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珞珈山的貓
-
2 # 皓捷
個人認為是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人 。東漢末年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讚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讓周郎名動天下,乃至於垂名青史的則是,三國三大戰役之一的——赤壁之戰。當時實力強大的曹操想起兵南下一舉吞併江東,他給孫權發了招降信。在眾謀士皆恐懼曹操的勢力之時紛紛勸降孫權時候,周瑜力排眾議,堅定了孫權連劉抗曹的決心。親率軍隊和曹操作戰。雖然初挫曹軍,周瑜明白己方實力仍差曹軍不少,就動用計謀打算火攻曹操的戰船。他指使黃蓋詐降,用裝滿可燃物的船直衝曹軍連成一片的戰船,藉著風勢,大火蔓延到了岸上的營寨。頓時火光沖天,整個水面曹軍的戰船和岸上的營寨全都烈火熊熊。周瑜趁機率軍進攻,痛擊曹操。而足智多謀的曹操則遭遇了堪稱人生最慘烈的一次失敗。周瑜生涯的戰績顯然並非只有赤壁之戰,但是此戰影響深遠,奠定了後期三國鼎立的雛形。而此戰也顯示了周瑜過人的膽識,機敏,和強大的指揮能力。
-
3 # 飛雲紫衣1
三國是一個將星薈萃,謀士棋張的年代,個人認為這之中真正單純講軍事的話還是司馬懿,不過這人心性殘忍,遼東的屠城可以說為八王之亂和五胡亂華開張了。
-
4 # 修戈矛
在那個將星燦爛的時代,無法說出誰的軍事造詣最高,這裡有以少勝多的戰役,平定叛亂的戰役,相互討伐的戰役,反擊外族入侵的戰役,幾乎個個經典,難分伯仲。
-
5 # 一個野生老孫頭兒
關於《三國演義》中將領的軍事造詣,這就不得不考慮《三國演義》的作者在寫作中所帶入的不客觀因素,畢竟我們都知道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尊劉貶曹”這種傾向。那麼根據這種傾向我做出以下的排名:
1、諸葛亮。三國時期進入武廟十哲唯一人(注:帝王並不能進入武廟十哲)。唐代著名將軍李靖評價諸葛亮:若樂毅、管仲、諸葛亮,戰必勝,守必固,此非察天時地利,安能爾乎?
2、司馬懿。魏國唯一一個能夠和諸葛亮較量的人。
3、曹操。從曹操統一北方的諸戰看,他的軍事才能是穩進三國時期前三的,雖然我認為正史上曹操軍事才能在三國時期可以排第一,但考慮到題目問的是《三國演義》中的軍事造詣故而排在第三位上。
4、孫策。孫策領導的江東時期從未打過敗仗。
5、周瑜。跟隨孫策平定江東,之後率江東集團軍聯蜀在赤壁大戰中擊敗曹軍。
6、呂蒙。沒有呂蒙,孫權到死也拿不下荊州。
7、關羽。關羽個人的戰鬥力爆表,但是因為性格缺陷影響了其排名。
8、張飛。張飛在後世有萬人敵的稱號,但是因為為人暴躁最終死於小人之手。
9、鄧艾。鄧艾滅蜀之戰可以看出其卓越的軍事造詣。
10、張遼。逍遙津一戰足夠證明其軍事才能。
-
6 # 中國風123天長地久
關公,以一地之力,憾動魏國根基,魏帝險些遷都以避其兵鋒,若非吳國抄其後,軍心潰而散,無一援兵,敗走麥城!實為蜀國擎天一柱,千年難遇良將!
-
7 # 靜靜de頓河
三國時期,可以說是風雲際會、英雄輩出,在群雄逐鹿的動盪時代,將領的軍事造詣實際上也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最後的結局,從題主的問題出發,按照軍事謀略、指揮藝術和治軍帶兵三個方面來綜合衡量,我覺得最高的還是曹操。也許有人說曹操是“統帥”算不得將領,實際上直到曹操逝世的前一年,有名的襄樊會戰最後還是他親自指揮的,他的一生幾乎一直處於戰爭一線,可真算得上是“戰鬥的一生”!書歸正傳。
先說軍事謀略。曹操雖然也是白手起家,但他能夠審時度勢,迅速崛起,軍事眼光顯然要比同期的諸侯高的多。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曹操是奮威將軍,在軍力不濟的情況下,曹操提出了諸侯“各據要地,分兵入武關,共圍董卓”的建議,這是當時唯一可行方案,但卻沒人響應,曹操憤而出走。隨後聯合劉岱、鮑信採取“設奇伏、晝夜會戰”的方式,大敗青州黃巾軍,從此曹操終於有了貨真價實的軍隊——“青州兵”。最能體現曹操軍事謀略的還是著名的“官渡之戰”,這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我、以劣勝優”的“教科書”式戰例,這次戰役也是曹操親自指揮的。
再說指揮藝術。在《三國演義》中,軍事將領們指揮藝術的博弈也是一大看點,而曹操更是把指揮藝術做到了極致。前面說他軍事謀略多是戰略眼光層面,而指揮藝術基本上就是戰術層面的了。在戰呂布、戰馬超和韓遂聯軍時,多采用包抄、突襲、離間等計謀,步步為營,穩紮穩打;在戰袁紹、袁術兩兄弟時,基本上就是避實擊虛、聲東擊西、斷其糧道、圍點打援,十八般武藝用的是出神入化,硬是把天下最強打成了喪家之犬。難怪史書稱曹操“行軍用師,依孫吳之法,因事設奇,變化如神”。
還有一個治軍帶兵。曹操治軍帶兵,確實是依照孫武“仁、信、智、勇、嚴”這五條標準,原則性與靈活性運用的爐火純青。在宛城之戰時,曹操法令在先,凡踐踏百姓麥田者皆斬首,可是自己的馬卻因受驚跑進了麥田,在眾人的勸阻下,他“割發代首”,以示執紀絕不手軟的決心。不要小看這裡的割發,古人講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曹操那時已經貴為丞相,在軍前割發已經是不孝的大罪了。在駕馭手下諸將方面,曹操也能夠根據將領的特點量才適用,用其所長。典韋、許褚勇冠三軍、忠實可靠,曹操就讓他們戰則為先鋒,平時擔任親兵統領;張遼、龐德雖然是降將,但他用人不疑,委以重任,這才有了後來的張遼威震逍遙津、龐令明抬棺戰關羽。大軍歸心,成就了曹操的王之霸業。由此而言,縱觀三國眾將領,曹孟德實在是其中的扛鼎人物。
-
8 # 影視娛樂解壓者
曹操政權的將領眾多,有夏侯惇,夏侯淵,典韋,許褚,張郃,張遼,于禁等,都是能徵會戰。最受寵的應該是許褚大將軍,曹操的貼身保鏢,英勇善戰。跟馬超大戰三百回合,從馬上打到馬下,未分勝負。替主公殺掉許攸,可見其虎,是其他將軍不能比的。東吳可謂是人才濟濟,俗話說得好:江東自古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老子孫堅亦是能征善戰,當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首當其衝的就是孫策大軍。手下猛將如雲,程普,黃蓋,韓當,周泰,甘寧,祖茂等。兒子孫策一看就是親生的,打仗不含糊。外號小霸王,為東吳基業打下基礎。然而主角並不是他們,而是接下來要說的周瑜。孫策在時,跟隨他開疆擴土,大展身手。官拜大都督,赤壁之戰成就功勳。可惜天妒英才,被諸葛先生氣死。(根據三國演義描述)其後呂蒙,收荊州.擒殺關羽。對他評價曰:士別三日,另當刮目相看。從一介武將,到後來文武兼備。可見其心胸開闊。蜀地可謂也是人傑地靈,劉備從桃園結義後面,就跟著一個紅臉的,一個黑臉的。三人海誓山盟,誓言恢復漢室基業。劉備集團也在一天天壯大,從朝不保夕,到三分天下。可以說是一部勵志故事,當然也少不了將軍的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比較熟悉的就是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能把關羽放在第一位,可見實力強勁。一生帶兵中,除了戰神呂布外,可以說是難逢敵手。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誅殺顏良文丑,可以說令敵將聞風喪膽。後來鎮守荊州,還要帶兵攻打曹操。用計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不過人無完人,關羽的唯一缺點就是太過自信。有點自信過頭,慢慢的形成了傲慢。俗話說得好,樹大招風,水滿則溢。功高蓋世,在他眼裡,都是無名鼠輩.都是不堪一擊.都是不敢招惹他,這就是霸氣。最後敗走麥城,結束這輝煌的一生。
-
9 # 蘭亭書院顧勇
題主說的是將領,而不是謀士,文武雙全的真找不出幾個。無非就是周瑜、呂蒙、關羽等人。有人說曹操,我承認他很厲害,但武功不會。諸葛亮和司馬懿都屬於文臣,不算將領。
張飛開始階段都是一個魯莽的形象出現,直至長坂坡用疑兵計退曹軍。後期入川路上計策不斷,頗得劉備諸葛亮讚賞。
最出彩的就是水淹七軍,擊敗魏軍,生擒于禁和龐德,威震華夏。
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斬殺烏桓單于蹋頓,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最出彩一戰,張遼駐守合肥,威震逍遙津,七千人擊敗東吳孫權帶領的十萬大軍!譜寫了以少勝多以弱擊強的著名戰例。
文武雙全,深諳兵法。最出彩的一戰,偷渡陰平,奇襲成都,彪炳史冊!
駐守襄陽,西拒巴蜀,南抗東吳,沉穩幹練,智慧不凡。先後擊敗關羽和周瑜二位名將。
破黃祖、圍曹仁、奪皖城、佔荊南三郡,最出彩一戰,白衣渡江,夜襲荊州,計擒關羽,歎為觀止!
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所向披靡!戰神一枚!
單論武功,單論謀略,姜維都可以在群星璀璨的三國時代名列前茅!諸葛亮北伐遇姜維,趙雲也不能奈何他,諸葛亮計收姜維。姜維輔佐諸葛,良謀不斷。後期北伐主將,攻城奪地,立下汗馬功勞!
最出彩的是夷陵之戰,擊敗劉備七十萬大軍。此戰被譽為三國最經典的三大戰役之一。
21歲隨孫策平定江東,周瑜與劉備聯合,在赤壁大戰中火燒八十萬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
10 # f凡塵清心
《三國演義》中可謂是群星閃耀,將星璀璨,湧現出很多傑出的軍事家,題主認為周瑜軍事造詣最高,我不否認他的軍事造詣,但氣量狹小,誤了性命,這是我不推祟他的原因。還有象關羽、趙雲、呂蒙、陸遜等很多,趙雲雖然有勇有謀,諶稱完美,但缺乏其指揮的經典戰役,正史中也不常見。關羽的驕傲自滿葬送了蜀國,錯誤大了去了。呂蒙、陸遜智謀有餘,勇猛不足。
我認為曹魏名將張遼,有膽有識,智勇雙全,諶稱為將之楷模。
張遼,山西朔州人(和我同鄉),三國時期著名將領,傑出的軍事家。
唐肅宗時,追封西周開國名臣姜尚為武成王,以張良,韓信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各臣名將配享姜尚兩側,前十位尊為"十哲″,其餘六十四位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這六十四將裡有孫臏、廉頗、霍去病、張遼、關羽、周瑜、陸遜、鄧艾、張飛、呂蒙等,三國裡入選的七位,其中就有張遼,其歷史地位可見一斑。
張遼的勇猛在三國演義裡屬於一流水平,軍事素養也名列前予,咱們來看看他指揮的經典戰役合肥之戰,歷史上稱"威震逍遙津″。
孫權乘曹操徵張魯時機,於建安二十年(215年)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張遼當時領七千餘兵屯守合肥,在這大軍壓境之時,張遼臨危不懼,挑選800名精銳做為敢死隊,親自率領於佛曉衝入敵陣,斬殺孫權兩名將領,然後衝入重圍,一直殺到孫權帥旗之下,孫權大驚失色,吳將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孫權緩過神來看見張遼人數很少,命令部隊將張遼團團圍住,張遼左衝右突,率十數人突出重圍,後發現還有士兵被圍團脫不了身,於是又返回殺入重圍,救出被圍困計程車兵,孫權人馬望風披靡,江東名將陳武被殺,一直戰到中午,吳軍銳氣盡失,諸將無不歎服張遼。
孫權圍攻十數日無果,也無心戀戰,下令撤退,張遼又趁勢追擊,幾乎捉住孫權,吳軍愴惶逃走,此戰大敗孫權,震驚東吳,淩統、甘寧、呂蒙都被打得異常狼狽,從此江東的小孩啼哭,只要父母嚇唬說張遼來了,小孩立即不敢哭了,這就是"張遼止啼″由來。以至後來張遼大病時期,孫權還說:"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讓敵人恐懼到如此地步,能有幾人?
張遼在討伐陳蘭、梅成戰役中表現出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亮劍精神(呵呵),陳蘭、梅成佔據山高的優勢,居高臨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眾將勸阻說道路險惡,我軍兵少,很難取勝。張遼卻說現在是狹路相逢勇者勝,然後一舉攻下山頭,斬殺陳蘭,梅成。
張遼總能做不到不負眾望,用之必勝,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征討袁尚途中與敵軍相遇,曹將麾旗授予張遼,命他指揮,張遼引軍突擊,大破烏桓,斬單于蹋頓於陣前。
後人評價說,為將之道,膽大心細,膽大則勇,心細則智,三國時可當此者,魏之張遼,漢之趙雲而已。
回覆列表
謝邀,首先解釋一下軍事素養;軍事素養指在軍事方面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對個人而言, 軍事素養主要是指軍事理論、軍事學術、軍事技術和戰鬥作風等所具有的水平。就一支軍隊或部隊而言, 軍事素養主要是指戰略戰術水平、 教育訓練 水平、反應和應變能力、戰鬥作風以及軍心士氣等。 軍事素養與素質有關,主要取決於平時的訓l練和素養。
從上文不難看出,較高的軍事素養首先要懂軍事和兵法,其次就是在戰爭中靈活運用。
題主所提的是《三國演義》中,也就是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誰的軍事素養高,畢竟《三國演義》三分寫實,七分虛構,因此這裡麵人物的形象和實際中還是有一定的出入的,所以我們只看《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所以大家不要噴喲。首先最高的三人,曹操、諸葛亮、司馬懿;這三個人放在一起的原因,我想大家都明白了,這三個人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真正可以隨心所欲帶兵的軍事統帥。縱觀《三國演義》全文,最先出場的是曹操,刻畫了曹操多智多謀形象特徵,後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後。曹操與諸葛亮之間的鬥智鬥勇便開始了。此時的司馬懿跟在曹操身邊隱忍不發,故做常人。後曹操去世,曹丕繼位篡漢立魏,曹丕重用司馬懿,此時主要的軍事鬥爭發生在,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既然它們分別可以成為對手。顯然他們的軍事素養是接近的,至少可以說是與之可以一戰的。
第四人,不得不推一下週公瑾周瑜,首先暫且不說《三國演義》對其形象進行了一定的矮化。但其實矮化之後的周瑜,按理說其軍事素養不應該在上面的三人之下。但為什麼把它放在第四,而沒有把他和前面三個人並列呢?這其實是周瑜身上有一個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爭強好勝之心太強心胸有些狹隘。(我說的是《三國演義》裡面刻畫的。大家不要噴!)因此將其排在第四。除此之外,很多人一定會說我為何沒有把龐士元龐統放上來,其實是因為其死的早,在《三國演義》中並沒有太多的表現,其實在三國時期有很多軍事能力和軍事素養很高得人。但是《三國演義》在編寫的時候由於為了突出劉備的正統地位。故意忽略或者矮化了一些人的軍事素養。或者說,沒有刻意去描寫一些人的軍事素養。
既然題主問的是《三國演義》中的。那我也就不再一一介紹,現實中那些軍事素養也很高的軍事家們,無論是前三國時代還是後三國時代,其實湧現了很多軍事家,戰略家。這是一個時代造就的,這樣,我想起來一個辯題,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其實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逢亂世,優秀的華人總會湧現出一大批軍事人才。這也是我們國家能夠飽經戰亂、歷經戰火而能夠重新統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