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8090時光荏茬
-
2 # 蘋果園122
說說我自己的感覺:除了房價以外!整天新聞裡講的什麼匯率了、側供給改革了、產業結構調整了、去產能了等等我都沒感到對我的影響在哪裡。收入這一年是在增長的,和別人合夥做點事,也沒覺得壓力多大,每月的支出也沒覺得有多大變化,每天午飯至少花20塊錢,一般都在30左右。不過今天油價上調了,上班不算遠,一個月也就多支出50多的油錢,孩子從小給他爸媽省心,一點奶粉沒喝過,身體素質也好就是買點玩具一年也花不幾百塊錢,不過明年還上幼兒園了,估計開始要花錢了,爸媽也還年輕身體還好,也不用花啥錢,我現在對2017年還是很樂觀的,預計收入能有比較大的提升。
好了,現在說說那個該死的房價!本人所在的城市是個省會,房價今年初之前一直是很低的!之所以說低,是因為我當時個人判斷的,和這個城市差不多檔次的房價都高一點,15年底之前一直在看房子,看過的其實都能買的起,但是!!!就是沒買,傻傻的以為16年會再便宜一點,但是沒想到,去槓桿!讓他媽的房價漲了快有一倍了,雖然也能買,但是心有不甘,所以託著到了今天,還好國慶大禮,國家調控現在就是期盼17年房價的多少能降一點。好讓我心理平衡點,我是剛需,能降上百分之二十我就買了
-
3 # 輝輝134112235
這個題目說出了廣大群眾的心酸和目前的超大壓力,近年開煩心事一件挨著一件,例如:正在醞釀的延遲退休,物價上漲,兒童醫保上漲,兒童住院難報銷難,回個家物業公司還使勁的要錢。
-
4 # 星塵--
搞虛擬經濟的越來越多了,實體經濟越來越少了。大家都去做網紅了,房地產吸收了近一半的錢,多數人都去炒房了,房價越來越高,多數人為買房拼命存錢,手裡沒錢花了,都花在房子上了。國家發展大力軍改,實體稅收越來越多了。生產出的物品價格賣得就高了。物價也越來越貴了。城鎮化,農民進城,買不起房子,租房,增加城市勞動供給了,勞動過剩工資低了,物價高了,窮人人越來越窮了。房價不跌,惡性迴圈。
-
5 # 紅峰松
生產力從宏觀來講,一年生產的產值一年消費完,這就是正常的生活。以前我們感覺手頭活泛是因為我們有以下幾駕馬車在狂奔,1房地產。2出口。3汽車。4基建。今年由於出口遭抵制,房地產限購而產量萎縮造成大量工作人員失業和工資相對下降。由於華人民的傳統和社會保障現狀,大部分人都有錢存在銀行,而地產及出口相關產業不景氣,銀行相應收緊了貸款,造成了大量資金週轉率變小,錢就感覺難掙,於是就壓縮開支,造成物資購買量下降,企業由於銷售量下降,進一步壓縮產能,於是錢就更難掙。感覺16年GDP增長是中企注資技能改革和物價上漲貢獻的,與百姓好象沒太大關係。要想人民生活水平繼續提高,百姓有錢多花點,企業少掙點多投入技術創新、產品更新,國家收的稅多投入到能見到的公共事業中,銀行多扶持些民生專案。我們的日子很快就會好起來的。
-
6 # 阿彌陀佛施主
說白了。就是物價高了。100塊錢只能當10塊錢用。你去超市 以前100可以買一欄 現在就幾樣 還是打折促銷品 生活成本高了 導致華人整體都憂心忡忡 雖然工資比以前高了一些
-
7 # 竹林春曉79484706
房價上漲,醫療費用上漲,教育費用上漲。老百姓壓力很大,許多住在城市裡人還要憂愁一個個上幹甚止幾千元的房租。社會進步了。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下降了。漏信用卡過曰子的人大有人在,真是苦不堪言。
-
8 # 董永根
個人認為,2O16年經濟不景氣的原因是房地產泡沬刺破導致的。由於上半年銀行放鬆貸款,降低利息的優惠政策,有些商家利用時機大量做房地產開發,對剛需房者大量購買房屋,導致房價不平穩的上漲。
現在國家政府施行限購限令後,提高了首付額度,限制了國家銀行貸款的放鬆,從而導致空置房增多,剛需者首付和月供壓力增大,對生活需求購買的日用品,房屋裝修品,傢俱等系列產品都會受到影響。而這些產品恰好是廠況企業所受牽連的,產品的銷售主要靠國內外消費者,產品買的人少,庫存量大,就會影響廠況企業的經濟效益,從而老闆不敢大量生產產品(傢俱系列產品,生活日用品),導致打工的工人工資不穩定。同時空置房多,基建房相對而言減少,也對搞基建的工人沒事做。介於諸多因素,所以2o|6年從整體情況看,經濟不景氣的原因。個人觀點而已,不對的地方,請網友見諒。謝謝!
-
9 # 安達箴言
經濟好似一塊大蛋糕。2016年,一是網購取代了實體。小工商業戶的日子不好過了。二是房地產已飽和,一線城市還可以,三、四線的城市賣不動了。三是鋼鐵、煤炭行業的限產,關閉企業。四是糧食價格,水果類價格低迷。五是各行業工資普遍偏低,拉不動市場消費。六是資金外流,有錢人購買國外的實體,捐款,買房、無形的資產流向國外。還有諸多原因就不詳述了。
-
10 # 大雄公雞
從哲學上分析,有外因和內因。外因上全球經濟低迷,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緩慢且抵制中國,而中國早已融入世界,是外向型經濟,打個比方,冬天外面下雪,你家敞開著門窗能暖和的了?內因上,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早十年房地產的爆炸式增長已掏空了大部分人民的財富,導致國民手上資金潰乏,消費乏力。再加上中國目前著實到了轉折期,人口紅利期已過,勞動力成本上漲,土地成本高昂,靠大量進口各種資源加工出口增長的〞世界工廠〞已難以為繼,導致產能過剩,內需不足,就業困難。貪官、富豪、明星移民又帶走了大量財富。中國現在的放慢腳步是在為以前的狂奔休整,只有夯實了發展的基礎,調好了結構,避免經濟出現危機,才能為下一輪的高增長積下雄厚的實力!要知道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的!
-
11 # 金融新觀點
不知不覺的,彷彿一夜間,很多富人變窮了!都說今年經濟形勢不好,窮的更窮,富的也變窮。
今年,大家都感覺變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7種:1. 股災:2015年到2016年的兩次大股災,直到上週股市還經歷了一次暴跌。
關於股市,段子手是這樣形容的:奧迪昨天變Alto,今天變奧妙了。A股暴跌4萬億元,股民人均賠2萬,全華人均分3000元,相當於晚清賠款13倍,蒸發掉一個工商銀行,損失百元大鈔23000噸,圍起來可繞地球78000圈,可建造26艘中國產航母。據說廣大股民的心情是這樣的:奧迪——Alto——奧妙——奧利奧——奧買嘎!
2. P2P跑路的,財富管理公司崩盤的。從泛亞到、e租寶再到如今的中晉;
繼去年年底e租寶跑路之後,今年P2P跑路熱潮仍在延續。多少百姓的血汗錢化為烏有!平臺出現“跑路”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因自身運營狀況不善而導致資金鍊斷裂,二是純詐騙平臺。
3. 創業者這好不容易拿到投資,卻開始A輪死、B輪死、C輪死;
關於創業投資,據融資資料報告的資料指出“從A輪到B輪之間有60%多的公司會掛掉,B輪到C輪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掛掉了,A輪到C輪其實會死亡88%。”以前是C輪死,現在是A輪死。
4. 實體店的虧損還在繼續,即使房租在下降,仍然無濟於事;
5. 現在天貓、淘寶開網店的基本上都已經賺不到錢了,都在那耗著;
6. 大量工廠的利潤率越來越低,開始資不抵債,工人的工資得不到保障;
7. 由於經濟萎靡,服務業也開始蕭條,大量白領的崗位岌岌可危。
當然,導致變窮的原因是各式各樣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重點是我們該如何不“被變窮”?大家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入手:1、對大勢的把握
80年代發財靠投資倒把、90年代發財靠國企改制、00年以後發財靠房地產、10年以後的發財靠融資。
因此,可以說,中國每隔幾年就有一次大的機會。看對大勢並加入其中,做好一波定乾坤。抓住大的機會,需要敏銳的把握政經動向。
2、對路徑的把握
簡單來說,中國這些年之所有能夠短時間內快速發展,靠得就是對路徑的把握。
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要成功開拓出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是非常困難以及耗費成本巨大的。中國之所以能夠短時間內快速發展,核心就在於沿著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走下去。
幾年前有個怎麼看中國未來發展的段子,說臺灣省是中國大陸十年後的樣子,日本是20年後的樣子,美國是30年後的樣子。說得就是這個意思。照著學即可,並從中挖掘出賺錢的機會。
而中國網際網路發展更是典型的例子。百度是學谷歌,阿里是學亞馬遜,騰訊是學OICQ,門戶們是學雅虎……可以說,中國網際網路的成功企業都是透過對美國網際網路發展路徑的跟隨模仿,到最佳化創新,從而完成基業的。
路徑,本質是也是趨勢,就是學習(模仿)最先進的為我所用。
3、對資源的整合
做事,一個人能力再強、能頂10個人,也就是10個人的力量;但如果你帶領1萬個人一起做一件事,那就是1萬人的力量。
如果你精通技術,可以在一個好公司的重要專案中發揮大於一個人的作用;但如果你可以找到精通產品和運營的人一起做事,你們可能會創造一個改變人類生活方式的產品、甚至一個時代。
技能是重要的敲門磚,但一定不能依靠技術和個人的力量。多想想你有什麼,我有什麼,他有什麼,可以一起做什麼事。
以上就是個人理解的關於2016大家都感覺變窮的原因,以及不“被窮”的幾點建議。
-
12 # 音之願
國家經濟這麼不景氣,你掙的又那麼少,再怎麼摳也是正常的。再加上現在社會上大家都那麼壞,可不都是老好人,個個都想掏空你的錢,尤其是華爾街的老肥貓和大街上帶你瘋狂繞遠路的計程車司機。想要你錢的海了去了,可不僅僅是前面說的這些。這麼說吧,是個人都想要把你的錢變成自己的。
如何在這個世道存點錢呢?
提示之一:如果大街上有人挑出來對你說:“小子,把你的錢都交出來!”千萬別說“好啊。”一定要說:“門兒都沒有,荷西!”他會說:“你,你怎麼知道我叫什麼?”遂慌忙逃走。錢還在你口袋裡!
提示之二:花錢要分輕重緩急。有廚房紙巾幹嘛還要廁紙?買那麼多內褲幹什麼?你長了那麼多陰部麼?既然還有六個月就到夏天,為什麼要買冬裝?處方藥真的有必要?好多藥都是安慰劑不是麼?沒什麼病是蘋果和啤酒解決不了的!相信我,老子就是醫生,教你省錢的醫生!
提示之三:留心一下自己每天要浪費多少錢。為什麼麵包底底不吃完?是因為它們沒有中間的部分那麼好吃麼?是,它們是不如中間那麼好吃,為什麼不生產沒有兩頭只有中間的麵包呢?可不準偷了我的創意啊。
提示之四:每週留下一定數量的錢放進存錢罐裡。其實這招根本不算存錢,因為存錢罐的口子只能投一些硬幣進去,所以存錢罐才做那麼大呢。
要是你丟的都是一英鎊的大錢,或者是金幣倒真有可能存一大筆錢,可惜你投的並不是一英鎊硬幣也不是金幣。其實存錢罐是這麼玩的,當你想去拉斯維加斯或者大西洋城碰碰運氣,但是付不起過去的路費,你不是還有小豬存錢罐麼?帶把錘子砸爛它,看著硬幣流一地的場面,是不是有種贏了吃角子機大獎的感覺?是不是很爽?
提示之五,也是終極提示:別掙難麼多錢。這樣一來,你每存一點點錢,對你的全部資產來說,所佔比例都會更大!每當別人問我:“您存了多少錢啊?”我都會自豪地說:“我年收入的80%!”這是真話,窮一點,我更有安全感。我能時不時把老子那12個存錢罐裡總計100美元零錢拿出來數一遍,你能麼?
-
13 # 北斗七星2017
2016年以來,大家感覺自己越來越變窮了,這有著他的外在因素,也有著自身消費理念原因。外部因素是在國際經濟迴天泛力,國內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大家工作難找,錢難賺,物價飛漲,一個月下來,幾千塊錢的工資不知花到哪裡去了,口袋空空也。再加上自身消費理念增高,樣樣產品都喜歡,房子車子家中少不了,房貸車貸月月照樣付,而大家收入沒有增加,消費倒是在逐步增加,感覺自己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有時晚上連睡覺都在失眠,大家看看,我現在到底是有錢還是都成了無米之炊!
-
14 # 白雲飄飄哦a
不是感覺變窮了是真變窮了,大河無水小流乾,反過來小河無水大河也幹,企業稅負重很多小企業都黃了,很多勞力找不到工作沒錢掙。網上交易衝擊實體店,導到萬店生意不好,馬雲快遞能養幾個人和實體有個比嗎。養企業和馬雲沒關係,沒淘寶企業比現在好多了。假貨價錢低把正宗企業頂的都無法生存,越窮的地方把錢都花在越富的地方。電商唯有的好處是方便。
-
15 # 我是圈哥
我18歲出來跟我父親創業。我今年28歲。今年是我入行第12年。我們是做外貿出口的。我們真正賺到錢是在2004到2010年。那段時間我們生意好的時候一年能賺到200多萬。從人民幣開始升值的時候,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我很好奇。為什麼網上買的價格,比我們工廠出廠價都便宜。為什麼還要賣。甚至有一些連成本都不夠。我太熟悉我們這些產品了。網上的價格根本就是虧的連內褲都不剩。這樣做下去真的有意思嗎?今年行情特難。明年估計還會更難。在這幾年收掉的同行不計其數。
-
16 # 海倫40904116
當學生的時候,每個月家裡有四百生活費,學校有二百獎學金,兼職每月一千,每個月一千六,覺得自己特別有錢。從來都是逛商場買衣服,一件襯衣一兩百,冬天的衣服也就四五六百。。。現在參加工作了,還是那個商場,襯衣都是399,499,冬天的衣服四位數。。。。基本上淘寶買衣服了。。。對了,今年一年基本上連淘寶的衣服都沒有買了。。。
-
17 # 亂舞隨心
這兩年換車買房已經把存款整得差不多了……都是剛需,怎麼辦?各種物價上漲,超市就不說了,以前買個200塊的可以吃一週,現在一百多的菜就一天就整沒了……生活費用飛漲……還有孩子上學了。以前誰誰誰說上了小學就好了,基本沒用錢的地方。真的嗎?比在幼兒園用得多太多了好不好?!幼兒園就自費學了個跆拳道,平均一年兩三千,還有就是一個月一千多的托兒費。一年孩子也才用2萬出頭。現在老師要求學生學什麼班,因為上學加了學英語,還沒去什麼奧數作文書法的,一年都已經多了好幾萬支出。但是工資還是隻有那麼多,自己再努力搞的副業也沒以前好了,付出兩倍心血得到以前一半收入。這樣下來真的感覺窮了,真的不敢花錢了
-
18 # 大愛於心999
首先是工資沒有上漲,物價倒是沒少漲,如果再揹著房貸,壓力更重,每月到手的銀子轉手就沒了。更是病不起,一個感冒,拉肚子什麼的小病就貴的要死,就拿我說,一個闌尾炎手術就花去兩個月的工資,還是報過後的。一年到頭沒有餘糧啊!
-
19 # Ozma2
其實今年的工資也是小有上漲的,在東北房子壓力不大,生活的還是挺好。
我覺得主要就是因為房子太貴了,大家的錢都被吸到房產商手裡,餘下買社會消費品的錢就少了,零售業不發達,製造業也就不發達,製造業不景氣大家工資也漲不起來,惡性迴圈。
這就是為什麼上海經濟發達,人均社消品卻不去瀋陽。
-
20 # 月如無恨
轉眼本命年到了,48歲了,前年月薪大概8000,現在6000,但四個月沒開支了。給大夥算個賬:1、房貸2500;2、小孩託費1500;3、暖氣+物業+雜費平均到每月1000;4、生活費1500不多吧;5、水電、電話費、寬頻400估計下不來;6、和家人朋友吃飯喝酒,帶孩子看電影500是不夠的;7、養車一個月保險+保養+汽油600不夠吧;
以上總共合計8000元。全部為硬性消費,兩個人一個月稅後(我竟然是納稅人?)收入9000元,不算水果、娛樂、美容美髮、衣物、意外消費等等,所以我依然是個快樂並不以為恥的啃老族。祝願大夥都有個健康長壽的父母,他們以給你資助為榮!
回覆列表
關於2016年的中國經濟狀況,的確出現了許多令人擔憂的現象,誠如你所說的,許多行業的經營狀況都在下滑,其原因十分複雜,會持續多久?會怎樣轉變?探討如下:1、許多行業不景氣的原因。不景氣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投資強度持續加大(例如2015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驚人的55萬億元),使得許多行業生產的產品(或服務)數量激增,導致由原來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於求”,形成“產能過剩”,企業訂單不足,而龐大的“固定成本”卻一點也不能少攤,使企業盈利減少。眾所周知,當企業獲得的訂單減少、實際產量低於“盈虧平衡點”時,企業就會虧損,而產能過剩使得全行業訂單不足甚至許多企業的產量低於盈虧平衡點產量而虧損,就造成某個行業或許多行業經濟不景氣(下滑),進而影響到全國的宏觀經濟狀況不景氣。第二個原因,是受國際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影響。中國是一個外貿型國家,早已融入國際經濟大迴圈,外貿總量佔到全世界貿易總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我們的主要貿易伙伴美國、歐盟、日本等都長期經濟衰退,也加劇了中國的經濟下滑。2、宏觀經濟不景氣的狀況會持續多久?長期以來,美國經濟增長率不足3%,但沒人認為美國經濟會崩潰吧?事實上美國穩坐世界經濟霸主地位。因此,中國經濟即使再下降一些,只要長期維持增長率3-4%(目前是6%左右),維持經濟穩定是完全可能的。畢竟我們的經濟基數已經很大,居全球第二,不大可能一直維持像以前我們經濟基數不大時那麼大的增長比例。而且近年來我們的工業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相對先進的製造業和完善的配套體系和發達的交通運輸體系已經幫助我們穩定佔領了世界經濟很大一塊市場,還有巨大的國內消費市場(這也是世界500強爭先恐後要打入中國的主要原因)做支撐,因此,哪怕不景氣時間再持續幾年,都不會有大的崩潰性威脅。事實上一國的購買能力不可能迅速大幅度增長,面對巨大的產能過剩,在不可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情況下,宏觀經濟不景氣的狀況很可能成為“新常態”。必須做好長期、艱苦的思想準備,一邊做好產業調整、技術進步工作,一邊耐心等待購買力的“自然增長”,加上我們堅信宏觀經濟畢竟服從“週期性”規律,有經濟波谷就一定會有經濟波峰,耐心等待下一個全球經濟波峰的出現。3、中國經濟會轉變成怎麼樣?你知道,拉動中國經濟是“三駕馬車”,即固定資產投資、國內消費、外貿出口。這三駕馬車中,雖然出口下降,但固定資產投資依然維持60萬億元以上的規模,國內消費強勁(高鐵常常一票難求、公路上充斥滿了無數私家小轎車、大小飯店人頭攢動、超市熱銷、房地產銷售量維持巨量等等),都說明了至少還有“兩駕馬車”拉動力強勁,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就可以勉強維持。而且外貿出口雖然下降,但畢竟還有十幾萬億元的出口量,畢竟也安排了無數就業崗位、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對未來展望,例如,高鐵需求量會擴大,那造高鐵需要鋼鐵吧,高鐵的訂單就一定會有相當部分資金轉化為鋼鐵廠的訂單,也會擴散成為高鐵設計院訂單、製造電子控制裝置企業的訂單,大家在生產中都需要用電,就會擴散成電廠訂單、進而擴散成煤礦的訂單,連帶擴散到相關的服務業、甚至銀行都會因為這麼多訂單的資金往來而發展起來,國民經濟一盤棋是不是就都活了?同理,目前資金投入的20%左右是進入了房地產行業,蓋房子,需要大量鋼鐵、水泥,那自然帶動鋼鐵廠乃至鐵礦山、水泥廠、發電廠、煤炭企業的一系列“乘數效應”的發揮,同樣帶動國民經濟一盤棋走活。綜上,多年來積累的固定資產投入、技術研發的投入,使中國的生產製造能力擴大百倍,而國民的購買力暫時還趕不上產品製造的速度,所以出現產能過剩、供大於求、宏觀經濟不景氣,但也應該看到這些不景氣背後存在一個對未來有利的巨大優勢,這就是我們積累了強大的製造業和相應的技術人才的培養,為中國長遠屹立於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強大的物質基礎或“硬體條件”,如果能在軟實力或技術上利用產能過剩而形成的產業結構調整機遇,我們依然可以保持國際上最強大的工業、經濟大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