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國布衣
-
2 # 歷史吐槽機
一個有點楞的老實人
基本上對於二戰時期的鬼子軍官,吐槽機大體上都是持鄙薄態度的,唯獨對這個阿南惟幾多少有幾分敬意。這老兄在日軍序列中算個難得的老實人,讀書不太靈光,考了四次才進陸軍大學。
不過因為個子高(其實也才1米七多點)腿長,走路形象好看,畢業後當上了添黃的侍從武官,半生為黃國的面子工程添磚加瓦。一路混到51歲高齡,才因為惹火當時的陸相板垣徵四郎而被扔到山西達成初陣。
大約是長期遠離戰場的緣故,這貨跟一般鬼子差別很大,對戰俘頗為優待。也是這個有點古典的鬼子,在長沙城下成就了薛嶽的一世英名,作為軍事指揮官阿南兄弟確實有點乏善可陳,只能形容為一個有點楞的老實人。
一個無奈的陸軍大臣到了1945年4月,這倒黴孩子被抓去當了陸軍大臣,很多人都說他是日本最後一任陸軍大臣,其實這是個錯誤的印象,真正的末代陸軍大臣叫下村定才對。彼時鬼子的敗局已定,但阿南兄弟還能努力一下,來個本土決戰什麼的。
然而折騰一圈後,某個官職是添黃的傢伙在8月14日決定投降,阿南只能無語問蒼天,憋屈的在投降書上簽字。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以畑中健二為首的那幫陸軍瘋狗還準備來一次最後的瘋狂,他們特別渴望陸軍大臣的支援。
當政變軍人派出的聯絡人找到阿南惟幾時,這老兄正在寫遺書,聽說政變的訊息後只說了一句話,“把米內斬了”!所謂米內就是米內光政,時任海軍大臣,阿南兄弟不愧是陸軍馬鹿老大,臨時也得拉著海軍馬鹿陪葬......
一次艱難的自殺8月15日拂曉時分,寫完遺書的老實人走出了臥室,身上穿著天皇給的白襯衫,一手拿軍刀一手拿匕首,他準備來一次古典的切腹儀式。說實話切肚皮這種死法挺嘚兒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練掌握,畢竟沒法常常訓練。
阿南惟幾的訓練顯然不過關,首先這老兄選錯了工具,軍刀太長,割肚皮相當不靈活。其次他選錯了切法,自命硬漢的阿南大約不想用“一文字切”(在肚皮上橫割一刀,然後由介錯人砍掉腦袋)這麼LOW的方式,所以壓根就沒找介錯人。
除了一文字外,切腹還有“十文字切”(肚皮畫十字花)和“三文字切”(肚皮橫畫三刀),吐槽機推測這貨是想用十文字切,因為阿南惟幾的老師乃木希典就是這麼切的,據說死得相當舒坦。
然而在實踐中阿南同學卡了大臉,他從左肋下刀確實沒錯,但過長的軍刀在橫切的時候把胃給劃破了,想繼續右切推不動,想拔出來且那一豎還是拔不動,於是只能把刀向上方推,好好的十文字切變成了對號切......
完成這一系列痛苦的流程後,阿南發現一個很悲劇的事情,自己居然他喵還活著!他只好用另一隻手上的匕首扎自己脖子,希望捅穿大動脈結果自己,期間他還硬氣的拒絕了小舅子過來幫忙。
然而悲劇顯然有一定的持續性,匕首捅進脖子幾分鐘後他發現自己依然沒有死,壓根就沒捅進動脈。可憐的阿南跪在那搖晃了一小時,慢慢因失血過多暈倒在地,但他依然沒有死,出去辦事回來的小舅子實在受不了這麼殘暴的景象,把匕首在他脖子裡攪和了幾下,這倒黴蛋才如願以償的掛掉。
大體上說題主其實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阿南惟幾應該是在添黃《終戰詔書》釋出之前自殺的,鬼子戰敗後的任何事都和他沒關係了,他的命運在之前就已經終結,扯淡完畢。
-
3 # 使用者三半居士
裕仁決定無條件投降後,這個頑固到底的主戰派骨幹跪行在不理他的天皇后邊,自個把自個挑了,用日本的話說剖腹了。
-
4 # 平安讀歷史
長沙會戰可謂是抗日戰爭時期非常重要的幾次戰役,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除了最後一次之外,前幾次中國軍隊都取得了勝利,當時很好的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的戰爭。而四次長沙會戰中,日本十一軍的指揮官第一次是岡村寧次,中間兩次是阿南惟幾,最後一次是橫山勇。
阿南惟幾齣生於軍人世家,他的父親阿南尚和日本軍神乃木希典是至交好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背景,所以阿南惟幾在軍界和仕途上還是走得相當的順利。阿南惟幾開始就讀於廣島幼年陸軍學校,後來又進入了日本陸軍的最高學府陸軍大學。日本對學歷非常的崇拜,這個從日本平常的日劇中就可以看出來。作為日本軍人,如果沒有讀過陸軍大學,事實上就很難有大的出息,因為在日本當時有一種說法就是無將不是陸大出,沒有讀過陸軍大學的,基本上不可能當上將軍。
從陸軍大學出來之後,阿南惟幾當過參謀本部的人員,同時還當過駐外武官,後來在1929年的時候又被選為天皇的侍從武官。在二二六兵變的時候,他主張軍人不應該參政,所以毫無派系的他受到了重用,後來還進入陸軍省中擔任要職。只不過因為後來捲入了政治鬥爭,得罪了陸相板垣徵四郎,被踢出陸軍省,前往中國擔任109師團師團長。後來到了1939年,畑俊六出任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得以出任陸軍次官。
到了東條英機當上陸軍大臣之後,由於阿南惟幾和他之間不對付,所以被趕出陸軍省,到了中國戰場,擔任十一軍司令官。武漢會戰之後,抗日戰爭事實上進入了相持階段,當時日本在中國最強大的一個軍就是駐紮在武漢的第十一軍。之前崗村寧次擔任十一軍司令官的時候,就對湖南發動過進攻,不過沒有取得成功,阿南惟幾接任之後也展開了好幾次長沙會戰,但是都以失敗而告終。
雖然阿南惟幾屢戰屢敗,但是他由於對天皇非常的忠誠,所以得到了天皇乃至陸軍高層的信任,不但沒有惹上麻煩,反而還升為陸軍大將,並且升官為第二方面軍司令。可見有背景有人在哪裡都吃得開,阿南準幾因為本身就出生於軍人世家,同時還當過天皇的侍從武官,所以深受高層的信任。
阿南惟幾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當了末代的陸軍大臣,當時日本的形勢相當的不妙,只不過陸軍也還有很多頑固派,要求一億玉碎,把戰爭繼續進行下去。天皇和其他高層啟用他當陸軍大臣,就是為了讓他控制住陸軍,最後使日本得以無條件投降,而不至於引起太大的麻煩。阿南惟幾憑藉自己的努力完成了這一使命,只不過作為陸軍的一員,最終看到日本要無條件投降,他也無顏面見人,所以最終剖腹自盡。
如果他沒有自殺的話,憑藉他和天皇以及高層之間良好的關係,再加上他和東條英機不對付他,在戰後很可能不會有什麼事。
-
5 # 梓蕤
日本戰敗後,陸軍大臣阿南惟幾作為參與侵華戰爭的戰犯也迎來了慘淡的下場。
阿南惟幾齣身日本世家,其父親是日本內政部的一名高階官員,他從小在東京長大,就讀於日本軍人削尖腦袋都想進入的日本帝國陸軍學院第18班。畢業名校的阿南惟幾平步青雲,在1906年12月被任命為步兵中尉。1925年8月至12月,阿南惟幾被派往法國任武官。回到日本後,他被分配到第45步兵團,1928年8月任日軍司令員。在侵華戰爭中,阿南惟幾曾參與了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被薛嶽用天爐戰法打敗。
(阿南惟幾)
在日本戰敗前夕,阿南惟幾被鈴木貫太郎招攬進入其內閣。阿南惟幾曾是鈴木貫太郎的部下,他在1929年8月至1930年8月,擔任裕仁天皇的近身侍衛,而當時鈴木貫太郎是侍衛長官。日本戰敗前夕,狂熱的好戰份子還想著要與盟軍在日本本土進行決戰,甚至在日本天皇宣佈投降之時,還發動了意圖兵諫的宮城事件。
鈴木貫太郎任用阿南惟幾除了是他的部下比較放心外,鈴木貫太郎和海軍大臣米內光政都是主和的,古今中外無論是誰,戰前主和派都會被口誅筆伐,鈴木為了貫徹其既定目標,讓日本免於生靈塗炭,想用阿南惟幾麻痺日本狂熱的軍國份子的反彈。因為阿南惟幾也是主張本土決戰的支持者,但是他相對比較溫和。而且當時日軍的陸軍和海軍勢如水火,鈴木貫太郎出身海軍,為了平衡派系鬥爭,需要阿南惟幾作為日本陸軍的代表為其發言。
(鈴木內閣)
在日本電影《最漫長的一天》中,阿南惟幾被美化成忠義兩全的形象。但是正如華裔作家張純如所言,日本人在投降前故意銷燬、隱藏或偽造了他們大部分的戰時秘密檔案。作為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直言不諱地反對投降的想法,儘管他意識到日本在戰場上的損失,以及美國轟炸摧毀日本城市和工業能力,日軍資源匱乏已經無力迴天。但是即使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之後,阿南惟幾還是反對接受《波茨坦宣言》,他提議在日本本土進行困獸猶鬥,並認為日軍在造成盟軍的重大傷亡後,日本可能會以某種方式逃避投降,甚至保留它在海外佔領的土地。
(《最漫長的一天》裡的阿南惟幾)
為了嚇唬日本天皇,阿南惟幾還在內閣會議中認為盟國沒有保證天皇制度的誠意,而日軍的杉山,梅津兩大元帥贊同阿南的說法。這直接打到了裕仁和日本皇室的七寸,裕仁開始猶豫是否選擇投降。如果以裕仁的角度出發,以戰逼和是實現日本皇室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畢竟日軍還有與盟軍魚死網破的資本。不過這也意味著將日本軍民置於焚化爐中,內相木戶認為美英中蘇的四國照會只要求日本政府統治權力將隸屬於盟軍最高司令部,並不包含天皇的君權。
阿南惟幾的建議並不是毫無底氣,當時日本本土還擁有500萬本土軍隊,海外還有300萬軍隊。而殺紅了眼的日軍,在硫磺島戰役時,造成了美軍34%的傷亡率,盟軍在制定日本本土作戰的沒落行動中預估盟軍攻下日本本土要付出數百萬的傷亡。
(沒落行動中美軍的兩次登陸行動:奧林匹克行動登陸日本南部島嶼和九州島。小王冠行動登陸本州島。)
因此內閣會議結束時各方意見的投票結果陷入膠著,六大內閣大臣以3比3的票數打平。而阿南惟幾則堅持三個條件即日本自己處理裁軍問題和日本戰犯,以及不佔領日本。盟國拒絕接受日本提出的條件,在談不攏的情況下美軍使用了原子彈。
一名被俘的美國P-51Mustang戰鬥機飛行員在拷問下告訴日本人,美國擁有100枚原子彈,東京和京都將在未來幾天內被摧毀。但阿南惟幾判斷,美華人只有一枚原子彈。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美軍在原子彈的數量上確實是在唱空城計。實際上,美國要到8月19日左右才有第三枚原子彈彈,9月才有第四枚核彈。然而,日本領導層無法知道這一錯誤情報的不準確之處,並假定美國不僅有能力摧毀個別城市,但它甚至可能讓日本民族遭受滅頂之災。
在面對無法達成共識的內閣會議中,鈴木大約在8月10日的凌晨2點,要求裕仁在是戰是和兩種立場之間作出決定。與會者後來回憶說,裕仁說:“那些主張繼續抵抗的人告訴我,到6月,新的師將在東京以東的設防陣地上就位,為入侵者尋求登陸做好準備。現在是八月了,防禦工事還沒有完成。我忍住眼淚,同意在外相東鄉茂德概述的基礎上接受盟國宣言的提議。”
當天(8月10日)一早,日本外交部透過中立國瑞士向盟國發出電報,宣佈日本將接受《波茨坦宣言》,但不會接受任何會“損害天皇特權”的和平條件。而麥克阿瑟後來也力主同意日本的條件,這實際上意味著日本天皇制度仍然會繼續保留下去。
日本軍國主義者為做最後的努力,1945年8月12日深夜,年輕軍官的代表畑中健二與中校井田正孝,竹下正彥(阿南惟幾的妹夫)等,與阿南惟幾磋商,要求他盡一切可能阻止接受《波茨坦宣言》。但阿南惟幾拒絕表態他是否會幫助年輕軍官發動軍事政變。這些年輕軍官在8月13日和8月14日上午的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尋求日軍高層的支援,也就是說阿南惟幾事先知道他們的預謀。
(畑中健二)
在8月13日至14日的會議結束後不久,包括阿南惟幾在內的一批高階軍官聚集在附近的一個房間裡。氣氛異常詭譎,所有在場的人都擔心有可能發動政變來阻止投降,有些在場的人甚至考慮發動政變。在沉默之後,河邊虎四郎提議所有在場的高階軍官簽署一份協議,以執行天皇的投降命令,所有在場的高階軍官都簽署了這一協議。
8月14日21:30左右,畑中健二的叛軍啟動了他們的計劃。第一帝國衛隊的第二個團已經進入宮殿,但駐紮在那裡的營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大概是為了應對可能的叛亂提供額外的保護。但是,行動繼續進行。最初,畑中健二希望,只要佔領皇宮並顯示政變的開始,就能激勵其他軍隊起來反對投降的舉動。這一想法使他在沒有得到任何上級軍官的支援下,盲目樂觀地繼續實施這項計劃。
在天皇作出投降決定後,阿南惟幾的支持者建議他要麼投票反對投降,要麼辭職。但是,他命令追隨他的軍官們讓步,後來他對他的姐夫說:“作為一名日本士兵,我必須服從我的天皇。”就在這些年輕軍官行動的同時,阿南惟幾在8月14日與內閣其他成員簽署了投降檔案後,留下了一條資訊:“我以我的死,謙卑地為這一重大罪行向天皇謝罪。”
目前尚不清楚他所指的這一罪行是指輸掉戰爭還是參與政變,但是日本的學者普遍認為他最後的自殺可能是預先知道事情敗露後,對他的知情不報感到羞愧。而在他進行破腹自殺時,並沒有按照以往的儀式為了減少疼痛而進行介錯,活生生被斷腸的疼痛折磨致死。
而阿南惟幾的遺孀阿南綾子在其死後出家為尼,他的兒子阿南惟茂和阿南惟正都從政,而阿南惟茂在2001年至2006年期間擔任日本駐華大使。阿南惟幾符合日本觀念裡“忠君愛國”的形象,他死後更是被日本的軍國主義者捧上神壇,特別是在他的家鄉竹田市還為他立雕像。在東京靖國神社旁邊博物館裡,他的寶劍、濺滿鮮血的制服和遺書都在展出,用來為軍國主義招魂。
-
6 # 西府趙王爺
提起阿南惟幾,許多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就是長沙會戰了。其作為日軍第11軍司令官與中國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嶽將軍鬥法,最終敗在了薛嶽將軍的天爐戰法之下。此役,十萬日軍被殲滅,是珍珠港事件之後盟軍與日軍交戰的首次戰役勝利。
其不僅造就了抗日“戰神”的赫赫威名。更讓阿南惟幾成為了日軍面對盟軍的“首次戰敗者”,堪稱日本軍界的恥辱。
值得一提的是,戰敗後的阿南惟幾雖然被調離第11軍司令官,但他並沒有遭到懲罰,而是被調到新組建的日本第二方面軍任司令官。要知道在二戰日軍的作戰序列中,方面軍的編制可比軍要高一級。而且後來阿南惟幾還被晉升為陸軍大將,成為了日本軍界的一方巨擘。
那麼作為薛嶽將軍手下敗將的阿南惟畿到底有何來歷?居然在戰敗之後,還能得到晉升。
阿南惟幾的家庭背景挺不錯的,父親阿南尚當過九州大分縣的內政官,和日本軍界名宿乃木希典是好友。這個乃木希典可是個狠人,其乃是皇孫裕仁的導師,在當時被日本人奉為“軍神”。
當然,這倒不是因為乃木希典用兵有多厲害,而是他所彰顯出來的那種忠君報國的精神。乃木希典打仗其實挺一般的,以蠻幹死板著稱,在日俄戰爭中,以“肉彈”戰術攻克旅順,把數萬具日軍士兵的屍體,扔在了旅順要塞203高地當鋪路石,一度被同行稱為“愚將”。
但是,在這場戰役中,乃木希典親手將自己的次子送上了戰場,並看著他死在了203高地,如果算上之前戰死的長子,乃木希典已經有兩個兒子戰死了。
正是因為如此,回國之後的乃木希典不僅沒有受到懲罰,反而被委以重任。而他所表現出來的忠誠和悍勇,也被廣為宣傳,受到日本民眾的狂熱追捧,成為了與東鄉平八郎齊名的日本軍神。後來乃木希典在明治天皇去世後,同其妻剖腹殉節,更是成為日本人心目中一座豐碑。
阿南惟幾一直視乃木希典為偶像,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被其所影響。阿南惟幾其實並沒有太多軍事上天賦,而他的家庭背景也無需讓他走上戰場。但有一天,乃木希典來他們家做客,當面誇了一下還在上中學的阿南惟幾。稱有子如此,不枉生平,這樣的孩子不去參軍可惜了。
於是一顆種子就在阿南惟幾的心中種下了,他想要成為乃木希典那樣的人。於是阿南惟幾開始走上了從軍的道路。他先去了廣島陸軍幼年學校,畢業後又到陸軍士官學校深造,畢業之後又來到了陸軍中央幼年學校。
不過,這些地方都只是培養基層指揮人員,阿南惟幾都快三十歲了,還只是大尉軍銜。在沒有戰功的前提下,阿南惟幾想要憑此走上偶像的道路,顯然是痴人說夢。在當時的日本陸軍,想要成為高階指揮員,最大的捷徑便是去日本陸軍大學深造。然而阿南惟幾口齒不太伶俐,一連考了三次,口試都被刷了下來,直到第四次才考上了陸大30期,畢業時成績也挺一般,排在同屆60位同學中的第18名,只能算是中上。
從陸大畢業之後的十年時間裡,阿南惟幾履歷也算豐富,當過參謀、出使過法國,也擔任過連隊指揮官。但他並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軍銜也一直停留在中佐。雖然在同屆中不算落後,但也不算出眾。要知道,此時的阿南惟幾已經四十多歲了,乃木希典在他這個年紀早就已經是少將了。
阿南惟幾人生真正的轉折點是在1929年,他被選入皇宮,成為裕仁的侍從武官,大致相當於咱們古代皇帝的御前侍衛,由此抱上了天皇這隻大腿。至於為什麼會選阿南惟幾?有說法稱是因為他身材好,人長得高,腿又長,走起路來特別威風。但是我想,或許這背後有著其偶像乃木希典的作用在裡面。雖然此時乃木希典已經去世多年,但其生前畢竟是裕仁的導師。
當然,這並不重要,對於阿南惟幾來說,侍從武官這個身份讓他得到了一個近水樓臺的優勢。就好比當年的和珅,不就是因為給乾隆皇帝當侍衛,才得以平步青雲嗎?更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侍從武官長是日本海軍名宿鈴木貫太郎,其在後來擔任了日本首相,並推薦阿南惟幾當了陸軍大臣。
阿南惟幾去皇宮鍍金後,立馬就不一樣了,第二年就晉升大佐。出來之後歷任陸軍省兵務局長,人事局長等要職務,並且在1938年晉升為中將,那時他已經51歲了。
不過,令阿南惟幾比較遺憾的,其任職大都在機關單位,少有領兵的機會,更不要說上戰場了。1938年底,阿南惟幾以日軍第109師團長的身份來到了中國戰場,那時候的他是屬於被下放。之前他因為反對載仁親王主持參謀總部,觸怒了陸相板垣徵四郎,結果遭到了懲罰。
不過沒有多久,板垣下臺,阿南惟幾又被調回了日本。直到1941年4月,阿南惟畿才又以日軍第11軍司令官的身份,來到中國。此前,第11軍因為園部和一郎的瞎指揮在上高會戰大敗於羅卓英將軍,日軍急需一場新的勝利。而身居高位,卻沒打過什麼仗的阿南惟幾,同樣急切的想要表現自己的軍事才能,於是在1941年9月發動了第二次長沙會戰。
阿南惟幾在此戰中的表現還算不錯,雖然最終還是退了,但其重創了第九戰區,一度攻佔長沙,並追擊到株洲。首戰得利的阿南惟幾志得意滿,力排眾議,於1941年12月再度從湘北進攻長沙。然而此次薛嶽將軍和第九戰區吸取了教訓,部署得當,並抓住阿南惟幾求勝心切的心理,佈下天爐陣,誘敵深入,最終將日軍引入了包圍圈,並且一舉殲之。日軍第十一軍遭受重創。
長沙第三次會戰的失利,阿南惟幾是需要負很大責任的。首先他枉顧長沙地區的地形劣勢,輕敵冒進。後又在進攻長沙不克的情況下,又不肯立即退兵,導致日軍慘遭合圍,最終大敗而歸。
但是,裕仁並沒有懲罰阿南惟幾,就如同當年乃木希典在旅順口損失慘重,明治天皇也沒有懲罰他一樣。因為裕仁很清楚,阿南惟幾是和乃木希典一樣的人,忠誠無二。如果因為長沙會戰的失利降罪於他,那麼他很可能為了武士的榮譽自裁。
所以,阿南惟幾在長沙會戰失利之後,並沒有被立即撤職,而是繼續擔任11軍的司令官,直到半年轉任在東北關東軍的第2方面軍司令。並且在後來去到新幾內亞戰場,參與對抗美澳聯軍的反攻作戰。當然了,在那裡阿南惟幾打得更不好,幾乎是被美澳聯軍壓在地上錘。
當然了,儘管阿南惟幾一如既往的表現不佳,但因為他的忠誠,裕仁依舊保持對他的信任。1945年鈴木貫太郎擔任首相組閣,阿南惟幾成為新內閣的陸軍大臣。此時的日本已經敗像盡顯,但是阿南惟幾並不接受失敗,他想成為凱旋的乃木希典,而不是投降的戰犯。
所以他一直反對接受《波茨坦公告》,反對向盟軍無條件投降。阿南惟幾力主進行本土決戰,“一億玉碎”的口號就屬他喊得最厲害。不過最終裕仁還是宣佈無條件投降了,而阿南惟幾所謂的偶像夢,也宣告破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阿南惟幾反對無條件投降,但他並沒有忤逆裕仁天皇。當時日本陸軍的一群“少壯派”軍官,找到阿南惟幾,企圖發起軍事政變,阻止日軍投降,但阿南惟幾拒絕了。
阿南惟幾拒絕政變,自然不是為了他自己,而是因為他的忠誠,本著“軍人只有服從”的原則,他不會反對裕仁的決定。當然,在他拒絕的那一刻,其實也對自己的生死做出了選擇。
1945年8月15日的凌晨,也就是裕仁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前一天晚上,阿南惟幾在家中切腹自盡。值得一提的是,阿南惟幾此次的自盡並沒有找介錯人,他是硬生生用軍刀剖腹,而這樣的死法一時半會兒是死不掉的,阿南惟幾倒在血泊中一個多小時還沒有嚥氣。最終還是一名軍醫,給他打了一針,這才幫他在平靜中死去。
關於阿南惟幾的自盡,後世一般認為是畏罪,因為阿南惟幾曾在戰場上使用毒氣,違反了規定,少說也是個乙級戰犯。但從他的自盡方式來看,除了畏罪以外,應該也有自己的原因。或許正如他的偶像乃木希典一樣,這也算是一種殉節吧。
-
7 # 歲月是一條河流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召開御前會議,拒絕了主戰派阿南惟幾等人提出的“一億國民總玉碎”的“本土決戰”計劃,決定投降。時任陸軍大臣阿南惟幾無限絕望,於次日切腹自盡。
阿南惟幾生於東京,父親阿南尚與被日本人奉為“軍神”的乃木希典是至交。少年阿南惟幾很受乃木希典的賞識,認為他是從軍的好料子。在乃木的建議下,阿南惟幾進入廣島陸軍幼年軍校學習。後歷經四次考試,終於考入日本陸軍大學。畢業後任參謀本部員、軍令部參謀、駐外武官等職。1929年被選拔為天皇的侍從武官,成為御前親兵。
1934年,阿南惟己出任東京陸軍幼年軍校校長。二二六事變時,他主張軍人不應參政,毫無派系紛爭的他受到重用,出任陸軍省兵務局長、人事局長等職。但好景不長,在軍界的派系爭鬥中,他反對秩父宮雍仁親王(裕仁天皇之弟)出任參謀總部,得罪了時任陸軍大臣板垣徵四郎,被踢出陸軍省,外派到中國山西任109師團長。1939年畑俊六接替板垣任陸軍大臣,阿南惟己重返陸軍省擔任陸軍次官。
畑俊六辭去陸相後,東機英機繼任。阿南惟己與其意見相左,赴華出任第11軍司令,指揮第二次長沙會戰。這場戰役歷時月餘,敵我雙方損失都較大,但挫敗了敵人消滅第9戰區主力的圖謀。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阿南惟己部陷入薛嶽的“天爐陣”,在長沙城下被合圍,損失慘重。
1942年7月,阿南惟幾任東關軍第2方面軍司令,後隨方面軍調至新幾內亞戰場。1944年出任航空本部長。1945年4月,在鈴木貫太郎內閣中任陸軍大臣。他極力反對日軍無條件投降,頑固堅持本土決戰。在裕仁天皇決定投降後,絕望切腹,痛苦死去。
-
8 # 經武歷史講堂
其實這個問題很麻煩,阿南惟幾是1945年8月15日清晨切腹自殺的。
當時的日本算不算戰敗呢?我們認為當時日本是戰敗了,因為8月14日晚日本天皇宣讀了《終戰詔書》。但有些日本人並不這麼認為,因為這份詔書從頭到尾都沒有說日本戰敗了,只是說天皇不忍心黎民塗炭,宣佈終止戰爭。
如果按照日軍在投降條約簽字的日子算是日本投降的話,阿南惟幾實際上並沒有活到日本戰敗。
不管怎麼說,阿南惟幾死了,對華人來說,算是報仇吧。畢竟阿南惟幾在中國戰場上還是頗有建樹的,甚至戰神薛嶽都在他那裡吃過虧。
今天我們在看這段歷史的時候,不免有些悲涼。阿南惟幾為什麼選擇赴死?並不僅僅是因為日本戰敗了,更多的是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上,天皇責問阿南惟幾:“在美軍面前,陸軍守住哪座島嶼了。”其實這是一個傳統的中國思想“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個日本人,活的很像華人,而且是有氣節的華人。
阿南惟幾拒絕了副官和自己一起剖腹的請求,告訴他“為了日本的明天活下去”,然後穿著天皇賜的白襯衫,用武士的方式切腹。
阿南惟幾拒絕了副官給自己補刀,堅持自己死去,死後才由自己的副官給“戒錯”。
-
9 # 愛之育之
最忠實的天皇擁者,也是強硬的主戰派頭目。
御前會議,天皇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承認戰敗。
阿南惟幾,儘管心有不甘,但還是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天皇的決定,向陸軍釋出投降令。
隨後自裁,追隨軍國主義的陰魂而去。
#凌遠長著#
-
10 # 賽門之略
臭名昭著的侵華日軍第十一軍曾是侵略中國的中堅力量,日本陸軍大將岡村寧次曾擔任首任指揮官,曾在萬家嶺和第一次長沙會戰中遭到挫敗;抗日名將張自忠就犧牲於第二任長官原部和一郎指揮的棗宜會戰中;第三任就是阿南惟幾、對決第九司令長官戰神薛嶽,指揮過第二次和第三次長沙會戰,其中第三次長沙會戰第十一軍遭到了薛嶽重創。
阿南惟幾畢業於日本陸軍大學,常年在鈴木貫太郎內閣大臣和日本天皇侍從室下任職,對天皇和內閣大臣極為忠誠,深得領導層的信任,而得以步步高昇。第三次長沙會戰擅自孤軍深入而遭致慘敗,對於極端軍國主義的日本,阿南惟幾不但沒被降職,反而晉升了陸軍大將,可見其在日本軍部後臺的強硬,以致於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時得到主戰派的擁護。
1945年日本投降前,阿南惟幾任最後一位陸軍大臣。在日本天皇接到盟國聯合釋出的《波茨坦公告》、督促日本無條件投降時,日本天皇召開了最後一次御前會議,並決定接受盟國的無條件投降,但遭到了阿南惟幾主戰派的強烈反對,而極力支援一億玉碎、本土作戰計劃。
日本天皇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後,日本主戰派軍官試圖發動軍事政變,寧可戰死也決不投降,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給人類犯下的罪行,是逃不過正義的懲罰,所以不斷請阿南惟幾齣面主持大局。阿南惟幾雖心有餘而力不足,以軍人服從命令為天職拒絕了主戰派的要求,並出於對天皇的忠誠極力反對軍事政變。
由於日本天皇拒絕了阿南惟幾等人狂熱分子的“一億玉碎、本土作戰”計劃,最後一位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已經無力迴天,因不願聽到天皇宣讀投降書,於1945年8月14日決定為天皇最後一次盡忠選擇了剖腹自殺,結束了自己一生的罪行。阿南惟幾也是日軍剖腹自殺軍銜最高的一位軍人。
-
11 # 大霖論歷史
日本陸軍大將、天皇侍從武官的阿南惟幾是一位堅決效忠天皇的典型職業軍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先後與中國軍隊、美澳盟軍作戰,立下過赫赫戰功。
進入1945年,時任日本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幾明知日本軍國主義的喪鐘已經敲響,作為忠實於天皇的帝國軍人,阿南惟幾絕對沒有向盟軍投降的習慣,更沒指望盟軍會饒他不死,因此和其他軍國主義分子一樣堅決主張與盟軍血戰到底。而此時的裕仁天皇則認為“只要還留下一點種子,今後還有復興的希望”決定停止抵抗,無條件投降。
1945年8月14日晚上九時,日本內閣會議通過了天皇起草的投降詔書。11時,日本政府向同盟國通電錶示執行《波茨坦公告》並向亞太各個戰場的日軍部隊下達放下武器、停止抵抗的命令。
15日凌晨1時30分,絕望中的阿南惟幾大將在寫下遺書後決定以一死奉謝大罪。然後穿上還是當年擔任侍從武官時天皇賜給他的服裝,面對著皇宮方向,以標準的日本武士切腹禮,舉起太刀切腹自殺。按照武士切腹的傳統,血留到榻榻米上就意味著自己沒有過錯,阿南惟幾把太刀插進腹部時上下扭轉,血流了出來。這一痛苦的切腹流程過後,阿南惟幾依然沒有死,於是再準備用匕首刺向自己的喉部。他的小舅子竹下中佐聞訊趕來,跪在他身邊,聲淚俱下的問道:“需要幫忙嗎?”阿南惟幾哼了一句:“沒有必要。”說罷將匕首刺進喉嚨,卻沒有傷及靜脈,痛苦的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魁梧的身軀還在抽搐著。
直到次日清晨7時,一位軍醫給他打了一針,經歷了死前巨大折磨後的阿南惟幾才平靜的死去了。
-
12 # 逸聞軼事
阿南惟幾51歲才走上戰場,在此之前一直是日本天皇的侍從武官,侍從武官相當於秘書,主要是負責傳達和上奏軍事情報的工作,另一個要求是必須對天皇絕對的忠誠。
但他因為某些原因反對昭和天皇的弟弟,觸怒了當時的陸相板垣徵四郎,阿南惟幾遂外放到中國山西,擔任日本第109師團長。
他這麼大年齡了,第一次上戰場,被很多同僚瞧不起,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他用5個大隊圍殲了山西軍五個師,還俘虜了2000名山西軍官兵,這是他驕傲的資本,初入戰場的阿南惟幾不像其他日本軍官一樣慘無人道,他像朋友一樣對待這些俘虜,對於死者更是樹碑祭奠。
可是沒幾年,他的本性便暴露了出來,我們都知道,日本在侵華時期動用了生化武器,731部隊更是臭名昭著,被毒氣彈肆虐過的地方簡直不忍直視,而阿南惟幾年後在山西、長沙、宜昌等地使用毒氣彈,他為自己找的藉口是:如果不放毒氣彈,就不能擊退中國軍隊的進攻。
這樣的理由也只有他想得出了,用了便是用了,藉口何來藉口呢?日本違反日內瓦公約也不是一次兩次,槍殺俘虜這些都是。
1941年4月,阿南惟幾接任武漢地區第11軍司令,後來在第二次長沙會戰中,擊敗了薛嶽將軍,第三次長沙會戰中因為輕敵冒進,被薛嶽將軍用“天爐戰法”擊敗,薛嶽將軍被譽為是“抗戰中消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將領”,阿南惟幾能打敗一次,說明其能力還是有的。
1942年7月,阿南惟幾升任關東軍第二方面軍司令。
1943年5月晉升大將,轉戰新幾內亞。
1944年12月擔任航空總監和航空本部長。
1945年初,日本時刻面臨戰敗的到來,阿南惟幾是堅定的主戰派,他建議本土決戰,但是沒有被採納。
日本高層決定投降對於他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並且阿南惟幾光是動用毒氣彈這個罪名,就足以定為乙級戰犯,所以他和很多日本軍官一樣,切腹自殺。
據統計,日本軍官自殺人數有527人,陸軍大將5人,中將11人,少將6人,大佐16人。
-
13 # 世界真的很大
1945年8月15日清晨,阿南惟幾在家中剖腹自殺。他的妹夫要充當他的介錯,被拒絕。阿南惟幾認為。如果自己剖腹不當造成了痛苦,也是對自己應有的懲罰。但是,他的自殺乾脆利落,刀子刺進身體很快絕命。
他留下的絕命書如下:我以死,為我所犯下的罪行,謙恭地向天皇陛下謝罪。他死後葬在東京郊外陵園,自殺時所用的刀和身穿的衣服,由日本軍事博物館收藏。阿南惟幾有五子一女,小兒子阿南惟茂,2001年至2006年間,任日本駐中國大使。
出生於1887年的阿南惟已,191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參謀學院,隨即進入帝國陸軍參謀本部工作,1922年升為少校。1923年至1925年間,他任日本庫頁島遠征軍參謀長。離開庫頁島後,他遠赴歐洲,擔任駐法國大使館的武官。
中日戰爭爆發後,他短暫赴中國作戰,隨後被召回日本,在近衛內閣中先後任任戰爭部軍事管理局局長、副部長。他和東條英機關係密切,同屬軍方死硬主戰派。1941年,他再次來到中國,率軍先後在華中地區和東北地區作戰。
1944年12月回到日本後,他成為最高戰爭委員會4名成員之一。第二年4月,他被鈴木首相任命為戰爭部部長。雖然此時他已深知,日本的國力再也無力支援一場戰爭,日本戰敗已不可避免,但他依然直言不諱地反對投降。
美國在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後, 阿南惟幾拒絕接受盟國的《波茨坦公告》,堅稱絕不無條件投降,而是要透過在本土的大規模作戰,給美軍以重創讓美華人接受日本的條件,包括繼續擁有日本已經獲得的領土等等。
8月14日,他和其他內閣成員參加了御前會議。日本天皇最終沒有采納他及主戰派的意見,宣佈以無條件投降來結束戰爭。在天皇的堅持下,與會人員一起簽署了日本投降的相關檔案後,阿南惟已回到自己在戰爭部的辦公室。
他把天皇的決定告訴了戰爭部的同僚們,要他們必須服從。阿南惟幾的支持者建議他,要麼辭職,要麼發動政變來反對無條件投降。但阿南惟幾既沒有辭職也沒有參加政變,他拒絕採取任何行動。他的態度,也是8月14日夜日本少壯派軍官們政變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後他離開自己的辦公室, 回到家中。他對妹夫說,“作為一名軍人,我只能服從我的皇帝”。 第二天一大早,他將匕首刺進自己的身體。幾個小時後,日本天皇透過廣播,向全體日本國民釋出了投降詔書。
-
14 # 傳奇歷史觀
阿南惟幾其實資質平庸,他考了三次才考上了日本陸軍學校。他最後能夠成為陸軍大臣,靠的就是對日本天皇的忠臣。在統治者眼裡,忠誠有時候確實比能力更重要。據說阿南惟幾在每天用早飯前,都會向日本天皇的畫像朝拜,這事還曾經受到了日本天皇的嘉獎。
阿南惟幾年輕時長得十分有氣質,因此他之後被挑為日本天皇的侍衛武官,這段經歷對於他日後的提升起了很重大的作用。正是因為這段經歷,他成功接觸到了日本天皇並且受到了其絕對的信任。在所有侍衛武官裡,阿南惟幾最受日本天皇的信任,日本天皇去哪基本都會讓阿南惟幾隨行。
後來阿南惟幾因為長相出眾受到一位日本皇室女性的青睞,為了避嫌,他很聰明的向日本天皇提出要去基層鍛鍊的想法,於是被這樣來到了中國。他因為曾經擔任過日本天皇的侍衛武官,又十分受其信任,因此很快被提拔的很快,許多日本陸軍軍官都爭著搶著要討好這位曾經的侍衛武官。
阿南惟幾在中國遭受了的最大失敗應該就是長沙會戰大敗了,因為他遇到了名將薛嶽。在第三次長沙會戰中,薛嶽利用阿南惟幾的冒進,調集三十萬大軍圍攻阿南惟幾,打得阿南惟幾大敗而逃。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阿南惟幾受不了這一結果,在家中破腹自盡,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就這麼結束了生命。
-
15 # 東瀛遊俠
陸軍大將阿南惟幾在1945年8月15日,天皇宣佈投降當天切腹自盡,自以為死得其所,因其崇拜為天皇追腹的乃木希典,戰後日本右翼稱其為“乃木魂”的繼承者。
阿南惟幾1887年出生於東京,先後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之後歷任侍從武官、東京陸軍幼年學校校長、陸軍省兵務局長、陸軍次官等。1945年鈴木貫太郎內閣期間任陸軍大臣。
阿南惟幾在青少年時期曾經見過當時是日俄戰爭英雄的乃木希典,成為陸軍將校據說也是受到乃木的鼓勵,所以他將乃木希典視為終生的導師。阿南惟幾在日本陸軍中資質平庸,光考陸軍大學校就失敗了三次,和精英差距甚遠。不過他以篤實、清廉著稱,頗有舊時代武士的氣質,也讓他多少顯得與眾不同吧。本來按照他的資歷根本爬不到陸軍的高層,但是因為和他同時代的軍人關心政治的太多,皇道派和統制派對立尖銳,乃至發生了二·二六事件,軍部內耗嚴重。二二六事件牽連了太多陸軍將校,很多人不是被革職就是降級,陸軍中央一下空出了許多位置。而且,在選拔新的將校時對於是否參與政治的審查格外嚴格,阿南惟幾就是這樣“矬子裡拔將軍”被軍部上層起用了。
1945年4月成立的鈴木貫太郎內閣中被選為陸軍大臣,這時已經臨近終戰了,日本也開始進入戰後和平探索的階段,但阿南惟幾在這時成為了徹底抵抗派的代表,與主和派尖銳對立。而且,在8月15日天皇宣佈投降的玉音放送前選擇刨腹自殺。據說在自殺前曾拜訪鈴木貫太郎,勸說抵抗到底未果之後,留下“日本必將復興”的話後揚長而去。他的遺書中寫著“一死以謝大罪”,至於“大罪”是指什麼,戰後有不同的討論,大概是無視天皇的旨意拒不投降吧。
-
16 # 貓眼觀史
寫之前先說個發生在日本天皇投降時的故事。
當年日本投降後,美國將領麥克阿瑟剛見到日本裕仁天皇時,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說日本將領失敗後切腹都是由你們天皇提出來的,現如今你們失敗了,怎麼你不切腹呢?沒想到裕仁天皇說:“我又沒讓他們切腹,日本這種自古以來的軍國主義思想我本來就不同意。”
(裕仁天皇)
要知道當時日本投降時任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幾就是切腹自殺的,要是他聽到天皇這麼說,怕是會夜晚找他去。
其實在日本投降後,阿南惟幾的命運挺悲慘的,阿南惟幾絕對是一個軍國主義狂熱分子,就在1945年的時候,日本面臨失敗的境地,當時鈴木貫太郎要求阿南惟幾擔任陸軍大臣,阿南惟幾非常反對《波茨坦公告》,反對無條件投降,甚至決定實施本土決戰。
(阿南惟幾)
有人說如果當時進行本土決戰,日本這個國家恐怕現在就沒了,但是當時裕仁天皇下令,並聲稱投降,釋出了投降詔書,阿南惟幾雖然一萬個不願意,但是沒辦法,自己對天皇一直都很忠誠,發動軍事叛亂肯定是不可能的。
(投降詔書)
所以在內閣會議結束後,阿南惟幾先是送給了鈴木貫太郎一盒雪茄,畢竟鈴木貫太郎很器重他,其實阿南惟幾內心非常的矛盾,又想實施本土決戰,可是天皇決定投降,自己又不想背叛天皇發動叛變,所以在日本宣佈投降的前一天,阿南惟幾切腹自殺了。
要說阿南惟幾的自殺也並不成功,著實痛苦,為什麼?且聽我一一道來。阿南惟幾走到自己的房間,心情非常沮喪,不久站起身來,將房門拉上,然後抽出隨身攜帶的佩刀,用布不斷的擦拭,擦拭到佩刀發光發亮,沒有一絲的灰塵。
然後放下佩刀,拿出紙筆,開始寫遺書。
1945年8月15日凌晨一點半,阿南惟幾的小舅子來拜訪,當時的阿南惟幾一邊書寫遺書,一邊落淚,還向小舅子說自己想要以死謝罪,決不投降。阿南惟幾拿了幾瓶酒和一些下酒菜,兩人也是聊了很久,在這個過程中小舅子並沒有阻止阿南惟幾自殺的意思。
到了清晨四五點的樣子,阿南惟幾將小舅子站在門外,自己換好天皇賜給他的衣服,然後走到臥室的走廊,並將兒子的遺像擺好,身邊放了兩把刀,一把佩刀,一把短匕首。
緊接著阿南惟幾長嘆一聲,用佩刀刺入左肋骨下面的腹肌,把刀遽然向右轉,割破胃臟,然後向上猛切。
一番操作之後,按理來說過不了多久就會去世,可是阿南惟幾發現自己並沒有要死的跡象,然後又拿起旁邊的匕首,在脖子上尋找動脈。
當時身邊的小舅子問他要不要幫忙,阿南惟幾說不用,然後就將自己頸部割破,但是依然沒有傷到動脈,小舅子只見阿南惟幾在地上一直抽搐,一個小時之後昏死在地上,人已經失去意識,但是身體卻還在動。
小舅子原本是等阿南惟幾徹底去世,可是阿南惟幾一直都在抽搐,到了清晨7點,一個軍官找來了軍醫,最後還是給了他一針,阿南惟幾這才徹底死去,時年58歲。
在當時的日本,有很多軍國主義分子都是這樣自殺的,因為他們認為投降是恥辱的,但是又不想背叛天皇,最後只能切腹自殺。
以上就是阿南惟幾在日本投降後的命運。
-
17 # 大都市小保安
日本天皇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向中美英蘇等國投降後,作為陸軍大臣的阿南惟幾就剖腹自殺了。由於不肯要介錯幫忙,所以阿南惟幾死得非常痛苦,痛了幾個小時才死去。
-
18 # 諶人
阿南惟幾切腹自殺了!
在日本裕仁天皇透過廣播宣佈日本投降前,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選擇了自殺身亡。
阿南惟幾是日本陸軍主戰派。
當時日本已經無力繼續打下去了,可日本強硬軍國主義勢力仍叫囂抵抗到底,不惜“一億玉碎” “焦土抗戰”。阿南惟幾作為陸軍最高長官,是堅定的寧可戰死、絕不投降的主戰派。
但阿南惟幾無限忠於天皇,他不能違背天皇決定投降的意願。
忠於天皇,是日本軍人的天職。阿南惟幾作為天皇的御前衛士出身,當然對天皇忠貞不二。
當日本大本營召開最後一次御前會議,裕仁天皇決定向美中英無條件投降後,阿南惟幾雖不情願,但只能服從和接受。
阿南惟幾回到陸軍部講臺,給軍官們訓話;“天皇已決定結束戰爭,所以大家要遵從天皇旨意,你們身為軍官,要面對現實,一死不能百了。你們得活下去,就是吃草,睡在岩石荊棘上也要活下去。”阿南惟幾的訓話撲滅了日本陸軍高層發動軍事政變的可能性。
但阿南惟幾在最後時刻選擇了切腹自殺。
在8月15日將要廣播天皇宣讀投降詔書前,阿南惟幾在8月14日下午回到了他位於國會大廈附近簡樸住所中,他的妻弟竹內中佐上門探望,發現姐夫正在準備切腹自殺事宜。
竹內中佐當然不能阻止阿南惟幾大將的行為,只能與姐夫慢慢喝起告別酒,阿南惟幾告誡竹內,若他切腹不順利,請他仁慈的補一刀,並幫他把軍裝穿上。
15日凌晨,阿南惟幾將匕首插入下腹,向右、向上各拉了一刀,據說這是最痛的切腹,最能體現武士忍者的意志。
隨後,竹內進入了阿南惟幾自殺房間,看見阿南惟幾跪在地上遲遲不能斷氣。於是,他拔出姐夫腹部的匕首,將其捅入姐夫的後頸脖裡,然後再將阿南惟幾掛滿勳章的軍服覆蓋在其屍體上。
為此,阿南惟幾最終逃過了《東京審判》。
回覆列表
日本投降的當天,自知大勢已去的阿南惟幾在家中畏罪自盡,不過自盡的過程很不順利,兩次動手都沒死成,最後還是在小舅子的幫助下才“自殺”死去。
阿南惟幾是日本最後一任陸軍大臣,而且是在日本敗局已定的1945年4月匆忙上任。阿南惟幾曾參與入侵中國(時任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參與兩次長沙會戰)、荷屬東印度(即今印尼)和新幾內亞,於1943年晉升大將。與二戰時期日本臭名昭著的陸軍名將岡村寧次、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等人不同,阿南惟幾在軍事上表現平平,但卻是一個不參與任何派系的清流。眾所周知,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與陸軍各自為政互看不順眼,而即便是在陸軍與海軍內部,也各自分化出不同的派系山頭。而阿南惟幾,對軍界、政界的派系之爭毫無興趣,而是一門心思效忠天皇。在天皇還沒有從神壇跌下來的那個時代,阿南惟幾的愚忠思想,也為他後來固執的選擇剖腹自盡埋下了伏筆。
(長沙會戰時期的中日雙方主將,阿南惟幾時任日本第11軍司令官)
日本敗局已定,特別是美國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後,日本國內幾乎是哀鴻遍野,人心惶惶,連裕仁天皇都失去了抵抗的決心,但冥頑不靈的阿南惟幾仍然固執己見,希望天皇能帶領國民死守本土,不過,他的本土決戰想法已經無法改變日本投降的事實,裕仁天皇決定在8月15日這一天以廣播的形式向國民宣讀投降書。8月14日晚上,參加了投降前最後一場御前會議的阿南惟幾沮喪的從皇宮走出來,此時的他已經下定決心為天皇而死,以剖腹自盡明志。
8月15日凌晨1點30分,正在位剖腹做最後準備的阿南惟幾,家裡突然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妻弟竹下正彥,阿南惟幾搞了些酒菜與竹下正彥共飲,一邊說起自己曾經的輝煌履歷,一邊又為日本的投降感到痛心惋惜,並對他吐露了自己要為天皇和國民剖腹謝罪的想法。竹下正彥沒有勸阻他的做法,反而決定留下來見證他的“壯舉”。
(阿南惟幾剖腹自盡)
一番把盞交談後,竹下正彥退出房間守在房外,阿南惟幾則拿出武士刀朝自己的腹部剖去,第一次剖腹因為刀口太淺,阿南惟幾隻感到些疼痛,於是又實施了二度剖腹,這一次雖然流血不止,可是他始終都沒有嚥氣,一直捱到早上7點多,阿南惟幾仍然在房間裡痛苦的掙扎。
竹下正彥見阿南惟幾一心求死,但是剖腹相當不成功,又不忍心看他這麼痛苦,便叫來軍醫打了一針,給了阿南惟幾一個痛快。而阿南惟幾留下的遺言後面所填的日期是1945年8月14日,對此他對竹下正彥解釋道:“天皇的詔書將在中午12點播出,我聽了會受不了。”
阿南惟幾選擇在裕仁天皇宣佈投降前夜剖腹自盡,除了其頑固的為天皇愚忠而死,還有一個原因便是希望透過自盡來逃避二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對他的審判,這個罪行累累,手上沾滿了無數人鮮血的軍國主義分子,以這種方式逃過了世界人民對他的終極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