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業餘參謀長
-
2 # 我站在高樓上看風景
主要是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
1941年日本轟炸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為打擊日本本土,美國曾派出16架B-25轟炸機襲擊日本的東京、橫濱、名古屋等地的工廠和軍事設施,但這次攻擊是從航母上起飛的經過改裝的轟炸機來完成的,航程短,載彈量小,轟炸主要是象徵性的。轟炸結束後,絕大部分轟炸機都沒能反航,而且在隨後將近兩年多的時間裡,美軍都沒有能力組織對日本本土的戰略轟炸。
尼米茲海軍上將提出跳島戰術,攻佔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島嶼,作為進攻日本本土的跳板,特別是攻佔了馬里亞納群島的塞班島後,加上美國新研製出B-29戰略轟炸機,就有條件對日本本土進行戰略轟炸。
二戰期間,美國使用B-29對日本本州島的大規模轟炸,給了全日本極大的挫敗感,也極大的動搖了日本的軍心,加快了二戰結束的程序。後來用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B-29也是從馬里亞納群島北部的天寧島起飛的。
-
3 # 我不是院長
1.這是蛙跳式攻擊戰略 “蛙跳”戰術最早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太平洋戰爭後期,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開始反攻,日軍則負隅頑抗。加之南太平洋上島嶼星羅棋佈,雙方逐島反覆爭奪,戰爭異常艱難。為了加快戰爭程序,盟軍採用了一個大膽想法:放棄一線平推的傳統做法,跳躍前進,越島攻擊。利用海軍優勢,避開日軍的一線防禦要點,攻取其戰略縱深中守備較弱的島嶼,得手以後再以此為支撐繼續開展進攻,從而使戰爭的程序大大加快,僅用半年多時間即突破了日軍的內防圈。
2.攻佔某些大的島嶼,島嶼之上可以建機場,飛機起飛後航程可以覆蓋日本本土,從而對日本進行轟炸,比如美國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就是從塞班島旁邊的提尼安島起飛的。
3.佔領某些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島嶼,一方面可以實現對日本週邊海域的封鎖,切斷其他島嶼日本駐軍的供給,不用攻打也能把日軍餓死;另一方面,二戰盟軍也有兩個陣營,美軍為戰後世界秩序的重建也有一定考慮,佔領某些重要島嶼,可以實現對太平洋的有限控制,比如現在的第一、二、三島鏈。
-
4 # 歐陽紅樹
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由於好多島嶼都是戰略要地,不得不拔掉這些潛在的威脅,否則就會遇到敵方猛烈的反擊,還會留下大量的敵方的有生力量,影響戰爭的程序。
-
5 # 超然視野
這個問題很簡單!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從鉅艦大炮的炮火口徑為王的時代,進入航母掌控海上控制權的時代,而交戰雙方爭奪的領域也從單純的爭奪制海權轉移至以海基航母或者島嶼為基地的制空制海權!在美國取得太平洋戰場上的主動權後,美國的首要目標就是奪回被日本在戰爭初期奪取的區域!
日本在本國工業能力和資源與美國相差極為懸殊的情況下,與美國交戰!必然在最後陷入戰略被動,但日本為了彌補工業和資源不足的缺點,以一些島嶼為重要的戰略控制點,建立牢固的防禦工事,並修建有可以起降飛機的機場跑道和補給基地!
以這種武裝島嶼為中心,飛機航程之內都是日本海軍空中打擊的範圍,也就是說在這個區域內的美國軍艦,都有可能來自日本戰鬥機的空中威脅!相反的若這樣的島嶼被美國拿下,美國就可以利用航程更遠的戰鬥、轟炸機力量控制更為廣袤的海域!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邏輯關係!作為戰爭雙方,美國爭奪此類島嶼極為重要!
美國還從這種爭奪島嶼進而爭奪戰鬥機航程內主動權的方式,演變出所謂的蛙跳戰術,其實還是這種基於佔領關鍵島嶼,以制空權壓制制海權的思路,由於美國在戰鬥機和轟炸機技術方面更具備優勢,可以控制的區域半徑也遠超日本的控制能力!進而可以奪取臨近日本本土的關鍵島嶼,以優勢空中打擊力量打擊日本本土的工業生產,從而動搖日本的軍工生產能力和持續投入能力!
總之,這些島嶼美國若不爭奪!就是日本壓著美國打!美國若奪取下來,就是美國壓著日本打!
實際上這種模式在現代戰場上也是非常普遍的和重視的,美國長期利用日本扼制蘇聯的太平洋方向!
-
6 # 使用者468105141266
二戰以來,在地球文明文化中,到今天一直沒有成果而停戰立國。中國抗日戰爭就在別的國行動中。這很深刻。360行同時同時期全球改革。與息息相密,成為一種新的謀略基礎?更是說服持政者,唯民眾修養,統治執政黨唯民眾修養,太陽系的國體建設。在人類末把握真理中,留給我們的地球萬物行業早該消矢的冰蓋融化。化學不及格。都應消失相關行業。但象美國五行國體。妖文化提出的國體是絕對不能用的,是災難。
-
7 # 辰哥嘚吧嘚
日本是個島國,日本的海軍,在二戰時日本的海軍比德國、法國的都要強大,僅次於英美!
根據馬漢的《海權論》,有領海的國家都是接壤的!咱們從地圖上看,美國和日本之間沒別的,就是一片太平洋,和太平洋上的幾個小島!
對於美國,當時的飛機是沒有辦法從美國本土飛到日本的。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啦,從航母上起飛就可以啦,美國有的是航母!不好意思,當時的航母沒辦法起飛轟炸機!除了作為機場,這些島還有作為物資補給基地的作用。
除了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這些島嶼就是在太平洋上的一個個的堡壘、一個個城池!堡壘和城池是繞不過去的,當它們置於你的後方的時候,會變成一把把匕首,隨時等著在你的後腰捅上一刀。
所以,這些島爭的再困難,打的再慘烈,也要打!玩遊戲不也得打完小怪,再去打boss嗎!
-
8 # 夢鄉大屋
二戰期間日本因為是個島嶼國家,國土面積有限,資源匱乏。巨大的戰爭資源需求,讓他只能在被侵佔的各個國家掠奪,然後運回日本本土製成成品,然後再發往每個戰區進行補給。但由於海運路途遙遠,沿途特別是太平洋各個島嶼,都是日本戰略物資的必經之地,如果被美國及其盟國佔領,必將受到嚴重威脅。於是日本提前佔領了這些島嶼,進行戰略部署,保證運輸線路的安全。但在太平洋跟美國的一系列戰爭中,日本一敗塗地,徹底切斷了日本戰爭資源的供給路線,從而大大的加快了二戰結束的程序。
-
9 # 居安思危忘戰必危
這是“蛙跳”式攻擊戰術,“蛙跳”戰術最早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的太平洋戰場。眾所周知,在陸戰場為主宰的幾千年時間裡,戰爭雙方的對抗是一場“楚河”“漢界”分明的角逐。無論是攻城掠地還是摧城拔寨,在指揮員的思維裡,始終存在著一條明確的戰線。依法用兵,作戰雙方都立足於自我之營盤逐次推進。
1943年的太平洋戰爭就陷入了這樣一種拉鋸狀態:以美國為首的盟軍開始反攻,日軍則負隅頑抗。南太平洋上島嶼星羅棋佈,雙方逐島爭奪,戰爭異常艱難。為了加快戰爭程序,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美軍的兩大名將麥克阿瑟和尼米茲的腦海裡產生了:放棄一線平推的傳統做法,跳躍前進,越島攻擊。
太平洋戰區的盟軍在他們的指揮下,兩路並進,利用海軍優勢,避開日軍的一線防禦要點,攻取其戰略縱深中守備較弱的島嶼,得手以後再以此為支撐繼續開展進攻,從而使戰爭的程序大大加快,僅用半年多時間即突破了日軍的內防圈。
二戰時的“蛙跳”戰術是以海軍為“助跳器”,主要運用於登陸作戰。二戰後,隨著空中運輸能力的提升,“蛙跳”戰術逐漸成為美軍空降作戰的主要理論。1983年舉世震驚的美軍入侵格瑞那達戰爭就是一場典型的“蛙跳”傘降作戰。美軍指揮官摒棄搶灘上陸的傳統戰法,直接依靠空降兵越過格軍的防禦陣地搶佔機場。空降兵在150米超低空跳傘,船不泊岸,兵不溼靴,在短短4天內即解除了格軍的武裝。
在海空軍都具備了“蛙跳”的能力之後,美軍把“蛙跳”戰術在聯合作戰的背景下進一步發展,提出了“非線性作戰”理論。不過,這並不意味著“蛙跳” 戰術歷史使命的終結。可以預見,在資訊化戰爭中,曾經作為打破線性作戰模式 “尖兵”的“蛙跳”戰術仍將以其突破慣性思維的創新火花啟迪人類的軍事智慧。
-
10 # 吶喊前沿
結合歷史說說話,或許有點道理。
作者的問題是為什麼在二戰的時候,美國會去攻擊一些島嶼?
可以理解的是,提問的具體事情是不是美國為啥要攻打日本並且要駐紮軍隊?
我的理解是:美國已經從歐洲戰場撤下來了!蘇聯已經瓜分了很多利益和勢力範圍!還剩下一個遠東的日本,然而歷史就是這麼操蛋,日本居然去炸珍珠港啦!!!!意外不意外,驚喜不驚喜?所以蘇聯想要插手也沒那個藉口了!所以美國有直接打日本的理由!日本是亞洲國家之一,更是連結太平洋!誰控制了日本誰就可以虎視眈眈了,對,看著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這是為什麼美國用盡各種手段,甚至連原子彈都用上了才把日本打屈服了!
如果是提問者的問題具體為為啥美國不去攻打日本的本島呢?而是去攻打日本週圍的島嶼呢?
接下我們要分析一下,日本當時所處的狀況。
我們知道大家都走過象棋的,一個會下象棋的人是很少把自己的帥暴露或者給你攻擊的機會的!現在我們來看日本是個島國,周圍都是大海和諸多附屬島,可以說是天然屏障,然而島國的致命點就是物質匱乏!打中國,打東南亞目的就是掠奪擴張。那海上運輸的安全保障就需要海軍和守島部隊的支援。掠奪物資一個是為了滿足守島部隊的物資供給,還有就是運到日本本土財閥,造武器裝備。
直接加速美國攻打日本的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其實我一直很納悶為啥當年的日本跑的那麼遠去炸美國的珍珠港?百思不得其解啊!沒道理啊!
想要徹底搞垮日本,就要斷了日本的物資供給,打破日本的戰略思路和執行!東南亞一帶美國依靠海軍空降兵部隊不斷地割據日本戰略縱深補給航線,所以攻打島嶼就是美國的首選。
美國一步一步的蠶食守島日軍的過程是艱難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血戰鋼鋸嶺】,日本那種視死如歸不怕死的作戰方式,連美國大兵都感到恐懼的!戰爭是要靠人去打的,所以美國改變了以往的平推的戰略思路,改成“跳島戰術”,攻打薄弱的島嶼,讓這些日軍島嶼收尾不能呼應,讓這些島嶼孤立無援!最後造成有些守島的日軍凍死餓死了,最後透過這樣的手段打的日本慘敗!
美國直接去攻打日本本土是有的,可惜還沒到日本領空,好像知道美國大兵要來似的,做好了各種準備!效果不大。美國來一次很不容易的,離亞洲太遠了!再加上日本負隅頑抗根本不投降!
所以最終還是丟原子彈了!!這玩意誰見誰怕啊!日本鬼子又不是石頭做的,也怕滅國啊!
-
11 # Ghoul內幕
我們就來聊聊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上,美國非要一個島接著一個島攻下來?
一、在中途島海戰役中,縱使日本海軍部隊損失慘重,但是依然存有兵力。並且當時日本佔領了不少的島嶼,要是全部包圍起來,美軍必定會分散在其他地方的兵力,或許會被反攻得不償失,所以圍困不是萬全之策。
二、在歐洲戰場結束之際。美國算盤,必須在蘇聯從歐洲戰場抽身之前佔領日本,日本可以說是太平洋的門戶,也是美軍在亞洲的一塊重要的戰略前沿陣地,率先佔領日本對戰後秩序的建立十分重要,美國在歐洲已經慢了蘇聯一步,不能再在亞洲重蹈覆轍。
三、是因為日本人的作戰意志非常頑強,寧願啃樹皮都不願意投降的那種,而且日軍也進行了相當長時間的戰略儲備,圍困再久也沒什麼效果,再加上如果想要攻擊日本本土就必須要佔領一些戰略要點島嶼,建立軍事基地,作為進攻跳板,而要佔領這些基地也要拔掉沿途島嶼,保證航道安全,這就不得不進行奪島作戰。
題外話延伸知識點:由於誤導性經驗導致犯錯的最嚴重最有名的案例,就是二戰時期重要的轉折戰役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是日本的山本五十六組織策劃發起的大規模日美海上戰爭,這次戰役最後以日本的慘敗終結,從此美國對日的戰爭局勢就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那日本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失敗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山本五十六覺得自己的海軍一定會贏。他這麼想,也不是沒有道理的,要知道,在中途島海戰之前,日本是世界海軍史上唯一一支沒有打過敗仗的海軍。此前,打中國,甲午海戰,贏了;1905年打俄國人,又贏了,現在打美國人,珍珠港偷襲又贏了,所以,山本五十六帶領的海軍從來沒有失敗的經驗,他的每次戰鬥都是勝利的,所以他的經驗告訴自己,在他的指揮下這次海戰還能贏。 可是山本五十六現在的情況已經和當初他偷襲珍珠港時完全不一樣了,這一次,他是在自己沒有陸地飛機掩護的情況下行動,而且當時美軍已經獲得了更好的監聽能力,環境變了、條件變了,可是過去的經驗讓大腦產生了誤導性經驗判斷,結果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就是主要由模式識別引發的誤導性經驗帶來的重大決策失誤。 -
12 # 唐小武北漂過
這個應該是得益於美國當時的兩員大將:麥克阿瑟和尼米茲。二戰時期在打日本的時候,因為無法達到日本本土,一直在外圍小島群和日本正面交鋒,打得十分艱難。
後來這兩位將軍想出了奇招對付,也就是不跟日本正面交鋒,繞過外圍日本重兵把守的島嶼,轉而進入到其他島嶼,因為日本防備差,也就輕而易舉的佔領,之後再圖其他島嶼就更容易了。
所以,並不是美國想打島嶼,而是逼不得已,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想出來的辦法。
-
13 # Xiayeqiang
美國在二戰中,在太平洋上進攻一些小島,是為了切斷日軍的後勤補給。叢而達到不戰或少戰目地!無疑!二戰中,美軍這種方法達到了戰略目地!
-
14 # 東龍45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偷襲珍珠港時,打敗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佔領了太平洋上眾多的島嶼,組成外防禦圈和內防禦圈,美國要是想打敗日本,必須要從外防禦圈開始攻擊,當時,美國海軍打算從中太平洋開啟缺口直接向日本本土方向進攻,美國陸軍則打算沿西南太平洋島鏈,從南方經菲律賓攻擊日本,美國總統羅斯福權衡了一下,兩路同時進攻,又保殖民地,又攻擊日本,。開始了奪島攻擊,好在傻日本是每島必守,進攻者可選擇重要的,可以建機場的島礁佔領,初期逐島攻擊,中期跳島攻擊,後期根據飛機的作戰能力遠距離躍島攻擊,把傻日本人遠遠的甩到後面,沒有人管,自生自滅,。美國戰術先進,至四四年己經打到菲律賓和塞班。
-
15 # 總說裝甲
橫跨太平洋,很多軍需物資都不能及時供應,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攻佔一些島嶼作為軍需儲備以及彈藥倉庫,方便及時補充能源彈藥等。
眾所周知,戰鬥機的續航里程很短,尤其是二戰時期,美國有大量的戰鬥機,光靠航母等一系列水上船舶儲備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在戰場附近有一個大型的軍需物資儲備場所顯得尤為重要。
-
16 # 宇澤歷史
首先,在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上,美日的主要角逐除了海上的對決戰之外,就是後期的登陸奪島之戰。至於,二戰時期的美國為什麼要奪取攻擊一些島嶼,原因很簡單,為了儲存自己在太平洋地區的絕對實力與制海制空權,從而戰勝日本海軍。
而攻擊這些島嶼是美日太平洋戰爭中必然要經歷的,因為只有徹底消滅日軍在這些島上的駐軍,美軍才能將航母編隊看至日本近海,從而採取登陸日本島作戰的戰役。但事實上,經過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等其他奪島戰役之後,最終決定放棄原先制定的登陸日本群島本土作戰的計劃,轉而對日本本土使用原子彈,以減輕正面戰場上美軍的慘重傷亡,從而加速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的覆滅與日本政府的投降。
在美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政府先是決定“北上”進攻蘇聯,緣由是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島國,要想持續對外進行侵略擴張戰爭,就必須有足夠的資源和軍事生產力的支援。但對於日本來說,這兩樣至關重要的東西都比較稀缺。為了能獲得足夠的資源用以維持戰爭的持續,日本不得不與蘇聯在中國滿洲與蒙古邊境進行了一場諾門罕戰役。最終的結果是,日本關東軍在蘇聯飛機、大炮、坦克、兵力的優勢下被蘇聯紅軍擊敗,但蘇軍也是以較大的損失贏得了這場戰爭。無奈之下的日本政府就只能在戰後與蘇聯政府簽訂協定,最終改變國策將“北上”改為“南下”,轉而向英屬馬來亞群島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發起戰爭。但此時的這些歐洲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西歐的戰事爆發,已無暇顧及遠在亞洲的殖民地,也抽不出多餘的兵力來協防遠在地球另一端的殖民地。
從1931年至1940年間日本政府的所作所為大大加深了日本與英、美兩國等西方國家發生衝突的可能性,然而在1941年之前,日本政府根本沒有想過要如何制定對西方國家發起戰爭的具體計劃,也更沒有想過會在不久後與美國發生太平洋戰爭。在當時,日本政府的首要目標是征服中國,其次才是吞併歐洲各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殖民地。當1941年7月,日本在佔領了印度支那南部地區之後,在羅斯福總統領導下的美國政府開始對日本實施了經濟制裁,以英美兩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認為只要對日本施以一定的經濟制裁,日本就會在亞洲地區安分下來。為此,美國政府一舉切斷了日本原材料的供給線。此時,擺在日本東京政府領導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是答應美國的要求,從亞洲大陸撤兵,從而換回已經被美國封鎖的原材料供給線。二是局佔領英國和荷蘭在亞洲的殖民地以開闢新的補給線。顯然,後者將會觸犯以英美為首在內的其他國家在該地區的利益,但是在日本政府堅信“神國不敗”的思想,最終選擇了後者。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的珍珠港海軍基地。令英國和美國吃驚的是,太平洋地區竟然會發生戰爭,兩國均沒有做好與日本開戰的準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遏制遠在西歐日漸強大的納粹德國上,以避免整個大西洋地區的制海權落入希特勒手中。至於英美兩國為什麼會預示太平洋地區不會發生戰爭,緣由是日本並不具備發動海上持久戰的能力,因為日本根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源確保戰爭的勝利,因此日本肯定不會輕舉妄動發起戰爭,必定會謹慎行事的。
但令人英美兩國領導人沒料到的是,日本竟然率先挑起了太平洋戰爭,並在太平洋戰爭早期捷報頻傳。可太平洋戰爭必定是場持久戰,拼的就是兩國之間的資源、經濟、生產力,隨著太平洋戰爭時間的推移,日本逐漸敗走下風,也走上了失敗投降之路。
由於日本海軍情報密碼本的洩露,盟軍早在1943年4月再次成功地截獲了日本海軍的情報。並得知日本海軍總司令山本五十六即將在4月18日乘坐戰機視察前線的錢包之後,就迅速做出了阻擊山本五十六的計劃。最終美軍派遣新式的P-38閃電戰機將山本五十六擊落於布干維爾島的上空,曾留學於美國哈佛大學的日本帝國海軍大將的山本也為其罪行付出了生命。
自山本五十六戰死後,日本海軍就已經呈強弩之末的趨勢。1943年6月,盟軍決定攻佔馬紹爾群島,整個太平洋戰區也進入了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3月,美軍發動了奪取馬里亞納群島的戰爭,此戰中,日本海軍幾乎喪失了全部主力部隊,中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和制空權也被美軍奪取。
而接下來的擺在美軍面前的就是要消滅前往日本本土之間的各個島嶼上的日本陸軍部隊,為了減少美軍的損失,美國海軍中還發明出了“蛙跳戰術”,在進攻馬里亞納群島中得到很好的嘗試,即跳過馬里亞納群島之前的島嶼,直接向馬里亞納群島發起進攻。
為了能迅速向日本本土推進,避免陸軍的大規模傷亡,美軍在太平洋地區施行“跳島戰術”。為了能擋住美軍的大舉推進,日本軍隊在1944年6月未能阻止美軍進攻塞班島之後,被迫採取“捷”字計劃,級設想在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島鏈上進行最終決戰。
雖著美軍硫磺島戰役的展開,日本政府的失敗也以呈必然之勢。在硫磺島慘勝之後,也使得美國政府意識到了,也許繼續進行奪島戰役進攻日本本土可能會遇到更加頑強的抵抗。美國政府在再三考慮之後,最終決定對日本使用原子彈,以減少美軍的傷亡。
終於,在美國向日本投放兩顆原子彈之後,日本政府也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
能力有限,多有疏漏,煩請糾正。
-
17 # 國際睿評
一是,海洋麵積廣闊,給軍艦部署和補給帶來客觀難題。
二是,控制島嶼後,可以就近建軍營軍港,士兵可以登陸修整和訓練。
三是,島嶼是廣袤海洋上的支點和跳板,可以就近控制戰略航道,可以作為日本佔領地區和日本本土的進攻的戰略支點。這就是著名的“蛙跳式攻擊戰略”。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中途島戰役(1942.6.3∼6.6)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
四是,為以後控制大片海洋打下基礎,一個島嶼一片海洋,一群島嶼一個大洋!
-
18 # 東方評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交戰國之間雖在拼命把對方往死裡幹,但是彼此之間的打法和作戰概念是有很大不同!
一般來說,不管是以英美蘇為首的同盟國,還是以德意日為首的軸心國家在作戰概念和武器裝備上還有打仗的風格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德國的作戰理念和武器裝備主要突出表現在以陸軍的坦克集團衝鋒上,它也有空軍,但是在作戰理念上空軍通常只是起到對地面進行支援作戰的作用,主要裝備是利用“斯圖卡”轟戰機進行地面突防,再就是利用“容克”式戰鬥機進行制控權的爭奪。
蘇聯在作戰理念上和武器裝備上也和德國一樣,主要是突出利用坦克進行大集團突擊衝鋒作戰,而空軍也是為了對地面進行支援作戰。
兩國都是在陸軍和陸軍武器裝備上不惜血本,而海軍的建設幾乎是荒廢了!
而軸心國家集團的另一個國家日本,雖說它的陸軍在東亞戰場上的表現還算不錯,但是它的軍備建設其重點其實是在海軍上。
而同盟國間的另外兩個重要國家美國和英國,其作戰理念和武器裝備則完全不同於上述的德國、蘇聯和日本。
它側重的裝備重點是空軍的戰略轟炸機,另外就是重點在海軍建設上下功夫。
由於有著強大的軍工生產能力和雄厚的資源儲備,所以在二戰中有戰略轟炸能力的國家只有英美兩國,同時它們的海軍力量也是當時的交戰國中最為強大的。
雖然陸地、天空和海洋都是天各一方的不同戰場,但在打法上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
這就是大縱深突擊作戰和一線平推戰術!
一九四一年日本偷襲珍珠港以後,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起初日本依仗偷襲成功的優勢、採用閃電似的快速打法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隨著敗退的美軍逐步站穩了腳跟以及國內又轉入了戰時經濟體制,國內的武器生產工廠開足馬力生產武器,這時候的日本人就開始趨於劣勢。
在中途島海戰美軍取得勝利之後,美軍依仗它那強大的海軍力量開始進行戰略反擊。
雖說海洋不同於陸地,但在打法上也沒有什麼大的不同,無非是依仗強大的海空優勢進行一線平推而已。
但這時在美軍之內有人提出了一種事半功倍的新式戰術,這種戰術就是奪島戰術,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蛙跳”作戰模式,通俗地講就是跳島戰術。
一般認為首先提出這種戰術的是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發明的,其實不然。
但就實際情況而論,美海軍上將哈爾西以及其參謀長布朗寧也至少有一半的發明權。
所謂的跳島戰術,就是不採取逐一收復各島嶼的戰法,而是在收復一個島嶼之後、跳過下一個島嶼,而攻佔下下一個島嶼,在繞過日軍重兵頑強防守的島嶼之後,依靠雄厚的優勢海軍兵力、以海空封鎖的方式來孤立日軍重兵防守的島嶼,迫使其在斷絕後勤補給之後,因無法得到補給而不得不放棄或者屈服。
如此一來,這種有效的跳島作戰方式大大的提高了戰爭的進度和成效!
其實美軍所採用的這種跳島作戰,跟我們的人民軍隊在陸地上的那種隔援打圍非常類似。
只是陸地作戰稍稍要區別于海洋作戰,而且我們的軍隊在深入敵後的隔援打圍行動要比美軍的跳島作戰要艱難和危險得多。
一是我們的裝備和兵力投送不行,這種打法美軍一般幹不了。
二是當時的美軍要比對面的日軍強大許多倍,實施起來幾乎沒有半點危險。
我們的那種捨生忘死的大無畏戰鬥精神,美軍是不具備的,如果換了我們是美軍的那種技術裝備,我都敢說一定會比他們做的好!
回覆列表
以當時的飛機與軍艦的效能,美國無力以本土為基地對日本發動跨太平洋的安全攻擊(現在也難)。更何況珍珠港事件後,日本已經在太平洋許多大的島嶼上建立了基地,其防空、反艦武器威脅著美軍轟炸機和航母艦隊的安全。因此,美國要橫跨太平洋,打垮日本法西斯,這些島既是無法逾越的障礙,也是美軍前進的跳板與補給基地,美軍不得不拿下這些島嶼。
不過,美軍也木有與日本人玩逐島登陸的遊戲。在拿下幾個有威脅力的島嶼後,對那些只有常規武裝的日駐島嶼,美國乾脆懶得理睬,直接蛙跳過去。自美國宣戰後,太平洋戰爭基本上一邊倒式的對美國有利。這些被蛙跳的島嶼日軍由於補給中斷,或者餓死,或者歸併大島負隅頑抗,最後被殲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