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非鳥非魚
-
2 # 卿本佳人70
說詩人喝酒能夠激發靈感的,那基本上屬於扯淡。當然,象李白那種天才人物,能夠"斗酒詩百篇″,我還是願意相信的。
沒有生活的積累,沒有對生活的熱愛,即使"觸景″也不會"生情″。當然,知識不豐富,生了情也寫不出詩來。
-
3 # 良人執戟2
我覺得激發詩人靈感要用用賴以成癮物質的話,大部分詩人是不同意的,所有成癮物質的享受,是所有人包括詩人在內的共同愛好,一種享樂的表現方式而已。
激發詩人靈感的源泉,來自於詩人的心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刪稿》中說:“詞人之忠實,不獨對人事宜然。即對一草一木,亦須有忠實之意,否則遊詞也”。詩人首先應該擁有的是一顆敏感而忠誠的心。一位國外藝術家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眼睛就是心。用心感悟生活的美,感悟世俗的美與醜。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的詩人,莫不如此。
比如駱賓王七歲作的那首名作巜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是一首幾乎兒歌化的詩,卻包含了美所必須包含的的兩個重要元素:聲音與顏色。於是,這首詩變成了畫,一幅有聲音的畫。
七歲的詩人不會喝得醉醺醺的,也不會嚼著檳榔,弾著吉他,或者手提茶水保溫杯,他只有一顆敏感的心和發現美的眼睛。
孟浩然這位李白的摯友,也有一顆敏感的心,用詩人的眼睛與嗅覺,體會自然中最細微的感受從中尋找詩意和人生的真諦一一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一生平淡的孟浩然,因為他擁有一顆敏感的心,所以平凡的詩使他的巜春曉》留芳千古。
王昌齡,著名的邊塞詩人,他騎馬在大漠中高唱“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個夕陽下拖長了的身影是何等豪邁,但是,他又擁有一顆對淚水和疼痛最敏感的心,才能在一片豪邁的歡呼聲中看到華麗下的卑微,觸到盛世下的傷痛。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少婦在春日的陽光下,突然觸動心靈的柔軟處,在春天的陽光下,曬出自己淡淡的愁緒,如一條小溪,婉轉而來,又婉轉而去。軍旅詩人同樣有一顆無比細膩的心,觸動了盛世的傷痛。
我相信王昌齡在完成這首詩後,才去自己的茅草屋頂的休酣處,倒上一杯成都“三花茶“一飲而盡。
孤獨,是一種永恆,它與人類如影相隨。而對於永恆的體味,大唐一位詩人給出了最好的答案,巜全唐詩》僅僅只有二首他的詩,歷史也對他吝嗇,鮮有記載,但是,其中的一首就創造了唐詩的傳奇,詮釋了什麼叫“孤獨”的永恆境界。他就是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早已超越詩佛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它不僅是靜止的畫,也是流動的境頭,展現美的同時,引發驚異的思索。這首詩瞬間感覺的永恆,是淡定和從容,與陳子昂(酒後的)“獨滄然而涕下”的剛烈不同,與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悲傷相異,張若虛將瞬間化為永恆。
雖然如此優秀,張若虛寫詩前並未喝酒,他是用一顆孤獨、平淡的心在寫詩。
當然,不可否認,自古書生有"七種武器",那就是“琴棋書畫詩酒茶”。
詩酒茶三劍合璧奏響了盛唐文化的最強音。這是生命的快樂,盛世的風光。
當然,它們不是詩人的靈感源泉,但是,唐朝的茶文化被詩人們做成了高雅文化,於是唐代留下大量的茶文、茶詩、茶畫、茶歌,如巜唐詩三百首》中的錢起《過張成侍御宅》:“杯裡紫茶香代酒,琴中泉水靜留賓”;杜甫巜寄贊上人》:“紫荊具茶茗,徑路通林丘”;李中巜贈上都先業大師》:“有時乘興尋師去,煮茗同呤到日西“。飲茶成為吟唱詩句的佐興之物,但僅為陪襯。
酒更不消說,李白做詩離不開酒,而且還有美人在側,更是騷興大發:“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喚客嘗。”這個吳姬就是當壚賣酒的金陵女兒,李白全詩表達的是對美酒、美婦、美景的流連忘返。
《晉書.嵇康傳》中,嵇康不但有二根風骨,更是中國古代第一美男子,遠勝弱不經風的潘安,宋玉。他利用鍛鐵來健美,熊熊烈火煉就了一身的古銅色面板和七大塊腹肌,他是一位詩人,嵇康傳中說他:“彈琴詠詩,自足於懷”,他不但吃酒,還吃藥,彈琴,至將上刑場,還“顧視日影,索琴彈之”。
所以,音樂也是詩人靈感的重要源泉。
古代沒有煙,只是在明代後期,從南洋傳來菸草,稱為“淡巴菸”。
-
4 # shareisgood
明朝之前中國古代人是不吸菸的。
我國吸聞鼻菸始於明朝萬曆年間。菸草傳入我國,約在16世紀末,明朝萬曆年間(1573~1620),最早譯音叫“淡巴枯”,大約是在明朝末年改用菸草名稱。
從古人生活習慣來看,刺激靈感的多為酒,這也在眾多古代著作中得以窺見。
-
5 # 達雲
激發靈感最常用的辦法有:
1.賞金
古代官宦人家舉行盛大活動,比如長輩祝壽、新房建成等等活動都要請一些文人雅士吟詩作賦,並賞以重金,這時就會激發出文人的靈感。比如王勃《滕王閣序》。
2.旅遊
文人雅士經常拜訪名山大川,人文古蹟,當看到美景或壯觀的遺蹟時,就會詩性大發。比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望廬山瀑布》、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
3.聽音樂
琴棋書畫是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能,聚在一起吹拉琴唱的事也經常有,聽高興了,寫詩做賦稱讚一番也是經常有的。比如李白《聽蜀僧浚彈琴》、白居易的《琵琶行》。
4.哄女人
古代文人逛青樓、養家姬是常有的事兒,要想得到女子的歡心,吟詩作賦是獲利美女青睞的最好辦法。因此就誕生了花間詞,當然白居易、柳永、杜牧都是這方面的好手。
-
6 # 夏有涼風61
古時候,詩人作詩來靈感,除了喝酒,大概就是如,賞花、賞月、觀山水,看美女,觀天觀物觀生活,觀自然現象。總之是借題發揮,意興使然,隨處捏來。
要說古代有沒有煙,可能古代詩裡的煙,多指的炊煙,且說的“煙柳、煙波”等霧氣自然現象都是以炊煙作比喻。
如果問的是古代有沒有抽或吸的煙,這個煙可能清朝才開始有。
-
7 # 鴻鵠迎罡
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一位作家在某個作品研討會上說過這樣的話:
詩歌是蹦出來的,
散文是悟出來的,
小說是想出來的。
這位作家透過“蹦、悟、想”三個字,把三種文學體裁的創作方法交代得非常清楚,用詞非常精準,可以說是對文學愛好者傳達了寶貴的寫作經驗。
因為詩歌的寫作方式跟其它文體有很大區別,寫作散文需要用真情實感去感悟生活中平凡的事件或人物,然後篩選出典型事件加以陳述,於平淡中見真情。寫作小說,完全是一種全景式的敘述,需要用整體框架來引導故事情節的發展,反映時代背景。
寫作詩歌,完全是情感的碰撞和噴發,當詩人的情感積聚到一定飽和度,詩人必須藉助語言文字把情感抒發出來,一吐為快,情感不夠飽滿的詩歌是沒有靈魂的。
因此,詩歌往往不是冥思苦想而來,而是情不自禁後的自然吐露,靈感是激發詩歌誕生的引子。
而什麼又是靈感呢?靈感實際上是一種飽滿的、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狀態,是思考能力的集中爆發,它來得快也去得快,如果能被及時抓住,就能推動自己的創造力。
靈感不是與生俱來,它是一個人長時間對某件事情經過入木三分的思考和分析後,在某一個時刻,突然湧現出強烈的創作衝動和創造力,人如同著魔了一樣,不由自主要去完成創作。
可見,不論是詩人還是藝術家,甚至是科學家,只要熱愛生活,忠於自己的心靈,用赤子之心去心無旁騖地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日積月累後,遲早會被靈感光顧,激發出旺盛的創造力。
不論是古代詩人還是現代詩人,要想創作出好作品,都離不開靈感的青睞。
詩人嗜酒,古今中外的詩人都是這樣,只因為酒能激發靈感。當喝酒到三分醉時,人會產生飄飄欲仙的狀態,身心都會變得很輕鬆,思維也會變得非常活躍,想象力會非常豐富,腦子裡容易蹦出情真意切的詩句,這就是古今中外許多詩人,如李白、白居易、杜牧、蘇軾、海涅、葉芝、萊蒙托夫,等等,喜歡喝酒,甚至嗜酒如命的根本原因。
當然,除過喝酒之外,古代詩人還有許多激發靈感的方式,常見的主要有:
一、談情說愛
任何時代,愛情都能激發人的靈感,古詩中的愛情詩佔了不小比例,都是詩人們在享受愛情滋潤時有感而發寫下的。有寫給自己的妻子或小妾的,有寫給心上人或暗戀物件的,也有寫給歌女的。
如,《詩經 · 蒹葭》 裡寫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李白的《長幹行》,杜甫的《月夜》,元稹的《離思》,李商隱的《夜雨寄北》,柳永的《雨鈴霖·寒蟬悽切》,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秦觀的《鵲橋仙·纖雲弄巧》,等等等等,都是詩人們從愛情裡獲得靈感,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
二,品茶,唱和
茶和酒都是古人偉大的發明,酒越喝越興奮,茶越喝越冷靜,古代詩人同樣有自己的圈子,詩風相近的詩人,喜歡抽空聚在一起搞一個類似雅集的活動,在活動中,大家要麼喝酒助興,要麼品茶助興,一邊喝,一邊一唱一和,寫一些詩歌。往往是由德高望重的詩人起頭寫一首,然後其他詩人和一首,這類詩歌非常多。
也有以某個主題為主的詩作,就像命題作詩一樣,這類詩歌中,也茶詩最多。
如元稹的《一字至七字詩·茶》,是古代最有名的茶詩,詩曰:
茶,香葉,嫩芽。慕詩客,愛僧家。碾雕白玉,
羅織紅紗。銚煎黃蕊色,碗轉麴塵花。夜後邀陪明月,
晨前命對朝霞。洗盡古今人不倦,將知醉後豈堪誇。
另外,白居易的《琴茶》和《山泉煎茶有懷》,黃庭堅《滿庭芳.茶》,米芾《滿庭芳.詠茶》,都是詩人在品茶過程中突然來了靈感寫就而成。
三,遊山玩水遊山玩水同樣是古代詩人獲得靈感的主要方式,幾乎每個古代詩人在青年時期都熱衷於遊山玩水,當攀登上某座名山或某個古蹟,登高望遠,有一種天人合一的勝境,詩人們都會感嘆一番。
像杜甫的《望嶽》,李白的《獨坐敬亭山》和《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王之渙《登黃鶴樓》等詩作,都是在遊山玩水時寫作的名篇。
四,熱愛生活,認真觀察生活從身邊生活去發現真善美,來獲得靈感,也是古代詩人常用的寫詩方式。
如陶淵明,謝靈運,王維,孟浩然等大詩人,常常細緻入微地觀察自己身邊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寫下了許多山水田園詩。
我國古代沒有菸草,菸草是舶來品,傳入我國是近代的事情了。
菸草是西方從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期,開啟“大航海時代”後,從北美洲印第安人那裡發現的,並於16世紀20年代帶回歐洲,大約在16世紀末期,明代萬曆年間,菸草經過南亞傳入我國。
-
8 # 豆爺說說
古代沒有煙,所以古時候詩人除了喝酒外,還可以用旅遊來激發寫詩的靈感。因為旅遊可以開闊眼界,是詩歌創作的手段之一。歷史上的許多著名詩人,幾乎都是在踏遍名山大川,嚐盡人間冷暖之後,才會寫出反映時代風貌的、具有生活情趣的作品來。很多作家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列為自己的畢生追求。
旅遊在詩歌創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例子比比皆是。六朝時期的謝靈運(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渙之子,世襲為康樂公,人稱謝康樂。)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也是永嘉山水的發現者,與同時代的陶淵明為詩壇雙壁。公元422年,謝靈運任永嘉太守(當時的永嘉為永嘉郡,即現在的大溫州)。在任期間,他遍歷諸縣,發現永嘉山水奇物幽美,寫下了許多傳頌千古的優秀山水詩篇,溫州的神奇山水也因謝靈運而聞名天下!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山水詩創始人,溫州也因此成為中國山水詩的發祥地!本文精選謝靈運詩詞4首,結合永嘉山水之精華,以求共賞!
登池上樓
潛虯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及窮海,臥痾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嶔。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詩中"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為千古傳唱的名句,其奧妙就在於自然,在於詩人將撲面而來的造物者的春天傑作如實寫出,遂成絕唱。所謂"一語天然萬古新"是也!
登江中孤嶼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
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
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想象崑山姿,緬邈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詩歌中"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為本篇中所醒目之處,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感受。
歲暮
殷憂不能寐,苦此夜難頹。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
運往無淹物,年逝覺易催。
"明月照積雪,朔風勁且哀"為本詩名句,其成功之處,與"池塘生春草"相似,都是以自然取勝,寫景如在目前,寫情則豁人眼目,生"不隔"的審美效果。
東陽溪中贈答二首 ·其一
可憐誰家婦,緣流洗素足。
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
此詩以人為景,寫一"緣流洗素足"的少婦,但詩人也並不直露出之,巧妙地使用了一個意象"明月在雲間,迢迢不可得",就含蓄委婉地透露了自己那種可遠觀而不能近賞的遺憾。這一寫法,透露了山水詩與意象寫法的關聯。
唐代漫遊之風則大大拓展了詩歌的題材,不僅使山水詩的創作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而且也推動了邊塞詩與都市詩的發展;旅遊還促進了詩人詩風的形成與轉變。下面這五首唐代山水詩名篇,境界高遠,將山水作為審美物件與詩人的情感結合起來,達到天人合一,融情於景,借物抒懷的效果,讀來委婉而動人,成為千古名篇。
鳥鳴澗 王維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萬籟俱寂,桂花無聲地飄落,寂靜的夜籠罩著空谷,月亮初升的輝光驚動了山中棲息的鳥,靜突然被打破了,林鳥鳴叫於溪澗之中。一種禪意悠然而升,不知是靜襯托了鳥鳴,還是鳥鳴讓空谷愈靜。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借長江抒發思鄉之情,秋風、黃葉將遊子之歸心推向高潮。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千”、“萬”對應“孤”、“獨”,讓天地的寂靜躍然紙上,整個畫面都是白皚皚一片,在這樣清奇的世界中,更突顯出釣叟精神的難能可貴。
秋登蘭山寄張五 孟浩然
北山白雲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髮。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詩人登高遠眺,眼中的山水、鴻雁、渡口、樹林皆激發出詩性的靈感,好一幅水墨山水畫!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一切景語皆情語,澗邊的幽草,樹叢深處鳴叫的黃鸝,春天的潮汐攜帶者暮雨汩汩而來,無人的渡口只有一葉扁舟橫向江心。詩人的心思就埋藏於這山山水水之中。
山水詩從來都不是單純地寫山水。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古人好山水,在山山水水之中明心見性,體會出了宇宙萬物的真諦。
因此,旅遊是創作的手段,也可以說是詩歌的一種源泉。
-
9 # 不負人不負己
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明朝之前是沒有煙的。萬曆年間鼻菸和菸斗傳入我國,然後菸草就迅速在我國流傳開來。
嗑藥的魏晉文風相傳漢代名醫張仲景發明了五石散(後又被專家證實出現於先秦時期,這點就不過多贅述了),用來治療傷寒病人。名士何晏,改良了五石散的藥方,使它成為了一種上癮的毒品。
魏晉文風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濃重的一筆。魏晉名士也是放浪不羈,率真灑脫。
服用五石散後,需大步疾走,身著薄衣用以散熱。暴躁易怒,口發狂言,赤膊跣奔,坦胸露乳更是讓人習以為常。
所以我們不得不把狂放不羈的魏晉文風跟五石散聯絡在一起。在那個政權動盪不安的年代,對儒家思想的動搖,魏晉名士所強調的個性不正是魏晉文化發展的契機嗎?
這樣的年代可能不是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年代,但他確實是文化思想朝氣蓬勃的年代。
仔細想想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發展的時期大多都是人心思變的亂世,大一統的時代根本不利於文化的多樣性,因為君主們不僅想要政權的大一統,也想要文化上的大一統。
魯迅先生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也曾提到磕五石散對於魏晉文風的影響,結合魯迅先生演講時的處境,主要是諷刺了國民黨不給說真話的政治舉措,轉念一想這也是魯迅先生倡導言論自由的諫書。
魯迅先生所追尋的魏晉文風不僅是當時文人的恣意灑脫,也是想要魏晉時期文人的創作氛圍。
五石散的作用不僅激發了魏晉文人的創作靈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當時的文人以瘋癲處世的良藥!
桓玄被召為太子洗馬時,船停在荻渚。王忱前去做客,因服用五石散的緣故,王忱多次要求僕人上溫酒,以散發藥性。桓玄的父親是東晉權臣桓溫,因王忱多次提到桓玄的名諱,這在當時的人看來,是一件很過分的事。同輩尚且以字相稱,更何況對方的長輩。
於是桓玄不免嗚咽的哭了起來,看到這一幕,王忱也呆不下去了,只得告辭。
但桓玄以手巾拭去淚水,拉著王忱說道:“犯的是我的家諱,與你何干呀?”王忱也是桓玄這份豁達所感動。
綜上所述,五石散是一種毒藥無疑,但也確是當時文人瘋癲處世,表現真性情的良藥。
魯迅先生的演講,用五石散和酒的對映,可見一斑!
-
10 # 英皇騎士
菸草是舶來品。中美洲傳入中國。
那是明朝時期的事情。
正所謂觸景生情。詩人的靈感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
時間檢驗真理,
生命開拓未來。
悲歡情繫你我,
沉浮品味百態。
沉浮可是一個人成熟,真正的感受到人生。
-
11 # 流liu西瓜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靈感自至。
好的作品,不要單純為了寫而寫!
陳釀之香,源於歲月沉澱。
菸草的品味,類似神經刺激——
雲霧繚繞中,讓自己過把神仙癮……
-
12 # 道1
古人的娛樂,當然也想我們現在一樣。只不過,與社會發展狀態息息相關,喝酒,胛妓,投壺,聽曲,飛花令…煙是近代的事,局域的事。真不現在,有錢你隨便娛樂,胡搞!古代,沒點才華,你好意思娛樂嗎?才子佳人。哈!
-
13 # 時光瓶
菸草是從明朝萬曆年以後才慢慢傳人我國。古時候詩人作詩數量很多,畢竟環境和氛圍在那裡,作詩既是學業要求也是自己才學的體現,這就需要有大量的創作素材和創作激情。
除了喝酒,還有撫琴可以淨心、唱詩可以詠志、下棋可以練達、作畫可以磅礴、品茗可以靜思、訪友可以志同、探幽可以延思、賞花可以窺微等等文人墨客喜歡的事情,畢竟那時生活是慢節奏,文人地位超然,可供消遣娛樂的方式不少。而以上這些生活方式,都會對古人產生一些影響,加上當時的社會環境,湧現了大量的詩人佳作,成就了中華歷史上燦爛輝煌的文化瑰寶。
-
14 # 持墨先生
古代沒有煙,菸草的發源地在美洲大陸,在明清時期才逐漸傳入我國,玉米、土豆、胡蘿蔔也是外來物種。但是我們自古有煉丹的傳統,弄些亂七八糟的玩意兒吃了也會刺激神經甚至喪命。東晉的時候很流行,你可以理解為磕藥。
-
15 # 木頭徐林同學
古代當然有煙,不過不是用來抽的煙,而是薰香的煙。
古代文人大多喜歡薰香,比如北宋著名的文人黃庭堅,留下了大量與香相關的詩詞。
《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
[宋] 黃庭堅
東風吹柳日初長,雨餘芳草斜陽。杏花零亂燕泥香,睡損紅妝。寶篆煙消龍鳳,畫屏雲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
寶篆,就是篆香,篆香點燃,煙氣繚繞,古代文人很多時候是在薰香的煙氣中找靈感。
-
16 # 國學生活館
1.賞月蘇軾 水調歌頭 晏殊 中秋月張若虛 春江花月夜
2.登高杜甫 登高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 獨坐敬亭山李白 夜宿山寺
3.音樂李賀 李憑箜篌引李白 春夜洛城聞笛白居易 琵琶行王維 竹裡館
4.釣魚張志 漁歌子陸游 秋日郊居張旭 桃花溪
5.舞劍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貫休 獻錢尚父嶽岱 舞劍行呂洞賓 春盡閒閒過落花
6.尋隱賈島 尋隱者不遇張籍 尋仙王維 終南別業常建 題破山寺後禪院
7.打獵蘇軾 江城子王維 觀獵盧綸 射塞下曲
8.種地陶淵明 歸園田居陸游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蘇轍 種菜
-
17 # 馭風Wilson
對於古代的詩人來說,靈感是彌足珍貴的,可遇不可求,所以很多詩人窮極一生都是在找靈感和創作。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黃昏的夕陽,輕撫臉頰的微風,都可能成為詩人的靈感。題中提到了除了喝酒還有什麼靈感,接下來一一分析:
第一、 焚香。焚一縷馨香,在飄忽的縷縷香菸中,撫平心中的創傷與煩亂,另外,焚香還可營造一種縹緲意境,能讓詩人放下塵世的各種雜務,淨化內心,給心靈以喘息的機會。如宋代詩人連文鳳的《燒香》:坐我以靈室,爐中一篆香。清芬醒耳目,餘氣入文章。第二、 撫琴。撫琴可以說是比較高雅的愛好了,撥動琴絃,沉醉於音樂的美妙中,達到另外一種意境。如宋代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欲將心事付瑤琴。第三、 品茗。品茶,於塵世的雜務中脫身,找一幽靜處,泡一壺濃茶,細細品來,不由精神大振,悠然自得。如蘇軾的《望江南·超然臺作》: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第四、 聽雨。雨天總會帶來絲絲憂愁,詩人可不會放過這等好機會,清代生活家張潮就說,春雨宜讀書,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檢藏,冬雨宜飲酒。滴答的雨珠,動人的雨簾,總讓人思緒萬千。如白居易的《長恨歌》: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第五、 賞月。月圓月缺,思念親人,懷念古人,皆離不開月,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無數佳句皆因月而創作出來。第六、 遊山玩水。在一個地方呆的越久,靈感就越不容易激發出來,俗話說:換個環境,換個心情,詩人們在這種環境的變化的過程中,每每觸景生情而得詩句。如: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杜甫《絕句二首》中的: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總結。不管古人捕捉靈感的方式、途徑有多少種,都體現了兩種創作精神:留心與勤奮。
回覆列表
魏晉文人士大夫流行服食五石散,由多種礦物質製成,據說服食後精神亢奮,不怕冷,自我感覺良好,所以魏晉時期穿衣寬鬆,有道風仙骨的感覺,但是長期服用會上癮,重金屬中毒,明嘉靖皇帝服食丹藥也是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