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劉邦坐擁56萬大軍,且有韓信這個軍事天才,為什麼敵不過項羽的3萬精兵?請分析劉邦彭城之戰慘敗的原因。
7
回覆列表
  • 1 # MOSS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

    1.漢軍主力長途奔襲疲憊。漢二年三月,漢軍主力從臨晉渡河出關,收服魏王豹; 至河內,攻破修武,迫降殷王司馬卬;至洛陽,向項羽宣戰,傳檄諸侯;曹參軍渡過黃 河,在定陶擊破龍且、項它;又連續攻破碭縣、蕭縣、彭城。四月,劉邦入彭城。在一 個月左右時間,漢軍主力奔襲了一千公里左右(直線距離),降服河東、太原、上黨、 河內四郡,攻陷東郡、碭郡、泗水郡三郡,降服兩個王,打敗西楚大將龍且,攻陷西楚 首都。在短時間內如此高速度高頻率的運動作戰,估計到彭城時已經比較疲憊。相比之 下,項羽從魯縣出胡陵到蕭縣,150公里(直線距離)而已。

    2.漢軍是聯軍指揮不利。漢軍56萬人由漢軍主力和五個諸侯王組成。這五個諸侯王 在彭城大戰中投降了兩個,戰死了一個(相對的,漢軍主力的主要將領就沒有戰死或者 被擒的,估計部隊主要是被打散,沒有覆滅)。估計在彭城大戰聯軍中的其他諸侯最先 崩潰,造成了指揮混亂。

    3.聯軍統帥劉邦輕敵。劉邦攻破西楚首都後,應該是以為大局已定,所以天天飲酒 作樂,麻痺大意。這應該是彭城戰敗最重要的原因,所謂驕兵必敗嘛。而且劉邦的特長 是神速流多線流,一波流本來就不如項羽~~

    總結:因為彭城大戰的失敗,使劉邦又花了兩年又八個月的時間,才消滅項羽。否 則,估計他應該再有一年左右就可以消滅項羽,將自己兩年多滅秦,一年定三秦,兩年 多滅西楚,平諸侯,不到六年半時間,從布衣逃犯到君臨天下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且遠遠超過其他人的世界紀錄再縮短一兩年~~

  • 2 # 司馬嚷苴

    首先是聯軍的麻痺大意,楚的都城不費力都打下來了,聯軍只是在正面做了防禦之外,再無任何措施。而楚軍遠在齊地,回援有待時日,故聯軍都在happy。再有就是聯軍都是步兵。而楚軍由於項羽指揮得當,繞過正面和側面,在聯軍的背面發起突然襲擊,楚軍3W騎兵長途奔襲,都城被佔個個玩命,奮兵勇當先。冷兵器時代騎兵打步兵就是一場殺戮,不到半天聯軍全面崩潰,死傷不計其數。項羽這仗打得很漂亮,聯軍兵種被克有一定因素,無統一指揮才是根本原因。

  • 3 # 腦殘鑑定專家

    首先:劉邦彙集了一群烏合之眾打下了彭城。

    其次:項羽的確是戰神,帶領三萬人打的劉邦五十多萬人丟盔卸甲,最重要的是當時張良,陳平等人還都在劉邦身邊,但是劉邦依然慘敗。楚漢戰爭時期項羽帶兵打仗是無敵的,韓信都遜色的多。但是項羽太崇尚武力,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比不過一個牛逼的團隊

  • 4 # 手機使用者中國布衣

    謝邀請:因為劉邦這段時間的戰略湊效,即策反了彭越,這個項羽得力助手反水,在頂羽後方襲擾劫糧草,攻城略地,使頃羽顧前不顧後,這邊剛剛把彭越擊敗,準備打殲滅戰滅掉彭越,哪邊劉邦又把項羽根據地彭城圍的水洩不通,彭城告急需火速增援,這時的項羽是恕不可遏,馬上點精銳輕騎三萬,親自帶領,大軍在後繼出發,這三萬輕騎不分晝夜兼程趕往彭城,似風馳雷電般突襲劉邦大營,劉邦沉浸在勝利喜悅當中,毫無防備也沒想項羽來的這麼快,劉邦五六十萬人馬聚在一起就這樣被項羽及三萬精騎似天兵天將一般將劉邦大軍如同切瓜切菜一般,只見人頭滿地滾,血淌滿地成流,特別是項羽似天上金剛下凡,使一柄大槊掛定風聲,胯下鳥騅寶馬,殺過之處一條血衚衕,直殺的天昏地暗,劉邦五六十萬大軍被殺的七零八落,死之過半,劉邦在眾將保護下逃走,根本不敢與項羽正面一戰,劉邦就一戰全軍覆滅。這一戰三萬對五六十萬,在中國軍事史上以少勝多的光輝典範。項羽一生經歷無數戰役,最精典的當屬鉅鹿的破釜沉舟之戰和彭城之戰,項羽的這個武霸王在中國古代冷兵器時代的確創造出令人吃驚的創舉和看點,之所以稱武力王不過項此言非虛也。

  • 5 # 無言成蹊2016

    一場戰役的輸贏必然有敵我兩方面的原因,先看劉邦軍:首先,主帥統率能力不足,劉十萬不是白叫的,劉邦的彭城、垓下、白馬登戰役都失敗;其次,軍隊是烏合之眾;第三,被勝利衝昏頭腦,麻痺大意;第四,缺少騎兵。再看項羽軍:項羽的軍事才能超過劉邦;自鉅鹿之戰後,項羽未嘗一敗,全軍上下對自己的統帥充滿信心;救彭城就是救家人,士氣高昂;三萬騎兵,達成了戰役突擊的突然性。

  • 6 # 瘋魔了

    這個問題很棒,其實劉邦的帶兵打仗的能力太差,其實一開始劉邦是捷報連連的,不過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沾沾自喜,完美詮釋了小人得志。

    漢王元年二月,劉邦乘田榮起兵反楚,項羽出兵齊地之機,襲佔關中。楚都彭城空虛。劉邦即以項羽殺害楚懷王為口實,在洛陽聚集各路諸侯聯軍56萬,分路進攻彭城。

    漢將率軍從圍津渡過黃河,攻佔煮棗,擊敗楚大將龍且、項佗於定陶,兵抵胡陵,從西北面抄襲彭城;將軍薛歐、王吸、王陵率軍由宛經葉縣出陽夏,從南面攻楚;劉邦率夏侯嬰、盧綰及各路諸侯軍經曲遇,向東南攻佔外黃,彭越率3萬人馬歸附。為掩護聯軍側後,劉邦拜彭越為魏相,令其攻佔梁地。此後,順利攻佔彭城。

    項羽聞訊,留部將繼續攻齊,自率精兵3萬由魯迅速南下,出胡陵佔領蕭縣,切斷聯軍退路,隨後,由西向東反攻。楚軍乘劉邦縱情享樂,疏於防範之機,晨時開始進攻,中午即大破聯軍,將劉邦所部擠壓於谷水、泅水之地。聯軍自相踐踏,被楚軍斬殺10餘萬人,餘部向西南山地潰退。楚軍追至靈壁的睢水再殲聯軍10餘萬漢軍逼入睢水,並圍困劉邦,意圖生擒。值大風驟起,飛沙走石,劉邦率數十騎乘機逃走。此戰,劉邦遭到嚴重挫折,諸侯紛紛背漢向楚。

    項羽只帶精兵三萬,先切斷後路,再以少勝多,差點生擒劉邦,可以說楚漢之爭,沒有韓信,張良等人的輔佐,劉邦必敗,只可以項羽聽不進別人的勸說。

  • 7 # 曉木曰兮歷史系

    彭城之戰:一場世界戰爭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蹟一背景:劉邦伐楚秦朝末年,綱絕維弛,群雄並起,其間項羽憑藉滅秦巨功分封天下,稱霸諸侯!而滅秦的另一主角劉邦卻被封在偏遠的漢中巴蜀之地。漢二年,劉邦因不滿漢中之地毅然出兵定三秦,東向伐楚,而此時,項羽大軍正在東邊平定齊國之亂,後方空虛。劉邦抓住這個機會大舉東進,一路上所向披靡,兵鋒直指項羽的都城彭城。史記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很多人質疑56萬人這個數字,其實這個數字是可信的,劉邦當年在關中的時候統兵10萬,經過漢中整頓,收其巴人等當地民族為軍,後定三秦亦收其兵,完全可以做到翻一倍。而此時劉邦“劫持”五個諸侯一起進攻項羽(哪五個諸侯?一直有爭議,大概有魏王豹,殷王司馬卬,河南王申陽,塞王、翟王,另有陳餘軍不在此路),而此時東進劉邦傾巢而出,手下重要將領和謀士幾乎全到,彭城兵敗後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可見損失之慘重。關於劉邦進攻彭城的部署,後世有很多誤解,這裡簡要說明劉邦東進的部署,漢元年八月,劉邦出漢中定三秦。“漢二年三月漢王從臨晉渡”東進。大概劉邦分三路行軍,中路軍由劉邦親自統帥,部將為張良、陳平、韓信,呂澤,張耳,盧綰,夏侯嬰以及五諸侯軍,是從洛陽直接向東,直取彭城。北路軍由曹參、灌嬰率領匯合陳餘軍從粱魯,與中路軍會攻彭城。南路軍由薛歐、王吸(或有王陵軍)自關中出武關走南陽,攻陽夏,向東進攻彭城。此時關中並不安穩,章邯等勢力還在負隅頑抗。劉邦留下蕭何守關中,周勃圍廢丘,樊噲酈商轉戰關中各地,而立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這裡有疑問的是關於韓信的行蹤。很多人認為韓信此時在關中圍章邯,沒有參與彭城之戰,甚至認為是把韓王信當成韓信。這種說法是說不通的,首先韓王信為韓王平定韓地,行蹤確定。韓信的問題主要是因為《淮陰侯列傳》敘述此段時,只說漢王而未提韓信,但是有一點要知道,在韓信的列傳中敘述本身就暗含其人行蹤。考證韓信生平我們知道韓信雖然在漢中被劉邦拜為大將,但是一直到彭城之戰都無兵權,其地位只相當於參謀,這個期間他並沒有什麼舉動,太史公自然忽略過去。而後來彭城之敗後,韓信收殘兵敗將在滎陽和劉邦會合更有利的證明其人當時亦在彭城!漢二年四月,北路軍破龍且於定陶,南下碭和劉邦中路軍會師,接著攻下項羽都城彭城,劉邦似乎已經完勝。二項羽的困境及瘋狂戰略[ 轉自鐵血社群 http://www.tiexue.net/ ]早在劉邦定三秦的時候,項羽就預感劉邦會東進,不過此時他帶兵進攻自己後翼的齊國。而對劉邦的攻勢,項羽一面派鄭昌為韓王,前往韓地抵抗劉邦東進。派陳平平殷王在此又布一層防禦線。派龍且抵擋北路軍,又派兵距陽夏阻攔南路軍。除了南路軍史書未明外,其餘各路均告失敗。而項羽記以厚望的英布卻趁此坐山觀虎鬥。劉邦軍浩浩蕩,56萬大軍數月就盡佔楚地。此時,項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中。一:面臨兩線作戰。齊國尚未平定,回師救楚,則腹背受敵。二:兵力的極大懸殊。劉邦諸侯聯軍56萬人,規模空前宏大。項羽此時全部兵力不詳,但是必然遠少於56萬。三:後方淪陷,孤軍深入。此時項羽楚地盡佔,沒有根基地的孤軍只能速戰速決。四:遠離戰場,長徒奔波。敵人則以逸待勞,利用防禦工事抵抗回師楚軍。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環境陷入極度孤立的狀況。面對如此險惡的政治,軍事環境,項羽一個大膽的戰略計劃出籠:以諸將率領大軍繼續平定齊國,作為迷惑劉邦的手段。而自己親自帶領3萬精兵繞道彭城後方,以彭城為釣餌引劉邦上鉤,然後偷襲劉邦後方,盡滅劉邦軍。項羽的作戰計劃出來,所有人都楞住了!此人傻了,他不但要以3萬盡殲對方56萬,還要長途奔波,設局偷襲!這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個瘋狂計劃!彭城之戰,關於項羽的行蹤由於歷代很少研究者涉足,以致人人認為是劉邦攻下彭城後“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輕敵而至。實際上劉邦雖然得意忘形都是並未放鬆警惕,謀臣大將皆在左右,未見有其疑義。關鍵是項羽在劉邦未下彭城之際,已經回師彭城西邊,斷其後路,忽然出現在劉邦諸侯聯軍的後方。關於這一點甚少有人注意,但是這確是彭城之戰勝利之關鍵。史記項羽本紀有載:“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出胡陵。四月,漢皆已入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這裡清楚的寫明瞭項羽的行蹤的順序。但是大多人採用了史記高祖本紀:“項羽雖聞漢東,既已連齊兵,欲遂破之而擊漢。漢王以故得劫五諸侯兵,遂入彭城。項羽聞之,乃引兵去齊,從魯出胡陵,至蕭。”為何兩者有差異?這裡我們分析,項羽本紀排在高祖本紀前面,事蹟以項羽為主,順序詳細,亦以此為準。而高祖本紀以劉邦事件為主,項羽事蹟只是插敘。如果讀高祖這段會發現劉邦入彭城強調的是因果關係,並未詳細敘述項羽行蹤,而項羽本紀已說的很清楚了,無須再費力。細看項羽本紀發現有一個關鍵字“項王‘乃’西從蕭”,從乃字我們可以大膽推測,項羽3萬兵力在劉邦軍尚未全部入彭城時,已經到達彭城西南斷其後路,等待劉邦全部入彭城給劉邦聯軍致命一擊。而長途奔波,饒道千里,斷敵後路,攻其不備未給敵人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可真謂是前無古人!現在項羽只剩下耐心等待最佳時機給予致命一刀了,不過項羽已經準備好秘密武器了。三:項羽在中國騎兵史的地位騎兵是冷兵器時期世界戰爭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卻是個逐漸發展的時期。在馬鐙沒有出現的前騎兵時代,騎兵的發展和應用是緩慢的。中國中原地區早在春秋之際已經有騎兵,但是此時騎兵是小規模的,主要用於載人,並沒有史料證明有騎兵作戰的記錄。中原地區真正大規模把騎兵用於軍事是戰國時期的趙武靈王,從此騎兵作為輔助性兵種走向戰場。戰國時期由於秦趙臨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騎兵。但是此時不論是秦還是趙,騎兵都是作為輔助兵種,騎兵放在兩翼後方,配備弓弩。用於偵察,騷擾,偷襲,斷後,追擊等。真正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把騎兵當成主力並用於衝鋒大多以為是在西漢時期的反擊匈奴。這個論述實際上忽略了項羽在中國騎兵史上承前啟後的巨大作用!彭城之戰是中國大規模獨立運用騎兵殲滅步兵的典範。但是史料卻沒有清楚記載,史記僅記載項羽自以精兵三萬人,是不是都是騎兵而無史載。這裡我們要從頭來分析,項羽在彭城戰前捨棄大軍千里奔波,最大限度的運用了機動能力,用騎兵合情合理。彭城之戰時,項羽偷襲劉邦運用騎兵的衝擊力衝散大軍又採用驅趕的方式使其落水,以及騎兵追逐包圍劉邦,這裡都可以看到戰術上運用騎兵的影子。彭城之戰後,史記灌嬰列傳記載:“楚騎來眾,”而後劉邦招攬舊秦騎兵組成獨立騎兵軍團,任命灌嬰指揮。從這裡我們看出項羽騎兵的威脅促使劉邦大力發展騎兵(後期招攬大量胡人,樓煩人為其騎兵)。劉邦曾經滅秦時多次和秦軍作戰,卻一直沒有發展騎兵,一個側面可以證明項羽之騎兵和秦之騎兵有不同的用途和編制。戰國時期,騎兵用於輔助沒有獨立作戰及用騎兵衝鋒的戰例(主要是沒有馬鐙,騎兵缺乏衝擊力及長途奔波的持續力)。到了彭城之戰,由於是偷襲戰,主要用於騎兵踏營,衝散,驅趕造成敵人混亂而使騎兵第一次大規模獨立衝鋒作戰。顯然戰果是輝煌的,給中國騎兵大大寫下一筆。關於項羽的騎兵,應該是在鉅鹿之戰後(鉅鹿戰項羽用的是步兵,無騎兵的痕跡)收編秦與趙之騎兵組成了騎兵軍團。項羽自殺時說得到自己的坐騎烏騅馬有5年,按此推斷得烏騅正是在鉅鹿大戰左右。四:大戰彭城項羽把大部隊留在齊國迷惑劉邦,自己運用騎兵的機動性,繞道彭城西南的蕭縣。等待劉邦諸軍全部進入彭城,混亂不堪,而且大將忙著部署北邊建立防禦,劉邦等主帥鬆懈的最佳時機。開始西出蕭,向東進攻彭城。項羽選擇的是早晨發動偷襲。選擇早晨看得出項羽對時機把握的老辣,早晨敵人尚在睡夢中,處於最疲憊的時候,突然遭遇大規模偷襲,其慌亂可想而知!而自己可以利用早晨天亮明瞭敵方情況,選擇合適有效的戰術最大消滅敵人。很多偷襲喜歡放在夜裡,這樣有利掩藏行蹤。但是項羽此次不光要造成敵方混亂,更要全殲敵軍。項羽在戰術的選擇上直接攻擊劉邦指揮中樞,造成劉邦聯軍指揮系統癱瘓!這樣聯軍就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然後項羽死死咬住劉邦的主力進行攻擊,不給劉邦喘氣的機會。而且利用驅趕的方法把他們逼到河流邊上,使他們因為擁擠掉進河中淹死或自相殘殺!而劉邦聯軍猶如從雲霧端落入無底的深淵,昨天還意興盎然,大勝在握;今天就兵從天降,不知其然!不明白實情的聯軍又沒有得到有效的組織像無頭蒼蠅四處亂撞,此時正中項羽之計。由於兵力上的極大懸殊,如果硬拼無論如何都是要被消耗怠盡。這裡項羽用騎兵驅趕引誘把聯軍引向南方的穀、泗水,在此項羽展開攻擊,殺聯軍十餘萬人。聯軍為了活命拼命南逃,逃到更南的靈壁東睢水上,這樣聯軍自相殘殺,被擠落水10多萬人。彭城之戰終成了一面倒的局勢,剩下就是追擊殘兵敗將,擴大戰果,收拾殘局的事了。可惜由於項羽兵力單薄,追擊戰??頂住了楚兵的追擊。五:彭城之戰後及影響漢軍統帥劉邦從開始就被楚軍咬住,在彭城西用舊情使楚將丁公放自己一馬,逃出彭城被楚軍圍住,由於大風吹散楚軍陣型,劉邦得以逃脫。劉邦此時向北逃跑,過老家沛縣,欲收家小向西。卻引來楚騎,家小被楚軍抓到,靠推兒子女兒總算逃過一劫。劉邦老婆呂后的兄長呂澤跟隨劉邦參與彭城之戰,戰敗後先帶兵逃到下邑。劉邦繞了大圈子跑到下邑,收其散兵才緩過勁。此戰可以以完勝結局,不但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更扭轉了項羽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政治局面,重新佔據楚漢戰爭的主動權。在大的政治環境方面,原來投向劉邦的盟軍此時又背叛劉邦,或則投靠項羽,如塞王,翟王。有的則重新脫離劉邦的控制走向劉邦的對立面,如魏王豹,陳餘。但是這場完勝的戰役卻留下了遺憾,在此戰並無抓到主帥劉邦,使劉邦逃往西邊,佔據滎陽成皋之地利,依靠關中漢中之資源。拉開四年之久的楚漢角逐戰,最後依靠優越的地理和物質資源以及項羽後方的游擊戰大師彭越,並且靠整個集團的優勢力量,終於拖跨項羽,贏得天下。六:彭城之戰的探究與思考彭城之戰項羽在面臨盟友背叛,孤立無援,自己孤軍深入,後方失守,兩線作戰,兵力懸殊的種種危機,而大膽使用戰略奇襲,用3萬騎兵全殲劉邦聯軍56萬,獲得空前絕後的勝利。其戰略之大膽,謀略之深遠,部署之完美,兵力之懸殊,行軍之迅速利落,攻擊之準確老辣,戰術之巧妙有效,戰果之輝煌無敵,無不令人咋舌!而此戰在如此不利的形式下,創造如此輝煌的戰績,其勝利的原因在哪呢?表面上看讓人感到匪夷所思,後人歸為劉邦的輕敵大意,聯軍的戰鬥力低下。楚軍的出其不意和英勇善戰!如果是這樣分析就太淺薄了,劉邦為什麼這麼大意?劉邦的諸多謀臣大將難道沒有一個謹慎小心的嗎?實際上彭城之戰,當時只要有一個將領帶幾萬士兵抵抗項羽一段時間就可以讓聯軍組織軍隊抵抗,利用數量的優勢擊敗項羽。雖然聯軍不好指揮,戰鬥力低於項羽軍。但是劉邦的20多萬軍隊可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何至於讓三萬楚兵一敗塗地?

  • 8 # 路衛兵

    彭城之戰韓信並不在現場,而是在關中對付章邯。至於劉邦在彭城的慘敗,原因大致可歸納如下三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項羽抄了劉邦的後路。劉邦大軍東進時,項羽一直忙著收拾齊國,打敗田榮後又應對田橫,劉邦佔了彭城後項羽才帶著3萬精兵往回趕。關於項羽進入彭城的路線,《史記》中是這樣記載的:“項王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值得注意的是“西從蕭”的這個“西”字,“蕭”即現在的江蘇省蕭縣,在彭城——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徐州——的正西方向。項羽在這裡出現很不尋常。

    回師彭城前,項羽一直在城陽與田橫膠著。城陽在今天的山東莒縣一帶,看地圖就知道了,從莒縣到彭城,最近的路線應該向西南方向走,最後出現在彭城的東北方向。但項羽並沒有走近路,而是“從魯出胡陵”,先從城陽徑直向西去了魯縣,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曲阜,然後向西南繞道胡陵——今山東魚臺,再向南到達彭城西向的蕭縣。這個繞遠的行軍線路顯然帶有奇襲加偷襲的性質,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其次劉邦敗在人多、人雜上。人們往往糾結於56萬和3萬兩個數字的懸殊對比,殊不知兵太多了也是累贅。這56萬大軍有沒有水分暫且不論,即便是實數,也是5路諸侯的聯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協調指揮都不會太順手。而且這麼一支龐雜的隊伍,安營佈防、糧草給養都是問題。如果是兩軍對壘擺好陣勢再打,人多肯定佔優勢。但項羽是大清早偷襲,正是士兵洗漱時間有的可能還沒睡醒呢,驚慌之下又只顧逃命,亂了陣腳反而不好收拾——幾百年後的淝水之戰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項羽雖只有3萬人馬,卻佔了指揮靈活、作戰機動的優勢。而且這3萬兵是訓練有素的“精兵”,可能還都是騎兵——步兵的話行軍不會這麼快,戰鬥力十分可觀。項羽本就喜歡打雞血式的快戰和勇戰,橫衝直撞之下劉邦大軍不手忙腳亂才怪。

    最後一個原因是項羽佔了主場優勢。彭城畢竟是項羽的地盤,地形地勢都熟悉,這個從他選蕭縣為突破口就能看出。而從“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的時間程序來看,連打帶走也只堪堪用了半天,非常順利,也能佐證。相比之下劉邦大軍則像沒頭的蒼蠅,潰逃時先“相隨入谷、泗水”,而後“皆南走山”,又被項羽軍逼到“睢水上”,淨走死衚衕,明顯不熟悉地形。要不是突然颳大風擋住了楚軍,劉邦小命都得玩完。

    至於劉邦在彭城“收其貨寶美人,日置酒高會”的麻痺大意,則算不得失敗的主因。這些東西本就是戰爭的調味品和興奮劑,一小部分人喝酒唱K也無關大局。另外,此戰按《史記》記載劉邦大軍死了近20萬,這個數字和56萬的總數一樣,可能也帶有水分,或許把逃兵也算在了裡面。

  • 9 # 柒月體育

    劉邦的軍隊人數眾多,但多是諸侯之兵,各諸侯本就在楚漢之間搖擺不定,所以無法真正實現統一高效的指揮及戰鬥力,項羽軍人數雖不及漢軍,但可謂精兵,況且單憑這次戰役戰術得當,將士可謂破釜沉舟,所以使得以小勝多成為可能

  • 10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劉邦在彭城之戰之所以輸的很慘,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內心。劉邦出關後,氣勢如虹,先是平定三秦之地,隨後又公然討伐項羽,並列出了項羽弒殺義帝的十宗罪,掌握了輿論導向,贏得了人心,因此,在進攻項羽的根據地彭城時,很多諸侯王選擇歸順劉邦,劉邦也因此而勢力日漲千里,很快帶領五十六萬聯軍一鼓作氣拿下了彭城。到了彭城,劉邦帶頭享樂,沉溺於酒色之中去了,上行下效,結果整個聯軍都開始享樂,而這種享受、大意、輕敵正是兵家大忌。

    同時,諸侯聯軍名義上是聯盟,但實際上是獨立的,是臨時軍,在思想統一和戰略部署及戰鬥力方面都大打折扣。因此,聯軍打勝戰時,什麼問題也看不出,一旦戰敗,便如大浪淘沙,一盤散沙,各自潰逃,各自逃命。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抵抗和反擊。

    劉邦有如此兩大內因的存在,自然為失敗埋下了埋筆。

    其次,來看外因。劉邦率聯軍攻克彭城時,項羽正在齊地"剿匪"。聽聞噩訊後,項羽當機立斷,馬上做出了反攻倒算的決定,並且馬上付諸行動。也正是因項羽的果敢、篤行,打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

    同時,項羽反攻,沒有按常規,全軍撤回,而是一邊繼續佯攻齊地反動份子,另一邊抽出精銳部隊,神不知鬼不覺的返回。更重要的是,項羽帶的這三萬人馬不是一般的人馬,而是非一般的人馬一一騎兵。這隻以婁煩人為支柱的騎兵擁有強大的戰鬥力,攻城掠地不在話下。

    總之,劉邦於內輕敵大意,於外項羽果敢篤行,同時,聯軍臨時拼揍,缺乏戰鬥力,而楚軍錚錚鐵騎,戰鬥力極強。如此內外交織也成了劉邦最終於彭城失利的原因所在。

  • 11 # 下酒菜歷史

    彭城之戰中,擁兵三馬的項羽為什麼能擊敗擁兵五十六萬的劉邦,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劉邦有短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劉邦以哭奠義帝為名,為征伐項羽找到了很好的理由和藉口,從而在輿論上佔據優勢,因此,天下諸侯紛紛歸順於劉邦,也使得劉邦的大軍很快達到了五十六萬之多。然而,兵馬雖多,但卻是一隻兵源混雜,缺乏配合,紀律鬆弛,各自為戰的雜牌軍,他們名義上歸順劉邦,但實際上卻還是聽從各自的主子調遣,很難形成統一戰鬥力,如同一盤散沙,一旦碰到真正的惡戰,這隻聯合軍隊的戰鬥力便會低到塵埃裡去了,更別說對手是有著“戰神”之稱的項羽了。

    二是劉邦的本性是個酗酒,貪戀美色的市井小人。他率五十六萬聯軍攻入彭城後,這一嗜好便展露出來了,認為天下大勢已定,項羽已是手下敗將不足為慮了,自己可以及時行樂、貪圖享受了,於是在彭城花天酒地,尋歡作樂,瀟灑快活起來。眼看主子如此,他手下的將士們也全都效仿,燒殺搶掠、姦淫虜奪,無所不用其極。而這種消極和怠慢,正好給了項羽反擊的機會。

    三是韓信這個軍事天才並沒有在軍中,據史書記載,韓信隨劉邦出關後,就致於平三秦之地。章邯雖然不負當年之勇,但卻退守堅城和漢軍打持久戰,為了拔掉這個刺,韓信和他展開了智勇的攻防戰。而這個時候劉邦以時不我待的精神,以聲討項羽弒殺義帝為由率諸侯聯軍向彭城進發。因此,整個彭城之戰中,韓信這個軍神都不在現場,都是一個“旁觀者”。沒有韓信這根“定海神針”在,這也為劉邦最終在彭城之戰失利埋下了伏筆。

    其次,項羽有魄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項羽不但驍勇,而且果敢。項羽本人力氣出眾,武功蓋世,每每打仗都身先士卒,威不可擋。其高舉高打的戰術向來是所向無敵的。同時,項羽做事果斷,能快刀斬亂麻。正在齊地平亂的項羽聽說彭城老窩被劉邦拿下了,他沒有氣餒,而是積極應對,並且充分發揮果斷的作風,作出了回師反攻彭城的決定。並且,他做的戰略很正確,選擇了只帶三萬精兵反擊,讓大部軍留在齊國繼續收復齊地,以迷惑對手。正是這種果敢和正確戰略部署,最終達到了出奇不意的效果。

    另一方面,項羽擁有秘密武器。

    項羽所率的三萬鐵騎不是一般的騎兵,而是自己多年來打造的秘密武器和殺手鐧。這三萬騎兵有一個令人聞風喪膽的名字樓煩騎兵。樓煩騎兵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打敗章邯後得到的,這種騎兵以北方擅騎擅射的少數民族樓煩人為主體,經過特殊的訓練和培訓,形成了一隻擁有強大戰鬥力的騎兵集團。而項羽得到了樓煩騎兵後,極為重視,視為自己的“看家寶貝”。因此,儘管只有三萬鐵騎,但這三萬鐵騎,具有強極的流動作戰能力和突擊能力,相比劉邦的五十六萬鬆散聯軍,顯然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總之,此消彼漲,正是因為劉邦有短板,項羽有魅力,最終在彭城之戰中笑到最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失王群已經工蜂產卵且蜂量多於有王群能合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