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慶之聲
-
2 # 桂圈兒
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
第一,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比起岑參只高不低。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
這裡面哪一句沒有岑參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得差?
就算是以整篇詩作來比較,毛主席的《沁園春.雪》也可以壓倒岑參那首。
毛主席的這首詩乃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的問鼎之作、或者是扛鼎之作。而岑參詩作則是描述邊塞風光,歌頌祖國大好河山以及表達去國離鄉的憂愁。
兩相比較,可以說岑參那首詩並不能勝出。
第二,和岑參描寫雪的詩作可以抗衡的還有很多。
比如祖詠的“城中增暮寒”那首。
以及我們小時候啟蒙的那篇——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所以說岑參描寫雪的詩是絕唱言過其實了。
-
3 # 銀河73572362
其實也不能說岑參寫的最絕,歷代詠雪詩詞超過他的也不少,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罷了。我以為詩詞最忌的是無病呻吟,單純為作詩而作詩,鮮有好的。不知各位友友認可否?
-
4 # 熠易生輝
岑參是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之一,與
高適
並稱為“高岑”。《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的作品中寫塞外大雪的詩歌。這首詩作於天寶十三年,岑參第二次前往塞外上任,武判官就是岑參官職的前任,這首詩就是為武判官送行之時所作。從詩的首句“被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就能看出當時塞外已經大雪紛飛。塞外的風更像是一把刀,都把草給吹折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為此詩的千古佳句,一夜之間世界就變得銀裝素裹,在岑參的眼裡寒冷的冰雪世界新奇壯美,讓他想到江南的燦爛春色。岑參用他那新奇獨特的想象把塞外天寒地凍的惡劣環境寫得充滿詩意又及其具有藝術感染力。“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作者運用誇張的手法描繪大雪下整個塞外的情景,與下面送別武判官的歡快分為形成對比,使得全詩的感情更加豐富。“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是詩中隱藏的時間線索,大雪紛紛揚揚,紅旗已被凍直了,表明雪下得時間之長。
“去時雪滿天山路”是作者送別武判官時的現時現景,天山滿滿的全是積雪,起伏的天山在白雪的覆蓋下也顯得更加壯麗,而作者對武判官的離別之情也是呼之欲出,在最後一句“雪上空留馬行處”直接表達了作者對武判官的真摯感情,武判官已經遠去,作者依然盯著大雪地裡留下的行行馬蹄印記。
岑參簡介
岑參,約生於公元715年,公元770年客死咸陽。岑參生於一個官僚家庭,他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曾出任過宰相。其伯祖父因不同意力
武承嗣
為太子,被貶後遠征吐蕃,後被誣陷進了牢獄被誅殺。岑長倩的五個兒子全被殺害。岑氏親族很多人被流放。岑參的父親曾經出任過仙、晉(今天的山西臨汾)二州的刺史,不幸的是岑參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
岑參父親去世後,家道更加衰落,岑參幼年過得很孤貧。但是岑參天資聰穎,五歲就跟隨其兄長學習讀書,九歲便能吟詩作賦。天寶三年,岑參考取進士,之後仕途算不上順風順水,曾兩次滿懷一腔報國熱情前往塞外,但是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岑參的邊塞作品也大都是在這階段完成的。
岑參的作品涉獵很廣泛,山水,贈答,邊塞等各個方面,岑參早期的作品多為寫景和抒情的贈答之作。詩中抒發了很多自己的坎坷經歷和嗟嘆貧賤的憂憤之情。在邊塞的那幾年經歷讓岑參的作品的境界開闊很多,繼而他寫出的邊塞詩多瑰麗渾厚,想象豐富,極具浪漫主義色彩。邊塞的生活讓他近距離地接觸了邊關戰士的英勇感受到了邊塞異域風光。他將這些感情都融入了他的邊塞作品中。岑參晚年的作品大多感懷戰亂,他本人也更加渴望回到故鄉,但是當時蜀中爆發
安史之亂
,岑參最終也沒能回到故鄉,於公元770年卒於成都。岑參生卒年約為公元715-公元770年。中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代表。南陽人,是大唐宰相
岑文字
的曾孫。與唐代邊塞詩人高適並稱高岑。現存的代表作約有四百零三首,其中有七十多首是邊塞詩。另外還作又《感舊賦》、《招北客文》兩篇墓銘。岑參幼年喪父,所以岑參幼年過得很是孤苦。五歲跟隨他的兄長讀書,天資聰穎,九歲便能吟詩作賦。二十歲的時候考取進士,仕途坎坷,兩度前往邊塞施展自己的報國之志。可是現實總是不如人意,岑參的邊塞詩大多都是在那段時期完成的。晚年的岑參罷官後渴望回到自己的家鄉,公元755年12月至公元763年2月,安史之亂爆發,蜀中戰火紛飛,路不能行,岑參最終也未能回到自己的家鄉,最終卒於成都。
岑參的作品極其賦有浪漫主義色彩,用詞雄偉,想象比較豐富奇特,詩歌基調熱情奔放。
岑參的作品涉獵很多領域,山水,邊塞,贈答等等。《逢入京使》、《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西征》是岑參邊塞詩的傑出之作。
-
5 # 上網為學習
沒有哪個稱的上最好!文學這東西,也不能用最來形容。各有千秋,各具特色,粉絲眼裡的西施,不是西施勝似西施。呵呵。
-
6 # 伊犁人家
岑參的雪寫的好,風也寫的絕妙,“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鬥,隨風滿地石亂走……”,我認為邊塞詩人裡面岑參描寫西部的詩,寫的最好,把白雪皚皚的天山寫活了,把一望無際的戈壁大漠寫活了,把西部的景色和氣候環境都寫活了。
-
7 # 一帆風順萬事如意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shé),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qiú)不暖錦衾(qīn)薄(bó)。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zhuó)。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qiāng)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chè)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北風席捲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象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太薄。將軍雙手凍得拉不開角弓,都護的鐵甲冰冷難以穿著。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硬了風也無法牽引。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馬蹄印跡。 這首詩抒寫塞外送別、軍中送客之情,但它跳出了離愁別恨的俗套,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而是充滿奇思異想,浪漫的理想和壯逸的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似乎也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物件。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裡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全詩以雪生髮,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 岑參,是盛唐時期負有盛名的詩人,猶以“邊塞詩”著稱。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屬邊塞詩,也是一首送別詩——這從詩題中可以看出——全詩在內容上分為兩個層次:描寫邊塞雪景,抒發送友情懷。
-
8 # 貞觀1394年100667481
不能這樣說,有句話叫“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意思就是文學上很難評出最高的,一山還有一山高!謙虛應該是文人應該有的!比如金庸大師就很謙虛,但他的文學功底諸位敢不佩服?所以,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岑參寫雪的詩未必是成就最高的!
-
9 # 沐言學姐
首先謝謝邀請,一說起岑參,首先想到的是他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嘿嘿,這首壯觀雪景送別詩確實很絕,全詩都以雪抒情,在這個寒冷的壞境中將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突出作者對友人的分別依依不捨,同時也表明了他們的真摯友誼。這樣的情景讓人覺得有點傷感又有點小美好小溫暖,所以後人除了稱這首詩絕之外,還有說這首詩簡直一個“奇”字。這首詩主要寫“壯麗的雪景”,寫“臨別”,寫“送別”。著名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壯觀的雪景而不是真正的寫梨花,在一夜之間,這些雪就下下得像梨花一樣美。岑參讓寒冷的邊塞化成春天的溫暖和美麗。這個表明岑參是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寫出了塞外雪景是多麼的迷人,對這種美又多麼的驚喜。所以在古代詩人的詠雪中,這首詩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便成了千古絕句。
-
10 # 沒戶口的馬
唐代前期的詩和那個時代一樣,大氣,豪放,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為唐宋詩詠雪之最,其中忽如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梨花開二句為唐詩詠雪的標杆。直到現代,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才打破岑參這首詠雪的壟斷地位。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臘象,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比岑參的更大氣。岑詩最後一句;風摯紅旗凍不翻,一片白色中出現一點紅,畫面感極強,是以一點暖色襯托冷色,毛詞;須睛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是以暖色烘托冷色。都很高明。忽如一夜春風至,千樹萬樹梨花開是以春天形容各天,毛澤東的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是以海形容山。把兩個相反的放在一起,毫無違和感,聖手。
-
11 # 疙瘩姜1
欲效唐詩渾不分,削足適履句難尋。
何妨似我隨意取,自鑄新詞唱到今。
敞懷一笑順口來,網上逗樂亦有韻!
堆砌華詞有何用?最恨無病裝呻吟!
(疙瘩姜吟你寫詩抒情,哈哈哈哈,我寫日記書信,敘事!
-
12 # 小王141537849
不錯,的確岑參的那首詩為古今詠雪最絕,既為最絕,可絕在何處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一是邊塞詩,古時邊塞荒涼苦寒,正適合用雪來表述。二是此詩意境開闊雄渾,氣勢磅礴雄壯,從茫茫天地到送別東臺之地,無一遺漏,實是大手筆所為。三是條理明確,思路清晰,從漫天飛雪來得早來得猛到雪大寒冷無比再到中軍飲酒的熱情及送別不捨之情,由大到小,從寒到暖,十分清晰。四是情感真縶可貴,雪天送別更顯得情義深厚,雪寒心卻暖。
-
13 # 紅塵有緣150027656
真正合格的詩詞家,他們不僅有深厚的文學底縕,而兼有廣泛的閱力,想象力,構思力,假設力,以及幻想力。另外更不能缺少的實地勘查力。請想一想哪一位成名詩人,不是旅遊愛好者?所以他們能寫出的詩詞,比喻得法,借典準確,寫物真實。要想寫好詩,就必須做這些課題。
-
14 # 老狼48440790
欣賞詠雪詩
詠雪,古稱“詠絮"。典出《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傳載:“王凝之之妻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嘗內集,雪驟下,叔謝安曰:‘何所擬也?安兄子朗曰:‘撒鹽空中差可擬。’道韞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安大悅,眾承許之。"
(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謝道韞不僅聰明而且口才很好。一次,家人聚會講論文義,大雪驟降,謝安提議用文字來比喻下雪的場景,其侄子謝朗說:“撒鹽空中意如何"意如何?其侄女謝道韞說:“好象柳絮因風起",謝安(東晉孝武帝時為相,人稱謝太傅)聽後非常喜歡,眾人也讚許有加。
從此,人們將詠雪的妙文稱為"詠絮之才”。
最早的詠雪詩
中國最早的詠雪詩載於《詩經》。《采薇》篇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而《詩徑》裡的很多詠雪篇並非專門詠雪,雪在詩中並非主角,只作襯托。如曹操《苦寒行》:“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西晉張華《遊獵篇》:“素雪紛連翩"。等
最有名的詠雪詩
一、李白《北風行》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雪花如席,真夠大的!也反映出李白的浪漫寫詩才華。
二、盛唐邊塞詩人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衣薄。"
八月驟冷,大雪漫天,天寒地凍,千樹萬樹銀妝素裹,掛滿秋雪,象一夜春風吹來梨花開放,滿目皆白。大雪飄溼了羅幕,狐皮大衣也擋不住剌骨的寒冷,讓人浮想悽然。
三、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阡陌山間無鳥影,萬條路徑無人蹤,只有江上孤舟披著蓑笠的老人,靜坐垂釣寒江。使人感覺的是雪落處處處靜,寂寞江上冷。
最隱誨的詠雪詩《對雪》
晚唐詩人高駢《對雪》:"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歧。"
用雪入詩,感慨積雪覆蓋大地掩蓋人間醜惡,看似一片淨潔,實則"蓋盡人間惡路歧”。
最淺顯詼諧的詠雪打油詩
一、唐人張打油的詠雪。(參看筆者的《有趣的打油詩》。)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全詩除了標題《詠雪》,沒有一個雪字,卻讓人感覺大雪紛飛,雪海茫茫,高!實在是高!
二、明朝陸詩伯的《雪詩》
馮夢龍在《笑史》記述明代一位叫陸詩伯的人,模仿唐人張打油作了一首《雪詩》:“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漲價,板凳當柴燒,嚇得床兒怕。"
看似寫雪,反映的是貧民的生活。
三、紀曉嵐的數字詩《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用數字寫詩,反反覆覆,一而再再而三的伏筆,讓人云裡霧裡,最後收攏全篇,抖出包袱。飄雪情景,躍然眼前。最有氣魄的詠雪詩《七律.冬雲》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此詩的作者為毛澤東。寫於1962年,當時正是中國三年特大災荒時期,國際上一片反華聲甚囂塵上。毛澤東以冬云為題,以蔑視一切困難的大無畏氣魄,以詠雪開篇“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的氣勢,“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詩人用比喻、象徵、對比的藝術手法,表達情感意志,以"虎豹、熊羆"象徵囂張的國際反華勢力,以"英雄、豪傑"象徵英勇的華人民;以"梅花"傲雪比喻不屈不撓的中華民族,以"蒼蠅"比喻卑劣的強權國家和政黨,是史上最具氣魄的詠雪詩!也是迄今為止史上最絕的詠雪詩!
-
15 # 李太太白
岑參那首雖然寫得很好,但我認為詠雪最牛逼的還是祖詠那首《終南望餘雪》: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真是大手筆,天才之筆。
-
16 # 會挑瓜的小野
讀他的名字,就能想到冬天。
不僅僅是因為《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單論詩文來說,比這首詩好的詠雪詩還很多。
不知道為什麼,讀他的名字,我就能聯想到冬天,是我腦子不好嘛,笑哭!
-
17 # 楚雲卿
寫得最絕的並非是岑參,你只能說他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寫得最奇幻。嚴格意義來講,很多詩詞並非完全是寫雪,或者說不是主要寫雪的,只是借雪景來抒發感情、志向而已。
1、氣象最闊大雄壯毛·《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最奇幻浪漫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最孤寂柳宗元·《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最樸實無華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5、最豪邁雄勁盧綸·《和張僕射塞下曲·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6、最豪健豁達高適·《別董大二首》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7、最清婉雅麗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背飛雙燕貼雲寒,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滿長安道。故人早晚上高臺,贈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8、最出塵清豔張孝祥·《卜算子》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絕。去歲江南見雪時,月底梅花發。
今歲早梅開,依舊年時月。冷豔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兒雪。
9、最空靈清寂姜夔·《暗香》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10、最新穎奇妙韓愈·《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
18 # 飛天葫蘆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佔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真勇,非與談兵略。須共一醉,看取碧空寥廓。這首才是最絕的!
-
19 # 706359722
要說描寫學的詩詞,唯有毛澤東的《沁園春`雪》。毛澤東的這首詞,以偉人的獨到視角,表達了作者雄才大略和磅礴氣勢。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幾句話,就點明瞭大雪的波瀾壯闊。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更是襯托出一代偉人的沖天豪氣!點睛之筆在於,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一覽眾山小的氣勢一覽無餘。說毛澤東這首《沁園春`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恐怕沒人敢於反駁吧
-
20 # 小朋帥
山河雪染白,萬徑人蹤稀,王樹裹銀妝,鳥藏無人跡,
紅梅花開雪中豔,漫天飛雪舞長空,玉樹臨風裹銀妝,不見山頂千年松。
回覆列表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下面賞析一下這首詩抽寫雪景的妙絕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唐代詩人岑參的作品。此詩抒寫塞外送別、雪中送客之情,卻充滿奇思異想,並不令人感到傷感。詩中所表現出來的浪漫理想和壯逸情懷使人覺得塞外風雪變成了可玩味欣賞的物件。
全詩內涵豐富寬廣,色彩瑰麗浪漫,氣勢渾然磅礴,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堪稱盛世大唐邊塞詩的壓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設想奇,比喻中含有廣闊而美麗的象像,同時字裡行間又透露出蓬勃濃郁的無邊春意。
“紛紛瑞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動不翻”,帳外那以白雪為背景的鮮紅一點,更與雪景相映成趣。那是冷色調的畫面上的一點暖色、一股溫情,也使畫面更加靈動。
全詩以雪生髮,兼及詠雪與送別兩方面,內涵豐富,意境鮮明獨特,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其中“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都是被人傳頌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