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方說歷史1990

    很多古人一直把《山海經》當做真實的歷史看待,這本書是歷代史家的必備參考書。但是《山海經》成書時期太早,年代久遠,也非一日而成,很多記載都無法考證。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也稱“《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即以考證真實歷史著稱的司馬遷認為《山海經》荒誕,不是真實而是作者想象的產物。

    《山海經》在很長的歷史時間裡是藏於深宮、王府的,在民間則成了巫師和方士珍藏的秘籍。在現代人看,《山海經》是穿越時空遊歷古代的知識寶庫。

    至於其中記載的珍奇異獸,由於先秦以前的古人詞彙遠沒有現在發達,在形容某個不多見的生物時多采用像人、像鳥、像蛇這些常見生物來類比,導致於很多記載生物被形容得三頭六臂神乎其神。再加上很多複雜的通假字造成歧義,以至於後世所理解的《山海經》中的動物形象與最早的闡述相差甚遠。然而《山海經》中描述的動物中有不少曾經被視為無稽之談的,在現在科技的幫助下發現其中有不少是來自五大洲的珍奇動物,而先秦以前的古人是怎樣知道當時遠離故土的地方的動物品種的,至今還是一個謎。

    以下是範例:

    1.相柳——可能原型:眼鏡蛇

    在《山海經》的《大荒北經》中,有一種名叫“相繇”的動物,又叫相柳氏。相傳他有九個腦袋,蛇一樣的身子,身體盤成一團。他嘔吐出的東西或是他所到之處,都會立即變成沼澤,沼澤中的水不是辛辣就是苦澀,各種野獸都無法在這裡居住。

    相柳的想象圖是這樣的(右):

    然而,《山海經》原文中說相柳“九首”,恐怕並不是說他有九個腦袋。“九”可通“鳩”,鳩是古代鳥類動物,意在相柳的頭像鳥。他吐出的東西看似有毒,很有可能就是眼鏡蛇的毒液。

    2.刑天——可能原型:遠古非洲部落的土著居民

    《山海經》的《海外西經》中,刑天這個神話傳說中人物非常出名。“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以舞。”

    刑天想象圖:

    後來經很多讀者考證,刑天這個形象在國外也有。他被稱作Blemmyes的無頭人。傳說位居於古羅馬時代的北非撒哈拉沙漠。

    又有稱Blemmyes是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三世紀非洲東北部的部落。形成這種形象流傳於後世很有可能是外族人對部落特殊服飾的誤解。

    3.讙頭人——可能原型:南極企鵝

    讙(huan,一聲)頭國在其南,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一曰在畢方東。或曰讙朱國。

    想象圖:

    這種動物在南方(很可能指的是南極),畢鳥棲息之地(大量企鵝),至於長得像人臉,可見下圖:

    完全符合《山海經》的描述。

  • 2 # 旺財的樹洞

    《山海經-南山經》:又東四百里曰洵山。其如多金,其陰多玉,有獸焉,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其名曰。

    圖為和“”最相似的高鼻羚羊,因為它的鼻子很長,垂下來遮住了嘴巴,所以可能讓人誤以為它沒有嘴巴。

  • 3 # 九格格

    1.騶虞(zōu yú)

    《山海經》記載:騶虞如虎,五色具。一曰尾長於身。出孟山,亦出鳥鼠同穴山,日行千里。

    騶虞是什麼?《說文》解釋“白虎黑文,尾長於身,食自死之肉,不食人。”《草木蟲魚疏》解釋“騶虞即白虎,文異,尾長身,不食生物,不履生草。”這種動物毛皮白色有黑紋,尾巴比身子長,不吃人,只吃死亡後動物的屍體。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騶虞就是雪豹。

    2. 犀

    《山海經》記載:琴鼓之山多白犀。白犀是什麼?《爾雅》解釋“犀,似豕。”《南州異物志》解釋“犀如象大,色黑,頭似豪豬,食草木也。”《交州記》解釋“其毛如豕,蹄有三甲,頭如馬,有三角,鼻上角長,額上角短。”這種動物的外形與牛、象相近,豬頭,大腹,小腳,有三個蹄子,長有兩個角,其中一角長在鼻子上。現代人根據上述描述,已基本鎖定犀就是犀牛。

    3. 橐駝(tuó tuó)

    《山海經》記載:獸多橐駝,善行流沙中,日三百里,負千斤。橐駝是什麼?《後周書》解釋“其風欲至,惟老駝知之,即預鳴而聚立,埋其口於沙中。人以為候,即以氈擁其鼻口。”《鄴中記》解釋“如馬形,長一丈,高一丈,足如牛,尾長二尺,脊如馬鞍。”《異苑》解釋“其腹下出水。以金鐵及手承取,即便對過;瓠蘆盛之者則得。”這種可預知風沙暴來臨,軀體高大,脊如馬鞍,耐渴,並且危急時可給人提供飲水的動物,不是駱駝又是什麼?

  • 4 # 山有木兮0620

    鹿蜀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

    你有沒有認為這句話中所描述的鹿蜀的外形和斑馬很像?不過也有人認為鹿蜀其實是狉,一種生活20世紀初發現於非洲森林裡的一種大型哺乳動物。

    《山海經·海內南經》:兕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這種叫兕的動物實際上就是今天的獨角犀 ,早在先秦時期,中原和長江流域都盛產犀牛,李時珍記載的犀牛共有:一角,兩角,三角共三種,獨角犀應該指的就是兕。

    狌狌

    《山海經·南山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耳白,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

    禺是古代的一種猴類 ,能伏行人走的白耳猴,應是滇金絲猴,或者松鼠猴,分佈於南美洲,會長時間待在地面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已經入手養羊,沒有經驗,育肥羊計劃30只起步,這麼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