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明宣宗朱瞻基二叔漢王朱高煦因謀逆事敗先被廢為庶人囚禁獄中,後又與諸子一同被殺。三叔趙王趙高燧雖多有惡行但並未真正參與謀反,因此得以善終安然病死。

  • 2 # 歪嘴說歷史

    朱元璋去世之後,坐上皇位的是皇孫朱允炆,那麼,他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呢?難道在他眼裡他的兒子居然沒有一個能夠比得上他的孫子嗎?而朱元璋的兒子們想必也有同樣的疑問。其實,倒不是因為兒子真的不如孫子,只是朱元璋一直為朱標的死而留有遺憾。當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已經做了藩王,他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握有重權,而朱允炆因為擔憂他們對皇權造成威脅,所以決定削藩,但是這卻直接導致了朱棣所發動的靖難之役,而朱允炆也在這個時候丟掉了皇位。

    朱棣一共有四個兒子,他封長子朱高熾為太子,次子朱高煦為漢王,三子朱高燧為趙王,而他的幼子朱高爔因為早夭所以沒有封號。後來,朱高煦和朱高燧造反,但是他們二人的結局卻截然不同。

    朱高煦早年跟隨朱棣起兵,由於他剛勇善戰,在戰場上幫了朱棣很大的忙,並且建立了很多戰功,所以朱棣對他也十分寵愛。而朱高煦自然也知道朱棣很寵他,於是他的野心便開始膨脹起來了,在朱棣後來與眾人商討立誰為太子的時候,支援朱高煦的人不在少數,這讓他感覺自己似乎真的對皇位觸手可及。可是,他卻沒想到,這不過是他的錯覺。

    在深受寵愛又立下無數軍功的次子,與有仁愛之心的長子之間,朱棣選了後者。在朱棣次年冊立太子的時候,將另外兩個兒子封為藩王,並將朱高煦派去雲南。朱高煦很是怨憤,他自恃功高,不願前往偏遠之地,堅持要留在京城。而朱高煦留在朱棣身邊並不安生,他不僅多次詆譭太子,還做了很多不法的事情。不久之後,便有大臣彈劾漢王朱高煦,朱棣一查,竟發現朱高煦做了十多起違法之事,大怒之下便要將其貶為庶民。太子朱高熾不願父子生恨,於是便向朱棣求情,朱棣這才作罷,只是讓朱高煦立刻去樂安當藩王。

    雖然朱高煦不情不願得離開了京城,但他卻並沒有放棄皇位。朱高熾當上皇帝一年之後便病逝,在他病逝之時,朱高煦還截殺過正從南京返回的太子朱瞻基。朱瞻基繼位之後,由於政局尚不穩定,所以決定優待朱高煦,然而朱高煦卻直接起兵造反。朱瞻基率軍親征打敗了朱高煦,並將朱高煦關押,而朱瞻基前去探望的時候,由於險些被朱高煦絆倒,大怒之下認為其依然想要造反,於是便將朱高煦扣在銅缸之中用烈火烤死,他的兒子們也全都被殺。

    而在當時,朱高燧其實也有反心,因為朱高煦被審問時,曾經供出過朱高燧,但是朱高燧卻並沒有受到什麼懲罰,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也是朱瞻基的聰明之處,雖然朱高煦供出了朱高燧,但是朱高燧畢竟不像朱高煦一樣真的起兵,他只是有反心而已。再說了,當時朱高煦已經被鎮壓,朱高燧自然不敢再有什麼動作,既然朱高燧不敢造反,而朱瞻基也不想留下惡名,所以就當朱高燧沒參與過這件事,朱高煦也因此能夠安穩得度過餘生。

  • 3 # 御前帶刀侍衛

    朱高煦和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母親所生,因此是朱瞻基的嫡親二叔。這個人從小就比較兇惡頑劣:

    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明史·朱高煦傳》

    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屢立戰功,甚至在朱棣多次瀕臨危難之時,拯救君父、扭轉戰局,因此朱棣一高興,曾經對他含糊其辭地許願過:“勉之,世子多疾”。

    果然,靖難成功後,朱棣當了皇帝,還是長子朱高熾立為了太子。朱高煦即使有一萬個不服氣,於是只能以漢王的身份等待時機。這一等就是22年,終於把老爹熬死了。結果老天爺送他個雙喜臨門,大哥朱高熾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也死了,他的侄子朱瞻基當皇帝了。大明一年之內兩次國喪,政權剛交接一次又交接了一次,值此主少國疑,政局不穩之時,正是興兵作亂的好機會

    於是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正式起兵造反,大致上就是在他的封國周邊郡縣隨便劫掠了一番,然後大侄子明宣宗就御駕親征將他堵在了城裡,然後他就投降了

    很多人都建議朱瞻基殺了這個禍害二叔,只不過朱瞻基還是決定留他一命,將朱高煦關押在北京。後面有一次朱瞻基去監獄探視二叔,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之後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三叔朱高燧

    相比於朱高煦,三叔朱高燧雖然也不是什麼安分的人,朱棣生前“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算是朱高煦的幫兇之一,但好在沒有造反。永樂二十一年朱棣有一次病危,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和內侍楊慶養子偽造詔書,密謀毒害朱棣,擁立趙王朱高燧為帝。結果事情洩露,朱棣問朱高燧這件事是不是他主使的,給朱高燧都嚇傻了,幸虧當時還是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熾幫著解釋,說這件事肯定不是弟弟安排的,這才救下了朱高燧。

    朱高熾的以德報怨並沒有感化朱高燧,經過謀反事件後,朱高燧雖然收斂了很多,但朱高煦造反一事他還是跟著摻和了。在明宣宗擒拿二叔班師回朝的路上,有人建議直接將趙王朱高燧也一起收拾了,因為他倆是一起策劃謀反的,現在抓住了主謀,幫兇也別放過了。明宣宗猶豫了許久,最終說道:

    “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最終還是放了三叔一馬,回京後朱高煦這個豬隊友二哥也招供了,確實派人去和三弟謀劃造反。當時朝堂上的大臣有很多人建議削奪趙王的護衛,明宣宗最終將這些人的建議都拿給了朱高燧看,朱高燧一看之下就明白了,非常上道的自己主動要求“乃請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明宣宗看三叔很上道,也不好意思做的太絕了,於是“宣宗命收其所還護衛,而與儀衛司”。

    宣德六年(1432年)朱高燧以趙王爵位善終,死後還被明宣宗賜了諡號“簡王”。趙王爵位也一直由他的子孫後代世襲,一直到南明小朝廷還存在。比起他二哥,朱高燧的下場好得多,也多虧了大侄子朱瞻基是個厚道人。

    綜上,朱瞻基對兩個叔叔本來是都想厚道一些的,朱高煦造反都留了一條命,只不過他自己作死給弄沒了;朱高燧反跡未明,居然得以保留王爵世襲。不得不說,明宣宗這個皇帝還是挺有人情味的

  • 4 # 西府趙王爺

    永樂大帝朱棣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四子朱高爔,除了幼子朱高爔幼年夭折之外,朱棣的其他三個兒子均長大成人。

    朱棣過世之前,將皇帝之位傳給了長子朱高熾,史稱明仁宗。 而明仁宗是個“短命鬼”,登基後不到一年便過世了,其後由明仁宗的長子朱瞻基繼承了皇位,史稱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是個厚道人,對自己的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畢恭畢敬、禮待有加。怎奈“人無傷虎意虎有害人心”。 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性情頑劣、暴躁易怒、刻薄寡恩、野心勃勃,從小便是個問題兒童。

    “靖難之役”結束後,朱棣登基為帝,封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為漢王。

    朱高煦對朱高熾被立為太子一事十分不服,但又不敢公然和兇悍朱棣唱反調,只好潛伏在暗中等待翻盤的機會。

    正所謂“皇天不負有心人”,朱棣死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大哥朱高熾也死了,這下可把朱高煦高興壞了。

    朱高煦心想,現如今新皇帝朱瞻基羽翼未豐,朝中人心未定,趁此政局不穩之時舉兵造反,一定能馬到功成。

    於是1426年8月,朱高煦在封地宣佈造反,朱瞻基一聽說二叔反了,立即率領十幾萬大軍御駕親征,一路殺到了朱高煦的封地,朱高煦眼見大軍壓境竟然不戰而降,整個造反猶如一場家庭鬧劇般荒唐。

    朱高煦投降之後,被朱瞻基軟禁在北京的行宮之中。雖然朱高煦被軟禁,但是朱瞻基並沒有怠慢自己的二叔,朱高煦吃穿用度依舊是王爺的規格。

    只可惜朱高煦不知悔改,竟然在朱瞻基探視自己時故意將其絆倒,導致朱瞻基險些被摔死。

    怒不可遏的朱瞻基下令將朱高煦燒死,並朱高煦的幾個兒子全部處斬。

    相比於不識時務的朱高煦,朱瞻基的三叔朱高燧就聰明多了,雖然朱高燧是朱高煦謀反的參與者,但是他主動向朱瞻基請罪,最終獲得了原諒,不僅保住了趙王的爵位,還使自己的子孫免於一死。

  • 5 # 公元前

    朱棣一共生了四個兒子,其中老四朱高爔剛出生不到一個月就夭折了,所以後來朱棣只有剩下三個兒子。長子朱高熾後來繼承了皇位,但是朱瞻基登基之後不到一年他就去世了。因此,朱瞻基繼位時,他還有兩個叔叔,那麼朱瞻基到底是如何對待他這兩位叔叔的呢?

    一、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瞻基的親叔叔,因為朱高熾和朱高煦是同一個母親。但是朱高煦的性格從小就比較兇惡頑劣。根據《明史·朱高煦傳》記載:洪武時期,召諸王子學於京師,朱高煦不願學習,所以明太祖非常討厭他。

    明宣宗宣德元年,朱高煦起兵造反,詳細過程就不說了,大致上就是在他的封國周邊郡縣隨便搶劫燒殺了一番,然後就是朱瞻基親自把他這個二叔堵在了城裡,然後朱高煦被迫就投降了,整個過程就是一出鬧劇而已。

    很多人都建議朱瞻基殺了朱高煦,但朱瞻基心軟還是留了他一條命,最後朱高煦被關押在北京。後來朱高煦依然不老實,朱瞻基沒辦法名人將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朱高煦也結束了他罪惡的一生。二、朱高燧

    相比於朱高煦,朱高燧安分多了,經過朱高熾謀反事件之後,朱高燧雖然也收斂了很多,但朱高煦造反一事對他的影響極大。在朱瞻基擒拿二叔班師回朝的路上,有人建議順便將朱高燧也一起收拾了,因為他也參與了謀反之事。朱瞻基猶豫了很久,最終說道:“先帝生前很喜歡二叔。趙王雖有反意,但罪不大”,就這樣朱高燧逃過了一劫。

    宣德六年朱高燧以趙王爵位最終善終,死後還被朱瞻基封為“簡王”。趙王爵位也一直由他的子孫後代世襲,一直到明朝滅亡。和朱高煦相比,朱高燧的下場好多了,這也和朱瞻基為人之道有關。

    朱瞻基對他的兩個叔叔還會非常厚道的,當時朱高煦造反反而留了一條命,只不過是他自己一直不安分罷了;朱高燧最後得以善終,不得不說,朱瞻基還會挺講情面的。

  • 6 # 說歷史的小白

    朱高煦和明仁宗朱高熾是一個母親所生,因此是朱瞻基的嫡親二叔。這個人從小就比較兇惡頑劣:

    性兇悍。洪武時,召諸王子學於京師。高煦不肯學,言動輕佻,為太祖所惡。——《明史·朱高煦傳》

    當然了,這種兇悍的個性在太平時節是個禍害,但放在戰場上就再合適不過了。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屢立戰功,甚至在朱棣多次瀕臨危難之時,拯救君父、扭轉戰局,因此朱棣一高興,曾經對他含糊其辭地許願過:“勉之,世子多疾”。只能說朱棣也是個老狐狸,這種話乍一聽好像是許諾改立朱高煦為太子,但實際仔細一琢磨,其實什麼也沒說。

    果然,靖難成功後,朱棣當了皇帝,還是長子朱高熾立為了太子。朱高煦即使有一萬個不服氣,也不敢對朱棣這個彪悍的老爹有什麼想法,於是只能以漢王的身份等待時機。這一等就是22年,終於把老爹熬死了。結果老天爺送他個雙喜臨門,大哥朱高熾當了不到一年的皇帝也死了,他的侄子朱瞻基當皇帝了。大明一年之內兩次國喪,政權剛交接一次又交接了一次,值此主少國疑,政局不穩之時,正是興兵作亂的好機會

    於是明宣宗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朱高煦正式起兵造反,過程不詳細描述了,大致上就是在他的封國周邊郡縣隨便劫掠了一番,然後大侄子明宣宗就御駕親征將他堵在了城裡,然後他就投降了,整個造反的過程像一出荒誕劇。

    很多人都建議朱瞻基殺了這個禍害二叔,只不過朱瞻基還是決定留他一命,將朱高煦關押在北京。後面有一次朱瞻基去監獄探視二叔,卻被朱高煦故意絆倒。宣宗大怒,命人用三百斤重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朱高煦勇武有力,竟將大缸頂起。宣宗又命人在銅缸周圍點燃木炭,把朱高煦活活炙死在銅缸內。之後朱高煦的幾個兒子也全都被殺。

    三叔朱高燧

    相比於朱高煦,三叔朱高燧雖然也不是什麼安分的人,朱棣生前“與漢王高煦謀奪嫡,時時譖太子”,算是朱高煦的幫兇之一,但好在沒有造反。永樂二十一年朱棣有一次病危,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官王射成和內侍楊慶養子偽造詔書,密謀毒害朱棣,擁立趙王朱高燧為帝。結果事情洩露,朱棣問朱高燧這件事是不是他主使的,給朱高燧都嚇傻了,幸虧當時還是太子的明仁宗朱高熾幫著解釋,說這件事肯定不是弟弟安排的,這才救下了朱高燧。

    朱高熾的以德報怨並沒有感化朱高燧,經過謀反事件後,朱高燧雖然收斂了很多,但朱高煦造反一事他還是跟著摻和了。在明宣宗擒拿二叔班師回朝的路上,有人建議直接將趙王朱高燧也一起收拾了,因為他倆是一起策劃謀反的,現在抓住了主謀,幫兇也別放過了。明宣宗猶豫了許久,最終說道:

    “先帝友愛二叔甚。漢王自絕於天,朕不敢赦。趙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負先帝也。”

    最終還是放了三叔一馬,回京後朱高煦這個豬隊友二哥也招供了,確實派人去和三弟謀劃造反。當時朝堂上的大臣有很多人建議削奪趙王的護衛,明宣宗最終將這些人的建議都拿給了朱高燧看,朱高燧一看之下就明白了,非常上道的自己主動要求“乃請還常山中護衛及群牧所、儀衛司官校”。明宣宗看三叔很上道,也不好意思做的太絕了,於是“宣宗命收其所還護衛,而與儀衛司”。

    宣德六年(1432年)朱高燧以趙王爵位善終,死後還被明宣宗賜了諡號“簡王”。趙王爵位也一直由他的子孫後代世襲,一直到南明小朝廷還存在。比起他二哥,朱高燧的下場好得多。

  • 7 # 古代人物說

    相比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算是低產了,一共就生了四個兒子,其中第四子還早夭。剩下的三個兒子都是朱棣與徐皇后所生,長子朱高熾,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

    朱高煦 朱高煦自幼不好讀書、喜武好鬥。建文元年,朱棣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發動靖難之役,朱高煦跟隨父親衝鋒陷陣。白溝河之戰,朱高煦斬殺南軍都督瞿能;東昌之戰,朱棣大敗,朱高煦率領援軍及時趕到,擊退南軍,多次立功的朱高煦更加恃功而驕。永樂二年,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為漢王。而朱高煦不願就藩,還變本加厲請求增加護衛、甚至擊殺朝廷官員。朱棣得知後要將其廢為庶人,太子朱高熾求情才得以免罪。

    朱瞻基即位後,朱高煦陰謀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征,後朱高煦留下部下與朝廷作戰,自己卻溜出城投降。平定叛亂後,眾臣請求誅殺朱高煦,朱瞻基不同意,而是將其囚禁於西安門。後朱瞻基前去探望朱高煦,頑皮的朱高煦用腳絆倒宣宗,宣宗命人用三百斤的大缸罩住朱高煦,朱高煦卻不服軟,舉起了大缸,宣宗一怒之下命人點火將其燒烤而死。

    朱高燧 與朱高煦相比朱高燧算是比較老實了。永樂二年朱高燧受封趙王,他與漢王朱高煦聯合構陷太子,後被朱棣得知,老好人朱高熾再次出面求情,朱高燧才被免罪。此後朱高燧慢慢嘗試著改正了不良行為。

    然而朱高燧沒想到的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永樂21年,朱棣病重,孟賢等人陰謀毒死朱棣,以朱棣名義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密謀洩露後,朱棣質問朱高燧,老好人老大哥朱高熾再次上線為弟弟求情,此後朱高燧算是老老實實夾起尾巴做人。朱高煦叛亂時,朱高燧沒有參與,因而朱高燧沒有收到牽連,最終壽終正寢

  • 8 # 夏目愛看書

    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夏四月辛未朔,置東宮官屬。壬申,僧道衍為太子少師,復共姓姚,賜名廣孝。甲戌,立子高熾為皇太子,封高煦漢王,高燧趙王...秋七月庚辰,勒石於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呂震以旋師諭太子,詔告天下。己丑,次蒼崖戍,不豫。庚寅,至榆木川,大漸。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 ——明史

    在歷史上朱棣是將皇位傳給太子朱高熾的,朱棣在世的時候並不希望子孫相殘的事情在次發生於是要求皇太子朱高熾,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以及皇孫朱瞻基發誓以後手上不可以沾朱家人的血。雖然情節和《大明風華》中不太一樣,但是劇中引用明初開國丞相汪廣祥的一首詩《畫虎》:“虎為百獸尊,罔感觸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無論是朱高熾和朱瞻基繼位之後也都遵循對父親的承諾,登上皇位之後都對朱高煦和朱高熾予以加官進爵,同時將兩人的兒子也都敕封,但是作為在朱棣靖難中的左右手朱高煦顯然不能接受這樣的皇位安排。在朱高煦跟隨朱棣征戰的時候,幾次都是朱高煦奮力殺敵搭救朱棣,朱棣也有承諾:“世子多疾,汝當勉勵。”朱高熾擔任皇帝的時候,父親的承諾仍然在耳邊迴盪,所以朱高煦根本就不服氣,而三弟朱高燧雖然也不是很服氣,但是作為老三基本沒有機會,這也是最後老三能活下來的原因。

    朱高煦造反,寧為玉碎,朱高燧知天命不可違。

    在仁宗皇帝去世之後,朱高煦趁機造反聯合山東都指揮使靳榮以及舊部開始造反。宣宗朱瞻基不忍心違背諾言同室操戈,於是寫信給朱高煦許以優厚俸祿並且可以既往不咎。但是朱高煦顯然是鐵了心,於是開始不斷的寫信給朝中的官員,想要模仿自己的父親朱棣靖難。宣宗於是決定御駕親征前往平定叛亂,同時希望叔叔可以放棄叛亂。

    宣宗御駕親征確實漢王毫無勝算,兩軍對壘大戰一觸即發的時候,朱瞻基又給漢王送來勸降書:“現在大軍壓境,只要你交出慫恿謀反的人,真可以免除你的過世,待遇和之前一樣,但是如果你兵敗被俘那麼我只能按照法律,到時候你可不要怨恨我。”顯然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最後朱高煦在城內叛軍的威脅之下不得不投降。本來朱瞻基是想放過朱高煦的,但是就在宣宗探視他的時候還要絆倒宣宗,宣宗大怒,最後將朱高煦困在大鐘之下,活活烤死。

    朱高燧雖然也想謀反但是卻沒有直接的證據,宣宗也說道:“先帝和二位叔叔甚為友愛。漢王謀反,朕不敢赦免。但趙王沒有謀反跡象,朕不忍心辜負先帝。”最後得以善終,同時朱瞻塙繼承朱高燧的爵位。可以說老三朱高燧因為自己的野心小最後也得以善終,相較於《大明風華》的結局好很多。

    總結:

    在歷史上皇權都是爭奪都是很慘烈的,朱瞻基由於父親和爺爺的囑託可以說對待兩位叔叔仁至義盡,但是朱高煦卻貪戀皇權,最終難免被殺害。三叔叔朱高燧能夠急流勇退,識時務最後也是得以善終,這也是朱棣想要看到的情況吧。

  • 9 # 仗劍任我行

    明成祖朱棣有四個兒子,長子朱高熾(明仁宗),次子漢王朱高煦,三子趙王朱高燧,四子朱高爔(夭折)。

    二叔漢王朱高煦(朱棣次子)就藩樂安州(今山東濱州市惠民縣),後起兵造反,兵敗投降被廢為庶人,和其諸子相繼被殺。

    三叔趙王朱高燧(朱棣三子)就藩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市),宣德六年(1431年)病逝,一年後其子朱瞻塙(que)繼承王位,得以善終。

  • 10 # 來聊歷史吧

    永樂帝朱棣共生育四子五女,四個兒子當中活到成年的有明仁宗朱高熾,漢王朱高煦和趙簡王朱高燧。朱瞻基的兩個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的結局如何呢?

    朱高煦的結局,被明宣宗朱瞻基活活烤死

    朱高煦不喜歡讀書,“性兇悍”(《明史·朱高煦傳》),言行輕佻。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則隨軍出征。靖難的四年時間,應該是朱高煦人生最高光的時期。這期間他多次解救朱棣於危難間,使得朱棣能夠轉敗為勝。如果不是他,靖難的歷史就要改寫了。面對他如此勇猛的表現,再想想身體不好的老大朱高熾,朱棣曾對朱高煦說“勉之!世子多疾。”(《明通鑑·卷十三》)朱棣的這句話毫無疑問加深了朱高煦內心奪嫡的想法。

    靖難之役後,朱棣登上皇位,是為明成祖。立誰為皇太子呢?毫無疑問,應該是世子朱高熾。但朱高熾身體不好,太過肥胖。而老二朱高煦則不同,孔武有力,像他。朱棣內心是想立朱高煦的,但礙於長幼有序的嫡長子繼承製度,朱高熾又一直小心謹慎沒有犯錯。所以最終朱棣還是立朱高熾為皇太子。當然了,朱高熾能上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棣喜歡他的長子朱瞻基。

    儲位雖定,但朱高煦並不甘心,所以遲遲不去就藩。從永樂二年到永樂十四年間,朱高煦多次謀劃奪嫡,行事放縱。甚至私自挑選衛士,招募精兵。後來明成祖朱棣對他的行為忍無可忍,將他囚禁起來,並準備廢他為庶人。在太子朱高熾的懇求下,朱棣才作罷。永樂十五年,朱高煦終於離開京城前往封地。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伐回軍途中去世。太子朱高熾繼位,是為明仁宗。到了這時候朱高煦奪位之心仍然不死,當時他的兒子朱瞻圻就在京城,他讓兒子窺視朝廷舉動,還派遣心腹進京,伺機作亂。明仁宗很清楚二弟的心思,但並沒有怪罪他,反而召他進京,增加俸祿,還賞了好多寶物。之後才讓他返回封地。

    明仁宗朱高熾以德報怨並沒有感化二弟,朱高煦依然計劃篡位。登基不到一年,朱高熾就病逝了。正在南京忙著遷都的皇太子朱瞻基連忙返回北京奔喪。國喪期間朱高煦竟然盤算著在朱瞻基返回的半路上伏擊,但因為行動倉促沒有成功。

    洪熙元年(1425年)六月十二日,皇太子朱瞻基繼位,是為明宣宗。明宣宗繼位後,對兩位叔叔漢王朱高煦與趙王朱高燧都加以重賞。但朱高煦對此卻不以為然,表面上很感恩,甚至提出“陳利國安民四事”,但實際上他認為他朱瞻基軟弱可欺,所以他更加驕橫狂妄。

    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漢王朱高煦起兵造反,他想再來一次“靖難之役”。明宣宗朱瞻基忍而不發,派宦官候泰送上書信給朱高煦。朱高煦卻狂妄的說“永樂中信讒,削我護衛,徙我樂安。仁宗徒以金帛餌我,我豈能鬱郁居此!汝歸報,急縛奸臣夏原吉等來,徐議我所欲。”(《明史·朱高煦傳》)

    之後明宣宗朱瞻基御駕親征,親率大軍征討朱高煦。皇帝一來,朱高煦身邊的將領都害怕了,打算抓住朱高煦獻給皇帝。直到這時朱高煦才知道害怕,於是向皇帝投降。

    朱高煦餘黨被全部擒獲後,皇帝赦免了城中守軍之罪。帶著朱高煦父子返回北京,將朱高煦廢為庶人,圈禁在皇城西安門內。直到這時候朱瞻基也沒說要殺他二叔,但朱高煦實在是作呀!

    有次明宣宗去探視朱高煦,朱高煦竟然伸腿將皇帝絆倒。朱瞻基爬起來,怒火攻心,新仇舊恨一起算,命人用三百斤的銅缸將朱高煦扣住。然後在銅缸周圍點火,燃燒木炭,活活將自己的親叔叔烤死在銅缸裡。烤死朱高煦後,明宣宗將朱高煦的所有兒子,包括之前被明仁宗派去鳳陽給明太祖朱元璋守陵的朱瞻圻全部處死。

    朱高燧的結局,得以壽終

    永樂二年,朱高熾被立為皇太子,朱高煦被封為漢王,老三朱高燧則被封為趙王。

    和老二朱高煦一樣,老三朱高燧也是個恃寵而驕的人,他曾和朱高煦合謀算計過太子朱高熾。但又和老二不一樣的,朱高燧是個會變通的人。他曾因做一些不法勾當惹怒朱棣,後來也是在太子朱高熾的求情下才免受處罰。經過這件事以後,他的行為就收斂了很多。但真正讓他徹底收斂的還是在明成祖在位後期的一些事。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明成祖朱棣病重。護衛指揮孟賢等人勾結欽天監王射成及內侍楊慶的養子偽造遺詔,密謀毒死明成祖,廢太子朱高熾,立朱高燧為帝。後來此事被明成祖知道,明成祖問他這事是他做的嗎?他嚇的不敢說話。後來又是太子求情,說三弟一定不知道這事,朱高燧才逃過一劫。

    明仁宗即位後,朱高燧就藩彰德府。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後,漢王朱高煦謀反被廢。之後尚書陳山建議捉拿朱高燧,理由是此前朱高燧曾與漢王朱高煦密謀過奪嫡。現在不捉拿他,不敢保證日後他不會謀反。但因為趙王朱高燧在仁宣二帝時期一直沒有謀反跡象,所以宣宗朱瞻基並沒有採納陳山的意見。

    宣德六年(1431年),朱高燧去世,享年50歲。葬安陽縣壽安山,諡號簡王,由次子朱瞻塙襲封。

    綜上所述,明宣宗朱瞻基的兩位叔叔朱高煦和朱高燧,一位被其殺死,一位得以壽終。無論是明仁宗朱高熾還是明宣宗朱瞻基,都是很仁慈的皇帝。朱高煦要不是太鬧騰,也不會死的那麼慘,還連累了兒子輩的全給他陪葬。趙王朱高燧就聰明的多了,知道收斂。但也是他遇到了仁慈的皇帝,換其他皇帝,就他曾與朱高煦合謀這一條,就夠他受了,更別說還能壽終,最後還能把王位給兒孫們傳承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從武俠小說金庸和古龍的書中女主選一個老婆你會選擇誰?