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自媒體中國創始人
-
2 # 科普集結號
女神斯嘉麗約翰遜主演了由好萊塢翻拍的日本著名的動漫作品《攻殼機動隊》,這也是這部充滿金屬質感和末日情節的科幻動漫第一次透過真人演出搬上大銀幕。女神雖然身體微微發福,也不影響她在影片中的演技,總體來說,這部電影還算成功。影片中出現了稱之為“義體”的人機合體,實際上這是機械電子裝置植入人體的高階發展階段,“義體”還有一個名稱叫“賽博格”(Cyborg)。那麼,這種透過在人體中植入電子和機械裝置,從而改造人體機能,提升戰鬥力的“義體”在現實中可以實現嗎?下面我們就探討一下,有沒有這種可能?
個人觀點:電子機械裝置植入人體並不新鮮,但是將血肉之軀改造成生物機械人,要想實現這一步還很遙遠。
【什麼是義體?】“義體”是對於人機合體的一個通俗的稱呼,它還有一個名稱叫賽博格(Cyborg),對此給出明確定義的是後人類學家唐娜·哈拉維:“‘賽博格’是一種控制生物體,一種機器和生物體的混合,一種社會現實的生物,也是一種科幻小說中的人物。”而在2017年的2月13日,美國億萬富翁與技術天才埃隆·馬斯克在世界政府峰會(WGS)丟擲驚人之語:“未來人類需要與機器合體成賽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慧淘汰。我想,過一段時間我們可能會見證生物智慧和數字智慧更緊密的結合。”看來,馬斯克對於義體發展充滿著憧憬和信心,他認為義體在現實中出現併成為氣候的時間並不遙遠。這位科技天才是預言人工智慧將來取代人類造成巨大災難的代表人物,他為人類指出的一條救贖之路就是發展人機合體,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
【普通的“義體”並不新鮮】在很多人眼中非常神秘甚至具備科幻色彩的“義體”,其含義和應用範圍要比唐娜·哈拉維定義的概念寬泛很多。比如殘疾人安裝的假肢、假眼,甚至我們耳熟能詳的假牙、心臟起搏器等都屬於“義體”範疇。當然,上面所列舉的例項,只是這種科技概念應用的初級階段。而科幻作品中津津樂道、戰鬥力爆棚的生物體與機械裝置合體的半機械人,與現實中正在研發的“義體”技術,還有不小的差距。
(人工心臟)
我們所熟悉的人工心臟、人工晶體、人工假肢,人工耳蝸,這些能夠區域性替代損壞失靈的人體器官,從而讓殘障人士重新過上正常生活的裝置,也只是一種“義體”的初級產品,而美國Ekso Bionics公司致力於研發人體仿生機械外骨骼,可以看作另一種特殊的“義體”,透過電池驅動電機進而為外骨骼提供動力,幫助殘疾病人行走。這種仿生外骨骼一般在康復中心應用廣泛,可以幫助那些因中風,外傷或因腦癱等疾病而行動困難的患者。然而這些最初級的應用,距離埃隆·馬斯克所提及的“生物智慧和數字智慧”完美結合的超級新人類相差甚遠。
(《明日邊緣》中的仿生外骨骼)【仿生外骨骼在軍事上的應用】除了在工作中提高效率之外,這種可穿戴的人體外骨骼還可以在軍事上應用,不但可以增加行軍速度,還會成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那麼現實中這類軍用人體外骨骼研發情況如何?還別說,真有公司研發。在2010年,美國的Ekso Bionics公司、Lockheed Martin公司和Sarcos/Raytheon公司就啟動了軍用全身外骨骼的研究,Ekso Bionics公司和Lockheed Martin公司負責研發HULC (“人類通用負重灌置”的英文縮寫),Sarcos/Raytheon公司負責研發XOS and XOS2,但是,三家公司都遇見了同一個無法逾越的障礙,那就是無法解決外骨骼的動力源問題,使得這類裝置笨拙無比,中看不中用,最後被軍方拋棄。可見,想打造像超級英雄鋼鐵俠那身亮瞎眼的高科技裝備,如果沒有可靠、穩定、源源不斷的超級能源,一切都是空談。
(全世界第一個義體人尼爾·哈比森)【義體技術蘊含著巨大風險】仿生外骨骼嚴格而言並不能歸於“義體”範疇,那麼什麼是真正的“義體”呢?那就是必須將機械裝置與人的肉體真正結合,透過人的大腦控制身體中的機械裝置。這就意味著“義體”技術透過外科手術,將人體與機械裝置相連線,打造真正意義的半機械人。這種嘗試和應用是以傷害人體為前提的,充滿了巨大風險。
在病人身體裡植入人工心臟、人工角膜、人工耳蝸等器官,屬於被動植入,因為這些器官的執行,不受大腦的控制。那麼在殘疾人身體裡植入電極,透過病人大腦控制安裝的假肢等裝置,恢復正常人的功能,則屬於主動植入。想想看,當那些“漸凍人”在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情況下,如果透過“賽博格”技術讓其重新站立起來,那是多麼震撼人心的成功!類似的場景已經在2014年巴西世界盃上出現了,一個叫平託的殘疾青年,透過大腦控制的假肢,為世界盃開出首球,引起了全球轟動。
(輔助假肢,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義體)
而全世界第一個被官方承認的“義體人”,是愛爾蘭裔的英國和西班牙藝術家尼爾·哈比森,他的腦袋裡植入了一根類似天線的裝置,可以幫助他“聽到”大千世界的五彩斑斕。這根天線類似於攝像頭,可以將不同顏色的光線轉化成不同的音調,比如紅色是F調,黃色是G調,藍色是C調,綠色是A調等等,只要尼爾·哈比森稍加練習,就能輕鬆地辨認出各種顏色,這對於一位先天性全色盲、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的藝術家而言,是一種很大的成功。
【為研究義體技術以身試險】(菲爾•肯尼迪(Phil Kennedy))
兩位科學家為了科研以身試險,其中一位是美國神經外科醫師和發明家菲爾•肯尼迪(Phil Kennedy),他在1990年代初期,就開始了侵入式“人腦與計算機介面”研究,在大腦中植入電極並與電腦連線,從而讓嚴重癱瘓或者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人,透過人腦控制電腦,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圖。1997年,他因為成功讓一位患有閉鎖綜合徵而嚴重癱瘓的越戰老兵利用大腦控制電腦中的游標而名聲鵲起。隨著研究的深入,菲爾教授準備研製一臺語音解碼器,可以把一個人想象自己說話時產生的神經訊號進行翻譯,並透過語音合成器輸出,從而讓失去語言能力的病人建立與外界的溝通與聯絡。如果試驗成功,這臺裝置對全身癱瘓的病人無疑是一種福音。
由於這類試驗需要志願者,且風險過高,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 (FDA)就終止了其試驗資格,眼看著幾十年的心血即將付之東流,菲爾教授不得不只身涉險,自費讓一名外科醫生為自己開顱並植入電極,自己當實驗白鼠,繼續研究這臺語音解碼器。這位67歲的教授在手術期間差點丟掉性命,不過終於暫時獲得成功,在大腦植入電極的一週時間裡,他獲取了很多寶貴的資料。
(凱文•沃裡克(Kevin Warwick))
另一位是英國雷丁大學的控制論教授凱文•沃裡克(Kevin Warwick),他的目標就是變成全世界第一個徹底的“賽博格”。早在1998年,沃裡克教授就在自己胳膊上植入了一塊微晶片,用來控制房門、電燈、取暖器等等一系列電氣裝置。此後便樂此不彼,不斷嘗試在身體裡面植入新的電腦晶片。在2002年,沃裡克教授又透過外科手術,左肘的面板下植入一枚3毫米的矽制晶片,這枚晶片上100個頭髮絲粗細的電極與沃裡克的手臂主神經相連,以接收神經衝動訊號,從而讓人的神經系統與網際網路相連線,這在世界上也屬於首次。沃裡克教授這次試驗很成功,當他想移動一個手指時,晶片就會接收到神經訊號,並把它們傳給電腦。然後,電腦再將訊號傳回他的手臂神經,看是否也能讓手指移動。再後來,沃裡克教授再接再厲,讓妻子也植入電極,從而實現了兩個人神經系統的直接互聯。如果沃裡克所研究的植入技術最後取得成功,就會對高位截癱的病人帶來光明。
這些科學家為了研究義體技術,其獻身精神值得稱道,也證明了未來真正的“義體人”無論如何升級,都離不開外科手術,離不開外來電子裝置入侵人體帶來的巨大風險。也許有一天,人類不需要在肉體中植入裝置,而是將大腦直接移植到鋼鐵身體之中,像機械警察那樣,實現永生,也未嘗不可。
回覆列表
可以肯定的回答,一定會實現,況且現在的技術已經存在義體了,假肢就是義體的模樣,不過現在的假肢已經連線人體神經系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