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Forest醫生祥子
-
2 # 東北阿狸君
如題,那就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如何欣賞古詩呢?
首先,要了解作者,瞭解作者的背景,心境
其次,分析意象,揣摩作者當時的感情
最後,體會揣摩作者所運用的技巧
只有把以上都做到了,就可以充分理解古詩的含義啦!
-
3 # 詩詞曲裡讀中國
感謝提問,分享一些個人觀點~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是一首王維不想讓別人看懂的詩!
的確,詩的字面意思不太好理解,那是因為詩人王維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把想說的話隱藏在一個個典故里面。這首詩不能讓大家一下都看懂,要殺頭的!
我們不妨逐句把王維隱藏的話翻譯出來,看看到底隱藏了什麼秘密?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唐】王維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王維,字摩詰,唐朝詩人、畫家,曾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題目很關鍵,寫出了整首詩的目的。和,即回覆。
太常寺主簿,唐朝的官職,大概就是長官印章的簿書,這裡也就是說的“韋主簿”,而這個韋主簿在家可能排行老五,稱為五郎。
溫湯,也就是溫泉、澡堂。
寓目,即觀看、欣賞的意思。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王維這首詩是某次在泡溫泉的時候觀看了韋主簿的大作之後,給的回信!
▲唐朝已有溫泉,且很發達,成為一種產業。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詩的第一句第一個字就是漢,借古諷今的意味很是明顯。不過,漢主是唐朝人對唐代皇帝的代稱,這裡指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
離宮,即天子出遊時居住的宮殿,這裡指華清宮。
露臺,是古代用來觀察氣象的比較高的建築。這裡王維用了典故。據說有一次漢文帝打算建造一個露臺用來欣賞山水風景,他找來了工匠,讓他們算算要用多少錢。工匠們仔細地計算之後,對他說:“不算太多,有一百兩黃金就夠了。’漢文帝聽了,大吃一驚問道:‘這一百兩金子大約相當於多少戶中等人家的收人?’工匠們大略地估算了一下,說:大約十戶。漢文帝覺得太奢侈浪費,就停止了修建露臺。
但是,唐玄宗呢?“漢主離宮接露臺”,華清宮和一座座露臺相接,大興土木,廣造宮殿,綿亙勾連,致使夕陽只能映照秦川的一半。這和因為一百兩黃金都捨不得花的漢文帝相比,顯得多麼奢靡?滿滿的諷刺!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這兩句,王維進一步描述當朝天子李隆基的奢靡。
“盡是”、“翻從”兩個動詞,描繪無數蔥翠山巒盡被天子的朱旗環繞;清澈的澗水不從山上反從玉殿高處流下,可見天子出行排場之盛大,華清宮建築之美輪美奐。
▲富貴花裡的華清宮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新豐,地名,大概在今西安臨潼東北。
小苑,即芙蓉園,唐又稱南苑,唐玄宗常與楊貴妃遊樂於此。這整句話是說,皇家獵騎正從小苑夾城浩浩蕩蕩歸來,來往行人只能從新豐的樹林裡穿過,無不語帶諷意。
▲大唐芙蓉宮。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這句話用了“揚雄獻賦”的典故。
揚雄,字子云,是西漢著名的文學家,長於辭賦,多摹擬司馬相如。
漢成帝時,揚推薦,在京城長安未央宮承明殿待詔顧問。曾隨漢成帝到甘泉宮祭祀天神,到汾陰去祭祀地神;還隨漢成帝去打獵,並赴長楊宮射熊館去觀看禽獸。事後揚雄寫了《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獻給成帝,進行委婉的批評和勸諫,成為後世美談。
我們可以猜想,韋主簿寫的這篇文章很有可能涉及到了玄宗的遊宴和圍獵等奢靡生活。王維不僅僅是讚賞他寫的好,也希望他能夠學習揚雄,把這篇文章直接上呈給皇上,讓他能夠有所節制,勤儉節約,勵精圖治,把心思和資源都用在治國上。
▲李隆基有了楊玉環,從此君王不早朝!
這首詩,大概寫在安史之亂髮生的前後。那個時候的唐玄宗在開元盛世的功績之下,飄飄然、昏昏然,再加上有了美人楊玉環在懷,唐王朝已經有了來自各方面的威脅。作為一個有良知的詩人、官員,他當然心繫國家,看到了朋友寫的詩,除了讚賞,更希望這樣好的文章能夠對國家有所作用!真是用心良苦!
假如,韋主簿真的學了揚雄,把這篇文章交了上去;假如,唐玄宗聽了王維、韋主簿這樣有識之士的規勸,好好處理國事,是不是唐朝盛世能更長久一點?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
4 # 平凡的80後
大家好,我是80後生仔,詩句是出自唐代王維的《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是王維與太常韋主簿對驪山溫泉的唱和詩。甘泉能獻賦:漢代文學家揚雄曾作《甘泉賦》,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詳細地描述了漢成帝郊祀甘泉泰畤的全部過程,把天子郊祀的盛況鋪張得恍若遨遊仙境,並頌揚劉氏王朝地久天長,同時貫串著諷諫之意。王維在詩中稱讚太常韋主簿在詩中對驪山溫泉的描寫,就像漢代的揚雄一樣,運用以虛概實的手法,鋪陳誇張,想象豐富,氣魄宏偉,文辭流麗,同時兼有諷諫的意味。
-
5 # 朔漠風塵
此句出自唐代詩人王維的《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一、原詩: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二、釋義:題目釋義:和太常寺韋主簿五郎觀看溫泉。
原詩釋義:漢天子的離宮連線著露臺,秦川的一半因為被宮殿所擋,只能照到一半夕陽。連綿的青山上到處被天子的朱旗環繞,山澗裡清澈的泉水不是從山上流下而是從玉殿的高處流下來。新豐縣裡的行人在樹林裡走著,原來是天子浩浩蕩蕩的狩獵隊伍正從小苑城邊回來了。聽說漢朝揚雄寫《甘泉賦》獻給天子,料想您(韋主簿)也有像揚雄一樣的才能吧!
三、品析:詩的前半部分作者借“離宮”、“露臺”、“秦川”、“夕陽”、“青山”、“朱旗”、“玉殿”這些意象寫出了長安城宮殿富麗堂皇、巍峨壯麗,山川錦繡的場面,使人讀之不禁感受到雄渾壯麗的景象,頗有氣勢,一幅唐朝國力強盛的景象。頸聯透過“樹裡行人”與天子的狩獵隊伍的對比描寫,展現出了天子狩獵隊伍的聲勢浩大,威武雄壯,盡顯天子之威。尾聯以揚雄喻韋主簿讚揚他的才能,希望韋主簿也能寫出像《甘泉賦》這樣的文章獻給天子。揚雄給漢成帝寫《甘泉賦》表面是歌功頌德,實則有諷諫之意。我想,以韋主簿的才能,不可能不知道王維說這句話的用意。
四、總結綜上所述,詩中“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一句表面是讚揚韋主簿的才能,實則是讓韋主簿明白他的諷諫之意。
-
6 # 亦有所思
此詩未有諷嘲意,只是酬情與上官。
這是一首應酬詩作,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馬屁詩,古代詩人哪怕是傲如李白,雅如王維,清如孟浩然都寫馬屁詩,每個詩人都寫過交際詩應酬詩。
人家好心好意請你溫泉SPA,你總不好意思不表示一下吧,澡堂子不能彈琴,但和人家一首詩還是可以的。因此,所謂的諫諷之意根本不存在,完全是過渡性的鋪墊,最主要還是拍一下那個韋五郎的馬屁!
聞道甘泉能獻賦,聞道,聽聞別人說道,簡化為聽說,至於是誰聽說,大體上是人們,以及我。杜公巨篇《秋興八首》裡不也有一句“聞道長安似奕棋”麼?
甘泉,美好的泉水,這裡指他們正在泡的這個SPA溫泉。
能,可以,有機會。
獻賦,指的就是楊雄,因為他寫過一篇《甘泉賦》,但是!!!這裡需要糾正一下,前面的甘泉二字不是甘泉賦的甘泉,僅僅是美麗的泉水之意。真正標準的解釋是“(你)聽說這裡有美麗的泉水,於是想到了楊雄的甘泉賦,激發了忠君愛國之情。”也就是說第一個甘泉是明處的,寫實,就是澡堂子。第二個甘泉是甘泉賦,是藏在那個“獻賦”二字背後的。有人會說這是雙關語,甘泉二字即是說實景,也是雙關到楊雄之賦,但小可認為這種解釋未必對,因為一旦對關便意味著此詩有諷諫之意,與受邀一同泡澡寫詩的主旨不符。原因很簡單,一個在長安玩禁慾的佛禁男子王維,不是傻子,更不是白痴!
懸知獨有子云才。懸知,料到,預想到,我想,我認為之意。
獨有,並不是僅僅你擁有之意,而是隻有,特別地有,與別人相比更加明顯之意。比如“世間都是聰明人,獨有你我他三個是傻子”,這個詞在這裡不具有唯一指向性,而是指拔高,相當於出類拔萃之意。
子云,楊雄字子云,子云的才華多在於文學和儒家思想,那麼從前面的獻賦來看,這裡是不僅是誇韋五郎有文才,而且誇他有情操,有品德,不讓古人之意。
之所以說此詩不是諷諫詩而是應酬詩原因有二,一是之前所說與王維的禁慾佛系的FLAG不符,二是此詩水平在王維詩中算是中下品級,中間兩聯完全就是敷衍了事,尤其是頸聯,簡直平淡無奇。
若真心諷刺,豈會如此應付了事?
-
7 # 老街味道
問題:
怎麼賞析王維的“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前言溫湯 ,有版本寫作溫泉。指驪山溫泉。寓目,看一下,放眼遙望
這首七律需要注意兩個小問題,另外,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是否有諷諫之意,頗有一些爭議。
下面分成四個部分簡單說一下。
一、折腰體七律這首詩類似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是一首折腰體七言律詩,第4句與第五句失粘: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澗、豐,二字平仄不同,失粘。
二、白腳同聲與同韻1、白腳同聲
這首詩的第三、五、七句的白腳(不押韻的尾字),用普通話讀都是去聲:繞、度、賦。
這種白腳同聲的情況,講究的詩人會主動避免,常常上、去、入混用。不過,在古韻裡,繞,當作纏繞時,是上聲,如李白《送友人》:白水繞東城。
2、白腳同韻
謝榛在《四溟詩話》中指出:
王維《溫泉》,上句曰“新豐樹裡行人度,聞道甘泉能獻賦”。“度”“賦”同韻。此非詩家正法。這一點,也是詩人要注意避免的問題,白腳之間儘量不同同韻,白腳和韻腳之間也不要同韻(即撞韻)。
三、詩意簡釋1、漢主離宮接露臺
《史記.孝文字紀》記載到:
孝文帝從代來﹐即位二十三年﹐...嘗欲作露臺﹐召匠計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產﹐吾奉先帝宮室﹐常恐羞之﹐何以臺為!""後人把"露臺"這個故事,作為帝王節儉的榜樣。
2、秦川一半夕陽開
據說驪山上有夕陽樓,這裡是指看見了夕陽樓呢?還是見到了夕陽呢?
一般認為是夕陽,並認為這一句頗有盛唐氣象。
3、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這是寫驪山宮殿的景色。
4、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新豐,前漢髙祖劉邦移豐縣於驪山下,故號曰新豐;
西漢蕭望之不肯諂媚霍光,被分配看守小苑東門。王仲翁路過東門時,趾高氣揚,很瞧不上蕭望之:
下車趨門,傳呼甚寵,顧謂望之曰:“不肯碌碌,反抱關為?”望之曰:“各從其志。” 《漢書·蕭望之傳》5、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西漢揚雄字子云,漢成帝郊祀甘泉宮歸還後,揚雄作甘泉賦諷示帝王的過分奢麗,當以亡國之君為戒。
這首詩前幾句寫了“溫湯寓目”的景色,最後兩句把韋五郎比作揚雄,建議他效仿揚雄給老闆提提意見。
四、這首詩有諷諫之意嗎?1、正方 有
諷諫之意
明朝代詞楊慎認為這首詩有諷諫之意:
予嘗愛王維《溫泉寓目贈韋五郎》詩。夫唐至天寶,宮室盛矣,秦川八百里,而夕陽一半開,則四百里之內皆離宮矣,此言可謂肆而隱。奢麗若此,而猶以漢文惜露臺之費比之,可謂反而諷。末句欲韋郎效子云之賦,則其諷諫可知也。言之無罪,聞之可戒,得楊雄之旨者,其王維乎? 《楊升庵集·譚苑醍醐》楊慎說, 夕陽一半開,諷刺離宮太大(四百里之內皆離宮矣),過於奢侈,這是比較隱蔽的諷刺。用節儉皇帝漢文帝的樓臺相比,這是對比反諷。
最後一句,勸韋五郎學揚雄,可見王維的諷諫之意很明顯。
2、反方 無諷諫之意
不過也有人認為楊慎亂解釋:“乃以此厚誣古人歟!”
前面四六句只不過是因為以“寓目”命題,所以寫眼中所見而已。比如離宮與露臺相連,這是事實,哪裡有諷刺對比的意思呢?
不知道楊慎哪知眼見到“四百里之內皆離宮矣”?
甘泉獻賦,也是唐人常用的典故,難道每一次用,都有諷諫的意思嗎?楊慎真是迂談呀。
結束語其實,關於這首詩是否有諷諫之意,是一個常見的文學現象。老街以前也提到多次,即譚獻所說的,作者未必有,讀者未必無的意思。
我個人認為這首詩還是有諷諫之意的,只不過王維鼓動別人去學揚雄,是不是有點不地道呢?
-
8 # 再學二十年
和詩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從題目來看,這是王維做的一首和詩。
在古代詩詞裡,和詩被和詩都是由兩首以上的詩組成,有問有答,或者隨聲附和。
並且依據體裁不同,對平仄的運用以及節奏的安排,也有不同的要求。講究步韻,依韻,用韻。
步韻:又稱為“次韻”,即用其原韻原字,且先後次序都須相同。依韻:亦稱同韻,和詩與被和詩同屬一韻,但不必用其原字。從韻: 即用原詩韻的字而不必順其次序。做一首和詩,具有相當高的難度。和詩者,要熟練掌握詩詞韻律,做詩要有很高的造詣,而且,還需要詩人有一份急智。
詩作者王維,字摩詰,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佛”之稱。王維是盛唐田園派詩人代表,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對音樂也有一定研究,可謂“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了。王維與孟浩然為友,二人合稱“王孟”。
詩人王維,可以說少年得志,十幾歲時已經是位有名的詩人。二十一歲時,考中了進士,也曾有治國的政治抱負,幾經沉浮後,在發現無法實現自己理想,就過起了半官半隱居的消極生活,邀朋聚友,遊山玩水,這也給他後來詩詞成就奠定了基礎。王維最後做到了尚書右丞,只任了一年,第二年便去世了,後人又稱他為王右丞。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原文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 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對於王維的田園詩,杜甫與蘇軾都非常佩服。蘇軾的評價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杜甫也寫過詩句,讚頌王維的詩。
不見高人王右丞,藍田丘壑漫寒藤。
最傳秀句寰區滿,未絕風流相國能。
他認為王維寫的詩是“秀句”。
賞析賞析這首詩,就從“詩中有畫”開始。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詩的前四句,就為我們先展開了一副樓臺宮闕的仙境圖畫。
一幢連線著露臺的宮殿,在夕陽的照射下,宮殿的陰影遮住了八百里秦川的一半,宮殿後面的青山上,層疊著,還有許多宮殿,綠色的山間溪水,從一幢如玉砌成的宮殿旁,奔騰流過。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詩的這兩句,為仙境新增進去了人物,這幅畫,就猶如畫龍點睛般,活生生,展現在人的眼前。
宮殿圍牆的外面,長著成片的樹林,有行人在裡面散步、遊玩……,一支狩獵回來的隊伍,沿著牆邊的道路行進。
至此,詩人想要表現的畫卷,就完全的展現出來。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詩的最後兩句,彷彿畫外音,告訴被和詩者,聽說揚雄為甘泉宮,寫了首《甘泉賦》,料想只有韋主簿才有這樣的才能。
通詩來看,詩人極盡所能,用詩句把宮殿群,描繪成一幅猶如仙境的圖畫,最後卻說,“我不行,還是你有才”,用這樣的話去擠兌、諷刺韋主簿。
揚雄,字子云,西漢官吏。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縣友愛鎮)人。是一個寫賦的高手,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寫道:“西蜀子云亭”,西蜀子云指的就是揚雄。因為寫賦,而受到皇帝賞識,《甘泉賦》,就是揚雄為皇帝的甘泉宮,寫的一首賦。
推測太常是掌管禮樂祭祀的官員,太常想做什麼事情,都需要主簿幫忙謀劃,太常決定後,還要透過主簿指派其他人去執行。古代主管祭祀的官員,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個太常主簿韋五郎,應該也是一個重要官員。
隋唐時期,世家發展到了最鼎盛階段,“關中四姓”也是唐朝頂級世家,分別是:“韋裴柳薛”,這四姓。被和詩者,也就是王維詩中提到,才比揚雄的韋五郎,應該是韋家子弟。
王維,從考中進士,一直到臨死之前,都在做官,幾乎是當了一輩子官。所以,他對世家給國家帶來的弊端,應該有一定了解。
王維做官起起伏伏,和世家子弟做官一帆風順相比較,難免心中會有不平,找機會挖苦、諷刺一下世家子弟,也是情理之中。
結論我認為,“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是整詩中心,表面上是在說,韋主簿才比揚雄,實際上是挖苦、諷刺,憑藉著做幾首賦,就能做官、升官。
表現了詩人王維,灑脫,不畏權貴,對世家子弟的不勞而獲的厭惡。
-
9 # 梧桐樹邊羽
怎麼賞析王維的“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這兩句詩出自王維的《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這首詩很可能是隨口應付作品,屬於泛泛之作。
先看標題《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和……之作”就說明了這是一首應和詩,可能是被要求寫的,也可能是看到了同僚作品,有感而發寫的。“太常韋主簿五郎”是一個人,官職是“太常主簿”,就是管禮儀文書的官員,姓韋,估計在家排行老五。唐人多喜歡用排行相稱,以示親切。“溫湯”就是溫泉,這裡指驪山溫泉。“寓目”就是過目,看。
韋主簿欣賞了驪山溫泉,寫了一首詩,我這裡和他一首。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至於是不是王維和韋主簿一起遊覽溫泉,還是單獨去了,看見留筆有感而發,不清楚也不重要。
王維的時代,平仄格律已經基本敲定,但是有些規則也還沒有完善。所以我們看到王維的作品基本上都遵守格律中平仄相替、相對原則,但是又有“失粘”(具體意思見格律詩專欄)的現象——即所謂之“折腰體”,比如著名的《渭城曲》。這也可能是當時詩歌發展的一種探路,只是後來被杜甫等後繼者給否定了,所以成為一種格律詩的特殊形式。
但是王維個人好像還挺欣賞這種失粘的寫法。比如他這首作品,我們如果把它分為兩節,完全就是兩首格律標準的七絕。但是就是在兩首七絕中間,平仄失去了粘連。所以這是一首“折腰七律”。這是一種很奇特的格式,在吟誦中並不會影響高低有致的發音,但是會讓人產生前後有些不連貫的感覺,所以最終還是被格律所棄用。
我們就把他當成一首古體詩來看,也未嘗不可。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第一聯寫景。唐人寫當下,基本上都用漢朝來指代,這是一種寫作習慣。“離宮”,皇帝在都城之外的宮殿。一幢連線著露臺的宮殿,在夕陽的照射下,陰影遮住了八百里秦川的一半。宮殿地勢之宏偉,一筆就帶出來了。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第二聯繼續寫景。這裡只要注意“翻”字,就是“反”,反而,反倒是。青山都被皇家的紅旗插滿,綠色的山澗溪水,反而從玉石堆砌的宮殿中流出來。其實就是依山而建,流水入園。還是在寫宮殿佔地面積大,山和水都是園林景緻。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第三聯還在寫景。文法上也沒有成型,沒有起承轉合,流於平淡,這也是個人認為這首詩普通的原因。不過這裡是寫遠景,算是在寫景上作了一個鏡頭排程。遠——近——遠,而且加入了動態的人物活動,為景色增添了一點生氣。“新豐”,應該就是出“新豐酒”的那個地方,是漢高祖劉邦遷到長安附近的制酒業基地,估計就在山下,所以極目遠眺,能看到樹林里人來人往。“小苑”也就是溫泉宮,和正宮相比,這宮殿可能只能算“小苑”。大概下面也有個小小城市,作為溫泉宮保障,所以寫“小苑城邊”的那些獵戶,也回家了。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最後一聯就是題主的問題,這裡面有楊雄《甘泉賦》的典故。“子云才”,子云是楊雄的號。楊雄跟隨漢成帝祭祀,作《甘泉賦》進獻 ,他極盡鋪陳誇張之能事,詳細地描述了漢成帝郊祀甘泉泰畤的過程,把天子郊祀的盛況寫得如同遨遊仙境,暗含諷諫之意。
唐人非常欣賞楊雄的文才,在唐詩中使用“子云”、“楊雄”算是一種成典,有諷諫的寓意,也有誇讚的味道。如孟浩然在《田園作》就寫到:“誰能為揚雄,一薦甘泉賦。”誰能為才比楊雄的我,推薦一下文章啊?
王維看了韋主簿的詩文,既然受邀相和,那自然是要誇獎誇獎的,所謂應酬,就是說好話。他把韋主簿比成才華橫溢的楊雄,這種誇獎必然讓當事者笑得合不攏嘴的。畢竟誇自己的是當世一流詩人,作對比的又是漢朝大腕楊雄,誰聽了都會開心。
不過這種應和詩,當不得真。雖然白居易、劉禹錫的應和詩句子“沉舟側畔千帆進,病樹前頭萬木春”流芳百世,畢竟那是真誠的,情感深重的時運之嘆。而王維的這首作品,與其說是應和,不如說是奉和——為了奉承而應和的詩。
聽說漢朝揚雄寫《甘泉賦》獻給天子,料想您也有像揚雄一樣的才能吧!
這馬屁拍的,保證讓韋主簿暈暈乎乎。至於詩的質量,並不是重點,畢竟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所以王維能在官場越混官越大,最後直至尚書右丞,安然終老。
和太常韋主簿五郎溫湯寓目之作
【作者】王維 【朝代】唐
漢主離宮接露臺,秦川一半夕陽開。
青山盡是朱旗繞,碧澗翻從玉殿來。
新豐樹裡行人度,小苑城邊獵騎回。
聞道甘泉能獻賦,懸知獨有子云才。
回覆列表
這裡借用了西漢揚雄獻賦的典故,揚雄經人推薦,做了未央宮承明殿待詔顧問,隨漢成帝去甘泉宮祭祀狩獵,事後寫《甘泉》《河東》《羽獵》《長楊》四賦,對漢成帝進行委婉的批評和勸諫。後來表示文人文采風流。
這首詩是一首酬和詩,寫給太常韋主簿的,大概是說,聽到您的作品進獻給君王,就知道您是有揚雄一樣的才華。作者借用典故,含蓄典雅的表達了對韋主簿才華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