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影錄

    能否客觀地評論一下魏忠賢的功與過?

    說起魏忠賢,大家第一反應便是這是明朝二百多年的神一般的奇葩人物,但是明熹宗在臨死前曾專門叮囑他的弟弟朱由檢(後來的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平心而論,魏忠賢為鞏固個人權勢,未免有黨同伐異、殘忍歹毒的罪惡一面,但從他曾經力排眾議、大膽起用遼陽戰敗後遭受讒言的熊廷弼,拋開私怨、違心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還是心繫大明江山的。魏忠賢主政期間,國內形勢良好,遼東局勢平穩,這還是應該被認同和肯定的。

    怎麼說呢,魏忠賢也不是史書上記載的無惡不作大家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禎手上滅亡的,而崇禎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幹掉魏忠賢,魏忠賢都死了,為什麼明朝還會滅亡?明朝只亡亡於流寇,歸根結底,亡於東林黨。你可以查查,天啟皇帝在的時候,有名的民變只有一次,就是蘇州的那一次,五人墓碑記記載的就是那件事。而崇禎帝后期,那都不叫民變了,直接是造反,有名的人太多了,張獻忠,李自成,高迎祥,是什麼闖王,闖將,闖塌天,無奇不有。這時就要問了,為什麼天啟帝在世時魏忠賢亂政那麼厲害人民卻不造反,而崇禎後期卻那麼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啟帝是愛木工,不理朝政,而崇禎卻是不貪財,不好色,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衣服上還打的補丁。所以說,看歷史不僅要看書,還要用大腦去想。魏忠賢貪不貪?貪!!!

    但是魏忠賢貪還是辦事的,大家都知道萬曆朝張居正時工商業得以迅猛發展,所謂資本主義萌芽就是在那個時候出現的,魏忠賢上臺的一項政策就是收工商稅,而且是大力收工商稅,為什麼要收?因為國家沒錢,當時遼東後金那一幫子鬧騰的正歡實(事實上也沒怎麼消停過)邊防和軍隊是要錢的,魏忠賢透過大力征收工商稅使得邊防的錢得以著落,而且天啟的時候國庫的錢還是逐步增加的。而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上臺了。

    東林黨為了自己的利益,不讓皇帝收工商稅,每當皇帝說沒錢要徵稅的時候,他們就會說“朝廷焉能與民爭利”之類的話,舉一個例子:天啟帝的時候江南光茶稅一項就有20萬兩進賬,而崇禎帝的時候連十萬兩都收不上來。那麼不徵工商稅打仗的錢哪裡來?這一筆稅就算在農民的頭上了,而且東林黨還取消了礦稅。所謂煤老闆不交稅,資本家不交稅,每年守著一畝三分地的苦哈哈卻是連年加稅,而且東林黨一幫子還取消了各地的驛館,使得很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就有一個叫李自成的人。所以你看為什麼天啟帝蘇州發生民變,而陝西那裡的窮苦之地卻沒有,因為蘇州那邊的人有很多資本家,魏忠賢的政策已經觸犯了他們的利益,而且你看五人墓碑記裡面有幾個人就是商人。

    陝西那邊,魏忠賢沒有加那些農民的稅。有飯吃誰去造反?有人可能會說,崇禎那是遇到了小冰河時期。哪朝哪代沒有災難?為什麼天啟帝的時候沒人反,到了崇禎帝的時候造反的人那麼多?好,就算是退一萬步說,都小冰河時期了,農業大幅度減產,為什麼朝廷還是往農民頭上加稅,而不收資本家的稅?光種地要收稅,開礦不交稅?做生意不交稅?有人說東林黨清廉啊,從不妥協啊,為國盡忠啊什麼的,東林黨真的清廉?清朝入關的時候錢謙益家的錢連滿人都為之瞠目,為國盡忠?後來他投降了,東林黨從不妥協?就是因為他們不妥協才使得明朝喪失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當時楊嗣昌說攘外必先安內,先和後金談判,盡全力把流寇剿滅了再說,然後就一幫子東林黨人說什麼天朝安能屈服於蠻夷之類的話,明朝不是東林黨弄沒的是誰?李自成攻入北京的時候,崇禎帝撞鐘,文武百官無一覲見的,而唯一一個陪在崇禎帝身邊的人,只有一個王承恩!!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也就是他煤山上吊自殺殉國前的第五天,崇禎在大勢已去、大廈將傾的絕望中,在聽到太監曹化淳說的那句“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話之後,終於領會到天啟皇帝臨終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幡然醒悟的同時,無力迴天的崇禎在精神上徹底崩潰了。收葬魏忠賢遺骸,既是他對魏忠賢價值和功績的重新肯定,也是對自己17年執政生涯的全盤否定。

    崇禎死前說過,朕非亡國之君,臣乃亡國之臣,這句話說的非常對,當年明月都說過,崇禎時候的大臣有兩種,一種是混蛋,一種是王八蛋,魏忠賢在的時候關寧防線得以組建,孫承宗,袁崇煥,滿桂,祖大壽委以重用,魏忠賢死後,孫承宗被罷,袁崇煥被殺。有人說魏忠賢爭過孫承宗,但不管怎麼說,魏忠賢活著的時候孫承宗下去了還能起來,魏忠賢死後,好,下去就起不來了。所謂耳聽是虛眼見是實,你歷史把魏忠賢說的在混蛋,明朝起碼不是亡在他手上的,把東林黨吹的那麼偉大,明朝就是亡在他們手上。但不論你怎麼吹,事實是不能被改變的。

    那麼就要問了,史書為什麼要損魏忠賢而吹東林黨?因為寫史的是文人,他們不可能把他們的同類寫的連個太監都不如,但是事實就是如此。

  • 2 # 小龍女5505

    魏忠賢明朝末期奸宦,也是歷史上十大奸宦之一。一生歷經明熹宗、明思宗兩朝,在內期間殘害忠臣、打壓東林黨、欺君專權、勾結客氏夫人迫害後宮妃嬪、謀害皇子,罪大惡極罪大於功。

  • 3 # 明月西西

    明熹宗臨死前曾專門叮囑崇禎說,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最後時刻對魏忠賢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固然摻雜著個人私情,但最主要的是他認識到了魏忠賢在處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決,尤其是在維護大局、知人善任、賞罰分明的關鍵問題上。

    1,魏忠賢是個太監。當時的大環境對太監並不寬容,因此當時的人對魏忠賢的評價並不能做到客觀公正。

    2,搞死魏忠賢的是崇禎。崇禎是否有知人之明,這一點必須要考慮。崇禎大機率沒有識人用人的本領,因此他對魏忠賢的看法可能有誤。

    3,黨同伐異。魏忠賢屬於宦官那一派,天然地和士大夫一派有鬥爭。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不能單純地以明末士林的言論來評價魏忠賢,因為他們是政敵。

    4,魏忠賢的政敵隊伍以東林黨,也沒什麼好人,毫無風骨,吟風弄月大機率都是高手,客觀公正地評價政敵估計很難。

    5,想對魏忠賢評價一番的大多是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大多從心底裡自動把自己歸類為士大夫群體,因此在評價的時候更應該擺脫自己預設計程車大夫立場,努力做到客觀公正。

    他掌權時,明朝政府抵禦遼東後金的入侵還是比較給力的,可以說一掃萬曆末年遼東戰場的頹勢,大有光復遼東之勢。前期能夠認識到遼東與京師唇齒相依的關係,否定龜縮山海關的決議,積極支援孫承宗的推進戰略;後期任由袁崇煥督師遼東,不敢說他多器重袁崇煥,但從來往信件看,袁與魏的關係至少是和諧的,袁最牛掰的幾次戰功全在魏掌權時誕生。當時明軍的情況是:關寧鐵騎不用裁員,軍餉仍可足量正常發。皮島軍隊不用精簡,收入來源也是穩定的。寄居海島的毛文龍進行黑市貿易、搶掠北韓邊民商旅,本著中庸之道,基本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毛文龍也算幹吏,積極進取,開拓了旅順-義州一線的東江軍鎮,不斷騷擾後金盛京以東的城池;授毛文龍“欽差平遼便宜行事總兵官徵虜前將軍左軍都督”和尚方寶劍,人心籠絡絕對到位,搞得毛文龍熱血沸騰,誓死鞏衛皮島、北韓本土。盛京的西面,從寧遠至錦州,本來荒涼破敗了十年的城池一座座重新修葺一新、再次拔地而起;明軍的火銃、戰車、地雷、炸彈配備齊全;紅衣大炮這種奢侈品也都搬上了寧遠、錦州的城頭。

    魏當九千歲的幾年幾乎與關外捷報頻傳的時間同步,寧遠大捷大炮轟傷努爾哈赤(回盛京後不久死去)。寧錦大捷明軍多次重創皇太極。丁卯之役,毛文龍在北韓拼盡血本擊退阿敏數萬八旗軍,阻止了阿敏當北韓王的夢想。皇太極東奔西突累到吐血沒撈著什麼好處,只能龜縮在盛京。

    關外的戰爭形勢一片大好的背後其實還是錢在起作用,魏最大的能力之一是收稅。明末,天下金銀、盡聚三吳,魏忠賢針對工商業、對外貿易發達的江南地區,從新設立了萬曆末年被東林黨廢除的工商稅、海稅;但他沒有給農民加賦,出身社會底層的魏忠賢在河南遭災時,還能免除賦稅,從內庫撥款賑災;閹黨在放火燒了東林書院後,幾十年未曾修過的黃河水道,開始維修;而且專門找東林黨人投資的“壟斷企業”收刮。齊楚浙黨與魏打的火熱,閹黨“爪牙”(稅官)送錢的踏破魏府門檻,有錢好辦事,而魏辦事能力沒的說,一定給你辦成。浙江巡撫感覺海內鹹平,農民不用被折騰都安心勞作,魏簡直太給力了,提議修生祠,於是全國掀起修生祠的高潮,遼東的官兵將士修的又好又用心,袁崇煥稱頌魏忠賢“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因為魏給了關寧軍豐厚穩定的收入。

    在魏忠賢登場的前後,明末的朝堂上有這樣一群官員,他們大多出身於南京江南貢院,他們相互視為“校友”,漸漸形成黨派,以無錫東林書院為精神聖地,他們清高,他們理想主義。

    魏忠賢死後17年,大明江山轟然倒塌,崇禎皇帝煤山上準備為社稷而死時,也曾深深的嘆了一口氣,連道文人誤國,很是痛惜自己初登大寶時對魏忠賢的剷除,此話使一旁的隨侍太監王承恩頓時淚眼模糊,腦子裡閃過一個念頭,當年的廠公若是能再撐上幾年,或許大明依舊還是皇上的吧!

    魏忠賢若是要論功行賞,絕對不會比一些所謂的功臣差,至少也絕不會是誤國誤民的大奸臣,歸根到底,魏忠賢名聲如此之臭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得罪了可以一筆寫春秋,文章誅人心的東林黨人了。

  • 4 # 奕茹既往

    很多人一提到魏忠賢就覺得他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這都是拜電視劇所賜。

    魏忠賢說到底他只是皇室養的一條狗,權利再大也都是皇帝一句話的事,魏忠賢之所以能夠做大是明熹宗用來對抗東林黨等文官集團的刀子。

    說起來明熹宗在位時,魏忠賢起到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在不壓迫百姓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國庫的收入。也正因為這觸碰了東林黨的利益,被一群人面獸心的東林文士陰謀害死。事實證明當崇禎皇帝臨死之前已經意識到自己殺死魏忠賢的錯誤決定。可為時已晚。

    最後解釋一下,政治家沒有誰是絕對清白的,魏忠賢隨然狠但是對明王朝確有著絕對的衷心,因為他是依附關係。而明末的東林君子們衷心的物件只有黨派的利益與家族的利益,對於這個國家誰做主他們但是沒有多少意見,(當然這也不是全部的東林人,還有一部分時是忠於明王朝的)從李自成進北京,到滿清進北京,那些大臣爭相投誠就能得出結論。

    結論都是由勝利者譜寫的,更何況這些勝利者還是有文化的東林人士,把魏忠賢寫成大奸大惡之人就不難理解了!

  • 5 # 文化長河中的歷史

    在朱由檢生命最後時刻時這樣評價魏忠賢,他在處理“大事”上清醒和果斷,尤其是維護大局,賞罰分明,知人善任的問題上。

    在崇禎即位時,國家動盪不安,外有清兵虎視眈眈,這種情況下,朝廷需要一位具有處理國家大事經驗的人,來獨當一面把握時局。魏忠賢這時鞏固自己的權勢,他曾排除眾議起用戰敗的熊廷弼,拋開私怨,推薦趙南星,孫承宗等一批能臣,看出他還心繫大明江山。在他主政期間,國內形勢穩定,遼東局勢平穩,還是被人們認同的。

    魏忠賢還是有優點的,在當時滿清軍隊沒有打敗過明朝軍隊,雖然他的聲望沒有那麼高,可他還是有點政績的。魏忠賢的功與過,,你們說是正面呢還是反面呢?朋友們你怎麼看呢?

  • 6 # 一蓑煙雨任平生xy

    殘害忠良,誤國誤民,東林黨,魏公若在,事不至此,忠賢可計大事,魏忠賢究竟是怎樣的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魏忠賢是一個揚名千古的人物,但是他的揚名可以說是遺臭萬年的。進來在一些人的嘴裡卻說魏忠賢是好人,如果他不死的話,大名也不會滅亡了。那麼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嗎?

    明朝末年,小冰河期再臨,世界範圍內的農作物開始長期歉收,引發全球社會劇烈動盪,國土廣闊的中國自然不能免俗。資源逐漸匱乏之時,各地有實力的大地主開始不太樂意供養皇室了,他們在皇權秩序與填飽肚子之中選擇了後者,凍結了與明王朝間的契約關係。因此,大地主們在中央的代言人——士大夫們,正拼了命地進一步擠壓皇權,以換取地方上更多的自治。宋朝以前,他們總是成功的,在歷次小冰河期締造了東漢、晚唐、五代十國等等諸侯割據之亂世。

    這時候的大明,就需要個地痞、流氓、混賬、王八蛋、死人妖、人渣,他能耍夠無賴把錢搞來,讓邊兵能有戰鬥力,讓大明撐下去就行,他只要能鎮住那些偽君子,讓那些偽君子不那麼無恥,錦衣衛東廠能上躥下跳讓這幫大臣不得安生,老老實實幹點活就行,只要能再耗個幾十年,撐過小冰河時期就行了。而魏忠賢的存在就應運而生了。

    魏忠賢是明朝末年臭名昭著的大太監,據說他原本是河北一個地痞無賴,好與人賭錢,因為欠人賭債,沒辦法只好自願進宮為太監,憑藉著機敏會察言觀色,很快就得到上司的提拔,有藉機結識了當時太子的乳母客氏,從此二人狼狽為奸,為非作歹,宮中很多人都怕他們,也都巴結著他們。

    魏忠賢把持朝政的時候皇帝是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是個“木匠天才”,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他曾親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宮殿,形式仿乾清宮,高不過三四尺,卻曲折微妙,巧奪天工。魏忠賢總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貫注之時,拿重要的奏章去請他批閱,熹宗隨口說:“朕已悉矣!汝輩好自為之”。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

    魏忠賢大權在握後開始培植個人勢力,他大力擴充特務組織東廠和西廠,在全國各地安插他的便衣耳目,大搞恐怖政治。他廣收奴才,培植親信,他手下網路一大批窮兇極惡的狗腿子,史書上明確記載的就有“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孫”。一時廠衛之毒流滿天下,一大批不滿魏忠賢的官員士子慘死獄中;一大批無恥之徒都先後阿附於他,更有某些阿諛之臣到處為他修建生祠,耗費民財數千萬。他自稱九千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而且魏忠賢掌權時期,也不全是而且魏忠賢掌權時期,也不全是壞的一面。他重用了袁崇煥等明朝的將軍,關外也常常傳來捷報,皇太極被明軍打的躲回了盛京,努爾哈赤被炮彈擊中不久身亡,這些都是魏忠賢掌權時期的成果。另外魏忠賢對江南商業的徵稅也使得國庫充實,而出身農家的魏忠賢體恤農民,不給農民加賦,也算是好事一件。

    至於魏忠賢殘害忠良、隻手遮天的事情,功過簿上後人也自有評說。好壞這些簡單的詞語也已經不足夠評價魏忠賢這樣的人了。而被魏忠賢殘殺的東林黨人可以說都是掌握這筆桿子的人,在魏忠賢倒臺後的史書都是有他們編寫,那麼與他們有深仇大恨的魏忠賢的形象就可想而知了。

    據說當年明熹宗去世的時候選擇了朱由檢繼任皇位,也就是後來的崇禎。而崇禎上位不就就把魏忠賢給滅了。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四日,眼見大明王朝大勢已去,面對這樣的變故。崇禎皇帝的貼身太監曹化淳發出了“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的感慨,也正是這時候,崇禎皇帝才最終領會了皇兄臨死前強調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的深意所在。

  • 7 # 高傲的鴻雁

    高中有篇課文《五人墓碑記》講到魏忠賢是壞人,是亂世之大閹,東林黨人是好人,是正人君子,騙了許許多多的學生。然而,魏忠賢真如教科書中所述如此骯髒不堪嗎? 我們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往往要結合當時的政治環境和時代背景。 史書記載魏忠賢無惡不作,大肆打壓、殺伐東林黨人,東林黨黨魁楊漣就是慘死於魏忠賢之手,一時權傾朝野,自封“九千九百歲爺爺”。 崇禎皇帝登記後第一件事就是著手滅掉魏忠賢,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為什麼還有忠賢不死,明朝不亡的說法呢? 那我們回頭看一下,朱由校在位時,也就是魏忠賢當權的時候,有記載的民變只有一次,而到了崇禎時期,各地民變四起。魏忠賢雖然大貪特貪,但是,事情還是要辦的。魏忠賢實行了一個好政策,那就是收工商稅,自己雖然也貪一點,但是國庫還是逐漸充實起來,並且在財政上極力支援遼東的袁崇煥,試想一下,沒有軍餉軍隊哪有心情打仗呢?袁崇煥也不可能組建關寧鐵騎? 崇禎當政後弄死了魏忠賢,皇帝也不是超人,手下需要辦事的,這是東林黨人上臺了,那東林黨到底是什麼人呢?東林黨人大部分是江南計程車大夫,代表了江南大土豪大士紳大資本家的利益,這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讓崇禎廢除了江南的工商稅和礦產稅,國家少了這一財政收入,遼東打仗該怎麼辦? 崇禎管農民要錢,農民就靠一畝三分地,能有幾個錢?那就開源節流,精兵簡政,在東林黨的活動下取消全國的驛站,卻逼反了驛卒李自成。 魏忠賢在的時候,把東林黨壓的死死的,魏忠賢死後,東林黨變相必反了農民,使明朝陷入農民起義的汪洋大海之中。 崇禎死之前,貼身太監就說“若忠賢在,事不致於如此”,隨後,崇禎秘密命人厚葬魏忠賢!

  • 8 # 北派說書人

    首先評定魏忠賢的功與過,要從主管方面講,萬曆三十二年的時候,東林黨一夥人修復宋代楊時講學的東林書院,開始講學,唉?這麼一整,喜歡談風月的明朝文人覺的這個圈子蠻高大上的,也就紛紛的加了進去,說實在的,你弄個圈子,哪個不是為了圈錢?逐漸的這夥人隨著圈子的擴大,結實了南方不少的金主,逐漸的淪為了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而在朝中,東林黨前期排除異己,幾乎將朝中的文官全部拿下,到了天啟年間已經形成朝中一股子敢與皇帝硬槓的勢力,你說皇帝怕他們幹什麼?直接都殺了或者趕出去就算了,唉?這樣的還真不行,那時候的文化人大多數都和東林黨有所牽連,再者說來,你一下將朝中東林黨清理乾淨,誰給你幹活啊?新手上來你國家政治體系肯定要癱瘓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再遇上個亂局就麻煩了。

    所以當時的天啟皇帝受夠了東林黨朝堂上懟他,說白了自己想要實行一下自己的規劃,一句話就讓東林黨人給否決了,自己發脾氣吧,朝堂上東林黨人直接跪下來,個你死槓,你還不能惹眾怒,熱了眾怒就沒人給你打工了,所以有學者認為,當時明朝晚期,已經有了君主立憲制的萌芽,你還別說,到了崇禎年間,崇禎除掉魏忠賢之後,大肆重用東林黨,幾乎都東林黨說了算,這個歐洲議會國會有什麼區別?

    唉?天啟皇帝不傻,雖然搞不過東林黨,但是可以慢慢的拆呀,但是自己又不能親自動手,這個時候,魏忠賢橫空出世。

    至於魏忠賢的出現並非偶然,天啟要做自己的事兒,就得用自己的人,他賦予魏忠賢東廠的最大許可權,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魏忠賢搞東林黨。

    東林黨資金最大來源是大地主和大商人利益集團,所以魏忠賢就狠狠搞這些人,當初東林黨為了自己的金主,或者說自己旗下的產業,將鉅額稅賦都嫁接在了老百姓身上,他們盡情的偷稅漏稅,給自己利益最大化,魏忠賢一上臺,狠狠的在地主和商人身上刮油,反倒減輕了在百姓身上的稅賦,畢竟魏忠賢是底層爬上來的人,雖然是小混混出身,但是對底層的生活還是瞭解的,只是在對付東林黨的手段上,盡是流氓手段,非常之黑,縱然這樣,但是東林黨的手段,又怎能見得了光?

    但是東林黨沒辦法,只是將這份心中的不甘向著一些王爺宣洩,諸如當時的崇禎帝,畢竟崇禎帝也是拿東林黨的好處的,你以為當時的王爺只吃朝中的供奉的?那樣會餓死,他們也有自己的買賣,有買賣自然和東林黨走的近,所以當時還是王爺的崇禎,打心底就對魏忠賢很不滿。

    後來天啟帝死後,崇禎上位,僅僅幾個月時間便是將魏忠賢弄死,東林黨再次做大。

  • 9 # 毛多多23119237

    歷史這個東西 看看就行了 真與假根本無從考究 已經發生而且改變不了的事 知道了又如何 還是多看現在 多發展未來吧

  • 10 # 大小多子

    魏忠賢參與策動宮廷政變扶持朱由校,組建“魏家黨”,剷除異已,短時間內掌握了政權。著手進行了很多改革,把危機重重的大明帝國透過強力有效的組織控制重新穩定下來,把大批各階層人士團結到周圍,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指揮機制,創造了使人印象深刻的一流的行政效率。他也因此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各地官吏士民開始爭先恐後遞頌德表章,建造“生祠”,在那個沒有宣傳機制的年代,對他的個人祟拜的熱度空前絕後。

    甚至連袁祟煥這樣清高自許且手握兵權的邊疆悍吏,也對他這個“閹人”百般尊祟,既有時勢所迫假諂媚以保官的原因,也有普通吏民把希望寄託在魏這個能強力凝聚人心的統治者身上,以致於連天子都忽略了的原因。

    魏忠賢這個人,飛揚跋扈,貪財好利,黨同伐異,好大喜功,黨同伐異,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國家利益。不過,再壞的人也會做點好事,魏忠賢在事關國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還是有點原則的。

    1.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位一心熱衷於議和的袁崇煥在寧遠城給他修生祠而放過他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罪,也沒有因為毛文龍上書力保和他作對的東林黨人而處分毛帥,這也是為什麼天啟朝後期關外局勢一直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的原因。

    2.天啟朝最大的戰爭失利,是袁應泰丟掉遼陽。而袁應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為之前的督師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彈劾,當時魏忠賢還未掌權。遼陽失陷後魏忠賢查辦了許多當初彈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擊文官集團的私心,但是這些文官書生誤國,也實在該碎屍萬段。而後魏忠賢立刻起用熊延弼為兵部尚書,之後王化貞失陷廣寧,同在關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連,被傳首九邊。這裡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貞的拖累而被殺,雖然他是由魏忠賢主張上臺的,但九堂會勘定案,實無免死之理,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3.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和自己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還是容忍了這些清流官員;只是到了天啟晏駕前為了搶班奪權的根本利益,才臨時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才匆忙讓自己的心腹劉廷元替換掉屢與自己作梗而將要去南京赴任的兵部尚書袁可立,這些至少說明魏忠賢也是愛國的,甚至有說法稱崇禎皇帝在亡國前又想到了這位已被自己賜死的魏忠賢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4.從經濟方面來看,東林黨反對向士紳納稅,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資產階級,礦業主的利益。但這實際上變相使帝國財政匱乏。而魏忠賢執政幾年,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極力向中上層徵稅,使帝國不至於被財政拖垮,崇禎上臺重用東林黨,撤銷了這一政策和加徵三餉反而從側面肯定了這一政策的可行性。

    5.沒有證據表明魏忠賢在執政時有過侵害百姓,肆意殺民的行為,和劉瑾、嚴嵩等人相比貪得實在不多,就算相比權勢也沒有多大,況且執政時間也不過區區三年多,要說為禍甚烈實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6.魏忠賢還向國家捐款,用自己的私產資助遼東戰事兵器馬匹等物品。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項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觧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緝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賞宜也!”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十二》

    不過無論如何,魏忠賢攬權專政是為了個人私慾,即便有所為也是個人專權需要,其根本出發點還是為了獨攬大權,其危害更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會和領導或同事說生活中的煩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