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噠噠噠噠

    三歲的孩子,是發展出獨立人格的關鍵期

    他跟你說反話

    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多的關注,因為這個時候,很多事情已經獨立可以完成,不需要家長幫助,所以他會有一種被疏離感,透過說反話,來示弱,告訴爸爸媽媽,這些事我還不能夠很好的解決

    另一方面,透過說反話,形成對抗,是他自我意識萌芽的開始,他有了自主意識,想要自己做決定。

    所以,這是一個很糾結的時期,他一方面示弱,一方面又想變強。

    建議:家長要給孩子一些鼓勵,當孩子提出不同的意見,鼓勵他去做,去犯錯,而不是用大人的思維,來審視他,考量他。

  • 2 # 花頭予

    3歲的孩子為什麼總跟你說反話,犟嘴呢?因為3歲的孩子也是處在一個叛逆期的,其實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小孩在成長期間會有三個叛逆期,一個就是3歲左右,一個是7、8歲時期,另一個就是青春期叛逆期了。那麼接下來就說說小孩3歲時叛逆期的表現和應對方法:一、小孩叛逆期的表現,說反話、固執、犟嘴。這些叛逆期表現我家小孩都出現過,在我家小孩3歲左右時,帶他去集鎮玩,在快要進街道時,他便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喝XX東西,我們不買哈",等到看到那東西時就站那裡不動,一直念著XX東西不好喝,我不喝,可就是站那看著那東拖都拖不走;還有他那時愛吃一個薄餅乾,一小包十個左右,每每拿到破損的餅乾,立馬住地上一扔,大哭著是壞的是壞的,給他換另一包都不接受,硬是要哭很久,這情形大概出現了一年左右。這些都其實都是叛逆期的表現,當然,每個小孩會有不同的表現細節的,一般都是說反話、固執、犟嘴。 第二、出現這種叛逆期行為之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1)知道孩子說反話時,大人還是應該順著小孩心裡期望的方向去做,小孩得到滿足之後要及時引導他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方式。(2)小孩固執犟嘴,3歲的小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對事物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來,一般就會固執的哭鬧犟嘴來表達,那麼大人道先要允許小孩哭鬧一會,等情緒稍微穩定下來再慢慢溝通,聽聽小孩的看法,多講講道理,引導小孩更正確的看待事物。總之,對待3歲小孩的叛逆期要多一些耐心,悉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正確看待周邊事物。老家有句俗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明了3歲和7歲這兩階段是小孩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的。

  • 3 # 檸檬遇上姜娃娃

    三歲的孩子喜歡跟大人說反話,犟嘴,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原因是:

    1.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很多事,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值得鼓勵。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當然不會什麼都聽別人的了,當我們跟他說話時,他就會站出來說出自己的想法,當我們的建議與孩子的想法有衝突時,孩子也會維護他自己的想法,於是會“跟大人作對”,你叫他往東他偏往西,反話就是這麼來的。孩子嘴犟,其實也不是壞事,至少孩子敢於表達自己與我們不同的想法。

    2.孩子希望得到尊重。我們常常認為孩子小,不懂事,總想著讓孩子聽我們的,對孩子自己的想法往往會自動忽略,不尊重自己的孩子。

    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之後,自尊水平也逐漸發展了起來,得不到大人尊重的孩子,當然不願意配合我們,於是出現了反抗,你叫孩子做什麼他偏不。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理解孩子,適當尊重孩子,孩子其實是願意改變的,也願意配合我們。

    3.孩子的內在秩序在作祟。孩子三歲了,秩序方面比較敏感。如果有一件事情,不符合孩子的內在秩序,比如孩子想先玩一會再吃飯,你偏叫他先吃飯再玩,孩子就不樂意;你叫他先脫衣服再脫褲子,他就想先脫褲子再脫衣服;你想先上床再關燈,孩子就想先關燈再上床……

    孩子這一系列的做事流程,容不得別人打亂秩序,這就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內在敏感期在作祟。

    面對孩子愛說反話,嘴犟的問題,我們該如何是好?

    1.理解孩子,儘可能滿足孩子的內在發展。只有大人瞭解了孩子不同成長階段的不同表現之後,我們才會對孩子的各種行為見怪不怪。

    其實,孩子的種種異常表現,從成長的角度來說都是正常的,只是我們缺乏相關的育兒知識罷了。

    需要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我們需要去學習,去了解孩子的行為特點,適當引導孩子的行為。

    2.多尊重孩子,而不是壓制孩子。很多父母,總是習慣了壓制孩子,總想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孩子不聽就氣,接著就是批評指責,孩子當然會反感這樣的父母。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妨先聽聽孩子的心聲,儘量尊重孩子的想法。只有我們學會了尊重孩子,孩子才會尊重我們。任何壓制都會引起反抗,大人也如此。

    3.儘量滿足孩子的內在秩序。只要不涉及原則問題,孩子的要求我們儘量滿足他,只有孩子的內在秩序得到了滿足,孩子才會有安全感,心情愉悅,他做事才會順利,也肯配合我們的要求。

    我們打亂了孩子的內在秩序,孩子會很敏感,會感到焦慮和不安,容易哭鬧,一鬧起來往往還很難哄。

    如果涉及到原則問題,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也要表示理解孩子的心情。

    為了孩子的健康順利成長,我們為人父母的,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多為孩子的成長本身著想。孩子嘴犟,不要急於指責,先跟孩子瞭解他自己的想法,再想辦法來引導孩子,幫助孩子。

    愛孩子,首先得懂孩子,理解孩子。

  • 4 # 小佔生活錄

    出現這這樣的問題首先要看孩子頂嘴的內容,一方面要從中看到好的表現,另外一方面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凡事都有兩面性。

  • 5 # 愛吃fish的橙子

    1.孩子情緒狀態很好的時候

    這個時候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要加上一個“不”字,就會覺得好玩。比如媽媽說:“走吧,我們穿好鞋子,去廣場玩吧!”孩子可能會笑嘻嘻的說:“不走,不穿好鞋子,不去廣場玩。!”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很喜歡體會在不同的句子中不同位置中插入否定詞或者是去掉否定詞,讓句子的意思發生改變,他們覺得這樣很有意思,其實這也是孩子學習語句意義和句子結構的過程。

    還有的時候,孩子只是覺得每次這麼說反話,父母的反應很有趣。這種情況下,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詞語和句子來表達正反兩個方面的意思。比如孩子說“不接受”,父母可以示範說“拒絕”,孩子說“不休息”,父母還可以說“還要玩”等等。

    2.父母對孩子平時的提醒和管束的很多

    可以讓做父母的雙方替對方記錄一下在一段的時間和孩子對話中使用多少次的“不要”“不準”或者是命令的語氣,或許會發現,對孩子平時的提醒和管教說的次數很多。

    有時候父母提醒孩子不要做的事情,恰恰是孩子喜歡做或者是隻能做的事情,孩子就會下意識的時的反抗,他們反抗的是用語言告訴父母,我要摔倒(你不要阻止我跑),我就是要遲到(你不要催我)等。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反話都是出現在自己阻止或者是要求孩子的時候,父母需要考慮的是,是不是自己對孩子過度關注過於緊張或者保護和給建議的方式不太對,或者對於孩子的要求和催促是不是忽略了孩子的發展特點和能力,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3.孩子生氣發脾氣的時候

    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獨立意識會越來越強,很多時候都喜歡用和父母不同的觀點及語句來表達自己的不同的觀點和獨立,孩子在父母發生衝突和摩擦的時候,想要和父母對著幹的意圖就會更加明顯,比如說,如果父母說:“你這樣是不對的。 ”孩子可能會說:“我這樣是對的。”如果父母說:“你這樣子亂蹦亂跳會摔倒的”。孩子可能會說:“我這樣亂蹦亂跳不會摔倒。”如果父母說:“不可以看電視,看電視眼睛會看壞的。”孩子可能會說:“可以看電視,看電視眼睛不會壞的。”等等

    其實大部分的父母聽到孩子每句話都和自己反著說,好像是挑戰自己的權威,是和自己頂嘴,於是就會非常生氣,反應就會很大,但是孩子從這樣的經歷中學習的是用這種方式可以控制父母的情緒反應,讓父母生氣。

    然後孩子下次不高興的時候,他就會有意無意的想要用同樣的方式讓父母也不高興,可能會繼續故意這麼說。

    建議的做法是:

    1.當孩子生氣的時候說反話,不要急於和孩子講道理,急於解決問題。

    2.孩子不願意冷靜,就是要跟父母的後面故意反著說的時候,建議父母用平靜甚至忽略的方式來對待孩子。

    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在他準備認真和你說話之前,你拒絕和他說話,因為他這樣做讓你覺得不被尊重,通常情況下孩子嘗試幾次沒有得到迴應,就會因為感到無聊而放棄。

    3.我們做父母的可能以為有權利命令孩子,但面對孩子慢慢長大,已經具有自主意識的孩子來。父母的命令口氣有時候是會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和獨立意識,會認為父母不尊重自己。

    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同成人的命令鬥爭到底的精神也叫意志力,兒童一旦有了心理問題,他就沒辦法與成人戰爭了。如果我們長期使用命令的口氣同孩子交流,只會壓抑孩子的自主意識,使他們形成自卑怯懦、毫無主見的性格,即時成年後,他們也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會影響自己的人生質量。

    4.父母要以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應該拋棄權威至上的觀念和放下權威的架子,當孩子說反話的時候,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要了解孩子,不要拿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對待孩子要有耐心理解孩子處於快速的成長期,他們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我們做父母的可以少用命令的口氣同孩子說話,尤其是:“你給我聽著”“住手”“不可以動”“不可以”“快點”等一類具有警告,責備意味的話,我們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指導他,比如,可以說:“寶寶,你可以再看5分鐘電視,時間到了我們就不看了。”比如晚上要孩子睡覺之前,我們可以提醒孩子:“寶寶,你玩多十分鐘,十分鐘到了,我們就去睡覺了。”先讓孩子做好心理準備,然後孩子再接受我們的指導建議下就不會很抗拒了。

    總結語:孩子總會說反話,父母也要考慮是不是自己對孩子過度的關注或者是平時的提醒管束太多,讓孩子下意識的反抗。

    三歲左右的孩子現在正處於第一反抗期,他們現在已經有了開始自我管理的萌芽,對於父母命令的話會有極強的反抗情緒和行為,所以父母要少用命令的口氣,多商量,指導與幫助他們建立起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 6 # 彩色電影

    愛說反話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階段,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過程。只是有人明顯、持續時間段也較長,有人不明顯、持續時間也很短。 愛說反話即是孩子和成人的遊戲,又是孩子與成人的對抗。 遇到這樣的問題,最關鍵地是不要糾正,不動聲色,否則會強化孩子說反話的頻率。 父母要懂得二歲半以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個性,主動探索、自己做主的動機越來越強。這時的孩子最不喜歡的事是成人的要求、成人的指令或命令,而恰恰這時的父母喜歡,告訴孩子這個怎樣做、那人怎樣做,站在一旁指手畫腳。孩子喜歡父母的參預、喜歡父母和他一起玩、一起探索。 常常是父母過於嘮叨,一會要求這樣、一會指令那樣,孩子不喜歡而表達一種態度。愛說反話常常發生在父母提出指令以後。這原本是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會隨著成長而消失。父母往往對孩子成長中的所有事情過於關注,事實上大可不必。 父母要學習自己!學習自己在一歲內帶孩子的心態,樂觀、積極、從不抱怨。那時的父母從不會因孩子的一點問題而擔心,不管孩子是把褲子尿了、把東西掉了、把飯吃到臉上了、走路摔倒了......,一切的一切,你都會樂觀對待,因為你知道,這是成長中的問題,伴隨著成長會很快消失的。 不知那一天開始,你的心態變了,變的無法容忍孩子任何一點小小的問題。你擔心這些問題會影響他的成長,你不再觀樂對待,而是急於糾正。結果正是你的行為強化了他的行為,一個原本並不突出的問題,或著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成了真正的問題。 三歲前,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都是父母透過糾正或說理形成的。與其說是糾正或說理,不如說是強化與暗示。不當的行為原本在沒有得到強化或關注時不會加強,反到因為你的關注,因為你的介入受到了強化。 給你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覺得需要介入,身教比言教重要,動作比說理重要,忽視比關注重要。用動作對動作,用行為對行為,用沉默對語言。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了。 如當他有攻擊行為時,用動作制止,但語言指向別處,並不談論此事,使動作變得沒有強化作用;當孩子在外面不叫人沒禮貌時,用行為對應,你處處多和別人打招呼就行,用身教影響孩子比什麼都強;當孩子罵人時,你要裝作沒有聽見,沉默相對,幹你自己的事完全不因他的語言而緊張,他就無法知道這話如此重要。 事實上,越是過分關心、越是過快反映、越是希望說理,結果都會不良。這是今天家庭教育中的通病,一切孩子身上開始表現出來的問題無一不與父母的這樣狀態有關。

  • 7 # 陽光快樂寶媽

    愛說反話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階段,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過程。

    只是有人明顯、持續時間段也較長,有人不明顯、持續時間也很短。

    愛說反話即是孩子和成人的遊戲,又是孩子與成人的對抗。 遇到這樣的問題,最關鍵地是不要糾正,不動聲色,否則會強化孩子說反話的頻率。

    父母要懂得二歲半以後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最初的想法、個性,主動探索、自己做主的動機越來越強。這時的孩子最不喜歡的事是成人的要求、成人的指令或命令,而恰恰這時的父母喜歡,告訴孩子這個怎樣做、那人怎樣做,站在一旁指手畫腳。孩子喜歡父母的參預、喜歡父母和他一起玩、一起探索。 常常是父母過於嘮叨,一會要求這樣、一會指令那樣,孩子不喜歡而表達一種態度。

    愛說反話常常發生在父母提出指令以後。這原本是成長過程中的小插曲,會隨著成長而消失。父母往往對孩子成長中的所有事情過於關注,事實上大可不必。 父母要學習自己!

    學習自己在一歲內帶孩子的心態,樂觀、積極、從不抱怨。那時的父母從不會因孩子的一點問題而擔心,不管孩子是把褲子尿了、把東西掉了、把飯吃到臉上了、走路摔倒了......,一切的一切,你都會樂觀對待,因為你知道,這是成長中的問題,伴隨著成長會很快消失的。

    不知哪一天開始,你的心態變了,變的無法容忍孩子任何一點小小的問題。你擔心這些問題會影響他的成長,你不再樂觀對待,而是急於糾正。結果正是你的行為強化了他的行為,一個原本並不突出的問題,或著根本不是問題的問題,成了真正的問題。

    三歲前,孩子身上所有的問題都是父母透過糾正或說理形成的。與其說是糾正或說理,不如說是強化與暗示。不當的行為原本在沒有得到強化或關注時不會加強,反到因為你的關注,因為你的介入受到了強化。

    給你的建議是,如果真的覺得需要介入,身教比言教重要,動作比說理重要,忽視比關注重要。用動作對動作,用行為對行為,用沉默對語言。沒有比這樣更好的了。

    如當他有攻擊行為時,用動作制止,但語言指向別處,並不談論此事,使動作變得沒有強化作用;當孩子在外面不叫人沒禮貌時,用行為對應,你處處多和別人打招呼就行,用身教影響孩子比什麼都強;當孩子罵人時,你要裝作沒有聽見,沉默相對,幹你自己的事完全不因他的語言而緊張,他就無法知道這話如此重要。

    事實上,越是過分關心、越是過快反映、越是希望說理,結果都會不良。這是今天家庭教育中的通病,一切孩子身上開始表現出來的問題無一不與父母的這樣狀態有關。

  • 8 # 聆聽遂寧

    3歲的孩子為什麼總跟你說反話,犟嘴呢?因為3歲的孩子也是處在一個叛逆期的,其實有很多父母不知道小孩在成長期間會有三個叛逆期,一個就是3歲左右,一個是7、8歲時期,另一個就是青春期叛逆期了。那麼接下來就說說小孩3歲時叛逆期的表現和應對方法:一、小孩叛逆期的表現,說反話、固執、犟嘴。這些叛逆期表現我家小孩都出現過,在我家小孩3歲左右時,帶他去集鎮玩,在快要進街道時,他便會對我說“媽媽,我不喜歡喝XX東西,我們不買哈",等到看到那東西時就站那裡不動,一直念著XX東西不好喝,我不喝,可就是站那看著那東拖都拖不走;還有他那時愛吃一個薄餅乾,一小包十個左右,每每拿到破損的餅乾,立馬住地上一扔,大哭著是壞的是壞的,給他換另一包都不接受,硬是要哭很久,這情形大概出現了一年左右。這些都其實都是叛逆期的表現,當然,每個小孩會有不同的表現細節的,一般都是說反話、固執、犟嘴。 第二、出現這種叛逆期行為之時,父母應該怎麼辦呢?(1)知道孩子說反話時,大人還是應該順著小孩心裡期望的方向去做,小孩得到滿足之後要及時引導他正確表達自己意願的方式。(2)小孩固執犟嘴,3歲的小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對事物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不能準確的表達出來,一般就會固執的哭鬧犟嘴來表達,那麼大人道先要允許小孩哭鬧一會,等情緒稍微穩定下來再慢慢溝通,聽聽小孩的看法,多講講道理,引導小孩更正確的看待事物。總之,對待3歲小孩的叛逆期要多一些耐心,悉心引導孩子正確表達自己、正確看待周邊事物。老家有句俗話"3歲看大,7歲看老",說明了3歲和7歲這兩階段是小孩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的。

  • 9 # 青島小老虎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孩子的叛逆期發端於嬰兒期,萌芽於兒童期,高漲於少年期。孩子的一生共有三個叛逆期,三個叛逆期分別為: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寶寶叛逆期)在2~3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兒童叛逆期)在7~8歲,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青春叛逆期)在12~18歲。這三個叛逆期分別有不同的特點,反映了三個階段孩子的個性發展及心理變化,也對孩子的成長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對於這一時期寶寶的叛逆行為,一定不要盲目地認為孩子是故意頂撞你或者犟嘴,更不能打罵孩子,這會扼殺孩子寶貴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對新事物探索的天性。要認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世界遠比我們這些成年人要大的多,我們已經比經歷和經驗所框,世界變得越來越小,然而孩子的世界從未被設限,所以無論是想象力還是思維空間都是無線限大的,提醒家長,遇到問題,要從孩子的世界和角度來理解和解決問題。

  • 10 # 農人李濤哥

    他們開始學習思考,知道什麼是“我不想要的”,但不能將其區分於“我應該要的”。他們的身體和動作的發展使他們可以透過一些行為表達自己的態度,抵抗自己“不想要的”,想要“獨立”,但認知發展的限制,也限制了他們並不理解行為後果和意義。某種程度上說,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個小大人,不再是孩子了,但是一方面他們仍然依賴大人們,就是個兩極化的共生體。

  • 11 # 樂學有方

    3歲的孩子有強烈的好奇心,總是先做後想或者是邊做邊想,他們還不能做到想好後再做。

    3歲孩子的行為動作也容易受到情緒的支配,還不能去理智的思考並控制自己的行為,表現為說哭就哭,有的時候眼淚在臉上掛著,臉已經笑開了花。

    3歲的孩子還喜歡模仿,他們因為自我意識已經覺醒了,因而模仿最多的是一些具體的外部的動作或者語言。是因為他們長大了,有能力了。所以大人的言行舉止他們都會非常感興趣,都會嘗試著去模仿,而不知道其含義。舉個例子來說:爸爸的口頭禪是王八蛋,那麼某一天孩子可能會把“王八蛋”這三個字不知道用在誰的頭上,可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

    3歲的孩子因為自我意識不斷提高,經常會做或者說一些讓大人很頭疼的事和話,家長朋友們也不必太大的擔心和生氣,這反而是孩子在不斷的成長進步的一個證明。

    3歲孩子的這些表現,依然還是需要家長朋友們及時妥善處理,才能培養孩子完善的人格。

    比如要了解孩子這些表現背後的真實想法和目的是什麼才行,有的是因為孩子的實際需求沒得到滿足、有的是因為父母與子女的溝通出現問題、有的是家長沒有以身作則沒有做到信守承諾、有的是孩子專門把家長當做自己新知識和新能力的實驗的物件……

    所以給家長朋友們一些建議:

    一、給孩子話語權,善於傾聽並尊重他們;

    二、給他一些選項,讓他們自己選擇;

    三、家長朋友們要以身作則、信守承諾,做到言行一致;

    四、與他們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五、給他們冷靜和思考的空間。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和未來,一定不要對孩子大吵大鬧,以避免更大的衝突,讓親子關係更惡化。

  • 12 # 鄉村卓越

    孩子要從小就教育好,要不然是你一輩子的後悔,我的孩子就是我沒有那個條件陪著他身邊,因為我要出去掙錢,也沒有那個本事讓他給我一起在城市裡上學,我在努力不管在農村,還是在城裡我希望我陪這他身邊!

  • 13 # 小小思維家

    從三歲開始,我們的寶貝就越來越不受控制了,他們學會了耍賴、說反話、對著幹,不講道理,宛若一個反抗“小霸王”。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我們“發號施令”,得到的迴應永遠都是——我就不!就不要!

    寶貝的這種看似不講道理,不可理喻的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是什麼呢?我們又該如何應對呢?

    他們的能力有限,往往會做錯事,強烈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即便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會立即認錯,而是本能的進行對抗。這其實是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一種自我保護的反抗機制。這也是這個時期寶貝們都會遇到的典型狀況——執拗、任性。

    他們不需要我們空洞的說辭,而是透過自己的真切的體驗來切實的感知事件本身,從而自我內化,得出結論。

    當寶貝大聲對我們說“不”的時候,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的寶貝開始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了!他們透過反抗學會認同,正如他們透過佔有學會分享一樣,我們需要的就是尊重他們自我探索的自由,併為他們的探索和學習創造條件。

  • 14 # 健康自我學習

    這個問題我該怎麼說好呢?該怎麼回答才正確呢?

    3歲的孩子老是說反話,還犟嘴。其實3歲的小孩是剛學說話,有的小孩還沒說成句,有的小孩己說得很流利了。

    3歲到5歲小孩是初叛逆期,又是好極心很強的。所以父母必須耐心的教導初步的叛逆期。

    說反話的小孩似乎滿足了大人的情緒發洩,對於小孩的心裡卻是一種傷害。常常以為孩子小,不記得,其實他們只是不會表達而已。

    如果家長說反話,他們也會很困惑,這非常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很多時候,大人不經意的玩笑話,卻會成為小孩心裡上的烙印。小孩在解決問題時就會用不當的情緒反應,容易衝動,養成爆脾氣。

    在一個否定長大的孩子,又怎麼會肯定自己的價值呢?說反話其實是在間接謀殺孩子的未來。

    我們如此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不是為了讓孩子們有健全的人格嗎?讓他們更加自信,更加獨立,更加平和地和這個世界相處嗎?

    對孩子而言,父母的權威,父母說過的話對孩子的認真是有極大的影響。孩子和大人一樣,對認可的嚮往,對責罵有多恐懼,而所有的謾罵,否定,嘲笑都會潛伏在他們的意識裡,任何時候想起來都害怕,所以停止用語言傷害孩子,我們義不容辭。

  • 15 # 妙喬時尚達人

    看電視時看到一個不知名哪個磚家說;兩三歲的孩子正處於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有自我意識了,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需要鼓勵【他,她】。

    於是乎開始和你唱反調了,你叫他往東他偏往西,反話就是這麼來的。犟嘴,我是覺得這麼小的小孩犟犟嘴還是很可愛的,其實也不是壞事,至少孩子敢於表達自己與我們不同的想法。

    這個時候我們做家長的多教點正能量的東西,也不必把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強加與其,早點讓小孩鍛鍊自己對事物的判斷力和獨立思維等等,所以從成長的角度來說這些表現都是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是必經過程,不用太在乎,只是我們缺乏相關的育兒知識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好,請問苦瓜怎樣烹飪才不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