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976661036
-
2 # 不說不白說
小剛導演關於戰狼二的發言應該於這有關。
1筆者認為戰狼二與1942這類的電影題材都是我們華人所需要的。戰狼二立足現實展望未來,1942回首過去。只有往我們民族共同的傷疤上撒一把鹽,在劇痛中思考復興之道,華人方可有所畏懼,砥礪前行。這集是二十二,一九四二,烈日灼心這類影片的意義。
2題材沒有優劣之分,只是題材的受眾不同。對於累了一天的人們,看了二十二一九四二這樣的影片,非但得不到放鬆,反而會更加沉重。從娛樂性寓教於樂傳達愛國主義情懷的角度來說,戰狼二的受眾更廣,適應性更強。
3悲劇有振奮人心的力量,他將有意義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華人不喜歡悲劇,華人天生是一個樂天派。但這並不意味著悲劇沒有其存在的價值,以悲劇為題材的影片,1942唐山大地震,烈日灼心以及22等,也許票房不高,但是會引起人們的深思 。
-
3 # 郭柯35mm
兩部影片都是值得肯定的優秀中國產片。作為一部動作軍事電影,《戰狼2》的血效能激發人們正直的愛國情懷。它創造的票房紀錄,在中國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
《二十二》作為一部紀錄電影,它的敘述方式則更加冷靜剋制。沒有震撼的配樂,沒有煽情的旁白,沒有絕望的哭喊、悲天憫人的幽怨、聲嘶力竭的控訴,導演只是運用冷靜剋制的鏡頭紀錄老人的生活,電影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冷靜而剋制,平和而溫暖。在影片中,導演沒有加深所謂的“民族仇恨”,22位受害者帶著包容的心態繼續生活讓人動容。
抗戰期間,有20萬中國婦女成為日軍“慰安婦”制度下的受害者,1990年代,陸續有百餘名受害者站出來,向日本政府提出訴訟,要求道歉與賠償。就在紀錄片《二十二》上映的前兩天,片中的女主角之一黃有良老人去世了。這部紀錄片中共有22名女主角,平均年齡超過90歲,這些受害者,終究抵不過時間。
時間在流逝,但《二十二》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讓我們不忘過去,銘記歷史。
-
4 # 雨輕非
戰狼二是一部爽快的電影,看了舒服,還能激起人們的愛國熱情,很能打動人。二十二,沒看過,聽說很好,看了很讓人銘記歷史的恥辱,這樣的電影,應該讓觀眾哀傷沉重的且獲得好評的,但這樣的電影註定不比戰狼二受人歡迎,畢竟花錢找傷感的人不比花錢找爽快的人多。我更喜歡戰狼二。
-
5 # Myosotis25201008434
怎麼說呢,二十二這種電影就是這樣,就是說這部電影就算是公認的拍的好,它的排片率也不會很高,甚至會很低,尤其是在我天朝這種藝術影院很少的國家,這種情況在美國也一樣,就比如說近期上映的底特律大暴動,即便他是一個衝奧的電影,他的票房也不會很高,上映首周僅一百多萬美元的票房,同期上映的垃圾商業片暗影塔票房是他的十倍!觀眾就是這樣,一樣的錢一部戰狼一部二十二更多的人會去選擇能夠讓自己腎上腺素飆升具有視覺衝擊滿足自己快感的動作片,而不會選擇在電影院和在家看一樣的劇情片,更何況還有一大部分群體只會跟風什麼也不懂,所以說好電影不能看票房,不能看大眾評價因為在大眾評價中一千個人裡邊有十個是有見解的其他990個都是跟風的,將這兩部電影作比較是沒有意義的,當你將這兩部電影對比時就暗含了一個潛臺詞,二十二這部電影比戰狼強,這時候就會有一堆人跟風說‘二十二這部電影真棒’,更有甚者跟風罵戰狼,然後會出現一個反擊的,之後就有一堆跟風回罵的,所以說,中國大部分影迷就像肚子裡的蛔蟲,你給他什麼他就吃什麼,吃完了還得拉出來給別人吃,我覺得這樣有失公正(눈_눈)
-
6 # 非洲大帝平頭哥
凡事不是非此即彼的,沒有必要捧一個就要踩一個。戰狼是宣傳新時代中國國富兵強的,二十二是宣傳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出發點都是好的,一個讓你銘記過去,一個讓你相信現在。一個讓你知恥後勇,一個讓你保持民族自尊心。都是好電影,但是人們更願意去看戰狼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欣賞水平不夠,而是因為過去的歷史太過慘痛,慘痛到已經深深刻印在中華民族的骨頭裡,中國的文化娛樂還停留在進電影院就圖一個爽快,沒有進化到能夠在這裡去吸收情感體悟歷史,所以紀錄片一般票房都不好,但是我相信未來,當我們精神世界足夠豐滿的時候,像二十二這種電影一定是叫好又賣座的。但是現在,戰狼作為商業片創造了奇蹟,讓華人再次在精神上有站起來的感覺,他多少票房都是觀眾的肯定,人民的選擇我就認為他值這些錢!雖然我知道,沒有過去慘痛的淚,就沒有今天燦爛的笑。但是我想相比於沉浸再過去裡慘痛的哭,現在人們可能更喜歡在牛逼的現在燦爛的笑。
-
7 # 教你攝影教你美
毫無疑問,兩部都是好片。一部是以英雄冷鋒的成功彰顯國之強,一部是以“慰安婦”老人的平靜讓我們銘記國之過去。感謝題主,對於這個問題,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戰狼2》是激烈的、是血性的相信很多人看《戰狼2》的最大感覺就是心情激動、熱血澎湃,尤其是出現“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中國人者,皆我天敵”,頓時感覺愛國情懷高漲。的確,《戰狼2》這部影片它的整體節奏就是非常迅猛的,就像影片開頭,上來就是一個水下一鏡到底,然後影片當中還多次穿插各種打鬥戲、槍戰戲,可以說是讓我們過足一把癮,享受了以往在好萊塢大片中才能感受到的視聽盛宴。
《二十二》是冷靜的、是剋制的如果說《戰狼2》是激烈的,那麼《二十二》就是非常冷靜的。無論是鏡頭畫面語言的運用,還是背景音樂等等,導演郭柯都是非常剋制的。在老人流淚表示不想再說時,導演就會立刻切斷畫面,不再繼續這個話題。他沒有刻意運用這種方面來展現這些曾經的“慰安婦”老人是有多痛心、多悲慘,他選擇的是還原、重現老人的日常生活,而他們的生活就是平靜的、淡然的。
題材不同,但都能深入人心《戰狼2》算是一部劇情片,而《二十二》則是一部紀錄片。而劇情片相比較紀錄片而言,它本身的故事精彩度就是更強的。劇情片的故事可以是曲折、離奇的,它會有衝突,會有各種矛盾、變化,而這些東西就會讓整個影片的劇情變得更加吸引觀眾。而紀錄片其本質意義就是記錄,雖然現在也有不少的紀錄片還玩起了很多的特效,但一般來看,紀錄片都是更偏向於紀實,還原生活。由此可見,這兩部影片就題材、型別上就是完全不同的,但是,這兩部影片確又都能深入人心。《戰狼2》它就像是一種熱情的爆發,告訴大家我們中國也有英雄,讓人看了就會熱血沸騰,能增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而《二十二》則是一種冷靜的剖析、一種沉穩的思考,讓我們在傷痛中去回顧過去。
《戰狼2》看向未來,《二十二》銘記歷史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句話“過去和未來都很重要”,《戰狼2》讓我們對未來充滿期待,對國家充滿信心,而《二十二》讓我們審視過去,銘記那段歷史。總的來說,兩部片子都是好片子,也都能打動人心。
-
8 # 娛劇圈
這兩部影片都挺打動我的, 但是這兩部影片帶給我的感受卻不同。《戰狼2》帶給我的是熱血豪情、英雄氣概的愛國情。
而《二十二》帶給我的是沉重、壓抑、悲哀的愛國教育的洗禮。我們沒有經歷過她們所經歷的黑暗生活,但是隻是想想她們所經歷的,又不得不佩服她們的勇氣。這樣慘痛的經歷,試問,誰都能像她們一樣,在世人面前訴說自己曾經的痛苦回憶嗎?這無疑是讓噩夢在自己腦海中再次重現。她們在用自己的行動告誡世人,勿忘國恥,中國需要更強大才不會讓歷史重演。
首先,就題材而言。《戰狼2》是軍事動作片,透過主人公冷鋒的形象塑造來表現中國軍人的鐵骨錚錚以及重於泰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冷鋒雖然被開除了軍籍,但是面對深處危難的同胞,他沒有選擇置身事外,而是拼盡全力去拯救他們。這部影片直接將愛國情懷錶現的淋漓盡致,將觀眾的愛國情激發的淋漓盡致。而《二十二》作為慰安婦題材的紀錄片,讓人感到沉重和壓抑。她們的經歷太過悲傷,正是因為當時的中國不夠強大,才讓她們的一生都揹負著沉重的枷鎖。所以這部影片間接激發了我們的愛國情,中國必須強大,我們的祖國需要我們的奉獻。
其次,就主創團隊而言,《戰狼2》中的演員是拿命在拼。功夫過硬、血脈賁張的打鬥場景,緊張激烈、驚險刺激的坦克大戰和空中救援……讓很多觀眾大呼“過癮”。宏大場面、逼真特效的背後,是創作者、製作者的巨大心血。電影開頭,長達160秒卻一鏡到底的水下打鬥,吳京不用替身親自上陣。“在水下的戲,好萊塢也能拍,但是這種長時間的水下激烈打鬥,沒人幹過。”吳京說。這160秒,整整拍了半個月。每天十多個小時的水中拍攝,吳京冒著體力透支的危險,連續跳水26次,險些喪命。拍攝其他場次也沒少受傷流血。但他認為,這是動作演員的本職工作。首次挑戰軍事動作戲的“達康書記”吳剛,已年過50。為了讓自己更像一個軍人,他主動要求參加軍訓,光據槍就練了20多天。40攝氏度高溫中,他穿著厚重的工服,揹著裝備,還在槍口掛上水壺,肩膀都腫了。《二十二》的拍攝,幾個月時間,郭柯和30人團隊,飛機、火車、汽車,輾轉了5個省29個地區,一一記錄下了22位“慰安婦”老人的生活狀態。這其中的心酸也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或許《二十二》沒有《戰狼2》優秀的團隊,但是他們的付出同樣值得尊重。
-
9 # 火星圈姐說娛樂
其實兩部影片都是從愛國的角度出發的,只不過表達的方式不太一樣罷了,要說打動,或許會因人而異吧。《戰狼2》上映在先,以緊湊的節奏貫穿其中,觀影的每一刻都是精神緊繃的,生怕打個盹就錯過了精彩的內容,跟不上劇情發展。其中的打鬥場面也是極為振奮人心的,總的來說是一部很燃很有激情的電影。
而昨晚上映的偏紀錄片性質的《二十二》,則是從一個講述者的角度將尚存於世的慰安婦的生活展現在我們面前。與以往該型別的片子主打“慘絕人寰”、“揭開老人的傷悲,讓觀眾看了就哭”的調調不同的是,《二十二》的導演郭柯選擇了不一樣的方式,更有人情味一些。
“把這些老人當作親人去看待,你的拍攝就有了分寸,問題就有了底線。
碰到有老人哭了,實在不想回憶痛苦過往的時候,郭柯就會停下來,上前去抱緊老人,結束採訪。
導演的初衷,相信也不是去揭開老人們癒合了幾十年的傷疤,只是想讓我們除了知道有“慰安婦”的存在外,更應該關心她們的生活,她們現在怎麼樣?她們,還好嗎?
時間不等人,當初郭柯導演準備拍攝這部片的時候,還有32位老人在世,而在電影上映的前夕,便剩下8位了。難道,此刻的你不覺得痛心嗎?其實,她們需要的並不是什麼道歉,而是世人的看法。也不需要我們去為之銘記仇恨,只是給予不曾多有的溫暖。
最後,圈姐想說的是,強烈推薦大家去看這部紀錄片,別不敢看,片子裡沒有不停地放大那些可怕的經歷;相反你會發現和印象裡陷在悲慘的回憶裡,懷著仇恨每日流淚的老人不同,這22位老人是那麼的樂觀、平靜。
因為不敢正視面對,走不出那段歷史的,不是她們,而是我們。
-
10 # 使用者200751490
引起小編注意的是,這部電影沒有《戰狼2》票房那麼離奇的高,也沒有表現出出奇的慘淡,而是票房已突破千萬,跟導演預估的目標相差近千萬,甚至有的網友因為沒有勇氣去看,買了兩張票在電影院門口坐等送人,不為別的,感覺自己腎需要補,對自己長度、時間都不很滿意,找一個K兩個U後跟266這個濰
欣,堅持三十份鐘不是問題!只是為了表示對這部影片的心意,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部影片的上座率高達32%呢?
影片《二十二》於2014年拍攝,拍攝地點由南至北包括:黑龍江、山西、湖北、廣西、海南五省,而本片以當年受到遭遇的老人,在經老人同意下拍攝的。可能有的老人自己會講述一些事情,也有一些關愛他們的人員講述,整個影片把全國各地的這些倖存的老人串聯起來,展現他們現在的生活和周圍發生的一些事。
在此之前,2012年拍攝的《三十二》,2015年已經變成了《二十二》,三年的時間,就走了10位老人,而《二十二》把剩下的二十二位老人都拍完了,真正讓人感嘆的是,到2017年8月12號止,影片中的老人僅剩8位。
小編個人覺得,這部影片的真實用意是想讓大家知道,“慰安婦”這個詞,並不像大家理解中的那麼沉重,那麼具有灰暗性,而是實實在在,活在現實中,或者說是更有勇氣的活著。“慰安婦”只是我們給的定義,從其中走不出來的是我們自己。透過這部影片導演讓我們看到他們的生活和我們無異,只是他們能一路走來,是需要多麼大的勇氣的毅力。
影片上映時間定在8月14日,也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因為團隊經費的緊缺,曾兩次眾籌為宣發經費,可以說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前,就已經得到少數人的支援和贊助。和《戰狼2》不同的是,一個是霸氣外露的宣傳片,一個是經費少得可憐的宣傳資金,但最終的結果,也給了這個團隊一個滿意的答覆。但導演郭柯之前表示,如果影片在扣除成本之外有盈利,將全部捐給上海師範大學中國“慰安婦”問題研究中心管理,用於這些老人未來的生活及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工作。
這部影片並未突出苦難和眼淚,只是講述他們平凡的生活,也算是一次“搶救式”的拍攝,因為這些老人大都已經不在了。隨著時間的離去,這些老人可能也會慢慢的從8到0,而影片《二十二》就是為了警醒世人“牢記歷史這一刻,永不忘記”。
影片中的老人們都很可愛。影片中有位南韓的老人,原名樸車順,生於1922年,1945年初,生在農村的她被日本人騙至中國漢口的日軍慰安所,後來趁亂逃脫到湖北孝感,跟著偉大的毛主席改名毛銀梅,從此在中國一住就是70年,從未回過故鄉的她,收養過一個女兒,很多年後,女兒才知道養母的身份,2017年1月18日,94歲的毛銀梅老人去世。
看過之後,你會覺得這是一部特別安靜的片子,你可能完全忘了“慰安婦”這樣的詞語。據郭柯講述,為了拍攝怎樣的主題影片而換了好幾種思路。本來以為想讓老人們說一些傷心的事,來拍攝老人流淚或者傷感的畫面,但是想到這樣會讓小輩以為這是一部關於悲慘的影視,而改寫成一個後生和長輩相處的方式來拍攝這部影片。整個劇就像老人和孫子一起的家常相處,顯得那麼融洽和溫暖。
影片上映以來,只有很少的影院來合作播放《二十二》,因為受《戰狼2》的影響,各大影院相繼搶佔票房。但是還是有很多3-4-5線城市的朋友想看到這部影片,而攝製組也發出請求函,希望《二十二》這部紀錄片能更多的展現給咱們的觀眾。
最後,希望關注這部《二十二》,讓更多的華人都能做到“不終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
11 # 娛小軒
1、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導演郭柯承諾,影片票房收益將全部捐贈給相關的“慰安婦”公益組織。
2,導演郭柯籌拍之時,經濟拮据,張歆藝慷慨資助一百萬元。無此義舉,關於中國“慰安婦”倖存者的紀錄片很可能一部都不會有了。不由青目之。
3,說個迄今保有好感的一位作家的事。1995年,日本同意向“慰安婦”支付賠償金,但條件是,一旦接受賠償,則須放棄起訴日本政府的權利。1997年,李敖義賣自己收藏的字畫古董等,共得新臺幣2300萬元,全部捐給了臺籍“慰安婦”。此舉原因很簡單:不少“慰安婦”經濟情況並不理想;有了這些捐款,她們才能有尊嚴地拒絕日方的無恥方案。
4,拍這種紀錄片,首先就是件積功德的事。如今,倖存者僅剩8位。一旦凋零殆盡,到時將再欲為之拍攝紀錄片而永不可得。
5,8月14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2017年8月14日至9月30日,搭乘有“慰安婦”少女雕像的公交車將在南韓首爾執行。該雕像出自於南韓雕刻家金運成之手。
6,2011年,同樣是金運成創作的“慰安婦”少女雕像,被安放在了日本駐南韓大使館的對面。毫無疑問,這是一處極為敏感的地點。日本方面屢次阻撓,但南韓還是頂住了壓力,沒有將其搬走。
亮馬橋路何時才能跟得上?7,“慰安婦”少女雕像不僅是在南韓國內,同時逐步向海外展開了宣傳。筆者在美國洛杉磯期間的2013年,在洛杉磯附近的一個城市Glendale(格蘭岱爾)的中心圖書館前揭幕。這是南韓國外的第一尊“慰安婦”少女雕像。
8,2017年,德國巴伐利亞州建立了歐洲第一尊“慰安婦”少女雕像。
9,筆者曾在洛杉磯中心圖書館旁的日本所立的世界和平鍾前駐足觀看。說實話,對於一個至今拒絕面對歷史的國家,你叫我怎麼能感覺得到和平?10,同時發生在中國的奇觀是,2017年8月13日,也就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的前一天,廣西賓陽縣兩名青年身著仿二戰期間日本軍裝,在街上、車站等公共場合招搖過市,揮舞佩刀。旋遭拘留10日。我很疑惑,天上為什麼就沒有降下兩道閃電,將此二獠擊個一團焦黑。
11,評論裡有好幾位同學憤憤提到上海的四個精日分子。孤獨的人是可恥的,但可恥的人不是孤獨的。就在廣西賓陽縣的兩個青年作妖的前幾天,8月7日,四頭身著日軍軍服、頭戴日軍軍帽的直立行走動物,在昏黃的燈光下,於四行倉庫門口合影。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期間,中國將士在四行倉庫同鬼子展開了英勇戰鬥。四行倉庫現為國家級抗戰歷史紀念館。
這四條至今逍遙法外。上海的警察要向廣西的同行學習啊。
-
12 # 木易電影
當然是《二十二》。
說實話,《戰狼2》並不具備太多能讓觀眾感動的點,除卻愛國層面的共鳴之外,這部電影更多的只是帶給觀眾一種很燃、很爽、很震撼的觀影體驗。在觸動內心的感動層面,《戰狼2》做得並不算豐富。
如果不去細心感受,《戰狼2》看起來就像是一部靠打打打、砰砰砰來製造觀影快感的戰爭、動作電影而已。
(《戰狼2》劇照)
而紀錄電影《二十二》則不一樣。
作為一部中國倖存“慰安婦”生活現狀紀錄電影,《二十二》擁有更多感動人心的要素。
首先,“慰安婦”這個群體,這個詞所代表的意義,就很能勾起觀眾的感動之情。一想到歷史上有過那麼一群人經歷過那樣的疼痛過往,稍有情感的人都會被感動到的。
(《二十二》劇照)
其次,這部電影聚焦的這些“慰安婦”,她們的人生經歷本身就足夠令觀眾潸然淚下。在影片主創隱忍剋制地表現之下,更能讓觀眾收穫感動。
最後,最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那些“慰安婦”本人,那些一個個生命個體。導演也說,他想透過這部紀錄電影表現的是“人”,而並非“慰安婦”。
(《二十二》海報)
而在表現一個個人的時候,《二十二》令人感動的點,實在太豐富。
最讓我內心備受觸動的,有三位老人。
一位是湖北的“慰安婦”倖存者毛銀梅女士。她生於南韓,自小逃亡到中國,與家人分開,與國土分開,在異國他鄉,被日本侵略者抓去當“慰安婦”。
我們無從知曉她那時候所經歷的痛苦的細節,也不忍心持續去追問。就像影片導演郭柯所處理的那樣,看到老人擺著手說“不說了,不說了,我心裡不舒服”時,他選擇將鏡頭切到位於武漢的慰安所。
(“慰安婦”倖存者毛銀梅女士)
我們沒法真切地感受到那種“不舒服”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但從老人說著說著就流下來的淚水裡可以看到,她不願意去回憶和提起的往事,是她心頭一道深深的傷口。
她還記得自己兒時聽過的南韓歌謠《阿里郎》和《桔梗謠》,她用混合著韓語與湖北方言的語音,哼唱著,哼唱著,彷彿那些記憶又浮現在她眼前,又彷彿,那些記憶在漸漸遠去。
(《二十二》劇照)
我看著她坐在屋前沉默地曬著太陽、沉默地看著小孩們玩耍的畫面時,眼淚一下就湧了出來。
第二位是海南的“慰安婦”倖存者林愛蘭女士。她十幾歲的時候參加過紅色娘子軍,端著槍殺過日本人,後來被日本侵略者擄去當了“慰安婦”。
你看她的眼神,有一股震懾人心的霸氣。你看她的面容,有一種歷經風霜的滄桑。但你看她佝僂的身影,會覺得,有一種被苦難折磨過的悲涼。她有些抗拒鏡頭的拍攝,不願意提起當年的遭遇。
(“慰安婦”倖存者林愛蘭女士)
但在談及母親被日軍殺害的悲慘往事時,她剛毅的臉上一下子就佈滿了淚珠,她迅速地掩面,開始輕聲哭泣。
鏡頭長時間地對著這樣的哭泣,作為觀眾的我也忍不住流下淚來。
(導演郭柯和“慰安婦”倖存者林愛蘭女士)
第三位是山西的“慰安婦”倖存者李愛連女士。她看起來很精緻,床鋪、衣服、頭髮,都拾掇得整整齊齊。
她回憶起那個疼痛的往事時,提到了自己是被日本人強行抓走的,就在她成婚後不久。
(“慰安婦”倖存者李愛連女士)
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她才回到家鄉。而她的丈夫對她說,不嫌棄她,還要和她過日子。她談到這裡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她想起了那個戰爭年代自己所經歷的痛苦,也想起了自己的老伴,那種儘量剋制的哭泣啊,太觸人心絃了。
-
13 # 廖偉棠
答案是毫無疑問的吧,前者是實實在在的生命的痛、生命的力量,屬於後者是打雞血的意淫。
我倒想談談把這兩部片放在一起比較所得出的另一種意義。就從《戰狼2》那句口號說起吧——“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殺中國人者,皆我天敵”。假如今天現實中有這樣的愛國者,《二十二》裡受了一生委屈的“慰安婦”就不至於坎坷凋零至此。事實上,我們看到的現實是,大家紛紛買票入場看《戰狼2》過一番愛國癮,不想也不敢為對日民間索償發聲。
如果《戰狼2》裡面那本護照是真的,我多麼希望二十二個老人也有一本這樣的護照,在她們需要後盾的時候多少有點依靠。“中華”的名義好大,我只願看到組成它的每一個細微如末的人,能活得有尊嚴、無委屈,否則去誅誰、敵誰都是無意義的。
日本帝國侵略他國的時候,打的豈不是一樣的旗號?記得盧溝橋那個日本兵嗎?“失蹤”的志村菊次郎,他也是“犯我日本者,雖遠必誅;殺我倭人者,皆我天敵”指導思想下的一個棋子。只要一天有這種大國思想,小民一天都是蟻民。
不過,“蟻”這個字拆開是“螞蟻之義”。何謂義人?拍攝《二十二》的人是義人,童增他們是義人,這二十二個不屈老人以及已經死去的千千萬萬抗爭者更是。螞蟻不是狼,他們只能堅忍地活著,不斷地建設,不吹牛逼。但他們比腎虛的狼更加強大,叫人動容。
-
14 # 藍蝴蝶
《戰狼2》和《二十二》本來就是兩部完全沒有可比性的,不同型別的電影吧。所以,提問者提問的問題的答案,真的是因人而異!
前者,其實從名字來看就知道是一部參雜了大量動作元素、題材,主打愛國情懷的電影。好像在電影觀影時,還要自備3D眼鏡的……我並沒有去看,因為感覺同類型的電影過去也曾有過不少。
所以,最後在這兩部電影之間,選擇了《二十二》。除了是本身電影作為一部紀錄片是本人所喜歡的型別外,“慰安婦”這個電影素材、主題,其實也很值得當代人去關注。而且,對於“慰安婦”這個主題來說,作為紀錄片的《二十二》用了一個非常冷靜而沉實的角度去拍攝,當中並沒有太多喜怒哀樂,只是純粹的去把當下的她們、她們的現狀與回憶去透過鏡頭呈現出來。更沒有諸如仇恨之類的情緒投射給觀眾,就這點而言,導演郭柯確實值得一讚!
透過《二十二》,導演郭柯試圖去用最為真實的呈現,來開啟觀眾的眼界與思考,無論對於歷史當中記錄在案的“慰安婦”、還是自己當下生活的現狀。從開始到結束,沒有任何一點悲慘情緒呈現在鏡頭前,反而會令觀眾感受到一種屬於人情冷暖的感知、對於人生的思考、以及是對於電影中的“她們”的關注。
-
15 # 創意廣告圈
《戰狼2》讓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而《二十二》讓我為當年受到日軍殘害的中國婦女感到同情和潸然淚下。看《戰狼2》時讓我熱血沸騰,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震動。
-
16 # 作家董小仙
更喜歡紀錄片《二十二》。
打個比方。《戰狼2》是第一眼美女,膚白貌美個子高,一見就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那個火“呼”一下就給點著了。但是,沒多少後勁,看完以後也就完了,像煙花,轟轟烈烈地燃燒一陣子,馬上化成了地上的灰燼。
《二十二》是有內涵的、耐看的美女,剛開始也許不夠招眼,但是越看越美,越看越好看。
《二十二》講述抗日戰爭中被迫當“慰安婦”的中國女人現狀的紀錄片。鏡頭語言安靜、乾淨,大量留白或引人深入思考,或烘托悲涼壓抑莫可名狀的心緒。話不在多,在精。
真實、真誠,儘量客觀,不是一味地指責誰,是用一個個小故事說話,讓你透過人物不多的話語去安靜地思考很多東西,思考戰爭對人的巨大傷害,思考人性,思考時間對傷痛的撫慰。呈現,而非下結論。
非常好的紀錄片,比很多電影都更具有藝術性。
回覆列表
因為《二十二》的屈辱,才有今日的《戰狼》。我無法去比較那部電影題材更感人,只能說從這兩部片子中可以看到祖國的成長,我們不再在那個任人宰割的中國。現在:“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