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古書堆

    心理壓力有兩方面原因:

    身體因素。以現代人普遍現象分析,縱慾導致,下面的積累,透過脊椎一節節提純腦袋裡的能量不清淨,它就會出現煩躁不安、做事難以集中精力、脾氣暴躁等情況。

    社會因素,也可以說是心理因素。在這個大環境下,低俗文化透過網路盛行,多多少少會影響人們效仿,比如手淫同性戀,手淫直接導致內分泌失調,各種痘痘,肝氣紊亂,自卑消極,脾氣暴躁等等,此外,婚外情之類的就不說了,歸根結底,導致腎氣不穩固,經常會導致在不停地漏的狀態,正氣不足,人活一口氣嘛,生理影響心理,心理又在不斷影響生理,所以各種壓力各種障礙和焦慮不安。

  • 2 # 養生小幫手

    壓力是現代社會人們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緒上的體驗。所謂"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坎坷挫折時有發生。面對種種不如意,人們常常會焦慮不安,內心體驗到巨大的壓力。壓力存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人都經歷過。例如第一次求職面試、親人患病或死亡、工作變動或失業等。承受壓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是過度的壓力總是與緊張、焦慮、挫折聯絡在一起。久而久之,會破壞人的身心平衡,造成情緒困擾,損害心身健康。

    臨床心理學家和心身醫學家發現,很多疾病與心理壓力有關。比如,消化性潰瘍病的主要起因就是心理壓力。潰瘍病患者往往具有這樣的特點:努力拼命工作,總是擔心工作不完美,擔心自己能力不夠,經常體驗到無助感等。心理壓力也是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主要病因。這些患者往往競爭意識強、爭強好勝、缺乏耐心、時間緊迫感強、成天忙忙碌碌。癌症也與心理壓力有著密切關係。由此可見,心理壓力對人的身心健康的影響是廣泛而普遍的。

    壓力(Stress)在心理學中也叫應激,壓力至少有三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種:壓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緊張的事件或環境刺激。如有一份“壓力很大的工作”,即將可能帶來緊張的事物本身當作壓力。

    第二種:壓力指的是一種心身反應。比如有人說“我要參加演講比賽,我覺得壓力好大”。這裡他就用壓力來說明他的緊張狀態,壓力是他對演講事件的反應。這種反應包括兩個成分,一是心理成分,包括個人的行為、思維以及情緒等主觀體驗,也就是所謂的“覺得緊張”;另一個是生理成分,包括心跳加速、口乾舌燥、胃部緊縮、手心出汗等身體反應。這些心身反應合起來稱為壓力狀態。

    第三種:壓力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引起壓力的刺激、壓力狀態以及情境。所謂情境是指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的關係。根據這種說法,壓力不只是刺激或反應,而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裡,個人是一個能透過行為、認知、情緒的策略來改變刺激物帶來的衝擊的主動行動者。面對同樣的事件,每個人經歷到的壓力狀態程度卻可以有所不同。這就是因為個人對事件的解釋不同,應對方式也不同。

    心理壓力的產生原因是複雜的,我們將這些具有威脅性或傷害性並因此帶來壓力感受的事件或環境稱為壓力源。生活中的壓力源可能存在於人們自身,也可能存在於環境中。但是,人類最主要的壓力源是人,人際關係是造成壓力的最主要來源。心理學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壓力的各種生活事件進行分析,提出了四種類型的壓力源:

    1、社會性壓力源:社會性壓力源主要指導致個人生活方式上的變化,並要求人們對其做出調整和適應的情境與事件。社會性壓力源包括個人生活中的變化,也包括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個人生活的改變常常會給人帶來壓力。心理學家霍曼和瑞希編制的生活改變與壓力感量表,列出了43種大部分人都可能經歷的生活事件。這些生活事件是:喪偶、離婚、夫妻分居、坐牢、直系親屬死亡、受傷或生病、結婚、失業、復婚、退休、家庭成員生病、懷孕、性生活不協調、新家庭成員誕生、調整工作、經濟地位變化、其他親友去世、改變工作行業、一般家庭糾紛、借貸大筆款項、取消抵押或貸款、工作責任改變、兒女長大離家、觸犯刑法、取得傑出成就、妻子開始或停止工作、開始或結束學校教育、生活條件的改變、改變個人的習慣、與上司鬧矛盾、工作時間或條件改變、遷居、轉學、娛樂方式的改變、宗教活動的改變、社會活動的改變、少量抵押和貸款、改變睡眠習慣、家庭成員居住條件改變、飲食習慣改變、休假、過重大節日、輕度違法。

    2、心理性壓力源:心理性壓力源是指來自人們頭腦中的緊張性資訊。例如心理衝突與挫折、不切實際的期望、不祥預感以及與工作責任有關的壓力和緊張等。心理性壓力源與其他型別壓力源的顯著不同之處在於它直接來自人們的頭腦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擾。生活中的壓力事件處處可見,但為什麼有的人無動於衷,有的人卻耿耿於懷呢?這是因為人們內心對壓力的認知不一樣。如果過分誇大壓力的威脅,就會製造一種自我驗證的預言:我會失敗、我應付不了。長此下去,會產生所謂的長期性壓力感。

    3、軀體性壓力源:軀體性壓力源是指透過對人的軀體直接發生刺激作用而造成心身緊張狀態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刺激物。如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微生物、變質食物、酸鹼刺激物等。這一類刺激是引起生理壓力和壓力的生理反應的主要原因。

    4、文化性壓力源: 文化性壓力源最常見的是文化性遷移,即從一種語言環境或文化背景進入到另一種語言環境或文化背景中,使人面臨全新的生活環境、陌生的風俗習慣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從而產生壓力。若不改變原來的習慣,適應新的變化,常常會出現不良的心理反應。例如出國留學或移民,如果缺乏對環境改變所應有的心理準備,沒有一定的外語水平,在異域文化背景下就難以適應,無法交流

    應對心理壓力過大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方法

    1、準備一條冷毛巾 ,隨時擦臉 ,以助清醒。

    2、脫掉鞋襪用腳尖走路 ,走上幾分鐘 ,心中的煩惱便會走掉。

    3、找一位樂觀的同事或朋友傾訴 ,發洩一下情緒。

    4、喝一杯酸梅湯或果汁醋 ,以疏通肝氣。

    5、閉上眼睛 ,儘量想身體後面的景物 ,平衡大腦的壓力。

    6、多鼓勵和欣賞自己 ,不要太苛刻自己。

    7、做到定時睡覺定時起床。

    8、多看喜劇片 ,開懷大笑一番。

    9、應該降低自己的生活及慾望 ,因為生活越複雜 ,壓力就越大。

    10、多動手做一些自己最喜歡做的事 ,會使你更滿足、更快樂。

    11、要使自己有一顆寬容的心 ,能容納別人的觀念和行為。

    12、經常到書店去讀一些勵志的書籍、幽默笑話等。

    13、遇到麻煩事不要總是抱怨 ,而是要想是老天讓我與日俱增經驗和智慧 ,生活因此而更加豐富多采

  • 3 # 悟大千

    心理壓力的本質是懼怕,考前壓力是害怕考試不好,就業壓力是怕找不到工作,工作壓力是懼怕完成不了任務被處罰或辭退……假如所有的結果都能接受,哪裡還有壓力?面對壓力該怎麼辦,因該有這種心態“我盡力就好,結果愛咋滴咋滴,我都接受”

  • 4 # 鵜鶘心理陳小康

    首先需要了解心理壓力是我們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這種緊張狀態會透過心理和生理反應表現出來,我們的內心衝突及與之相伴隨的情緒體驗是心理學意義上的壓力。

    導致個體產生壓力反應的情景、刺激、活動和事件我們稱之為壓力源。生活中的壓力源其實無處不在,根據由霍姆斯和黎黑編制的“生活壓力事件表”,研究了構成壓力的事件以及這些壓力所構成的壓力大小(LCU)。此後他們又研究了壓力和疾病之間的關係。若一年內個體所經歷的生活事件得分不足50分,那預示下一年基本健康;若評分在150分—300分之間,那來年患病的機率是50%;若評分大於300分,那來年患病的機率為70%。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生活中的任意事件,都會引起我們的壓力反應,哪怕是休假,也會給我們帶來壓力,意不意外?然而雖然生活中存在那麼多的壓力源,但是大部分人還是可以繼續正常的生活,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壓力的本質,在於人們應對壓力源的方式和所能承受的壓力源程度。有一句俗話說“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猛虎逼於後而心不驚”用來形容淡定處事,不慌不亂,也有人會由於考試緊張而頻頻上廁所甚至拉肚子,適當的壓力能夠轉變成動力,但是要注意如果壓力大過了自己的承受能力,那麼就好比一輛超載的卡車,會存在危險甚至翻車。

  • 5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王雪萍:

    心理壓力的本質是不平衡,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源於環境要求與自身應對能力不平衡。

    心理學家格拉斯通提出了會給我們帶來明顯的壓力感受的9種類型的生活變故:就任新職、就讀新的學校、搬遷新居;戀愛或失戀,結婚或離婚等;生病或身體不適等;懷孕生子,初為人父、母;更換工作或失業;進入青春期;進入更年期;親友死亡;步入老年;……

    而每一種工作生活中的變故都會讓我們進入不平衡的狀態。而這種不平衡其實取決於個體內在的欲求標準,表現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一個人對成功與失敗的體驗,包括對挫折的體驗,也取決於此。在現實生活中,這一事實體現為,取得相同的成績,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考試得了80分,對於60分萬歲的人來說,已經是很大的成功了;小李住一間宿舍就已經開心得不得了,小王擁有幾套別墅還不知滿足;……等等,諸如這樣的現象不勝列舉。

    可以這樣認為,一個人的欲求的標準及三觀,是決定是否產生心理壓力的最重要原因。中國有句俗話知足者常樂,就是鼓勵人們降低欲求水平以減少壓力。

    對於心理壓力要及時調適,從根本上說對人生有制高點的認識,就是人生是一場體驗,這場體驗中的每一個事件都是有助於我的成長,都是在挖掘我的潛能,都是在成就我,圓滿我,具體說來也可從以下幾方面有所行動。

    第一是補償實現目標的願望受挫後,可以利用別的途徑達到目標,或者確立新的目標。即“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第二是昇華。人在落難受挫之後,奮發向上,將自己的感情和精力轉移到其他的活動中去。

    第三是學會運用壓力。出現壓力並不可怕,適當的壓力可以讓我們更加的積極與進步,所以我們要學會運用壓力。

    第四是保持良好心境我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當我們憤怒時,可以離開當時的環境和現場,轉移注意力。當苦惱不堪或煩惱不安時,可以欣賞音樂;當我們悲傷時,就乾脆痛哭一場,讓淚水盡情地流出來;當受了委屈,一時想不通時,千萬不要一個人生悶氣,最好找親人或朋友傾訴苦衷;當思慮過度時,應立即去戶外散步、消遣,呼吸大自然那新鮮的空氣,或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第五是轉移注意力。當我們遭受挫折時,我們也會出現心理壓力,一般人都會感覺度日如年,這時,要適當安排一些健康的娛樂活動,走出戶外去。豐富多彩的閒暇活動可以擴大思路,使內心產生一種向上的激情,從而增強自信心,降低心理壓力。

  • 6 # 那情感

    壓力基本上就是大腦認知為對個人生存造成威脅的事物,人類早期可能就是洪水猛獸什麼的,在現代則更加泛泛,比如社交壓力、業務壓力、群體壓力等等,都可以讓人的大腦認為人身受到了威脅,從而啟動應激系統。壓力是人的一種主觀感受,一般產生於一些比較難處理、有困難和對自己有威脅的情況和事件。壓力不是這些情況和事件本身,而是人對該情況的理解和反應。

  • 7 # 江氏小盜龍

    心理壓力是非物質性壓力,屬於精神類的壓力,但卻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壓力,對我們的影響也是最大的一種壓力。長期處於強大的心理壓力之下,會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受到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這是因為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越來越容易產生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三個方面:第一,生物性的壓力,包括有身體的疾病和創傷、失眠、噪音影響、甚至是性方面的原因;第二,社會性的壓力,比如自身發展受限、就業前景堪憂、和同事領導之間的關係緊張等等;第三,精神性的壓力,這個主要來自於自己的心理,比如不正確的思維方式,像是容易焦慮生氣等。

    當心理壓力過大的時候容易導致精神甚至是身體上的疾病,所以應該重視。當你感受到心理壓力的時候,可以尋找有效的方法將這種壓力轉化為生活的動力。當心理壓力已經影響到自己並且開始表現出負面的影響就得注意啦,你需要自我調節,最簡單的就是大哭大笑、運動、娛樂、找人傾訴等,找一種適合自己的能夠釋放壓力轉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是這些辦法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最根本的還是要找到壓力源,然後想辦法解決這些壓力源,如果沒有能力解決就需要對自己進行疏導,告訴自己不要想太多,不要在意,開闊自己的心胸。

    如果心理壓力已經對自己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影響到了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建議去找心理醫生進行治療,不要不當回事兒或者羞於看醫生。

    最後要說一點,預防勝過治療,最好能在心理壓力產生前和產生初期判斷出來並及時干預,不要讓心理壓力進一步發展產生嚴重甚至是不可逆的後果。

  • 8 # 憑海臨風1919

    心理壓力的本質是對自己不自信和對事物不可控性的恐懼,比如演講最怕觀眾不互動。比如見領導,沒有足夠的應變能力和自信的業務能力。雖然心理壓力很少導致疾病,但確實是影響我們正常工作生活最大的敵人。內向的人相比會嚴重些。

  • 9 # 趙小明心理團隊

    我們經常都在學心理學時候談到心理壓力,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完整的、正確的、本質的理解什麼才叫做心理壓力呢?

    早期階段:心理學普通及教育

    我們現在有不少學員其實都在外面上課經常會上一些心理健康課,包括心理學在中國最早,以目前來看仍然是早期階段,在早期階段其實心理學對中國人的幫助實際上更多的仍然是心理學普及教育,所以我們大多數學心理學的愛好者也應該來更多的進行這種普及教育,來傳播正確的心理學的知識,讓更多人瞭解心理學的正確知識,瞭解知識本身也有助於自己去調整自己的心理健康。

    心理學最重要要過的一關,就是多元的看待某一個概念

    當我們去理解一個心理學的概念時候,我們首先要認識到心理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它是理工科和文科的交叉學科,它一隻腳踩在自然科學一隻腳踩在人文科學。所以我們去理解像壓力這樣的概念時候,首先我們就要理解壓力在身體層面上是什麼,然後壓力在心理層面上是什麼?然後壓力在社會層面上是什麼?至少都要建立起多個維度的對的理解,這個在心理學裡面叫做多正規化的理解。因為心理學是一個多正規化的學科,它不像其他學科範式很少,心理學的正規化有理工科的正規化有文科的方式還有社會學的正規化,他的正規化非常複雜,多維方式理解心理學建立起對心理學概念的多元視角,是學習心理學最重要要過的一關,就是多元的看待某一個概念。

    壓力從身體來說是什麼壓力影響神經系統

    我們首先來說說,壓力從身體來說是什麼?我們人的身體主要有三大系統。這三大系統分別是什麼呢?對我們最影響最多就是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這三大系統都是和心理學關係最緊密的。當我們理解壓力的時候我們就要從三大系統來說,比如說神經系統得到一個壓力的訊號,比如說今天單位領導跟你說今天晚上要加班或者今天學校跟你說十天後就要考試了類似這樣的東西都叫做壓力,這種壓力的訊號透過外界傳遞到我們的大腦裡面去,神經系統首先就有了反應。

    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

    神經系統的這些反應,透過神經遞質引起內分泌的可能變化,假如說我們大腦我們的認知系統對於這個壓力我們會產生過高的評估,我們會認為自己能力不足,於是我們感到壓力很可怕,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加重壓力對我們的影響,那麼再加重對我們影響的時候,這時候由於我們把壓力看得很可怕,自己就感到很緊張,這時候內分泌系統可能就會產生一些變化,比如說我們會長期的分泌一些激素,這激素會導致我們會抑鬱、焦慮,可能睡眠時候會早醒,甚至會分一些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不良的激素,我們面板都會變得非常的敏感,更容易過敏,然後在壓力作用下,人的胃腸有時候也會蠕動,然後會分泌更多的消化液,這些都是壓力刺激。在內分泌系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甚至這進一步又造成了我們的胃潰瘍。所以內分泌系統也開始對壓力產生了反應。而這兩大系統綜合的結果就進一步遞給了免疫系統,免疫系統在這種情況下就處於應激狀態。應急狀態意思就是壓力來了,我們要做準備。

    壓力影響免疫系統

    我們人是從古至今是慢慢進化而來的,進化過程中我們過去的時候遇到豺狼虎豹我們馬上就要產生應激反應,在應急反應作用下身體的這些系統都會產生變化,免疫系統要處於應激過程中,但長期的應急情況下,我們的黏性就會出問題,免疫系統就會剛開始過高的免疫,然後最後就變成免疫系統又開始過低,那麼免疫系統又開始降低之後,身體就開始容易發病了,這個時候你就發現身體心理各方面似乎都開始變成亞健康的狀態,壓力就這樣影響我們的身體和心理的。

    心理會放大或者縮小壓力作用

    壓力在生理上的影響之後,第二點就是人的心理會放大或者縮小壓力作用,關於這點前面我提了一句,那就是人會有個認知系統,人們的認知系統對壓力來之後我們會做翻譯,我們會把它翻譯成這是個大事情,比如說這是一個決定你命運的一個重大的考試,這時我們就會更加的緊張,如果我們的這個認知系統對它翻譯就是,唉呀沒關係好不好,我還有其他出路。這時候你的壓力水平就會比較低,所以認知系統對壓力又做了一個翻譯作用,誇張了或者縮小了,所以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時候取決於你的認知系統怎麼樣看待壓力、怎麼樣處理壓力的,有時候會不會舉輕若重將造成心裡面更大的負擔。這從心理層面上講的。

    霍尼——每個時代都有彌散性的焦慮

    那麼對於社會層面上而言,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就是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神經症,這個是霍尼的一本著名的一本書的觀點,她認為我們每個時期都有一個彌散性的一個時代的一種彌散性的焦慮,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年代都有一個年代大家都看重的東西,這都看的東西有時候會不知不覺裹挾著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都會產生一種社會彌散性的壓力。比如說,這個時代我們很多人可能對房子焦慮,他會產生彌散壓力,然後再加上網際網路的發展,人們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網際網路本身的時間是碎片,人每時每刻都在網上,這樣我們時間不夠用之後就產生了對時間的一個緊張,這種對時間的緊張和焦慮引起:總覺得什麼都沒時間、什麼都很匆忙,這又引起新一輪的一種社會所帶來的神經症——一種時間的緊張感,這些是社會對每一代人都會產生的壓力。

    生活在當代的人必須要知道當代彌散性的壓力是什麼

    所以我們生活在當代的人必須要知道當代彌散性的壓力是什麼,所有人都焦慮的東西對我們的裹脅是什麼?然後有意識的去調整自己,避免被這種社會彌散性的焦慮和壓力所裹挾。比如說就像很多人不停地傳達一個觀念,學習很重要,父母要把孩子教好,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等等這些理念不停的、實際上都在誇張和引起了我們過高的焦慮水平,那麼這些受傷的、彌散性的這種傳播的這些焦慮水平裹挾的每個人,然後讓它、讓社會壓力轉化為個人的支撐壓力,然後不斷的損傷我們的身心健康,所以說生活在每個時代人都要有意識地去減少這個時代對我們的壓力,那麼這就是壓力在各個層面上的一個表現了。

  • 10 # 黃衣心理

    心理壓力,其本質上是對生活不能掌控的感覺。

    人們有可能在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上,承擔著心理壓力,那是因為他們不能夠承受,當時當刻,那個事件發生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感受。也許是憤怒,也許是難為情,也許是羞恥,也許是兩頭為難不能選擇。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事情肯定不是按照他內心所希望的那種模式發生的。然而又已經發生,無可更改,所以他的心裡有很大的壓力。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為未來的事情,因為社會發展比較快,對於自己的生存狀態比較焦慮,對孩子以及家人的生存狀態比較焦慮,那麼生存就觸動了人存在的根本。這個焦慮有可能是一種高焦慮,就像一個一年級小學生的家長一樣。現在社會普遍存在一種現象,那就是,小學一年級入學新生他的心理壓力,他的焦慮感比他的媽媽要低好幾倍。那為什麼家長的心理壓力要比孩子的心理壓力高呢?是因為她很擔心,很擔心這個孩子的未來生活不好,會體驗到很大的壓力,會像她一樣,生活得並不容易。這是對未來生活不能掌控的感覺。

    還有一些焦慮,是當時當刻的焦慮,在當下很多人,處於一種難以選擇的生活狀態中,又想做這,又想做那,那麼到底你要做什麼?人生缺乏規劃和目標,造成了越生活越爛包,日子越過越糟糕。這是一種對當下生活的不能掌控。

  • 11 # 鵜鶘心理

    心理壓力被定義為個體在生活適應過程中的一種身心緊張狀態,源於環境要求與自身應對能力的不平衡。通俗的說,當我們感覺到焦慮、繁忙、沮喪、害怕的時候,會說有壓力,而工作、家庭、健康問題等都可能成為我們生活中的壓力源。有時候,我們用壓力來描述內在狀態,例如我們的想法、情緒感受和身體反應;有時候,則用它來描述面對的問題。

    說到心理壓力,我們每個人都會遭遇和體驗到。如果一個人長期面臨高強度的壓力並處於緊繃狀態中,那麼其免疫力會被削弱,也會更容易生病。因此對於壓力的看法,在我們的觀念中可能更傾向於認為:壓力是有害的,應該規避、減輕和管理它。我們也聽到過許多減壓的建議,例如深呼吸、保證睡眠、鍛鍊身體、冥想、社交等。總之,會盡我們所能的去減少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降低其對我們的影響。

    這些都是我以前對心理壓力的一些理解和聽到、看到的相關資訊。有意思的是,最近我接觸到了關於壓力的新論斷,就是:壓力有益,應該接納、利用和擁抱它。心理學研究發現,只有當你認為壓力是有害的時候,壓力才有害;改變對壓力的看法,會使你更健康和幸福。這提示了我們,如何看待壓力至關重要,當更主動積極地應對壓力時,你就強化了應對壓力的資源,會更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 12 # 每日談心

    20世紀初,有位家難道免疫學者塞耶爾研究了壓力和生物之間的關係問題。塞耶爾選擇老鼠作為實驗物件,對老鼠不斷施行各種壓力,比如在下雪天把老鼠放在籠子裡置於屋外,對老鼠進行電刺激等等,結果這些老鼠都死了。在施加壓力的過程中,老鼠們都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可它們發現自己無論如何抵抗都不能遠離壓力時,就選擇默默忍受。

    塞耶爾發現持續壓力狀態下,生物會分泌腎上腺皮質會膨脹,產生壓力荷爾蒙。

    相關研究顯示,腦下垂體會分泌促腎上腺皮質素來刺激腎上腺皮質的荷爾蒙,而讓激素分泌的外界刺激就是身體上的疼痛。這種壓力激素分泌過多會引起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症狀。

    而精神壓力的路徑則有所不同,身體上的壓力傳導路徑是從丘腦下部通往下垂體,精神壓力是從丘腦下部通向腦幹中縫核。位於腦幹正中的中縫核,內部有血清素功能神經,它釋放出與精神疾病有關的神經遞質。

    所以壓力是大腦透過神經遞質感到的壓力,這是一種非常主觀的體驗。

  • 13 # 心夥伴

    心理壓力無處不在,它存在於人們的生活每一個角落,生活充滿無數種可能,而每一件意外的事情都可能會給人們帶來生理壓力,從本質上來說,心理壓力並不是負面的,有壓力才能有動力,它可以促人奮發圖強。

    其實心理壓力是一種心理與生理上的共同產物,它深刻的存在於我們的dna之中,人類發展了數百萬年,在原始的生活當中,如果有一個人完全沒有心理壓力,並且遇到什麼事情都不會緊張,那麼他早就已經喪生在了原野之中,只有懂得生活不易,並且時刻鞭策自己,努力的人才有可能活下來,並且將自己的基因傳遞千秋萬世,而我們也繼承了祖先的這些壓力與智慧。

    心理壓力就是一個人對生活以及各種事情的適應過程,每換一個新環境的時候,人們的壓力通常在此時會劇增,而每個人的壓力承受能力都不相同,有的人可以承受巨大壓力,並且將其緩慢轉換成正能量,也有的人稍微承受一點壓力就直接受不了了,在壓力溢位之後,這個人的心理以及生理就會被嚴重的影響,這可能導致抑鬱以及失去工作興趣,很多選擇跳樓自殺的人,就是因為承受不了巨大的心理壓力。

    大概古時候就有人活一口氣的說法,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是有要上進的信心與夢想的,但生活是骨感的,它並沒有夢想這麼豐滿,很多人在看到想象與現實差距這麼巨大之後,難免會造成心理落差,不過如果能夠扛過去,那麼你就有可能一步一步完成夢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創業想法,能力差,沒錢,沒資源,沒人脈,請問如何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