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脈望書

    這是個很大的社會性問題,但其實歸根結底也是家庭問題——

    在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的現在,其實社會出臺的措施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周圍的任何人對留守兒童的關心,也都只是給孩子望梅止渴而已,除了讓他們基本沒有什麼很大作用。

    想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還是隻有他們的父母——留守兒童的父母必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出門工作,把自己的孩子們變成留守兒童:

    如果是為了改善孩子的生活,那看看你們身後問題越來越多的孩子,好好想想吧,是安貧樂道教育出健康快樂的孩子重要,還是賺了錢給了孩子好生活卻最後只得到一個問題孩子重要,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為了錢財,卻毀掉了你賺錢的根源,是不是得不償失了?!

    如果是為了改善你們自己的生活,那所有已為人父母的和還沒有為人父母的都該想一想,既然你自己都對生活境況不滿意,又何必再生出孩子來受罪?!尤其是那些已經有了一個或者兩個孩子,已經用自己的意思造就了留守兒童,卻還繼續想生孩子的父母,你們更該想想,你們的行為是不是正在損人不利己——損了你們孩子的生活,不利了自己前進的腳步。

    社會能為留守兒童做的,真的很有限,因為任何人都替代不了孩子心中對父母的渴望,任何事都彌補不了孩子生命裡缺失的父愛母愛。

    我不是在唱高調,我自己曾經也有遠大的理想,雖然能力也許尚欠,可是努力拼搏去實現我的夢想也未嘗不可。然而,看看社會上越來越多的問題留守兒童,想想自己身後溼漉漉的眼眸,我最終還是選擇了我的孩子。然而這不代表我放棄了自己的追求,我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在繼續為自己學習提升能力。我覺得,孩子們的存在,其實僅僅只是把我們追求夢想的時間推延了而已。

    所以,所有的父母都該好好想想吧,留守兒童真的不是別人的問題,更不是社會的責任,而是你們自己的問題。

    這個世界上只有不想而沒有做不到。問問你們自己,你們自己想要你們的孩子怎樣成長,成長成什麼樣吧。別事前不想好,時候怨社會,怨學校,怨老師,怨爺爺奶奶,就是忘記怨你們自己

  • 2 # shuron邨寨

    我們這兒是邊遠山區,有一部分留守兒童,心裡壓力也大,上學都都很比較困難。但有這方面好處,

    政府登計在冊,大一點孩子,上小學孩子,一陸有母親,在城裡租賃房物,讓兒子就近讀書,現在已形成一種不成文的方式。小孩,上幼兒園的,就在本地符近,車接車送,也很方便。

    最好條件,村裡有了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都有一定規定,長期對接著,關注留守兒童,同是,解決他們心裡負擔和壓力。看來留守兒童們非常喜歡,家長們也十分滿意。

  • 3 # 勝秋3

    不用關心,孩子又不是我養的,能生不能養,還談什麼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父母在身邊,談什麼教育,是金子在哪都發光,外面的世界就那麼好嗎?去外面就能掙大錢嗎?不用管孩子反正不是我們的,她爸爸媽媽都不管,我們操什麼心,掙一分,孩子花一毛

  • 4 # 飄飄妖冶

    所有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是我們民族的未來,需要全社會的愛護。特別是留守兒童,父母為生活奔波,為國家建設出力,流汗,把孩子留在家鄉,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不想享受天倫之樂呢,母子分離,天各一方,也是一個人間悲劇。如何關心留守兒童,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工程,需要鄭府和企業包括家長一起參與。

    我在家裡看孩子,作為我的兒子,他還是幸福的,能夠和媽媽在一起,就是苦也是幸福的。我兒子在上一年級,鄰居有一個女童,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爺爺是一個殘疾人,一條腿不方便,還有糖尿病,經常住院治療。小女童經常放學了,一個人在門口守候,有時候中午沒有飯吃就走了,我兒子告訴我的。我就給小女孩說,以後爺爺不在家,就來我家吃飯,我和你媽媽是好朋友。小女孩很高興,爺爺不在家,就跟著我兒子來我家吃飯,衣服髒了我給她洗洗,現在頭上長蝨子的已經很少了,這個小女孩竟然長蝨子,我讓她剪了短髮,天天給她洗頭,最後也乾乾淨淨。小女孩的媽媽回來了,聽說我和她很熟,來了才知道原因,就給我帶了一壺香油。後來真的成了朋友。說到孩子,她也哭了,許多個夜晚也想女兒,就這一個孩子,怎麼不想呢,蓋房子欠賬十來萬,現在年輕,趕緊出去打工掙錢,以後老了就出不去了,我也理解。但是可憐了孩子,應該享受的最基本的母愛,卻沒有,想想也是痛心。

    我成立一個媽媽聯盟微信群,把在家裡的附近母親都加入微信群,讓那些父母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兒童,結對照看,做一點社會義務。其實,自己有孩子,特別是孩子的同學,有共同語言,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一個孩子是看,兩個孩子也是看。但是很少有人響應,也無法推廣,身邊的年輕媽媽也都不太支援,我只能儘自己的一點力量,來幫助我兒子的同學。

    希望社會能夠多關心一下這些兒童,企業給打工的年輕父母放假,給報銷來回路費,一個月一次,照顧留守兒童,這樣也能夠讓年輕父母放心給企業打工。政府也可以給一定的稅費減免。學校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統計,指派專業老師進行心理疏導。像保育院一樣,讓留守兒童叫她們媽媽。減少留守兒童對爸爸媽媽的思念之苦。

    我們做這些事情,看著是幫助別人,其實也是幫助我們自己,一個社會,如果充滿怨氣,遲早會危害社會,所有人都是受害者。許多留守兒童,長大之後,盜竊,殺人,強姦,非常暴力,都是缺乏教育,沒有享受母愛造成的,說的有點遠了,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奉獻一點小愛,應該是可以做到的,具體怎麼做,大家都集思廣益。

  • 5 # 專說教育

    回到父母身邊。任何關心都不如父母陪在身旁。不要以掙錢還是為了孩子作藉口,躲避管教孩子的責任。我們聽著這些美好的說辭,往往會被打動和感染,從視覺上似乎這些父母多麼不易,遠離親人,身處異地,為城市發展作著貢獻,然後換取辛苦錢。從這個邏輯上看,他們值得歌頌。但有個問題,他們真的生活到了無法生活的地步,如果如此,那麼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怎麼生活。藉口,逃避責任,如果不是請帶上孩子,如果帶上孩子費用太大,那請回。如若你在他處只能養活自己,那只是自私,不如回到老家一樣可以不能養活全家。否則,請一人回家,照管孩子。 這段話有人會反擊說無情無義。錯,無情無義在父母失責。可以看看自己周圍,那些忍心把孩子拋給父母自己一走了之者,你會明白部分。我是八仙,喜談教育,歡迎關注交流

  • 6 # lovely666

    國家多鼓勵提高優厚條件組織各類院校大學生到農村教學,不管能呆幾天,總比一團死水強,對鄉村教師也是一次學習機會,建圖書館,提倡那些大學生捐書,捐教具器材,再進行合理安排管理,對農村教育進行培訓機構學習與交流,對於城市大學生支教老師進行鼓勵

  • 7 # 親子陪伴蘭怡C

    我覺得方式有很多,比如說父母都來外地打工讓爺爺奶奶一個過來帶小孩,小孩在父母打工的城市上學,其實我們這邊好多都是這樣操作的,有能力的父母在外地買房子沒有能力的就在外地租房子。

    還有就是父母可以回到家鄉自己創業留在的孩子身邊,其實最根本的解決方案就是父母留在孩子身邊沒有留在身邊怎麼都解決不了孩子心裡的創傷。

  • 8 # 王子小巖巖的故事屋

    這個問題要根本解決是不可能的,除非全部回到父母一起,但是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做不到。現在有很多機構會去做心理諮詢和安全教育,但是成效一般,因為環境就在那裡,很多孩子知道私密部位不能給人碰,要保護好,但是還是受到騷擾,不是他們不懂,是他們能力沒有辦法,家中就只有老人家。我只能說多關注那些外出打工的群體,比如:農民子弟工學校什麼的,這些政策跟上了,可以讓孩子跟著父母稍微好一點。

  • 9 # 夜空中最亮的星77

    有很多專家認為,精神教育比物質教育更加重要,物質供給並不能代替思想提升,從長遠來看,物質的滿足在一定時期能夠帶給孩子的心理愉悅,但從長期來看,還是精神上的富足能夠給孩子一個好性格和好情商。

    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孩子成為了“留守兒童”,很多家長都離家外出打工,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放棄了在孩子身邊的高質量陪伴。這是劇烈的社會變化的產物,正因為社會價值觀的引導和現實的鉅變,導致這種情形不僅延伸到農村,而且正在以很快的速度向城市中低收入階層蔓延。

    第一,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也要抽出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如果實在沒時間,也要堅持經常和孩子通話或是遠端影片、通話,讓孩子感受到父母一直陪在孩子的身邊。不要給孩子留下“空窗期”,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溝通,瞭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和日常動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他們的心理緊張感;

    第二,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家長一定不能夠放鬆。提前和孩子將上的幼兒園老師或小學老師進行溝通,告訴她孩子的基本情況,並聽取老師對孩子的意見和建議。另外,有時間回家看望孩子,可為孩子多買一些親子閱讀繪本、益智玩具和積木、樂高機器人等,並同孩子一起玩耍、學習,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以此為切入點選擇話題;

    第三,對於留守兒童而言,心理教育和情緒排解至關重要。尤其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女孩子都不擅長表達,有事情會藏在心裡。遇到這種情況,父母需要透過和家人互動,觀察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有時刻將孩子的事情放到心中,才能在第一時間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工作。遇到問題,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原則,易導不易疏,教給孩子正確排解不良情緒的方式方法,做一個有責任心、懂孩子的合格父母。

  • 10 # 寧太太的成長日記

    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近年來越來越為人們關注。由於缺乏父母的關愛,他們不僅常常受到意外傷害,自身的心理狀況也堪憂。

    留守兒童,顧名思義,就是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留守兒童無法在父母身邊一起成長。

    對於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父母對於這個真的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再有心,再努力也參與不了更多,能只寄希望於學校,儘自己所能買多點書讓孩子看。

    對於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

    雖然離得遠,但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即使隔千里也是能傳達的。再加上現在網路科技的發達,父母可以跟孩子多語音聊天、影片聊天,透過這種遠端陪伴傳達對孩子愛,有了愛,心理問題就能解決大部分了。

  • 11 # 掌心媽媽說教育

    有人說留守兒童是社會問題,但掌心媽媽更傾向於認為這是一個社會發展過程中因為農村人口向城市遷移引發的暫時現象。它既需要社會關注,更需要留守兒童家庭自身的調整。

    對為人父母者來說,外出打工,改善家人生活是不是必然與教育、陪伴孩子相矛盾呢?對為人父母者來說,是給孩子越來越好的物質生活重要,還是在孩子成長的最關鍵時期陪伴其左右重要?對為人父母者來說,外出打工而將孩子留在家中(有的甚至不是留給老人,而是隻有年幼的孩子),是真的出於萬般無奈,還是逃避責任,自我倦怠?

    這些問題在掌心媽媽與那些留守兒童和打工家庭的深入接觸中,都可以找到答案。走近留守兒童的村落,每個家庭的情況不盡相同。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後,會定期回來看望孩子或把孩子接到打工地短聚,這是比較好的情況;有些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後便幾個月甚至幾年杳無音訊,偶爾打個電話回來也就是匆匆幾句,既不過問孩子的生活,也不過問孩子的學習,這種情形下孩子的狀況通常比較糟糕。有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外出打工兩年沒有回過家,當掌心媽媽和她交流的時候,她基本是迴避的,好不容易說一句話,聲音低低的,拽著衣角的樣子讓人心疼,她平時在家就是一個人吃飯睡覺,不和人說話,學習成績也不好。還有一類打工家庭,他們堅持將孩子帶在身邊,讓孩子在打工地就近上學,他們告訴我掙再多的錢,也換不來一家人團聚能給予孩子的能量,這是我看到最好的情況。

    那些因為父母出外工作而不得不與家裡老人或其他親戚一起生活的孩子們,儘管由於父母外出工作帶來了物質生活的改善,有些甚至要好於那些家庭生活困難的父母在身邊的孩子,這些孩子大多表現出沉默寡言、迴避與人互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成績落後,情緒低落,或與人衝突,不守規則等特點。即使他們物質生活得到了保證或者改善,身邊老人只能滿足他們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的養育,卻給不了他們應有的家庭教育,甚至沒有最基本的精神世界的溝通和互動,這些孩子依然感覺到不被接納、不被關愛、不被承認,他們成了精神世界營養不良的人。

    而掌心媽媽前面說到的第三類打工家庭,其中一對80後父母讓我印象深刻。這個家庭的媽媽此前也像其他父母一樣將一雙兒女留在老家由爺奶照顧。孩子3、4歲的時候,她在一次回鄉看到孩子獨自蹲在門口,衣服邋遢的樣子,猛然發現:為孩子掙再多的錢,也不如將孩子帶在身邊給他好的教育重要,於是和孩子父親一起義無反顧地帶上兒女踏上打工路。當掌心媽媽到她打工的出租屋裡做客時,她8歲的兒子懂事地倒水,陪著聊天說話,她和老公在狹小的走道里忙活一家人的午餐,不時遞過來熱情的話語,一家人愉快地說笑,那一刻你會覺得這哪裡是十來平方的出租小屋,這分明是世界上最溫暖最美麗的家。孩子媽媽說,把孩子接到身邊後,父母肯定要付出得以前多得多,比如她和丈夫每天五點鐘就起床為孩子們做好一天的飯菜,晚上回到家,孩子們睡著了,還要洗衣服做家務,這些肯定是比自己一個人打工時辛苦得多,但是孩子們性格開朗了,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碰到老師同學會主動打招呼,在家裡會幫忙做家務,大人們的辛苦是值得的。

    留守兒童、隱形父母的產生,問題的癥結在於,家長是否真正負起應有的責任,你不僅僅是一個打拼著的年輕人,更是一個生命的締造者養育者,你是否真正明白父母二字的含義。弄清楚了這些,也就能找到上面三個問題的答案。

  • 12 # 九個太陽42318032

    這個問題困繞著很多人,怎麼關心留守兒童,怎麼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還需要國家政策才能完善,在家能陪伴小孩,照顧老人,可是沒有收入,都是空談,帶上娃出去打工,收入可以改善,但老人照顧不了,孩子讀書也難穩定,國家政策是說外來務工子女可以就近入學,但打工永遠是漂浮不定的,難道讓小孩子也跟著轉嗎?就像我的一個朋友,因為老大自己沒怎麼帶,在生二胎時就想著帶在身邊,想在溫州上學,好不容易弄了七個證件,進了一所工辦學校,讀了一年後學校拆遷,全部分流到別的學校去,而且能進的學校都是很差的村小學,說不定讀兩年又要轉,朋友沒辦法只能轉回老家讀,因為不想這麼轉來轉去影響孩子,當然有能力的可以在外地買房子,就都解決了。

  • 13 # 鴨梨心理

    這個問題很大,同時也很難解決。留守兒童自從有這個名詞以來,國家在不斷對這方面進行物質和精神上的資助,比如撥款、建學校等,一些個人或企業慈善機構也對此進行各種方式的援助,以儘可能減輕留守兒童的身體和心靈的傷害。但是儘管如此,在留守兒童的問題上,我們還是存在很多缺陷。

    留守兒童一般生活條件相對來說比較貧困,接受教育的條件相對較差,所以在親情方面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缺失。留守兒童跟爺爺奶奶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親人生活,本身缺少父愛或者母愛,這個現實問題就很難解決。一般留守兒童都會在很長時間不能見到父母,這種情感的缺失容易造成很多心理問題。

    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最好的辦法是沒有留守兒童的出現,但是這在現階段是不可能實現的。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儘可能採取必要的措施減少留守兒童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心理問題。第一,儘量在留守兒童所在的學校設立心理諮詢室,定期對兒童進行談話和交流,及時發現他們的問題,同時做好預防工作。第二,在平時的教育上,老師儘量多的對學生進行關懷,照顧學生的情緒,避免出現激烈的言語衝突。第三,多在學校組織一些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集體參加,培養學生的集體感和參與意願,這樣對他們良好性格的養成有很好的作用。

    最後希望留守兒童能夠健康成長,因為他們和別的兒童一樣,都是祖國的未來。

  • 14 # 滔說育兒

    如今的留守兒童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是隔代監護,二是上代監護。可是無論是哪種情況,都會導致孩子產生寄人籬下的感覺,從而形成怕事、孤僻、內向的性格,一些孩子還會養成任性的心理行為。除此之外。留守兒童的教育還會普遍出現以下情況:

    1、學習狀況一般

    由於這些孩子在留守期間是和年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友生活在一起的,監護人文化水平低,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重養輕教,致使孩子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大多數留守兒童在學習上自覺性差,紀律不強,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成績較差。

    2、道德行為差

    由於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兒童往往對事物分不清好壞和是非,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容易養成一些不良行為。例如:經常說謊,愛說髒話,不服管教,悄悄拿同學的東西。

    3、打工父母的一些觀念存在負面影響

    認為自己下苦力掙的錢比文化較高的人掙錢還多的“打工”父母,在他們心目中滋長著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想,於是對子女沒有明確的要求,順其自然,從而“能讀書就讀,讀不好去打工也能賺錢”的觀念在兒童思想中普遍存在。而一些沒有掙得什麼錢的打工父母,認為是命運不好,整天怨天尤人,對子女的一切不聞不問,不負責任。使“留守兒童”幼小的心靈上背上了父母沉重的情緒包袱,承擔著很大壓力,嚴重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和健康成長。 ...

    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留守兒童存在嚴重的“親情飢渴”除了教育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也值得關注。家庭教育的缺位,親情關愛的缺失,是導致孩子產生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1、心理封閉和情感世界問題

    留守兒童由於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關愛和溝通,容易產生心理障礙。長期與父母分離,導致留守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關懷,遇到困難不能從父母那裡找到感情的支援,在學習、生活過程中出現一些差錯得不到及時的引導、糾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顯的心理行為問題。如感情脆弱,自暴自棄,焦慮自閉,缺乏自信,悲觀消極。

    2、留守兒童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飢渴”

    親情的撫慰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留守兒童大部分正處於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對自身變化與人際交往等方面有著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同時也面臨許多方面的問題和煩惱,需要有渠道傾訴,有親人安慰。但由於留守兒童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有的半年,一年甚至多年都難以給孩子打一個電話,寫一封信,見一次面,以此維繫親情很難溝通思想,傾聽煩惱,給孩子予以足夠的關懷。有的父母與孩子多年不曾見面,致使孩子遺忘了父母的面貌,更談不上有何親情。

    3、學校教育導致留守兒童心理問題

    在傳統的教育中,學生的成績好壞或聽不聽話,是直接影響教師學生觀的主導因素。教師對成績好的學生投入更多的關注,對成績差的學生常常是一點機會都不給,或者是給予很少的機會。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大多數是“留守兒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引起教師的重視和信任,於是就會抑鬱悲觀,往往以“不好”、“更不聽話”的方式與教師對抗。這樣的惡性迴圈導致師生關係惡化,有的教師甚至採取挖苦諷刺的方式,給這部分“留守兒童”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 ...

    留守兒童如何關懷

    對於留守兒童,不少地方進行改革,向他們伸出援手。在鄉鎮,各地都將建立起學生、兒童託管的公益機構,充分利用鎮鄉合併後的閒置資產作為託管用房,管好、看好、養好屬地留守兒童。外出打工的家長可以經常與學校和自己的子女保持聯絡,經常瞭解和掌握孩子的所思所想,幫助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建議

    留守兒童的問題,必須要引起社會、家庭、學校的重視,兒童本身是一個弱勢群體,他們對自己身邊的環境只有無條件適應,只有我們在提高社會經濟環境的同時注意創造和諧社會生活環境,才能有可能幫助這些孩子。那麼,怎樣做才有可能解決根本問題呢?

    1、父母不離家,孩子才不苦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根本之策還在於從法律上加以保障農民的權益。現在如果只讓農民種地,改變不了農民收入少的問題,改變不了農民窮的命運。只有農民在農村收入有保障,他們的子女才不會飽受離散之苦。改變這種現狀不能“頭疼醫疼”,從解決“三農”問題中的頑症入手,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2、兒童福利需要國家解決

    中國傳統的福利體制是不健全的,社會性特徵不突出,在農村,個人生存發展權益不能得到完全保障的兒童,是靠家庭和家族力量解決的,這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也是中國社會結構特徵之一。但這和現代社會福利制度的理念是相悖的,根據現代理論,社會個體的福利責任主要是國家和社會的,也就是說要用社會和國家的力量解決個人可能遇到的困難。

    3、拆除戶籍制度壁壘

    如今要求國家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的核心並不在於完全取消戶籍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以至取消與戶籍相關的城鄉隔離的各種制度,政府應逐步實現以戶籍制度改革為中心,拆除就業、醫療、教育等制度的壁壘,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根本所在。 ...

  • 15 # 小晞育兒

    留守兒童其實很多都是可以不必留守的,有些年輕人不想帶孩子,就把孩子交給老人,以掙錢為理由得到沒有孩子煩擾的安寧生活,大人是爽了,卻苦了孩子。老人畢竟年齡大了,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照顧孩子,能管孩子吃喝拉撒已經很勞累了,哪還有精力去關心孩子的學習和精神世界?

    孩子小的時候不在身邊照顧,等孩子長大了,問題出來了,我們會付出更多的精力和金錢在他們身上,但是,效果微乎其微。

    很多人都知道老人管不了孩子,老人帶的孩子沒有父母帶出來的孩子懂事。但即使知道,仍然選擇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裡,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教養,沒有富足的精神世界,早早的就不想上學,想去外面闖蕩,可是,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出去了要怎麼闖?繼續延伸父母走過的路嗎?

    錢是掙不完的,但是孩子的童年只有那麼幾年,試問, 如果這幾年我們把孩子接到身邊,我們少掙點錢,在孩子身上多付出點關愛,我們權衡一下是得到的多還是損失的多?

    不要怪孩子不懂事,也不要怪孩子和自己不親,在他需要你教導的時候,你在哪裡?在他需要一個關懷的擁抱時,你在哪裡?當他需要一盞指路的明燈時,你又在哪裡?

    也許,孩子要的不是父母給的漂亮衣服、好吃的食物,只是簡單的想要父母陪在身邊,想要父母多關心一下自己,想要父母多給點鼓勵的眼神,在成長的道路上能看到父母常伴左右!

  • 16 # 芃媽百草園

    家長外出打工也是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畢竟在農村裡既能賺錢養家又能把孩子帶在身邊照顧的工作機會實在是太少了。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也是家長的無奈之舉。要不然誰願意把嗷嗷待哺的孩子從小就放在離自己幾百公里甚至更遠的家裡?

    其實留守兒童並不是都有心理問題,都缺少正常的教育。隨著現在經濟條件的改善,有的地方就算父母外出打工,但是跟著爺爺奶奶的孩子照樣可以一週可以和爸媽影片通話幾次,爸爸媽媽也會時不時給孩子快遞回來書籍和衣物、玩具。雖然少了面對面的關愛,但這樣常聯絡的方式,可以有效的緩解孩子的心理陰影。而且爺爺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小朋友們一起玩耍,大家庭兄弟姐妹們的玩鬧都可以幫助孩子度過快樂的童年。我見過有的孩子,甚至不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在家裡陪他,他覺得爸爸媽媽管教的地方太多對自己也太過嚴厲,不會讓他們打工去好。

    當然我們還是要關注整個留守兒童群體的整體問題。畢竟偏遠地區的留守兒童的心理、生理、安全、教育等方面都存在嚴重的問題。這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和推進。當地村級管理者、教育工作者也應該想辦法推進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家長也應該想辦法彌補對孩子的愛,常和孩子打電話聯絡,保持有效經常的溝通。太深太複雜的問題,不是在這裡簡單說說就能解決的,關鍵還是要國家從制度、管理、福利、教育等各個方面推進,省、市、縣、鄉、村等也要一層層推進落實才行。

  • 17 # 靜待書香花開

    隨著現在外出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留守兒童的教育是擺在社會面前的一個現實問題,需要我們作為家長的去思考,留守兒童教育和心理問題如何解決。讓這些孩子也能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樣,健康快樂成長,生活在媽媽爸爸的陪伴之中,只是將孩子留給祖輩養,孩子缺少和父母的交流溝通是遠遠滿足不了孩子的生長需要的,父母能將孩子帶在身邊就帶在身邊,如果條件實在不允許那麼也要和孩子實時的電話溝通,關心下孩子的生活學習,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 18 # 小學教育研究

    留守兒童最主要一個特點是缺少愛及溝通。

    第一個是透過電話聯絡,與孩子進行一個心靈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一些心理變化及情況,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與呵護。

    第二個,與照顧孩子的長輩或親人,建立良好的良好的人際關係。給孩子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生長環境。

    第三個,與孩子老師保持聯絡。對於孩子的一些心理變化,家長又不能及時解決的,可以透過與老師進行聯絡,尋求幫助,及時去調整孩子的情緒及一些行為習慣的養成,實現家校合力、家校共育、家校共贏。

    最後一個,就是要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及生活能力。教育的最主要目標是要培養孩子自己去教育自己,自己去管理自己,具備應有的生活的能力及自我調節能力。

  • 19 # 拖把的倔犟

    留守兒童可能是現在社會上很大的一個社會問題了,整天有專家出來各種分析原因,各種如何關愛留守兒童,做為一名在農村留守了十幾年的我而言,我想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在這裡送給在外務工的父母和留在農村留守的兒童。

    我想對在外打拼的父母說:

    我知道你們都是迫不得已將我們留在家裡而獨自外出打拼,我也知道你們出去是為了我們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我更明白你想和我們生活在一起。但是請你們多和我們聯絡好嘛,一個星期打一次電話讓我們能夠聽到你們的聲音就夠了,我們更希望的是不要每一個問候都是學習怎樣,考試如何;我們更需要的是你們瞭解我們的生活,哪怕只是我們講給你聽的,因為我們想告訴你我過得怎樣,開不開心。你們不需要因為自己不在我們身邊而愧疚,更不需要用大量的物質來補償我們。只想要你們多一點的關心。

    我想對留守的兒童說:

    父母在外不容易,我們要換位思考為父母考慮,可以調皮,因為調皮是孩子的天性,但是不要埋怨父母,疏遠父母,多和父母溝通,早日學會獨立,透過自己的努力奮鬥,爭取長大以後別再讓自己的孩子再成為留守兒童,也不要讓自己成為週末父母。

    在這裡我想對所有人說:

    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如果父母沒有和孩子有很好的溝通,那麼孩子和父母之間一定會有很大的隔閡,當孩子和你疏遠時,不要怪孩子,也不要自責,大概這就是生活的殘酷吧!所以父母一定要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多和他溝通,哪怕不在身邊也要多關心關心,並不是一開口就是孩子的成績好不好,在家聽不聽話,因為這樣的話,孩子久了就不再想和你們溝通了。同時,留守兒童長大後一般獨立能力都會比較強,但是同時也會更加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在以後的生活中很難樹立信心,所以需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引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 20 # 侯媽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已經是中國的一個社會問題,全社會都在關心留守兒童,但是要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父母一定要重視對孩子的教育,這位父母說” 留守兒童的家長和長輩有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孩子是需要關心和關愛的,物質給予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富足的精神世界!人們希望,數字龐大的留守兒童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就算生活條件缺乏,也要有富足的精神世界!”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教育好留守兒童呢?侯媽從事家庭教育多年,現和父母們談一下如何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和心理問題.

    1.父母要關心孩子,夫妻雙方最好留一個在家裡照顧孩子,如果實在不行,父母要和孩子經常保持聯絡,可以打電話或者影片聊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2.老師要關心留守兒童,課堂上多找他們提問和答題,多給他們開小灶,因為留守兒童見到最多的就是老師,老師一定要給他們關愛.

    3.學校可以開設心理類的課程,幫助孩子解決因留守產生的心理問題.

    4.父母們在假期一定要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讓孩子感受到父母親情,也可以藉此機會教育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鑿壁借光這一故事中你有什麼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