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警世通言

    《平凡的世界》,單是看題目,或許並不能勾起你多少的好奇心,也勾不起你的胃口。甚至,你會覺得這是一種很普通的事物,也或者是一部很平凡的小說。就如同《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剛剛出版時,其實並沒有引起多大的反響,甚至可以很現實的說一句,當時市場銷量不佳。認識路遙本人的都知道,這本書剛出版時入不敷出,賣的不好。路遙揹負著幾萬元的欠債(這都是後話),直到後來路遙去世,這位偉大的作家的欠債都沒有還清。因為在當時,人們還沒有認識到這部小說的真實內涵,還沒有認識到它真正的偉大。故而,他太平凡了,太不起眼了,很容易被人們忽略。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透過複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衝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相比較於《人生》,《平凡的世界》所塑造的歷史背景、人物形象、主題詮釋等方面都有了更深層次的塑造。但如果用形象的話來描述二者的聯絡,那麼我想說。如果說《人生》是路遙寫作道路上所取得的一枚CROWN;那麼,《平凡的世界》就是這枚CROWN最亮的那顆珍珠。

    《平凡的世界》取材時間相對《人生》稍微晚點。主要記述了從上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農村人民在面對改革開放的潮流下,所追求的、所付出的、所沉澱的心酸血淚史。以孫家兩兄弟為中心,分別從兩個側面、兩種角度刻畫了在大時代的程序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他們是平凡的,是農村致富青年的一個化身,一個縮影。他貧窮,自卑。追求愛情,卻無法獲得幸福。在面對自然災害前,在面對形勢改革前,他們一次次的抉擇,一次次的經歷挑戰,一次次的苦苦掙扎。雖然生活本質未能得到改變,但是卻又滿懷期待。然而,他們並不屈服於現實,努力的改變著現實。最終,潤生和紅梅的婚姻得到父母的認可,孫少平從醫院出來之後,滿懷信心的投入到礦山,開啟了新的里程。

    在《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裡,路遙所呈現出的人文情懷相較於《人生》,則更顯得多層次、多角度、多面性。

    看完那部小說,首先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山楂樹之戀》式的戀愛。這與西方所常說的“柏拉圖式性愛”異曲同工。語言極其清純、質樸,人物形象、心理描寫也近乎透明,給人一種清澈無暇、甜美可人的唯美感。不僅讓我們看到那個時代在農村之中所存在的純潔愛情,也讓人真真實實的感受到黃土地上最為感人的人文情懷。這是全書之中的一個插曲,卻也彰顯出路遙對婚姻自由、獨立平等的現代愛情觀念的一種無聲的支援與肯定,同時也為這部作品賦予了一層極其純潔的色調。

    再者,在《平凡的世界》一書中,路遙所呈現出的摯愛親情,也彰顯出其仁愛存善的人文情懷。首先,便是孫家上下的相互關愛,尤其是人物內心描寫、以及語言描寫,都充分的塑造出一種相敬相愛的溫馨畫面。其次,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心存善念,互敬互愛。這是黃土地上千千萬萬普通勞動人民身上所彰顯出的人性的光輝,也是路遙所賦予的極高的人文情懷。

    最後,《平凡的世界》裡所彰顯出來的“中華女兒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人文情懷也是一大亮點。最典型的莫過於孫玉厚一家了——孫玉厚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還有孫少平在經歷過多番磨難之後,依舊滿懷信心的投入到礦山工作,以及村民在面對旱災、面對貧窮,面對失敗,面對苦難等方面的描寫,也都從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上顯示出黃土地上的民族生生不息、自立自強的民族精神。如同他們那不屈的脊樑,矗立成最永恆的豐碑。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作品的人文情懷在不斷的突顯。如果說,《人生》之中的種種人文情懷都還只是“若隱若現”,那麼《平凡的世界》裡所彰顯出來的則是錚錚鐵骨、輪廓分明。不僅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了這一時期的歷史下平凡人民的奮鬥史,也更突顯出一個民族在時代浪潮下的艱苦探索、鏗然前行。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的心路歷程在不斷的變化著。從這兩本書的問世到被市場認可到最終成為永恆的經典,這其實也是一種輪迴。從最初的發掘,到淡忘,到再度深層次發掘,再到最後的立碑。我想,這不僅是路遙作品被世人認可程度的不斷變化,也是人類認知角度的不斷改進。   

    偉大,源於平凡。平凡,成就偉大。從路遙的《人生》到《平凡的世界》,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了這一論點,也旗幟鮮明的讓我們看到了人類認知層次上的轉變。當路遙的《平凡的世界》剛剛出版時,並未得到市場的一致認可。但是到現在,當人們的認知發生了轉變時,路遙作品的內涵與深度被重新認識、重新發掘,這其中的過程,不也是一次艱難的心路歷程麼?當初,路遙看到自己的作品無人問津時,其實內心是落寞的。而今,當《平凡的世界》響徹神州大地時,遠在天國的他,又是怎樣的心情呢?

    路遙與賈平凹、陳忠實並稱“陝西三傑”。然而,在他們之中,我最欣賞的便是路遙。尤其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那個“無性不成書”的年代,在那個言情小說與“泡沫體”充斥市場的年代,路遙能堅守清貧十三年,不媚俗、不迎合的撰寫這部史詩級別的小說,這本身不就是一種人文情懷的體現麼?一個作家,不迎合市場,不以賺錢為目的,安貧樂道的撰寫具有靈魂高度的文章,不也是一種極高的人文情懷的體現麼?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靈魂。平凡的是現實生活,不平凡的是作家強大的內心世界。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讓我看了路遙那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 2 # 稻草人之歌

    路遙在這部作品中,力求創造的是一個“不平凡的世界”——他想要在平衡各種矛盾衝突的同時,又能給讀者呈現出一個堅持著自己情感觀與價值觀的路遙。他一直都在竭盡全力去如實描寫了中國在那個時代的政治和經濟變革。他以史學作品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全書從愛情理想、道德理想、苦難情懷和鄉土情懷四個方面對他認為的“理想世界”進行了解構。成就作家的從來都不是文筆,而是生活。用這句話來形容路遙再合適不過了。自小的困難生活,成為路遙創作路上源源不斷的養料。在《平凡的世界》中,我們可以特別明顯的感覺到路遙內心的糾結和痛苦。面對自己最熟悉的傳統生活,再看看無法阻止的時代的現代化,路遙矛盾、痛苦,他渴望將二者完美融合於筆下,體現時代的新朝氣,但是又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取捨,於是他創造了孫少平和孫少安兩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人物,他們身上分別體現著現代思想意識與傳統文化觀念,路遙將自己對生活所有的期許,寄託給他們二人。

  • 3 # 微雨簡記

    很早就讀過《平凡的世界》,從一開始就喜歡這部著作,後來改編成電視劇,又看了一次,還是喜歡,不過比第一次更加喜歡。一個個平凡的人物身上演義著平凡的生活形象,在平凡的世界裡卻又鑄就著不平凡的精神領域!

    雖然看似艱辛的生存環境,但積極向上努力的心態是偉大的,作品中的愛情美麗而淒涼,卻也無奈,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就像《山楂樹之戀》一樣唯美,令人惋惜且遺憾。作者路遙為什麼要將那麼美的田曉霞寫死呢?這要從作者路遙自身的感情生活談起,路遙曾經歷過失敗的婚姻,感情之路有些坎坷。在他的創作歷程中肯定會融入自己的感情觀念,所以瞭解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的應該是作者自身,瞭解了作者,才能瞭解作品。往往一部作品寄託的都是作者的情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即使田曉霞不死,最終他們也不可能在一起,田曉霞離去了,留下的卻是美好愛情的回憶和憧憬。 距離產生美,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真的走在了一起,他們的愛情和婚姻一定都是美好的嗎?美好的愛情只能亨有,但不一定擁有!

  • 4 # 蘇平生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故事背景設定在1974年到1985年十年的時間,故事主幹是孫玉厚的兩個兒子少安和少平,而這兩個兒子在本書裡頭桃花運是出奇的好,一個被村書記的女兒喜歡,一個被地委書記喜歡,這樣的設定感覺有點南韓劇的意思,田曉霞的死太唐突,不知道她和少平的感情到書中到底起了什麼作用?不過拋開這些不講的話,整本書的立意是非常好的上到中央領導下到老百姓以平實的語言敘述了一個時代的變遷,命運總是這麼難以捉摸,但真實,善良,勤勞卻是永恆不變的,結局有些讓人惋惜秀蓮得了肺癌,少平臉上留下了傷疤又回到了礦區,也許作者真的想告訴我們生活多麼不平坦吧,結尾引用書中的一句話,不惋惜,不呼喚,不啼哭……金黃的落葉塞滿心中,已不再是少年。

  • 5 # 好受

    以人生看社會,以小我看大千,以情感打動人新,以苦難激勵人生。取歷史的一段,奏時代的悲歌。越越是時代的才是歷史的。拋去他對時代政治認識的侷限性,是很成功的現實主義小說。

  • 6 # LisaShao1990

    這本書用平實細膩的筆法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恢宏的時代畫卷。文中描寫的農村景象,人物經歷,生活場景等,都顯示了作者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歌頌了美好純真的愛情,提倡一種踏實努力的生活態度!

  • 7 # 蕭纜

    我覺的《平凡的世界》可以對比《活著》來看。《平凡的世界》要比《活著》更積極一些。有痛苦,有無奈,也有希望,只是不斷的把夢想打碎了。而《活著》是從主人公的美好生活直墮入底層。不但夢想碎了,希望也一碎再碎,只剩下動物性的生存需求。《平凡的世界》是永不磨滅的對命運不妥協,《活著》則是表現普通人面對命運的無奈。《平凡的世界》骨子裡是勵志的,是理想主義的,所以我們悲入內心看到了自己。《活著》是可怕的、現實的,甚至是悲觀的,我們看到了命運的骨骸,看到了不欲看的殘忍。

  • 8 # 瑋琰298

    我深切地感到,儘管創造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儘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摘自《早晨從中午開始》

    《平凡的世界》在《人生》之後創作,當時的《人生》已經發表,且被拍成了電影,這時的路遙已經成名,許多人把路遙當做人生導師,紛紛向他求教。陌生的拜訪者、電視、雜誌等要求採訪的電話不斷。也許很多人羨慕路遙的風光,但是,路遙在書中說,自己恨不能地上裂開一條縫趕快鑽進去。

    成名後的巨大光環籠罩著他,也許對於其他人來說,遭受了幾十年的飢寒交迫、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此刻就是享受成名的時刻,但是對於路遙來說,需要將自己從成名的羅網中解脫出來。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的更為充實。

    於是,在這個時刻,他希望自己跨過《人生》這個高度,再創作一個長篇著作。在2年的時間裡,路遙閱覽了1975-1985年10年間幾乎全部重要的文學雜誌,梳理這期間的重要事件,並閱讀了近百部長篇小說。另外還專門找了其他的一些著作,涉及農業、商業、工業等各方面。有了理論知識積累後,路遙提著自己裝滿書籍的大箱子開始在生活中奔波。只要能觸及到的,他都去感受體驗。於是一個大箱子變成了兩個大箱子,在過程中,《平凡的世界》中的部分人物輪廓已經漸漸出現。

  • 9 # 爆米娛樂

    《平凡的世界》這部由路遙老先生傾盡一生嘔心瀝血而寫成的鉅作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我們每個人在小說裡面幾乎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原型。

    與其說它是一本小說不如說它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小人物在特定歷史時期,生活和社會現狀的最真實反應。那麼這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到底寄託了作者路遙先生怎樣的情懷呢?讓我們來梳理一下吧!

    對理想主義愛情的追求始終貫穿整個小說,即使最後傷痕累累也要尊重內心。

    1. 路遙老先生超溫暖現實主義的寫法讓我們對愛情有了新的認識和解讀,文中孫少平和田曉霞的愛情故事令人非常感動,她們的愛情雖然沒有被封建思想和社會環境所打敗,但最後田曉霞為了解救洪水中被沖走的嬰兒而不幸溺亡,讓我們看到了人類生命的脆弱和渺小,但是小說強調的自由主義的愛情觀並未隨著田曉霞的離去而結束,它始終留在了孫少平的心裡,成為孫少平的精神寄託和最寶貴的財富

    2. 而作為哥哥孫少安的愛情則比較曲折,沒能和從小青梅竹馬的潤葉在一起最終迫於經濟壓力娶了相對山西的妹子賀秀蓮,隨著對賀秀蓮的瞭解和相處兩人也滋生了屬於他們的愛情,而在他們的愛情中我們更多的是看到的同甘共苦、理解包容、無私與奉獻,孫少安這種受封建環境和社會環境影響的人雖然在年少時沒能和彼此相愛的潤葉在一起,但是路遙老先生對愛的另一解讀讓我們知道要用發現愛的眼睛讓我們去珍惜身邊的人。

    3. 李向前和潤葉的故事讓我們瞭解到了愛需要執著和奉獻,迫於家庭壓力的潤葉最終和幹部子弟李向前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從社會身份和家庭成分來說都非常門當戶對,但是潤葉的心裡一直有孫少安遲遲不肯接受李向前,最後在發生一系列變故李向前雙腿殘廢只能靠輪椅度日,這個時候的潤葉採慢慢開啟自己的心裡讓李向前一點一點的走進去,最終過著美好的生活。在兩人的結局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兩人各自對愛情的堅持讓我們非常感動,這種對愛情精神層次的追求也許是很多人從來沒有過的,卻是潤葉和李向前生活的全部,是唯一的希望和寄託。

    小說中大篇幅的愛情主線無時不在,最後三條感情主線在結果上的精神層次都很圓滿,每個人都收穫了自己的愛情,都在自己的夢裡沉睡著,表達了路遙先生對理想主義愛情的渴望和追求,所以要在自己的筆下完美體現。

    對社會現狀的不滿而自己又身陷濘泥 ,對這個時代感到悲哀而又無能為力。

    小說大量描寫了那個時代投機取巧和能言善道的人過的非常好,而像憨厚老實的玉厚叔這樣的人物光景過的一天不如一天,特別是政府領導幹部的田福軍一身清廉卻遭到小人和姦商陷害丟了官職的事情隱射了社會黑暗的一面,還有鄉村裡村官小人得勢,為了利益欺壓村民揭露了農村市場醜惡的一面。那個時代的貧窮不是我們能想象的,路遙先生的這種悲哀和無奈反映了絕大多數窮人的心聲。

    小人物的翻身非常艱難,社會財富的兩極分化和分配不均非常嚴重。

    小說中像王滿銀這樣的角色為了出路經常幹一下歪門邪道的事,這種無所事事的而又不學習的人是這個社會所痛批的,相反同樣是窮人的孫少安對生活卻非常積極和充滿希望,並在不斷的摸索和前進中找到致富的道路。路遙先生的生前是非常潦倒和落寞的,因《平凡的世界》獲獎連買張車票領獎的積蓄都沒有,小人物和社會底層的心酸無人體會,而路遙自身就是其中之一。

    《平凡的世界》中每一個人都是不平凡的,都是獨一無二的,“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坐大山”這句話在那個時代也非常合適,對此大家怎麼看呢?你最喜歡裡面的哪一個人物呢?

  • 10 # 夏雨的冬雪

    《平凡的世界》還傳達出一種溫暖的情懷。一是作者對作品中的人物寄予了同情心,對普通百姓的生活方式做到了極大的尊重和認同。不要說作品的主人公,就是作品中的一些消極人物,如鄉土哲學家田福堂,遊手好閒的王滿銀,善於見風使舵的孫玉亭,甚至傻子田二的身上,都直接或間接地折射出人性的光彩。二是作品處處展現溫暖的親情與友情,是一部溫暖人心的小說。小說中有大量關於人間親情的描寫,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孫玉厚一家了——孫玉厚勤勞樸素、忍辱負重;他的兒女孫少安、孫少平、孫蘭香等自強自立、善解人意、善於幫助別人。小說還書寫了美好的同學之情、朋友之情、同事之情、鄉鄰之情等人間美好的情感。三是作品中的愛情寫得很美,被賦予無比美好的內涵和想象空間。這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無性不成書”的長篇小說創作風氣中是難能可貴的。如孫少平和田曉霞在杜梨樹下近乎柏拉圖式的戀愛,就寫得很純美,讓人為之感動。

  • 11 # 鴻鵠迎罡

    作家在塑造文學形象和編織故事情節的過程中,都會從外部和內部兩個維度來尋找可供使用的藝術原型,目的是為了讓藝術形象更飽滿、更鮮活、更感人。

    向外部尋找時,作家會觀察自己身邊的人物和事件,從它們中間篩選出具有典型性的素材進行加工,最後再用文學語言呈現出來。

    向內部尋找時,作家會自然而然地審視自己,剖析自己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跟自己的心靈對話。在把思維轉化成文字的過程中,作家會多多少少帶上自己的主觀情感,如果把主觀情感寄託在小說主人公身上,那麼,主人公的性格、氣質、思想、精神等方面,肯定會帶上作家的影子。

    實際上,每個作家在創作長篇小說時,都會以理想化的色彩,個性化的言說方式,給小說主人公身上凝注自己的思想情懷,把自己在現實中難以實現的想法和願望,透過主人公的所作所為表現出來。

    當代著名作家路遙(1949年——1992年)先生在百萬字著作《平凡的世界》裡,寄託的思想情懷和生命情結同樣非常突出,這些感悟都是透過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的奮鬥史來實現的。

    從宏觀層面講,任何小說都不可能脫離特定的社會背景、時代意識和人文觀念,從小處說,一部小說就是一個時代的人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景式反映,這在現實主義小說裡表現得更為明顯。

    《平凡的世界》恰恰是當代現實主義小說的代表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改革開放之初,廣大農村青年不甘心“平凡的人生”,走進城市,依靠堅韌不拔的毅力,用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給讀者講述了一個可歌可泣、自強不息的勵志故事。

    從1975年開始構思到1988年完成,路遙創作《平凡的世界》,前後總共花費13年光陰,路遙若沒有頑強毅力,顯然無法如願,從側面能看出,路遙確實是一名硬漢。

    其實,路遙真正用在寫作上的時間是最後4年,即1984年——1988年,這4年筆耕100萬字,更能證明路遙的硬漢性格。

    前9年路遙一直在醞釀、構思和積累。因為在此時期,30歲左右的路遙對創作長篇小說沒有經驗,也沒有信心,於是,他就在1982年創作了14萬字的中篇《人生》來試水,被《收穫》雜誌發表後,一炮打響。

    《人生》的成功,無疑給路遙在接下來創作《平凡的世界》給予了極大信心。

    可以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是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主人公則是孫少平、孫少安,這三人身上有許多共同點,後兩人無疑是前一人的進一步深化。

    透過分析高加林、孫少平、孫少安三人身上共同的性格特徵,就完全能看出路遙所寄託的情懷。

    他們的共同點體現在:

    其一,都是有知識、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不甘心像父輩那樣做農民。

    其二,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較高追求。

    其三,思想覺悟較高,對新事物很敏感,能較快融入新時代的潮流。

    其四,具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勇於走出農村在外面的世界打拼,希望透過努力奮鬥來改變個人命運。

    三人的結局也許不是完美的,但他們走進城市,在沒有任何背景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的頑強毅力和不屈性格,跟命運抗爭的過程,以及他們不斷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過程,足以感動一個又一個讀者。這些正是這部小說帶給讀者的共鳴,也是路遙透過塑造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最直觀的展現。

    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對廣大農村青年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融入這個時代潮流,活出精彩的自我,體現一種壯美的生命讚歌,正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所要表現的主題。

    而這些主題跟時代主旋律高度吻合,也跟路遙的生活經歷和生命意識高度吻合,因為路遙本身就是從底層奮鬥出來的著名作家,他自帶勵志作用。因此,這兩部小說註定不會被那些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讀者所遺忘,對當代青年同樣具有十分突出的勵志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只顧孃家人的女人,該不該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