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伯倫寫過一句詩:
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怎麼解讀?
人性使然,利益使然。
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和惡龍纏鬥的少年,終將成為惡龍。戴著某張面具,藏起另一張面具,只是我們在做最優選擇。
有一天,你終究會變成你討厭的那個樣子。
這句話聽起來,有種初心破裂、理想調零的感覺,彷彿在生活的重壓和錘擊下,風之子般優雅的少年無可奈何地油膩了。
夢碎滿地,叮噹作響,讓人唏噓不已。
比如,二年前,我便如此痛心疾首地聲討過郭德綱:
郭老闆越來越忙了,無心繼續打磨作品,這幾年再聽時,便只剩下于謙的下三路。
過往的經歷,也讓他變得極其敏感,一張利嘴從不曾繞過任何人。圈了很多粉絲,也得罪了很多人。
當年赤手空拳來北京,拔劍四顧心茫然,他極其痛恨禁錮住他手腳的那個圈子。而如此,盛名之下的他不知不覺間,也在蠻橫地經營著自己的勢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十年前,還在廣德樓的小劇場,郭德綱說道:
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語氣鏗鏘,如金戈鐵馬,那時的郭老師眼中噙滿了熱淚。
初心忘了,皆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人能理解。只是那個癲狂的人遠走了,再也聽不到那麼純粹的相聲。
是啊,郭德綱終於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滿滿的指責,愛之深,痛之切。
又過了幾年,經歷了一些事情,長了一些閱歷,再去看郭老闆時,心底柔和了許多:
只因現下,他得撐起一個大場面,好幾百人指著吃飯。故而他開始順時而變,小劇場觀眾延伸到電視機前網際網路上的觀眾,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
論起他的貢獻,無以倫比,真正地讓相聲這門藝術重生。沒有他,您能想象到,一個相聲的選秀節目收視率追得上中國好聲音。
人生不同階段,不同心氣,不同境遇。
謙哥好樂子,古玩蛐蛐養小動物,活得明白透亮,瀟灑隨意。郭班主考慮更多的是人間煙火,事業興旺,自是無法沉下心來打磨純粹的藝術。
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們的確懷念2006年玩命的郭德綱,但所有的生活,都是義無反顧地噴薄向前。我們又怎能苛求撐著幾百人的郭班主,您,可不要忘了初心啊!
其中的分別在於,慢慢地理解到,人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什麼壞事情。
兩層意思。
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或許正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小孩子才看對錯,大人應該看利弊。
從唯心,到唯物;
從理想純粹的詩和遠方,到眼前柴米油鹽的現實苟且;
從大鬧天宮,到鬥戰勝佛。
人們變成自己後來討厭的樣子,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
青春年少時,不知世間疾苦,肆意臧否人物,情懷比天大,更多的是無知無畏,無慾無求。
一旦涉入滾滾紅塵,迎頭撞見的便是遊戲規則、生存邏輯和世俗秩序。
這些力量一層一層,牽繞束縛,讓人無處逃遁。一次次磨礪後,曾經不喜歡的事兒,也不知不覺去做了,因為那樣做能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什麼是跟生活最好的和解方式?恰到好處地低頭。
人要低頭,意味著學會謙卑和審慎,用敬畏的心態和現實相處。
這份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確看起來很討厭,但卻能更穩當地走完腳下冰冷如刀的生活。
我們曾經討厭的東西,也許本來就是錯誤的,不合時宜的。
小時候對於討厭事物的界定,大多是狹隘淺薄、剛烈偏激的,而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的豐富,許多曾經討厭的東西,其實是合理中肯的。
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現在未必真的令人討厭。
再說如果變成討厭的樣子,讓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變得更加強大,又有何不可?
刻舟求劍不可取,太過矯情會餓死,景隨人移才合乎情理。
況且,人類的悲歡從來都不是相通的,有時候我們厭惡的東西,僅僅是因為當初自己不在那個位置上。
時過境遷,我們也會變成嘮叨的父母,察言觀色的下屬,冷酷不講情面的上司,或者沉默的看客。
生活淬鍊出來的保護色,能讓人活得持久。
固執地不讓自己變成曾經討厭的樣子,或許可以換一種說話,那就是,我絕不向現實妥協。
有必要如此和生活死磕麼?
做不到的,也沒有必要的。
羅曼·羅蘭說得好,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才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
紀伯倫寫過一句詩:
當它鄙夷一張醜惡的嘴臉時,卻不知那正是自己面具中的一副。
怎麼解讀?
人性使然,利益使然。
你在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和惡龍纏鬥的少年,終將成為惡龍。戴著某張面具,藏起另一張面具,只是我們在做最優選擇。
有一天,你終究會變成你討厭的那個樣子。
這句話聽起來,有種初心破裂、理想調零的感覺,彷彿在生活的重壓和錘擊下,風之子般優雅的少年無可奈何地油膩了。
夢碎滿地,叮噹作響,讓人唏噓不已。
比如,二年前,我便如此痛心疾首地聲討過郭德綱:
郭老闆越來越忙了,無心繼續打磨作品,這幾年再聽時,便只剩下于謙的下三路。
過往的經歷,也讓他變得極其敏感,一張利嘴從不曾繞過任何人。圈了很多粉絲,也得罪了很多人。
當年赤手空拳來北京,拔劍四顧心茫然,他極其痛恨禁錮住他手腳的那個圈子。而如此,盛名之下的他不知不覺間,也在蠻橫地經營著自己的勢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
十年前,還在廣德樓的小劇場,郭德綱說道:
一步一步地苦熬苦掖,終於我們也看見了花團錦簇,我們也知道了彩燈佳話。那一夜,我也曾夢見百萬雄兵。
語氣鏗鏘,如金戈鐵馬,那時的郭老師眼中噙滿了熱淚。
初心忘了,皆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人能理解。只是那個癲狂的人遠走了,再也聽不到那麼純粹的相聲。
是啊,郭德綱終於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滿滿的指責,愛之深,痛之切。
又過了幾年,經歷了一些事情,長了一些閱歷,再去看郭老闆時,心底柔和了許多:
只因現下,他得撐起一個大場面,好幾百人指著吃飯。故而他開始順時而變,小劇場觀眾延伸到電視機前網際網路上的觀眾,畢竟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
論起他的貢獻,無以倫比,真正地讓相聲這門藝術重生。沒有他,您能想象到,一個相聲的選秀節目收視率追得上中國好聲音。
人生不同階段,不同心氣,不同境遇。
謙哥好樂子,古玩蛐蛐養小動物,活得明白透亮,瀟灑隨意。郭班主考慮更多的是人間煙火,事業興旺,自是無法沉下心來打磨純粹的藝術。
人生若只如初見。
我們的確懷念2006年玩命的郭德綱,但所有的生活,都是義無反顧地噴薄向前。我們又怎能苛求撐著幾百人的郭班主,您,可不要忘了初心啊!
其中的分別在於,慢慢地理解到,人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什麼壞事情。
兩層意思。
變成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或許正是人生成長過程中的必由之路。
小孩子才看對錯,大人應該看利弊。
從唯心,到唯物;
從理想純粹的詩和遠方,到眼前柴米油鹽的現實苟且;
從大鬧天宮,到鬥戰勝佛。
人們變成自己後來討厭的樣子,很多時候是身不由己。
青春年少時,不知世間疾苦,肆意臧否人物,情懷比天大,更多的是無知無畏,無慾無求。
一旦涉入滾滾紅塵,迎頭撞見的便是遊戲規則、生存邏輯和世俗秩序。
這些力量一層一層,牽繞束縛,讓人無處逃遁。一次次磨礪後,曾經不喜歡的事兒,也不知不覺去做了,因為那樣做能讓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什麼是跟生活最好的和解方式?恰到好處地低頭。
人要低頭,意味著學會謙卑和審慎,用敬畏的心態和現實相處。
這份謹小慎微、唯唯諾諾,的確看起來很討厭,但卻能更穩當地走完腳下冰冷如刀的生活。
我們曾經討厭的東西,也許本來就是錯誤的,不合時宜的。
小時候對於討厭事物的界定,大多是狹隘淺薄、剛烈偏激的,而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的豐富,許多曾經討厭的東西,其實是合理中肯的。
自己曾經討厭的樣子,現在未必真的令人討厭。
再說如果變成討厭的樣子,讓人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變得更加強大,又有何不可?
刻舟求劍不可取,太過矯情會餓死,景隨人移才合乎情理。
況且,人類的悲歡從來都不是相通的,有時候我們厭惡的東西,僅僅是因為當初自己不在那個位置上。
時過境遷,我們也會變成嘮叨的父母,察言觀色的下屬,冷酷不講情面的上司,或者沉默的看客。
生活淬鍊出來的保護色,能讓人活得持久。
固執地不讓自己變成曾經討厭的樣子,或許可以換一種說話,那就是,我絕不向現實妥協。
有必要如此和生活死磕麼?
做不到的,也沒有必要的。
羅曼·羅蘭說得好,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這才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