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勞動法規講學

    前幾年,飲料和啤酒行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再來一瓶”贈飲促銷活動。現如今,這種“再來一瓶”似乎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買贈抽獎,包括送手機、海外遊等。

    箇中原因,除了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壓力加大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促銷產業中出現了“大蛀蟲”,讓生產企業的利潤受到極大影響,最終不得不停止。

    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聊一聊這個蛀蟲模式的生意鏈。

    我所在的公司是賣食品方面的硬體裝置的,常年和各種大大小小的商家做生意,十多年來,我也算是瞭解了食品行業的一些內幕情況。

    之前跟變革家的讀者分享過過期和臨期食品改期的黑幕生意,今天要聊的這個行業比較隱蔽,可以說它是一個寄生行業,說的再通俗點就是:專門薅大飲料廠家的羊毛,鑽人家促銷政策的漏洞。如果不是業內人,相信鮮有人會留意並操作這個生意。

    ““再來一瓶”是什麼邏輯?”

    說這個生意之前,我給大家講講“再來一瓶”這個促銷方式的由來。

    “再來一瓶”的兌獎方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開啟飲料和啤酒瓶蓋,翻過來看看,如果裡面有“再來一瓶”的字樣,你就可以用瓶蓋再兌換一瓶,一般中獎率都特別高。它的發明者是康師傅。

    2010年夏天,康師傅在業內首先發起大規模“15億瓶大贈送,再來一瓶!”的促銷運動,靠這一方式,康師傅當年的市場份額大大提升,為開發新品、培育新品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由於第一年的營銷相當成功,2011年康師傅繼續沿用了這一做法。隨後,其他的飲料企業也紛紛效仿,包括紅牛、統一冰紅茶等在內的知名飲料品牌紛紛推出“再來一瓶”的促銷政策。“再來一瓶”也由此成為飲料行業一種常用且有效的促銷手段。

    不過,隨著影響面擴大,尤其在廣大飲料企業都使用這一方式之後,各種意料外的情況也開始相繼出現。

    因為每家企業每年用於“再來一瓶”促銷的貨品數量和投放時間是會提前做好計劃的。

    比如,紅牛今年的市場目標是銷售6000萬瓶,按照20%的中獎機率,他可能會多生產1200萬瓶用於兌付“再來一瓶”促銷獎品,並分成幾次投放市場。

    正常情況下,到年底應該會有1200萬個瓶蓋返給廠家。可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有一年,紅牛廠家居然共收到了2000多萬個“再來一瓶”的瓶蓋!

    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是怎麼發生的呢?

    “誰在從中牟利?”

    其實說白了,就是有人看到了其中的牟利機會,製造了大批假瓶蓋來佔廠家的便宜。這個牟利機會首先跟獎品的兌換規則有很大關係。

    一般消費者中獎後,都是直接在產品的購買處兌換,比如便利店,小賣部,超市,餐館等,售賣終端在兌獎瓶蓋積累到一定量後再跟供貨的經銷商進行兌換,經銷商兌付給零售終端後再找他的上級經銷商進行兌換,如此逐級往上直至一級經銷商處,最後統一由廠家直接按照瓶蓋數量兌付等量的產品給一級經銷商。

    這個邏輯似乎是沒有問題的,那上文所述的1000多萬瓶蓋是怎麼多出來的?

    主要問題就出在了中間一級一級的兌換環節上。還是用紅牛的案例來進行解釋:假如今年紅牛已定今年生產1200萬瓶“再來一瓶”促銷產品,且在5月和10月投放市場。有人透過紅牛內部訊息知道了這一促銷計劃,他們就可以去聯絡瓶蓋生產廠商,定製一批“再來一瓶”的中獎瓶蓋,然後將其以較大折扣價格賣給經銷商,從而來獲取不法利潤。

    這個邏輯並不複雜,關鍵和重點是:瓶蓋生產商和經銷商為何心甘情願參與到這個造假產業鏈中來?

    做一個簡單的成本計算,相信大家就非常容易理解其中各方的動機了:假設紅牛每個中獎瓶蓋的生產成本是0.2元,這些偽造商可能會以0.4元甚至更高的價格找供應商來接單生產,站在供應商的角度,沒有理由拒絕這樣生意,因為能比其他訂單利潤足足高出一倍!

    站在經銷商的角度,同樣不會拒絕這樣一筆買賣:他們從廠家拿一件商品的進貨價可能是2.5元,但如果能以1.0元/個的價格從中間商那裡採購偽造的“再來一瓶”瓶蓋,再去找上級經銷商或者廠家兌換一件售賣商品,就等於每件商品能少花1.5元,何樂而不為?而對於這筆買賣的始作俑者“偽造商”而言,他們也能從每個瓶蓋中獲得1.0-0.4=0.6元的利潤。

    所以,無論瓶蓋製造商,偽造商,還是收瓶蓋的經銷商,都能從這個生意中獲得高額利潤,因此有足夠的動力來一起聯手坑生廠商。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幾塊幾毛的,不算什麼事兒,可你要知道,快消類飲品每年走的量是非常驚人的,光以我們前面舉例的紅牛來說,每年造假的瓶蓋數量基本都在千萬級,這也就是說,光紅牛這一個品牌,偽造商就能從中獲利五六百萬以上。

    如果一個偽造商同時做好幾個甚至數十個品牌的這種生意,那一年的收入也能達到五六千萬!

    後來,也是因為這種不良廠家專門大量生產假冒中獎瓶蓋來兌換的現象越來越多,廠家開始注意到其中的貓膩並逐漸取消了這種促銷方式。甚至不少業內分析人士在研究康師傅後期飲料業務的巨大下滑時,也將其中一部分原因歸咎於這種大規模粗暴的“再來一瓶”促銷方式。

    當然,客觀來講,“再來一瓶”的營銷活動逐漸消失,原因除了這種造假活動所導致的隱患之外,還與行業主流群體的替換也存在莫大關聯——如今,粉絲經濟早已取代價格戰,相比粗放式的價格促銷戰,飲料企業越來越認可,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對銷量的拉動遠比促銷來得持久和忠誠,因此,在具體操作中用粉絲運營策略取代價格戰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但光站在一個生意的角度來審視這種造假活動,也是為每個做快消品運營的老闆和管理人員提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醒。

    變革家生意筆記:

    1、“再來一瓶”造假牟利首先跟獎品兌換規則有很大關係,由於瓶蓋製造商,偽造商,收瓶蓋的經銷商都能從這個生意中獲得高額利潤,因此有足夠的動力一起聯手坑生廠商。

    2、每年每個大品牌造假的瓶蓋數量基本都在千萬級,如果一個偽造商同時做好幾個甚至數十個品牌的這種生意,那一年的收入少說也能達到五六千萬!

    3、“再來一瓶”營銷活動逐漸消失,除了這種造假活動所導致的隱患之外,還與行業主流群體的替換也存在莫大關聯:粉絲經濟早已取代價格戰。

  • 2 # 再來一支多巴胺丶

    飲料一般都是天氣比較熱的時候出的活動比較多;我們一直以為飲料加的一塊錢是生產廠商收到的。其實並不是生產廠商收的那一塊錢,那一塊錢是進了店家老闆收的口袋裡。這一塊錢包括了店家的儲存費,人工費,電費(夏季大部分會拿柄的)等等的一切費用。我記得以前我們這邊出的不加錢的換購,商店老闆是不會讓你換購從冰箱裡拿的飲料,而是常溫的(我們這邊是這樣的,不知道你們那邊是不是的),而現在加了一塊錢,店家老闆從一元換購中可以賺到錢,所以也不會管你拿冰的還是常溫的了。

  • 3 # 落木香如故

    或者說其實他們的成本可能就是一塊錢,透過這樣一種方式,可以進一步促進銷量的增長,同時,廠家又不吃虧。消費者抱著再來一瓶的消費觀念,無形增加了消費量,也增加了廠家的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何樂而不為?

  • 4 # 小賈汽車鑰匙

    是讓賣飲料的賺了,因為有的超市嫌麻煩給你兌獎的時候多少有些不情願,但是有了這一塊錢之後態度就不一樣了,因為這些飲料供應商給超市兌換的時候不會跟你要那一塊錢!可以增加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也是一種營銷方法!

  • 5 # 摩羯座R

    我看到好多答非所問的,我是開便利店的,以前都是再來一瓶,作為銷售商是非常不喜歡這樣的活動的,很多銷售商都抵制,誰家有再來一瓶就不賣他們家的貨,顧客會問為什麼啊,再來一瓶批發商貴返給你們,我想說的是再來一瓶我們作為銷售商會有虧損的,一般大眾化的飲料都是掙一塊錢,一件貨掙十五,出了再來一瓶,比如中獎率是一半,那我們一件貨只能掙七塊五了,特別是那些逆天的,買一瓶中六七瓶的根本就是負毛利了,所以廠家就會出了一元換購,這一塊錢是給銷售商的,所以銷售商就沒有那麼牴觸了

  • 6 # 無名138454359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因為我就是開便利店的,再來一瓶對商家來說並沒有好處,假如兌回來,丟失一個對商家來說,就有損失,而且再來一瓶對商家的利潤也有影響,所以商家一般對再來一瓶不會很上心,但是一元樂享就不一樣了,一般的廠家是不會讓商家加一元來對獎的,所以商家兌換一瓶,掙一元,商家的積極性特別高,這樣對產品的銷量影響很大,這樣的營銷模式現在來說還是很牛的!

  • 7 # 路在何方167268694

    看到這麼多評論也算是看到一些明白人。以以一個快消品業務員來跟你們說吧.說白了,店家換給你,冰箱電費要錢吧,人工要錢吧,不要小看這些,一瓶飲料掙不了你幾塊錢,像某快線,也就7.8毛,一塊不到,還要出去那些雜七雜八的。加上如果中途業務員突然離職了,導致兌獎日期過了,老闆是要虧錢的,也就是有風險

  • 8 # OlllllO

    很簡單,以前再來一瓶時好像是十個瓶蓋換十一瓶,想想一件貨才12瓶,零售商還得騰地方放飲料,(相當於拿一個平方的面積給廠商屯貨,導致大部分終端不願意銷售有獎促銷品牌),大部分終端走量的飲料利潤在1元左右,廠商的成本3-5毛(到區域經銷商環節,真的就這麼多)廠商送價值1000萬的飲料出去比做1000萬的媒體廣告要強的多,這樣終端商又開始傾向於促銷品牌

  • 9 # 0476藍天

    個人意見,比如一瓶賣3元,純利潤1.2,廠子價格,1.8,如果免費換賠6毛,就是兩瓶賠6毛,如果加1元也就是4塊買2瓶,廠子價格1.8×2=3.6他們還賺4毛,薄利多銷,這樣不管怎麼說也是賺,都是互利共贏,正常花6元買2瓶,中了算4元買兩瓶,都高興。

  • 10 # 笑搞

    ,因為我就是開便利店的,再來一瓶對商家來說並沒有好處,假如兌回來,丟失一個對商家來說,就有損失,而且再來一瓶對商家的利潤也有影響,所以商家一般對再來一瓶不會很上心,但是一元樂享就不一樣了,一般的廠家是不會讓商家加一元來對獎的,所以商家兌換一瓶,掙一元,商家的積極性特別高,這樣對產品的銷量影響很大,這樣的營銷模式現在來說還是很牛的!

    前幾年,飲料和啤酒行業有一種非常普遍的“再來一瓶”贈飲促銷活動。現如今,這種“再來一瓶”似乎已經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種買贈抽獎,包括送手機、海外遊等。

    箇中原因,除了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壓力加大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促銷產業中出現了“大蛀蟲”,讓生產企業的利潤受到極大影響,最終不得不停止。

    今天,我們就專門來聊一聊這個蛀蟲模式的生意鏈。

    我所在的公司是賣食品方面的硬體裝置的,常年和各種大大小小的商家做生意,十多年來,我也算是瞭解了食品行業的一些內幕情況。

    之前跟變革家的讀者分享過過期和臨期食品改期的黑幕生意,今天要聊的這個行業比較隱蔽,可以說它是一個寄生行業,說的再通俗點就是:專門薅大飲料廠家的羊毛,鑽人家促銷政策的漏洞。如果不是業內人,相信鮮有人會留意並操作這個生意。

    ““再來一瓶”是什麼邏輯?”

    說這個生意之前,我給大家講講“再來一瓶”這個促銷方式的由來。

    “再來一瓶”的兌獎方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開啟飲料和啤酒瓶蓋,翻過來看看,如果裡面有“再來一瓶”的字樣,你就可以用瓶蓋再兌換一瓶,一般中獎率都特別高。它的發明者是康師傅。

    2010年夏天,康師傅在業內首先發起大規模“15億瓶大贈送,再來一瓶!”的促銷運動,靠這一方式,康師傅當年的市場份額大大提升,為開發新品、培育新品爭取了足夠的時間。

    由於第一年的營銷相當成功,2011年康師傅繼續沿用了這一做法。隨後,其他的飲料企業也紛紛效仿,包括紅牛、統一冰紅茶等在內的知名飲料品牌紛紛推出“再來一瓶”的促銷政策。“再來一瓶”也由此成為飲料行業一種常用且有效的促銷手段。

    不過,隨著影響面擴大,尤其在廣大飲料企業都使用這一方式之後,各種意料外的情況也開始相繼出現。

    因為每家企業每年用於“再來一瓶”促銷的貨品數量和投放時間是會提前做好計劃的。

    比如,紅牛今年的市場目標是銷售6000萬瓶,按照20%的中獎機率,他可能會多生產1200萬瓶用於兌付“再來一瓶”促銷獎品,並分成幾次投放市場。

    正常情況下,到年底應該會有1200萬個瓶蓋返給廠家。可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有一年,紅牛廠家居然共收到了2000多萬個“再來一瓶”的瓶蓋!

  • 11 # 遠方的狗

    這個 一元樂享 一般都是零售經銷商給業務員提出來的然後業務員提給上頭, 比如一件15瓶 業務員假如要你15個再來一瓶才能換一件這樣的話零售商的利潤就小啦,但是換成一元樂享就不一樣啦15個蓋15塊到手然後15個蓋在換一件,大致就這樣勿噴

  • 12 # 去留無意15

    我是零售商,康師傅今年還是再來一瓶。因為周圍超市多打價格戰進價2元凍了後才賣2.5元客人買了中獎後你不給他兌涼的,以後他都不會來你這買,說多了都是淚。進價3元的凍了3.5。去掉電費房租掙個毛線錢,來個客人得像供老爺一樣。咳,,真幹夠了

  • 13 # 白烏鴉黑鳳凰

    一塊錢成本,也就是說只要一塊錢,其他的都是利潤,我說的成本是指就水跟瓶子,刨除運輸稅收人員工資啊等等,應該差不多吧。那麼也什麼要一元換購,或者說,一元也不要了,免費送你,目的就是為了佔有市場。

  • 14 # 貼變百草堂

    勤動腦,永不老,來看看飲料數學題

    20 元換得飲料數目如下分步驟如下:

    第1步: 20 元錢可以買到 20 杯飲料;喝完之後, 得到 20 個空杯

    第2步: 20 個空杯可以換得 10 杯飲料;喝完之後, 又得 10 個空杯

    第3步: 10 個空杯可以換得 5 杯飲料;喝完之後,得到 5 個空杯

    第4步: 5 個空杯可以換得 2 杯飲料,並餘一個空杯;喝完之後總有 3 個空杯

    第5步: 3 個空杯可以換得 1 杯飲料,並餘一個空杯;喝完之後總有 2 個空杯

    第6步: 2 個空杯可以換得 1 杯飲料;喝完之後總共有 1 個空杯

    第7步: 向店主賒購得一杯飲料, 喝完之後得一個空杯, 再加上面第6步留下的空杯, 總共有二個, 一起給店主

    所以20 元換得飲料數目 為40 杯, 而不是39 杯, 第7 步最為關鍵.

    為什麼只賒購一杯,不去賒購10杯、8杯,

    如果允許“賒購”,想想這題還有個完嗎?

    我不是和你抬槓、過不去,現在是有人口口聲聲說這是小學三年級的題,還說小學畢不了業,呵呵!

  • 15 # 蒼蠅館子

    商家為了降低成本多盈利。但是正規來說成都地區目前的“再來一瓶”是毋需多加一分錢的,因為廠家是沒有要求這麼做的。所以這個算是欺騙消費者權益的一種吧錢雖然不多但是行為挺不靠譜的。推薦遇到加一元的行為拒絕接受並且可以去相關部門投訴或者撥打12315進行維權。

  • 16 # FJ永恆

    本人也是從事快消品行業的,至於為何得加一塊錢才能再來一瓶,我認為:

    第一再來一瓶是廠家的營銷手段,可是這個再來一瓶是對終端便利店造成二次銷售的成本(例如中獎者選擇冰箱的產品,產生了電費,還有如果兌獎比例高會造成商家瓶蓋的統計以及備貨產品的現金流增加),所以這一塊錢是補貼給終端便利店,而不是廠家。主要為了增加了商家對產品推銷積極性。

    第二再來一瓶加一元其實也是讓消費者形成一種對產品的一種認可,普遍消費者寧可多掏一塊錢喝不完也要兌換。

    最後商家一般是在銷售旺季對本產品對市場刺激,所有的瓶子隨處可見,也形成產品熱賣。減少了其他廣告投入,對於廠家來說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 17 # 流動的水不結冰

    商人重利,所以說一款產品在市場上任何形式的促銷活動都是換一種形式的盈利。

    現在去任何超市能在飲料貨架上看到琳琅滿目的飲品,許多商家為了宣傳和推廣,讓自己的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殺出重圍,佔據更大的市場份額,推出一系列的促銷活動以吸引客戶。

    記得前些年市場上的促銷活動比較單調,都是再來一瓶的促銷活動 ,那些實行這些推廣促銷活動的商家確實由此打開了市場,吸引了眾多客戶,但這些促銷活動引起了各級經銷商的不滿,他們相比以前要承擔更大的成本來獲得相同的利潤。原來沒有再來一瓶促銷活動時,經銷商每賣出一瓶飲料就能獲得一瓶飲料的利潤,但當有活動時,經銷商必須承擔中獎飲料的運輸成本時間成本空間成本等。

    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運輸成本也越來越低。飲料生產廠商為了安撫經銷商的不滿,推出“加一元換購”活動,這在保證產品銷量的同時,也算是對一線經銷商的安慰,提高經銷商的熱情。

    而對使用者來說,“加一元換購”活動相比原來的“再來一瓶”則更加貼合用戶心理,讓使用者在購買此款產品時有一定的滿足感,感覺物有所值。

    記得原來實行“再來一瓶”促銷活動時,使用者拿著中獎瓶蓋去一般的偏僻小商店去兌換時,經銷商都以沒有貨物等理由拒絕兌換,而“加一元換購”則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這種現象的產生,保證了消費者的利益,同時也使促銷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完)

  • 18 # 小馬139256541

    我是開超市的,現在飲料開蓋兌獎的方式主要是兩種,第一種是傳統的再來一瓶,第二種是這幾年才有的一元樂享,意思就是消費者加一元錢兌換一瓶相同的飲料。第一種的飲料現在越來越少了,現在第二種比較受歡迎。拿某茶來說,一箱15瓶,每瓶賺一元,如果按三分之一中獎率,一箱少賺五元,其中還不包括冷凍時的電費損耗,或者丟失瓶蓋,還有過期不兌換等等,我就碰見過離兌獎日期還有五天時間,給代理商和廠家業務員打電話,那邊說這幾天很忙,等過來的時候兌獎日期已過,這部分損失就要自己賠,所以商家都不願意上再來一瓶的飲料。一元樂享是廠家搞活動對商家的補貼,這一元是給商家的,相當於是賣了一瓶賺了一元,商家也樂意。

  • 19 # 月桂杏仁

    因為如果是買一送一或者其他類似的方式,可能會花掉很多錢。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免費的再來一瓶,不管你此時還喝不喝得下,你都會抱著反正是免費的拿來也沒有什麼害處的思想,就拿走啦。同樣的道理,如果要再加一塊錢,你就會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一下,多多少少都會有人在考慮之後放棄這一塊錢的兌換機會,而且就算是兌換了的人,給了一塊錢啊總比白送好吧!

  • 20 # 陳豫程

    無利不起早!再來一瓶,如果不加1元,零售商就沒有利潤了!更別說夏天 再來一瓶不給冰凍的不好,給冰凍的水 電錢也是一筆開支!

    也算是給零售商的夏天電補,同時也促進了消費者的購買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特朗普壞嗎?你有什麼想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