4 # 指繞南都
理論上講:SATA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受限於SATA-3介面的限制, 最高只有550MB/S的讀寫速度; 而NVME M.2固態硬碟的不再受介面的讀寫速度限制, 所以一些質量好的大品牌,可以達到2~3GB/S的讀寫速度....從測試軟體上,從測試資料上是可以很明顯地看得出兩者的區別但是, 具體就使用說,其實也沒有那麼大的區別:使用兩種固態硬碟的電腦開,關機的速度都非常快, 冷啟動的開機速度可以達到差不多10秒上下.也就是nvme硬碟測試資料上好看點,實際使用中區別不大。
-
5 # 肥胖西瓜
這兩者sata和nvme,根本的速度要看他們用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是不是同時代的東西,為什麼說同時代的呢,因為快閃記憶體顆粒到現在為止還是處於同一代的東西,sata和nvme固態用的都是同規格的快閃記憶體顆粒,不同的是nvme的介面速度更快,快取速度更快,這才是nvme快的原因,但是nvme固態上的快取一旦用完,速度就立馬取決於快閃記憶體顆粒這個最大的短板,也就是說nvme的快取一旦用完,立馬回到sata時代的速度
-
6 # ANNA老婆
首先看你主機板支不支援。不支援nvme就老老實實上普通固態。
其次我告訴你nvme固態和普通固態在執行中或者開啟軟體中速度基本沒有區別。你別看你讀取寫入速度非常快。但是實際使用上真的沒什麼區別。
再次,nvme固態安裝系統需要pe支援nvme固態才能安裝,一般的u盤識別不了nvme固態。你還要重新做個系統或者淘寶買個u盤系統。還有nvme固態的啟動模式也需要在主機板裡修改。
還有,nvme固態是隻有一個缺口的。你不要買成兩個缺口的固態。兩個缺口的固態跟普通固態速度一樣。
說其實的我也是用的nvme固態512g。上面安裝系統的問題就是我自己遇到的問題。使用了一段時間覺得還不如買普通的固態省的麻煩。記得固態越大越好越快越壽命久。最少最少都要240g的。
-
7 # 風科技
現在我們使用的SATA介面主要是3.0版本,該版本的介面基本理論最高速度在500M每秒左右,而最新支援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最高可以達到4 GB每秒的速度。
但是支援nvme協議並不能使用SATA介面,這就要求你的主機板有支援mvme協議的M.2介面!需要注意的是,m點二是一種介面的形狀,Nvme則是決定硬碟如何傳輸的一種協議。並且不光要主機板介面,支援固態硬碟本身也得支援,所以如果你的主機板有支援mvme協議的m點二介面,那麼你可以升級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並把作業系統安裝在此硬碟上。
硬碟最終是用來儲存資料的。基本上主硬碟才是決定整個計算機的執行速度的關鍵。所以需要把作業系統安裝在更快的硬碟上,作為資料倉庫盤的第二塊硬碟,則可以考慮使用SATA介面的硬碟,也可以使用m點二的硬碟,如果你的主機板上有第二個m點二介面的話。
-
8 # 英勇老壯漢
只要是正經主控加顆粒的ssd在日常使用中都差不多,我電腦上同時有840evo,sn750,兩條960pro,如果不看碟符的話,根本感覺不出任何差別
-
9 # 歸來的航海家
升級固態用NVME介面還是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首先要確認一下自己電腦主機板是否支援這兩者。最好的辦法是參考一下主機板的說明介紹,是否支援一目瞭然。比如下面這款華碩的ROG STRIX Z370-G GAMING WI-FI AC主機板,透過官方圖示介紹就可以查到,
從上圖可以看出來,主機板支援兩條m.2 socket 3 Tyce M(2242-22110) 固態硬碟,這裡要說明一下,m.2固態硬碟分兩種協議一個是NVME協議一個是SATA協議,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是普通SATA固態硬碟速度的5倍,SATA協議的M.2固態硬碟傳輸速度上和普通 SATA固態硬碟的傳輸速度並無太大區別。大家在選擇固態硬碟時這一點一定要注意,因為兩種協議的M.2固態硬碟的硬體介面不一樣,選錯無法插入主機板m.2硬碟位埠。這款主機板看說明提示支援PCIE 3.0X4模式也就是支援NVME協議的固態硬碟,
這款主機板還有6個 SATA 6g介面,SATA 6G 就說明介面為SATA3介面,可以接SATA3的固態硬碟。
確認NVME和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都支援我們要考慮增加硬碟是為了起什麼作用?如果只是用來做為各種資料的儲存盤建議SATA3的固態硬碟就可以,目前價格比較親民,可以低價獲得大容量儲存空間並不失讀取速度!如果是為了做系統盤和安裝應用的話建議選擇m.2 nvme的固態硬碟,比如系統執行和應用處理硬碟讀取速度還是比較重要的一環。
-
10 # 人民路一號
傳統的機械硬碟升級到固態硬碟是非常有必要的,至於是換一個M.2介面的NVME協議固態還是SATA介面的固態,第一點得看你有的主機板有沒M.2硬碟介面,有的話我們再開始比較一下兩種硬碟哪個更適合你。
1、普通的SATA固態,普及度最高,價格也便宜,最大頻寬6Gbps,讀取和寫入速度都在400-500MB/S左右,如果你只是普通家用,輕度遊戲電腦玩家,用SATA的固態硬碟也是可以滿足需求的,以西數綠盤SATA3-240G舉例,這個盤的價格大概是260左右,用做系統盤比機械盤區別還是很明顯的,特別是開機速度提升很大。2、M.2介面的固態,題主對M.2介面的固態應該還是很瞭解,M.2介面支援兩種協議,即SATA協議和NVME協議,走SATA協議通道的M.2固態速度和普通固態差不多,只是換了個外觀,也沒有升級的必要,要換M.2固態肯定是要換NVME協議的固態盤,頻寬最高30Gbps,理論上比SATA固態硬碟要快5倍,同樣以西數SN750-240G黑盤為例,價格在430左右,順序讀寫速度可以達到3470MB/、3000MB/S,如果你是個大型單機或網遊玩家,或者經常需要解壓和執行大容量檔案,肯定首選NVME的固態,由於NVME固態速度快、體積又小發熱量相對較高,建議加一塊散熱馬甲。
最後:採用NVME固態盤裝系統,PE要升級,一些老版本的PE會識別不到硬碟,究竟採用什麼硬碟,還是看你自己的需求,但是本著電子產品買新不買舊的原則,我建議當然是買NVME固態盤,一步到位沒有後顧之憂。(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
11 # 你看我獨角獸嗎
NVMe vs SATA: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快?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是一種專門為固態硬碟(SSD)設計的介面協議。NVMe與PCI Express (PCIe)一起工作,在SSD之間傳輸資料。NVMe可以在計算機固態硬碟中實現快速儲存,是對SATA和SAS等老式硬碟(HDD)相關介面的改進。SATA和SAS在電腦中使用SSD的唯一原因是,直到最近,只有速度較慢的HDD才被用作電腦中的大容量儲存。快閃記憶體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隨身碟和SD卡等移動裝置中都有使用。(SSD就是快閃記憶體)。
官方稱,NVMe是一種最佳化的 "可擴充套件的主機控制器介面,旨在滿足企業、資料中心和客戶端系統使用基於PCI Express(PCIe)固態硬碟的需求。"
固態硬碟透過PCIe序列匯流排標準,以更快的訪問速度佔據了明顯優勢。NVMe是作為一種新的高效訪問儲存裝置的新方式而誕生的,而這種儲存裝置是專門用非易失性(快閃記憶體)儲存裝置——SSD。NVMe實現了一個更快的介面,以利用SSD所能達到的速度。隨著固態硬碟開始取代速度較慢的硬碟(HDD)成為計算機的主要儲存裝置,需要一種新的介面來利用更快的速度能力。然而,在向SSD過渡的過程中,一些PC已經配備了SSD,通過歷史上用於較慢的HDD的介面,如Serial Attached SCSI(SAS)和Serial ATA(SATA)等介面訪問SSD。使用NVMe與SSD一起使用更有意義。
NVMe標準的規範可在
nvmexpress.org
上找到。替代的SSD介面(取代PC上的HDD)是Serial ATA(SATA)、mSATA或PCIe。(對於PCIe,如果固態硬碟位於可插入主機板上的PCIe插槽的電路板上,則可使用內部PCIe介面)。現代伺服器可能透過序列連線SCSI (SAS)、SATA、PCIe或光纖通道訪問SSD。基於NVMe的SSD使用PCIe來建立比SSD更低的延遲。NVMe協議所使用的形式因素必須以某種方式連線到計算機內的PCIe。到目前為止,NVMe的連線可以透過PCIe擴充套件卡、2.5英寸的U.2聯結器或M.2小尺寸的外形尺寸來實現。SSD廠商似乎正在向PCIe遷移,大多數廠商都採用了M.2聯結器,也就是 "下一代外形尺寸"。
NVMe是如何工作的?對於NVMe來說,聽起來複雜的 "提交和完成佇列 "是利用SSD技術的一種機制。佇列的主機軟體管理和控制SSD的資料流,建立和刪除獨立的佇列,中止命令等。一臺有四個核心的計算機可能會有四個佇列對,以確保資料結構儲存在相應核心的快取中(見圖1)。NVMe支援多個深度獨立的佇列。
市場上的NVMe SSD英特爾宣稱,英特爾固態硬碟資料中心繫列的PCIe "資料傳輸速度比6Gbps的SAS/SATA固態硬碟快6倍",具有 "突破性 "的效能。英特爾®固態硬碟資料中心P3700系列 "可以取代透過主機匯流排介面卡聚合的7個SATA固態硬碟的效能。"[i]NVMe開始在企業級或伺服器市場使用,但正在向消費級市場滲透。
在消費級市場,英特爾的SSD 600p系列SSD採用NVMe介面,重量僅40g,容量從128GB開始,一直到1TB。600p採用了M.2外形,4個通道的PCIe 3.0介面。主動時的功耗為100 mW,空閒時為40 mW。在Newegg上,截止到本篇報道,1TB版本的英特爾SSD 600p的價格為350美元。美光是NVMe SSD和快閃記憶體的另一大廠商。
SATA的吞吐量上限為每秒6.0Gbps,而SAS的上限為12Gbps。NVMe是一種使用PCIe技術在CPU和SSD之間傳輸資料的介面協議。PCIe作為一個標準已經很成熟,支援度很高,並且在過去的十年裡,PCIe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PCIe 3.0於2010年釋出,每通道(雙向)傳輸速度約為1GB/秒。在4個通道的情況下,PCIe 3.0的吞吐量將是8 Gbps(雙工),兩個方向的吞吐量合計16 Gbps。PCIe還具有可擴充套件性。
在16個通道時,PCIe 3.0可產生16 Gbps的雙工吞吐量。PCIe 4.0於2017年宣佈,預計PCIe 4.0的吞吐量將是PCIe 3.0的兩倍。隨著NVMe和PCIe的出現,SSD的吞吐量將隨著PCIe的出現而繼續提升速度。除了PCI Express之外,NVMe還支援光纖通道和RDMA。
-
12 # 賈敬華
升級固態硬碟,是換一塊NVMe的固態硬碟,還是換一塊SATA的固態硬碟,這要看主機板支援哪一種介面。
單純就引數來說,NVMe介面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更快。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讀寫速度較慢,屬於最早一代的固態硬碟。不過,升級固態硬碟的時候,用哪一型別的固態硬碟,一定要看主機板上的介面。
通常情況下,主機板都會整合SATA介面,因為這已經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介面了。傳統的機械硬碟,也是SATA介面。NVMe介面是一類比較特殊的介面,最近幾年的主機板都支援。
要想檢視主機板是否有NVMe介面,最簡單的辦法是開啟電腦機箱,直接看就是了。當然了,也可以使用一些第三方軟體,檢視主機板支援的硬碟介面。
如果主機板上既有NVMe介面,也有SATA介面,筆者建議換NVMe固態硬碟,因為讀寫速度快,而且不佔地方。當然了,NVMe固態硬碟價格相對高一些,但效能確實好。
-
13 # 科技老房
如果你只想知道是否滿足NVME固態盤的升級條件,可以直接跳過知識點看最下方,那裡有完整的驗證方法。
如果你想知道固態盤選型知識,避免在今後選擇固態盤吃虧上當,那麼我希望你可以完整的閱讀該回答(資訊量比較大,滿滿的都是乾貨)。
【重點】目前固態硬碟(SSD)常用的介面主要有三種SATA3介面
作為目前應用最多的硬碟介面,SATA 3.0介面最大的優勢就是成熟。普通2.5英寸SSD以及HDD硬碟都使用這種介面,理論傳輸頻寬6Gbps。目前來看還是主流。
PCIe介面
PCIe最大的優勢是資料直接透過匯流排與CPU直連,省去了記憶體呼叫硬碟的過程(SATA先從硬碟讀取到記憶體,再將資料提取至CPU內部進行計算,計算後再反饋給記憶體,最後寫入至硬碟中),所以傳輸效率與速度都成倍提升,直接插PCI-E介面的SSD基本上都是高階貨,當然也有不少是M.2 SSD加轉接卡轉變過來的,消費級的PCI-E SSD基本上都是PCI-E 3.0 x4的,頻寬和那些M.2 SSD是一樣的,不過由於PCI-E SSD大多數配有散熱器,SSD的效能更為穩定,而且Intel的PCI-E SSD基本都帶有伺服器血統,效能與穩定性都很好。伺服器用的PCI-E SSD是有走PCI-E 3.0 x8甚至x16的,效能相當強,價格也十分貴。
M.2 介面
是Intel推出的一種替代mSATA新的介面規範,體積很小,M.2介面有兩種型別:Socket 2(B key--ngff)和Socket 3(M key--nvme),其中Socket2支援SATA、PCI-E X2介面,而如果採用PCI-E ×2介面標準。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援PCI-E ×4介面,理論頻寬可達4GB/s。
M.2高階進階部分
乾貨部分:1、SATA SSD在筆者看來會逐漸被淘汰,PCIe SSD太小眾,未來主流必然是M.2 SSD2、如果主機板有M.2介面,一定要看清是否支援NVME,怎麼看,針腳左多右少。【瞭解】介面標準AHCI協議
全稱Serial Ata Advanced Controller interface,翻譯過來就是“序列ATA高階主控制介面標準”,主要是針對機械硬碟設計的標準。
NVme協議、
全稱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翻譯為“非易失性儲存器標準”專為快閃記憶體類的儲存設計的。可以大大提升固態硬碟的的效能,而且功耗低。
兩種標準,顯然NVme比AHCI更有優勢,不過現在依舊是AHCI流行,讀寫速度正常在400-500MB/S左右,這個速度基本能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需求了,土豪玩家隨意。NVme使用的比較少,售價也比較高。
【瞭解】儲存介質-快閃記憶體顆粒SLC(單層式儲存)
單層電子結構,寫入資料時電壓變化區間小,壽命長,讀寫次數在10萬次以上,造價高,多用於企業級高階產品。
MLC(多層式儲存)
使用高低電壓的而不同構建的雙層電子結構,壽命長,造價可接受,多用民用高階產品,讀寫次數在5000左右。
TLC(三層式儲存)
是MLC快閃記憶體延伸,TLC達到3bit/cell。儲存密度最高,容量是MLC的1.5倍。 造價成本最低, 使命壽命低,讀寫次數在1000~2000左右,是當下主流廠商首選快閃記憶體顆粒。
3D NAND(多層數儲存)
3D NAND是一種新興的快閃記憶體型別,透過把記憶體顆粒堆疊在一起來解決2D或者平面NAND快閃記憶體帶來的限制。目前64層3D NAND已經問世,諸如東芝TR200,三星860PRO(V-NAND)採用的就是64層快閃記憶體顆粒。
目前能生產快閃記憶體顆粒的顆粒製造商為三星、東芝、閃迪、英特爾、SK海力士、美光等六家,它們六家的快閃記憶體產能幾乎佔據了NAND快閃記憶體市場近9成的市場比重,幾乎所有的工藝的創造和升級,都是由這麼幾家原廠所主導。
【重點】SSD速度(有小到大)一般SATA介面的SSD(2.5寸)、走AHCI協議M.2介面的SSD速度差不多,順序讀寫速度不會超過550MB/s
PCIe*2 SSD 大概在1000MB/s;
PCIe*4 不走NVME協議大概在1500MB/s;
PCIe*4 走NVME協議大概在2000MB/s;
目前最高的走NVME已經達到將近5000MB/s.
Swq順序讀寫:一個大的單檔案讀取的速度,例如拷電影4K隨機讀寫:多個小檔案的讀取,例如複製照片的資料夾【瞭解】SSD保修時間三星(3年起步,最高5年)
三星SSD產品大多數都能提供三年質保承諾,三星850EVO質保三年,960PRO質保五年。
Intel(5年)
Intel的SSD產品還是比較過硬的,保5年他們應該做過測算。但最近Inter SSD都停產了不知道是為什麼。
金士頓(2-5年)
金士頓本身SSD產品線不少且型號也較為複雜,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閃迪(3年)
閃迪系列本身比較多,常見產品均為三年質保。
【瞭解】關於品牌我這裡介紹前兩梯隊,僅供參考
第一梯隊
三星、Intel、閃迪、金士頓、浦科特、東芝、英睿達等。實力雄厚,產品品質較好,但價格也比較貴。目前做的最好的就是三星,個人感覺沒有之一。
第二梯隊
PNY、影馳、七彩虹、金泰克、臺電、光威、阿斯加特、銘瑄等。擁有優勢上游資源,其產品品質相對還不錯,價格比第一梯隊要便宜一些。
以上就是所有乾貨,如果以上您看的暈,就按我下面所得操作1、檢視你的主機板是否有M.2介面,如果沒有這個介面,那就加塊SATA3介面(2.5寸)的固態硬碟。
2、如果有M.2介面,上網搜,看看你的主機板型號M.2是否支援NVME協議,如果主機板M.2介面只支援AHCI協議,我建議還是選SATA3介面的固態硬碟(M.2介面AHCI協議的固態盤價效比低)
有的宣傳不專業,一般“M.2插槽”上標註PCIE或NVME字樣才對;同時很多人也忽視這一步,認為只要是M.2介面的就一定是走NVME協議,跑的就快,實際上M.2介面有可能只支援AHCI,這個跑的就跟2.5寸SSD沒啥區別了。3、如果M.2介面且支援NVME協議,那麼恭喜你,可以買NVME的固態盤換上,你硬碟速度會有質的飛躍。
-
14 # 鄉村IT特派員
主要先看你的電腦支援什麼硬碟介面,第二,要裝什麼作業系統。如果有支援m.2介面的固態,建議選它,如果需要裝win7系統的,建議選擇SATA介面的。
-
15 # 過路的蝸牛
升級固態硬碟,到底選擇nvme介面和sata介面呢,其實我覺得這個根據實際情況,需要考慮電腦的介面和預算,nvme介面的電腦是最近幾年出來的可能帶,還有救是nvme介面的固態硬碟比sata介面的貴不少。nvme介面和sata介面區別
最明顯直觀的區別就是nvme介面固態硬碟速度快!nvme介面硬碟比sata介面硬碟速率高3倍多,大概為1.8GB/s。nvme為協議,介面叫M.2,和sata介面硬碟大小有很大區別,sata硬碟為2.5英寸,nvme硬碟大小類似記憶體條大小,走的PCIe通道。
由於nvme硬碟新技術產品,價格上比sata硬碟貴大約1.5倍,拿三星舉例,sata 860EVO 500G大約600塊,而nvme 970 EVOplus大約850左右。價格上差距較大。需要考慮。
電腦配置由於nvme介面硬碟是這幾年新出來的,還不是所有的主機板都配置,所以如果需要加裝nvme介面硬碟主要需要考慮電腦主機板是否有介面。
檢視電腦是否支援nvme介面可透過拆開電腦檢視主機板是否有介面,以及聽過檢視主機板型號上官網檢視該主機板是否支援。
綜上所述,我們如果需要加裝固態硬碟,選擇sata介面或nvme介面,主要需要考慮預算和電腦配置是否支援。當然nvme硬碟肯定是比sata介面更優。 -
16 # 圖吧萌新
取決於板子是否支援,同時預算充足 實際應用中的那點速度差距不大,所以sata就可以
-
17 # MrQin3
看需求,實際使用速度其實差不多,如果預算有限就買sata的好了
-
18 # 爸爸愛貝貝
兩個方案我都用過,實際上兩者的速度差異感覺不出來。
-
19 # 俺的未來不是夢
nvme快是快,裝系統費勁,普通的pe無法識別。很麻煩。剛買的三星961用了一個月拆下來了當從盤了
-
20 # 瘋道人723
一般使用買stat的,玩遊戲可以買M2介面的,大遊戲載入還是很快的。
回覆列表
2020年,在市面上出售的膝上型電腦基本都會標配固態硬碟,有些價效比很高的產品還會自帶PCIe固態。原因很多,比如技術的進步、良品率的提升。這也導致很多固態硬碟的價格已經很容易被接受,就像今天要說的Nvme固態一樣。
固態硬碟的幾種常見型別是SATA、Nvme、PCIe等,它們的主要區別在於速度和體積。SATA3的固態通常體積跟機械硬碟一樣大,是2.5寸地盤,而Nvme和PCIe的都會更小,跟我們小時候玩的遊戲機卡帶接近。而在速度方面,是SATA<Nvme<PCIe,因此一般來說價格也是這樣的排序。
但是最近小咖發現,Nvme的價格跟SATA幾乎是同一價位了,250G地盤也只需要250左右就能買到,相當於一塊錢1MB,而SATA的固態則是0.8元左右1MB,差距很小,但是速度卻差了3倍之多。這樣看來,Nvme固態真的已經變成平民價,SATA也是時候退出時代的舞臺了。
只看速度和價格的話,確實應該放棄SATA固態。但在選擇時也需要考慮其它的因素,比如你的電腦主機板上有沒有M.2的介面。像小科五年前買的那臺宏碁筆記本就只支援SATA固態,無論再便宜也沒辦法裝上。這也就說明,有些東西並不能由價格來決定。
不過好在這兩年新推出的筆記本都有M.2介面,既能支援SATA固態,也能支援Nvme、PCIe固態,這給了大家選擇的餘地,也有升級的可能。所以小咖的結論是:如果你的電腦能支援Nvme固態的話,那就該放棄SATA固態了。更快的速度、更穩定的運轉將帶來更好的體驗。怎麼才能知道支不支援呢?很簡單,用軟體測一下主機板的型號,然後在網上查一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