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
2 # 圍棋歷子
但是,教育不僅僅是家長教育孩子,還需要為孩子投入大量的精力金錢平臺等等。
可是中國80%以上的人,他們都是普通老百姓,怎麼才能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呢?
接下來我來給大家說明一下。
一、既然我們的孩子從剛開始已經輸到了起跑線上,那我們就去找跟我們相同水平的人。重新畫了一個起跑線。這個時候一定千萬不要著急。孩子不可能一下子就變成大師,他需要慢慢來
二、孩子的起跑線上除了有金錢的教育之外,我們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各項技能,爭取讓我們的孫子輩不再輸在起跑線上。這些技能包括孩子的金錢觀,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他的學習能力等等。
三、起跑線上的人很多,有些人可能跑的比較快,有些人跑可能跑的比較慢,但是有些人可能會中場休息。所以在孩子已經開始跑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去批評他。在他面前一直嘮叨,我們要學會為他喊加油,為孩子打氣。
四、沒有到最後誰能保證我們不是勝利者呢?所以當我們在跑道上的時候,請記得這個時候,不可以一直在告訴孩子別人跑得有多快,別人怎麼怎麼樣,別人現在已經跑到哪兒了?你應該告訴孩子你離什終點,現在還差了多少多少。恭喜你又進步了多少多少。
五。人那麼多,不可能只有一個跑道孩子有的時候可能會跑到別的跑道里面去,我們要及時糾正孩子回到正確的跑道。
-
3 # homework
我理解的“教育是階級戰爭”的意思是:教育是實現階級跨越的有效手段之一。
對於這一點我是贊同的,能實現階級跨越的也就三樣東西:權力、資本、知識,最容易獲得只有知識,所以可以改變命運,實現階級(階層)跨越。
“教育的起跑線”有爭議。教育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人生馬拉松,贏了起跑線就能贏了整場比賽嗎?反之,輸了起跑線,後面的比賽就沒有意義了?無論是學者的研究還是現實案例好像都不支援這樣的觀點,持續努力、終身學習才是王道。
如何定義起跑線。是從胎教開始還是從幼小銜接開始,誰也說不清楚。起跑線的概念使人們越來越焦慮,再加上教育機構無孔不入的宣傳攻勢,現在的家長早已不顧孩子的認知規律,開始揠苗助長,導致很多孩子厭學,甚至恨學,得不償失。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本來就是慢工出細活,不能急於求成,把根基扎牢,自然會開花結果。
-
4 # 輕風耳語
“教育是階級戰爭,別輸在起跑線上”,我不贊成這個說法。
一、教育不是階級戰爭。教育,不是階級戰是階層競爭,它只是決定甚至改變你將來生活層次的一種手段。到目前為止,教育,是改變你一生生活層次的唯一相對公平的基礎。比如升高中考大學、考研、考公務員、參加各大公司的選招等等。
二、別輸在教育的起跑線上,這個說法也有問題。
1、什麼是教育的起跑線?人,出生的那一刻,不僅僅是生命的起跑線,也是教育的起跑線。
2、教育的起跑線在哪裡?在家庭,家庭是人一生中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父母、親朋是人一生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人一生中的第一任班主任。
3、學校是受教育的中間站。打個比方,學校就好比是“加油站”或“高速公路的服務區”。學校教育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它的施教者比家庭學校的施教者更具有專業教育素養、文化素養、教育手段及方法素養,同時,執行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和受教者的身心發展規律,依法施教依規施教,從而塑造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健全健康的人。
4、教育伴隨人的一生。“九層之臺,起於壘土;駑馬十駕,功在不捨”。教育與學習,伴隨人的一生,任何一個階段、一個層次的受教過程,都有一個起點,輸還是贏,起決定作用的只能是受教育者本人。
總之,教育是決定人的生活層次的競爭,教育的起跑線在家庭,輸還是贏在家長。
再次致謝!
-
5 # 商騰文
為什麼沒有起跑線呢,因為我不知道起跑線在哪?舉例子講當你想給孩子輔導的時候,別人的家長已經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 當你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的時候,別的家長已經名師一對一輔導了。當你給孩子補各種營養的時候,別的家長早在懷胎十月的時候補各種營養,但你在孕期補各種營養的時候,別的家長把在備孕當做起跑線了。當你把備孕當做起跑線的時候,別人之前已經透過學習大量知識來準備教育下一代了,所以本人認為沒有起跑線。
既然沒有起跑線,所以教育子女從來都不晚,更不能當做負擔,其實生活中的點滴小事都可以言傳身教,您的一言一行都在被您的孩子模仿。所以這也是教育。
很多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後,某方面比不過小夥伴就各種數落,打擊孩子,讓孩自己沒有自尊又沒有信心逼迫他們報各種輔導班,時間被安排的妥妥當當,就像明星排不開檔期一樣讓孩子沒有自己的小天地,甚至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時間。所以作為家長雖都想望子成龍但是孩子感興趣的才是最好的。
最後祝願孩子們開開心心,生活幸福!
-
6 # 七九年的八零後
起跑線:一般是指運動員在比賽賽跑時起
點的標誌線。泛指在同一個起點,同一個
平臺上展開公平競爭。不要輸在起跑線
上,這句話究竟最早出自何人之口現在已
經無從查證,經過時間的推移,這句話儼
然成了一句響亮的口號!尤其是在教育市
場化和教育資源失衡的背景下,在教育培
訓機構有意的不斷塑造下,這句不要輸在
起跑線上,儼然被賦予了更多更深的意義!
【一】別輸在起跑線上,我的觀點首先要看你是
怎樣給這個“輸”做定義的,何為輸?沒
錢?沒車?沒房?名利?如果這樣,那
麼,有時候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不承
認,有時候我們就已經輸在了起跑線上
了!
【二】那我們怎麼辦呢?是認輸還是努
力?
我們已經不能決定起點,但是我們可以選
擇衝到終點,我們可以選擇享受努力的過
程,
對我們來說就是贏!
【三】你可以看看馬拉松的比賽,在起點
起跑的最快的那些人,有幾個能成為冠軍
的!
-
7 # 敏而好學000
樓主的提問不禁讓我想到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 父母是外交官,家境優渥的熊軒昂同學,因為一句耿直的"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 ,戳中了很多人心裡的痛點。 但熊軒昂的成功就僅僅只能歸功於他的家庭條件和父母的功勞嗎?顯然不能這麼絕對的說。他背後付出的努力與奮鬥同樣必不可少。其實當我們探討"教育是階級戰爭,寒門難出貴子"時,本身就是一種觀念束縛,我們誇大了階級的決定作用。正所謂,"英雄不問出處" 。 同樣就在那一年,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的龐眾望同學成為滄州市理科狀元,他的家庭也極為不普通,母親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父親患有精神分裂症,需要家人照料;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僅靠年過七旬的爺爺奶奶來維持 。但他同樣能躋身清華園。 與此同時,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這句話也常常被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令無數的家長著急得寢食難安。 很多家長讓孩子提前學習,避免"輸在起跑線上", 但是違背孩子成長規律的學習,真的好嗎?真的能讓他在長大後就比別的孩子牛嗎? 我認為這很多時候相當於"揠苗助長" 。有些家長過早過急,幼兒園學小學的東西,小學上中學的課,到了大學裡,反而要補幼兒園該學的東西,比如行為習慣,人格培養。這不就是典型的"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嗎? 我覺得起跑線上無輸贏,關鍵是用什麼方式起跑 ,允許孩子慢慢成長,懂得奮鬥!
-
8 # 芝傑說教育
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可能是來自百年之後全球實現了共產主義的人穿越回來說的吧。不過我看到階級戰爭,又覺得這個人可能是百年之前的人,飽受戰爭之苦,然後勸誡後人。
別輸在起點?別搞笑了,睜著眼睛說瞎話。有的人還沒出生,就註定輸在起點了。有的父母懷孕了,全部的人當成寶,吃好睡好穿好,說話全都客客氣氣,生怕出了岔子。但有的父母懷孕了,還要挺著個大肚子幹活,到處都是又髒又亂又吵,沒人關心,還要忍受孤獨。要是不懂這跟孩子有什麼關係,就跟我私聊吧。
出生之後,那就更別提了。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生存保障,真的能比嗎?如果你覺得孩子都是要靠自己的,那就只能說明你太無知了。這時候的孩子怎麼靠自己?他是能自己種植糧食還是能靠雙手賺錢了?
營養天生差一截,環境上也自然落後,這個環境不只是居住環境,還有人文環境。要知道,人文環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更加重要。
開始上學了。有人絞盡腦汁是把孩子送到重點的學校,有人卻為了進一個普通幼兒園而發愁,甚至學費都湊不齊。你跟我說別輸在起跑線?憑什麼不輸了?這是能改變的嗎?
再之後,有的學生的教室明亮寬敞,各種現代設施裝置齊全,老師來自某某名校;有的學生的教室破舊損壞,牆壁桌椅經年不修,別說裝置,能把書本搞齊都難,老師可能普通話都不會說,說不定就是專科畢業,甚至中專。你跟我說起跑線?別輸?
再之後,有的學生天天聽到的是:你就給我好好讀書,其他什麼都不用管;有的學生聽到的是:你下課了趕緊來幫我幹活,家裡那些不用的紙你拿來打草稿,趕緊把書讀完賺錢養家。你跟我說起跑線?連專心學習的時間都沒有,別輸在起點?
再之後,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了,狀態不行了,“兒子,我給你找了個名師,一節課好幾百上千,你給我好好學”;有的學生寫錯了個題,老師跟家長通了個氣,就聽到鬼哭狼嚎,傷痕累累。你跟我說起跑線?這個線在哪?
別來那麼多無謂的言論了。“先讓一部分富起來”的思想是沒錯,但富起來之後,還要讓不富的人也能富起來。斷章取義真的不行。
-
9 # 原子說生物
呵呵 ,別輸在起跑線是一句大瞎話!
教育孩子,要尊重教育學規律
在特定的時間幹特定的事情才會事半功倍
就像果樹開花結果
桃花開在春天
菊花開在秋天
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都有其自然規律。
人的教育也是如此
馬雲說過,如果隨便能考到90分那是非常好的,若是努力花了大量時間考到95分,就沒有必要了。
不如把大量的時間培養其他的知識技能閱歷,放鬆放鬆也是好的。
我有時候在想,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說是發展孩子智力,有人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我覺得,教育的本質是讓一個孩子幸福。
搶先一步學習,孩子很難受,這不是幸福
心胸狹窄,孩子也不幸福
唯有讓孩子全面而健康地發展,他才會幸福。
現在缺失的,將來都會在孩子身上討回來。
所以,真的沒有必要“贏在起跑線”,它真的就像“拔苗助長”
-
10 # 教育說聊教育
我想說的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線能贏,不一定人生能贏,學校與社會是兩個概念,學與用與創新又是不同的概念,社會是才是沒有圍欄的大學
首先來說教育,教育分為教與育,教是教人做,教知識,教做人,育是育心理,育思維,育能力,培養能力,最後結合起來其實就是運用知識與能力+閱歷去解決問題
其次再說階級,階級的不同其實是思維方式的不同,思維方式的不同就會導致資訊搜尋以及判斷的不同,認知的不同,選擇的不同,行為的不同,最後導致事情的結果不同,大家層次的不同
再說一遍:起跑線的核心應該是家庭教育,在外的教育起到輔助運用,再說起跑線能贏,不一定就是人生贏家,畢竟人生是一場馬拉松
-
11 # 阿芬愛生活
我是阿芬小課堂。
題主的問題是:教育是階級鬥爭,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起點,大家怎麼看?我的回答是:教育不是階級鬥爭,孩子的教育沒有起跑線。
一、我之所以說教育不是階級鬥爭,是因為教育是教導孩子學習知識,學校不是階級鬥爭的場所,是學習文化傳授知識的地方。讓孩子努力學習,掌握知識,是為了孩子以後走向社會有提升自己階層的資本。要想改變自已,提升自己在社會的地位,就得有豐富的知識做基礎。
二、我不同意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說法,是因為我不知道孩子的起跑線是哪。你把孩子的啟跑線定在:胎教、上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的什麼階段?如果你把孩子的起跑線定在小學,在孩子上幼兒園到上小學這段時間,你搞超前教學,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一週時間給孩子按排滿滿的去各種學習班學習,恨不得你讓你的孩子把所有的班都上到。這樣你的孩子在今後的學習中就能保持名到前矛嗎?非也!學習不是百米跑,起腳快有爭第一的可能。學習是馬拉松,是要至始至終有力氣跑到最後,並且在最後衝刺的幾百米,還有體力加速衝刺。跑馬拉松的運動員開始跑時,都是勻速跑。而槍一響就全速跑馬拉松的人,半途跑不動掉隊的、勉勉強強晃悠到終點的。所以孩子學習輸贏沒有起跑線。
三、你對孩子搞超前教學,其結果會適得其反。為什麼這麼說呢?你的孩子入學前把一年級的語文、數學學完了,小學一年開學,老師是要從其礎開始教,你家小孩學完了,老師沒講到的都會,而沒有早期教學的小孩是從零開始學,你家小孩就有一種我聰明不學我都會的心裡,課堂不注意聽講,還自傲。當上到二年三年如果沒有提前把課程先學了,和同學們生在一個教室裡一起學習,就有點吃力了。
四、你怕你家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你給孩子報各種學習班學習,不利於孩子今後的學習。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格局影響孩子。現在的家長(包括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最低學厲都是高中生,學齡前兒童沒必要報各種學習班,家長在日常生話中就能把一些知識滲透給孩子了。
總之學習、教育不是階級鬥爭,對孩子學習、教育沒有起跑錢。以上是我個人觀點。
-
12 # 至尚學邦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中國式教育的著名口號,被不斷引用又備受爭議。
時隔多年後,在任教育部副部長時曾經說過此話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韋鈺,穿過重重誤區,重申自己的本意:這絕不是指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而是父母要給孩子提供一個穩定的、溫暖的、健康的、互動的環境。
據美國一位教授調查,中國的孩子比外國孩子少笑50%,對此,很多教師覺得沒什麼。其實這是個大問題。孩子學習時有一個好的情緒,腦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力學進去。沒有好的情緒時,往往就學不進去。
目前中國很多兒童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他們承受著不該有的壓力,少了歡笑,少了夢想。而事實上,每個人都只有一個童年,一個對他一生有著決定性影響的童年。兒童無法選擇,但我們有責任保護他們。
教育必須重視實證研究
這個專家這樣說,那個專家那樣說,那麼到底聽誰的好?看起來,每位專家好像都很懂教育,但實際上難免會有誤區,有些做法只是想當然,只是憑感覺。
一些經驗看起來比另一些更為有效,於是就形成了大家比較認可的“傳統”的教育方法。打一個比方來說,我們的傳統教育模式更像中醫,而現在我們要學西醫。並不是說西醫一定比中醫好,但現在中醫不是也要測指標嗎?也要具體分析藥理成分嗎?同理,我們也應該把傳統的教育智慧放在科學的框架上,就像中西醫結合,病人才會更得益。
目前,國際上的教育研究成果比我們領先一大截,兩者差距很大。因為多年來我們的教育很多是“中醫式”的,參與國際交流和了解最前沿的科學教育成果做得很不夠。
創新熱情被灌輸式教育消磨掉了
創新能力和創新熱情,在灌輸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這種情況不改變,培養創新人才只能是空話。
當前的中國教育,必須以學生為中心,實施探究式教育。書本教給學生解決方案,問題似乎解決了。但顯而易見,這是一種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學生並沒有從中真正學到科學知識。
如今一箇中學生一週學習的知識,已經超過18世紀一個普通人一輩子學習的知識。我們的學生將會在未來用我們不知道的知識,去解決我們不能預料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學生學習一些主要的科學概念,並掌握理解這些核心概念的過程。這也是國際上最前沿的科研成果。
學習的過程和內容必須是相結合的。具體來說,讓學生們從自己身邊的事實出發,在教師有效的引導下,親歷概念形成的過程,學生要自己來找答案。教師要尊重學生各種不同的答案,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概念。
這是一種和我們傳統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這是探究式的學習方法。它不僅可以用來學習科學概念,而且也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學生只有學會探究,只有學會自己研究,才會有創新。
有的人認為,現在我們國家的數學和科學教育水平已經很高了,以掌握知識和技巧而論,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不利於創新人才的培養,這也是國內外教育界的一致評價。創新能力和創新熱情,在灌輸式教育中很容易被消磨掉,到大學階段,很多學生已經失去了學習和研究的熱情。這種情況不改變,培養創新人才只能是空話。
只有家長才能給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絕不是指讓孩子早些認字、背詩、讀英語,更不是把小學的課程提前教給幼兒,這絕對是個誤區。
上世紀70年代,羅馬尼亞的執政者為了增加人口,透過各種政策要求每個家庭生5個孩子。但是後來,很多家庭因為沒有撫養能力,只能把孩子送進托兒機構。這些托兒機構條件很差,通常20個左右的孩子只有一個養育員,根本照顧不過來。
當時,一些科學家在基金會的資助下組成了聯合研究梯隊,開展了對部分兒童進行干預和科學研究的專案,FOCUS教授就是研究梯隊的領導人之一。他們把一些孩子送到合格家庭中去養育,對一些孩子改善了在托兒機構裡的養育條件,比如增加了養育員的人數,但對有些孩子則不得不維持現狀。
科學家們跟蹤這些孩子一直到12歲,從中獲得了大量寶貴的資料和資料。此項研究的結果是,早期在托兒機構成長的兒童,由於互動交流的機會少,他們整個腦的體積都比受到正常照顧的兒童明顯來得小。2歲以前得到改善的,腦發育可以恢復;2歲以後再改善,腦的發育恢復就很難。這說明早期教育條件的優劣的確影響到兒童腦的發育。
父母不應該忙著去賺錢,說等我賺了錢再來陪你,到那時就已經晚了。你情願少賺一些錢,要多陪陪孩子。我曾認識一位美國女性,他們夫婦領養了一個孩子後,當即決定夫婦兩人各自辭掉一半工作,輪流在家帶孩子,可見國外對於父母自己教養孩子的重視程度。因此說,0到3歲是個關鍵期,而且在這段時間裡,沒有人能代替家長,只有家長才能給你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童年。
一定要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
如果沒有熱情了,那麼,他一輩子很難過得快樂,也難有成就。“情緒教育”對孩子未來很重要。
情商是一個過時的概念,國際上現在已經不用了,而改用“社會情緒能力”。它也是目前國際上腦研究的前沿課題和熱點。
智商的高低,最多影響你的生活質量,而不至於毀滅你的生活。但社會情緒能力是決定人一生幸福的關鍵。社會情緒能力包括正確地評價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激勵自己、能瞭解別人的情感、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等五個方面,你過得快不快樂,都取決於這五個方面。
遺憾的是,情緒教育在我們現在的教育中並沒有被重視,教師、家長關注的仍是孩子的學習成績。據美國一位教授調查,中國的孩子比外國孩子少笑50%,對此,很多教師覺得沒什麼。其實這是個大問題。孩子學習時有一個好的情緒,腦子消耗的能量少,他可以集中精力學進去。沒有好的情緒時,往往就學不進去。
這麼多年,我一直寄希望於家長開竅。如果你是一個為孩子的前途著想的家長,你是一個不急功近利的家長,那你就應該學習這些最新的科學教育知識,來保護你的孩子。
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對於孩子的培養,什麼是最重要的?不在於他能考多少個100分,而在於把他培養成一個完整的人。這其中情緒教育是最為關鍵的。我們一定要讓孩子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如果沒有熱情了,那麼,他一輩子很難過得快樂,也難有成就。孩子輕則產生厭學情緒,重則產生逆反心理和對抗行為,甚至引發衝突事件。
現在有一部分大學生,他們幾乎沒有上進的熱情,也不願意發奮讀書。他們急功近利,希望一夜成名,或者是嫁個大款,不想經過自己奮鬥取得成功。追根溯源,我們發現這些大學生都沒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一直被父母逼著學習,18歲以後就一心想著輕鬆。這難道不值得我們警醒嗎?
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歡做的,而你又創造條件讓他做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很有幸福感。
智慧有多種,對人的智慧多元化的理解,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發生了曲解,一個是中國,一個是澳洲。澳洲人認為土著人只有音樂和體育才能。而中國現在流行的是,每個人都有多元智慧,什麼都可以學好,唱歌跳舞都去發展。但事實上,一個人不可能樣樣都好。
其實,人一生中一定有一件事情他做起來最省力、學得最快。如果有一件事情是他最喜歡做的,而且他最擅長,而你又創造條件讓他做這件事,那麼他一定會很有成就,也會很有幸福感。
如何幫助孩子找到他做起來最省力、學得又最快的事呢?孩子自己會去找。他在12歲到18歲的時候,是樹立理想的關鍵時期。你創造條件讓他自由選擇,他自己會做決定。你需要提供環境,引導他,並且尊重他的決定,幫助他去實現。
-
13 # 夢中晴雨
教育在舊中國以前是貴族的獨享最佳化,貧民無法享受這一特殊禮遇。只有在新華人人才享受到了平等教育的權力,他屬於上層建築。它是為一定的階級服務的工具手段。現在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校外的培訓五門八門。爭取優質教育資源,使自己的孩子更出眾更優秀。家長的這個心裡無可厚非,可以理解。但影射的問題不少,出現的不良風氣也不可小覷,形成的問題也不能疏視無睹。教育的導向值得關注,教育的後果也不難想像,導致家庭的悲劇更須警惕,對孩子的健康必須重視!謝謝!
-
14 # 活雷鋒73699026
中國現在疫情基本控制住了,是不是應該呼籲一下政府趁著這個機會推行三件事情。 第一是推行去餐館吃飯使用公筷,政府可以要求飯店主動提供公筷就餐模式,慢慢的顧客也就能接受了,這樣既衛生也有利於中餐更好的被世界認同。 第二,請媒體在播放"科幻劇"的時候也做點公益廣告,讓人們儘量杜絕隨地吐痰這個壞習慣。 第三,逐步推行大病免費醫療制度,是真正的免費治療,和這次公共衛生事件的一樣,這樣能讓老百姓真正體會到幸福感,也能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
15 # 淡水鹹魚翁
教育起跑線,本身就是市場化的偽命題,不過是資本市場運作和製造危言聳聽輿論的藉口。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才是人類發展的真理。
回覆列表
聊生活,說帶孩子,我是快樂生活的悠悠媽。起跑線是近幾年興起的說法,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折騰著自己的孩子,一週七天,八個輔導班,不是在輔導班上課,就是在去輔導班的路上。
其實,教育最重要的起跑線是父母。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高度,父母的素養對孩子的成才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的。
孩子在相對類似的情況下學習,但每個孩子卻是不同的結果。其實源於家庭。與其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拼命的折騰孩子,不如好好折騰自己,讓自己能夠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環境和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