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福記
-
2 # 吃不胖夫人
資料不知道哪裡來?如果屬實,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先以填飽肚子為目的,然後再去其他地方尋求發展,畢竟現在大環境經濟就是這樣,工種不可恥,放下面子,先填飽肚子。
-
3 # 華夏公民
單就研究生送外賣,這談不上誰辜負誰。個人認為研究生送外賣並不是其主要工作或是長期性工作,大多數可能只是兼職和過渡一下。研究生能不辭辛苦,臨時找個需要勤奮和責任心的工作,說明他們很踏實、勤奮、不畏艱辛、有進取精神,滿滿的正能量,這些品質對其將來克服成功之路上的挫折絕對有幫助,祝願他們工作順利。再說,早期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求學時,為了積攢完成學業所需的資金和生存需求,不是也在國外刷碗端盤子嗎?甚至要打幾份短工,這都是為了生存,為什麼在國內就不行呢?
按照西方的觀念,職業不分貴賤,中國這一點還真的需要改變觀念了。送外賣並不低人一等,研究生出現在服務行業並不奇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農民工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城市裡卻沒有他們的安身立命之所,他們的收入和待遇也是其所服務的單位中最低等的(與正式工相比),這是不應該的。社會需要高智商高能力的腦力勞動的人才,但是沒有農民工承擔的最基本的體力工作,很多工程專案都不能順利完成。說白了,不是不該有差異化,只是社會財富分配差距不能太大。與網紅明星動輒上千萬的收入相比,就算研究國防的教授也相形見絀吧,這就更不應該了。
再說一個現實性的問題。很多研究生來自農村或條件較差的家庭,在其等待升學或第一份滿意的工作之前,臨時找一份過度性工作,增加一些收入,這說明其具備不等不要的優秀品質。目前中國的短期就業的環境並不太好,純粹的體力活(也包含孰能生巧)太多,沒有長期的工作鍛鍊,研究生們的體力還真不一定適合,而送外賣卻對體力要求不是太高,只要具備責任心、肯吃苦,大多數年輕的研究生都可勝任。而且中國現在送外賣的市場很大,只要勤奮收入還是不低的,送外賣的就業門檻不高,簡直就是兼職和短期就業者的福音。
不能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盡相同,大多數人都會經歷起伏和坎坷,經歷過風雨才能見彩虹,以平常心和向上的心態來積極對待,只要具備勤奮和上進心,成功還是指日可待。
順祝暫處低潮期的可敬的勞動者們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懼挑戰,不畏艱辛,成功就在前方的觸手可及之處,堅持就會有勝利!
-
4 # 扛得過蹂虐才剛強
根據瞭解的情況說一說實際情況,我在上海工作,很多高中生,透過畢業後的學習,都是月薪過萬,過好多萬,不是學習無用,只有人學的東西沒用,還有就是不學習,我看到的是,學歷高,畢業學校好的,買車,買房,小資生活,根本不用說去送外賣,最低都是幾十萬年薪的
最後說一句,舉報不謝
-
5 # 獨佔一江秋
首先,這個資料的真實性值得懷疑,但肯定有不少研究生在送外賣,在今年這種特殊情況下也未嘗不是一種選擇,準確的說,是一種過渡。
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行業遭受了衝擊,倒閉的大企業都有很多,更不要說中小企業了。尤其是影視和旅遊等行業,之前就有報道,不要小瞧外賣哥,他可能之前是導演,是編劇,是空乘,也可能是破產的老闆,他們可能是為了家庭,為了孩子能上得起培訓班,被迫放低姿態去先掙點快錢,等自己行業迎來轉機之後還會幹回老本行的,當然也可能有人覺得送外賣自由,不用整天看領導臉色,而且多勞多得,相對公平,會一直幹下去。
疫情期間,畢業生很難找到工作,哪怕是研究生、博士生也一樣,所以送個外賣既能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同時也能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等疫情過去,生產生活恢復之後自然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研究生送外賣就和當年媒體炒作北大高材生賣豬肉一樣,沒必要上綱上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北大高材生賣豬肉最終身價16億,給母校捐了9億,研究生送外賣說不定也能出現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驚喜。
回覆列表
是生活辜負了你,不是達官顯貴就得努力工作。
努力了才會改變你,那個送外賣的沒有點故事,不要把自己放太高,重要的是自己參與社會的發展,你有能力就使出你的能力,造福人類。
狹隘,貪婪只會葬送自己的青春年華~
夢想,正義的期許是義無反顧的努力~
成功是造福社會,不是享受生活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