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如夏花彤翔

    流傳下來的都是經千淘汰萬推敲比較斟酌留下的精品,其他經不過磨鍊的都淘汰丟了,傳承下來的這些古詩詞受到人們的喜歡就不足為奇了。

  • 2 # 1981至尊寶

    第一個原因是,唐宋時期詩詞創作本身的文學成就決定的。現在說起詩詞,人們最先想到的就是唐詩宋詞,而實際上大家都知道,我國作為一個詩的國度,在數千年的文學發展中,詩歌創作從未間斷過。為什麼只有唐宋詩詞能夠閃耀千古?因為詩詞分別在唐宋兩代達到了巔峰時期,甚至可以說是代表著中國詩詞的最高成就。 唐宋之後出現的詩詞,基本上都難以望其項背。不是詩人詞人少了,也不是詩詞作品數量少了,而是整體成就,難以完成對唐宋詩詞的超越。

    第二個原因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學。這種認識從金代開始,到近代王國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文學觀念。發展至今,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即楚騷,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這種文學觀念,雖然不能夠把歷朝歷代的文學成就都包容起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反映出各個朝代主要的文學成就。

    因此,現在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多數都集中在唐宋兩代。不只是近現代沒有,就是元明清時期,在汗牛充棟的詩詞作品中,流傳下來的經典數量也是非常少的,和唐宋時期相比,簡直就是九牛一毛。

    第三個因素是,文學作品傳播過程中,經典化因素的影響。我們現在知道的很多唐宋詩詞,其實在當時,以及之後的歷朝歷代,已經廣為流傳,成為傳世經典。 我們現在知道的經典詩詞,唐代之前,宋代之後也有很多,但是在整體上沒有唐宋兩代那麼突出,那麼集中。這些經典,都經歷了大浪淘沙般的洗禮。

    第四個因素是,語言體系變化的影響。這個主要是針對近現代而言的,近代以來,白話文體系逐漸代替了文言文,成為主流的語言系統。

  • 3 # 憤怒海東青

    本人最喜歡的一首詞是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江山如畫、歷經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東吳英雄孫權在此的定都處。昔日的舞榭歌臺、顯赫人物,都被風吹雨打化為土。斜陽照著草和樹,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們說,武帝劉裕曾在這個地方住。想當年,他騎戰馬披鐵甲,刀槍空中舞,氣吞萬里如猛虎。

    宋文帝草率用兵學黷武,效法漢將伐匈奴,沒能夠封山紀功狼居胥,卻要倉皇向南逃,時時回頭向北顧。我登上山亭望江北,還記得四十三年前的舊事一幕幕:烽火連天鏖戰苦,揚州一帶遭荼(tú)毒。往事怎忍再回顧?拓跋燾祠堂香火盛,烏鴉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誰能派人來探問:廉頗將軍雖年老,還能吃飯嗎?

     辛棄疾之詞,風格豪放,氣勢雄渾,境界開闊,已成為不刊之論,是學者所共識的,但論及最能代表其風格的作品時,眾人皆推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這殊不妥。這首詞,雖有豪放之因素,但細究可發現,此詞風格非“豪放”一詞所能全面概括。從整體上來看,此詞並非一首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鬱頓挫、悲壯蒼涼之作。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者以“千古江山”起筆,噴薄而出,力沉勢雄,顯示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氣魄和無比寬廣的胸襟,也說明了作者寫詩為文的起因不是囿於一已私利,而是不忍見大好江山淪落異族之手。這就為本詞定下了較高的格調。仲謀,即指三國時代吳國國主孫權,他繼承父兄基業,西拒黃祖,北抗曹操,戰功赫赫,先建都京口,後遷都建康,稱霸江東,為世人公認的一代英雄豪傑。辛棄疾對孫權很是佩服。在其另一首詞作《南鄉子》中,他就以萬分欽佩的口吻讚揚孫權:“年少萬兜鍪,坐斷江東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但正如明代楊慎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江河不改,青山依舊,但歷史卻是風雲變換、物是人非了。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寄奴即南朝宋武帝劉裕,劉裕先祖隨晉室南渡,世居京口,當年北伐南在上半闋中,作者由京口這一歷史名城聯想到與京口有關的歷史英雄孫權與劉裕,以此順勢寫來,自然流暢,含蓄蘊藉,共蘊含了三層意思:一、表達了時光流逝、歲月不居給作者帶來的無限悵惘的感受:時間一如滔滔長逝的流水,不禁抺去了歷史英雄的豐功偉績,也捲走了風流人物的風采神韻,當年的英雄所留下的也只有荒蕪的“尋常草樹”而已。二、由於世無英雄,奸臣當道,皇帝昏庸,致使曾經英雄輩出的錦繡江山痛落敵手,中原人民淪為異國之奴,而又看不到收復故國的希望。此情此景,無不激起作者心中翻江倒海般的喪權辱國之痛。三、把自己的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困頓與歷史英雄人物功成名就、名留青史作對比,表達了對英雄們的追慕與緬懷,羨慕他們都能夠大展才華、建功立業,而自己卻屢被貶謫,遭遇坎坷,抒發了自己懷才而不能施展、有壯志難以實現的無奈心境。悲涼之感、悵惘之情,溢於言表,為全篇奠定了沉鬱蒼涼的情感基調。這三層意思,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感情飽滿而真摯,情緒熱烈而低沉,完美地勾畫了一個憂國憂民、急於收復故地卻又屢遭排擠的愛國志士的形象。燕、後秦時,所向披靡,威震四方,有氣吞萬里之勢。而如今,英雄了得的劉裕的居所,也淪落為毫不起眼的“斜陽草樹”與“尋常巷陌”,再也不復當年的輝煌與氣勢了。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元嘉”為宋文帝劉義隆的年號。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命王玄謨北伐拓拔氏,由於準備不足,又貪功冒進,大敗而歸,被北魏太武帝拓拔燾乘勝追至長江邊,揚言欲渡長江。宋文帝登樓北望,深悔不已。此三句在於借古喻今,警告主戰權臣韓侂冑不要草率出兵,但韓並未聽從辛棄疾的建議,倉促出戰,直接導致了開禧二年的北伐敗績和開禧三年的宋金議和。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在此,作者將筆鋒從沉寂遠去的歷史拉向切近的自身,開始追憶住事,回顧自己一生。辛棄疾於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南渡,至開禧元年至京口上任,正是四十三年。這四十三年中,金國與宋朝戰事不斷,連年不絕。而作者雖一直極力主戰,併為收復故國不畏艱難,戎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機會不來,於是心中自有一腔無從說起的悲憤。

     

      下三句中的“回首”應接上句,由回憶往昔轉入寫眼前實景。這裡值得探討的是,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當作神來供奉,辛棄疾看到這個情景,不忍回首當年的“烽火揚州路”。辛棄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顏亮。四十三年前,完顏亮發兵南侵,曾以揚州作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駐紮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嚴督金兵搶渡長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顏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與“四十三年,烽火揚州路”形成鮮明的對比,當年淪陷區的人民與異族統治者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烽煙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風平浪靜,淪陷區的人民已經安於異族的統治,竟至於對異族君主頂禮膜拜,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實際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實。以此正告南宋統治者,收復失土,刻不容緩,如果繼續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最後作者以廉頗自比,這個典用得很貼切,內蘊非常豐富,一是表白決心,和廉頗當年服事趙國一樣,自己對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當仁不讓,奮勇爭先,隨時奔赴疆場,抗金殺敵。二是顯示能力,自己雖然年老,但仍然和當年廉頗一樣,老當益壯,勇武不減當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帥;三是抒寫憂慮。廉頗曾為趙國立下赫赫戰功,可為奸人所害,落得離鄉背井,雖願為國效勞,卻是報國無門,詞人以廉頗自況,憂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轍,朝廷棄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辛棄疾的憂慮是有道理的,果然韓侂冑一夥人不採納他的意見,對他疑忌不滿,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當”為名免去了他的官職。辛棄疾渴盼為恢復大業出力的願望又一次落空。

     

      在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它們所起的作用,在語言藝術上的能量,不是直接敘述和描寫。所以就這首詞而論,用典多並非是辛棄疾的缺點,這首詞正體現了他在語言藝術上的特殊成就。

  • 4 # 笑相逢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詩的最後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自古以來,人世間誰能免於一死?只求留下一顆赤膽忠心,永遠照耀在史冊上。此句慷慨陳詞,直抒胸中正氣,表現出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堅定信念和昂揚鬥志,因此成為千古流傳的名句。當世人堅守正義,慷慨赴死時會想起這句詩或世人對這種為正義而赴死時用這首詩來加以讚美!

  • 5 # 小洛禕

    不要問我為什麼?你們懂得[呲牙][呲牙][呲牙]

    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

    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6 # 欲問江梅瘦幾分270

    不曾學過格律,體會不到古詩詞那種音韻之美。對於詩詞,我愛的淺嘗輒止,能體會語言的美感就夠了。無論是普世哲理,還是繾綣心思,是邊塞豪情還是田園風景,熱血或者反戰,文人的風骨還是道家的逍遙,都能從字裡行間得到,這就足以成為我愛古詩詞的理由了。

    也許正因為如此吧,我一直看不懂迴文詩,儘管很多人對此津津樂道。在我眼中,好的詩詞,需要生活,所以我很喜歡《水滸傳》裡的那種帶著鄉村野趣,用詞不甚文雅的詩文。

    傍村酒肆已多年,斜插桑麻古道邊。

    白板凳鋪賓客坐,矮籬笆用棘荊編。

    破甕榨出黃米酒,柴門挑出布青帘。

    更有一番堪笑處,牛屎泥牆盡酒仙。

    很難想象,牛屎泥牆也能作詩,可是這就是生活啊,儘管不甚雅緻,甚至有些髒亂差。我當初看到這首詩的時候,幾乎一遍就能記憶下來,滿腦子都是那種揮之不去的畫面。也許這就是這種野詩的有趣之處吧。

    而如果一篇詩詞用典太多,或者詞語生僻,整個句子讀起來像被人掐斷了脖子,這樣的詩詞,我一般都是敬而遠之。我不否認這樣的詩詞容易出精品,但對於一個缺乏考究精神的我來說,委實過於麻煩。所以,如果課本不教,我或許背不下來《京口北望亭懷古》。

    反倒是《西江月·遣興》我會第一時間記下來。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在這裡,不是為了嘲諷詩詞的嚴苛,更不是說做詩人的古板,而是想說,詩詞創作真的是有門檻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這樣妙手偶得的詩句太少太少,多得是三年磨一劍的苦心孤詣。單就是這種執著和苦心,我就只能高山仰止,深表佩服。

    這世上有很多人,皓首窮經也還在繼續鑽研,而有些人卻只能淺嘗輒止,望而卻步,這就是雲與泥的差別。

    最後,說一首這幾年很喜歡的詩。

    遠近皆僧剎,西村八九家。

    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這樣灑脫的性格真的很道家,生活裡很不合時宜,但是精神裡嚮往這樣的心態。天

    地廣大,願天下人都能過得輕鬆一些。

  • 7 # 天下共有1

    好詩詞太多了,之所以能留存至今是因為那是漢語獨特的藝術性、詩詞獨有的邏輯性以及詩人當時的浪漫的或現實的感性。

  • 8 # 鹹魚奶爸

    我很喜歡李煜的詞,也不知道理由,可能就是亡國之君的獨特魅力,如夢似幻的感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 9 # 阿滿28996

    太多了。

    詩經蒹葭

    詩經氓

    楚辭九歌

    樂府詩的樂府雙璧以及陌上桑

    陶淵明的悠然見南山

    孤篇壓倒全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

    王勃的滕王閣序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詞最愛李後主和柳永

    宋詩也有一些喜歡的,比如林逋

    蘇軾有些也非常喜歡,比如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等等。

  • 10 # 瘋狂的綠豆

    當發愛情誓言時,你可以這樣說: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而不是隻是說:我發誓......不然,天打雷劈!

    結婚的時候,你可以含情脈脈: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而不是隻傻愣的:嘿嘿嘿嘿嘿嘿

    當人生失意時,可以蕩氣迴腸: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而不是痛心疾首,唉,怎麼沒有人賞識?

    看見大漠戈壁的時候,大可言道: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而不是說:你看你看,好多的沙子......

  • 11 # 平安聊職場

    我喜歡唐詩,唐詩之所以留流傳了上千年,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人性幾千年都不變。雖然現在有許多高科技,但是人性不變。不變的人性在唐詩裡,我們可以找到,人性的真善美及情緒上的喜怒哀樂,對故鄉的懷念,對父母的思念,兒女孝敬父母等等,這些人性底層的東西不變,所以唐詩可以永遠流傳。

    這個世界上除了認知和思維,還有一種東西叫情感,它是人的底層需要。人們需要借鑑其它一些東西把情感給抒發出來,唐詩就是一種很好的東西。

    人性的真善美和喜怒哀樂這些底層東西永遠不變,唐詩裡許多詩句正描述這些東西,唐詩可以幫當代的人們解除一些快速發展痛苦,所以唐詩能永遠流傳下去。

  • 12 # 天下熱文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qiāng)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zhuàn)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歡謔(xuè)。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jìng)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屬漢樂府《鼓吹曲·鐃歌》舊題。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寫的《將進酒》,影響最大。此詩為李白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非常深沉,藝術表現非常成熟。詩由黃河起興,感情發展也像黃河之水那樣奔騰激盪,不易把握。而通篇都講飲酒,字面上詩人是在宣揚縱酒行樂,而且詩中用欣賞肯定的態度,用豪邁的氣勢來寫飲酒,把它寫得很壯美,也確實有某種消極作用,不過反映了詩人當時找不到對抗黑暗勢力的有效武器。酒是他個人反抗的興奮劑,有了酒,像是有了千軍萬馬的力量,但酒,也是他的精神麻醉劑,使他在沉湎中不能做正面的反抗,這些都表現了時代和階級的侷限。理想的破滅是黑暗的社會造成的,詩人無力改變,於是把沖天的激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樂之舉,發洩不滿,排遣憂愁,反抗現實。詩中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感嘆,又抱著樂觀、通達的情懷,也流露了人生幾何當及時行樂的消極情緒。全詩洋溢著豪情逸興,具有出色的藝術成就。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在我國曆史上,被稱為詩仙。其詩風豪放飄逸,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李杜”,是華夏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的詩歌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代表作有:七言古詩(《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詩(《古風》59首);有句漢魏六朝樂府民歌風味的《長幹行》,《子夜吳歌》等,七言絕句(《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早發白帝城》等都成為盛唐的名篇。李白在唐代已經享有盛名。他的詩作「集無定卷,家家有之」。為中華詩壇第一人。

    【詞語解釋】

    青絲:指黑髮。

    雪:指白髮。

    會須:正應當。

    岑夫子:指岑勳,李白之友。

    丹丘生:元丹丘,李白好友。

    杯莫停:又作“君莫停”。

    鐘鼓饌玉:泛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鐘鼓,指富貴人家宴會時用的樂器。饌玉:精美的飯食。

    【詩文解釋】

    你難道沒有看見,洶湧奔騰的黃河之水,有如從天上傾瀉而來?它滾滾東去,奔向東海,永遠不會回還。你難道沒有看見,在高堂上面對明鏡,深沉悲嘆那一頭白髮?早晨還是滿頭青絲,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時,理應盡情歡樂,切莫讓金盃空對皎潔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這棟樑之材,就一定會有用武之地,即使散盡了千兩黃金,也會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盡情享樂,今日相逢,我們真要乾杯三百。岑夫子,丹丘生,請快喝不要停,我為你唱一首歌,請你們側耳為我細細聽。在鐘鼓齊鳴中享受豐美食物的豪華生活並不值得珍貴,但願永遠沉醉不願清醒。自古以來那些聖賢無不感到孤獨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陳王曹植過去曾在平樂觀大擺酒宴,即使一斗酒價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暢飲。主人啊,你為什麼說錢已經不多,快快去買酒來讓我們一起喝個夠。牽來名貴的五花馬,取出價錢昂貴的千金裘,統統用來換美酒,讓我們共同來消融這無窮無盡的萬古長愁!

  • 13 # 歲月很小4567

    喜歡頗多,流傳至今,原因有三,不同於專業研究。

    難逐一寫出,用一日生活以概括之——

    現代生活,節奏輕快,朝陽初升,悟去北漂,有: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 《早發白帝城》

    高鐵急馳,北京飛到,時間緊緊,任務重重,立馬乾活,有: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詩人李紳的組詩作品《憫農二首》中的第二篇。

    一天動博,日落而憩,初來乍到,思鄉連連,有:

    宋代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小菜一碟,濁酒一杯,一日情懷,感慨萬千,有:

    兩漢:曹操 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菜過三旬,酒過一點,有:

    宋代:蘇軾《念奴橋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檣櫓 一作:強虜)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嘖嘖細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淚水滴滴了,半生如潑,坑坑窪窪,不甘寂寞,有:

    兩漢: 《長歌行》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努力徐徐,成功渺茫,望自人生,有:

    唐代: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

    念: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自我生輝。以前雖賠,虛虛大礙。思路頓開,成功金鑰,有: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出處】:《神童詩》(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

    想:知識不夠,欠缺多多,有:

    學海無邊勤為岸,正途無涯穩為先,粗浮淺薄難成器,功成名就仰周全。

    念呀此處,酒微頭顱,思緒昂然,情愫激越,想: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南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

    略有悲哀,想:毛主席《沁園春.雪》裡的詩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大手一揮,堅如北斗,酣然入夢。

    一日可這樣敘述,不但幹活生碧,也能感嘆人生,也可悟性超趣。

    春夏秋冬,交友情愛,處世哲學,山川地貌,等等的古詩詞,數不勝數。

    那為什麼能流傳至今呢?

    一,短小精悍,言簡意賅,三言兩語就把你帶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境界,到流連忘返之地步。如山區旅遊,念蘇軾——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二,可整篇讀,可拆開用,有出神入化之神功。比如失敗透頂時讀——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有雄風在望的感覺吧?頓覺——仗劍行千里 微軀敢一言。

    愉悅歡快時有——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三,口語化,生活化,明白化的語言,朗朗上口。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李白,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這樣的特徵,好記好背好入耳,到深入民心的地步,到你無意間就能記住的地步,五六歲的孩子也能明白什麼意思。讀這樣的詩句其樂無窮,簡直就是人生的一種享受,能不流傳至今嗎?我有過這樣的感覺,如在北京幹活時,遇到一多年不見朋友,心中突然想起——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些把複雜的人性用通俗易懂,簡單明瞭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詩句,充分表達了人間的真善美,時間越久越能被人記住,因為它們寫出了人性的真諦。

    最後以——

    《警世賢文》

    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於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欲求生富貴 須下死功夫

    就以此詩做結尾吧!努力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父母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生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