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黃論道觀天下

    古代謂之名將 一將功成萬骨枯。更加不用談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了。

    戰國四大名將,有一個共同點,、王翦、廉頗、李牧都是戰將,極少參與過問政治和參與政治鬥爭中。在我印象中這四大名將好像職業生涯沒有打過大的敗仗

    春秋戰國名將如雲,武廟十哲有五人來自於春秋戰國,白起,司馬穰苴,孫武,吳起,樂毅。入選六十四名將的有范蠡、孫臏、廉頗、王翦、管仲、田單、趙奢、李牧。這十三人代表春秋戰國最頂級的軍事家。

    如果從春秋時期裡面選擇四大名將,為讓我應該是伍子胥 孫臏 孫武 司馬穰苴

  • 2 # 小龍女5505

    李牧、廉頗、白起、樂毅是戰國時期四大名將,春秋四大名將分別是兵聖之祖孫武、殺妻求將吳起、晉國統帥先軫、吳國猛將伍子胥。

  • 3 # 西瓜七號

    第四名、先軫

    春秋時期晉國名將、著名的軍事家。先軫與狐偃,趙衰等都是跟隨晉文公逃亡的近臣,在晉國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屢出奇策,並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崤之戰,打敗強大的秦楚兩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人。先軫善於接受前人經驗並加以創新,能夠運用多樣化謀略,從而豐富了中國古代戰略戰術,對軍事學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將外交因素納入戰略範疇,並開了“兵者詭道”的先河。

    第三名、伍子胥

    吳國大夫、軍事家。父親伍奢是楚國大夫,楚平王在位時為太傅,輔太子建。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時被害。伍子胥被迫兩次出逃。伍子胥智勇雙全,進入吳國後幫助吳公子姬光刺殺了吳王僚,姬光即吳王闔閭。吳王問其治國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強守備,廣積糧和充實兵庫的主張,深得吳王賞識而委以重任。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戰爭。在柏舉大破楚軍並攻入楚國國都郢城。此時楚平王已死,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屍三百,並挖其目。前484年,伍子胥帶兵滅掉越國,俘虜越王勾踐。在當時,伍子胥和孫武齊名,是吳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關鍵性人物。

    第二名、吳起

    春秋末期及戰國初期名將,著名的軍事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人。他著有《吳子》。 “殺妻求將”這個成語的典故說的就是他。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在陰晉之戰中,他以五萬之兵,打敗十倍之多的敵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從而讓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吳起一生在這三國出將入相,並著有著名的軍事學經典《吳子》一書,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等軍事思想,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

    第一名、孫武

    春秋時期齊華人,偉大的軍事理論家、軍事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與伍子胥關係很鐵,透過伍子胥反覆的推薦,才被吳王召見,他向吳王進獻了所著兵法13篇。吳王想考孫武的實際效果,孫武上演了歷史上有名吳宮教戰斬美姬,被吳王重用為將。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闔閭經國治軍,並提出了以破楚為首務,繼而南服越國,爾後進圖中原的稱霸的可行性步驟。

    公元前506年,孫武隨吳王聯合蔡、唐兩國擊敗楚國,攻佔楚國的都城。後來孫武急流勇退,歸隱山林,不知所終。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謀”軍事思想成為了軍事謀略的基礎。孫武5000多言的《孫子兵法》更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的源頭及世界的軍事學的經典,孫武后來被人們譽為“兵聖”。孫武是中華軍事理論的締造者第一人。

  • 4 # 那年今夕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沒有異議。但如果要評定春秋時期四大名將,卻沒有真正排過。

    個人認為春秋時期能稱為名將的有以下四位:

    先軫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元帥”,晉楚城濮之戰,秦晉之戰的實際指揮者。春秋將領統領排名前四毫無疑問。

    孫武

    一部《孫子兵法》影響世界至今。

    親帥三萬吳軍大破強大的楚國,破楚都,掘楚祠。創造中國軍事新的神話!

    司馬相苴

    《司馬法》第一次把對士兵入職的培養寫進兵法之中。

    齊景公時期齊國四處出擊,司馬相苴功不可沒!

    范蠡

    大家肯定會覺得很奇怪,范蠡明明是謀略家,怎麼也是名將?

    首創了特種部隊,敢死部隊。范蠡作為春秋四大將

  • 5 # 富元製作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人,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佔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吳起:(約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衛國左氏人。著作有《吳子兵法》,傳於世,與兵聖孫武並稱“孫吳”。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先軫:(約前680年—前627年),曲沃人,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屢出奇策,並以中軍主將的身份指揮城濮之戰、崤之戰,打敗強大的楚國和秦國,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

    武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楚華人,協同孫武帶兵攻入楚都,吳國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謀,西破強楚、北敗徐、魯、齊,成為諸侯一霸。

  • 6 # 新都大叔俯首拜陽明

    春秋最後的貴族風度,做夢都回不去的最好時代。春秋四大名將;兵法聖祖孫武,第一元帥先軫,千年一悲伍子胥,表裡山河吳起。

  • 7 # 木子愛影史

    春秋時期四大名將:

    1.孫武—兵家之聖,《孫子兵法》締造者

    2.先軫—指揮城濮之戰和崤之戰,幫助晉國稱霸

    3.伍子胥—幫助吳國大敗楚國 魯國和齊國,成就吳國霸主之位

    4.司馬穰苴—《司馬法》影響後世。

  • 8 # 文史醒言

    以春秋早、中期的人口、生產力和作戰水平,不可能有名將產生,諸侯往往都是親臨前線或派兄弟子侄(等級制度決定的)前去,最多就是帶上個數千人和數百乘或千乘車馬去鬥鬥氣,帶的人馬再多了就是僭越,會被群起而攻之。這一時期沒有名將的原因還有:1、周禮尚未完全破壞,諸侯間都很尊崇“禮”,懂得節制,不會輕易發生大規模衝突。2、諸侯大部分都是周天子比較近的直親或旁親,屬於內部矛盾,也不容易撕破臉幹仗。到戰國時期遠親就不如近鄰了。

    春秋晚期,禮樂崩壞,但生產力仍然極其有限,不具備大兵團和大規模打仗的基礎。不過這一時期開始產生不少有影響力的軍事理論家,像司馬穰苴、孫武(攻楚也就二三萬兵力,並且是跟伍子胥等協同作戰)等這樣的軍事理論天才。這一時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將,不然司馬遷在《史記》中不可能不單獨為其立傳。

    戰國早、中期生產力開始有了較大發展,隨著人口規模的增加,開始有了像樣的戰爭出現,也就有了後來的不少名將,像吳起、龐涓、孫臏、樂毅等。

    所謂的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剪),那都是戰國偏晚期的事了。戰國名將固然風光,但其實戰國最風光的是那些縱橫家或遊說家們,像公孫衍、蘇秦、張儀、範睢、魯仲連等人,憑三寸不爛之舌就可以入相或出將,決定一國興衰成敗。就連甘羅這樣一個十二歲的孩子都能憑藉口才和智慧離間燕趙謀取城池,千古流名。吾輩慚愧!

  • 9 # 光頭祁彬

    戰國時期有四大名將: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

    下面回答春秋時期四大名將應該有誰?

    春秋時期(東周的前半期)起於周平王姬官臼公元前770年止於周敬王姬匄公元前476年一共295年。

    期間出現春秋五霸:

    齊桓公姜小白時期以管仲為相;

    晉文公姬重耳時期以狐偃為相先軫為帥;

    宋襄公子茲甫時期以庶兄目夷為相;

    秦穆公贏任好時期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佘;

    楚莊王羋熊旅時期任用伍舉、蘇從;

    縱觀整個春秋時期,我認為四大名將不能單單以武力為主先期人們在勞作、學習、各方面綜合評定四大名將應該是:

    1 老子:《道德經》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一部《道德經》流傳至今,人人享用、代代相傳,老子的思想對現代中國發展乃至整個世界發展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等等無不為我中華兒女標杆立異,老子的思想已經深深印在我們一代代人們心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 孫子:《孫子兵法》的創始人,孫武孫長卿,春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號“兵聖”。一部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至今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 鬼谷子:王詡,衛人,因常年隱居雲夢山鬼谷自號稱鬼谷先生,《鬼谷子》一書更是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春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謀略家、兵家,精通百家學問,常入山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通天徹地、日星象緯、六韜三略、廣記多聞、修真養性”。門下弟子也都是曠世奇才如孫臏、龐涓、商鞅,毛遂、蘇秦、張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4 墨子:墨翟,宋人,春秋時期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子提出的“節葬”“節用”“非命”“非樂”“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六志”“明鬼”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為支點,為當時和現代人類歷史做出巨大貢獻。

    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剛黃。江河之水,非一河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 10 # 霖霖歷史錄

    春秋時期四大名將

      春秋時期齊華人,偉大的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517年來到吳國,結識伍子胥,兩人結為密友。後經吳國重臣伍子胥反覆推薦,孫武才被吳王闔閭召見,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13篇。吳王闔閭想考孫武的實際效果,孫武上演了歷史上有名吳宮教戰斬美姬,被吳王重用為將。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闔閭經國治軍,並提出了以破楚為首務,繼而南服越國,爾後進圖中原的稱霸的可行性步驟。公元前506年,孫武隨吳王聯合蔡、唐兩國擊敗楚國,攻佔楚國的都城。後來孫武激流勇退,歸隱山林,不知所終。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謀”軍事思想成為了軍事謀略的基礎。孫武5000多言的《孫子兵法》更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的源頭及世界的軍事學的經典,孫武后來被人們譽為“兵聖”。孫武是中華軍事理論的締造者,第一人。

      春秋末期及戰國初期衛國左氏人(關於吳起到底應該算是春秋還是戰國時期的人,在下認為兩者皆可,我這裡根據武將分配均衡的原則,勉強把他算是春秋時期人也無大礙。),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他著有《吳子》,曾經在孔子****曾參門下求學,在魯國供職,魯國國君想啟用吳起為將,抵禦齊國的進攻,但疑心他不會盡力。因為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吳起毅然殺了自己的齊國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為“殺妻求將”。吳起大敗齊軍。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他任西河郡守期間,“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吳起一生在魯、魏、楚三國出將入相,並著有著名的軍事學經典《吳子》(俗稱為《吳起兵法》)一書,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等軍事思想,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

      吳國名將,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華人。父伍奢為楚國大夫,平王在位時為太傅,輔太子建。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 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時被害。伍子胥被迫兩次出逃。伍子胥過今安徽昭關時,急得一夜之間滿頭青絲變成銀髮的傳說流傳甚廣。伍子胥智勇雙全,進入吳國後幫助吳公子姬光刺殺了吳王僚,姬光即吳王闔閭。吳王問其治國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強守備,廣積糧和充實兵庫的主張,深得吳王賞識而委以重任。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戰爭。在柏舉大破楚軍並攻入楚國國都郢城。此時楚平王已死,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屍三百,並挖其目。有人批評子胥做得過頭,子胥說:“日暮路遠,倒行而逆施之於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帶兵滅掉越國,俘虜越王勾踐。在當時,伍子胥和孫武齊名,是吳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關鍵性人物。

      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著名軍事將領。文公流亡時,先軫與狐偃,越衰等是隨從和輔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軫開始他的軍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軫請求率本部軍攻衛之五鹿。他採取先聲奪人之法,令軍士在所過山林高阜之處遍設旗幟,使五鹿軍民誤以為晉軍眾多,嚇得爭相逃跑,一舉攻佔五鹿。在城濮之戰中,先軫見楚左軍被誘出擊,便指揮由晉國貴族子弟組成的精銳部隊橫擊楚左軍暴露的右翼。這時,偽裝退的晉軍也停止後退,配合中軍夾擊楚左軍,楚左軍遭到夾擊,大部被殲。前628年,率軍在崤的隘道設伏,全殲秦軍,俘虜了秦將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崤之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秦東進中原爭霸的企圖。先軫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帥職銜,又有元帥實績的著名統帥。

  • 11 # 黃埔龍鬥

    戰國四大名將如下:白起 李牧 廉頗 王翦

    白起:白起善於用兵,與穰侯魏冉的關係很好。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擔任秦國將領30多年,攻城70餘座,殲滅近百萬敵軍,被封為武安君。

    李牧: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績有破趙國都城邯鄲,消滅燕、趙;以秦國絕大部分兵力消滅楚國 。與其子王賁一併成為秦始皇兼滅六國的最大功臣。

    春秋四大名將(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如下:

    孫武 吳起 伍子胥 先軫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又稱“兵家至聖”,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其著有鉅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衛國左氏人。 春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有《吳子兵法》傳世。

    伍子胥: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殺,他逃亡經過宋、鄭等國入吳。後幫公子光(即吳王闔閭)刺殺吳王僚,奪取王位,整軍經武,國勢日盛。不久攻破楚國,以功封於申,又稱申胥。後吳王夫差時,勸王拒絕越國求和並停止伐齊,吳王不聽,漸被疏遠,最後吳王賜劍命他自殺。

    先軫(-前627年),春秋時晉國卿大夫。姬姓,先氏。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濟源西北),又稱原軫。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將領,曾輔佐晉文公、晉襄公兩位霸主,以謀略見稱。《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前633年)所載晉文公的“謀元帥”(即考慮中軍主帥人選),先軫在城濮之戰與崤之戰中屢立戰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元帥頭銜並有著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

  • 12 # 水一白聊歷史

    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秦)、王翦(秦)、廉頗(趙)、李牧(趙),因《千字文》而得名,此四人皆是戰國後期名將,而更早期的孫臏、龐涓、吳起、樂毅等名將並未被列此中,還是非常遺憾的,更確切的說法還是戰國末期四大名將更為恰當。

    “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千字文》

    至於說春秋四大名將,個人認為下面四位可當此名:

    1、孫武子:一部《孫子兵法》十三篇,兵學聖典,排名榜首當無異議。

    2、司馬穰苴:齊國大司馬田穰苴,傳世《司馬法》,武廟十哲亦有其位,可排次席。

    3、先軫:晉國名將,城濮之戰兩大經典戰役先後戰勝楚、秦,是晉國稱霸的重要一員,如非主動尋死,誰人能勝?

    4、范蠡:“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滅吳第一功臣,位居末席。

  • 13 # 布衣大良造

      春秋時期齊華人,偉大的軍事理論家,中國軍事學理論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517年來到吳國,結識伍子胥,兩人結為密友。後經吳國重臣伍子胥反覆推薦,孫武才被吳王闔閭召見,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13篇。吳王闔閭想考孫武的實際效果,孫武上演了歷史上有名吳宮教戰斬美姬,被吳王重用為將。孫武與伍子胥共同輔佐闔閭經國治軍,並提出了以破楚為首務,繼而南服越國,爾後進圖中原的稱霸的可行性步驟。公元前506年,孫武隨吳王聯合蔡、唐兩國擊敗楚國,攻佔楚國的都城。後來孫武激流勇退,歸隱山林,不知所終。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謀”軍事思想成為了軍事謀略的基礎。孫武5000多言的《孫子兵法》更是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的源頭及世界的軍事學的經典,孫武后來被人們譽為“兵聖”。孫武是中華軍事理論的締造者,第一人。

      春秋末期及戰國初期衛國左氏人(關於吳起到底應該算是春秋還是戰國時期的人,在下認為兩者皆可,我這裡根據武將分配均衡的原則,勉強把他算是春秋時期人也無大礙。),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理論家、軍事改革家。他著有《吳子》,曾經在孔子****曾參門下求學,在魯國供職,魯國國君想啟用吳起為將,抵禦齊國的進攻,但疑心他不會盡力。因為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吳起毅然殺了自己的齊國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為“殺妻求將”。吳起大敗齊軍。吳起善於用兵,廉潔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擁護,他任西河郡守期間,“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闢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陰晉之戰,吳起以五萬魏軍,擊敗了十倍於已的秦軍,成為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使魏國成為戰國初期的強大的諸侯國。吳起一生在魯、魏、楚三國出將入相,並著有著名的軍事學經典《吳子》(俗稱為《吳起兵法》)一書,提出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以治為勝”,“教戒為先”等軍事思想,後世論兵,莫不稱“孫吳”。

      吳國名將,名員,字子胥,春秋時楚華人。父伍奢為楚國大夫,平王在位時為太傅,輔太子建。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時被害。伍子胥被迫兩次出逃。伍子胥過今安徽昭關時,急得一夜之間滿頭青絲變成銀髮的傳說流傳甚廣。伍子胥智勇雙全,進入吳國後幫助吳公子姬光刺殺了吳王僚,姬光即吳王闔閭。吳王問其治國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強守備,廣積糧和充實兵庫的主張,深得吳王賞識而委以重任。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戰爭。在柏舉大破楚軍並攻入楚國國都郢城。此時楚平王已死,子胥為報殺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屍三百,並挖其目。有人批評子胥做得過頭,子胥說:“日暮路遠,倒行而逆施之於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帶兵滅掉越國,俘虜越王勾踐。在當時,伍子胥和孫武齊名,是吳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關鍵性人物。

      春秋中期晉國大夫,著名軍事將領。文公流亡時,先軫與狐偃,越衰等是隨從和輔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軫開始他的軍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軫請求率本部軍攻衛之五鹿。他採取先聲奪人之法,令軍士在所過山林高阜之處遍設旗幟,使五鹿軍民誤以為晉軍眾多,嚇得爭相逃跑,一舉攻佔五鹿。在城濮之戰中,先軫見楚左軍被誘出擊,便指揮由晉國貴族子弟組成的精銳部隊橫擊楚左軍暴露的右翼。這時,偽裝退的晉軍也停止後退,配合中軍夾擊楚左軍,楚左軍遭到夾擊,大部被殲。前628年,率軍在崤的隘道設伏,全殲秦軍,俘虜了秦將百里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崤之戰的勝利,沉重地打擊了秦東進中原爭霸的企圖。先軫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帥職銜,又有元帥實績的著名統帥。

  • 14 # 青轉紫的酒

    晉國先珍兵者詭道的先河就是這位開的。

    吳國伍子胥帶兵滅掉越國。

    魏國吳起殺妻求將說的就是這位。

    吳國孫武提出過“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謀”軍事思想成為了軍事謀略的基礎。後世尊稱兵聖。

  • 15 # 吃著炸雞講歷史

    1、廉頗

    廉頗,戰國時趙國名將。唐德宗時將廉頗等歷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成王廟六十四將。

    公元前283年,率兵討伐齊國,取得大勝,奪取了陽晉,趙王封他為上卿。廉頗因為勇猛果敢而聞名於諸侯各國。長平之戰前期,他以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國軍隊。長平之戰九年後,擊退燕國的入侵,斬殺燕軍主帥慄腹,進軍包圍燕都三月,令對方割五城求和,並因此受任為相,封信平君。

    2、吳起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後因變法得罪貴族,

    3、田單

    田單是戰國時田齊宗室遠房的親屬,任齊都臨淄的市掾(管理市場的小官)。

    齊國危亡之際,田單堅守即墨,智謀百出,最後以火牛陣擊破燕軍,收復七十餘城,因功被任為相國,並得到安平君的封號。後到趙國作將相,死後葬於安平城內。

    4、樂毅

    戰國時期中山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拜燕上將軍,受封昌國君。戰國後期燕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助燕伐齊,率燕軍半年內連下齊國70餘城,為燕國雪恥。公元前284年,樂毅與趙、秦、魏、韓等國約期會師。他以燕上將軍職,佩趙國相印,統帥五國聯軍進攻齊國。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裡,連下齊國70餘城,使齊國幾乎瀕臨於亡國的邊緣。

    縱觀整個春秋時期,我認為四大名將不能單單以武力為主先期人們在勞作、學習、各方面綜合評定四大名將應該是:

    1 老子:《道德經》的創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的哲學家、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一部《道德經》流傳至今,人人享用、代代相傳,老子的思想對現代中國發展乃至整個世界發展都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無為而治,不言之教”、“物極必反之理”、等等無不為我中華兒女標杆立異,老子的思想已經深深印在我們一代代人們心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 孫子:《孫子兵法》的創始人,孫武孫長卿,春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鼻祖”,號“兵聖”。一部兵書《孫子兵法》十三篇至今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 鬼谷子:王詡,衛人,因常年隱居雲夢山鬼谷自號稱鬼谷先生,《鬼谷子》一書更是被後世稱為“智慧禁果,曠世奇書”。春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謀略家、兵家,精通百家學問,常入山靜修,深諳自然之規律,天道之奧妙。“通天徹地、日星象緯、六韜三略、廣記多聞、修真養性”。門下弟子也都是曠世奇才如孫臏、龐涓、商鞅,毛遂、蘇秦、張儀。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4 墨子:墨翟,宋人,春秋時期軍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科學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子提出的“節葬”“節用”“非命”“非樂”“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六志”“明鬼”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為支點,為當時和現代人類歷史做出巨大貢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近薛之謙很火,你覺得周杰倫和薛之謙有沒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