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靈性塔羅
-
2 # 小風車媽咪
面對孩子,不順心就發脾氣怎麼辦?
這是題主意識到自己對孩子隨便發脾氣不好了,這就是一個好現象。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和我一樣啊。
其實很多的父母,在和孩子的長期相處的過程中,都會無意識的,不由自主的對孩子發脾氣。為什麼呢?
本身而已,父母都是很愛孩子的,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正因為愛孩子,看到孩子犯錯誤了,所以忍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希望孩子能夠改正。
父母對孩子發脾氣的情況有幾種:
①孩子調皮
我們都知道,每個小孩的內心都是很活潑和調皮的,孩子的天性如此。
只是有時候孩子的調皮沒有了界限,讓大人覺得自己的孩子怎麼就怎麼不懂事呢?於是家長就想教育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怎麼做才是對的。
但是往往孩子們並不把家長的話放在心上。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是常態。
家長一看孩子不聽自己的話,挑戰自己家長的權威,於是怒從心生,對孩子發脾氣。
②孩子學習
這是最常見的,也是家長最崩潰的原因。
之前就看到過一個新聞,因為媽媽輔導孩子作業,被氣到住院的事情。
通常我們家長看一個知識點或者一個題目,和孩子所想的或者考慮的方向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可能基礎比較差,或者思維反應稍微慢一點,家長就會覺得“哎呀,挺簡單的題,怎麼就不會了?”開始對孩子大吼大叫“上課幹嘛了,怎麼就不會了?聽明白沒有?”
這就是所謂的“踢貓效應”。
家長的心情不好,沒有發洩出來,或者找不到合適的發洩點。剛好孩子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本來孩子沒有什麼錯,可是家長因為自己心情不好,就會總覺得孩子沒事找事,不聽話等。
於是造成了情緒的連鎖反應,把壞情緒發洩到了孩子身上。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家長既是孩子的父母,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既要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向,又要監督好孩子。就要先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控制自己的脾氣。
那麼當家長想對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①堂前不教子
朱子曾經說過“堂前教子”,意思是在人前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更容易長記性。可是我並不認同這句話。
雖然有外人看著,孩子更容易記住這件事,但是孩子記住的不是這件事哪錯了,應該怎麼改正?而是自己被父母當著外人的面教訓,有多丟人。這是傷了孩子的自尊心,還會影響對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教育孩子,要在沒有外人的情況下教育,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②對事不對人
家長教育孩子,往往會舊事重提“你看怎麼又錯了?”“你怎麼就這麼笨?”“你看看人家XX。”這樣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
家長要只針對這件事,對孩子進行批評教育,引導孩子進行反思。
我就是昨天又對孩子發脾氣了,看到孩子哭,心裡就後悔了。所以我告訴自己以後再想發脾氣,要先做到下面3點:
深呼吸我們先要讓自己心情平復下來,那就先做一個深呼吸,把自己心裡的怒火透過呼吸排出來。
這樣降低發脾氣的機率。
控制自己的音量儘量把自己的音量放低,這樣有利於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自己的語速放慢自己說話的語速。語速放慢了,自己的心情也就很容易平靜,也能逐漸的控制自己的脾氣。
今天我在對孩子要發脾氣的時候,總是先深呼吸,然後語速由快到慢,音量由高到低。化解了對孩子發脾氣的危機。
-
3 # 巧妙媽育兒
上普通心理學的老師常說:“孩子出現的每一不當行為背後總是有原因的。”
因此當孩子發脾氣時,我們要先了解孩子為什麼要脾氣,才能幫助到孩子。
孩子發脾氣的情景,的確令人不愉快,但是發脾氣,也不是惡意,孩子這種情緒爆發會大量釋放出他們的緊張情緒。
所以,不管我們內心有多煩躁,我們也要用積極的方式來處理,始終以追求一個正面結果為主導,而不是糾結於孩子的錯誤。
因此,在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時:“傾聽孩子的情緒渲洩”。
但要做到兩點:
1.要靠近孩子,但別試圖安慰他。
當孩子在發脾氣,我們第一衝動就想去安慰他,往往越安慰孩子哭得越厲害,或者因心煩而去斥責他,這樣反而會讓孩子養成愛發脾氣的習慣。
此時我們只需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環境,隨他去發脾氣,一般五到十分鐘,孩子發脾氣就會過去。
四歲小寶貝,要想一樣東西,父母沒滿足,就發脾氣,以往是小心呵護,這次父母都沒去安慰他,而是任他發脾氣,一會就好了,就跟爺爺玩去了。
這主要是給孩子一個父母在的感覺,沒有因為發脾氣而不愛他。
2.帶孩子到隱蔽的地方。
如果在公共場合孩子發脾氣,你要把孩子帶到一個隱蔽的地方,如小汽車裡或者沒什麼人的地方,讓孩子順利發洩情緒。
帶到隱蔽的地方,可以減少孩子利用人多來讓我們妥協,這樣樣還方便我們控制局面。一次在商場擁擠的電梯裡,一位小男孩聲嘶力歇地大哭,抱著爸爸又是打又是踢,寶爸說什麼都沒有。如果寶爸先把寶寶帶到隱蔽的地方,發完脾氣再走,就不這樣了。
因此,當孩子發脾時,我們不吼不叫,不去安慰,而是隻是在他們身邊,傾聽他情緒的渲洩,孩子自然會恢復自信,重新感受到父母的愛,變回那個講道理,可愛的孩子。
同時,我們還要有積極的心態,給他們正向的期待,則孩子的生命狀態就會得優秀。祝好!
-
4 # 點滴時光5675683434tx
1、可以耐心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2、轉移注意力,等孩子平靜後再談
3、如果孩子的情緒爆發,可以讓其哭一會兒,宣洩一下。
-
5 # 葉子之晨
耐心教導,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好朋友一樣來溝通,我想孩子會慢慢的會改變好的,只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我相信,你會成功的!
-
6 # 我是kibby
謝邀。說個我嫂子教育小侄子的故事吧,有一天我們一家人出遊,小侄子看重了個玩具,那玩具有點小貴實用性也不強,嫂子就沒有同意買。小侄子就在哪裡狂哭不止不買不願意走,我那時候就走過去說,我給他買了吧省的他在哪兒鬧。嫂子阻止了我並說下次再來買,給她五分鐘時間。只見嫂子輕輕的抱了抱小侄子,然後開始了以下對話:
嫂子:你可以冷靜一下和媽媽好好談一談嗎?
侄子抽泣看著嫂子
嫂子:你為什麼想要這個玩具?你為得到它付出了什麼努力?媽媽有什麼理由買給你?
侄子:因為這個玩具很特別,我剛剛在哭鬧,媽媽沒有理由買給我(低下了頭)
嫂子:好,媽媽很開心你現在能停止哭鬧和媽媽聊天,你有了很大的進步。你很想得到這個玩具,對嗎?
侄子:低頭點頭
嫂子:但是媽媽很遺憾的告訴你,不是你所有想要的東西想得到就立馬得到的,你必須有一定的付出,你才可以擁有它。
侄子:那我要付出什麼?
嫂子:首先,你現在控制好你自己的情緒,然後去跟爺爺奶奶姑姑們道歉,因為你的哭鬧耽誤了大家這麼多時間,其次,回家之後你可以列個小表格,你願意為得到這個玩具付出的行動,比如你每餐要吃自己完一碗飯,自己穿衣服,十點就要睡覺。當然這都要你自己去完成,媽媽不監督你,爸爸也不監督你,如果你好好的做到了,那媽媽一個星期後就陪你過來把這個玩具帶回家,行嗎?
侄子思考了挺久,最後終於點點頭。
他後來真的乖乖過來跟我們大家道歉,接下來的一整天整個人都很乖。
我在想,如果當時我給他買了玩具,那就是助長了他只要哭鬧就可以解決辦法的認知,那麼往後只要遇到稍有不順心的,那麼哭鬧一定是他的首選方法。很慶幸嫂子阻止了我,嫂子在教育小侄子也是在教育我,很多問題,不要只治標不治本。
附一張小乖乖的照片
-
7 # 公子秋秋
面對孩子不隨心就發脾氣,應該要怎麼做?
1、大人一定要學會冷靜,其實很多大人會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自己在生活上,工作上不順心,回到家板著個臉,孩子都看在眼裡。所以孩子發脾氣時一定要冷靜,不能急躁,否則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2、不管孩子為什麼發脾氣,都不要第一時間去安慰,要先讓他發洩完自己的情緒,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圍著3.4個家長,孩子一哭,父母要教育,爺爺奶奶先過去安慰了,這樣一來,孩子會得到一種訊息,他會發現自己的哭鬧會達到自己的目的,這樣他們就會把發脾氣當做一種手段,所以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冷處理,讓孩子明白不是亂髮脾氣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有位資深的育英專家的一種辦法我認為可以借鑑,她說當孩子哭鬧時,準備一個地毯,一個鬧鐘,讓孩子在裡面哭鬧,父母就跟他關在一個房間,不做任何動作,告訴孩子讓你先哭10分鐘,哭完了再跟你聊,當鬧鐘響時,給孩子一個訊號,哭的時間到了,可以開始溝通了。
3、學會和孩子溝通,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要學會傾聽,學會做孩子的朋友,學會平等的溝通,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
4、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愛,父母是孩子的老師,我們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時候也要給孩子以足夠的寬容,父母之間的關係和諧,家庭幸福也能影響著孩子。
所以,我想說,世界上哪有這麼多的熊孩子,只要教的好,每個孩子都是上天派給我們的天使。
-
8 # 80後小峰
首先對教育孩子得有極大的耐心,想想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很淘氣呢?如果是很小的孩子,比如兩三歲的,哭鬧時候可以轉移話題,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到別處,一會自己就忘了。大點的得講道理,要不聽可以冷落一會,冷靜下來在教育,實在不行得適當懲罰。
-
9 # 在廣州啊
當孩子的願望沒法達到的時候在發脾氣,比方說在商場喜歡一個玩具不肯走了,先蹲下來跟孩子聊天,首先肯定孩子的喜歡,表示他喜歡的這個東西是真的很好很有趣很好玩,我看到了都跟你一樣喜歡我也想把它帶回家呢,說完之後告訴孩子我們今天出來本來是要買什麼什麼東西的,沒有多的預算沒有準備買玩具的錢呢,你既然這麼喜歡那從今天開始我們把平時買零食的錢都存起來買這歌玩具好不好(我孩子平時一週有6塊錢的零花錢可以自己支配),如果孩子對這個玩具只是三分鐘熱度,回家後就忘的差不多了,顯然不會想不惦記也就不用買了,如果孩子回家後開始認真存錢可以不買零食那麼看得出孩子是真的很喜歡,那麼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就說話算話陪孩子一起存錢買買買吧,皆大歡喜,也培養了孩子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都要付出努力和一點點犧牲,東西不會平白無故輕而易舉的得到,謝謝邀請
-
10 # 沐浴月光521
溝通,平等對話很重要。中國家長普遍認為對方只是個孩子,還什麼都不懂呢,卻忽略了現在資訊,網路的高速發展,使得孩子們過早的接觸到了非常多的內容,他們已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維模式,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只是家長不知道而已。欣賞西方國家家長和孩子平等對話的教育模式,不是崇洋媚外,只是學習對方的可取之處,給孩子充分尊重,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斷,也敢於讓他試錯,在錯誤中成長,這會比家長說再多道理都有用!你們認為呢?
-
11 # Wandy老師
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並不可取
首先,對孩子發脾氣會讓憤怒衝昏頭腦,讓教育孩子演變成情緒發洩。
其次,孩子會模仿和學習父母的行為,成為脾氣暴躁的人,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和別人。
最後呢,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會影響到孩子性格,會讓孩子形成膽怯,自卑的或者攻擊性強的兩極性格。
如果你的壞情緒來自孩子的不好行為,你需要做的是在爆發前離開,心情平復後再回到孩子的面前,我們總是批評孩子時分析的事無鉅細,表揚的時候一筆帶過,如果以後孩子某一方面表現的很好,你坐下來和孩子一起找到他的閃光點,那麼你就給孩子一個好的引導,是不是之後相處的過程,孩子呈現的不好行為就會變少了呢,所以表揚一定要細化!這些都有助暴躁場面的減少!
如果你的壞情緒來自於身邊的瑣事,只是把孩子當成情緒發洩的出口,那麼你一定要調整好自己,聽點輕音樂,做點喜歡的事情,轉移糟糕的情緒點!
-
12 # 茜霖快樂成長
孩子不聽話,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應該反思,耐心、冷靜處理。
為什麼說家長需要反思呢?就是過去的教育方法是遷就、妥協、放棄原則太多,一句話就是嬌生慣養的結果。當孩子長大了,自我中心、小霸王習慣逐漸養成,不再像當初一塊糖就能哄住他。不聽話、發脾氣這種情況是不良教育產生的不良後果。
其實,所謂發脾氣就是一種情緒發洩,是很正常的現象。孩子不聽話說明孩子進步了,有自己獨立的思維和見解,不能夠一概否定。家長面對一個難以管教的孩子,可能出於無奈,所以企圖尋求正確的引導教育方法。
首先,應當尊重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要以家長自居,居高臨下橫加指責,又不要放任不管,聽之任之。
曾經有位家長突然發現自己教育孩子失職,迅速改變策略,和孩子零距離接觸,從孩子的身上查詢自己的不足。糾正孩子的缺點先從自我批評入手,向孩子做檢討。孩子看到成人敢於面對自己的錯誤,自然也就不再堅持自己的錯誤。
遇事商量解決,不要自作主張或者強迫命令。要改變孩子,是要其內因起變化,單靠外因是不行的。
無事早預防,有事冷處理。就是要把問題消滅在沒有出現之前,預測到可能會發生的問題,早打防疫針,早約定,孩子對自己做出的承諾是願意遵守的。出了問題不要立即處理,不要將矛盾激化。事後處理效果會更好。
再一個原則是多鼓勵少批評,多賞識少處罰。以正面教育為主,但是處罰必不可少。這樣孩子就知道自己應該對自己承擔責任。
-
13 # 愛追劇小晴
每個人發脾氣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也不例外,從他第二三次發脾氣開始,就可以關注孩子生氣的點在哪,其實說真的,溝通很重要,大人和大人之間需要溝通,大人和小孩之間更需要溝通,不要認為他還小,不明白,但這是你的想法,你是個在這個世界上生活了幾十年的人,懂的當然比小孩子多,小孩子需要耐心教他,要是說一遍教一遍教不明白,那就多教幾遍,小孩子的所作所為有很多都是跟著父母耳濡目染影響的,他不隨心就發脾氣,肯定是因為某種事情或者說想得到某種東西而沒有得到,他的想法沒有得到實現和解決,一般都是發脾氣想讓大人關注他的想法,跟孩子好好溝通,問他為什麼這段時間因為什麼事情覺得不開心了,知道了他發脾氣的原因不就知道解決辦法了嗎,希望的回答你能喜歡!
-
14 # ajf簡單的幸福
感謝邀請!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太常見了,因為我兒子就是一個很隨便亂髮脾氣的孩子。每次他發脾氣的時候,我都會剋制住自己內心的衝動,心理默唸千萬不能在這個時候以牙還牙,然後我會盡量運用一些教育專家給出的建議,放下架子,擺正心態,心平氣和地與他溝通。首先要問你為什麼生氣?其次問他你覺得生氣能解決問題嗎?最後問如果不生氣,咱們會怎樣把這件事做好。或者先給他幾分鐘的時間,讓他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然後一起商量著怎麼做到更好。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
15 # 齊魯袁哥
我是個80後兩個孩子的父親,作為一個普通農村家庭對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甚少。以前遇到不順心的事,孩子不聽話只知道打罵孩子,以為打過之後孩子就會聽話,就會按你的方式方法去做事。殊不知孩子都有叛逆心理,一味的打罵只是暫時的解決了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跟孩子之間產生隔閡,使孩子慢慢變的沒有安全感,有什麼話不敢跟大人交流。
面對孩子,家長應該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導師。生活中不經意的行為可能就會影響孩子一生。遇到問題可以跟孩子換位思考一下,以孩子的角度發現問題,認知問題,靜下心來耐心開導。人與人不一樣,性格不一樣,對同一件事做出的反應也不同。但我覺得在孩子面前一定要理性對待,打罵可能對某些孩子起作用,但不適合所有。對待孩子萬不可過度溺愛,捧在手心,父母可以容忍你的一切,將來步入社會沒人對你嬌生慣養。所以對於孩子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正確引導,小時候吃點虧為了長大不吃虧。
-
16 # 孤傲青蓮
這應該是很多父母都面臨的問題,也急待想找個好的方法!
孩子聽話可愛時就是開心果小寶貝,發起脾氣來就是混蛋惡魔♀️!大人尚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小孩子更是一不順心就大發脾氣,又哭又鬧!
父母是孩子第一老師,其實有些時候孩子真的是在模仿父母,和父母在孩子不懂什麼是對錯的情況下沒有正確的引導和溝通。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面前時刻保持清醒理智,不隨意的發脾氣,明確的告訴孩子錯在哪裡了,怎麼去解決,徵求孩子的意見,並協商合理的解決辦法。這樣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遇到事情不能隨意發脾氣,這樣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
17 # 寧郡麻麻
基本上可以使用四個步驟:好奇、同理、接納、解決。
1、好奇。先靜下心來,耐心好好問問孩子,是為什麼要發脾氣,一開始孩子肯定不肯說,尤其是大孩子,但是小孩子是很容易解決的,一問就說了。這需要家長剋制情緒以及耐心。
2、同理。孩子說了理由有以後,無論孩子是什麼樣的原因,我們都不要急於發脾氣,先冷靜一下,哪怕是孩子很無厘頭的理由,我們也要表示“我理解你。”然後再看看用同理的角度去滲透情感,情感大於一切。
3、接納。面對對孩子的理由跟情緒,我們不要大驚小怪讓孩子覺得自己真的很不堪,要讓他知道,即便是大人,也是有這麼無理取鬧的時候,他沒有錯,他在表達情緒。
4、解決。當孩子情緒慢慢降下來,我們可以開始逐步滲透解決辦法,不需要強烈判斷對錯,不要準備太多大道理。這個時候孩子內心已經有一個答案了,家長再強調恐怕適得其反,尤其是大孩子。不能讓他覺得他真的很失敗。要讓他弄明白的是他只是控制情緒控制不好,每個人都是慢慢這樣過來的,我們需要一點點時間,然後告訴他每次控制不好的時候自己是怎麼做的,他是不是也可以找一些事情來緩解急脾氣。
-
18 # 追求簡簡單
遇到事情不要慌 等他靜下來再說 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 耍小性格是很隨性的! 等他安靜下來再講話 他是能聽懂的
-
19 # Lisa的英語小角落
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真是讓人抓狂,這種無助的感覺只有當母親的人才能夠理解。雖然我們深知,小孩子不懂事,淘氣是他們成長的必經之路,但是繁重的生活壓力和逐漸耗盡的能量經常讓我們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相信許多家長在和孩子發脾氣之後都會十分後悔,有時還會替孩子感到委屈,進而暗暗下定決心下次不在這樣了。但是,小孩子不會懂得人情世故,他們氣人的時候是沒有底線的,這樣就會導致,家長又一次失控,隨後又自責,然後再失控的惡性迴圈,最後家中的氣氛總處於一種緊張的狀態,嚴重影響家庭和諧。其實,向孩子發脾氣是每個家長都會出現的情況,我們應該首先開導自己,正視生活中的壓力,告訴自己這不是我們的錯,但也得學會慢慢接受。這樣,我們的心情會慢慢放鬆,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會逐漸溫和,以後就不會控制不住脾氣了。
-
20 # 製作小白
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好榜樣,我們不僅要好好養育孩子,還要好好的培養孩子。孩子小,調皮搗蛋是父母最頭疼的,是該打呢?還是該罵呢?
孩子的世界和大人是不一樣的,他們的思維方式也和我們也不一樣,或許在孩子們的眼裡,做那些事沒什麼,但是在大人眼裡就是煩心事。
我家裡也有兩個孩子,經常衣服沒穿到半天就在地上玩,沒把他們媽媽氣的呼呼的,媽媽也會不經意的罵一大堆……可是,多次下來孩子們還是沒改變,媽媽又捨不得打。暴力教育孩子是沒有用的,反而讓孩子和父母的親情變淡。後來,媽媽想出妙招,教他們洗衣服,自己嘗試下洗衣服累不累。第一次,孩子們還是覺得好玩,經過幾次後,孩子們慢慢的感覺到洗衣服很煩了,很累了。從此以後,稍微的說他們一下,就聽話了,愛衛生啦!
所以在此,還是呼籲家長們不要隨心的就打罵孩子,要好好的教育他們,讓他們懂道理改正。
回覆列表
是孩子的行為惹到你了對麼?
你有的時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自己要用孩子的思維方式去認識這件事
記得
跟孩子做朋友哦
然後會完全不一樣
你的孩子也會跟你跟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