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孩子回家就偷偷的玩遊戲,不做作業,每天都是大人發火後才去做作業。真想動武又不忍心,不知道怎麼辦。
4
回覆列表
  • 1 # 叮叮噹噹52

    1、不要罵他,打他,不要說不允許他玩遊戲之類的話。一旦這樣做,他會反感你的行為給他造成的傷害。雖然我們都知道你這樣做是為了他好,可是他的年齡段不一定會這樣認為。2、在允許可控制的條件下適當的引導給他玩遊戲的時間。比如,他要玩遊戲,你就在他玩遊戲之前提出一些條件。你可以說:"孩子,你真聽話,你乖不乖呀?"他的回答可能是正面的。你繼續說:“孩子,如果你把你的衣服洗了,我讓你玩半個小時,如果你在把今天晚上晚飯後的碗洗了,玩一個小時。我知道你最乖了,你想玩多久呀?”但不能以讓他做什麼事情可以玩遊戲為誘導。重要的是讓他明白玩遊戲的危害。3、讓他的哥哥或者姐姐從旁邊告訴他他長大後的一些關於生活的事情,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4、一定要引導,不要壓制。一般情況下玩

    遊戲的孩子

    處於叛逆期或者快要進去

    青春叛逆期

    (12歲-16歲左右,關係人生未來的時期呀!)5、如果真的要玩,就陪他玩,儘可能引導他玩一些益智的、有助於心理健康的遊戲。不要讓他玩暴力的、血腥的!後者會導致他

    心理狀況

    產生很大的扭曲。可以推薦其玩經營性的,策略性的小遊戲,也有些可以傳授

    理財知識

    的好遊戲。

  • 2 # 孔德淇

    現如今,青少年遊戲成癮已成為困繞無數家庭和學校的一大社會問題。如何進行干預,很多家長都表示頭疼。筆者以為,青少年愛玩遊戲與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尤其是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戒除玩癮應從青少年的心理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入手,而簡單粗暴地賦予家長“一鍵禁玩”的權利了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方面,孩子愛玩電遊,不止因為有癮。不管怎麼樣,電子遊戲也是一種遊戲,傳統遊戲斷檔的功能在電子遊戲中都有宣洩和補償。現在孩子們喜歡玩電子遊戲,恰恰是因為我們當前學校的教育活動不好玩。孩子們需要用好玩,有趣味的電子遊戲來彌補學校學習的單調乏味。另一方面,孩子有合理遊戲的權利,遊戲又與我們素質教育追求方法的有效性,尋求實現現代教育理念、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方式不謀而合。再有,青少年沉迷遊戲主要是自控力差,心理教育存在重要的不足,他們在面對社會、學校和家長阻止上網,缺乏冷靜,在面對網路遊戲時,缺乏清醒的自我認識,當他們無錢上網時,更是缺乏理智。

    解決孩子的遊戲成癮,不能一禁了事,可從兩個方面做些努力和嘗試。一是家庭要有意強化孩子的控制力,家長把手機給孩子時,條件和規則就應科學、合理的規定下來,而且嚴格執行。同時,家長必須端正對子女的教養態度,建立起真正的健康的親子關係。二是學校可以導向性地開展教育引領。利用國旗講話、班會對學生加強網路教育和討論。比如,由老師帶著孩子公開討論手機到底是怎麼回事,要不要玩遊戲,玩到什麼程度等等。對於痴迷網路遊戲的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透過認知分析,運用心理學技術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幫助他們建立自信、鼓勵他們建立正常的人際交往,提高他們的自我認識能力和自制力,從而逐漸迴歸到現實世界。

    規範孩子玩遊戲需要綜合施策,切莫“一鍵禁玩”,只有用權利思維去思考,平衡家長和孩子的權利,重視孩子成長過程的教育責任,才能營造出家長、孩子和社會多贏的局面。

  • 3 # 瑾言悅心

    強硬地阻止孩子玩手機,打手遊,往往無法真正地達到目的。

    人是一種活在感覺裡的動物。當現實環境無法滿足自己的感覺體驗的時候,就會轉向虛擬世界去尋求。虛擬世界是個很神奇的地方。不用完全暴露自己,即使隔著一個螢幕,也能順利交友,寄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感覺體驗,尋求一種能半隱藏自己的,暢快體驗某種感覺的過程。

    試問,成人能抵禦對這種感覺的追求嗎?答案是絕大多數人無法做到。何止是孩子,成人也常常步入電子屏幕後的世界無法自拔。看看地鐵上一排人拿著手機一路打怪升級,就可以想象在家裡玩遊戲的時間會少嗎?對玄幻小說、英雄角色類遊戲上癮的人,進入遊戲就分分鐘給自己戴上主角光環,在異域神界熱血沸騰。他們往往是在追求一種作為強者的感覺。

    從潛意識層面講,每個人都有一種主動追求自己想要的感覺的本能。而這種本能又是人自身很難控制的,即便暫時被壓抑,但如果沒有得到恰當的處理,在後邊的人生中一定會加倍地索取,來補償這種缺失。就像憤怒被壓抑後的爆發更容易失控,做出自己正常情況下不會做的事情。

    可以說,一個人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在追求一種感覺上的滿足。這種感覺,不一定完全是現實中缺失的,但一定是內心想要的。比如說一個女孩喜歡一個男孩,她知道男孩喜歡吃辣的,以前從不吃辣的女孩也開始學著吃辣。這就是一種對男孩的認同。

    手機、電腦的世界也許能填補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空白,但無法填補現實生活中沒法達成的願望。願望的滿足,還是需要情感的支援。

    一個小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喜歡自己,ta在潛意識中就會壓抑自己、認同父母,期望認同父母之後,父母會喜歡自己。這個孩子就是希望獲得被認同的感覺。有了被認同的感覺,才有對未來的信心。如果不管怎麼做,孩子發現父母永遠不會認同自己,就會對自身感到絕望。長大後可能就會時常感到無力感,也不敢憑自己的力量去爭取某些想要的東西。覺得連最親密的家人都沒法認同自己,外界更不會認同自己了。

    作為家長,如果看到孩子玩手機上癮,在發火前不妨先暫停3秒鐘時間,想一想:孩子花這麼多時間玩手機,ta在尋求什麼,而現實中ta又缺少什麼?

  • 4 # 她山之石

    孩子愛玩遊戲,父母儘可能不嘮叨,管住嘴,從生活細節上多關心孩子,不能採取強制管制方式讓孩子服從,要看到孩子玩遊戲背後的深層原因。

    缺愛的家庭,孩子容易迷戀遊戲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沉浸在遊戲中不能自拔,這說明這個孩子一定在家庭中缺愛,家庭不和睦,家長沒有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缺乏溝通等,致使孩子內心空虛,於是孩子便希望透過遊戲來尋找寄託。

    管制干涉過多的家庭,孩子容易沉迷遊戲

    這類家庭的父母常常是脾氣不好,控制慾強的人,平時對子女的行為過度干涉,在有過錯時嚴厲懲罰,很少肯定孩子的優點和進步,不能包容和理解孩子的一些不成熟的行為。這樣的家庭往往親子關係緊張,在這種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由於在現實中得不到鼓勵和支援,不能形成對自我的認同,所以他們就會轉向虛擬的遊戲世界,尋求認同感和價值感!

    因此,當孩子沉迷於遊戲時,我們一定要好好反思這樣一個問題:是不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出問題了,我們不要將目光放在孩子玩遊戲的表象上,而要看到現象背後的本質,一定要默默關注孩子的行為,我們可以和孩子認真交流,耐心傾聽,多關心他們內心的想法,及時調整自己與孩子的相處方式。

    愛,是緩解孩子愛玩遊戲的最佳方案!

  • 5 # 陽媽育兒遇己

    暑假到了,孩子們有更多的放鬆時間,當小孩痴迷玩遊戲,怎麼辦呢?

    我想玩遊戲這件事非常的正常和普遍,怎麼玩可以孩子一起來聊一聊。一下子腦袋裡閃出五W1H的思考方式,或許我們可能參考這樣的形式和孩子交流。

    哪些能玩?---我們和孩子一起約定好玩的型別,避免孩子接觸不良的遊戲影響三觀。

    什麼時候玩?---讓孩子作好時間安排,什麼時候是需要做作業的,什麼時候是可以放鬆的,勞逸結合。

    玩多久?---作個玩的時間約定,一方面讓大家心裡有數玩遊戲是有個度的,另一方面保護視力。

    讓孩子在一定的規則下,享愛玩遊戲的樂趣,而不是沉迷於遊戲。

  • 6 # 育兒奶爸

    是否看到自家孩子的身影?

    那麼,如果你以為玩遊戲危害到此為止,那就大錯特錯!

    是的,玩遊戲不僅傷財傷身,最重要的是還會加!深!近!視!

    需要提醒的是:孩子一旦近視不可根治!

    專家指出,用手機、平板電腦打遊戲,快速移動的視標令眼球長時間不停追隨注視,時間一長會造成“肌性視疲勞”。各種視標大小不同,令眼球快速不斷地調整,還會引起“調節性視疲勞”。遊戲刺激的畫面、精彩的內容,使注視者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緊張,造成“精神性視疲勞”。視疲勞產生後,如果未得到及時緩解,會造成假性近視。一般青少年的近視多數屬於假性近視。如果不及時矯治,日久就會發展成真性近視。而孩子一旦成為真性近視,將永遠無法逆轉,成為孩子永久之痛!

    玩遊戲誤人子弟 誰該對孩子的未來負責?

  • 7 # 明圖明明圖

    我家孩子今年上一年級,原本上幼兒園就給他了一部舊手機,經常用來聽故事或者聽英語磨耳朵,本來一切挺好的。

    但今年暑假時加老家偶爾在家人的手機上發現了一款小遊戲,當時想著反正放假偶爾玩一下也沒事,連續玩了幾天,結果越玩越上癮,並且還無師自通地在自己手機上找到了很多小遊戲,以至於每天早上起床就抱著手機玩,當我想去制止的時候孩子已經很困難了,不過還好很快就回自己家了。

    回家之後我直接把他手機沒收了,就把手機放到客廳茶几上最顯眼的位置,出來進去一眼就可以看到,但誰也不準玩,如果需要做作業需要我看著,做完再放回去,中間也有忍不住叢偷偷玩的時候,發現後我批評了了他,堅持了大概一個月時間就不再玩遊戲了。

    現在又把手機還給了他,但也僅僅是用來做作業,並且因為對手機不關注了,反而經常找不到手機。

    所以要讓孩子不玩遊戲,最好做到以下幾點:

    一、如果孩子之前不玩遊戲,就一定不要去接觸,這個必須引起重視,千萬不要以為偶爾玩一下沒事,稍不注意孩子就會沉迷於遊戲;

    二、如果孩子孩子沉迷於遊戲,就直接制止,不用商量作業寫完再玩什麼的,直接切斷最好,當然這是需要時間的,不要指望說今天不讓孩子玩了,孩子就直接不玩了,中間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

    三、給孩子找一些比遊戲更為好玩的事情,讓生活充實起來,比如多運動什麼的,總之就是把孩子注意力從手機上拉回來。

    當然,我說個直接制止的方法是針對小一點的孩子,而如果是青春期的孩子家長要更講究策略一些,否則很容易引起孩子反感。

  • 8 # 抬頭看天是勇氣

    遠離手機!

    首先家裡要有不玩手機的氛圍,父母要以身作則。其次,多陪孩子游戲,戶外活動,孩子自然就不會關注手機。

  • 9 # 小兔子媽媽

    關於手機,不讓孩子不接觸那是不可能的,起碼老師留的很多作業都在手機上完成,因此孩子接觸到遊戲,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與其阻止孩子玩遊戲,不如去疏導,就像大禹治水一樣。

  • 10 # 橋都一鳴

    孩子的教育應該從小時候開始,培養良好的習慣。一些不良的習慣如果從小就養成了,伴隨著慢慢長大就很難改變。另外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比如美術、書法、跳舞等等。

  • 11 # 感恩有你2013

    孩子一開始玩遊戲家長就得阻止,態度要堅決,過程要堅持。不要得孩子玩遊戲上癮了再來戒遊,那就有點晚了!如果現在已經上癮了,假如孩子正處在叛逆期,最好不要採用強硬手段,家長可以試著去熟悉一下孩子玩的遊戲,慢慢跟他聊一些遊戲裡面的話題,增加共同語言和信任感拉進雙方距離,機會成熟了再談這方面的問題效果會比較好。

  • 12 # 陪伴大吉大利成長記

    這個問題,大部分跟家長有關,如果家長愛玩兒遊戲,跟孩子說不要玩兒,對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吧啦吧啦,是沒有說服力的,什麼時候教孩子都是言傳不如身教。如果不想孩子玩兒遊戲,首先從自己做起。

    我們家兩個到目前為止,還不愛看電視、不玩電子遊戲、不怎麼看手機。

    我們家電視孩子在家時一般是不開的,都是孩子上學後,老人才看的。跟孩子一起看一般一年兩次就看個十一國慶閱兵和除夕春晚。

    電腦我們也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用,用也是來做工作相關的內容,電腦上沒有遊戲,更不可能在孩子面前玩。

    手機呢,我能做到在孩子面前少用,爸爸有工作要處理,老人不看電視已是難得所以老人看手機沒辦法避免,但是我們家所有的手機、pad都沒有遊戲。因為小朋友成長,會用手機給他們記錄一些影片片段,他們會看到,所以很喜歡翻手機相簿。但也不會看很久。

    我們家除了老師要求的英語聽力,也不用電子裝置給孩子學習。我覺得電子裝置上能學的,透過看書、上課、實踐之類的,都能掌握。

    偶爾帶他們去影院看個電影,純放鬆,也好跟小夥伴有個談姿資,並不想透過電影教育他們什麼。那種連續的動畫片什麼的我們家都沒看過。

    前段時間學校測視力,兩眼視力一樣,都合格無需矯正。小朋友也比較乖,上課注意力也不錯。

    如果說孩子已經喜歡上了電子遊戲,那麼硬生生阻斷是很難受的,想透過給孩子講道理而改變也幾乎不可能,想想大人什麼道理都懂,想要不玩兒遊戲都很難,何況小孩子呢,不要高估更不要考驗孩子的自制力。

    可以帶孩子去多參加戶外活動,小朋友都喜歡戶外遊戲,一般不會拒絕,或者報個他感興趣的興趣班。把玩遊戲的時間用其他的興趣填滿,慢慢淡忘掉這件事。

    習慣都是慢慢養成的,想要改變會比較難,但只要做就會有效果,家長們加油,孩子們加油

  • 13 # 農村戶口vlog

    小孩子現在都喜歡玩遊戲,怎麼辦?

    首先玩遊戲對小孩是不好的,因為玩遊戲傷眼睛,對視力發育很不好。

    記得小時候沒有手機的時候,玩的遊戲就是玩紙牌,跳橡筋,踢毽子,捉迷藏,那時候無憂無慮挺好的,現在網路時代,不管大人也好,小孩也好,有一部手機就能安靜,手機就像毒品一樣,越玩越上癮,首先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榜樣,教育小孩子家長義不容辭,一定要重視。

    作為大人,應該多抽出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習慣,多帶他們到外面玩,少呆在家裡。

    好多小孩子不是喜歡玩遊戲,而是因為孤獨,父母沒有很多的時間陪伴,甚至有些父母為了孩子安靜,就用手機誘惑孩子聽話,只要不吵鬧,所以大人首先應該自重,平時多和孩子溝通,多陪伴,減少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控制好孩子玩遊戲的時間。

  • 14 # 教育需要創新

    孩子玩遊戲,這個是讓很多父母親最頭疼的事情。孩子一旦喜歡上游戲,幹什麼都無精打采,學習動力全無,腦袋裡、嘴巴上全部是遊戲的事情,我是深有體會。

    我孩子的教訓

    孩子在上二年級的時候,暑假我們給他的空間比較寬鬆。他想偶爾玩一下游戲,我們對遊戲的危害是早有耳聞,但想著只是偶爾玩一玩而已,就答應了。

    就那麼偶爾玩一次的心態,幾天後,孩子開始痴迷了,滿腦子全是遊戲,幹什麼都三心二意,心神不寧。

    這把我們嚇壞了,立即停止他再玩。不讓玩,孩子不樂意了,時刻跟我們軟磨硬泡,但我們不可能答應。這好嘛,他看糖衣炮彈沒有用,竟然生氣了,朝我們發火。這把我們驚住了。孩子我們一直教育的挺好,有禮有節,他幾乎沒有對我們大聲過一次,但為了玩遊戲,他竟然朝我們大喊大叫......

    這樣做,讓他放棄玩遊戲的念頭

    很多孩子為什麼遊戲癮難戒?因為父母前期未重視,孩子玩的時間太久了,徹底陷入其中。當發現時,教育方法措施又不對,處理也不堅決。而我們比較重視,發現情況立即行動,堅決處理完成。

    我與愛人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當即我對他進行了呵斥,制止了他這種無禮莽撞的行為。然後我把手上所有的事情都丟下,立即來處理這一件事情。

    我與孩子進行了一次正式的長談:

    我問他為什麼這麼喜歡玩遊戲?我又問他為什麼朝爸爸媽媽大喊大叫?他都壹壹解釋。

    等他說完,我跟他說到。你之前說你不會沉迷的,但現在你為了玩遊戲,竟然跟爸爸媽媽大喊大叫;為了玩遊戲其他事情都不想做,不認真做。現在你知道遊戲的危害了把?並告訴他遊戲是假的,虛擬的,生活裡永遠也不會發生。遊戲只會浪費時間,讓人喪志、迷失。

    接著我從網上找出了很多因為玩遊戲而造成的孩子人生北極、家庭悲劇新聞讓他看,講給他聽。又告訴他遊戲是消遣娛樂的工具,而你現在是成長學習的時候,你這樣會把自己給毀了。變成一事無成,無能之人。

    同時給他制定了嚴格的規矩,遊戲從此以後不能再碰,任何時候,如果再碰將進行嚴厲的體罰,並讓他簽字按手印。

    梳理完思想之後,陪著他學習,要求高質量完成學習,一旦高質量完成就給予獎勵,想要什麼爸爸幫你完成心願。經過幾天的調整,孩子的情緒又高漲了,學習熱情又回來了。

    遊戲對他的影響暫時算是解除,但我們會經常叮囑,會把一些因玩遊戲而造成傷害的新聞經常講給他聽,讓他加深對遊戲的反感。

    總結:

    對於孩子玩遊戲,父母必須重視,一旦發現立刻制止。解決時果斷堅決,這樣對孩子更好,更能減少對孩子的傷害。

  • 15 # 猿老師

    作為家長,首先不能全面禁止孩子去玩遊戲,越是得不到的東西就越是想要,何況是讓孩子痴迷的遊戲。我也見過從小被家長管得緊的孩子,到了大學家長管不到了之後反而放飛自我,天天寢室通宵遊戲,上課睡覺甚至缺席,荒廢了自己的前途。我自己孩子時候也愛玩遊戲,所以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對他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休息日才能玩,完成作業才能玩,一天規定多久。同時還要去了解孩子玩的是什麼遊戲,有時可以參與其中陪孩子一起玩,這樣可以消除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隔閡。我也建議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PS4之類的電視遊戲,避免孩子玩手機和pad遊戲,損傷眼睛,給孩子多玩玩一些單機的大作,就像欣賞一部製作精美的大電影,而不是在網路遊戲中反覆刷怪沉迷自己。

  • 16 # 小黃老師教數學

    孩子沉迷於遊戲,自制力差,相信這是困擾很多家長的一個問題,現在的手機電腦比較普遍,家家戶戶都有這些點子產品,所以孩子容易玩上游戲,不管是小學的孩子還是學齡前的孩子,甚至上初中的小孩,都非常喜歡玩電腦遊戲,手機遊戲上癮。影響視力,影響孩子的學習。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戒掉遊戲,走上正軌的生活道路呢?其實,越早進行改變越好,不要讓孩子玩了很久的遊戲才開始感到著急上火。

    首先,瞭解孩子玩遊戲的危害,家長不要不當回事哦,可能有時候家長為了自己輕鬆,把手機或者電腦電視機交給孩子,讓他們自己玩更省事,但是孩子的視力,學習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據說小孩玩電腦遊戲久了,能影響孩子的專注力和大腦智力的發展哦。

    較小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抽出時間,讓孩子漸漸喜歡戶外的活動,比喻結交各種性格的好朋友,比喻培養孩子更多的愛好,打乒乓球,籃球,羽毛球,舞蹈,音樂,等等,轉移他的愛好和視線。

    關掉家裡的電視機,特別是房間裡的電視機,或者把手機或者電腦所有遊戲的東西清理設定好,你要夠狠心哦,事實上,開始會遇到各種障礙,但是習慣了,有了新的生活模式,沒有了電腦遊戲,生活照常繼續。

    增加家庭的活動內容,週六日沒有什麼事情,可以走親戚,形成在固定的時間,大家統一做一件事情,比喻週末全家全部出去公園玩,購物,或者約定一個時間打掃衛生,在家裡制定這樣的方案,每個星期都堅持實施。時間久了,孩子的心裡面也會有了強化的意識,在什麼的時間做什麼時候,而不會感覺無聊非要玩遊戲不可。

    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則,自己少玩手機,少玩遊戲,才會給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哦。

  • 17 # 一卓升學規劃

    1、孩子玩遊戲上癮的根源是什麼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問題所在、找到問題的根源。沉迷於網路遊戲的孩子實質上是孩子心理出現了問題,導致問題的發生一般有三個原因:

    一是心理感覺枯燥。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每天做一個單一的事情,日復一日、時間久了就會發生心理問題。例如,凡是每天酗酒的人,工作肯定是非常單一的,更何況一個孩子,每天坐在教室十幾個小時。

    二是興趣被壓制。對於學習,有的孩子天生就坐的住、喜歡學習,對學習有興趣,這樣的孩子就適合努力學習。而有的孩子天生就不愛學習、從小貪玩,學習成績一直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優點和興趣點,作為家長,你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所在,也沒有做過正確的引導,而是強迫孩子除了學習就是學習。

    三是迴避現實。例如失戀了,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很無奈、很痛苦,過去沒有網路和遊戲時,這類孩子大多會去酗酒、大架,總之,他要有發洩的途徑,或者精神出現異常。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就要尋找另外的滿足感,在遊戲中嚐到了自己的樂趣時間久了,家長髮現後非常頭疼,但是為時已晚。

    2、千萬不要責怪孩子

    首先,不要因此而發脾氣罵孩子,也不要對孩子說網路遊戲是害人的。你天天罵孩子、強迫孩子做什麼,反而會使孩子更加煩躁和逆反,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其次,要從理解孩子的角度出發,跟孩子做一下討論,不要講大道理,要切實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使你與孩子產生共同語言,與孩子建立共同感知,孩子才會跟你說實話、願意跟你交心。

    3、幫助孩子找到有益的興趣點

    要對孩子的興趣表示肯定,跟孩子商量喜歡做什麼、適合學什麼,引導、幫助孩子找準位置。與孩子談談心、聊聊天,共同探討他感興趣的事情,與孩子一起做他感興趣的事情,包括遊戲,再例如音樂、唱歌、跳舞、打球、下棋、游泳、畫畫、手工、武術、魔術等等。你幫助孩子做選擇,讓孩子參與選擇,滿足他的參與感,凡是自己做出的選擇,沒有家長強迫的成分,孩子大多是願意接受的,而且他也知道,自己選擇的如果做不好也會感覺丟面子。

    我們大人要知道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價值,你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孩子的價值在哪裡,未必所有人都要學好所有課本的內容,孩子擅長什麼就讓他學什麼。不上大學不一定就沒有出息,而且想考上大學,也不一定就非要把“語數外理化生史地政“每科都學好,孩子對哪科沒興趣,可以放棄,把更多的時間放在有興趣的科目上,或者透過學一門藝術或體育,以一名藝術生或體育生的身份參加高考,享受更低的文化課分數線,仍然能夠考上大學。

  • 18 # 單老師課堂

    首先可以跟孩子講講小孩子玩遊戲的害處,比如對眼睛的傷害,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等。其次,多和孩子交流,找到孩子對什麼真正感興趣,培養孩子一個比較健康的愛好,比如,畫畫,下棋,學習樂器等。最最重要的一點是多陪伴孩子,陪他學習,學習上遇到難題或者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責備孩子,要多鼓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家長要身體力行,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無論多忙,每天至少拿出一至兩個小時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19 # 蓬萊島勇士科學站

    這個時代和以前不一樣了,孩子一出生就見到了手機,慢慢長大了,孩子們都是在無人教的情況下會了好多手機操作。其實這些技能都是在大人玩的過程中學會的,另外,遊戲世界的吸引機制孩子肯定會被吸引。對此,我有以下建議:

    1、儘量調動孩子的活潑好動的

    天性,多陪孩子做遊戲,戶外活動。

    2、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時候,盡力不要看手機,可以看看書,寫寫字啥的。為孩子創造一個優良的環境。

  • 20 # 丁大叔生活Vlog

    你好,我是喜羊羊,對於現在的小孩子都喜歡玩遊戲這個問題,我是這麼認為的,喜歡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們家長不能隨意抹殺。我覺得可以採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制定規定,比如平時每天可以玩遊戲半個小時,休息日可以玩兩個小時的時間。二是要有獎勵、懲罰的措施,比如每天按時起床、按時完成作業,考試成績進步了,可以獎勵休息日多玩二十分鐘的時間,相反的,如果作業沒有按時完成,沒有按時睡覺休息,成績退步了,可以採取取消當天玩遊戲的時間或者第二天玩遊戲的時間。三是我們家長平時要多陪伴孩子,讓孩子跟家長一起做些家務活、做家庭美食、或者一起外出購物,讓孩子到戶外體驗社會生活。四是要鼓勵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比如打羽毛球、打籃球,讓孩子出一點汗,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有利。以上是我對小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幾點意見、建議,供你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源人品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