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高興18

    此話不妥。事實是有人少年得志,有人大器晚成,有人一生輝煌晚節不保。人生道路不平坦,不能聽天由命,要勝不驕敗不綏活到老學到老奮鬥到老。

  • 2 # 在健身的胖大星

    不敢苟同。20歲,閱歷人脈經驗能有多少,當然是先排除掉那些出身就在羅馬的人。我相信,人生是積累的過程,你仍要不斷去積累去實驗去失敗才能配得上你想要的人生

  • 3 # 梁少的volg

    沒有什麼事是絕對的,也許他們會否定你的現在,但他們永遠也都定不了你的未來,當然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努力做好自己,讓自己變的優秀,才能讓那些當初看不起我們的人永遠閉上嘲諷的嘴巴,最重要的是無論什麼時候遇到什麼事情不要看別人的看法,要自己看得起自己知道嗎!這就是我的人生觀,我的解答,望採納!

  • 4 # 天道若龍

    題目的這句話說得有點兒絕對了。正常情況下,20歲還是個初涉社會的雛,對職場的認識還處在"小學"階段,對社會複雜性的理解多半來自書本。那裡知道江湖上的百味人生。在現實的實踐中,一般往往是挫折多於順利。除了極個別人外,多數人都碰得鼻青臉腫,混得不可能很好。如果用這段經歷來定位一個人的一生,是否有些草率?

    其實,人只有經歷過這段入門考試,才能越做越好。正像是雛鷹只有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練成一副堅硬的翅膀,才能飛得更高更遠。這方面的故事還少嗎?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不排除可能有個別人從20歲一直是沒有起色,但這只是個例,不應該以偏概全!

    所以我說這句話有點說絕對了。

  • 5 # 博仔愛奮鬥

    我現在才19歲,但我想表達一下我得看法。這裡的20多歲我覺得包含了人思想的成熟和三觀的形成,當我到達20多歲時,我的重心可能會放在工作上,甚至是完全在工作上,去養家餬口,這是一個分水嶺的年齡,它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生活習慣。就現在我周圍的20多歲的人來看,大部分都忙著掙錢,去認識關係,搞副業等等,拼命的掙錢。不都是為了以後的生活,問題的關鍵就在於20多歲你到底能幹什麼,有的去打工,有的去創業,也有的啃老。無非就是你如何去面對生活,你的思想是否能在未來幫助你。

    舉個例子來說,20多歲的你安安穩穩的工作,每月拿著固定工資,持續10年,可能也就買了一套房一輛車結個婚。20多歲的你去創業去結交商業中的精英什麼的,關係網打好,有合適的專案去做,花費三年去打造關係建立關係,7年用來完成合同中的事,你房子車什麼的都不缺,也不用工作什麼的,在這十年裡把後半輩子的錢掙夠了,光吃老本就好了。

    混成什麼樣,自己能決定,要看你想給別人打工一輩子,還是自己去闖,20多歲還很年輕有很多時間是可以在社會上去打拼,去改變自己的生活,人的命天註定,但是運是靠你自己去改,命運就是這樣。

    以上是我個人觀點,敬請諒解。

  • 6 # 闞家大院

    【#成功不分時候#】

    非常高興回答這位朋友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成功不分時候。任何時候,只要你想成功,並付諸努力,一切皆有可能的。

    20多歲,你能混成啥樣,這輩子也就混成啥樣了。我不知道,這個問題從哪裡傳出來的,是老話還是這位朋友自己的想法,我本人是不贊同這個觀點的。覺得20多歲混成啥樣,和一輩子混成啥樣,沒有什麼必然的道理,更不是因果關係。

    一個人,不論多大歲數,只要他想成功,想活成自己心中想要的模樣,並付諸實施,努力奮鬥,堅持到底,成功只是早晚的問題。

    翻開中國的歷史,不難發現有許多人,20多歲還是平平庸庸,但是若干年後,經過自身的努力,他們成功地超越了以前的自己,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如我們熟知的左宗棠,20歲鄉試中舉,但此後6年3次參加殿試,均已失敗告終。按照問題的觀點,20多歲混成這樣,他一輩子也就沒有大出息了。可是後來,也就是左宗棠41歲的時候,一戰成名。

    再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開始不過是沛縣的一個芝麻粒大的小吏,後來,在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後,劉邦也積極效仿,招兵買馬3000餘人,並一舉攻克了沛縣,自稱“沛公”,開創了漢朝大業,此時他已經48歲了。

    再來說一個文人的事例,我們在上學的時候,都學過他的作品,他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蘇洵。對於他的青少年時期的經歷,恐怕知道的人不多。據記載,他年少不喜歡讀書,喜歡到處玩耍,18歲了,還不會寫作文,現在的孩子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寫了。到了25歲了,蘇洵才知道讀書,57歲時,帶著兩個孩子進京應試,才獲得成功。

    類似事例很多,所以說並不是20多歲,混成什麼樣,一輩子就是什麼樣子了。問題在於自己,是不是想改變,想把自己一生活成什麼樣,正所謂,心態決定一切。成功不分早晚。

  • 7 # 分了四季涼了瞳

    20歲只是開始覺醒的時間,20歲前都在讀書,看不出什麼來,成績差的出社會不一定比成績好的差,一個能在社會混得開的必須具備會說話,有人緣,自信,當今人脈比能力更吃香,情商比智商更勝一籌。一個公司的老闆他可以能力不信但是情商必須有。

    一個人的成就其實在於思想,一種是隨波逐流過一天是一天,一種是逆流之上不安於現狀敢於嘗試。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的危機的時候他會想辦法打破危機。

    列如:當你拿著3000多工資想著將來有女朋友有孩子有老人生病花錢的時候,你會覺得很無力,你覺得前途渺茫或者覺得要換個工作奮鬥。所以一個人混得怎麼樣在於思想與行動。

    各位哥姐,覺得我說得有道理給個 贊

  • 8 # 趙國峰zhaoguofeng

    有人說你20多歲能混成啥樣,這輩子也就混成啥樣,這話不對呀,人的命運在於一生,而並不是一個年齡斷,二十多歲如果發達了,我感覺並不是一件好事,因為成功需要歷練,只有歷練出來的成功才是有基礎的,二十多歲正是剛剛起步的年齡,成功失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得住誘惑和掌握金錢的駕馭能力。如果從二十幾歲就能很好的駕馭一切,這就是天才了,世上能有幾人呀!

    大多數人都是在失敗中成長出來的,累積的經驗,摸爬滾打,一路艱辛走上成功之路。即使這樣成功的機率也只是二八定律。人總要透過總結,透過經驗才能成長的,年輕時有錢不算有,老了有錢才算有,這句話雖然聽著很俗,但是很有道理。有多少人從高峰走下落魄,但是二十歲能看出一個人的志向,是靠譜,還是幻想太多,中國十幾億人口都想發財,但是成功的有幾個,這需要多重的因素才能組成一個成功。比如家庭背景,經濟條件,人脈網路,專業才能,系統規劃學習等眾多的環節組成。然後再去拼搏。沒有這些根本行不通的,即使是富二代,沒有系統的學習,也不可能成功,也不可能混的好,特別如今的社交化商業的時代,靠的是個人品牌,企業品牌,腳踏實地的商業化。如果如今二十歲的孩子不懂這些就沒有方向感了,我認為也混不好,懂得社交化,會利用網際網路,也就是他們大展宏圖的開始。

  • 9 # 翹楚xj

    此言差矣,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一個人,可能有部分人一生不求上進,碌碌無為的過一生,但有的人20歲時沒有什麼成就,但不代表20歲以後還是老樣子,厚積薄發的人不在少數,所以不能一概而論。

  • 10 # 樂痕無限

    我不贊同這個說法。

    首先,社會在不斷進步,人也是一樣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二十歲才是剛剛步入社會的年齡,根本確定不了你的一生!

    第二,不是有著大器晚成的說法嗎?人這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在磕磕絆絆裡成熟,事業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否則也不會有失敗是成功之母的說法了!所以只要你不斷努力,就會有意想不到的進步!

    第三,如今是數字化時代,社會飛速發展,作為一個人也要不斷學習,有著終生學習的意識,在不斷的學習中適應社會,不斷提升自己!逐步走向成功!

  • 11 # Chen小凡

    20多歲,你能混成啥樣,這輩子也就混成啥樣?

    我不是很贊成這樣說法,太片面了。20多歲,可能是剛畢業出來,或者是還沒有畢業,這樣怎麼去衡量這個人是不是混的好或者是不好,其實我覺得只是人到了20多歲,特別是出來社會的人,經歷過社會的風吹雨打,思想成熟了些,眼界也有所擴充套件,此時應該有自己一個明確的方向,目標,剩下的就是堅持了。

    堅持併成功的人,那是一個人的氣運所然,堅持並不是簡單的一個詞語,它代表的是一個人的韌勁,狠勁,這樣的人往往對自己很苛刻,因為不受周邊環境所影響,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正所謂君子慎獨,這樣的人不成功,誰成功呢?!

    我就簡單說說我自己吧,剛畢業出來那會,找了個專業對口工作,然後做著做著發現這行待遇太低了,比其他技術部門差太遠,且自己也想出去鍛鍊,於是就跳出這個專業,去做銷售,後面銷售做的公司倒閉,又轉去做小吃,最終發現累的還不如自己的專業,就這樣浪費了三年時間,後面安安心心的做著專業,學習,充電,生活也像自己規劃的慢慢發展,雖然慢了點,但心裡充實了,也踏實了。

    所以我覺得一個人最終混的怎麼樣,不能以20多歲或者30多歲就能判定,而是看一個人什麼時候籌劃自己未來的方向。有的人早早經歷多,可能就醒悟的快,有的人起點低,但是屬於大器晚成的那種,所以就晚一些,剩下有些人,屬於得過且過那種,自然也就平平淡淡,不管怎樣,都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了什麼樣的路,就是跪著也要把他走完。

    你覺得呢?

  • 12 # 小慄往前衝

    我認為這句話極其錯誤。20多歲剛從學校踏入社會正處在人生的迷茫階段,找不到自己的人生定位,只能不斷摸索著前進,當然不排除有一部分人在20多歲已經很成功了,他們從一開始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要什麼,但是這一部分人佔多大的比例呢?

    大部分人選擇在這個年齡段到企業上班,有的考公務員事業編,很少一部分人自己創業。在上班的人裡面又有很多種職業,賺錢或多或少。但是人生就如此定性了嗎?不是。20歲才剛剛開始,所謂三十而立,更何況人生這麼長,誰都不敢在此刻下定論。

    我曾經的一個老闆,年過花甲,他創業也不過是在前幾年。他說年輕人不要急著創業,你20多歲沒有經驗、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成家立業,後方也不穩定。你只能是一次次失敗,你失敗多了還會有鬥志嗎?等到你四五十歲,你家庭和樂無後顧之憂,並且手裡邊有點錢了,有了社會經驗和人脈,那時候成功的機率會大很多。

    我覺得這些話非常有道理,20多歲我們可以奮鬥去賺錢積累經驗攢人脈,但是要想真的做好混出個人樣來不急在一時。

  • 13 # 雨後陽光145339333

    如果你信了,那你就完了!20歲正是在碰壁中成長的年紀,“吃一塹,長一智”,能經受挫折的人,終究會成為社會的弄潮人!

  • 14 # 使用者沙海獨步

    不論什麼年令段,都不應該放棄對人生的迫求。更別說二十幾歲正是黃金年華,更需要看準方向,加倍努力。才不負終身。

  • 15 # 丟丟旅行記

    沒有多少人在20歲左右的年齡就能成功的,20歲左右的年齡,剛從學校畢業參加工作,社會經驗還處於一個積累的過程,工作也只是處於起步階段,所以這個年齡段,更重要的是自信,努力,不斷的學習,使自己會的東西,懂的東西越來越多,終有一天會厚積而薄發的,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20歲左右還在都是一窮二白的,比喻阿里巴巴董事會馬雲,20歲左右可能剛從杭州師範大學畢業,後來成為人民教師,教英語課的,40歲左右事業才有起步。

  • 16 # 她的香水沒有我的貴

    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親戚朋友啥的,通通狗蛋,人只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爭氣,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就是走出農村,一輩子呆在農村,坐井觀天,待人接物,只能看到板車牛fen。

    永遠不要去抱怨任何人,抱怨國家,社會,家庭,親戚,感謝這個網際網路寬容的時代。

    去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很多人剛開始不知道該做什麼,一直拖著,浪費了很多時間,就造成一事無成, 其實“條條大路通羅馬”,可以嘗試去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這樣既不浪費時間,並且會有積極性,說不定能做出一份事業呢。

    多接觸人,擴充套件視野。

    很多時候,人的思維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可以多去接觸一些人,改變自己的思維,擴充套件視野,透過好的人脈,幫助自己,說不定就可以找到自己未來的路。

    避免懶惰,具備自制力。

    再大再好的事情,如果懶惰了,那麼總是無法做成功的,所以,具備良好的自制力,避免懶惰,就可以很好地去做好每一步該做的事情。

  • 17 # 李百萬Y

    我們每一個人之間都有時差,但,沒有快慢之分,有的人22歲結婚,25歲離婚,有的人25歲找到工作,28歲成了副總經理,有的人28歲第一-次出國,有的人35歲定居國外,有的人40歲依然單身,有的人50歲才碰到真愛,有的人60歲去世,有的人90歲還在環遊世界。而,有的人,12歲,就碰到了這一輩子,非他不嫁的人。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間時間規劃局,這是你的時區,不是東八區時間,你沒有遲到,也沒有早退,你有的你的步履,別人有別人的行程,他沒有走在你前面,你也沒有走在別人前面,命運給的禮物和災難,一點不會少,你該走的彎路,一米也不會少,你不必著急,一切都會準時發生。你來人間一-趟,不是來刷任務的,你該好好享受Sunny、雨露和你的愛。

  • 18 # 守望魯南

    我認為此觀點可商榷。

    對大部分人而言,二十多歲,還應該屬於人生的學習階段。剛走出校園,要學習專業知識,要探索工作技巧,要歸納總結經驗,要奠定發展基礎,等等,具有很多不確定性。

    在我們周圍,三十多歲、四十多歲跳槽的人比比皆是。

    當今時代,一個人所具備的學習力應該是決定其人生混成什麼樣的關鍵因素。

  • 19 # 籬畔秋酣6

    怎麼可能,20歲是人生最你值得的奮鬥,改變的時候,一個抉擇就能鯉魚跳龍門,野雞變鳳凰,20多歲才是最輝煌時候,可塑性最強,可變性最大

  • 20 # 帝鱷

    也有一句話叫“三歲定八十”,但是此意非彼意,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今日是少年,明日為什麼,誰也說不準。一時並不能決定一生,但前提是有一顆不會停止跳動的心,有一個不會破碎的夢想,有一雙敢於奔跑的腳。一時的失利和不得志並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聲。從往聖仙賢的成名路可知,積澱的重要性,三十而立,立的是志與智,莫欺少年窮也是這個意思。個人拙見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羊場共5百平方米,多少租金可以包?需要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