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弦911

    叫我來說啊,目前小麥產量基本在一千一二左右,個別可能再高一些,要進一步提高產量,只建議在常規管理基礎上,底肥多用點有機肥或者中微肥,葉面噴施葉面肥適當多噴兩次。。。具體不說葉面肥種類了,有廣告嫌疑。。

    這樣應該還會將產量再提高一些。

  • 2 # 雷厲風行8111

    回答,我這一次的回答簡單,目前小麥生產與管理在種植區域的產量,人們都盡了最大的努力都想取得更高的產量。我認為,關鍵是水利問題,制約小麥高產的還是水的問題。因此,要想使小麥更高產,必須管護好現有的水利設施,工程,加大水利建設投資,增加水利設施工程,合理規劃,搞好配套設施,在出現旱情的時候,農民不害怕,隨時都能把麥田灌概。只有把水利建設搞好了,小麥生產才會有一個新的突破,才能創下高產記錄。這是我的回答,願我的建議是對的,況且盼能早日完善更好的水利設施工程,更好的為農業生產服務。

  • 3 # 漢茂油桃

    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要想小麥高產,除了選擇優良品種外,首先要確保要有一個良好的水利條件,其次要飽施底肥,氮,磷,鉀,中微肥結合,有機,無機結合,有條件的搭配生物肥。後期要注意搞好一噴三防。

  • 4 # 郵客

    科學施肥是小麥增產糧食的重要條件。田間施用的人、畜糞尿、土雜肥等統稱農肥。還有ー種化學肥料,象尿素、硝酸銨、過磷酸鈣、磷二銨等。前者多是完全肥料,後者肥效成分單一。研究證明,增施農家肥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有益的,一般找不到超量施肥的界限。因此,積極職造農家肥,在提高農家肥質量的同時,爭取儘快提高農家肥實際施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數量有限條件下,應在土地相對均衡地施用農家肥,這樣有利於小麥總產的增加。在化肥施用上,與農家肥有明顯的差別,不是越多越好,超量施肥反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因此,科學施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根據土壤含量豐富,農肥中鉀的含量也多,所以一般沒有必要施用鉀素化肥。補充施用 氮素化肥(象尿素、硝酸銨等)、磷素化肥(象三料磷、過磷酸鈣等)、複合化肥(象磷二銨等)則對增產十分有利。但要發揮這些化肥的最大增產效益,需要做到以下各點:(1)氮肥按含氮量、磷肥按五氧化二磷計算,氮、磷比在1:0.25ー0.75時增產效果較大。一般按氮、磷1:0.5的比例使用就可以了,即施一斤純氮需要半斤五氧化二磷。(2)一般來說,肥地宜少,薄地宜多。多數地區畝施10ー19斤純氮(約合硝酸銨30ー55斤),5ー10斤五氧化二磷(約合過磷酸鈣50ー100斤)利於提高經濟效益。總之要按土壤含量施肥,不宜過多增施,以防小麥倒伏減產。(3)適時施用:磷肥需全部用作底肥,淺翻土壤內;氮肥可將一半用作厎肥,另一半在春季澆灌頭水時均勻撒施作為追肥。海抜兩千米以上地區和施用量大的農戶,可以把氮、磷化肥全部用作底肥一次施用;施氮量小或砂土地氮素化肥可以分為底肥、開春澆灌頭水、二水三水施用。小麥在生長抜節期間還要噴施葉面肥,我將在後期分享給農民朋友,請點選加關注,謝謝閱讀!

  • 5 # 123pyg

    小麥作為我國中原地帶和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是做糕點和麵食的最重要的原料,麵食和大米是我國餐桌上的最重要的主食。

    增加小麥的產量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是選種,自己選種的話,要顆粒飽滿,穗大。麥稈要強壯有力。當然,也可以到正規的種子公司購買。

    其次,是撒肥,耕地前,一定要把地裡的雜草清理乾淨,特別是結了種子的草,要把草籽也要清理乾淨,以免以後吸收小麥的養分。清理乾淨以後撒上適當的農家肥和磷肥,再在耕地的時候撒上尿素,(尿素不可以提前撒)。耕地要深耕,最好不低於30釐米,有利於小麥的根系生長。

    拌種,把種子拌上農藥,預防地下的病蟲災害。

    播種,要選適當的墒情,太溼不利於播種,太乾,不利於發芽。特別肥沃的土地,可適當減少種子的量。不肥沃的地方,可適當增加種子的量。

    澆水,入冬的封凍水,天氣轉暖的反青水,開花的灌漿水,這3個水是必須得保證澆水。除此之外還可以根據乾旱程度適當澆水,小麥要想產量高,水必須要充足。

    收割,收割前幾天,必須要暴曬,有充足的陽光,顆粒才飽滿。熟到七八成的時候,就可以收割了,如果熟焦了,收穫才有七成。

  • 6 # 彬彬說三農

    小麥要想提高產量相對於其它作物來說難度有點大,小麥是穩產作物。影響小麥產量的因素主要有:整地質量不好,打碎的桔杆不能深翻留在淺層土表導致種子發芽率低或弱苗黃苗,不抗凍。土壤墒情,冬季氣溫,春季氣溫和光照(尤其是倒春寒),孕穗期揚花期的天氣和氣溫,灌漿期的溫度以及後期的水肥管理等等吧!

    目前就我們河北省這邊比較行之有效的技術有幾項:首先是桔杆深翻(不是旋耕,是用大鏟子梨那種),這樣表層土壤的桔杆含量大大降低,使播種質量更高,麥苗質量更高更齊!

    第二是種肥同播,把化肥直接播在種子的正下方或斜下方,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加大種子的分散度,使行變寬,植株更壯。

    第三是澆凍水,在冬天結冰後灌上一水,水在表層土壤中時而凍時而化,讓土壤變的更疏鬆,既增加了墒情又能很好的保墒保溫,使開春後返青時不用再澆水,等到撥節前再澆大水,那時候麥苗已旺盛根系發達,對水肥需求量大。

    第四是滴灌技術,小麥生育後期對水肥的需求一直很大,而傳統澆地法只能澆大水少澆一兩次,不便於多次澆小水,而滴灌則能很方便的多次澆小水和灌漿期的施肥。

    第五是噴施葉面肥比如磷酸二氫鉀等,可有效加快撥節期營養生長的進度。

    這是我這麼多年來種植小麥的經驗,有不對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 7 # 十星科技

    說一句“大實話”,小麥畝產其實家家都應該畝產1500斤左右【對,沒錯,是“都應該”畝產1500斤左右】。但是,關鍵的關鍵,在於【很多人犯了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或者失誤】,這一方面減產100—200斤,那一方面減產100—200斤,如此這般,造成了很多普通種植者的產量低下,效益低下。

    第一條,不要種植綜合抗性不好的小麥品種

    市場上小麥品種很多,“賣種子的沒有說自己差的”,但是,真正好的品種卻是5%都不到——真正好的品種【綜合抗耐能力好,增產潛力大】的永遠是“鳳毛麟角”。所以說,選擇品種,你要冷靜,不要單憑吃人家飯,喝人家的酒就胡亂【買到賴種子】。

    因為,賴種子直接導致你家小麥一畝地減產100—200斤。

    第二條,不要胡亂用底肥,千萬不要種肥同播

    “人是鐵,飯是鋼”,肥料是莊稼的“飯菜”。賣肥料的為了多賺錢,要麼減低含量,要麼同等含量提高價格。這是【矛與盾】的關係,同樣的肥料開支,只要“賣肥”的多賺了,你家的小麥就是“吃不飽”而減產100斤以上。

    怎麼辦?

    小麥底肥只用磷酸二銨40斤+氯化鉀20斤,市場零售價約90元,效果比任何三元複合肥強1倍半甚至2倍!如此施肥,傻子種麥也高產。

    第三條,除草劑要在秋天噴施,千萬不要在春季噴施

    在小麥播種後30-40天,噴施除草劑,避免了一些懶人在春季噴施除草劑造成的減產。

    第四條,“春一水”一定要晚澆,而且追肥只用尿素

    只要春季小麥乾土層超過3釐米,澆水最好放在起身拔節期【千萬不要返青期澆水】,同時用尿素20公斤左右【注意:只用尿素,絕對不要用其它的肥料】,如此,同樣的開支一畝增產68斤——150斤。合適吧?!

    第五條,“一噴八防”在返青後,揚花前噴施1—2次

    在小麥返青後到揚花前噴【注意一定要在“揚花前”】,採取4種以上殺菌劑【80%戊唑醇+80%乙蒜素+10%苯醚甲環唑+25%吡唑嘧菌酯,一般大型正規農資公司零售價約4元左右】,再加2種殺蟲劑,再加3種增產劑【10多種有益增產劑的成分】,也就是說,把對小麥好的成分全部用上,預防對小麥的8種不良【病,蟲,倒,衰,凍害,乾旱,鹽鹼等】,每畝10幾元錢,增產顯著。

    因為當前的“人工貴”,而且一個平方米就有1000多株小麥分櫱,用藥少了,根本沒啥效果啊!

    其它技術措施,今後慢慢談吧。

  • 8 # 農村閆老五

    小麥要高產,首先要底肥足(農甲肥,化肥)商情要好,有句古話說,麥怕嫩苗旱.人怕老了難,種子要矮杆大穢比如溫麥等,在就是八月份,十月份,三月份這三個月要保持水份充足,老話說麥要八十三場雨就是這道理。

  • 9 # 圖說農村事

    小麥要高產,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最緊要!小麥種植人人會,但是要想達到高產不容易。小麥作為我國的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較大,尤其是冬小麥的種植是糧食生產的重中之重。“七分種,三分管”是小麥生產的經驗總結,所以,提高播種質量對奪取冬小麥豐產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那麼,在播種環節能讓小麥高產的栽培技術有哪些呢?

    本答者結合近年來冬麥區普遍存在的問題,重點介紹一下在冬小麥播種環節需要重點推廣的高產栽培技術措施,以期畝產量目標可達到650公斤~700公斤。

    近年來,可能因為小麥價格低的緣故,種植戶在小麥生產的基礎環節普通存在著重視程度不夠,投入嚴重不足。比如播前土地耕耙不深、施肥配比不合理、不實施秸稈還田、播期播量把握不好、不注意播墒和防旱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小麥的播種質量,致使小麥難以發揮增產潛力而達不到應有的產量目標。

    面對這些嚴重製約小麥增產的因素,在生產中應該如何解決呢?

    基本的原則是落實小麥播種技術規範、改進最佳化小麥播種方式、提高秸稈還田和配方施肥質量、適時適量播種確保苗齊苗壯、透過造墒及鎮壓減緩旱情和凍害影響,以為小麥高產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具體措施如下:

    一要耕深耙細並壓實土壤,為小麥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打破犁底層是實現土壤水氣上下貫通、迴圈而促進根系發育的關鍵。多年來的淺耕複種使犁底層逐年提高、堅固,必須透過深耕進行破除,在小麥播種之前要進行機耕深翻,耕深要達到30公分左右。耕後要反覆耙耮耙細土壤達到上松下實的效果。對於實行秸稈還田的種植地塊為防止因土壤疏鬆而跑墒,在耕耙後要及時進行鎮壓以壓實土層保住底墒。

    二要實施秸稈還田並實行配方施肥,以為小麥生長髮育提供均衡的營養。實踐證明,玉米收穫後及時將秸稈粉碎進行還田處理並結合深耕翻入土層內是補充養分、涵養土壤的有效措施,所以要大力推廣應用。

    要根據小麥生長髮育對養分的需求規律和特點進行配方施肥、分期施肥,以解決小麥施肥“一炮轟”的陋習。要注意氮磷鉀養分的合理搭配,避免重氮輕磷鉀的狀況而適量控制使用氮肥。

    要做到基肥與追肥相結合、有機肥與化肥相結合以實現養分均勻供應、提高養分利用率,防止前期營養過多而徒長不耐倒伏、後期脫肥早衰而影響灌漿。生產上的用肥量一般基肥佔四成、追肥佔六成。小麥專用肥的生產和普及為小麥配方施肥提供了便利,增產效果是明顯的。對於實行秸稈還田的地塊耕耙後、播種後都要及時鎮壓以防透風跑墒降低出苗率。

    三要選擇使用高產優質的小麥良種,做到良種良法配套。要根據當地自然狀況、氣候條件和地力水平選用適應水肥條件的優良小麥品種以期達到相應的產量目標。對於土壤、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要選用增產潛力大、抗倒伏能力強的高產品種,對於土層深厚而水澆條件差的地塊要選用耐肥抗旱品種。要按照品種特性和產量目標確定播量、養分使用量並根據苗情進行田間管理。播種前要根據往年病蟲害發生情況選用對路藥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以有效控制或減輕病蟲害的發生。

    四要適時適量足墒播種並進行播後鎮壓,以確保岀苗整齊實現苗勻苗壯。一般日平均氣溫在16℃~18℃時為冬小麥適宜播種期。黃河中下游地區的適播期一般在10月3日至10月15日左右。播種墒情要適宜做到旱天造墒播種防止“幹下蛋”。播種量要把握好,在適期播種足墒播種的情況下在肥水條件較好的高產田要選用成穗率高的優良品種棄實行精播,按照斤種萬苗的原則確定用種量,一般每畝用種12斤~15斤確保每畝基本苗達到12萬~15萬為宜。對於成穗率低的品種要適當增加用種量,一般實行半精播保持每畝15萬~18萬的基本苗,旱田播種也要保持這個基本苗的規模。

    在小麥播種前,20公分深的土層內土壤含水量不足70%~80%的情況下要澆水造墒進行播種以確保及時出苗、提高出苗率。播種時要邊播邊鎮壓以壓實保墒,播後再鎮壓一遍以提墒促苗、確保岀苗整齊均勻,為之後壯苗打好播種基礎。

    總之,提高小麥播種質量是促進小麥茁壯生長、實現高產穩產的重要基礎環節。精細整地、科學施肥、選用良種、拌種包衣、機播精播、鎮壓保墒等都是提高播種質量的重要技術措施,生產中一定要高度重視,切實落實到位。只要按照小麥規範化播種技術要求搞好小麥播種,就能為畝產600公斤以上開好端、起好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 10 # 生產隊長老楊

    問: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能讓小麥高產的栽培技術有哪些?

    小麥是主糧,小麥比玉米高粱好吃,而且小麥粉白麵的吃法比玉米高粱粉的吃法要多樣的多,所以人們才說"百面不如白麵″。

    讓小麥高產再高產才能永遠保位小麥的主糧地位,如果生產的小麥不足以供人們食用,就又回去啃玉米高粱面的窩窩頭了。

    小麥確實高產了,從過去的畝產一二百斤提高到了現在的一千多斤,有的甚至畝產一千五百多斤。這裡有管理和化肥農藥的功勞,更有優良種子的因素,比如矮壯抗倒伏,提高穗粒數等。

    小麥從現在的產量基礎上再提高的話,肥料和矮壯上開發的空間太小了,但還有幾處還有開發的空間。

    小麥也不能開發分櫱了,太密通透也受影響,可在增加粒數上還大有空間。

    小麥的大穗上有很多小穗,小穗多則麥穗長,小穗越多則麥穗越長。現在的麥穗一棵穗上有十幾個二十幾個小穗,如果在這基礎上再增加很多小穗,則小麥還可增產,增加一個小穗就增收幾粒。

    另,小麥的小穗上一般少則一二粒,多則三四粒甚至五粒,如果讓小麥的小穗全部固定在五六粒上,二十個小穗就是一百多粒小麥,一百粒小麥就比八十粒增產百分之二十,比六十粒要增產四成。

    小麥大穗上的小穗越多,麥穗就越長,小穗上的粒越多,麥穗就越粗,又粗又長的大麥穗是不是增產?

    如果麥田裡的麥子還是那麼多株數,而麥穗變粗變長達到每穗一百二十粒,那麥子的畝產量就是兩千多斤了,這主糧的地位還能被玉米高粱奪走嗎?

    我們是無能為力了,有農業科學知識才能的青年們去研究吧,會成功的。

  • 11 # 齊魯小強

    做好如下幾方面,我想可以實現小麥高產。

    一。種子的選擇是關鍵。選擇籽粒飽滿、具有高產潛質、抗病性好且抗倒伏的優良品種。優良的種子,具有優良的遺傳基因。這是實現小麥高產最重要的一步。

    二,拌種。為了防止地下病蟲害的危害,我們要將買來的種子用殺菌、殺蟲藥拌種。例如:2.5%氟咯菌腈懸浮劑和毒死蜱殺蟲藥按說明使用量進行小麥種子拌種,可以有效預防地下病蟲害的發生。有些麥種在出廠前已經進行了“包衣”處理。由於廠家包衣是大批次操作的,難免有些種子包衣不徹底,為了解決這種現象我們也要把買來的麥種進行“二次包衣”,然後晾乾。

    用殺菌、殺蟲藥對種子進行包衣之前,要將其放在太陽底下暴曬兩天。這樣做是為了打破種子休眠期,以提高小麥的發芽、出苗率。

    三,整地與施肥。為了防止出現小麥爛根和土壤固化,田間要排水順暢,因此選擇地勢稍好、排水優良地塊播種。

    每畝撒入腐熟有機農家肥3000_3500公斤,複合肥40公斤,然後翻地、整平、起壟。

    四,合理密植。由於土壤肥沃程度、種子品種不同,麥種播種用量也不同。土質肥沃的地塊適當減少麥種用量。反之土質較貧瘠地塊應稍微加大用量。這是因為同一麥種在不同的土壤中的分孽能力不一樣。

    播種用量應按照麥種推薦用量機播。播種密度過大,不但出現小麥後期倒伏、增加病蟲害感染機率,而且容易造成麥苗徒長,對籽粒形成和飽滿程度有嚴重影響。

    五,澆好“三遍水”。1.越冬水。在立冬前我們要澆小麥越冬水。澆越冬水可以提高土壤區域性田間溫度,有利於保護小麥根系出現凍害,有利於小麥越冬。2.返青水。澆好返青水是為了使小麥儘快返青恢復正常生長不可缺少的一步。3.灌漿水。小麥進入揚花後期澆灌漿水,有利於增加小麥籽粒數和麥粒飽滿的程度,有利於提高小麥產量。

    在小麥整個生長期內要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 12 # 雲朵在鄉村

    小麥是我們人類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植面積很大,雖然說農村種植小麥很普遍,但是要想種植好,有個好收成,其實也不容易。俗語說“白露早,寒露遲,秋分種麥正當時”,今日秋分,又到了種植冬小麥的時候了。小麥種植由以前的“三分種,七分管”轉變成“七分種,三分管”,可見合理種植是提高小麥產量的關鍵因素所在。那麼,要想小麥高產,具體的栽培技術有哪些呢?

    第一,選擇良種

    1、小麥品種多樣,每年再加上新品種的研發,品種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在這麼多的品種裡挑選出來優良品種,實屬不易。因為如果小麥品種選擇的不好的話,無論怎樣的管理與技術,都沒有辦法達到我們所期待的優質高產。所以說,品種的選擇是我們小麥高產的重要決定因素。

    我們要選擇抗病效能好的,適應性能好的,能夠抗倒伏的優良品種,還有重要一點,我們要選擇適宜本地生長的品種。顆粒飽滿、沒有癟巴粒、沒有損傷。不適合的種子種下之後,到收穫的時候就會傻眼了,直接產量低,少收百十斤也是有可能的。

    2、我們為了減少地下害蟲的危害,通常購買殺蟲劑進行拌種處理。首先是把麥种放在陽光裡暴曬一兩天。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給麥種本身消毒,打破 種子的休眠期,使小麥出苗率有保證。小時候,印象最深的就是每當到了種小麥的時候,父母就會買來顏色鮮豔的拌種劑,拌種均勻,晾乾。

    第二,整理土地

    在播種前,我們深翻土地,加厚土層,使小麥生長能夠有良好條件。我們還應該施足底肥,腐熟好的農家肥,輔以複合肥。或者二胺作為底肥,效果是我們驗證了的。

    第三,小麥種植時間

    對於我國大部分地區而言,小麥最佳種植時間是9月下旬到10月中上旬。小麥適時播種,可以增強幼苗的抗凍抗寒能力,還可以有效預防旺苗的出現。如果種早了,小麥苗株容易出現弱苗,拔節過早、分櫱過多,發生凍死幼苗的情況;如果種晚了,出苗遲緩,在溫度降低之前生長的時間不足,在冬前出現弱苗,分櫱過少、在越冬過程中容易發生凍害,開春後減產等問題。

    第四,合理水肥

    小麥種植,合理的水肥是高產的重要環節。

    1、水

    冬小麥種植,我們在冬天來臨 前澆一遍“封地水”,可以給土壤保溫,有利於小麥的過冬,以免出現凍害。開春之後,我們要澆“返青水”,使小麥更好的返青,有利於小麥的生長。到了小麥揚花灌漿期,澆“灌漿水”,可以增加籽粒飽滿程度,適當的提高小麥的產量。

    2、肥

    根據澆水,我們可以水肥同時進行,給小麥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

    第五,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防治也是小麥高產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生長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病蟲害,我們應當採取及時有效的防治方法,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切不可耽誤防治,以免出現大面積病情,造成不可逆的損失。

    總之,小麥高產不是單一方面的因素,我們要做好“七分種,三分管”,挑選良種、適時播種、合理水肥、做好病蟲害的防治,為高產穩產打好基礎!

  • 13 # 豐收啦

    小麥作為主要的糧食,能讓小麥高產的栽培技術有哪些?

    一、選擇良種

    選取單株產率高,抗逆性強,品質優良的種子,有利於小麥高產。

    二、整地施肥

    土地要及時平整,全面耕到,土壤細碎,清除草根石塊。按照淺耕滅茬、深度耕地、耙地、鎮壓、中耕的順序對土地進行翻新。在土壤裡均勻施肥,讓土壤保持營養效力,為小麥生長提供初生長的空間。

    三、適期適量播種

    春小麥在2月份以後播種,8到9月份收穫

    冬小麥在9到10月份播種,來年4到5月份收割

    四、田間管理

    1.處理雜草

    2.保證小麥的生長空間

    防止過度擁擠造成小麥生長受阻,或者空間過大減小土壤利用率。

    3.化學調控防倒伏

    在選種時選取防倒伏品種或者後期施肥補充相應營養成分。

    4.防治害蟲入侵,破壞莊稼

    可採用噴灑農藥的方式

    五、冬前措施

    1.澆灌越冬水

    2.增溫保墒

    六、適時收穫

  • 14 # 有石如盤

    小麥要獲得高產,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1要選適合本地氣候的優良的一代品種,每畝備8到10公斤,確保每畝10到15萬其本苗。曬一到二個太陽,播前用多效唑,粉鏽靈,拌種。防病,増加抗倒伏能力。

    2最適播期的前後5天都可播種。一般在10月20至10月底。

    3墒情不足應灌水並爽土後再播,土壤溼度大也不宜播種。

    4採取耕播肥一體化作業,即減少用工和勞動強度,又提高了播種精度和肥料的利用率。

    5每畝播入25%的小麥專用肥30到50公斤,要調到肥離種籽10公分。

    6適時除草。小麥三葉一心時施用除草劑防除雜草效果最好,此時溫度高,雜草死的快,小麥的抗葯害能力強。此期還應觀注是否有紅蜘蛛和蚜蟲。

    7以前有施臘肥和返青肥傳統習慣,但實踐證明,這反而促進了大量的無效分櫱,惡化了群體,容易倒伏和早衰。鑑於此,可在3到5葉期施少量壯櫱肥。

    8施好拔節孕穗期肥,第一節間定長時可施4到5公斤尿素。在劍葉露尖至破口期可根據葉色酌情施用孕穗肥。實踐證明,這兩次施肥的増產效益較大。

    9灌漿初期葉面噴肥。用0.2—0.3%磷酸二氫鉀加1—2%尿素。

    10冬前開好三溝防漬水爛根。

    小麥葉鏽病如上圖

    11防治好紅蜘蛛,蚜蟲,鏽病,紋枯病,特別是赤黴病,危害相當大。赤黴病的防治,一定要抓好時機,在小麥齊穗後揚花率達到10—20%時效果最好,錯過這一時期效果就不大了。藥物可選多菌靈,甲基託面津,戊唑醇等。

    小麥紋枯病如上圖

    小麥赤黴病如上圖

    實踐證明,只要作好了以上11條,小麥單產可以達到1300斤以上。

  • 15 # 散澹人

    對於糧食產量,我不是農民,我也希望田裡一畝田收上幾千斤,甚至一萬斤。如果不希望,肯定我就是個壞蛋,不是好蛋。但希望歸希望,田裡能收多少就讓人說收了多少。這樣做對政府對人民都是雙贏的事。今後再不能對這個問題上綱上線了,甚至鬧出人命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於不同年代的你,童年的年味是怎樣的還記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