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心音樂心理

    成長自我~是關鍵…

    1. 缺愛~說到底 是一種感受… 一直躺在那裡(封閉) 等著愛出現(補償沉溺 回縮在精神的子宮裡)… 只是一個心靈“靜止”的藉口和理由…

    只有主動推開門走出來~ 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2. 想戀愛沒有合適的~這裡的“戀愛” 充其量 只是替代“原生家庭”重要他人的另一個樣子~不會是真正意義的戀愛… 當然 沒有合適的~

    誰會在戀愛的名義下 把一個子宮裡的“嬰兒”抱持哺育到成為“愛人”…?!

    自我餵養 是一個可以試試的方法 ~

    自己愛自己 自己陪著自己長大(降低對他人的期待)… 當長到適合戀愛的年齡(心理年齡成長會很快)… 自會有“適合”的另一半出現…

    屆時 就可以走入正義意義的戀愛啦…

    3. 想脫離原生家庭脫離不了~

    嬰兒哭鬧 然後抱住奶瓶的時候 … 是有“獲益”的 … 重複這樣的行為 簡單又安全… 怎麼離得開…!

    自己放掉奶瓶 進入自主餐食/ 自主供餐/ 自主選餐…模式 自然就離開啦…

    成人有心理問題的時候~常見的 最直接 最 “安全”的模式~ 就是“退回子宮”~心理退行…

    心理動力視角的解讀 隱喻多了些…

    祝新年快樂 !

    早點推開門 長大…

  • 2 # 沉默中的太陽

    首先要問問自己受委屈,能忍受多大限度,其次追求自由對你來說重要不重要,這兩者之間就是你的《答案》所以遇見問題多問問自己,而不是問別人,無能之人問天下,能力之人問自己

  • 3 # 菜鳥人生

    現在不管是男生或者女生,經歷過一次次傷害心都容易變成石頭,很難開啟。個人建議可以出門看看風景,走一走,放鬆一下心情,要開啟心扉,或者就是讀讀書,增加一下自己的閱歷;書中自有黃金屋,肯定有你用的到的地方。

  • 4 # 你笑起來真好看話心理

    回答;你的問題在於,缺愛,缺乏安全感,自我認知度低。三種心理。

    首先,第一個,因為缺愛,沒有得到過愛,所以在內心會有一種條件反射,非常渴望愛,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去信任別人,如何去愛別人,也害怕別人會傷害自己。

    然後,缺愛的另外一個方面,缺乏安全感,導致自卑,和外界的交流少,社會閱歷,識人能力也會比較缺乏,如果喜歡一個人之後,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因為非常渴望愛,會喜歡圍繞對方的生活而轉,失去自我。

    討好型人格的特點;1、害怕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2、喜歡主動道歉。4、不懂得拒絕。5,沒有原則和底線,事事都以對方為中心,習慣性討好對方,失去自我,反而不會被尊重,因為這是毫無價值的。

    如果想要得到,追求愛情,需要自己主動去打破這個舒適區,愛情中,誰都是從第一次開始的,經歷過了,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的戀愛,都會讓自己有所收穫和成長。

    缺愛,首先就得了解愛,知道愛是什麼,愛有很多種,親情的愛,友情的愛,然後是親密關係的基本認知,情侶,夫妻之間的愛情和婚姻。

    你所要追求的是親密關係當中,情侶的愛情。你在這其中最害怕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害怕遇到渣男,但是,在尋找愛情中又不知道該如何避免遇到渣男,心理學上有一個墨菲定律,一個人在生活中越怕什麼,可能這個人或者這件事發生的機率就會很大。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害怕遇到渣男這是每個女孩都有的正常心理,從側面也說明了你還沒有心理準備進入戀愛的想法和準備,想得太多,害怕無法承受這一後果,然後就越發不敢去談戀愛。

    我們應該如何去正確和認識看待愛情的到來,因為每個人的愛情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人對於愛情的定義不同。我們可以從別人的經歷借鑑,獲得一些經驗和方向,避免自己走彎路。比如;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父母,工作中結了婚的同事,瞭解一下他們當初是如何相識的,因為什麼吸引了對方,都有什麼樣的個人魅力等等。然後,觀察和了解他們的婚姻狀態,是如何相處的。

    愛情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包容,喜歡一個人是從外表開始,始於顏值,欣賞對方身上的獨特個人魅力,忠於才華,最後就是長時間相處下來的性格和人品,陷於人品。加上共同語言,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愛情,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追求愛情,最重要的一條,瞭解自己的追求愛情中的核心需求是什麼,給自己確立一個目標和方向,避免盲目。

  • 5 # 養心心理

    缺愛的人都很沒有安全感,沒有資格感。覺得很多想要得到東西不配擁有。常常看到別人的優點,忽略自己的優點,或者在別人身上的優點,在自己身上就不是優點,而是自己應該做到的。

    想要得到愛首先要重新審視自己,去一點點發現自己的優點,去自己先愛自己,這個愛自己不是簡單的給自己物質上獎勵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自我認同,人格上的自我獨立,自己對自己客觀積極的評價,不因外界的反饋評價影響對自我的認知。一點點找到自信,這樣才敢去愛,不怕失去,也不會被渣男左右。一個自我意識獨立的人是不會被別人掌控的,不會去依賴一個人,這樣渣男就無從下手了。自己也不會因為一段感情而糾結,戀戀不忘。

    要走出原生家庭很難,但是不是做不到,需要自己一點點修復童年的缺憾和遺失,自己的傷只有自己去療愈。只要想著去改變就一定能做到。

  • 6 # 漢中小杜

    首先,你的放開自己,不要封閉自己,時間久了,對自己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都會有傷害。要正視自己,愛護自己。我相信一個連自己都不愛的人,他是不配擁有愛情的。愛情是神聖的。美好的。同時也是充滿不確定因素的,因為每個人受到的教育,文化,成長過程不同。所以在性格,生活習慣也是不同的。如果遇到了真愛,這都不是問題。其次,問者說怕遇到渣男??我只能笑笑了。誰的愛情之路不是坎坎坷坷的呢?誰又沒有遇到過幾個渣男或者渣女呢?經歷過就懂了。一輩子本短暫,希望您拋開一切雜念,好好的去愛,我相信您的真愛就在身邊。最後恭祝問者,在新的一年裡,愛情,事業雙豐收。說的不好,敬請批評。謝謝

  • 7 # 靈玉

    大膽去談戀愛,怕這怕那的,哪來的愛?愛自己愛別人,愛是相互的,有喜歡的就大膽的追,喜歡你的人也大膽處處,只有邁出去,才可以體驗到愛情的滋味。

  • 8 # 超超的橋邊姑娘

    既然想了,就不要怕遇見渣男,你要是怕,就永遠邁不出哪一步,建議你大膽嘗試,就算遇見渣男了,也不吃虧的。只要你不失身

  • 9 # 代文泉dwq

    渣男是哪些自身沒啥優點缺把自己當做寶的女生整出來的,只要男生有點自己的想法·,就是渣男。對自己不好,也是渣男,也不看看自己有什麼有點能顯擺,哪來那麼多的渣男,即是有,也是因為老是被當作渣男,慢慢變的。

  • 10 # m安全感的孩子

    我也是有同樣的經歷,既然怕就先不要想戀愛的事情。首先自我提升賺錢的能力,當你賺的錢夠你的日常所需,還能提高你現在的生活質量的時候。你的心境會不同。

    缺愛自閉說明你很自卑,這也是我曾經的現象。後來我遇到一個人,他的所做所謂改變了我,我會在閒暇之餘去看看書,控制一下自己情緒。,想讓自己能夠自律。遇到他之後我會想著努力掙錢,因為他跟我一樣大,卻比我優秀十倍。

    起初是為了自己不自卑 ,想學習怎麼不讓自己丟掉的不安的情緒。所以慢慢臉皮厚,我喜歡直視別人。當我慢慢的不會因為自己沒錢而感到窘迫時。我是開心的,我每天早上醒來都是開心向往更好的生活。我也期待有一段好戀情,在那之前我會好好努力掙錢。

    現在我看男人的眼光有點高,一般人都入不了眼,優秀的人見多。所以有時候略微會有點遺憾。錯過一個有能力會賺錢的好男人,但是想想人家的性格不是自己喜歡的。在一起也不會開心,我還喜歡心裡學的知識,所以我喜歡研究人的細微表情動作。人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不會很想去談戀愛了。因為戀愛是有苦有甜。所以積極的向上或者追求平淡才是最簡單快樂的!

  • 11 # 情天說情

    如你所說,你的的缺愛和自我封閉是你的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你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揹負著這麼一個沉重的的枷鎖實屬不易。我理解你的痛苦和無奈。但是我個人覺得原生家庭的影響是可以透過你採取的一些努力和方法去改善甚至消除的。具體我建議你讀一下克雷格.巴克寫的《原生家庭》一書。

    先和你的父母改善關係告別你的原生家庭然後找回自我,勇敢地去愛一個人,丟下沉重的包袱,一切都會那麼自然,那麼美好!姑娘,祝你好運!

  • 12 # 使用者不存在的小白

    愛情這個東西我認為需要親密感和信任感

    缺乏愛的感覺大多數就是因為家庭的不良影響

    長大後容易產生負面情緒,面對負面情緒和對愛的渴望我們總是既想愛又怕愛錯,我們首先需要直面自己的情緒認真分析情緒背後的緣由只有治癒自己才能愛自己,愛他人。每個人都會有很多責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我們需要直面煩惱的重要性問題。對於愛情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我們不能只羨慕別人的愛情而忽視情侶雙方的努力,面對愛情我們需要有自己的認知,思考我們想要的生活,選擇我們適合的伴侶,但是這個過程很難,需要緣分的幫忙。如果沒有人來幫助你消除孤獨那麼我們自己消除孤獨,面對愛情切記不要沒自主思考見一個愛一個,愛情中戀愛次數的量變不會帶來甜美愛情的質變,不要妄自菲薄把友誼當成愛情,那樣你不僅不會擁有愛情還會喪失你的友誼。如果我們不知道愛情是怎麼樣的,那我們就保持愛自己做好自己,就像特殊的人明天就會來的期待,像他不會來一樣的生活,天生一對需要緣分

  • 13 # 雲海石林

    90後這種情況比較多,生長環境正是社會極速發展的年代,父母親都在為生活打拼,給予孩子的關心會有所缺失,都覺得自己沒有人關心,而產生敏感和自我封閉的心理,其實調整好心態很重要,畢竟人是要接觸社會的,戀愛是自然產生,不是想找就立馬能找到,而擔心渣男的情況那隻能說是電視看多了,世間沒有那麼多壞人壞事。鋼筋水泥的城市,總是會有藍天的,一切順其自然,張開懷抱,去迎接你自己的美好生活吧,

  • 14 # 楊梅輝騰

    要找男朋友又怕遇到渣男,那麼就不能隨便找一個了,所以還是建議你在熟悉的人群當中物色。比如,從自己瞭解的同學同事裡面找,讓自己信得過的同學同事親戚朋友幫忙介紹他們熟悉瞭解的人給你認識。儘量不要透過所謂的社交媒體隨便找個不瞭解不認識的男的相處,也不要相信所謂的一見鍾情。周圍的朋友親戚同事同學瞭解的人還是比較靠譜的。這些都是避免遇到渣男的辦法,你可以嘗試一下。

  • 15 # 小鄒鄒愛旅行

    缺愛?不會的。姑娘,你缺的是自信!愛人先愛己,得有愛的能力,先學會愛自己。我相信,每個女生都會有一個真愛她的男人,守護她一生,只是緣份未到。時間從來不語,卻回答了所有問題。

  • 16 # 市井小販

    成人世界的感情是一件非常奇妙的東西,每個人從愛情中獲得的感受和成長都不同。有些人會從愛情中吸取養分,變成更好的人,而有些人則會受到愛情的打擊,從此對待生活也是消極的態度。但凡是談過戀愛的男男女女,都會多多少少地被愛人改變。

    在感情世界裡缺愛的人,大多都會把這種不良影響延續到生活的其他方面。他們會進行長期的自我否定,什麼新鮮事物都不敢嘗試。希望這些人可以對生活充滿信心,以一顆勇敢的心去迎接未來的每一天。只要願意嘗試,總會尋的一段美滿的感情,一定會在其中獲得愛情的滋潤。

  • 17 # 李建學心理諮詢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美好的愛情,渴望找到一個能夠“溫暖的”、“及時給予我們迴應”、“給我們很多注意力”、 “對我們的需求敏感”的伴侶,讓我們感受到愛與快樂。但事實上,很多人在愛情中體驗到的是痛苦,是不幸福。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資深諮詢師譚素怡老師解析:

      一、我們渴望安全、健康的關係,尋找的卻是已經熟悉的依戀模式

      通常來說,在挑選長期關係的伴侶時,我們會認為那些“及時給予我們迴應”、“給我們很多注意力”、“溫暖”、“對我們的需求敏感”的約會物件是更合適和有吸引力的,這和孩子們在父母身上渴望得到的東西是一樣的。

      然而,在嬰兒時期因為父母照顧方式的不同,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也存在差異,培養出了安全型依戀型別的和不安全的依戀型別的人。

      而我們往往會選擇這樣的人:這些人能夠再一次確認我們已存在的、對親密關係的信念。也就是說,我們總是會下意識地找到那些會讓我們重複體驗與嬰兒時依戀感覺類似的人,我們會不由自主地尋求我們已經熟悉的依戀模式。

      二、不安全依戀型別的人常常懷疑對方的愛,激化矛盾,而不是積極解決問題

      研究已經證明,即使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擁有美好的愛情,希望擁有安全型的伴侶,但我們還是會不由自主地選擇已經熟悉的依戀模式。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會選擇安全型的人作為伴侶。

      除了對挑選伴侶的偏好不同外,在相處中不同的人對關係的經營也是不同的。安全型的成年人容易對戀愛關係感到滿意,對兩人相處中的磨擦能夠積極解決,戀愛關係也往往持續更長的時間,彼此信任,彼此承諾,互相依賴,在壓力大的時候向伴侶求助,也更願意在對方有壓力時提供支援。而不安全型的人,則容易擔憂/懷疑對方的行為。這種擔憂常常會激化矛盾,而不是緩解他們的不安全感。導致的結果是,安全型的人在戀愛關係中更有能力讓關係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而不安全型的人往往會無意識的使用一些言行來破壞兩個人的關係,激化關係中的矛盾。

      三、如何更新與改寫我們的依戀型別,讓自己多一些安全依戀型的特質?

      一個人一生的依戀型別並不是一成不變、無可撼動的。我們已有的依戀模式,會不斷被新的經驗一點點地調整和改寫,有時候甚至會被完全“重寫”。但通常情況下,我們最初的依戀模式或多或少還是會在整個一生中都對我們在親密關係中的行為和思維產生影響。

      那麼,該如何做呢?

      (一)接受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一些心理技術可以幫助我們修透過去,增加內在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同時,讓我們的防禦機制變得更加靈活,在與人相處中減少對他人的防備和敵意。而且,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在不接受心理治療的情況下,其實很難會改變他們的依戀模式。

      (二)在某種程度上,你還是可以透過不同的經歷和有意識的努力,或多或少地變得更有安全感。接納自己,提升自尊,讓自己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被尊重、被珍惜的,這可以幫助你客觀看待伴侶的行為,不會對對方任何的一個小行為都十分敏感;學著識別出、看重並堅定地表達出你的情感需要,不要壓抑自己的真實情感;練習接納你自己,也接納他人,不要過於挑剔自己與別人的錯誤和不足;當矛盾發生時,不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反應,而是學著去處理和應對。學會從“我們”出發去看問題,而不是“我”。

      (三)最可能幫你改變不安全依戀模式的途徑是:找一個安全依戀型別的伴侶。對於本身不是安全依戀型別的你來說,一開始,你很難覺得安全依戀型別的人會吸引你。但如果你真的希望變得更加安全,擁有更幸福的人生,你就要有意識地付出努力,多和安全的人接觸,多給對方一些時間,也盡力開啟自己的心。

      (四)、學會承擔責任。簡而言之,依賴型的人需要學會對自己更負責任,而疏離/恐懼的人需要學會對伴侶更負責。這就能夠帶來更健康、更獨立的關係,而不是一方過於依賴,或者看似獨立的虛假的自給自足感。

      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提醒:在愛情中想要獲得穩定的幸福,活得開心快樂,就需要自帶安全感,成為一個懂得愛、具有愛的能力的人。

  • 18 # wen出一個痕

    1.之所以封閉和擔心遇到渣男,這是人的本能,主要心理原因是不自信、怕受到傷害。

    2.不自信主要怕拒絕,為什麼怕拒絕,無非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你,你喜歡的人也喜歡你但被你“嚇跑”。對於第一重情況,個人建議放棄愛情當友情,一廂情願的感情不可能長久,早放棄對彼此都是最好的告白;第二種情況可以透過學習提高說話或者做事技巧,或透過朋友,或透過書本等,緣分到了,是否圓滿靠自己去爭取,這個時候沒必要封閉,主動出擊是最好的解脫。

    3.怕收到傷害主要是“看人不準”,不能參悟弦外之音。對方可能是披著養皮的狼,說的話或許是糖衣炮彈,如果不明白,就會帶來傷害。個人建議應該走出去,建立自己的朋友圈,這個朋友圈不一定是為了找到另一半而選擇加入的圈層,或許是因為愛好,或許因為工作,或許是因為網路……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透過聊天、溝通、互動,我相信不但夢閱人,更能走出心理障礙。

    4.要想戀愛同時避免傷害,打破自我封閉,融入社會這個大生活圈,才能更有機會遇到真愛,擔心或者逃避不能解決問題,坦然和敞開心扉方能平衡,德國軍事家克勞塞維茨 曾說“進攻是最好的防守”。祝您早日找到另一半。

  • 19 # 我有一隻熊

    記得以前在知乎上看過一些類似“從小缺愛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的提問。底下回答的人有很多,印象深刻的大概有那麼幾個:

    “可能比較會拒絕,也會覺得別人對你好都是有所圖。”

    “就是一直很想很想,找一個可以什麼都說的人。”

    “戀愛會很沒有安全感、多疑、猜忌,很容易把愛我的人推開。”

    “感覺全世界沒有一樣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不信世間的情愛,只信手中的金錢。”

    ……

    人生已是如此艱難,我就不再散播負能量了。

    從事情感諮詢服務行業以來,我發現了一個特別的現象:

    大多數來訪者都覺得自己——“從小缺愛”。

    從小缺愛的人(一般缺愛的女生居多),要麼很難進入一段親密關係,要麼在進入親密關係時總是表現出過度索取或極其自卑,因此在開啟兩性關係的時候很容易吸引渣男/渣女。

    這種缺愛潛藏的不安全感帶來的第二大危害是,只要別人給予她一點體貼和關愛,她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全部託付出去。格局卑微,直到消耗完自身的吸引力跟價值,被拋棄。

    即使難得遇到真心喜歡自己的人,也會控制不住把對方作跑。嚴重的話,甚至會因此不再相信愛情,把自己封閉起來。

    我很喜歡的一部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很好地詮釋了這種從小缺愛(至少女主是這麼認為)的女孩會有怎樣的人生。

    女主松子從小父愛缺失,而導致了她長大後想透過戀愛來彌補。然而就是這份過於卑微的愛,使得她任人擺佈,毫無尊嚴可談。最後她絕望、自我厭惡,覺得失去了做人的資格而選擇了自殺。

    這是一部帶有荒誕色彩,同時又夾雜喜劇元素的悲劇,看後讓人心情沉。

    這不禁讓我思考一個問題:

    從小缺愛的孩子,長大後一定不能獲得幸福嗎?

    曾幾何時,我也認為自己十分“缺愛”。生長在普通農村家庭的我,是家裡的老大,關注點永遠不會在我身上。

    因為爸爸長期出海捕魚,回家也是圍著我二個弟弟,媽媽忙著小工廠的事和操持家務,無暇給我陪伴,所以我一直感覺自己是孤獨的。有時候更是強烈埋怨爸媽給的愛太少,造就了我種種性格弱點。

    直到後來自己成為了一名諮詢師,接受了長期的心理諮詢培訓,也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來訪者後,才開始改變自己的觀念。

    比起很多人,我的家庭並沒有多糟糕,我的成長中並沒有自己所認為的那麼缺愛。

    我的爸媽是帶著美好的期盼把我帶來世上的,他們都已經盡其所能地給了我最好的支撐,讓我健康成長。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所以也不會有完美的父母。也正是因為父母的不完美,才給予了我們變得更好的機會。

    年少不懂事的時候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最大的感受是可憐松子:怎麼會有這麼慘的人生?

    成長與懂事後的我再看,我學到了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放下。

    放下你童年的創傷,選擇寬恕與原諒。

    從小缺愛的寶寶,他們的人生真的不可控麼?並不是。

    我覺得影片正是想以松子的故事告誡大家:不管你有什麼理由恨,請放下。不要用那些恨來阻礙自己心靈的成長和成熟。放下一路上積累的傷害。

    傷害總會有,一生之中難以避免,不要攜帶和累積,而要主動清理和放下。不要一直向外界索取愛,做一個自己就能給予真愛的人。只有這樣,松子才會開始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才不會再透過自虐獲得那一點點賴以生存的清白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睜開眼睛,學會愛別人,也才能獲得別人的愛。

    畢竟,只有原諒了這個世界,才能不再去交換愛,而是學會給予愛。

    如果你還是覺得因為缺愛而在各方面都過得不順利,那麼可以試試下面我給你的這些建議:

    1.從小缺愛,容易不接納自己,或者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希望拼命努力想要優秀到完美,以為這樣就能得到關注和關愛。

    那麼從現在起,你要承認自己需要愛、渴望愛的衝動,不刻意把自己看低,也不過度追求完美,因為這樣只會令你活得更累;

    2.如果你暫時還是不能放下對父母的怨恨,那就接納這種怨恨吧。

    因為怨恨的反面,是我們對父母愛的渴望,他們是我們此生最親的人,想要他們的愛,這沒什麼不對,只是還需要明白,他們從小得到的愛可能比你更少;

    3.停止向父母索求小時候沒得到的愛,也停止向他人索求。

    讓自己生髮出照顧自己和給予自己愛的能力。因為在那個時候那種情況下缺失的愛,已成過去,是永遠不可能補回來的。

    4.警惕自己的愧疚感。

    因為很多缺愛的人會把原因歸咎於自己做得不夠好,而很容易對父母和身邊的人產生強烈的愧疚感。嘗試跟父母或者可靠的朋友交流,把自己的愧疚感表達出來,可能你將發現,他們會告訴你並不需要愧疚,因為你已經做得很好了;

    5.從小缺愛,影響最深遠的是長大後的親密關係。

    如果你發現自己的戀愛經歷總是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那你務必先停下來調整自己,不要再急於進入下一段親密關係,不然又會給自己和對方帶來新的傷害;

    6.如果可以,先讓自己努力成長為一個具有愛的能力且自愛的人,然後儘可能和一個小時候充滿關愛的人戀愛結婚生子;

    7.與上一條相反,不要輕易和一個原生家庭問題比你更大、同時自己又不自知的人進入親密關係,因為他會耗竭你,讓你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問題,哪些是他的問題;

    8.如果你很不幸曾經歷過非常糟糕的親密關係,那麼你可以自己反思並總結一下:當時我是被什麼吸引而進入這段關係的?然後又是因為什麼限制了自己離開這些糟糕的關係呢?

    9.如果你也已為人父母,那麼我相信你能更好地理解你的父母。但是希望你對自己既要放鬆也要留意,要寬容也要嚴格要求自己。因為父母未曾治癒的傷痛,會很容易傳遞給孩子,然後孩子又會歸結到自己身上,這樣對孩子也不公平。

    10.萬一你曾遭遇過父母長期的精神虐待或身體虐待,那麼我在此慎重地建議你去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因為那些創傷太強烈,你一個人難以面對,需要專業人士的幫忙。

    以上,是我根據自己的成長感悟與工作經驗總結出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最後,願我們都可以盡情地歡笑,一起勇敢地去生活。

  • 20 # 魯西林小二

    首先渣男是不缺物件的,其次是心裡自卑交際少,最後是對直男沒有信心,一般,直男都是好男人,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直男不解風情。

    想談戀愛,首先要自信改變自己,比如,換個髮型;然後換個交際圈比較廣的工作;最後是多交際朋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才能提高籃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