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盼寶的快樂時光
-
2 # 王子帶我一起走
新生兒黃疸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機體黃染現象。剛出生的孩子可能會有生理性的黃疸,過幾天會慢慢消退的,一般不會超過2周。也可以去醫院查一下膽紅素數值,看是否應該採取藍光照射治療。
-
3 # Afei飛
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
新生兒黃疸
(neonatal jaundice),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黃疸是指單純因膽紅素代謝特點引起的暫時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消退,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臨床症狀。若生後24小時即出現黃疸,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超過5mg/dl或每小時>0.5mg/d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仍不退,甚至繼續加深加重或消退後重複出現或生後一週至數週內才開始出現黃疸,均為病理性黃疸(寶媽和寶爸血型一樣寶寶黃疸就不用擔心!自己會退的!) -
4 # 兒科藥師梅貳康
新生兒黃疸,應該是寶寶出生後,麻麻們遇到的第一個育兒問題。表現為皮膚髮黃,眼睛鞏膜發黃,鞏膜就是眼睛的白色部分,麻麻們看了後,會非常的心疼和糾結,不知道該怎麼辦?
新生兒為什麼會出現黃疸?先弄清這個問題,新手麻麻就不用這麼緊張了。當寶寶還在麻麻肚子裡的時候,是靠胎盤獲得血液和氧氣,胎兒自己的體內是屬於低氧環境,因此,身體裡面必須有更多的紅細胞攜帶氧氣,才能滿足身體的需求。
當寶寶出生了以後呢,孩子來到世間後,就可以自主呼吸空氣了,體內的血氧濃度提高了,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紅細胞了,於是之前胎兒時的紅細胞就需要被破壞,破壞了的紅細胞會釋放出大量的膽紅素。
由於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不完善,肝臟就不能及時的處理並排出這些膽紅素,這些膽紅素就迴圈到了身體的面板和鞏膜部位,於是就出現了寶寶黃疸現象。如果是早產兒的話,肝臟功能發育更不完善,更容易出現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數的新生兒黃疸是屬於生理性黃疸,麻麻們不必過分緊張,比如:如果是足月兒一般是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5天的時候達到高峰,小兒的精神狀態好,吃奶很正常,主要是出現面頸部,軀幹、四肢和鞏膜,一般不會出現在手心和腳心。這樣的情況一般不需要治療。
病理性黃疸:但是,如果孩子精神狀態和吃奶情況都不好的話,特別是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出現了黃疸,而且黃疸的持續時間比較長,或黃疸消退了以後又重新出現了,孩子哭聲無力,不吃奶或者嘔吐等。
這個時候,麻麻一定要帶寶寶及時就醫,這樣的黃疸有可能就是病理性的黃疸,是需要進行正規治療喔。病理性的黃疸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繼發很多腦部疾病的發生。
除了本身疾病導致的病理性黃疸,還有很多孩子是因為胎糞排出延遲導致的,因為胎糞中含有大量的膽紅素,不過不及時排出,胎糞在腸道中被重吸收,可以使膽紅素再次進入體內迴圈。因此,必須早期開奶,刺激腸道蠕動促進胎糞的排出,必要的時候給予開始通便。
另外,還有母乳性黃疸。因為吃母乳而發生的,具體發病機制不明確,可能是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兒肝臟中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繼續代謝和排洩,出現了面板和鞏膜的發黃。
黃疸現於出生1周後,2周左右達高峰,然後逐漸下降。若繼續母乳餵養,黃疸可延續4-12周方消退;若停母乳餵養,黃疸在48~72 h明顯消退。新生兒生長
發育良好,並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膽紅素血癥的原因。
當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小於15mg/dl時不需要停母乳,大於15mg/dl時可暫停母乳3天,改人工配方奶餵養。當血清總膽紅素水平大於20 mg/dl時,則加用光療。
最後再分享一些母乳餵養黃疸的小常識,就是母乳餵養性黃疸,跟上面說到的母乳性黃疸不是一回事喔,可能對很多麻麻會非常有幫助,可以避免多餘的治療,因為能夠幫你找到孩子黃疸的真正原因:
母乳餵養性黃疸:單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最初3-5天由於攝入母乳量不足,胎糞排出延遲,使得腸肝迴圈增加,導致其膽紅素水平高於人工餵養的新生兒,甚至達到需要干預的標準;母乳餵養性黃疸常有生理性體重下降>12%。
母乳餵養性黃疸的處理主要包括幫助母親建立成功的母乳餵養,確保新生兒攝入足量母乳,必要時補充配方乳。已經達到干預標準的新生兒需按照本指南給予及時的干預。
-
5 # 珍紐倍羊奶粉
新生兒黃疸,主要表現為面板和眼睛的發黃,10個新生兒中有6個寶寶都會出現,但通常不嚴重,大多可以自行消退。
1.黃疸的原因是什麼?
●黃疸主要由於寶寶血液中膽紅素的增高引起的,膽紅素是紅細胞破壞後的產物;有很多原因都會引起新生兒黃疸,其中比較常見的就是生理性黃疸,原因是新生兒紅細胞較多,破環較多,並且寶寶肝臟對膽紅素清除能力較差;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寶寶出生的1周內開始出現,通常不需要治療,在生後10~14天逐漸消退。
●其它原因引起的黃疸稱為病理性黃疸,有時還會比較嚴重,比如由於母親和寶寶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會造成大量的紅細胞破壞,從而引起膽紅素增高,在寶寶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早產兒和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容易出現黃疸。
2.什麼是母乳性黃疸?
母乳餵養的容易出現黃疸,原因可能與母乳中的一些酶透過乳汁過給寶寶然後干擾寶寶膽紅素代謝有關。通常生後3~8天開始出現,1~3周達到高峰,6~12周消退,停餵母乳3~5天,黃疸明顯減輕和消退有助於診斷。
3.需要帶寶寶看醫生嗎?
如果您覺得您的寶寶有黃疸,特別是黃疸連續超過2周,或黃疸進行性加重,或伴隨大便看起來像白陶土樣,就要及時的看下兒科醫生。
-
6 # 睿爸育兒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出生28天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而出現於面板、黏膜及鞏膜黃疸為特徵的病症。
新生兒為什麼會黃疸出現?這主要是由於一是新生兒寶寶膽紅素生產過多。新生兒膽紅素是血紅素的分解產物,約80%來源於血紅蛋白,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為8.8mg/kg(成人為3.8mg/kg),因為胎兒時期血壓分壓低,紅細胞數量代償性增加,寶寶出生後,血壓分壓升高,過多的紅細胞破壞;正常出生的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約為80天,較成年人紅細胞120天的壽命短,且血紅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肝臟和其他組織中的血紅素及骨髓紅細胞前體較多。二是聯結的膽紅素少。膽紅素進入血迴圈,與白蛋白聯結後,運送到肝臟代謝。新生兒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也減少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三是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差。未結合的膽紅素進入肝細胞後,與Y、Z蛋白結合,在光面內質網,主要透過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的催化,形成水溶性、不能透過半透膜的結合膽紅素,經膽汁排至腸道。剛出生的寶寶肝細胞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差,將結合膽紅素排洩到腸道的能力低下。四是新生兒肝腸迴圈的特點所致。寶寶出生時腸腔內具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可將結合膽紅素轉變成為未結合膽紅素,加上腸道內缺乏細菌,導致未結合膽紅素的產生和吸收增加。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黃疸,對於足月兒來說,一般在出生後2-3天出現,4-5天達高峰,5-7天消退,最遲不超過2周;早產兒持續時間較長,不過最長一般不超過4周。每日血清膽紅素升高<85μmol/L,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μmol/L,早產兒<257μmol/L。生理性黃疸一般情況良好,即吃好、睡好,體重正常增加。
病理性黃疸,一般寶寶出生後24小時就就出現黃疸;血清膽紅素足月兒>221μmol/L,早產兒>257μmol/L,或每日上升超過85μmol/L;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黃疸退後又會出現,反覆;血清結合膽紅素>34μmol/L。具體其中任何一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寶寶出生後,約50-6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會出現生理性黃疸。因此,寶寶出生後,家長要會“三觀察”。一是觀察寶寶身體顏色的變化,寶寶黃疸是從頭開始黃,從腳開始退,眼睛最早黃,最晚退。二是觀察寶寶大便顏色的變化,如果寶寶大便顏色越來越淡,乃至變白,加之身體變黃,帶寶寶及時去醫院檢查;三是觀察寶寶日常生活,如果寶寶身體越來越黃,精神和胃口都變差,或者出現嗜睡、容易哭鬧等情況,要及時送寶寶去醫院。
-
7 # 王玉瑋育兒悅讀
寶寶出生後最初幾天,常常會發現皮膚髮黃,別擔心,新生兒皮膚髮黃是常見現象。大約70%~80%足月出生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星期面板會發黃,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這是因為新生兒紅血球較成人多(因此紅血球代謝後廢物較多),破環較多,而且肝臟功能不成熟,因此膽紅素不易排出,所以比較容易產生黃疸。這種因生理現象導致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
這種“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寶寶出生後3~4天內出現,一週左右達到高峰,並在兩週內自然消退。對於早產的寶Bora說,新生兒黃疸一般會在出生後10天左右時達到高峰,並且可能需要長達1~2個月時間才慢慢消退。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新生兒黃疸也可能會很嚴重,屬於病理性黃疸。比如由於母親和寶寶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黃疸,會造成大量的紅細胞破壞,從而引起膽紅素增高,在寶寶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事實上,絕大多數新生兒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黃疸,大多數情況下,新生兒黃疸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除了面板、眼白泛黃外,無其他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就會消退。
新生兒患有黃疸是很常見的一種情況,但對於遲遲不退的黃疸,許多媽媽還是很擔心的,其實,最主要是學會判斷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延遲餵奶(開奶晚)、嘔吐、生時及生後缺氧、寒冷、胎糞排出晚均可加重生理性黃疸。新生兒ABO溶血、RH溶血、先天性膽道閉鎖、嬰兒肝炎綜合症、敗血病等,可造成病理性黃疸。黃疸嚴重者可引起膽紅素腦病(核黃疸),甚至會危及生命,需要及時處理。
-
8 # 兒科醫生孔令凱
這是個好問題,也是兒科醫生都要掌握的問題,但也經常弄不清的問題。
新生兒為什麼有黃疸,並且幾乎每個孩子都有,而成人就不這樣呢?這要從孩子在媽媽體內的那段時間說起。
孩子在媽媽體內是靠媽媽透過胎盤提供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雖然說母愛是偉大的,寧願自己受損,也要給寶寶最好的,但是那是在孩子出生後的事情。
孩子在媽媽體內的時候,雖然媽媽也想給孩子最好的,但是媽媽的身體不聽你的。身體有自己的調控機制,那就是,先保大人,因為保大人,就是保身體自己啊!
怎麼保自己呢?營養物質、氧氣等必需品,先供給自己啊!
所以,媽媽一共就有這麼些養料和氧氣,要供給自己身體,還要供給胎兒,那就不夠用了,給孩子的就不是足量的,那孩子怎麼辦?氧料不足還能長得瘦點,氧氣不夠就不行啦。
孩子也很聰明啊,我要從媽媽那裡搶奪氧氣啊,怎麼搶,多產生紅細胞,裡面含有的是胎兒型血紅蛋白,很能搶奪氧氣。紅細胞越多,從媽媽胎盤搶的氧氣就越多,那就能保證孩子的生命啦。所以,胎兒的紅細胞非常、非常多。
孩子出生後,自己能呼吸了,那氧氣就足夠了,就用不了這麼多紅細胞了,怎麼辦,也不能老養著他們啊,就自己凋亡吧。紅細胞死後,就會產生膽紅素,膽紅素是黃色的,從血液裡面滲透到面板上,就是黃疸啦。
以上就是新生兒幾乎都有黃疸的主要原因。
另外,膽紅素生成後,要靠肝臟清除的,但是孩子的肝臟能力差啊,清除的速度小於生成的速度,這是黃疸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原因。
還有,肝臟清除了膽紅素,主要靠大便排除體外,如果孩子吃的不夠,大便太少,那麼膽紅素排除就慢,黃疸也會不退。
以上就是新生兒幾乎都有黃疸的原因,其他複雜的原因、母乳性黃疸,咱們以後再講,不然就混亂啦。
-
9 # 十月呵護
相信不少寶媽都被新生兒黃疸這件事困擾過,可以說每個寶寶都會有黃疸,但是有的寶寶就沒事,有的寶寶就需要發展到照藍光,換血的地步。相信這也是家長的一個疑問。首先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的當然就沒事了,就等待自然消退即可,要是病理性的話那就得引起重視了,及時查詢原因對症處理以免持續升高發生核黃疸的可能,對寶寶的腦部會造成損傷。
生理性黃疸:出現生理性黃疸這個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的特點有關。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胎兒出生後由於血氧分壓突然升高,紅細胞破壞過多,旁路膽紅素來源增多,膽紅素氧化酶含量高加上新生兒肝功能不成熟,肝臟攝取、結合、排洩膽紅素功能差、肝-腸迴圈不成熟。都會使新生兒血中膽紅素增多而發生黃疸。這個只是暫時的,所以稱為生理性黃疸。其特點是:1、黃疸一般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2、黃疸逐漸加深,在第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3、足月出生的新生兒,黃疸一般在生後2周消退,早產兒一般在生後3-4周消退。4、黃疸程度一般不深,面板顏色呈淡黃色,黃疸常只限於面部和上半身,黃疸時孩子的一般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髮育正常。5、化驗血清膽紅素不會超過12.9mg/dl(220.6μmol/L),早產兒不會超過15mg/dl(256.5μmol/L)。
病理性黃疸: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就比較複雜了,如各種溶血(ABO溶血、蠶豆病、顱內出血、頭皮下血腫),敗血症,肝外膽管閉鎖,新生兒肝炎、新生兒缺氧和感染,其它的還有先天性腸閉鎖、餵養延遲、生後抗生素應用以及各種先天代謝障礙等,所以應該排查病因,對症治療。其特點是:1、黃疸出現時間過早,於生後24小時內出現。2、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 3、黃疸程度過重,常波及全身,且面板黏膜明顯發黃。4、檢查血清膽紅素時,膽紅素超過12.9mg/dl(早產兒超過15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5、除黃疸外,伴有其他異常情況。 只要確診為病理性黃疸之後都得積極查詢病因對症處理的。
還有一種特殊的病理性黃疸叫“母乳性黃疸”,但是這個不會對寶寶的生長髮育造成任何影響,母乳性黃疸的出現與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進入患兒腸內,使腸道內未結合膽紅素生成增加有關,其特點是:足月兒出生2周後黃疸還未消退(早產兒4周未消退)但是寶寶吃奶精神都好,生長髮育正常,就可以考慮為母乳黃。可以去醫院測皮膽值,停母乳3到5天再複測,如果明顯下降就應該是母乳性的了。確診為母乳性黃疸的話家長自己在家觀察就行,平時給寶寶多吃多排促進膽紅素排出,沒事曬曬太陽即可。
對於不清楚的家長或者是寶寶病情比較複雜的,家長們可以諮詢寶寶呵護的線上醫生,隨時為您解答。
-
10 # BioArt
膽紅素是一種四吡咯色素,其前身為血紅素(或其他鐵卟啉化合物)。應用15N或14C標記的甘氨酸注入體內的示蹤研究,發現大便中膽色素的排出呈現3個高峰,前2個高峰的幅度較低,稱為早期標記膽紅素,約佔迴圈內膽紅素的20—25%,其半衰期短:第3個高峰最明顯,來自衰老的紅細胞。因此,膽紅素的來源有以下三方面:
①衰老紅細胞的血紅蛋白,正常紅細胞的壽命大約是120天,過了壽限的衰老紅細胞被肝、脾和骨髓的單核—巨噬細胞所吞噬和破壞,將血紅蛋白分解成三種成分,即血紅素、鐵和珠蛋白。其中鐵再被利用,珠蛋白則進入蛋白質代謝池,血紅素轉變為膽紅素。這部分約佔膽紅素來源的80%左右。
②無效的紅細胞生成,可能來自骨髓內的網織細胞和正成紅細胞,它們未能發育到成熟階段,即被分解,其血紅蛋白的血紅素則被分解為膽紅素。在正常情況下,這種來源的膽紅素很少,約佔整個膽紅素來源的3%以下(亦有報告為10-15%),但在某些疾病如惡性貧血、卟啉病或先天性旁路高膽紅素血癥時,這種來源的膽紅素明顯增多,甚至可達40—80%之多。
③肝臟和其他組織內含血紅素的血色蛋白 如肌紅蛋白、過氧化酶、過氧化物酶、細胞色素等,特別是肝細胞微粒體的細胞色素P450和細胞色素b-5形成的膽紅素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它們在肝內的生物半衰期很短,僅1-2天(p450的半衰期為8小時),較之迴圈內紅細胞的血紅蛋白要快得多。據最近的研究,這部分的來源,約佔膽紅素的20—22%左右。
圖表 1 血紅蛋白的空間結構(左)和球蛋白的分子結構(右)
那麼膽紅素的具體生成機制是什麼呢?血紅蛋白或其他血色蛋白內的血紅素分解為膽紅素,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至少包括2個步驟,即血紅素分子中的原卟啉,在微粒體的血紅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作用下,其α甲烯橋裂開成為膽綠素,然後在膽綠素還原酶的作用下進—步轉變為膽紅素。微粒體血紅素加氧酶在脾臟,骨髓和肝臟內的活力最高,表明在該處血紅素的分解最為活躍。還有少量原卟啉環氧化分裂產生2個分子Pentdyopent,從而再轉變為膽褐素和中膽褐素,形成糞及尿內的色素。有人估計成人每日產生膽紅素平均為3.8±0.6毫克/公斤/24小時。一克血紅蛋白可以生成膽紅素34毫克,正常成人每日從紅細胞釋出約5-6克血紅蛋白,由此形成的膽紅素約為200毫克左右,另外加上早期標記膽紅素的來源,故每天共形成膽紅素250—300毫克。正常人的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將血紅蛋白轉變為膽紅素的潛力很大,每日產生膽紅素的最大能力可達1.5克。
當紅細胞在網狀內皮系統中被分解時,血紅蛋白鏈就從血紅蛋白中分離出來。遊離血紅素插入血紅素加氧酶-1的血紅素結合囊中,血紅素環的α雙鍵斷裂,血紅素加氧酶-1利用NAD(P)H/CytP450還原酶提供的一個O2分子和電子,透過其核心釋放Fe2+併產生一分子氧化碳(CO),鐵原子被重新利用 ,其餘部分是原卟啉IX環,被血紅素氧化酶-1轉變成膽綠素。膽綠素是血紅素氧化酶-1血紅素囊中釋放的原卟啉結構,可被膽綠素還原酶(BVR)轉化為膽紅素,BVR利用NAD(P)H作為電子供體。血紅素氧化酶有兩個同工酶,廣泛分佈於各種組織中。血紅素氧化酶-1 (HMOX-1)在網狀內皮系統中可由血紅素誘導,在肺部可由炎症或氧化應激源(如香菸煙霧中的毒素)誘導。組成型同工酶血紅素氧合酶-2 (HMOX-2)在肺、血管內皮、中樞神經系統和自體神經系統中具有持久的抗氧化和協同介導的信使功能。雖然同工酶都能產生CO併產生膽紅素作為膽紅素的前體,但HMOX-1可能更容易在溶血反應中被誘導。
圖表 2 血紅素加氧酶系統
所以,當溶血時,血清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所致,患兒臨床上表現為鞏膜、黏膜、面板及其他組織被染成黃色。
參考文獻:
1. Ferreira, Ana, et al. "A central role for free hem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severe malaria: the missing link?."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86.10 (2008): 1097-1111.
2. Polin, Richard A., William W. Fox, and Steven H. Abman. Fetal and Neonatal Physiology: Expert Consult-Online and Print.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1.
3. 胡亞美,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上卷) 第8版[M].人民衛生出版社:北京,2015
4. (美)巴扎吉原著.伯曼兒科決策 5版[M].人民軍醫出版社:北京,2015.
-
11 # 小蘋果兒科醫生
新生兒黃疸為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表現之一。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新生兒期均會出現暫時性的總膽紅素增高而出現黃疸。
為什麼新生兒會出現黃疸呢?因為新生兒期膽紅素的代謝不同於成人,以下我們詳細瞭解一下。
1、新生兒期膽紅素生成過多:其原因為:①紅細胞數量過多:胎兒血氧分壓低,紅細胞數量代償性增加出生後血氧分壓升高,過多的紅細胞破壞;②紅細胞壽命短:一般早產兒低於70天,足月兒約80天,成人為120天;且血紅蛋白的分解速度是成人的2倍;③旁路及其他組織來源的膽紅素增加。
2、血漿白蛋白聯結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進入血液迴圈後,與血漿白蛋白聯結後被送到肝臟進行代謝。剛娩出的新生兒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可減少膽紅素與白蛋白聯結。未結合的遊離的膽紅素,能夠透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核黃疸。
3、新生兒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差:新生兒不僅攝取膽紅素的能力不足,同時結合膽紅素的能力低下,生成結合膽紅素的量減少。
4、腸肝迴圈增加:新生兒腸蠕動性差和腸道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而腸腔內β-葡萄糖醛酸酐酶活性相對較高,可將結合膽紅素轉變成非結合膽紅素,增加了腸肝迴圈,導致非結合膽紅素水平增高。此外,胎糞含膽紅素較多,如排洩延遲,可使膽紅素重吸收增加。
當飢餓、缺氧、脫水、酸中毒、頭顱血腫時,更易出現黃疸或使原有黃疸加重。ZXY
-
12 # 東直門骨科焦勇大夫
父母可以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面板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精度黃疸;軀幹部面板黃染,為中度黃疸;如果四肢和手足心也出現黃染,為重度黃疸。
生理性黃疸
大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會出現黃疸,一般2~3天會出現面板黏膜、眼白髮黃,4~5天最重,可能會涉及軀幹和四肢近端,7~10天逐漸消退。除此以外,如果新生兒沒有其他異常,精神好、吃奶香、糞便正常,就是生理性黃疸。據統計,有70%~80%的新生兒都會出現此現象。黃疸持續時間可達2~3周,它對新生兒的生長和發育無任何不良影響,不必特殊治療。
處理方法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大部分都會自然痊癒。如果是母乳性黃疸,其他情況正常,則無需斷奶治療。但是如果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症狀,並且血液檢查的總膽紅素值偏高,眼白部的黃色逐漸嚴重,很可能是溶血性疾病或者血液型別不匹配,需要立即就醫。
病理性黃疸
病理性的黃疸有以下表現:黃疸出現在出生後24小時內,程度重,發展快,不僅面黃、眼白黃,可能手心、足心都出現黃疸,並伴有精神差、嗜睡、不吃奶,甚至有高熱、驚厥、尖叫等。這種病理性的黃疸稱為核黃疸,又稱膽紅素腦病。一旦發生核黃疸,病死率極高,即使存活也會留有後遺症,如智力落後、手足抽搐、視聽障礙等。
處理方法
針對此病,以預防為主,對黃疸出現早的、膽紅素高的寶寶應積極治療,疑有溶血性疾病的做好換血準備,防止核黃疸的發生。
-
13 # 尚醫健康
高間接膽紅素血癥引起的黃疸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前者指新生兒感染、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溶血、紅細胞增多症,大便延遲導致腸肝迴圈增加引起的黃疸;後者指感染、排便延遲導致腸肝功能迴圈增加引起的黃疸,以及母乳性黃疸。
如何預防新生兒黃疸
預防新生兒黃疸,家長們在家裡需要注意幾點:一是要早期餵養,讓孩子早期進行快的腸道蠕動,黃疸經排便排出,如果排便少或胎糞性便秘,黃疸程度會加重,退的也慢;二是要喂足量,想盡辦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
14 # 醫聯媒體
約60%足月出生的新生兒在出生後的1-2周內,面板看起來會有些泛黃,這就是黃疸。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新生嬰兒都會有一些黃疸,但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很明顯。
對於大多數嬰兒來說,這是一種暫時的、無害的生理狀態,它會自己消失或經過溫和的治療後消失。 只有極少數情況下,黃疸非常嚴重的,這時就要引起注意了。
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黃疸呢?
黃疸現象是由血液中高含量的膽紅素導致的。每個人的血都含有膽紅素, 膽紅素是紅細胞分解時產生的副產物之一。 通常,肝臟會從血液中清除膽紅素,然後透過身體腸道運動排出體外。在懷孕期間,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母親的肝臟為她的寶寶消除膽紅素。 出生後,新生兒肝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開始消除膽紅素的工作。結果就是膽紅素在寶寶的血液中積聚起來,使面板呈黃色黃疸。這種生理性黃疸通常出現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二或第三天,並在兩週內自行消失。首先黃色的顏色會出現在嬰兒的臉部,然後向下移動到他的脖子和胸部,極端的情況下,它會到達寶寶的腳趾。
孕媽媽在孕期過程當中,要注意不吃傷害胎兒的食物,降低黃疸發生率。一般醫院都會根據情況安排照燈,但燈總是放在保溫箱的側邊,嬰兒見到發亮的地方就望過去,有可能引起現在很多孩子斜視的原因,所以要建議燈放在中間或提醒醫生將燈放在不影響視力的位置為好。
指導專家:石計朋,主治醫師,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兒科。三甲醫院工作近10年,臨床經驗豐富。擅長兒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療,尤其新生兒常見疾病及危重症的診療。
-
15 # 家庭醫生雜誌
說起黃疸,幾乎每個寶寶都可能遭遇,或輕或重,讓家長們擔驚受怕不已。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新生兒出現黃疸呢?
新生兒出現黃疸,是由於一種叫膽紅素的物質,這種物質一旦在寶寶體內積聚到超過85微摩爾/升,就會導致面板或其他器官(比如眼白位置)出現黃染。
胎兒在媽媽的子宮裡孕育時,血液中的膽紅素透過胎盤到達母體,由媽媽的肝臟進行代謝。剛出生的寶寶因為發育原因,無法順利代謝膽紅素,從而導致積聚,引發黃疸。
此外,如果寶寶有ABO血型不合溶血,或者有地中海貧血、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情況,也會導致膽紅素增多,而如果有膽管阻塞情況也容易發現黃疸情況。 膽紅素一旦過高容易發生核黃疸,對寶寶的智力發育造成影響,還會給寶寶的聽力造成損害,甚至引起寶寶抽搐。
寶寶黃疸問題畢竟是很常見的,所以家長很有必要要學習和了解相關的黃疸知識。(69)
-
16 # 兒科孔醫生
黃疸實際上是一種症狀,是由於各種原因所致的膽紅素代謝障礙,體內膽紅素升高,使面板、黏膜、粘液出現的黃染。新生兒黃疸重者可以出現膽紅素腦病,造成神經系統的永久損害,甚至死亡。
為什麼新生兒會有那麼多黃疸?首先要明白膽紅素如何代謝,膽紅素存在於紅細胞中,紅細胞破壞後進入血液,由載體運輸到肝臟,在肝臟處理、催化,再進入肝管、膽管,進入腸道,透過糞便排出體外。
那麼這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引起膽紅素升高,當血清膽紅素超過5mg/dl就會出現肉眼可見黃疸。而恰巧新生兒各個環節都比較薄弱。
1.膽紅素生成過多。紅細胞數量相對成人多,生後無用的紅細胞被主動破壞,紅細胞壽命較成人短,膽紅素生成較多。
2.血液中作為載體的白蛋白少,運輸能力差。
3.肝臟的攝取、處理膽紅素能力差。
4.在腸道存在肝腸迴圈。本來應該透過糞便排除的膽紅素,由於排便延遲、腸道菌群缺乏,又被重新吸收到血液,再入肝。
-
17 # 藍弧營養師
由於胎兒氧氣比較缺乏,需要有很多的紅細胞來補償每個紅細胞帶氧量的不足。
寶寶出生後,可以直接吸氧,氧氣的供給就充分了,不再需要過多的紅細胞來帶氧,於是這些多餘的紅細胞就被機體破壞,產生了過量的膽紅素。膽紅素要靠肝臟轉化才能排出體外,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相對還不健全,過量的呈黃色的膽紅素就積聚在血中,當超過一定量時,就把面板、黏膜和眼白染成黃色了。
所以絕大部分新生兒出生都有黃疸,但有個範圍,正常範圍內不影響健康的,超出的就是病理性需要處理。病理性的黃疸跟寶寶肝功能弱有關,預防黃疸應從孕期做起。
-
18 # 聽王叔叔講故事
不請自來,我來回答一下吧!
新生兒黃疸是指新生兒時期,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出現以面板、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兩類。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2~3天出現,病理性黃疸多發生於ABO溶血的患兒。黃疸可治可愈,家長朋友們不必太擔心。
下面給各位家長朋友們科普一下有關新生兒黃疸的常識。
[病因]
一、生理性黃疸
與新生兒膽紅素代謝特點有關,包括膽紅素生成相對較多、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不足、血漿白蛋白結合膽紅素的能力差、膽紅素排洩能力缺陷、腸肝迴圈增加等。
二、病理性黃疸
1.膽紅素生成過多
因過多的紅細胞的破壞及腸肝迴圈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紅細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腸肝迴圈增加、紅細胞酶缺陷、紅細胞形態異常、血紅蛋白病、維生素E缺乏和低鋅血癥等。
2.肝臟膽紅素代謝障礙 由於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常見的病因有:缺氧和感染、先天性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轉移酶缺乏、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症、家族性暫時性新生兒黃疸、藥物(如磺胺、水楊酸鹽、吲哚美辛、毛花苷丙等)、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垂體功能低下、21-三體綜合徵等。
3.膽汁排洩障礙 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致高結合膽紅素血癥,但如同時伴肝細胞功能受損,也可有未結合膽紅素的升高。常見的病因有:新生兒肝炎、先天性代謝性缺陷病、膽管阻塞、先天性非溶血性結合膽紅素增高症等。
[臨床症狀]
1.生理性黃疸:輕者呈淺黃色侷限於面頸部,重者黃疸同樣先頭後足可遍及全身,嘔吐物及腦脊液等也能黃染。 2.病理性黃疸: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及手、足心均黃;重症黃疸可出現反應差、精神萎靡、厭食等。
[危害]
新生兒黃疸會引起面板、神經系統損傷,容易併發膽紅素腦病,紅素腦病嚴重者死亡率高,存活者多留有後遺症。
[檢查]
血清膽紅素測定、血常規檢查、血型測定、生化檢查、肝功能檢查、腹部B超、尿常規檢查、腦脊液檢查、血沉檢查、視功能電生理檢查、聽功能電生理檢查、血清三項試驗。
[診斷]
膽紅素檢測是新生兒黃疸診斷的重要指標。
[飲食建議]
早開奶、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乳母不可進食過多的滋補食物。
[治療原則]
光照療法、換血療法、藥物療法、支援療法等。
[治癒性]
大多數可治癒。
【如有疏漏,敬請斧正!
-
19 # 臨沂顧老師
黃疸主要是因為膽紅素代謝障礙導致血清中的膽紅素過多引起的一種外在表現症狀。這是由於新生兒身體各項技能還未完善,身體器官的代謝能力還未充實,特別是新生兒肝臟代謝能力不完善,肝臟的肝酶能力低下,不能充分攝取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從而導致血液中非結合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隨著新生兒器官的慢慢發育功能不斷完善,血液中的非結合膽紅素濃度慢慢降低,黃疸也就慢慢開始消退。
黃疸大多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家長們不用擔心,一般隨著寶寶的成長會慢慢消退。但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家長們注意了,需要查明原因積極配合醫生進行。
應該怎樣預防及護理
(1)寶媽懷孕期間要少吃肥甘厚膩,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葷素搭配好
(2)寶媽懷孕時也不要過量使用含糖多的食物或者甜品
(3)一定要休息好
(4)一定要足量餵養寶寶,加快寶寶的胃腸蠕動,讓寶寶養成一個良好的排便習慣,讓黃疸儘快從大便排出體外。
(5)一定要觀察好寶寶的精神狀態
(6)防護好寶寶的面板,防止破損傳染
總之遇到孩子黃疸不要慌,要注意判斷黃疸的種類,按照醫生進行積極配合,很快就會消退下去的
-
20 # 深圳小秋秋
幾乎每個新生兒都有黃疸,我小孩剛出生一週的時候照過藍光,後來快一個月的時候還是有黃疸高,去醫院花了幾百塊錢檢查,後來醫生建議我說停母乳三天,給小孩喝無乳糖的牛奶,每天多曬太Sunny,最好把褲子脫了曬屁股,這樣不會傷眼睛和臉蛋,屁股面積也大些,每次曬5-10分鐘,一天曬30分左右就好了,我按照醫生說的做了三天,後來真的沒有黃疸了
回覆列表
很多新生寶寶都會出現黃疸,胎兒在子宮內,母體血液中的氧氣彌散至胎兒的紅細胞,再將氧帶到胎兒全身各處,所以胎兒血液中的紅細胞值高達(6~7)×1012/升[一般的兒童在(4~5)×1012/升]o當胎兒娩出,離開母體進行自主呼吸時,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紅細胞;另外,胎內紅細胞的壽命比較短,所以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紅細胞的代謝產物膽紅素大量堆積。膽紅素要經過肝臟“加工”處理,而新生兒的肝功能又較差,出現了工廠“原料過多,加工能力不足”的現象,遊離膽紅素的過剩表現出黃疸。隨著日齡的增加,肝功能的成熟,膽紅素逐漸被肝臟“處理”,黃疸逐漸減輕以至最後消退。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主要有:
生理原因
正常的新生嬰兒,由於肝臟功能還沒有發育好,出生後的第一週內常會有輕微的黃疸,稱為“生理性黃疸”。有些胎兒在出生後第2~3日出現黃疸,第4~6日最重,隨著肝臟功能的逐漸健全,黃疸通常在出生後的10~14日消退,個別有延誤到20日以後者,屬於生理現象。生理性黃疸不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
但是如果黃疸太重、持續的時間太長、進展太快,或者是退而復升,就必須要警惕疾病的存在了,這就是“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常見的原因包括感染(例如肝炎、敗血症,宮內感染等)、母嬰血型不和所致的溶血性黃疸(ABO溶血及RH溶血)、體內或者皮下的出血等。病理性黃疸會對新生兒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必須得到家長的重視:
1、血型不合
有的胎兒出生24小時以內出現黃疸,且持續不退。這種黃疸多是母子血型不合造成的。當胎兒的血液是RH因子陽性,而母親的血液是RH因子陰性時,新生兒易發生溶血而出現黃疸。此種黃疸較嚴重,一般不會自然消退,而需換血、光照療法或輸白蛋白治療。
3、先天性膽道閉鎖
本病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畸形,黃疸乃因胚胎髮育異常造成的膽道閉鎖或狹窄,膽汁不能排洩或排洩不暢所致。黃疸的特點是出生不久即發生,呈進行性加重,全身面板深桔黃色,尿布被尿液染黃後用清水常沖洗不掉。此病預後惡劣,應早期手術。
4、全身性鉅細胞性包涵體病
本病病源是細胞巨病毒,由無症狀的帶病毒孕婦透過胎盤感染胎兒。新生兒在出生一個月內出現黃疸、精神不振、咳嗽、肝脾腫大、消化不良和生長停滯等,應考慮是本病。
5、敗血症
新生兒因免疫功能不健全抵抗力低下,易患臍帶感染而發生敗血症,敗血症可併發中毒性肝炎或肝膿腫而出現黃疸。
新生兒黃疸如超過一個月黃疸不消退,則應到醫院兒科看病,以便正確判斷和及時處理。
什麼樣的新生兒黃疸要引起重視 ?
正常足月新生兒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那麼什麼樣的新生兒黃疸要引起重視呢?
1、出生後第一日出現黃疸,並且明顯加深。
2、到生後兩個星期,黃疸還沒有退盡。
3、黃疸很深,例如黃得像黃金瓜那樣,此時化驗血清膽紅素超過205.2微摩/升。
4、與黃疸出現的同時,新生兒不吃、不哭、體溫不升,甚至出現抽痙等等。
5、大便為陶土色,或者外觀上黃色(染上去的),而分開後中間為灰白色。
出現以上任何一種情況,就應去醫院診治,因為一方面要查清楚是什麼疾病引起的黃疸;另外,深度的黃疸會對腦細胞造成損害,將來會嚴重的影響智慧的發育,故應及時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