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應如是

    現代人所謂的文明是和集體意識相關聯的,某一個群體在德行方面越是突出,其文明程度越高。而個體一般不表述為“文明”。

    “文明家”這種提法本事不具任何意義,估計是某一崇拜者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定義”,不用放在心上。

    他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那麼肯定是“思想家”,又因為《道德經》有很多參悟天地的篇章,對於他也是“哲學家”。他雖然不像孔子那樣開學演講,但其著作影響了千萬後人,因此把他歸類於“教育家”看似也不為過,只是不那麼實至名歸。

  • 2 # 美藍之謎

    如果孤立地來談論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對這樣的觀點難以理解,更難以接受。

    我們不妨把目光放得更寬泛、更遠久一些。

    老子作為諾亞的後裔,一直在尋求自己的根,經過自己對上天的感悟,結合祖輩們口口相傳的傳說,最終奉獻出我們熟知的《道德經》,因而在《道德經》裡面,我們總能感受到一些《聖經》的道理在裡面。

    《聖經》不像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樣,離我們無限遙遠,《聖經》像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始終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每一天。

    美國人給《聖經》的定義是:政府的根基,現代法律的框架,人生旅途的指南。

    因而,美國總統手撫《聖經》宣誓,絕對不是純粹的儀式,而是誠心誠意的行為。

    是相信《聖經》的人文明,還是沒有信仰的人文明,相信每個人都能給出明確的答案。

  • 3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老子是文化界光明古聖賢大家即文明家、照亮黑暗。僅憑老子認識大道造物主,就超越了近代現代中華文聖。不願認親爹媽的孩子,老子活著也有聖經中描述的義怒。

  • 4 # 凡海大師

    文明家明顯是有歧義的, 因為現在的思想已經跟原來的思想想去甚遠, 並且相隔了幾千年。 老子講的事超脫自然, 但思想呢, 用現在的眼光,跟現在的文明更是相差很多, 其實老子, 包括後來的孔子, 什麼食色性也, 他們對現在反而比較避諱的一些事是比較開放的, 只是現在大家弘揚的都是他們治國齊家安天下的那一部分理論。 所以在當時說他們是當時的政治家, 甚至杜撰一個輿論家我都認為合適, 只是當今如果用文明家來評價, 恐怕不太合理, 或許這些也只是盲目崇拜老子的人寫的。 老子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太上老君, 既然文明何以弄火, 何以養小童兒, 何以煉猴子, 何以怕偷仙丹....

  • 5 # 真實純潔

    任何名謂,也不能概括老子所寫的“道德經”。老子的“道德經”也不需要任何的稱呼來詮釋。老子的“道德經”是指授,那些處於自性迷惑顛倒之人的經書。重要的是那些處於迷惑顛倒之人,透過“道德經”,從中受到啟發和啟迪,覺悟本具的妙明心體。從而妄想心歇,歇至無餘,道體自然現前。

  • 6 # 雲霧山說事

    老子,人們一直在說他是思想家哲學家,那麼現在為什麼又認為老子是“文明家”,在我看來可以這麼說,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要取決於這個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高度,沒有高度發達的思想和文化的民族,是粗俗和野蠻的,而老子著“道德經”就是在傳播我們的思想和文化,道家思想在我們中華文化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們的文明起到了特別重要的影響,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道家思想的體現。

    一個偉大的民族必定有偉大的思想和文化,也必定會有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千百年來人們遵循著先賢們的思想腳步走向文明的更高層,而老子正是文明先行者之一,也符合說他是“文明家”之說。

  • 7 # 塗非山人

    老子被稱為“文明家”與老子主張“修道德,以自隱無名”為一生行事準則不無關係!

    看見周朝被一群強人分治,而對世人尤其“以文亂法、以武亂國”的儒墨行無言之教,以身體力行予以申斥。

    《道德經》全篇以道“無為而無不為”做為處世原則,給予人們一種精神本富的啟發,從歷史長河種種傳奇佳話來看,這種精神是值得存在和發揚的。

    《道德經》全篇,老子對宇宙、政治、生命觀都加以詳細的討論,他認為,道是宇宙中不可或缺的事物,是道衍生了宇宙、萬物,宇宙、萬物應該遵循道的腳步去運作自己的生命,認為“狂風颳不到一早上,暴雨不會下一整天”,如果透支自己的生命實體力量,即使獲取了勝利或名利,那麼遭受到的惡果也很現實,那就是——生命的代價。

    老子認為社會上種種爭鬥、惡戰、橫禍都是自遺其咎,逆道而行所為導致的。

    老子的觀點充滿了形而上的深邃和魅力,提出了生命貴於名利,以道為哲學中心的方式提醒政客應該順應人的天性,與天地萬物和諧相處,達到柔順無害的治國理念,給後世社會勾勒出了一幅質樸溫馨、純真溫良、安樂舒適的理想世界!

    正是對這種生活理念高度吻合,讓中國《道德經》成為了世界治國理念的最高要求體現。

    蘇聯漢學家李謝維希提出“老子是國際性”的,美國學者蒲堯明肯定《道德經》“是未來大同世界家喻戶曉的一部書”,《紐約時報》曾將老子列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甚至有人說過,世界各國人民未來不久都將以《道德經》做為處事原則,並預期屆時這世界不僅沒有戰爭,甚至連相互之間理念不和、甚至爭吵都能得到最好的和解。

    要我說,這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是讀一遍《道德經》決絕不了的,如果有,請讀第二遍!

    看到這裡,你還在質疑老子是“文明家”的提議?

  • 8 # 智慧575

    老子的《道德經》是一部接近生命本質真理的認識,遺憾的是沒有達到徹底性,說他沒有達到徹底的認識生命本質真理是因為在整體論述中有些神密的色彩,從這點看,他不是對生命本質真理的徹悟者,形象的說他己經達到了九十%,如果己經達到了徹悟了是不會有神密色彩的。因為生命本質真理是完全沒有神密色彩的理論和實踐以及對宇宙萬物的認識。說老子是個《文明家》是低詁了,準確的說,老子根本的是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哲學家思想家和生命科學家。老子的《道德經》揭示了生命和宇宙的根及其發展變化的規律,是中國歷史上真正正確的哲學理論學說,其次是對正確的作人作事,對社會和國家的認識和管理的真知卓見,對聖人的品格的無為論述,說的是至理明言。

  • 9 # 手機使用者烏龍

    說二句,老子是《道德經》創始人,應是"文明大家"。老子的以道取德,以行為經論的理論。行成了思想上的獨派。在當時的安民行善,安幫定國,起到了重要作用。秦朝國君和商秧的變法,就是老子思想的具體體現。以道取行,以德為忠,以法而治,以積備為擴張。此理論,上能治國,下能安民。從古至今貫穿始終。後來又出了孔子的儒家思想理論。(孔子與老子雖有理念不同,孔子也不得不贊成老子的理念),可謂法儒是無形的結合。使封建社會延續了兩千多年。因此說,老子的《道德經》,能足以說明老子,就是"文明大家"。淺談《道德經》與"文明大家",個人觀點,不足指正。

  • 10 # 公議

    似乎不應該戴什麼帽子來拔高貶低才符闔”道法自然”這種法則!別人讀老子五千言信的是裡面闡述事實存在的道理具有各不相同的啟發自己做更好的自己而信!絕不是不管不顧老子五千言中的事實存在的道理德行而迷信老子五千言是什麼東西而去迷信才對。如同迷信老子五千言是什麼的迷信不就違背了要寫出老子五千言來使有緣人從中受到啟發的初衷了嗎?故我認為給老子五千言弄個什麼樣的封號都是違背老子五千言的初衷的行為!老子五千言就是說事實存在的道理德行的絕無有要教化誰與有什麼目的及企圖的東西在裡面!這不是我說的而是老子五千言呈現出來的就是這樣一種存在狀態!而我只是將存在狀態變成了語言表達出來而已。尊重事實存在的意思是最好的尊重!

    再說老子五千言並不是孤立著作還有屬於門道方法文化的”縱橫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方法的思維方式與思維方法構建與佈局呀,還有關於”生命說”呀等聚闔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的古文化!是相互關聯的可以用來進行多元混成出許許多多的各自具有各不相同特性的方法來使用的文化,而老子五千言只是其中關於闡述”天,地,人”之間相互作用與關聯性關係著相互溝通事實存在的關係的著作而已!更何況”老子”根本就不是一個自然人而是有許多人世世代代探索自然中的未知而用文字表達方式記錄下來的中繼性成果而已,絕無有要封閉後世的發展方向與出路的東西存在!也沒有在廣度上與深度上畫得有圈圈套套的東西來誘騙別人入套的東西存在!故那種不管封什麼都暗含有存在有圈套與封頂的意思在內。故封暗含有貶低的意思在內!從這個角度看也是不闔適行為。漢朝就有人將”老子五千言”改成”道德經”而將著作名”老子”變成作者名來改變了著作的性質共有成為私有了!當然是用來與”孔子”的封聖人作陪襯的了。那是另外的話題了。

    說個傳說的故事來解釋一下為何有中華民族的古文化在歷經各種各樣的滅絕性打擊之後還能保住其文化基因沒滅的吧。(太古了,我也是聽來的。)相傳在部落聯盟時期有部落首領一人與常設的副首領三個人共同與部落聯盟九長老一起共同管理部落聯盟的事務。而首領是有任期的需要定期有”部落聯盟的首領,副首領,九長老是主管巡視的常常在各地巡走多數時間不在總部及下屬的部落首領在一起商量推選出新首領。在大禹任期屆滿之日正開會商量候選首領完成準備第二天投票選出新首領的那個晚上大禹突然”暴病”死了?大禹之子”啟”聲稱大禹臨終時將部落首領職位傳給了他(啟)卻遭到部分人的質疑是啟謀殺了大禹,於是爆發了分裂!啟在協助其父禹之時已經掌握了軍隊的指揮權與培訓野蠻部落中的人從事農牧業的指揮權。而別的部落卻是在遠離聚會地的地方明顯地是啟佔有絕對優勢導致推薦大會只有作罷。啟得到了權力而從事文化與技術的副首領率眾出走還有不少部落就成了後來的自由民!而啟與其追隨者就變成了”後禹”時代,大約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後禹啟被謀殺就發生了混戰,再後來就有”夏”的王朝出現。

    在部落聯盟時期掌管文化與技術的職位稱為”祝”又以”祝融”相稱,是因為紀念在野人群落時期哪位實驗如何用火與開創出農耕方法的祝融而設定的名稱。自然文化傳承中就有”仰望星空”呀,”冥想”呀,讀”無字書”與讀”無字天書”呀都是從野人群落時期的祝融的萌芽思想一路改良與不斷補充建立起來的。後來又遭遇了滅絕性的打擊又被打回原形幾乎是野人時期的狀態,就有一些殘留文化存在。後來就由自由民帶走到民間了。故如果說有中華文明的話,應該是上一屆中華民族才存在的事。自由民們是憑藉開發生命執行效能的”形,動,靈”一步一步地參悟與領會殘留文化之後才有”老子五千言”呀,”縱橫術”呀,”岐黃術”及關於生命執行等等著作出現,人們絕大多數並沒有入世而是擇地隱居方式生活為主入世生活為輔助的方式看守著文化。故企圖消滅中華文化者長期都找不到源頭在何處?才是得以儲存的主要原因。

    人啦!只有自己的生命在就有機會在!有人就能去依據事實存在來謀求生存下去的機會,而機會必須要自己善於開創出來,才有機會謀求生存下去。應對衰落必須堅強些才有生路可言!

  • 11 # 養生男人699

    老子是研究天之道,人之道的智者,探尋的是物質世界的根源,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推演了物質生化返的過程和規律,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老子的思想是超越時空的,老子的認識是至高無上的,老子的觀點是獨一無二的,老子的研實成果《道德經》是舉世無雙的,所以老子是聖人,老子研究的儀器是人身人心,研究的方法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研究的途徑是身心合一,天人合一,所以老子又是真人,

  • 12 # 徐敏豪大詩人

    上聯,大道至簡

    下聯,違逆繁瑣

    橫批,1.稱謂由來,人類已在地球上生存生活了逾萬年,人類文明史也逾七八千年,中國文明史已逾五千年。從中國史看,從結繩記事到發明文字記錄歷史,目的僅有一個,皆旨歸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教育後代子孫牢記經驗教訓,發揮優良傳統,前赴後繼繼往開來生生不息千秋永續。所有稱謂,皆因應天道,天道天人合一順天應人順昌逆亡,正確處理天天天地天人地地地人人人六者關係,天序有三,三序天地人,天道地德人倫,皆前母后子,任何稱謂皆需約定俗成,民眾創史寫史,任何個人叢集,皆需為天地古今蒼生歷史時代民眾聽風發聲代言代行,而不能心血來潮隨心所欲突發奇想無事生非強加於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2.何謂文明,前面本人已經撰文說明,文明二字,為文而明之的縮語,為動詞名詞化,為語法修辭上的偏正片語,其中,文為偏為定語,明為正為主語,文明片語約定俗成,是個向量,指向光明昌明英明等,與暗相反,暗則指向黑暗陰暗晦暗等,不一而足。3.何以稱家,舉凡能稱之為家者,皆必須入門入能登堂入室信步神逸,無論文藝科技文史哲數理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亙古至今,對於個人,有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書法家歌唱家舞蹈家藝術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發明家醫學家史學家法學家等,而沒有文明家,為何,因為文明包羅永珍,必須分門別類,統而領之的是哲學,哲學為一切文藝科技之母,哲學起源於詩,詩起源於天問,詩文屬於文學家,有哲學家而無文明家,歷史不能假設,是祖先的大智慧,大道至簡道法自然使然,李耳早就告誡人們,人類遠離天道久已,天道有功不居,人類貪天功為己有,不道早已,必遭天譴。警鐘長鳴!結論,大道至簡,道法自然,不要逆天,有哲學家大哲學家稱謂足矣,不再需要文明家大文明家稱謂來畫蛇添足,搞繁瑣哲學別出心裁好高騖遠華而不實葉公好龍。正如毛潤之所說,中國唯有大哲學家出現,才能救亡圖存起死回生重新崛起再現輝煌偉大復興,而不是什麼生搬硬套詰屈聱牙舍師取生的什麼文明家,唯此,時代祖國民族子孫人類幸甚,回答完畢。

  • 13 # 新人類醫學創新者李傑

    《道德經》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道,一部分是德。二者合一才是《道德經》。老子是《道德經》的創立者,也是實踐者。老子把宇宙自然界分為兩類,一類是自然界一切物質存在的基礎和基本規律,這就是道,道者推之及千至萬,就是說,道是存在於宇宙自然界千物萬事中的。道是萬物萬事的根本。

    一類是存在於萬千事物中的德,有火德,有土德,有金德,有木德,有水德,有天德,有地德,有人德等。土德是載萬物而順生長,也即地球能承載萬物,並讓它們生長髮育存在。水德能滋萬物而養眾生。即水能滋陽萬物和涵養各種有生命的物體。

    而老子主張人德就是平和,和諧,自然生存,幸福生活。

    老子把他的德的理念寄託於孔子,孔子因之建立了儒教,主張以德治國,以德教民,以德立身。所以有了影響中華歷史的大儒教,後來儒教又被懂仲舒進言皇帝,立為國教,這樣孔子成了生為師中師,死為王中王的聖人。

    而老子把道經傳給了鬼谷子等大師。鬼谷子又培養了一些道學大家,蘇秦、張儀、孫臏、龐捐等弟子,還有法家,墨家、醫家等道家分支,之後又成了道教的祖宗。

    所以中華民族自戰國後的一切成就,都是與老子的《道德經》有重大關係。也可以說老子是中華文明的先驅和鼻祖,也是人類文明的奠基者了。《道德經》是人類通向大同幸福的天梯了。

  • 14 # 申夢冉

    不論人,先識道德經三字,從史上找真源,時空裡發生了什麼讓人們需要反思的人類文明智慧?後輩人慎思?什麼因果要說道德?反思正行,道在其中,悟透得因果,至於說他什麼家,你自評,關健每人各悟一點,萬眾呢?再將萬點道德智慧翻倍呢?各用其妙,文明發光,但願華夏再出那個萬一的真靈人,作為後人,先看祖宗吋空和現在少了什麼?多了啥問題,才是關鍵,自悟吧。

  • 15 # 魯卡爾

    就從老子著《道德經》就說明他是文明家了,道是大道,不是斜道歪道,德是仁德義德,有德性有人性,不是妖魔鬼怪。如果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能做到走大道,不正歪道斜道,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從小教育孩子走正道,做一個有道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學哲學,有智慧,鑽研科學技術,成材為人民服務,不做低階無德的事。這樣就算文明瞭。這些最基本原理,都來自道德經。不是有個詞叫"紫氣東來"嗎?據說老子倒騎驢從東方向西方,他身上就發射紫氣光束,照亮處世人寰,猶如吉祥普照,接受紫光的人,壞人都能變成好人,所以,老子是文明家。

  • 16 # 法雲生

    老子寫《道德經》,成了文明家?這個問題有點模糊,沒有文明家這個提法吧好像。你應該是想問老子到底達到了什麼境界?他在歷史上到底有何特殊的貢獻可得“文明家”這個讚譽?

    把這個問題再擴充套件開來,應該更有價值。釋加牟尼佛為什麼在世講法49年,他為什麼要講法,而且還都被他的弟子們如前所述地記錄下來而成為現在的佛經?孔子為何在世講學,修書,以至於形成儒家的四書五經?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同一個問題,把道家的故事分析出來,其他的就不言而喻。

    首先要知道,老子是誰?老子是人嗎?還是神仙?《道德經》究竟講了什麼?到底老子想透過留下該書意義為何?

    老子,生活在周王朝末期,在周王室負責管理典籍;所以老子本人學富五車自然不在話下;但最重要的是,老子的修為已經登峰造極,他已經洞察天地萬物之一切規律,他對整個宇宙存在已經瞭然;對人類如何去認識宇宙真理,真相之方法,已經人類如何生存發展,也朗然;對人類如何與天地,與道和二為一,達成天人合一境界,也是有徹底的覺悟。老子,也就是當時最最傑出的人類代表,代表人類智慧之最高境界。

    正因為老子到達宇宙最高境界,寰宇天下,無所不知,故,對天地萬物升起了無窮的大愛,又對當時整個人類的產生的種種問題,提出了應對之道,如何使人類重新迴歸正途,回到原點,回到最初那個狀態;由於對當世及後世眾生之大愛,兼及當時大多數人矇昧心智未開,不能真正理解其境界,為了把自己對宇宙真理傳於後世有緣人,故留《道德經》一書,以期後世永流傳!莊子,乃老子法脈傳人也,並不斷豐富之!

    由於本經,開創了道家文化與文明,不斷地滋潤中華民族,也使無數人也真正回到了那個大道之源,也就是成道,成仙之境界;這也是歷代聖賢之人為萬世開太平之貢獻;此中之奧秘,絕不是僅僅字表面之含義;儒家經典及佛家經典,都是如此!

    所以,說老子,孔子,佛陀是“文明家”,也是恰當的。

    條條大路通羅馬,不是羅馬,而是天堂,那是每個眾生的終極歸處-也是這些“文明家”給指出的聖賢境界!

  • 17 # 富貴樂逍遙

    老子,字伯陽,又稱老聃。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的名著《道德經》含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與儒家、佛家的思想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並且被莊子所傳承。老子說出來的每句活都字字珠璣,在短短81章《道德經》中,蘊含了智慧和精華。並從做人準則、處世準則、做事之道、修身養性四個方面對處世之道進行了精闢的分析,從中看來這難到是一個單純的文明家嗎?謀略家尊老子為宗師,歷代帝王將老子的學說視為治國方針,兵家視老子的言論為圭臬。和文明家沒有聯絡。

  • 18 # 老喬218152046

    什麼是文明?有農耕文明,有工業文明,總之文明又是一個不確定的概念?文明家,就更是無㮷之談。因此將老子說成“文明家”太貶低老子了。

    老子是人類的導師,是人類全識的導師。證明就是完整準確理解《道德經》,獨立自主,不人云亦云。

  • 19 # 仰望802315

    老子作為世界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他在人類史上的貢獻的確堪稱文明家,我贊成這種說法。

    老子之所以能成為一代聖人那是跟他的好學分不開的,曾經他的家人為他請了周代的著名學者周容作為他的老師,但凡老師教給他一個知識點後他都要刨根問底,比如老師告訴他星辰之外是太清,他便要追問太清之外又是什麼,老師回答說太清之上還是太清,他又問太清有沒有限,老師說不知道,他提的諸類問題很多很多,最後老師只好辭職且告訴他的母親在周都有世界最豐富的典籍,可以把他送到周朝去學習,最後在周容的幫助下老子如願以償到了周都且做了周朝的守藏史,當時的守藏室可是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老子處其中,如蛟龍游入大海,如雄鷹展翅藍天,天高任鳥飛,老子如飢似渴,博覽泛觀,漸臻佳境,通禮樂之源,明道德之旨,他懂天文明地理知人倫,從此他名聞遐邇,聲播海內,聲名日響。自此很多文人名士都千里迢迢去尋他問道,比如函谷關的守關者伊喜、陽子居、庚桑楚、南容,孔子等,在這些學者弟子之中其中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算是孔子,孔子曾兩次千里迢迢去尋他求道。他教導孔子說:“道乃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者,生於天地而不衰敗,資助萬物而不匱乏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形,四時得知而序,萬物得之而形。聖人處世,遇事而不背,事遷而不守,順物流轉,任世自然。調和而順應者,有德之人也,隨勢而順應者得道之人也。聰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難而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辯而通達者,其所以招禍而屢至於身,在於好揚人惡也,為人之子,勿以己為高,為人之臣,勿以已為上,望汝切記。功名存於心,則焦慮之情生,利慾留於心,則煩惱之情增。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故江海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則能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幹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柔德也,故柔能勝剛,弱能勝豎,因其無有,故能入於天間。漢與世無爭,則天下無人能與之爭,此乃效法水德也,道無所不在,水無所不利,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處地也,空處湛靜,深不可測。善為淵也,損而不竭,施不求報,善為仁也,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守信也,洗滌闢穢,平準高下,善治物也,以載則浮,以鑑則清,以致則堅強莫能敵,善用能也,不分晝夜,盈科後進,善侍時也。故聖者隨時而行,賢者應時而變。”孔孑聞道後對人評老子曰:“龍乘風雲而上九天也,學識淵深而莫測,志趣高邈而難知,如蛇之隨時曲伸,如龍之應時變化”,自此以後孔子便潛心修文,著有:《詩》《書》《禮》《樂》《春秋》等且廣施學堂於天下,開啟了中華平民教育之先河,對後世影響深遠。

    老子不僅造就了一批思想家,最重要的是為我們留下了一部世界鉅著《道德經》,它不僅成了中華民族歷史長河中前進的燈塔,也為國外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歐洲從十九世紀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六十多種《道德經》譯文,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俄羅斯大作家托爾斯泰等世界著名學者對《道德經》都有深入研究,並都有專著或專論問世。

    老子在完成《道德經》之後,西出函谷關去了印度,到了迦毗羅衛國,衛國的喬達摩西達多聞訊後前去向老子求道,得老子點化後的他悟道成佛,就這樣佛教產生了,並且在後來的發展中繼續不斷的揉進道教的內容從而不斷的完善了佛教,跟道教相融的佛教被尊為大乖佛教,今天的佛教的卍字元便是道的陰陽太極圖的象形,佛教源於道,孔子所倡導的儒教也源於道,所以今天儒釋道乃是相通相融,自此儒釋道造就了整個東南亞文明體系,所以老子被公認為是世界的,是整個人類的,所以我們今天完全可以稱他為文明家。

    那我們回過頭來想想老子何以能成為人類的燈塔,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聖人,我想這是與他博覽群書與好思好學分不開的,然而這書又從何而來,從上我們可以得知老子的知識是源於我們周室的典籍,善學善思的他吸收消化之後再進一步的拓展完善了它,當時夏的《連山易》,商的《歸藏易》,對老子影響最大,他正是因為通曉了二易等經典,才通透了世界,通透了處世之道。還有我們的偉大的毛澤東之所以能成為當代聖人也是因為好學善思且也曾經是天天泡在圖書館裡,博覽群書,盡吸國學之精華,再結合吋代的召喚才造就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而引領中華邁進了新吋代,建立了新中國,可見中華文明所縕含的能量有多強大。且世界歷史也證明了中華文明造就了整個世界,沒有咱中華沒有今天人類的燦爛文明。所以今天我們做為中華文明的繼承者,當好好傳承其精華,以致於更好地更快地登上人類的頂峰,引領著人類早日征服整個太空,把人類文明播向浩瀚的宇宙,永不消亡。

  • 20 # 姜法和123456

    老子的道德經一書是對易的詮釋和體悟,是天道、地道、人道的融合,既解釋了天道的陰陽合體的生克變化,又解釋了地道循陰陽的變化,長短、大小、盈虛、高下等的相對變化,也解釋了人從天從地之變化。生生不息,日用而不知。博大精深,玄之又玄。在當下對我們處理人與環境、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仍有指導意義,對精神與物質的關係處理仍有借鑑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跟男友說生日想要個iphone xmax,結果他就送了個iphone xr,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